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拿餃子當主食,為什麼日本卻拿餃子當菜吃
有兩個原因:第一,日本的餃子餡都是豬肉,日本人一直以來就把餃子當做菜;第二,在日本餃子比較貴,如果單純把餃子當做主食的話,那吃一頓就要花費不少的錢,一頓餃子人均七八十塊錢。
日本的拉麵、餃子一般都比較小份,單吃又吃不飽,這時候來多一碗米飯,不貴又能填飽肚子,真的很劃算。雖說我們無法適應這種飲食習慣,但是我們也要尊重這種文化的差異。
日本的餃子會比較貴,可能是製作手藝什麼的跟我們不一樣吧。我們也不必覺得人家奇怪,人家可能會覺得我們一頓只吃餃子奇怪呢,不過他們不知道我們的餃子是有很多餡的。
⑵ 日本人更喜歡吃什麼做法的餃子
不同於中國人對煮餃和蒸餃的偏好,外表炸得金黃、皮脆餡料足的煎餃更符合日本人的口味。
根據史文記載,在江戶時期,餃子由流亡至日本的明代教育家朱舜水傳入日本,而第一個吃到餃子的日本人,則被認為是日本國副將軍水戶侯德川光國——朱舜水為他准備了以鴨肉、松仁、枸杞等為餡料的餃子。
不過,餃子成為日本流行的大眾食物,則要到二戰以後。比如宇都宮餃子,就是曾到過中國東北的宇都宮軍人回到家鄉,把鍋貼也就是煎餃的做法和吃法帶了過去。此後經過數年的發展,餃子逐漸成為最受日本人認可的中華料理之一。
(2)日本人吃餃子配米飯好吃嗎擴展閱讀:
最能吃餃子的日本城市
春節的菜譜里少不了餃子。作為我國當之無愧的傳統美食,餃子相傳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但若論品嘗餃子的頻次,日本這些城市也許更勝一籌。
日本總務省2月5日發布的家庭收支調查顯示,從2020年日本每戶家庭(2人以上)購買餃子的金額來看,浜松市為3766日元(約合人民幣231元),宇都宮市為3693日元(約合人民幣227元),宮崎市為3670日元(約合人民幣225元),京都市為3132日元(約合人民幣192元)。
據日媒報道,浜松市擊敗老競爭對手宇都宮市可謂揚眉吐氣,時隔兩年重回餃子消費榜第一位,鞏固了自己餃子「狂粉」的對外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大老二」的身後,宮崎市於今年脫穎而出,平均每戶餃子消費金額與宇都宮市的差距縮小到23日元。
⑶ 在日本餃子一般都是油炸著吃的,他們為什麼不吃水餃
餃子起源於春秋時期,雖然在古代有很多其它的叫法,比如「扁食」、「角兒」等等,但現在在漢語里統一成為了「餃子」。我們最常吃的就是水餃了,在我國有大年三十吃餃子的習俗。其原因是因為古時候的人們認為,在除夕的交子時分,人吃了餃子會通身添力。
日本人配米飯,一般都喜歡吃煎炸烹制的食物(比如炸豬排,炸天婦羅),日本人見到煎餃,以為這就是餃子的正確吃法,就把煎餃流傳了下來。而這個煎餃,地位甚至和炸豬排差不多了,在我們這是以主食存在的餃子,在日本變成了配菜一樣的存在。
⑷ 餃子是一道菜嗎
餃子不是一道菜,而是主食,是深受大家喜愛的主食,和面條,米飯一樣,但味道更好。
⑸ 日本人為什麼吃面的時候還要配上米飯
人們在世界各地旅遊的時候肯定會發現各國之間的文化氛圍不同,各個國家之間的飲食習慣也不盡相同。尤其是日本和中國,他們的飲食習慣有著很大的差別。去過日本的會發現他們的飲食習慣十分的奇怪,吃拉麵的時候都會點一份白米飯,或者吃飯的時候配上拉麵。這讓我們感到很奇怪,“主食”配“主食”不會撐嗎?
不過日本對於湯料的執著也是非常強的,吃面的時候一定要把面和面湯吃完,不能剩下,不然就是對廚師的不尊重以及對美食的不尊重,所以人們都會把他們的飯菜吃完,實現光碟行動。
⑹ 在日本,吃面的時候要配米飯,為啥這么做
日本人吃面愛搭米飯,其實是當地的特色飲食文化,一方面是可以飽肚子一方面是不浪費。在日本的麵食店裡面,遊客偶然會發現這里的居民會選擇吃面叫上米飯;無論是吃冷麵、拉麵甚至普通的面條都會愛叫上一碗米飯,對於很多國人來說就是無法理解了,畢竟在中國人的眼裡面麵食就是正餐,而米飯也是正餐。
吃面搭配米飯,一方面是為了能吃飽,而另一方面則是日本飲食文化的影響,導致日本居民吃面都得來個小米飯。
⑺ 日本人吃拉麵時,為什麼喜歡配一碗白米飯
去日本旅遊的朋友肯定會發現一個普遍現象。當地人喜歡把拉麵和米飯一起端上來,或者加一個煎餃,或者拉麵炒飯,甚至拉麵生蛋濃湯米飯。當我第一次看到主食時,我很驚訝!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像這樣吃過東西,像吃米飯,咬一口饅頭,或者搭配炒麵,畫面總是很奇怪。回憶起兩年前一個中國人在日本工作,他曾向他的部長(日本人)提到過為什麼要這樣吃飯?部長問,「中國不知道這樣吃?你們有5000年的飲食文化呢啊都不知道?」
中國遊客喜歡把米飯和拉麵湯混合,讓米飯吸收味道,感覺到糯米和麵粉、果汁混合在一起。說起來最初可能會退縮,但呆久了就會愛上,越吃越上癮。
其他經典組合大致列舉如下:烏龍面豬排飯或生魚片飯、蕎麥面羅天女米、普通拉麵飯或炒飯、生雞蛋拌飯。
日本人不僅喜歡拉麵里的米飯,還喜歡牛排、壽司、麵包、烤肉和餃子。至於飲食文化的差異,我個人認為中餐搭配更符合胃口。
⑻ 日本人吃拉麵的時候,為什麼都喜歡配上一碗白米飯
許多人去日本旅遊的人,一定會來上一碗日本拉麵。但在拉麵館會發現,隨著拉麵一起上來的還有一碗白米飯。這種主食加主食的搭配,讓國人實在看不懂。其實,拉麵配米飯,主要是因為在日本拉麵的精華是湯!
所以呢,日本人吃拉麵搭配米飯,是國情所致。不過老實說,日本人是真的很喜歡主食加主食的組合,像是之前去日本玩,還看見過餃子定食,就是煎餃配米飯。也難怪有人說,在日本人的心理,只有米飯才算主食,其他都是配菜。
⑼ 日本的餃子包的特別大,那樣吃起來不會很膩嗎
餃子,是中國傳統食物。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而餃子傳到日本,卻發生了很多變化。
日本尤愛煎餃的同時,也積極開發餃子的多種花樣,豐富口感。 炸餃子與煎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外表金黃誘人,油香撲鼻,一口咬下去酥脆無比,滿嘴鮮香。水餃雖說不是主流吃法,但是方便快捷也是不少人應急選擇。 棒餃子用面片裝入餡,兩面折上,另兩面不封口,放入平鍋中油煎至金黃色呈長條狀,焦香四溢,鮮美可口。 手羽先餃子將雞翅包裹肉餡的獨特吃法,可以同時嘗到兩種美味的驚喜融合。
⑽ 為什麼日本人只是把餃子當做一道菜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但餃子傳到日本後,就變成了另外一種樣子。
日本人吃餃子配米飯的傳統好像已經很久了,因為,在日本人眼裡,米飯才是主食,餃子是道菜,甚至連面條,也是一道菜。其實日本人不光把餃子當菜吃,他們吃餃子甚至不會用來煮。因為傳到日本的時候,餃子等於煎餃的概念,就在島國人心中根深蒂固了。在江戶時期,餃子傳入日本的時候,那些商人把家裡吃剩水餃,第二天又回鍋煎成煎餃,讓餃子變得更美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