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竹溪最好吃的餃子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竹溪最好吃的餃子

發布時間: 2022-08-06 19:38:53

⑴ 竹溪特產有哪些竹溪特產哪裡賣的正宗實惠

有一些竹溪菜餚,如豆腐乳、豆豉、醬豆、豆瓣醬等等,在竹溪飲食這首大樂章里,它們並不單獨成篇,或為做菜的作料,或置於桌上的小碟,用以佐餐,但卻不可或缺,尤能促成和顯現竹溪菜餚的別具風味。
相對於蒸盆那樣的大菜,這些小菜,是頗能顯現竹溪飲食文化「轉化」與「融匯」之功的。從烹飪工藝上,它們被專業人士歸到「釀」的門類里,而基本環節,其實就是發酵,有的還需長時間晾曬。其最著名的,是竹溪豆腐乳。發酵到長毛的方形小豆腐塊,經竹溪人妙手加工——沾上紅辣椒粉,再放入壇中,用鄉下苞谷酒作坊的「酒尾子」浸泡,就變得質地松軟細滑,色黃透明,辣中溢香。竹溪人烹飪很多菜餚,都離不了豆腐乳,如做扣肉、狗肉、紅燒肉等,用豆腐乳當配料,香味四溢。用它涼拌皮蛋、椿芽、涼粉等,更是回味無窮。現在,風味獨特的竹溪豆腐乳,已名揚全國,連港澳的超市,都擺上了竹溪豆腐乳。
其次是竹溪豆豉。盛夏六月,將煮熟的黃豆,拌鹽並加入姜蒜,裝壇密封,再端到場院邊或屋頂上,驕陽下曬壇發酵,黃豆就變成了豆豉。現在,佐食下飯的豆豉,也登上了大雅之堂,如豆豉烹魚、豆豉煎蝦、豆豉拌豬肉等等,雖為配料,卻足以味美怡人。
除這些小菜之外,還有一類勾人饞蟲的竹溪飲食,那就是地方風味小吃。竹溪地交南北,祖輩是南北移民,小吃品種特別多。1985年新版《竹溪縣志》記載:「竹溪傳統小吃食品,有譚三爺的芝麻餅,朱聾子的綠豆丸子,和東門曾家的燙面餃子,物美價廉,很受群眾歡迎。」
竹溪小吃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豌豆油層、碗兒糕。據說,1978年,著名作家碧野來竹溪采風,品嘗了豌豆油層後,贊不絕口,臨走,還買了幾十個帶回武漢,說是要請省城的朋友們嘗鮮。這是令鄉人一時驕傲的佳話。
說到碗兒糕,以竹溪縣蔣家堰鎮的最為正宗,並以早年間梅書英做的碗兒糕最著名。明清兩代,竹溪人入川挑鹽,下武昌販布或外出求學,在臨行前都要吃一碗碗兒糕,以祈求出門吉利、辦事圓滿。記得多年以前,每逢春節,奶奶總要提前買一大籃碗兒糕,等初一那天孫子們來拜年時吃,回家還讓帶回一大袋。如今,奶奶早已不在,我也多年不曾吃過碗兒糕。每逢過年,就很想念,想念奶奶,想念老家蔣家堰鎮的碗兒糕。
碗兒糕之外,若說到芝麻餅子,數昔日縣城東門內鍾鼓樓下的回族館子,做的餅子最好吃。那芝麻餅,皮嵌芝麻,瓤內填有回族人用的黃色油酥,酥香,薄脆。那裡也賣著名的羊肉火燒——選肥瘦羊肉,切碎摻蔥姜等做餡,填入發好、揉好的面團中,做成碗口大的餅,於平底鐵鍋中麻油煎炸,出鍋後兩面焦黃,肉餡鮮香。
此外,還有一類以黃豆為主要食材的系列小吃,製作簡單,卻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頗令竹溪人念念不忘。用石磨「推」出的豆漿,連渣帶汁,兌水煮開,放入菜絲,就製成了一鍋乳白帶綠的「合渣」。若豆漿濾渣,再添米以文火煮粥,就是甜漿飯;如再將新豆腐掰塊,與漿水米粥同煮,配油潑辣子食用,則叫「懶豆腐」。
竹溪的小吃,淵深質朴,靈巧別致,但好處至今難與外人說。以筆者的愚見,遑論那些竹溪大菜,只組合這些特色小吃,在各地開出「竹溪小吃」連鎖店,是足可以與「蘭州拉麵」、「沙縣小吃」等著名小吃品牌一爭市場,發揚光大的。同時,出門在外的竹溪人,也不會因為吃不到家鄉飲食,而難耐鄉愁了。

⑵ 十種最好吃的素餃子餡有什麼

一白菜豬肉餡

酸菜牛肉餡是非常開胃的,一口下去,肉汁酸爽,讓人馬上想再吃一個,完全沒有膩的感覺,配上辣醬酸爽到極致,十分鮮美。

⑶ 大家覺得哪種餃子餡最好吃,怎麼做

我覺得最好吃的餃子餡,必須是和我們這里的特產搭配的海鮮餃子。因為家住海濱城市大連,我們這里家家戶戶包餃子都喜歡搭配海鮮,如果沒有海鮮的餃子,即使再美味也稱不上好吃。所以把我認為最好吃的餃子給大家介紹幾種:魚餡餃子

一,以魚入餡包餃子,是大連這座海濱城市的傳統。而且能把魚肉的鮮嫩,海的滋味,用一張餃子皮包裹起來,都是濃濃的鮮。

這類雖然說是小海鮮,但是其實食材本身的價格就已經很昂貴了,應該稱為「特色餃子」。海鮮餃子如何調餡這么多的海鮮餃子,調餡當然是各有各的絕活,並沒有一定之規。但一定要突出海鮮的鮮,調味料不要重,要突出主料的味道。

⑷ 十堰有什麼推薦的美食,市區可以吃到的

1、推薦郵電街對面路口的武漢雞湯館,估計是十堰市最好喝的雞湯了。價格:18.00以上
2、徐家溝里的武陵山莊里的野菌不錯,鴨湯也非常好。價格:不詳 ,估計沒個30-50是出不來的
3、熱乾麵,要數十堰玻璃鋼廠門口的馬路對面一家小店,天天人都爆滿。價格:1.50一份。
4、豆皮,要吃就去何家溝(20廠家屬區)口小吃店的,雞蛋皮也味美。我只吃這家的豆皮。 價格:1.00-1.50不等。
5、燕良酒店對面有個賣冰糖葫蘆的小店,雖然貴,但味道的確不錯,是冰糖熬出來的糖漿,咬上去脆脆的,不粘牙。一般街上都是白糖熬的,吃了甜的膩,還粘牙,萬一有假牙就比較慘。價格:2.00以上。6、東岳消防處對面有家店,做的豆乾紅燒肉乃是一絕,每次去那裡吃飯必點菜系。價格:不詳。
7、譚二拉麵,不知道是哪裡發明的,但是也是紅火了很一陣。現在十堰到處都開的有分店,但是最正宗的當然要數東汽六中旁邊的那一家了。價格:3.00-5.00
8、六堰圖書館旁有個老太燒烤,味道不錯,有的人說吃燒烤要去「萬里」,我卻覺得老太的燒烤更好吃,重要的是要老太親自烤,其他人烤的味道就比不了老太了。價格:市場統一價格。
9、橋頭牛雜粉,原來也是萬人空巷的場面,後來估計鄖西老闆賺夠了,把牌子轉讓,味道真是一落千丈,現在不去也罷。(從張灣往紅衛方向走幾步路,就在東汽技術中心門口的河邊橋旁)價格:3.00-5.0010、 六堰燒烤一條街有個炎龍村,比較有特點,以做宜城大蝦出名。每隻蝦都是整隻製作,蝦肉美味肉質嫩,偏辣。吃蝦季節6--10月。 價格:60.00一份
11、牛骨湯,要喝就得跑遠了,在大川裡面多少公里我沒計量,名字俺也忘記了,只記得經過一個橋,往右看,有個四層樓,就到了。拿手的除了牛骨湯,還有大碗豆腐,哎呀。。。不形容了。。價格:不詳。12、說起吃魚,不得不提李二鮮魚館,那真有種走出十堰走向全國的勢頭。聽說連武漢都開了分店,想想老闆真是厲害,兩年內佔領整個十堰市的市場,那可真是一陣風啊,曾經本人一個星期天天都在吃李二鮮魚。至於地址,相信不用我詳細介紹,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就有李二鮮魚。價格:按魚重量計算,每斤12.00元。
13、黃龍隆鑫的剁椒魚頭,曾經辦公室一夥人開車去黃龍,只為那魚頭。。。價格:50.00元一份。14、開始說十堰的特色三合湯了,原來五堰街上有家叫劉記的不錯,結果人家分家了,分了個劉老大,劉老二,味道就不如從前了,後來無意發現在人民醫院過橋向左,也就是城管隊旁邊,那家的三合湯終於讓我覺得是那個味了,不過說到最正宗的,那辛苦各位了,還得去鄖縣縣城裡去品嘗了。縣城裡那家也姓劉,不知道是不是一家人。價格:5.00一碗,贈送蘿卜湯一碗。
15、 星光電器城那新開家「辣婆婆」水煮魚。味道那是相當的不錯。襄樊也有分店。價格:32.00一份。
16、第一粥店(六堰店)位置在東汽八中旁邊,炒菜味道不錯,粥更是好,價格也不貴。價格:粥類1.00-5.00不等。
17、十堰好不容易開了韓國風味的飯店,本人有幸全部吃遍,只覺得東岳路中段的「韓都」不錯,更種東東都比較正宗,「三千里」的裝修、氣氛更像韓國味,但是食物味道太普通了。價格:詳見店內菜單。18、 45廠對面、東汽六中附近的「李家大餅」的菜式不錯,比如「地三鮮」味道鮮美,那裡的餅和各式粥也是招牌哦。重要的是環境很好,干凈衛生。只是如果要去最好早一點,因為人比較多。 價格:詳見店內菜單。
19、 從朝陽路一直往十堰方向走,經過四四廠的路口在往前面走幾百米,路邊的住家樓下有一家沒任何招牌的小餐館,點菜端菜包括拿碗筷都得自己動手,菜是做的不錯,就是服務態度差了點,因為沒自己准備零錢被老闆娘說了兩句。價格:跟食堂價位一樣。
20、 老虎溝口的那家「重慶珍珠薄葉面」好吃,百吃不厭,老闆是重慶人。 價位:3.00-5.00不等。21、五堰建行對面那條街上,有家重慶小吃,裡面以做面和粉為主,味道不錯。我常去吃。價格:1.50-5.00不等。地址:一品像館到人民醫院的深圳街上
22。吃餃子,有兩家,一是緣美餃子村,在十堰緣園公園對面。味道不錯,是十堰第一家做餃子出名的店子,二是東岳立交橋旁邊的東北虎餃子館,名氣沒有緣美大,但是裡面特色的是排骨湯,味道好的不行。

⑸ 什麼餡的餃子最好吃

餃子對於我們全國來說沒有地域性,不論那個省,市,縣,村都吃餃子。唯一的差別就是裡面的餃子餡不同。今天我把自己覺得好吃的幾種餃子介紹給大家。

一般來說,豬肉大蔥,韭菜豬肉,芹菜豬肉,酸菜豬肉,這些餃子我們基本上都吃,也很常見。經常家裡都做這幾種餡的餃子來吃,味道也特別好。

我家喜歡麵食,也經常包餃子,不過我家包的餃子基本是早上吃,平常包一大包凍在冰箱里,早上拿出來做煎餃,前一次包的酸菜餃子剛吃完,家人很喜歡,於是繼續包這個酸菜餃子,北方天氣乾燥,我家今天濕度才百分之十四,餃子皮擀出來馬上就干,本來就包餃子難看,今天這包得就更難看了,哈哈.....

⑹ 竹溪特色菜

土豆燜米飯

說到土豆燜米飯,十堰人一定不會陌生。做好的土豆燜米飯,還未出鍋就滿屋飄香。土豆和米飯親密地黏在一起,在鍋底烤出誘人的金黃酥脆的鍋巴,土豆軟而面,米飯清甜。如果你平常只有一碗的飯量,一定會忍不住吃兩碗哦。

可惜如今土灶與大鐵鍋越來越少見,很少能吃到原滋原味的土豆燜米飯。如果你忍不住懷念那久違的清香,現在有兩個辦法哦。自己在家以嘗試著做一下。

原料:大米2碗(大約400克),中等大小的土豆1個,鹽適量,油適量。

做法:

1、將大米洗凈。

2、土豆去皮,切成指甲大小的方塊。

3、在鍋內放入適量油,將土豆塊煎至金黃,撒上適量的鹽調味。

4、將大米加水放入鍋中,和平常煮飯一樣,再放入煎好的土豆塊。

5、米飯燜好後,用筷子將米飯和土豆塊翻拌均勻,蓋上蓋子再燜15分鍾就可以食用了。

⑺ 縣城最好吃的餃子是哪家

選一個好的店址。都說恰到好處地選擇一塊經營位置,你的生意差不多就已經成功了三成。鍋灶、盤、碗、碟、筷、桌椅應該是首當其沖的,再就是冰櫃、絞肉機,還有調味品,餃子餡兒起碼六種以上吧,才能滿足不同口味兒的人群,有葷素之分,其實不單單是餃子餡有秘訣,面也很有講究,一流的餡兒,加上一流的面才夠得上迷人,現在還流行吃健康,配料十分講究,面也實行多色彩,要開就開出特色,要不很難長久。

⑻ 竹溪的美食有哪些

那些竹溪鄉土的美味
有一些竹溪菜餚,如豆腐乳、豆豉、醬豆、豆瓣醬等等,在竹溪飲食這首大樂章里,它們並不單獨成篇,或為做菜的作料,或置於桌上的小碟,用以佐餐,但卻不可或缺,尤能促成和顯現竹溪菜餚的別具風味。
相對於蒸盆那樣的大菜,這些小菜,是頗能顯現竹溪飲食文化「轉化」與「融匯」之功的。從烹飪工藝上,它們被專業人士歸到「釀」的門類里,而基本環節,其實就是發酵,有的還需長時間晾曬。其最著名的,是竹溪豆腐乳。發酵到長毛的方形小豆腐塊,經竹溪人妙手加工——沾上紅辣椒粉,再放入壇中,用鄉下苞谷酒作坊的「酒尾子」浸泡,就變得質地松軟細滑,色黃透明,辣中溢香。竹溪人烹飪很多菜餚,都離不了豆腐乳,如做扣肉、狗肉、紅燒肉等,用豆腐乳當配料,香味四溢。用它涼拌皮蛋、椿芽、涼粉等,更是回味無窮。現在,風味獨特的竹溪豆腐乳,已名揚全國,連港澳的超市,都擺上了竹溪豆腐乳。
其次是竹溪豆豉。盛夏六月,將煮熟的黃豆,拌鹽並加入姜蒜,裝壇密封,再端到場院邊或屋頂上,驕陽下曬壇發酵,黃豆就變成了豆豉。現在,佐食下飯的豆豉,也登上了大雅之堂,如豆豉烹魚、豆豉煎蝦、豆豉拌豬肉等等,雖為配料,卻足以味美怡人。
除這些小菜之外,還有一類勾人饞蟲的竹溪飲食,那就是地方風味小吃。竹溪地交南北,祖輩是南北移民,小吃品種特別多。1985年新版《竹溪縣志》記載:「竹溪傳統小吃食品,有譚三爺的芝麻餅,朱聾子的綠豆丸子,和東門曾家的燙面餃子,物美價廉,很受群眾歡迎。」
竹溪小吃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豌豆油層、碗兒糕。據說,1978年,著名作家碧野來竹溪采風,品嘗了豌豆油層後,贊不絕口,臨走,還買了幾十個帶回武漢,說是要請省城的朋友們嘗鮮。這是令鄉人一時驕傲的佳話。
說到碗兒糕,以竹溪縣蔣家堰鎮的最為正宗,並以早年間梅書英做的碗兒糕最著名。明清兩代,竹溪人入川挑鹽,下武昌販布或外出求學,在臨行前都要吃一碗碗兒糕,以祈求出門吉利、辦事圓滿。記得多年以前,每逢春節,奶奶總要提前買一大籃碗兒糕,等初一那天孫子們來拜年時吃,回家還讓帶回一大袋。如今,奶奶早已不在,我也多年不曾吃過碗兒糕。每逢過年,就很想念,想念奶奶,想念老家蔣家堰鎮的碗兒糕。
碗兒糕之外,若說到芝麻餅子,數昔日縣城東門內鍾鼓樓下的回族館子,做的餅子最好吃。那芝麻餅,皮嵌芝麻,瓤內填有回族人用的黃色油酥,酥香,薄脆。那裡也賣著名的羊肉火燒——選肥瘦羊肉,切碎摻蔥姜等做餡,填入發好、揉好的面團中,做成碗口大的餅,於平底鐵鍋中麻油煎炸,出鍋後兩面焦黃,肉餡鮮香。
此外,還有一類以黃豆為主要食材的系列小吃,製作簡單,卻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頗令竹溪人念念不忘。用石磨「推」出的豆漿,連渣帶汁,兌水煮開,放入菜絲,就製成了一鍋乳白帶綠的「合渣」。若豆漿濾渣,再添米以文火煮粥,就是甜漿飯;如再將新豆腐掰塊,與漿水米粥同煮,配油潑辣子食用,則叫「懶豆腐」。
竹溪的小吃,淵深質朴,靈巧別致,但好處至今難與外人說。以筆者的愚見,遑論那些竹溪大菜,只組合這些特色小吃,在各地開出「竹溪小吃」連鎖店,是足可以與「蘭州拉麵」、「沙縣小吃」等著名小吃品牌一爭市場,發揚光大的。同時,出門在外的竹溪人,也不會因為吃不到家鄉飲食,而難耐鄉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