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薺菜餃子餡怎麼調燙面餃子最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薺菜餃子餡怎麼調燙面餃子最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8-12 19:58:24

1. 豬肉薺菜餃子怎麼做好吃

1.麵粉加水和成面團,用保鮮膜包裹10分鍾取出,再揉片刻,再用保鮮膜包好備用。


2. 薺菜餃的雲南小吃

所屬地區:雲南小吃
工藝:蒸法
製作材料
麵粉300克,熟豬油250克,薺菜葉、豬肉末各200克,皮凍50克,精鹽10克,味精、黑胡椒粉各5克。
小吃特色
形美劃一,鮮淡清香,微有鹵汁,滑潤適口。
製作方法
1.將薺菜用熱水稍焯,取出擠干水分,剁成末。將薺菜、皮凍、肉末、鹽、味精、胡椒粉拌勻成餡。
2.用部分麵粉對熱水拌和,隨即將其餘的麵粉和熟豬油逐漸分次揉入燙面內成面團,稍餳約15分鍾,出條,下小劑,擀成圓形薄片。取麵皮包入餡成薄皮大餡餃,背面鎖花(捏花),入籠蒸8分鍾,取出裝盤,隨汁碟上桌。
製作要領
薺菜擠出的水還可用來和面。
薺菜文化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這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名句。薺菜屬十字花科,花細白如米粒,是一種野菜。薺菜又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植物,它的種子五年以後仍可萌發,因此,它就成了歷來窮人取之不竭的渡荒食物。用於做菜,我國遠在3000年前就有文字記載了。它的滋味鮮美,故清代鄭板橋有三冬薺菜偏饒味的盛譽。用薺菜作餡,江浙有「薺菜春卷」、「薺菜包子」,雲南有薺菜餃,同屬一類。一取味美;二取三月三,薺菜當靈丹的保健治療功效。

3. 怎麼調餃子餡才是最好吃

餃子餡要好吃,不管肉餡素餡,必須滿足一點:要適當有一點汁水才香。乾巴巴的餡料,放再多調味料都失去了鮮美。孩子愛吃水餃,我家每周至少包一兩次水餃。我琢磨了一些調餡的經驗和竅門。1、不論肉餡素餡,都不要剁太細。太細了會失去口感和鮮味。尤其老一輩人剁餡,肉一定要剁稱肉糜,才要剁得細細細。2、蔬菜不要把水分擠得太干。那樣不光失去了養分,也失去了口感,變得乾巴巴的,還失去了蔬菜的鮮美。記得小時候了媽媽每次包水餃,都要拿個布口袋使勁的擠壓,一定要把水分擠得乾乾凈凈才行。3、肉餡的水餃,只有肉餡充分入味了才會香。我一般都要先腌制一會,再去准備青菜等。(1)蔥、姜最好是剁一點到肉餡里,讓蔥姜的那種香味滲進去。(2)邊剁餡邊倒點生抽進去。(3)剁好的肉餡,放入適量生抽、五香粉、蔥末、薑末、香油、花椒水攪拌均勻,先腌制一會。

如果是蔬菜餡的還是保持原汁原味比較好,調料簡單的放點味精,咸鹽,十三香就好,過多的調料會把蔬菜原有的清香蓋住,尤其是韭菜雞蛋蝦仁的,通常只放咸鹽和味精就好,味道就特別鮮。有的蔬菜包之前需要打水焯,也要掌握好時間,不可時間過長,時間長了蔬菜顏色不好,營養成分也會流失很多肉餡也則一樣,尤其是牛肉餡必須加水把肉打嫩,不然包出來的餃子口感特別硬而且不好吃,肉餡調料的時候可以加適當的料酒和蚝油,而且為了包出來的餃子餡煮好以後餡成團兒,可以適當的往餃子餡里打兩顆雞蛋,然後用筷子順時針攪拌均勻,所有的肉餡都要用筷子沿著一個方向攪拌,這樣打出來的餃子餡比較有嚼勁兒,我們那裡叫做給餃子餡「上勁兒」,而且如果是東北人,肉餡裡面蔥花必不可少,或者用圓蔥代替。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的布里亞特民族有一種包子叫做不理亞特包子,在我們這里非常受中國人歡迎,這種包子的餡料就是用豬油和羊肉,圓蔥一起,非常簡單,但是味道特別香,很遠就能聞到香味,咬上一口更是回味無窮總而言之,和餃子餡因地而異,因人而異

4. 薺菜素餡蒸餃怎麼做好吃

薺菜素餡蒸餃的做法
主料

薺菜2斤

蒜苗150克

香菜150克

雞蛋4個

粉條(干)150克

麵粉500克

清水230克

輔料

2勺
辣椒油
2勺
薑末
少許
芝麻油
2勺
豬油
2勺

1.
薺菜清洗干凈瀝干水分2斤的量。薺菜里泥沙比較多,要多清洗幾遍,徹底清洗掉薺菜里的泥沙。

2.
水燒開後,薺菜放入鍋里燙軟馬上撈出放冷水裡。焯燙一下可以去除掉野菜里的青澀味道!

3.
將焯燙過的薺菜擠干水分,剁碎備用。

4.
將青蒜苗和香菜清洗干凈瀝干水分剁碎。盡量剁的很細很碎。

5.
粉條提前溫水泡軟剁碎,雞蛋炒熟後剁碎。

6.
將所有剁碎的食材混合後加人鹽、辣椒油、薑末、芝麻油和豬油攪拌均勻。薺菜里加入豬油味道會比植物油更香哦!

7.
500克麵粉里加入約230克左右的清水揉成面團,蓋上保鮮膜醒30分鍾。然後取出面團繼續繼續揉2分鍾左右。

8.
用大拇指在面團的中間部位戳個洞。雙手將面捏成條狀

9.
在將從中間切開一刀。

10.
切成小面劑子。

11.
在面劑子上撒少許乾麵粉防粘,用掌心將面劑子壓扁。

12.
擀成餃子皮。

13.
如圖,包成扁扁的樣子。

14.
蒸籠里鋪上防粘蒸籠紙,如果沒有蒸籠紙在蒸籠上刷一層植物油防粘也可以的。冒氣後再蒸8-10分鍾即可出鍋食用了。扁食可以蒸,也可以煮的哦!

15.
喜歡吃味道重點的話可以用生抽、陳醋、芝麻油、辣椒油少許白糖和一些香蔥碎調一碗料汁蘸著吃!

5. 薺菜餡餅怎麼拌餡好吃

要說這薺菜,從小農村裡長大的,薺菜估計都沒少吃,最常見的就是包餃子、餛飩或者做餡餅。我媽做麵食又超棒,做菜盒子做餡餅都喜歡做那種薄皮大餡的,所以我也被影響了,每次在外面吃餡餅或者菜盒子,只要看到皮厚就不想吃了,就喜歡那種薄薄的一層餅皮的餡餅,裡面的餡料一定要足足的,看著就有食慾。
兩面金黃,圓鼓鼓的餡餅,透著薄薄的餅皮就能看到裡面的餡,這種餡餅是最誘人的家常味道,在外面可是買不到的。因為愛吃這種餡餅,所以在學習做麵食的過程中,也是刻意的去學習怎麼擀皮,怎麼能把餅皮擀的又薄又圓。
一說起餡餅,很多人都會說燙面做餅皮比較軟,其實我最常用的還是涼水揉面,因為省事兒,揉好面以後多醒一會兒,讓面團得到充分的休息,再去分小面團擀制,麵皮一樣筋道柔軟,擀麵之前一定要多撒點乾麵粉,這樣擀的過程中餅皮不會粘到擀麵杖上,不粘也就不容易破皮了,多練習練習就能擀的又圓又薄了。
關於薺菜,它是一種葯食兩用的野菜,有利尿、止血、清熱、明目、消積等功效,薺菜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對白內障和夜盲症等眼疾有一定治療作用。薺菜含有多種氨基酸,又是高纖維蔬菜,經常食用薺菜可使胃腸道清潔,還可以降低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同時降低血糖。薺菜味道清香鮮美,吃法也很多,葷素烹調均可,如清炒、煮湯、涼拌,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大多都吃過薺菜。
來看看多媽這個薺菜雞蛋餡餅是怎麼做的吧,薄皮大餡,又圓又香,好吃極了!
【薺菜雞蛋餡餅】
【原料】:薺菜約一斤、雞蛋3個、紅薯粉條一把、麵粉210g、清水115g、鹽、食用油、雞粉;
【食譜製作過程】:
1、先把薺菜摘洗干凈,薺菜免不了會有一些干黃的葉子,所以清洗之前一定要每棵薺菜摘一遍才行;
2、清洗過的薺菜用刀切碎,切完以後放到小盆里,撒上適量的鹽,拌均勻後腌上3分鍾左右。看著薺菜挺多的,但是放上鹽以後,拌一拌,很快就縮水了,薺菜也就不多了;
3、炒鍋上火燒熱,放上食用油,把3個雞蛋放到碗里攪拌均勻,倒進鍋里,用筷子在蛋液里攪拌著,蛋液凝結成塊,就炒成了雞蛋碎,放涼備用;因為是素餡的,炒雞蛋的油可以多放一點兒,這樣就不用再單獨放油了;
4、粉條用熱水泡軟後也放到案板上,用刀切碎備用;
5、這個時候薺菜已經縮水,把切碎的粉條和雞蛋塊放到薺菜盆里,一起攪拌均勻;
6、把三種食材放到一起攪拌均勻,如果鹽放的不夠,此時再放點鹽和雞粉調味,餡就做好了;
7、事先用清水和麵粉揉成一個柔軟光滑的面團,蓋上保鮮膜靜置15分鍾以上。取出靜置的面團,揉均勻後搓成長條,分成11個等大的小面團,揉圓後按扁,撒上乾粉;
8、用擀麵杖把小面團擀成又薄又圓的餅皮;
9、把調好味的薺菜雞蛋粉條餡放到餅皮中間;
10、一手托住餅皮,用大拇指按壓住餡料,另一隻手捏住餅皮周邊,轉圈收口,看著有點兒像包子;
11、依次把餅皮都包上餡,收口的一面有褶皺,而另一面很光滑;
12、電餅鐺上下盤預熱,預熱好以後兩面都刷上油,把做好的餡餅放到電餅鐺里,把收口有褶皺的這面朝上,這樣即使收口沒收緊,也不會讓餡餅里的湯汁流出來;
13、電餅鐺雙面加熱5分鍾左右,餡料其實都是半熟的了,一般素餡餅3分鍾左右就可以了,但是因為這個餡餅餡多所以比較厚,又想餅皮上色好看點,多烙一會兒更好;
餡餅烙至兩面金黃即可取出,因為光滑面朝下,下盤的油也比較多一些,烙出來的顏色更好看,所以光面翻過來擺到盤中更好看一些。烙熟的餅皮不發黃的地方全是透明的,能夠看到餡,是不是很誘人呢?

6. 怎樣包餃子需要哪些配料怎樣煮麻煩把整個過程告訴我

包餃子 包餃子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特別是北方居民更是熱衷於餃子這種食品。
歷史淵源
對於餃子的來歷,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頗多。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洋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只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葯材,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面餃」。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國時期,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考證: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時期的「偃月形餛飩」。和南宋時的「燥肉雙下角子」發展而來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歷史了。清朝有關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又說:「每屆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這說明新春佳節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近人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說:「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湯叫做水餃。」千百年來,餃子做為賀歲食品,受到人們喜愛,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等名稱。唐代稱餃子為「湯中牢丸」;元代稱為「時羅角兒」;明末稱為「粉角」;清朝稱為「扁食」—— 現在,北方和南方對餃子的稱謂也不盡相同。北方人叫「餃子」。南方不少地區卻稱之為「餛飩」。餃子因其用餡不同,名稱也五花八門,有豬肉水餃,羊肉水餃,牛肉水餃,三鮮水餃,紅油水餃,高湯水餃,花素水餃,魚肉水餃,水晶水餃等等此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還在煎餃,蒸餃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餃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餃子製作:
和面:溫開水一杯,水裡放些許鹽,麵粉里放雞蛋一個。水要慢慢倒入盆中,筷子不停攪動,感覺沒有乾麵粉,都成麵疙瘩的時候,就可以下手揉了,揉面要用力,揉到面的表面很光滑就好了,這時面光盆光手光是最佳境界。
拌餡:如果四個人吃,大約一斤肉餡即可。餡里放鹽、味精、薑末、醬油、料酒、香油、水(高湯最好),還可以加點胡椒粉什麼的。順時針攪拌,感覺所有的東西都融合在一起即可。
剁菜:選擇你喜歡的蔬菜,一般用大白菜加些許韭菜。韭菜切成小粒,大白菜則要剁了,剁碎之後用紗布把水擠干。然後和韭菜一起放入肉中攪拌,如果淡再加點鹽,餃子餡就做好了。
擀皮:取出醒好的面團,揉成長條狀,用刀切成小段。用手搓成扁平狀,拿擀麵杖擀的時候,注意中間厚邊緣薄,中間厚防止餃子餡漏,邊緣薄吃起來口感好。
包餃子:將餃子餡放入皮中央,如果技術不熟練的話,不要放太多餡。先捏中央,再捏兩邊,然後由中間向兩邊將餃子皮邊緣擠一下,這樣餃子下鍋煮時就不會漏湯了。
煮餃子:燒一鍋開水,等水沸騰時,將餃子放入,並及時攪動(順時針),防止餃子在水中粘在一起。把大火改成小火,加蓋煮,等到餃子浮在水面上即可。
餃子餡製作
餃子餡主要分肉餡和素餡。
買回來的肉餡做之前要先加少量水拌一下,然後加入蔥花、薑末、花椒面或五香粉、味素、鹽、少量醬油、料酒之類的,不嫌膩的話還可以加些植物油,但如果肉餡夠肥,就可以省了,之後朝一個方向攪拌均勻,後調節鹹淡。喜歡的話還可以加香油,看個人口味了。攪好的肉餡稍放一會兒就可以包餃子了。還可以用這方法做牛肉餡羊肉餡等。
雞肉冬筍餡
原料:雞脯肉750克,凈冬筍100克,蔥花50克,香油、薑末、精鹽、味精、高湯適量。
做法:將雞脯肉洗凈剁成細泥,冬筍切成細丁放在油鍋內煸炒片刻。將雞泥放入一盆中,加蔥、薑末、料酒、高湯、精鹽、味精攪勻後,放入冬筍末,再攪幾下即成。
魚肉韭黃餡
原料:去皮魚肉700克,肥膘肉50克,韭黃200克,蔥花50克,料酒、薑末、精鹽、味精、高湯各適量。
做法:將魚肉放清水中漂清,去粗刺,放案板上敲剁成細泥。將肥膘肉切成細粒,韭黃切碎。取深鍋一隻,放入魚泥加高湯,打開,加料酒、蔥、薑末、味精、精鹽,用手順時針攪打,最後加入肥膘肉、韭黃即成。
如何調出嫩滑的肉餡:
五花肉剁成泥,放入少許的醬油,料酒,鹽,香油,切得細細的蔥末和姜泥。如果肉餡比較瘦的話要加一些植物油進去。攪拌均勻。然後往肉餡里加少許水,繼續攪,攪至肉餡有彈性,再加水,再攪。如此大概3-4次,肉餡粘稠又有彈性就好了。記住每次加水都要少,要分幾次加。
這樣做的肉餡無論做餡還是做肉丸都很嫩很好吃。
青菜豬肉餡:青菜剁碎,和調好的肉餡混合。
胡蘿卜豬肉餡:胡蘿卜刨細絲,和調好的肉餡混合。
香菇肉餡:新鮮香菇切細丁,和調好的肉餡混合。
香菜餃子餡
原料:香菜250克,豬肉餡150克。
輔料:生抽、料酒、鹽、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
1、香菜擇洗干凈,瀝干泥水分剁成碎末,拌入少許香油待用。
2、豬肉餡放入盆中,加入全部調料,攪拌均勻。
3、最後加入香菜末攪拌均勻即可。
提示:
1、香菜剁好之後,如果水分非常多,可以用紗布擠出菜汁,菜汁可留為調餡用。
2、豬肉餡要肥瘦適中,最好為肥三瘦七的比例,煮熟的餃子餡才會香。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餚。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里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台灣人吃魚團、肉團和發菜,象徵團圓發財。 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面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目佳餚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這就是餃子,一種很好吃的食物。
餃子的N多折疊法
波餃
取餃皮一張於掌心,放入適量餡將餃皮對折封口成半圓形,食指稍過拇指前捏,住餃邊食指微微將餃皮往前推出褶折,重復褶折直推至右端頂處放手,這樣一隻波波餃就完成了。
蛤蜊餃
取餃皮一張於掌心,放入適量餡,將餃皮對折並將兩側往裡折。將對折的邊捏牢,並將兩邊折起來的口捏牢,右手拇指安捏住右頂端角,將之捏薄,將變薄的頂端往下按,連續向下按捏形成絞邊紋直至左端一個蛤蜊形水餃出現了
四喜蒸餃
取餃皮一張於掌心放入適量肉餡,將麵皮捏成「田字形」方格(既四角空、中間粘合的四方角形),田字形可以用手指沾少許水以便粘合放上燙軟切碎的菠菜,熱炒切碎的蛋皮,泡軟剁碎的香菇末和*燒肉末分別放入四個小口中,入鍋蒸約8分鍾取出即可食用。
所謂「四喜」即指蒸餃上所放入的四種顏色各異的菜,可根據自己喜好有所改變!
魚形餃
左手握拳,大拇指和食指自然伸出,取餃子皮一張放上並放入餡料,把餃皮對折,把其中一邊向里折起約1-2CM,捏緊再向里折1-2CM,再捏緊如此重復直至另一邊,最後收口時把尾巴稍微向上翹捏牢既可。
元寶餃
取餃皮一張於掌心,放入適量餡對折成半圓形,捏牢中間將右半邊餃皮封口,同樣將左半邊餃皮也封口,將餃皮封牢,然後把餃子兩端向中間彎攏,將兩端餃邊相互捏牢,使半圓形的邊微微向上翹。
月牙餃
左手握拳,大拇指和食指自然伸出,取餃子皮一張放上並放入餡料,將右端邊角捏住,右手拇指向外輕推內側皮,食指將外側皮形成褶折,右手拇指獎褶折捏緊,重復步驟至左端餃邊並將兩端封口處捏牢。看看像不像一輪彎彎的月牙呢?
錢包餃
取餃皮一張於掌心,放入適量餡,將餃皮對折封口成半圓形,右手拇指安捏住右頂端角,將之捏薄,將變薄的頂端往下按,連續向下按捏形成絞邊紋直至左端就完成了!
小鎖餃
取餃皮一張於掌心,放入適量餡,將餃皮對折立起,兩手的食指和拇指分別從餃皮左右兩端往中間捏,中間自然留一個口,把左右兩邊合攏,留口部分折起捏牢,兩邊各形成一條褶折。

7. 怎麼調豬肉餃子餡好吃

主料:豬肉餡400g、白蘿卜750g。

輔料:蔥姜適量、食鹽適量、料酒適量、胡椒粉適量、食用油適量、醬油適量、香油適量、味精適量。

豬肉白蘿卜燙面蒸餃的做法

1、麵粉倒入沸水。

8. 薺菜怎麼包餃子

材料:澄粉100克,澱粉30克,豬肉餡150克、薺菜300克

調料:姜、料酒、鹽、香油、豬油

做法:1、澄粉加開水,邊加邊攪拌,攪拌至沒有乾麵

2、加蓋子悶5分鍾,加入澱粉和一點豬油,揉好後,醒10分鍾

3、肉餡加少許姜、料酒、鹽、香油腌制10分鍾

4、薺菜擇洗干凈,放入鍋中焯水,晾涼

5、將焯過的薺菜剁成碎,放入肉餡中攪拌均勻

6、取一小塊,搓成長條,下劑,趕成圓皮

7、放入餡捏成餃子

8、水開後,上鍋蒸8分鍾。

廚房小語:1、一定要開水燙面,燙面時要燙勻,不要有乾麵,燙完之後悶5分鍾;

2、揉面時要加一點豬油,可防止皮的開裂,蒸制時間根據水晶餃的大小與餡料的不同來定

9. 蒸餃怎麼做

醬油50克,豬油25克,芝麻油15克, 蔥花50 蒸餃
克,薑末7.5克,味精1克,花椒面D.5克, 精鹽1.5克。精粉500克,豬肉250克,青菜250克。
編輯本段做法:
1、將豬肉剁成餡,加入醬油、精鹽拌勻,再放入花椒面、豬油加 蒸餃
入水向一個方向攪動,至攪勻為止,把青菜洗凈剁碎,擠凈水分,放在肉餡內加入味精、蔥花、薑末、芝麻油拌勻成餡。 2、把精粉放在案板上用開水燙熟拌成雪花狀,揉成面團,揉勻搓成長條,下成50個劑子,撒點乾麵按扁,擀成圓形薄皮。 3、左手拿皮子,右手抹餡,然後用手順餃子皮邊,從右到左捏合在一起,做成月牙形的餃子。 4、將餃子擺在展內蒸10分鍾左右即熟。
編輯本段新做法
灌湯蒸餃
原料:精白麵粉、糯米粉、夾心肉、湯凍
製作: 1、制餡心。將豬肉剁成末,取一半放於鍋中,加入湯凍、鹽、味精、醬油、白糖攪和,再加入蔥、薑汁,拌勻上勁,再用熟油、香油拌好。然後將湯凍捏碎,摻入肉內拌和即成餡心。 2、制餃皮。將精白麵粉、澱粉、糯米粉和白糖放在一起,混合均勻,中間扒出個凹窩,先加入9成熱水,拌成似片狀雪花,待稍涼後再加涼水拌和揉潤,搓成長條,用手揪成小團,再擀成薄圓形皮子。 3、托餃皮,放入餡心,捏成蒸餃形狀,上屜蓋嚴籠蓋,蒸熟取出即成。
相關歷史
蔡記蒸餃的創始人是河南長坦縣蔡士俊先生。蔡老先生早年在北京皇宮里幫廚,辛亥革命之後,蔡士俊流落於北京街頭,為了養家糊口,在幫朋友的幫助下,在北京前門外開一小飯店,經營蒸餃、餛飩,生意倒還紅火。幾年後,蔡士俊攜家眷輾轉來到鄭州 蒸餃
。 1919年在西二街開店重操舊業,定名為「京都老蔡記餛飩館」。蔡士俊去世後,其子蔡永泉繼承父業,並於1949年遷德化街繼續經營,他不但完全掌握祖傳技藝,而且堅持質量第一,薄利多銷。因此,蔡記蒸餃、餛飩成為鄭州有名的風味品種,近八十年來久賣不衰。 蔡記蒸餃製作頗為講究,肉餡剁好之後,要邊打邊加水,使肉餡打上勁,各種調料也要按一定比例,缺一不可,蒸餃皮用半死半燙麵粉,經反復揉搓使面團筋韌,再擀成薄皮,裝餡提成柳葉褶,使蒸餃形為彎月,所以蔡記蒸餃具有皮薄微黃、色澤光亮、餡飽透明、造型美觀、灌湯流油的特點。 由於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傳統操作規程,群眾對其質量有「出門百步外,余香留口中」之贊譽。朱德、陳毅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到鄭州都品嘗過蔡記蒸餃。1989年該店選派張玉枝等同志參加商業部餡食大賽時,摘取「金鼎獎」桂冠。1997年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華名小吃」。進入90年代後。蔡記蒸餃又有新的發展,研究開發出了蝦仁、薑汁、芹菜、木須等品種,現已形成獨具一格的「蔡記蒸餃宴」。
編輯本段食物相剋
1、咸鴨蛋:咸鴨蛋不宜與甲魚、李子同食。 蒸餃
2、蝦仁:蝦忌與某些水果同吃。蝦含有比較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如果把它們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且鞣酸和鈣離子結合形成不溶性結合物刺激腸胃,引起人體不適,出現嘔吐、頭暈、惡心和腹痛腹瀉等症狀。海鮮與這些水果同吃至少應間隔2小時。
編輯本段傳奇故事
寶釧薺菜:這是一道風味蒸餃。相傳唐丞相之女王寶釧愛上了貧民薛平貴,不顧家庭反對,逃婚長安南郊五典坡寒窯內,一住就是十八載。十八年來,他常以薺菜充飢,直到薛平貴回來團聚。人們感嘆著段愛情故事,於是以薺菜為餡製成餃子,伴隨著佳話流傳直今。 太後菊花火鍋:公元1900年,清王朝慈禧太後移駕古城西安 蒸餃
,旅途勞累, 食慾欠佳,令御廚做一道從為吃過且要現做現吃的膳食。御廚靈機一動,精選上等的雞脯肉,製成形似珍珠的小餃子,佐以雞鴨鮮湯料,用龍鳳紫銅火鍋烹制,火苗狀如怒放金菊,餃巧湯鮮,香味奪人;太後大悅,賜賞銀,從此,太後菊火鍋流傳民間,遂成德發長餃子宴極品之一。 貴妃雞蒸餃:聽其名便知其意。相傳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有一日駕臨華清宮,洗完 溫泉浴後感到有些飢餓,救命御廚做一種膳食。聰明的御廚投其所好,以貴妃平日喜食的雞翅肉為主料,包製成餃子。貴妃吃後非常喜歡,並命御廚長獻此餃。「貴妃雞蒸餃」由此而名。
編輯本段餃子之最
最小的餃子----餃子宴中有一種太後菊花火鍋珍珠餃,是餃子王國中最小的餃子。做此餃時一兩面可擀出160多個餃子皮,個個薄如紙,小如一分錢硬幣,然後包入餡料,再捏制花型,成型餃子僅有豌豆般大小。 蒸餃
最大的餃子----雙龍蒸餃可稱餃子宴中最大的餃子,有60厘米長,由百餘個餃子組成中國傳統的二龍戲珠圖案,重達10公斤。 最難做的餃子----餃子宴中有道蓮篷餃子是最難做的餃子,操作程序復雜,每個餃子有十三個小孔,形似蓮菜剖面,里外三層比指甲蓋還要小,用手精心捏成。只有經驗豐富,心靈手巧的老技師才能做成。 最廢料的餃子----素什錦餃子用料最多,餃餡有雞蛋,蘑菇,油條,木耳等多種原料製成。 最昂貴的餃子----餃子世界中最昂貴的當數魚翅餃子。魚翅自不待言,用魚翅做餡,一籠12個餃子,價格超過百元。
編輯本段普通蒸餃
蒸餃原料: 醬油50克,豬油25克,芝麻油15克, 蔥花50克,薑末7.5克,味精1克,花椒面D.5克, 精鹽1.5克。精粉500克,豬肉250克,青菜250克。 做法: 1、將豬肉剁成餡,加入醬油、精鹽拌勻,再放入花椒面、豬油加入水向一個方向攪動,至攪勻為止,把青菜洗凈剁碎,擠凈水分,放在肉餡內加入味精、蔥花、薑末、芝麻油拌勻成餡。 2、把精粉放在案板上用開水燙熟拌成雪花狀,揉成面團,揉勻搓成長條,下成50個劑子,撒點乾麵按扁,擀成圓形薄皮。 3、左手拿皮子,右手抹餡,然後用手順餃子皮邊,從右到左捏合在一起,做成月牙形的餃子。 4、將餃子擺在展內蒸10分鍾左右即熟。
編輯本段芹菜素蒸餃
原材料:北豆腐2塊、胡蘿卜1小段、粉絲1小把、榨菜1小塊、芹菜2根 調味料:生抽2大匙、糖1/2茶匙、鹽適量、胡椒粉少許、麻油1大匙。 芹菜素蒸餃的做法 蒸餃
1、北豆腐橫剖成2大片,用熱油把兩面都煎黃,待涼後切成丁。 2、胡蘿卜、榨菜都切成小丁;粉絲泡軟,切碎;芹菜摘好,切小丁,材料全部都准備好。 3、用適量的油炒香榨菜末和胡蘿卜丁,再倒入粉絲和豆腐丁,迅速加入調味料,拌勻即熄火,加入芹菜拌勻,待涼後即為餡料。
編輯本段湯面蒸餃
原料:麵粉750克,豬肉500克,蔬菜750克。 配料: 香油15克,醬油100克,精鹽15克,味精4克,蔥末15克,薑末5克。 製作方法: 1、將麵粉放在案板上,加入開水420克制和成燙面團,晾溫待用。 2、將蔬菜、豬肉分別剁碎,肉泥放入盆內,加入蔥姜 蒸餃
末,醬油、精鹽、味精拌勻,再加入香油、菜餡(擠去水分),拌勻成餡。 3、將燙面團搓成條,揪成50克4個的劑子,擀成薄皮,包入菜肉餡,將邊緣捏緊,成月牙形。 4、待蒸名上屜內,旺火蒸15分鍾即熟。 特點: 味道鮮美,皮柔餡香。 製作關鍵: 要用現開的水和面,不能用溫水,更不能用涼水和面。搓面前,雙手稍油,以免粘手。面不能燙得太軟,否則蒸熟就不成形了。
編輯本段花式蒸餃
原料:麵粉2.5杯,淡色醬油1湯匙,絞豬肉250克,蔥粒2湯匙,青菜屑3湯匙,姜茸l/2湯匙,熟胡蘿卜屑3湯匙,香油適量。 做法: 1、將麵粉盛在盆內,用滾水2/3杯沖燙,並用筷子拌勻,約30秒鍾後,將冷水1/3杯慢慢加入,用手揉至光滑,蓋上濕白布,放置20分鍾左右。 2、將絞肉放在大碗內,加入切碎的蔥與姜,並放醬油、香油、鹽、味精調味,拌勻。 3、將面團再揉搓至光滑後,分成40小粒,每粒均加以壓扁,擀成約3寸直徑的圓形薄皮狀,托在左手掌,加入l湯匙餡料在中間,用右手摺合成撘粩字形,再捏出兩個小洞,分別塞入2色用料做點綴(青菜屑及胡蘿卜屑)。
編輯本段南瓜蒸餃
南瓜蒸餃皮滑爽,餡飽滿,香甜不膩。南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及胡蘿卜素等營養物質,有健腦益智,美肌潤膚的功效。 主料: 麵粉 嫩南瓜 調料: 精鹽 味精 蔥花 蒜茸 豬油 紅椒粒 1、嫩南瓜切絲,加精鹽腌漬去盡水分,加蔥花、蒜茸、味精、豬油、紅椒粒調成餡心。 2、和面,擀成圓形皮子,包成月牙蒸餃,上籠蒸熟即可。 注意事項 1、選用新鮮嫩脆的嫩南瓜即可,腌漬後要去盡南瓜絲的水分。 2、當心餃皮包餡時爛皮滴汁。 3、將做好的餃子全部排入蒸籠中(需鋪上濕布在籠底),用滾水大火蒸15分鍾即可
編輯本段四喜蒸餃
四喜蒸餃是一道很受歡迎的傳統美食,它是由餃子演變而來的。「四喜」指的就是蒸餃中所放入的四種顏色的食材。其中黑色可以用木耳或香菇,綠色可以用韭菜、青椒或菠菜,紅色用胡蘿卜,黃色用雞蛋。喜氣洋洋的四喜蒸餃,造型雅觀,色彩艷麗,營養豐富。蔬菜的選用,可以依個人喜好或者手頭現有的食材自由搭配。四喜蒸餃可謂菜、肉、主食的完美結合,小餃子里大有乾坤,它的肚子里可「藏」著鮮香味美的肉餡呢,一口咬下去,絕對是個驚喜。 蒸餃要用開水和面,麵皮的製作和包餃子是一樣的,只是包法有所不同。下面就來解密四喜蒸餃的做法。 原料: 麵皮部分:麵粉、開水 餡料部分:鮮香菇、胡蘿卜、青椒、雞蛋、豬肉餡、蔥、姜、料酒、醬油、香油、鹽、胡椒粉 製作過程 1、麵粉中加入開水,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上保鮮膜放置20分鍾; 2、雞蛋炒熟後切成小丁; 3、鮮香菇、胡蘿卜和青椒洗凈,切小丁; 4、蔥姜切成末,加入到豬肉餡中,打入一個雞蛋,調入適量鹽、料酒、醬油、香油、胡椒粉,用力順一個方向攪打均勻,使肉餡上勁; 5、醒好的面團放在案板上揉光滑,分成比餃子皮稍大一些的劑子,擀成麵皮; 6、在麵皮的中央放一些肉餡,上下兩邊合攏捏一下,左右兩邊也向中間合攏起來捏緊,分別向四個小斗中填入胡蘿卜、雞蛋、香菇和青椒; 7、包好後,入蒸鍋,旺火蒸10分鍾,取出即可食用
編輯本段水晶蒸餃
製作水晶餃 主料:澄面輔料:生粉、小白菜、鮮蝦仁調料:鹽、白糖、胡椒粉、薑末、雞精、香油、豬油 1、澄面(就是小麥澱粉)與澱粉混合均勻,並在鍋中將水和鹽混合燒開後關火 2、粉倒入沸水鍋中,用筷子快速攪拌成雪花片狀,蓋上鍋蓋,悶十分鍾左右 3、加入色拉油後,將粉揉勻至面團有光澤後,蒙保鮮膜,等二十分鍾左右 4、面團搓長條,分成20g左右的小面團,再將面團擀平,即成麵皮 餡料做法 5、筍煮熟切細絲,蝦去蝦線,用紙巾吸干水份,用刀背剁茸 6、筍絲、蝦茸和肉糜加鹽和生粉,同方向攪勻至肉上勁 7、加少許白糖、香油、胡椒粉、色拉油混合,放入冰箱冷藏一個小時左右 8、將餡料包入面中,捏成餃子狀,包好後入冰箱冷藏十分鍾 9、蒸鍋內將水燒開,將餃子隔水蒸大概十分鍾,取出後刷層油即可
在製作蒸餃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燙面時生鍋、面起籽粒。蒸餃關鍵是燙面。因此必須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燙面用鍋,應先燒紅用豬油擦一下,以防止生鍋;第二、面要先過篩,減少生成籽粒的可能性;第三、燙面時,水應先燒沸,放少許豬油,麵粉應慢慢倒下,擀麵杖要不停的攪動,使之與水混合均勻。 成品開裂或過軟粘牙。要解決這個問題,第一要注意麵粉和水的比例要掌握恰當。一般以面水10:8的比例調制,水過多,成品造型不好,容易粘牙;水過少,蒸制時成品容易開裂。第二蒸制時間也不宜太長,太長則面化,容易開裂,口感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