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豆腐做的話可以做紅燒老豆腐,把老豆腐吊水,然後放鍋里稍微煎下,兩面發黃就可以不要煎太老了,然後起鍋燒油,讓入蒜末煸炒再放入豆腐,慢慢的炒下,再放入調料生抽蚝油鹽糖,翻炒後出鍋!喜歡吃辣的放點辣椒!美味極了
㈡ 山東高唐老豆腐的做法
將黃豆去皮碾碎,放入經陽光長時間照曬的儲存水(凈化的黃河水最好)中浸泡,待碾碎的黃豆漲足後,用石磨磨成漿。
老豆腐的湯料、鹵和油,製法獨特頗具功力。鹵和油的製作有獨到之處。
㈢ 老豆腐製作方法
老豆腐又稱豆腐腦。也是山東聊城高唐風味名吃之一(也不僅僅是那裡有啊)。滑嫩爽口,豆香、料香、鹵香、辣香、油香更加豐富,口味極佳,老少皆誼。山東人早餐時常食用燒餅和老豆腐。其中山東聊城高唐縣的老豆腐最出名,故名高唐老豆腐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高唐老豆腐的做法
下面是150斤油的比列,大家可能熬制不這么多,剛開始新手請按照比例縮小,先實驗成功,以後再大量熬制。
A料製作
首先把 醬油、醋、甜面醬在器皿中均勻攪拌 注意:不能用老抽,顏色太黑,用釀造醬油,醋
B 料製作
姜切成片,蔥切成段,桂皮,肉寇,白芷,草果砸開,然後所有的香料在盆子里攪拌均勻。
第一步:
熬油的鍋必須洗刷干凈,油按照比例倒入鍋里,開始點火,然後用勺子均勻攪拌,目的是為了不讓油的雜質沉澱。
注意:如果攪拌不均勻或者太慢,有雜質沉澱,這鍋油就不能用了。
第二步:
205度滅火,不用溫度計憑經驗看油鍋微微冒煙,夏天涼30分鍾,冬天涼20分鍾,油溫大約是180度,這樣熬制8次。
第三步:
第9次開始A料,這時候需要火量減小,首先把醬油醋甜面醬的均勻拌料,可分兩次入鍋,一起放進去太多了,會容易沸鍋燙著自己。
第四步:
200度下B料,溫度太高容易糊鍋,大約是熬制時間10分鍾,判斷的標準是蔥變成金黃色。大家根據蔥的顏色來確定自己的熬制時間。
注意:
● 熬油的時候經常攪拌,香料可能有些渣子會糊鍋.熬完以後用細篩子把渣子都撈出來。
● 需要砸開的香料大約是豆粒大小,白芷有的是成品一片一片的,就不需要砸了。
● 如果你的花椒品質非常好,用量可以從1.4斤調整為1.3斤。
500克黃豆,冬天泡好後加純凈水9.5斤,葡萄糖13克。夏天泡好後加純凈水10.5斤,葡萄糖12克。86度點豆腐最好,葡萄糖先摻點水融化.(涼到90度的時候攪葡萄糖)點豆腐用的都是純凈水,鹵湯用自來水。
備注:100度不是不能點豆腐,太熱燙嘴喝不下去,如果高溫點豆腐葡萄糖的用量要減少1-2克。
豆子磨漿需要磨兩遍,和水的比例要先准備好,剩下的水在摻到豆漿里。
用蒸汽機煮豆漿的時候使用消泡劑時,一桶抓兩小把就可以了,具體也可參見包裝袋的用量。
豆子選擇河南或者菏澤的豆子,我們這里叫小白豆,不能用東北大豆。
鹵湯:
水:230斤
香料包配比:
白芷162克 桂皮287克 肉寇57克 草果28.7克 小茴香140克 花椒71克 八角130克良姜21克 陳皮12克 香葉4.3克 白寇8.6克 丁香9.3克 三奈10克
調味料:鹽3.9斤 味精1.65斤 雞粉4.6斤 鮮味寶0.25斤。
香料包可以先放進去,其他的調料要等開鍋再放,避免沉底。
開鍋以後熬制20分鍾,今天的鍋里有昨天和前天的料包,鍋里一共是三包料,第四天把第一天的換掉,以此類推。
全部熬好以後把昨天剩下的鹵湯當老湯摻在一起使用,當天剩下的鹵湯不用以後要熬開,熬開以後不能動了,當天沒有剩下就不摻了。
焦糖色沒有具體的使用量,看自己的感覺,鹽的用量可能因為鹹度不同自己調整。
辣椒油:
用機器打碎辣椒的時候,要實時往裡面撒一些水,炸辣椒的時候太干容易糊。
這個油是已經熬制好的香料油,開鍋200度,一勺一勺的澆在辣椒上,並且一直攪拌,然後在放在爐子上繼續熬制,熬好的標準是看辣椒的顏色,不能發黑,注意溫度不能過高。
這個辣椒和香料油沒有具體的比例,看店裡的需求。
㈣ 來看看商河名吃老豆腐配燒餅,超好吃哦來看看是怎麼做的
豆腐是山東商河獨有的特色傳統名吃,以其潔白如玉、細若凝脂、嫩似欲流之特點久負盛名,成為當地居民早餐之最愛。外地來客或途經此地,必食之以飽口福。老豆腐潔白明亮、嫩而不松,鹵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膩;食之香氣撲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嗆。老豆腐用精選的上等黃豆製作。將黃豆去皮碾碎,放入經陽光照曬的儲存水(唯商河當地的水能做出)中浸泡,待碾碎的黃豆漲足後,用石磨磨成漿。經煞沫、過包(濾渣)後,入鍋熬成豆汁,退溫後裝入桶或缸內,點鹵後封口20分鍾即成豆腐。注說:「老豆腐較豆腐腦稍硬,形狀則相同。豆腐腦如妙齡少女,老豆腐則似半老佳人。豆腐腦多在晨間出售,老豆腐則在午後。豆腐腦澆鹵,老豆腐則佐醬油等素食之。」老豆腐色澤潔白,香辣可口,鮮嫩無比。...

㈤ 老豆腐如何做的才好吃呢
蛋黃鮮蝦豆腐
材料:
內酯豆腐一盒.咸鴨蛋黃3個.香蔥1根.鮮蝦適量、鹽少許、香油少許、白鬍椒碎少許、味啉(料酒)少許
製作過程:
1. 准備材料。香蔥洗凈切蔥花,鮮蝦去殼去蝦線,洗凈備用。
2. 內酯豆腐先撕去正面的包裝膜,反扣在盤中。
3. 將包裝盒的四角斜著切掉,用刀背在盒上輕輕的敲幾下,就可以輕松的將豆腐扣下。
4. 在豆腐上撒少許的鹽,腌制一下,控干水份。
5. 鹹蛋黃放入碗里,撒上白鬍椒碎、淋入香油。
6. 倒入味啉(料酒)去掉鹹蛋黃的腥味。
7. 用勺子壓碎。
8. 放入蝦仁,拌勻,裹上鹹蛋黃糊。
9. 將蝦仁擺在豆腐上,放入鹹蛋黃糊。
10. 包上保鮮膜。防止蒸的過程中,進入水蒸汽,而影響口感。
11. 美的蒸汽爐接通電源,水盒裝滿純凈水安裝好。把盤子放入蒸架上。
12. 蝦和豆腐都很容易熟,選擇菜單1---蒸蛋鍵。15分鍾。
13. 時間到後,打開爐門的時候要小心蒸汽高溫受傷,爐門保持打開的狀態5分鍾以上。
14. 去掉保鮮膜,撒上蔥花,就可以享用美味了。
㈥ 老豆腐的做法大全
老豆腐的做法有很多種,其中的做法是蔥燉豆腐,需要的材料如下:
主料:鹵水豆腐100克,木耳30克。
輔料:蔥段30克,食用油105毫升,生抽5克,蚝油5克,水50毫升,雞粉2克,鹽2克,白糖2克,水澱粉3克。
蔥燉豆腐的做法步驟如下:
1、蔥段備用,鹵水豆腐切片
㈦ 山東高唐老豆腐做法
高唐老豆腐又稱豆腐腦。也是高唐名吃之一。製作精細,配料獨特,別具風味。
特點
高唐老豆腐,豆腐潔白明亮、嫩而不松、鹵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膩;食之豆香、油香香氣撲鼻。有肉味而不腥。盛入碗中,豆腐似雪如玉,鹵像玳瑁琥珀,紅中透白,紅白相間,豆香、料香、鹵香、油香、辣香,五味俱全。百吃不厭,回味悠長。
做法
老豆腐用精選的上等黃豆製作。將黃豆去皮碾碎,放入經陽光長量照曬的儲存水(凈化的黃河水最好)中浸泡,待碾碎的黃豆漲足後,用石磨磨成漿。經煞沫、過包(濾渣)後,入鍋熬成豆汁,退溫後裝入桶或缸內,點入石膏,封口,20分鍾即成故鄉豆腐。食用時,用平勺撇入碗內,加入鹵和油等配料即可。老豆腐的湯料、鹵和油,製法獨特頗具功力。
選材
評價其質量主要是品償鹵和油。鹵用醬油、精鹽加水,放入花椒、八角、茴香、丁香、桂皮、姜等十幾種佐料熬制。油用優質棉籽油在溫火上熬、除去油沫雜物;數小時之後,放入蔥、甜醬、花椒、茴香等佐料,只備用優質紅辣椒烹制的辣椒油。配料盛碗時,放入少量味精。將豆腐腦用平勺片入碗內,加鹵和油後即可食用。
影響
高唐老豆腐享譽省內外,外地人來高唐不喝老豆腐真是一大遺憾。高唐人外出歸來,坐在攤前喝碗老豆腐,實為一種享受。城鎮不少人早餐時常食用饃饃和老豆腐。
㈧ 老豆腐的家常做法
老豆腐的家常做法為:
食材:老豆腐 一塊、青線椒 2條、紅線椒 1條、蒜末 一勺、蔥花 少許、蚝油 一勺、生抽 半勺、食鹽 半勺、老抽 半勺、花生油 3勺、澱粉水 少許。
1、准備好一塊老豆腐,清洗干凈之後,切成小方塊備用。
㈨ 山東高唐縣名吃老豆腐怎麼做
豆腐腦是利用大豆蛋白製成的高營養食品。人體對其吸收率可達92—98%,豆腐腦除含蛋白質外,還可為人體生理活動提供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鈣、磷等。特別是用石膏作凝固劑時,不僅制出成品多,而且含鈣量有所增加,滿足人體對鈣的需要,對防治軟骨病及牙齒發育不良等病有一定的功效。同時,豆腐中不含膽固醇,有防止動脈硬化等功效。因此,是男女老幼皆宜的佳美食品。但是,用傳統工藝製作豆腐腦,工藝復雜,歷時長,口味欠佳。採用以下介紹的新技術,工藝簡單,時間短,不泡豆,不磨漿,柔軟有勁,成品質地細膩,口味潤滑,深受城鄉居民歡迎。具體製作技術介紹如下:
1、選豆:大豆在收割、晾曬、脫粒、裝袋、貯藏、運輸等過程中,會混雜進草根、樹皮、泥塊、砂粒、石子及金屬屑等雜物。因此,在使用前,必須先把大豆中的雜物、破口豆、霉爛豆、蟲蛀豆、雜豆等完全檢去,再將磨碎成豆粉。
2、選水:生產豆腐腦需用一定量的水,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繫到豆腐腦的質量。製作豆腐腦一般以軟水為宜。而深井水、溪水、礦泉水、海水等都會影響豆腐腦的出品率和質量。被工業廢水污染過的湖水,水庫水等嚴禁使用。為選擇適宜的水,可用試紙測試,選用pH值5—6可產生酸鹼反應的水。
3、濾漿:把豆粉與水以1:5比例攪成糊狀,倒入濾單;再把13份水多次逐漸加到單里。邊加水,邊攪動。直到濾出豆渣。流下的淡漿,加入鍋內,即可加熱煮沸。
4、制劑:制豆腐腦的凝固劑以石膏為好。但石膏粉直接撒在豆漿中難以起凝固作用,必須製成漿才能使用。製法是取用熟石膏粉三錢(每斤豆粉用量),放入盆內,加入等量水調成糊狀。用手或工具仔細研磨,擠碎溶化後,添少量水進行稀釋。略等片刻,顆粒較粗的石膏往下沉澱,取其懸浮液備用。反復進行多次。
5、制漿:生豆漿過濾後經過燒煮,使殘留的豆渣體積有所膨脹。因此,要把煮熟的漿,再倒入濾單內,經第二次濾漿後,即可製得口感良好的豆漿。
6、點腦:制豆腐腦是把凝固劑倒入容器內,充分攪動後,立即把熟漿沖進去,稱為反點。點後立即加蓋。脹漿約10分鍾後,大豆蛋白質可凝固好,即製得味美且有營養的豆腐腦。
7,豆腐腦鹵的做法:
首先水發黃花和木耳,切一些蔥絲和薑末。
接著打鹵,這個鹵製作起來和做打鹵面的鹵一樣的簡單。在鍋中倒入底油,油熱後放入瘦肉絲、蔥絲、薑末。在放入適量的水,放入已經發好的黃花和木耳,用水澱粉勾芡,打入雞蛋。
豆腐隔水加熱,放上鹵。
根據您的或者大家喜歡的口味放上韭菜花和辣椒油。
㈩ 家常老豆腐正宗的做法
蚝油肉片燒豆腐
食材:豆腐、豬肉、蚝油、蔥、蒜、鹽、辣椒粉、料酒。
做法:
1、豆腐提前切片,放在盤子里,隔一段時間就倒一下滲出的水份,一直到煎之前。蔥切蔥花、蒜切末備用。
2、豬肉切片,用料酒、鹽、少許蚝油拌勻腌一下。
3、熱鍋熱油,豆腐在鍋中煎至兩面金黃,盛出來備用。
4、再在鍋中入少許油,爆香蒜末,下入肉片翻炒,熟後倒入煎好的豆腐片,加水沒過豆腐。
5、加鹽、料酒、辣椒粉、蚝油,煮到湯汁差不多快收干時下入蔥花翻炒一下即可起鍋。
蟹粉豆腐
食材:內脂豆腐1盒,蟹粉50克,蝦仁50克,青豆20克,鹽、味精、濕澱粉、植物油、上湯、香油各適量。
做法:
1、將內脂豆腐切成0.5厘米見方的丁。
2、將青豆、蝦仁、豆腐一塊焯水。
3、鍋中燒油,下蟹粉炒香,加上湯燒開,放入鹽、味精調味放入原料燒透,勾芡、淋香油即成。
荷包豆腐
食材:嫩豆腐1塊,淮山100克,涪陵榨菜40克,青豆數粒,香菜葉數片,枸杞數粒,鹽適量,香油1茶匙,高湯半飯碗,水澱粉1湯匙。
做法:
1、將淮山洗凈,入蒸鍋內蒸熟。
2、將榨菜切成末,青豆、枸杞、香菜葉准備好。
3、將豆腐入鹽水中泡過後,用過濾網將其擠壓入碗里,成細泥狀。
4、將蒸熟的淮山去皮後,用擀麵杖捶成泥狀。
5、將淮山泥與豆腐泥放在一起加適量鹽,並用擀麵杖捶至其均勻混合。
6、取湯勺數個和茶杯1個,逐個在湯勺底部和茶杯里放入豆腐淮山泥。
7、在上面鋪一層榨菜。
8、再蓋上一層豆腐淮山泥,使其表面平滑,茶杯里另外放入青豆裝飾。
9、在豆腐泥表面鋪上香菜葉,用枸杞點綴。
10、將湯勺豆腐淮山泥一起放開水蒸鍋,蒸5分鍾,至定型關火。
11、炒鍋內加入開水或高湯,放入水澱粉,適量鹽,滴入香油,做成欠汁後關火。
12、待湯勺稍微冷卻後,使豆腐淮山泥脫離湯勺模具,即成荷包豆腐。擺盤後,均勻淋上芡汁,即成。
椒鹽豆腐
食材:豆腐250克、紅辣椒1個、青辣椒1個、香蔥1棵、大蒜6瓣、食用油250克、黑胡椒粉小匙、花椒鹽小匙、精鹽1小匙、味精小匙。
做法:
1、豆腐洗凈後切成小方塊,青、紅椒去蒂和籽,切成環狀,香蔥切末,大蒜切片。
2、鍋內倒入油,燒至八成熱時,將豆腐塊入鍋,至金黃色後撈出瀝干油。
3、鍋內留少許油,大火爆香香蔥末、大蒜片,再放入辣椒圈、精鹽、味精、黑胡椒粉、花椒鹽攪勻即可盛出。
4、將所有調料與炸豆腐拌勻即可。
茶樹菇燒豆腐
食材:豆腐,茶樹菇,口蘑,青椒,紅椒,蚝油,鹽,薑片,清水。
做法:
1、豆腐切片,青紅椒切菱形片,口蘑洗凈切片,茶樹菇洗凈備用。
2、鍋中倒油燒熱,先爆香薑片,再放入豆腐片煎至兩面金黃,然後把豆腐稍微推到鍋邊,接著放入茶樹菇,口蘑炒香後,再與豆腐一起拌炒均勻。
3、加入蚝油及適量水,一起炒勻後用小火慢慢燒至入味,大約5分鍾,再放入少許鹽調味,最後放入青紅椒片拌炒幾下就可以盛出了。
香煎琵琶豆腐
食材:豆腐1盒,鮮蝦仁半斤,干貝(泡好),雞蛋2個,鹽,生粉,雞粉。
做法:
1、鮮蝦仁打成膠;
2、放入豆腐、干貝、雞蛋、生粉調好味道;
3、豆腐煎至金黃色即可。
蝦仁蒸豆腐
食材:大蝦、料酒、胡椒粉、日本豆腐、蔥蒜、蚝油、醬油、香油、糖、澱粉、油。
做法:
1、大蝦處理干凈,用料酒、胡椒粉腌10分鍾。
2、日本豆腐切均勻的厚片,大蒜切片,蔥切絲。
3、蚝油、醬油、香油、糖、澱粉、水調好芡汁。
4、鍋放少許油,3成熱倒入蝦仁翻炒。
5、放入蒜瓣及蔥絲,倒入芡汁翻炒。
6、倒入日本豆腐,翻動炒鍋,將料汁蓋住豆腐即可。
金銀豆腐包
食材:蝦仁、老豆腐、蔥、鹽、胡椒粉、芝麻油、料酒、醬油、紅糖。
做法:
1、把蝦仁、老豆腐、蔥葉都切碎,加鹽、胡椒粉、芝麻油少許,拌勻。
2、把豆腐皮切下一條邊兒,小心地打開,往裡面塞調好的豆腐蝦仁餡兒。
3、塞滿以後,在開口處,用剛剛切下的那一小條邊兒堵上。
4、把塞好餡的豆腐放到鍋里,開中火,一面煎黃後,翻面。
5、倒入料酒、水、醬油、紅糖,再煮,等裡面的湯汁收盡即可。
彩色豆腐蒸
食材:豆腐、豬肉、姜粉、料酒、生抽、鵪鶉蛋、青豆、玉米、胡蘿卜、鹽。
做法:
1、2湯匙肉糜加姜粉、料酒、生抽拌勻,腌一會。
2、把嫩豆腐切成1厘米的厚片,放入盤中,用牙簽在豆腐上扎小孔,以便入味。
3、在每片豆腐上均勻撒上腌制好的肉糜,放上切半的鵪鶉蛋(或打上生鵪鶉蛋),撒上青豆、玉米、胡蘿卜,最後撒上少許鹽。
4、大火隔水蒸5分鍾,打開鍋蓋,淋上油,蓋上鍋蓋再蒸1分鍾,出鍋時,撒上胡蘿卜絲裝飾即可。
清燉豆腐獅子頭
食材:北豆腐700g、豬五花肉100g、蝦仁100g、香菜碎1大勺、馬蹄碎2大勺、水發木耳碎3大勺、蔥末1大勺、薑末1大勺、鹽1.5小勺、糖1小勺、胡椒粉1小勺、雞蛋1個、干澱粉1大勺、雞湯適量、鹽適量、胡椒粉適量、青菜適量。
做法:
1、北豆腐切成大厚片,入蒸鍋大火上汽後蒸5到8分鍾,蒸好的豆腐碾碎放涼備用,豬肉剁成泥,蝦仁洗凈去沙線剁成泥,香菜切碎,木耳切碎,馬蹄去皮切碎,蔥姜切末,青菜洗凈。
2、豆腐中先加入肉泥和蝦泥,再加入蔥姜、木耳、馬蹄、香菜碎,順原來的同一方向拌勻。
3、打入雞蛋拌勻,最後加入干澱粉拌勻。
4、鍋中加入適量雞湯,中火加熱到約40°左右,轉小火。
5、這時准備一碗水,加上少許干澱粉攪勻,雙手粘上澱粉水,抓起一團豆腐餡,團成丸子,至丸子緊實、表面起粘。
6、丸子順鍋沿輕輕放進鍋中。
7、煨至丸子一個個漂浮起來,轉稍大一點兒的火頭,讓湯汁表面微微翻動,再煮約5、6分鍾,丸子就熟了。
8、盛出丸子,放進容器,大火煮開鍋中原湯汁,加入鹽、胡椒粉調味,下入青菜略煮,關火。
9、擺上青菜,澆上湯汁,最後在撒點兒香菜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