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毛豆腐哪裡的最正宗
毛豆腐是徽州名吃
來歷:相傳,朱元璋一次兵敗徽州,逃至休寧一帶,腹中飢餓難熬,命隨從四處尋找食物,一隨從從草堆中尋出逃難百姓藏在此處的幾塊豆腐,但已發酵長毛,因別無它物,隨從只得將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給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鮮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興。轉敗為勝後,下令隨軍廚師製作毛豆腐犒賞三軍,毛豆腐遂在徽州流傳下來。
㈡ 毛豆腐是哪裡的菜屬於什麼菜系
川菜代表菜有:干燒岩鯉、干燒桂魚、魚香肉絲、怪味雞、水煮肉片、重慶烤魚、宮保雞丁、粉蒸牛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鍋、干煽牛肉絲、夫妻肺片、燈影牛肉、擔擔面、賴湯圓、龍抄手等。中國地方風味形成的由來與基礎是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民族所處的自然環境和民族風俗習慣的差異。其二,明清尤其是清代以來形成了魯、川、蘇、粵 四大菜系第三,八大菜系,十大菜系解放後增加的。
但對美食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多,老八大菜系沒問題,早有結論,新八大菜系還在爭論中,不知權威機構有沒有定論,不管是不是八大菜系,能養活一方人就是美食,社會在發展,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地方菜系,被稱作四大菜系,這也是老四大菜系的由來。到了清朝末年,浙江菜、閩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與原來的四大菜系共同構成漢民族飲食的「八大菜系」。
㈢ 黃山毛豆腐怎麼燒好吃
毛豆腐是徽州地區的漢族傳統名菜,是通過以人工發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長出一層白色茸毛。由於豆腐通過發酵後使其中植物蛋白轉化成多種氨基酸,故經烹飪後味特鮮。 毛豆腐有一種特殊的味道,雖沒有臭豆腐強烈刺鼻的味道,但是有一點點的微臭,吃起來的口感很香
主料2人份
北豆腐400克
毛豆腐菌3克
輔料
植物油適量
小蔥少許
生抽適量
米醋適量
白糖少許
豆豉辣醬少許
步驟1油煎毛豆腐的做法大全
准備一塊老豆腐、毛豆腐的菌種
步驟2油煎毛豆腐的做法圖解
豆腐切成小塊,擺放在底部透氣的容器上,我用的是微波爐煲
步驟3油煎毛豆腐的家常做法
取3克毛豆腐菌粉,用少許的涼開水融化開,淋在豆腐上,保證煤塊豆腐上都有
步驟4油煎毛豆腐的簡單做法
蓋上蓋子,放在陰涼的地方去發酵
步驟5油煎毛豆腐怎麼吃
二天之後,一打開蓋子,滿滿的白毛
步驟6油煎毛豆腐怎麼做
把白毛用勺子擼平整
步驟7油煎毛豆腐怎麼炒
平底鍋中放入適量的植物油,把毛豆腐煎至4面金黃
步驟8油煎毛豆腐怎麼煮
所有的調料汁在碗中調勻
步驟9油煎毛豆腐怎麼燉
調料汁澆在豆腐上,撒上一點蔥花即可
成品圖
烹飪技巧
毛豆腐也是做豆腐乳的原料,毛豆腐雖說不是很臭,不愛吃臭味的會掩鼻而過
㈣ 不敢放在舌尖上的美食千奇百怪,你家鄉最奇葩的美食是什麼
舌尖上的美食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來自家鄉的美食中國安徽的美食徽州毛豆腐, 徽州毛豆腐也叫做霉豆腐,是徽州地區非常有特色一道美味。
毛豆腐歷史還是要和明太祖朱元璋聯繫到一起,相傳朱元璋兵敗徽州的時候,在徽州地區四處逃竄,肚中無奈沒有東西可以充飢,只是在當地逃難的百姓手裡拿到了一些發酵的豆腐,而且豆腐上長滿了菌絲。朱元璋無奈之下把它烤來食用,發現這種發毛的豆腐非常鮮美,朱元璋隨後在徽州打了勝仗之後,於是命令廚師用這種長滿菌絲的豆腐來犒賞軍隊。毛豆腐就在會徽州地區流傳了下來。
毛豆腐的吃法主要分為干煎或紅燒。干煎是把毛豆腐放入油鍋中煎至金黃,搭配辣醬蘸著吃。紅燒是把毛豆腐放入油鍋中煎至金黃,再加上醬油黃酒等調料,最後澆上辣椒醬。
中國的勞動人民用憑著自己的勞作和智慧,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美味,這也是大自然對他們最後的回饋。
㈤ 徽州毛豆腐好吃嗎
在徽州,流傳著這么幾句諺語:「徽州第一怪,豆腐長毛上等菜」、「徽州毛豆腐,打個巴掌也不吐」。不禁就奇怪了,長了毛的豆腐還能吃,還成了當地的特色小吃,如此的受歡迎,下面我們來看看它究竟是何物。
徽州毛豆腐,也經常叫做黃山毛豆腐,是皖南徽州的一種特殊風味佳餚。看它未煎熟的模樣,確會使人大吃一驚:渾身長著或白或灰的茸毛,那不是霉變之物嗎?
其實,毛豆腐上的或白或灰的茸毛,是一種富有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的菌絲,含有多種維生素和青黴素成分,有營養,也有消炎鎮痛之功能。在現代,毛豆腐是通過以人工發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長出一層白色茸毛。由於豆腐通過發酵後使其中植物蛋白轉化成多種氨基酸,故經烹飪後味特鮮。上好的毛豆腐生有一層濃密純凈的白毛,上面均勻分布有一些黑色顆粒,這是孢子,也是毛豆腐成熟的標志。
吃過毛豆腐的人就知道了,原來這長了毛的豆腐可以做的這么好吃。民間對於毛豆腐的吃法多種多樣,每一種做法都完全突顯了毛豆腐特殊的美味,令嘗過的人都念念不忘。安徽人家採用傳統的毛豆腐之作工藝,加以改良,以長有寸許白色茸毛的毛豆腐為原料,用油煎後,佐以蔥、姜、糖、鹽及肉清湯、醬油等燴燒而成,上桌時以辣椒醬佐食,鮮醇爽口,芳香誘人,並且有開胃作用。
㈥ 徽州古城的徽州美食
古徽州山環水繞,物產豐富,人傑地靈,自古以來文風昌盛,文化遺存極為豐富。徽州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飲食習慣促成了徽菜的形成。綠樹叢蔭、溝壑縱橫、氣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環境,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的同時,也能通過徽菜捕捉到山水與人文的融合的妙處。
「桃花流水鱖魚肥」,徽菜最經典的代表當屬臭鱖魚,又名腌鮮鱖魚。所謂腌鮮,在徽州土話中就是臭的意思。這道菜魚肉肉質肥嫩,鮮香入骨,「香」與「臭」的鮮明對比,是臭鱖魚的獨特所在。
在徽州轄內,眾多溪流在山巒中奔流不息,獨特的山水讓徽州人在食材的選擇上更為廣泛。但閉塞的交通讓食物的運輸變得困難重重,聰明的徽州人為了保鮮魚肉,將新鮮的鱖魚去掉魚鱗及內臟,切上幾刀後放入木桶中,再撒上鹽,層層碼放,最後在鱖魚上面壓上重物將鱖魚壓緊。
魚肉在路途中有輕微發酵,到了目的地,那魚的腮還是紅彤彤的,魚身泛著淺綠光華,鱗片完整、栩栩如生。聞上去有些許臭味,其實是乳酸菌發酵所生出的氣味,燒過之後卻有異樣的美味。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交通不再是障礙,但臭鱖魚作為徽菜的代表名菜依舊名揚海內。
經腌制後臭鱖魚的肉質變得更為緊實,形成「蒜瓣肉」的獨特質感,肉質近似上等黃魚。魚肉入口後,便能覺出其獨特的「腌鮮」味,還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一旦吃上便會著魔似地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來。
相傳南宋時期,祁門籍進士方岳曾在鄱陽為官,閑暇之時常泛舟鄱陽湖,溯源至中河,掬一捧家鄉的秀水,品茗吟詩於青山綠水間,多少能夠撫慰其不得志的心境。方岳嗜好豆腐,一次在船上煮食豆腐時缺少佐料,見河中小蝦甚多,便撈一些放在鍋里與豆腐一起煮,未曾想無心插柳柳成蔭,用小蝦煲出的豆腐湯更加鮮美無比。此後方岳便特意去中河撈一些蝦米作為常用佐料,以備煮豆腐使用,並將此菜命名為「中河湯」。
自方岳將這碗「豆腐湯」傳入祁門後,祁門人加入當地山珍食材,融入山民飲食偏好,又有一些文人騷客植入徽州和合文化元素,改「河」為「和」,「中和湯」便成為徽菜湯羹的代表。經改良後的中和湯,湯清味鮮,油而不膩,在寒冬臘月里,飯前喝上一小碗,開胃驅寒,全身通泰,已成祁門一帶婚嫁喜宴,闔家歡聚的特色菜餚。
徽菜的代表菜極多,遠不止上述四種,還有諸如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黃山燉鴿、清蒸石雞、問政山筍、徽州圓子、刀板香、李鴻章大雜燴、曹操雞、石頭粿等傳統佳餚。土生土長的食材,獨特富有想像力的加工、烹制,造就了徽菜。
徽菜,看似粗樸厚重的菜品下,蘊含著至柔至精細的道理。就地取材,以鮮制勝;善用火候,火功獨到;嫻於燒燉,濃淡相宜;注重天然,以食養身……每一景、每一菜,都飽含對生活的熱愛和期待。既使人大飽口福,又是徽州風情文化的結晶。
㈦ 黃山市徽州毛豆腐很出名吧、真的有那麼好吃嗎
徽州傳統風味小吃:毛豆腐 毛豆腐是歙縣特有的風味小吃,它是先將白嫩嫩的水豆腐乾,切成細小的長方塊,撒上鹽放進溫室三五天,待它長出長長的絨毛,就可以食用了。吃毛豆腐大多是煎吃,邊吃邊呷上幾口白酒,那真是回味無窮。當然,也有用毛豆腐做湯的吃法。 品嘗毛豆腐,講究環境和情趣,隨著一聲聲「毛豆腐噢——、毛豆腐噢 ——」的叫喊聲,賣毛豆腐的便挑著一幅擔子走來了,擔子前面為火爐,爐上支著煎毛豆腐用的平鍋,擔子後面是幾扎乾柴和一盤盤雪白的毛豆腐。你一抬手,他就把擔子放下了,你和朋友圍擔坐下,平鍋中的香油就熬得香氣繚繞了,毛豆腐放入鍋中,只聽「絲拉」一聲,那毛豆腐的香味也就撲面而來,當你用竹筷子夾起一塊放入口中,鮮而不膩,滿口香味,你一面品嘗,一面與朋友談古論今,那種愜適,那種快意,真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真是人生的一大快樂,難怪有人說:「日啖小吃毛豆腐,不辭長作徽州人」。 40年代初,筆者在上海萬竹小學(今上海市實驗小學)讀書。一天晚上, 家父講了一個使人發笑的事:一徽州老鄉,當時在上海做毛豆腐小生意,每當把毛豆腐擔子挑到租界去賣時,常常被紅頭阿三(租界內僱用的印度警察)趕出租界,因為毛豆腐外表茸毛叢叢,非常難看,看上去實不衛生,所以不準在租界賣 。 徽州老鄉只好把毛豆腐擔子挑出租界,擺到租界對面的上海老城裡馬路口。不大一會,這些紅頭阿三又三三兩兩偷偷跑出租界,到毛豆腐攤前大吃起來。 關於毛豆腐還有不少的傳聞逸事。相傳元朝末年,當時朱元璋貧困潦倒,一路行乞到了徽州,在一個小山村的破水磨坊里安身暫住。一天,他乞討得一碗豆腐,便留下一些放在石磨的木料鬥上,沒想到數日後豆腐長滿白毛,他也沒捨得扔掉。正好那幾天天不作美,大雨下個不停,飢腸轆轆的朱元璋,既無法出門乞討,又無點滴可充飢之物,只好找出一點點香油倒入鍋內,把長滿白毛的豆腐煎一煎,以解飢餓之苦。沒想到這白毛豆腐一下鍋,「茲啦」一聲響,隨之而來的是香味撲鼻、金黃金黃。他夾了一塊放進嘴裡,啊!想不到這長了毛的豆腐,竟有這等好吃,味美無比,伴他度過了這飢餓難熬的時辰。於是「徽州毛豆腐」成了救駕食品小吃。還有這樣的一個故事,1938年,新四軍在徽州休整,陳毅同志百忙之餘,喜歡在街頭毛豆腐擔前,與幾位老鄉同圍一爐,共品毛豆腐,敘黨群情誼,宣傳抗日救亡, 興致高時,老鄉們總與陳老總仰面大笑,陳老總操著一口川腔,指著煎鍋說:「多放些辣子喲!」 現在毛豆腐成了徽州特有的一道傳統風味小吃,引起美食家們的注意。其吃法主要有二種: 1、傳統吃法:今日徽州遍及城鄉的毛豆腐擔子,一頭乾柴、爐灶、平底鍋 , 一頭是香油、辣火、毛豆腐,筷子、酒杯……一應俱全,挑到街頭鬧市、擺攤設點現煎現賣現吃。隨著「嗒,的的嗒!嗒,的的嗒!」清脆有節奏的竹板打擊聲,招來顧客嘗鮮解饞,有三五好友圍攤而坐,面對熱烘烘、香噴噴、金黃黃的毛豆腐,一手端著徽酒,一手拿著竹筷,有的要份加料(在滾熱的毛豆腐上敲幾只雞蛋調和),放上蔥花辣醬,邊吃邊聊,談古論今,暢談友情,還談生意。 2、現代吃法:先將毛豆腐下熱油鍋中煎,片刻兩面金黃即撈起放入盤中, 倒入幾乎同時炒好的三丁糊(用精肉丁、香菇丁、冬筍丁猛火炒熟,加入澱粉調 和),撒上蔥花胡椒,即可端上筵席食用。也可用煎得兩面黃的毛豆腐,放入筍絲、青菜,做成一道清湯毛豆腐,不放味精,味道照樣鮮美,是一道徽州筵席獨有的名湯。
㈧ 毛豆腐是哪裡的特產
毛豆腐是徽州特產。也叫霉豆腐,是一種表面長有寸許白色茸毛的霉製品。主要做法是將豆腐切成塊狀,進行發酵的過程,使之長出寸許白毛,然後用油煎成兩面略焦,再紅燒。
㈨ 毛豆腐是什麼味道
毛豆腐味道:鮮醇爽口,芳香誘人
毛豆腐通過以人工發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長出一層白色茸毛。由於豆腐通過發酵後使其中植物蛋白轉化成多種氨基酸,故經烹飪後味特鮮。
(9)徽州毛豆腐好吃嗎擴展閱讀:
毛豆腐營養須知:
熱量 (841.95千卡) ·蛋白質(31.93克) ·脂肪 (72.26克) ·碳水化合物 (16.37克) ·膳食纖維 (1.66克) ·維生素A(26.76微克) ·胡蘿卜素 (85.48微克)
·硫胺素 (0.14毫克) ·核黃素 (0.08毫克) ·尼克酸 (1.16毫克) ·維生素C (1.00毫克) ·維生素E (42.29毫克)
·鈣 (379.01毫克) ·磷 (440.84毫克) ·鈉 (2161.95毫克) ·鎂 (193.42毫克) ·鐵 (7.30毫克) ·鋅 (2.10毫克) ·硒 (4.20微克) ·銅 (0.67毫克) ·錳 (2.22毫克)
·鉀 (352.13毫克) ·碘 (19.25微克) ·維生素B6 (0.08毫克) ·泛酸 (1.02毫克) ·葉酸 (7.30微克) ·維生素K (0.35微克) ·維生素B12 (0.15微克)
豆腐:豆腐的蛋白質含量豐富,而且豆腐蛋白屬完全蛋白,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體需要,營養價值較高;有降低血脂,保護血管細胞,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此外,豆腐對病後調養、減肥、細膩肌膚亦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