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除夕素餡餃子餡的做法
300g青菜 200g豆乾 50g香菇 配料 適量油 適量鹽
做法1、香菇提前泡發半小時 2、准備豆乾 3、准備小青菜 4、准備餃子皮
5、將豆乾切末6、將香菇切末,拌入豆乾中 7、青菜切末
8、拌入餡中 9、加鹽,油,雞精拌勻 10、做成餃子形狀
11、鍋里燒開水 12、放入餃子,煮三開即可
主料:大蔥50克,豆油25克,面醬50克,薑末5克, 精鹽1克,味精1克,芝麻油25克,花椒面0.5克。 麵粉500克,蔬菜500克,油豆腐50克,雞蛋2個,水發木耳50克,水粉條75克,小海米25克
1.將雞蛋打入碗內攪勻炒熟。油豆腐、木耳、粉條切碎,蔬菜洗凈切碎擠去水分。將上述原料和在一起,加入面醬、蔥薑末、花椒面。豆油、芝麻油、味精、精鹽拌勻成餡。
2.把麵粉用涼水和好揉成面團,揉勻後下成60個劑子,按扁,逐個擀成圓薄皮。
3.左手拿皮,右手抹餡,雙手合攏,將口捏緊,包成水餃。
4.鍋內放入水燒開,將水餃下鍋,邊下邊在鍋內慢慢推轉,待水餃浮出水面時,蓋上鍋蓋煮熟撈出。
1、胡蘿卜,白菜(份量最多),香菇,黑木耳,細粉絲,全部打碎調和,加上色拉油和鹽攪勻。不用炒熟。
2、用自家麵粉和好面團做成麵皮,包上餡料包好。水開就可下鍋煮。
3、調味醋做法:用醋和少許醬油和少許香油(還可根據個人口味加上辣油或芥末。)
餡料:香菇或蘑菇5、6朵(如喜歡也可以多准備),豆腐250克左右,白菜半顆(也可根據自己喜好,用芹菜,蓮藕,白蘿卜,薺菜等),姜。
調料:鹽,醬油,香油,炒菜油(也有人喜歡五香粉,准備上也無妨)做法步驟:
1、把材料都用刀剁碎,白菜、蘿卜要控出一部分的水。
2、把剁好的材料,放油,加調料等炒熟。
3、用備好的皮兒包餃子。
因為餡是熟的,所以下到鍋里很容易熟,皮一熟,就可以吃了。
㈡ 過年吃餃子,餃子餡怎麼調才更好吃
下面介紹幾個比較經典的作法:
1、蝦仁餃子餡
主料:蝦仁500克,草魚肉150克
調料:少許鹽,薑末。
操作方法:
先將草魚肉血擠出、去皮,放入薑末,做成魚膠。如果家中有攪拌機,可直接放入攪拌機攪拌,同時有冰塊加入更好,可以讓魚肉鮮嫩中有嚼頭。蝦仁去線,直接用刀面壓住,一碾,蝦泥就出來了,加入適量薑末。蝦仁和魚膠按3∶1的比例放入盆中,加一小匙鹽,攪拌均勻。蝦餃子包好後,水開鍋後過一分鍾後就可以撈起,放入碗中後撒上一點切好的香菜或時蔬。
注意事項:蝦餃好吃,可是自己家的蝦仁餃子口感怎麼也趕不上酒店的,秘訣在哪裡?許多家庭在做蝦仁餡的水餃時,喜歡放入其他材料。但是蝦仁非常易熟,而其他材料較蝦仁難熟,如果等到其他材料煮熟,蝦仁就不夠嫩滑了。
建議蝦仁餃子不要放其他材料,將雞蛋炒熟剁碎,將香菜、小蔥剁碎,然後將以上三種東西放進容器內攪拌,並依次放入各種調料,攪拌均勻即可。
2、木耳餃子餡
主料:發開的黑木耳500克,豬肉200克
調料:蔥末,薑末,花椒粉,醬油,鹽,油
操作方法:將豬肉剁成餡,加2匙花椒粉、少許醬油、鹽,加入蔥末、薑末,最後倒入適當的熟油(以上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拌勻。將發開的木耳剁成末,加入肉餡中攪拌均勻即可。
注意事項:木耳最好不要用開水發,一是會影響木耳漲發的數量,二是用熱水發的木耳,口感粘軟。正確的泡發方法是,用涼水或溫水發。泡發時,可以在涼水中加點鹽。
3、大肉水餃餡
主料:精製五花肉餡750克,雞蛋1個,大蔥,姜適量
調料:薑末,精鹽,味精,雞精,十三香,胡椒粉(少許),香油,蔥油,老抽,生抽 操作方法:在五花肉餡中依次加入薑末、雞蛋、生抽、老抽,進行攪拌。然後依次加入精鹽、味精、雞精、十三香、胡椒粉再次攪拌。此時加入一小碗左右的蔥姜水(用蔥、姜泡製而成),邊加水邊攪拌,使餡料松軟。最後加入蔥油、香油、大蔥,攪拌均勻即可。
注意事項:攪拌時應始終順著一個方向攪拌,這樣有利於蔥姜水浸入餡料,使餡料松軟。肉餡調好後有些松軟,可放入冰箱稍凍一下,包餃子時會較為容易。
4、酸菜水餃餡
主料:酸白菜500克,五花肉200克,大蔥適量
調料:醬油,蔥末,薑末,雞精,鹽,香油,食用油
操作方法:五花豬肉剁碎,加入醬油、蔥薑末、雞精、鹽、香油、食用油,攪拌均勻(喜歡的話還可以放一點點五香粉或十三香)。 酸菜洗凈,剁碎,擠水。鍋里放油,油熱加幾顆花椒炸出香味,花椒撈出不要,將酸菜放鍋里炒一下。酸菜放涼後,放進肉餡里攪勻就可以包啦!
注意事項:酸菜剁前要反復清洗,因為白菜腌制前難免有石沙,剁碎後可就不好挑出來了。
㈢ 過年的水餃怎麼包才好吃
1/備材
❶ 面
發友們都知道,要想餃子看上去有賣相,並且口感好,面的選擇是很重要的。我們平常在超市商場中能見到的麵粉種類大致分為三種,中筋麵粉、高筋麵粉和餃子專用麵粉。多數家庭平常包餃子用的麵粉通常是中筋粉,所以包出的餃子不易久煮,而且容易煮爛。其實,當我們在家包餃子時選用高筋麵粉是最好的,其次選用餃子專用麵粉,再勉強一點才是選用普通的中筋麵粉。用高筋麵粉或餃子專用麵粉包出來的餃子在蒸煮的過程中不容易開皮、破皮或渾湯,煮好的餃子在短時間內不會粘結在一起.面湯也會很清晰,不會有沉澱,餃皮潔白、透亮
❷ 餡
要想拌好肉餡,第一點要注意的就是蔥姜蒜末不能少,如果缺少了蔥薑末,肉餡的那種獨特的腥氣就會出現,發友們在家包肉餡餃子時一定要先放入蔥薑末同肉餡調勻,去腥膻。其次,肉餡里需要加適量的水,特別是豬肉、牛肉之類的餡料,在製作時一定要記得加入適量的清水,目的是為了讓肉質不過於乾燥。最後,發友們還要記得在肉餡中添1-2勺食用油,這是為了讓肉餡可以保持鮮嫩,並且發揮它們特殊的香味!
❸ 料
通常,發友們在家包餃子喜歡把肉餡和菜末、肉丁先合到一起,然後再加入各類調味品,其實,這樣會使餃子的味道大打折扣。正確的做法是,先將蔥薑末放入餃子餡中,然後依次放進各類調味料,攪拌均勻,最後添入想要混入餃子餡中的蔬菜,這樣拌出來的餃子餡味道才能好。
2/包制
決定餃子口感的因素除了面和餡料之外,餃子的包法也尤其重要,發姐今天特地整理了幾樣比較新奇的餃子包法,感興趣的發友們不妨學一學:
❶ 蛤蜊餃
包法:將餃皮對折好後,將兩端其捏起來,使其自然成型,因形似蛤蜊,也常被龍口人稱做「嘎啦餃」。
❷ 鎖邊餃子
包法:將餃子皮以家常包法對折,然後用拇指與食指在餃子一邊將余出的餃皮向一側捏攏,在發姐的記憶中,家裡奶奶也這樣包餃子,為了給全家人區分不同的餡料,真是既好看又實用。
3/下鍋,
㈣ 餃子怎麼包好吃又好看
花瓣餃子
烹飪小貼士:
1、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各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求願望的特有方式,餃子的諧音"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過春節吃餃子意味著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2、家裡有人要出遠門時也有吃餃子的習俗,這時候吃餃子是盼團圓的意思,取平安團圓之意,也含有希望早日歸來之意。我國北方人有一種習俗,逢年過節,迎親待友,總要包頓餃子吃。
㈤ 餃子怎麼包啊
1、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准備好餃子餡,餃子餡多種多樣,就看你喜歡吃什麼的了,這個調餡還是一項技術活,餃子好不好吃就全看它了,調餡的時候鹽不要一次放太多,嘗一下不咸再放。
(5)除夕餃子怎麼包好吃擴展閱讀:
餃子,是中國傳統食物。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鄧州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
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中國各地餃子的名品甚多,如廣東用澄粉做的蝦餃、西安的酸湯水餃、上海的鍋貼餃、揚州的蟹黃蒸餃、山東的高湯小餃、沈陽的老邊餃子、四川的鍾水餃等,都是受人歡迎的品種。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紅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紅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吃到錢幣則是財源不斷。
㈥ 除夕吃餃子應該什麼餡兒的
流行於北方地區。一般除夕吃肉餡的。大年初一吃素餡的。新年餃子要皮薄、餡多,捏得嚴實,不能煮爛,葷餃子要有豬肉、羊肉、牛肉、雞肉的,也有兩種肉拌在一起的鴛鴦餃子,以及百味雜陳的「餃子宴」。素餃子多用各種新鮮蔬菜。餃子的形態甚多,有冠頂餃、蝴蝶餃、金魚餃、花邊餃,也有推捏、疊捏、扭捏、花捏的月牙餃,以及擠捏的木魚餃。
中文名
吃餃子[1]
別稱
「餃耳」「扁食」
素
以雞蛋做主料,韭菜等做輔料
習俗
漢、滿等族
味道
豬肉味,芹菜,薺菜,白菜等
歷史傳說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如今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2] 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里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如今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餃耳」,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3] 。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3] 。」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謝謝(*°∀°)=3
㈦ 餃子怎麼包
1、將餃子皮攤平,放入餡料。
2、將餃子兩邊對折,按好。
3、用刮板將餃子壓出波紋(還有一種是手壓,但刮板更方便一些)。
4、壓好的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吃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佳餚。在中國許多地區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
餃子起源於張仲景的時代,「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則,上蒼會在陰陽界中除去你的名字,死後會變成不在冊的孤魂野鬼。你想想,我國祖先對此是多麼的重視啊!無論怎樣,為除掉一年的晦氣您也要在除夕吃一頓「餃子」。遠方的人們都會跋山涉水回鄉和家人過冬節吃餃子,以示有個圓滿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