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每天從三餐中獲得營養,要想給身體補充足夠的營養,就要選擇食物,雞蛋是很好的食物。因此,每天三餐中很多人都有吃雞蛋的習慣。下面介紹了吃雞蛋的方法。讓我們來看看
雞蛋怎麼吃最有營養?雞蛋的幾種方法
1、用殼煮的雞蛋
雞蛋要在冷水中加入鍋,慢慢加熱,煮後用文火煮3分鍾,停火後再浸泡5分鍾。這樣煮的蛋清嫩,蛋黃變硬也不老,蛋白質變性程度最好,最容易消化。煮10分鍾以上的雞蛋,口感老,維生素損失大,蛋白質也難以消化。
雞蛋有「世界上最好的營養早餐」、「理想的營養倉庫」、「最高質量的蛋白質」等華麗的封面。但是煮雞蛋,蒸雞蛋,荷包蛋,炒雞蛋.不同的方法對它的營養吸收有很大的影響。
⑵ 雞蛋怎麼炒才「好吃不上火且有營養」
雞蛋打散後加入少量水或滴幾滴料酒,炒出來較嫩。和西紅柿(切小塊)、黃瓜(可切片)、蔥(切蔥花加鹽和雞蛋一起打散放油鍋里炒)、豆腐(切塊或直接整塊放鍋里用鍋鏟鏟成碎塊)搭配都很營養又好吃,做起來也不難。以西紅柿炒雞蛋為例:先鍋里放油燒熱,雞蛋打散入鍋翻炒,最好嫩一些,熟後鏟到碗里;鍋中少放些油燒熱,加蔥花,再放入切好的西紅柿,翻炒幾下,放適量白糖;將炒好的雞蛋加入,加鹽繼續,繼續炒熟至出湯汁;OK!#注意提味的關鍵:出鍋前加點蒜末(一個蒜瓣的量即可)。配其他菜的炒法和這個類似,只是不用加白糖了,可在出鍋前稍加點雞精(不要多,否則蓋住雞蛋的鮮味)。
⑶ 雞蛋怎麼吃有營養又好吃
雞蛋做法營養由高到低排列為:帶殼煮,炸雞蛋,蒸雞蛋,生吃!如果胃病的人每天早上煮碗蛋花,涼到70°左右加蜂蜜吃,堅持以個月,胃病會好,這是本人試過的!
⑷ 雞蛋怎麼吃不上火
雞蛋甘平微寒,吃雞蛋並不會上火,所以上火後還是可以吃雞蛋的.
怎麼吃雞蛋才能更好地吸收雞蛋中的營養成分:
煮雞蛋
方法最簡單,但是不要小看喲。煮雞蛋可以將雞蛋中的營養原汁原味的鎖定在蛋殼里,可以說,煮雞蛋的營養成分最高。人體易於吸收和消化。
嫩炸(煎雞蛋)
將雞蛋打開,放入加油油脂的熱鍋中,使用文火慢慢煎熟,這種吃法也能是人體充分吸收和消化雞蛋的營養,但是效果沒有煮雞蛋好,如果給每種吃法打分的話,這種吃法只能打98分。
炒雞蛋
一般家庭最常見的吃法。事實上這種吃法沒有第二種吃法好,主要是因為人體消化吸收比較差一點,如果打分的話可以打97分。
開水、牛奶沖泡
這是少數人的專利,一般人吃不下,這種吃法很多人不敢嘗試。當然,就其營養成分和功效來說,可以打90分。
煎雞蛋(老炸)
有一些人吃雞蛋的方法就是不同,非要將雞蛋炸得熟透,兩面膠黃,事實上,這種雞蛋營養成分就會降低,還富含大量油脂。如果評分的話,最多80分。
生吃
並不是所有的食物都是和生吃,也不是所有的食物生吃的營養價值最高。雞蛋就是如此。生雞蛋里可能含有一些細菌,只有加熱煮熟之後才能將這些細菌消滅,而且省吃雞蛋只能吸收雞蛋營養的30%到50%。
⑸ 雞蛋如何做最好吃又有營養
聰明吃雞蛋 最營養的烹飪方法: 雞蛋吃法多種多樣,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 1.1%,開水、牛奶沖蛋為9 2.5%,生吃為30%~50%。由此來說,煮雞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細嚼慢咽,否則會影響吸收和消化。不過,對兒童來說,還是蒸蛋羹、蛋花湯最適合,因為這兩種做法能使蛋白質松解,極易被兒童消化吸收。 注意:茶葉蛋應少吃,因為茶葉中含酸化物質,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對胃起刺激作用,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 一天吃多少: 雞蛋是高蛋白食品,如果食用過多,可導致代謝產物增多,同時也增加腎臟的負擔,一般來說,孩子和老人每天一個,青少年及成人每天兩個比較適宜。 蛋白好還是蛋黃好: 正確的吃法應該是吃整個雞蛋,蛋白中的蛋白質含量較多,而其他營養成分則是蛋黃中含得更多。 吃雞蛋的誤區 誤區A:產婦吃雞蛋越多越好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大,消化吸收功能減弱,肝臟解毒功能降低,大量食用後會導致肝、腎的負擔加重,引起不良後果。食入過多蛋白質,還會在腸道產生大量的氨、羥、酚等化學物質,對人體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現腹部脹悶,頭暈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狀,導致「蛋白質中毒綜合征」。蛋白質的攝入應根據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功能來計算。一般情況下,產婦每天吃3個左右的雞蛋就足夠了。 誤區B:常吃雞蛋導致膽固醇偏高 不會,因為蛋黃中含有較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得極細,順利通過血管壁而被細胞充分利用,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而且蛋黃中的卵磷脂消化後可釋放出膽鹼,進入血液中進而合成乙醯膽鹼,是神經遞質的主要物質,可提高腦功能,增強記憶力。 誤區C:生雞蛋更有營養 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且也不營養。生雞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導致食慾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等「生物素缺乏症」。另外,生雞蛋內含有「抗胰蛋白酶」,會破壞人體的消化功能。至於那些經過孵化、但還沒有孵出小雞的「毛雞蛋」,就更不衛生了! 烹飪解密 攤雞蛋:忌用大火,否則會損失大量營養。因為溫度過高時,雞蛋中的蛋白質會被破壞分解。尤其是顏色深,炸得焦脆的雞蛋,營養損失就更厲害。但是火太小了也不行,時間相對長,水分丟失較多,攤出的雞蛋發干,影響質感。因此,攤雞蛋最好用中火。 蒸雞蛋羹:雞蛋羹是否能蒸得好,除放適量的水之外,主要決定於蛋液是否攪拌得好。攪拌時,應使空氣均勻混入,且時間不能過長。氣溫對於攪好蛋液也有直接關系,如氣溫在20℃以下時,攪蛋的時間應長一點(約5分鍾),這樣蒸後有肉眼看不見的大小不等的孔眼;氣溫在20℃以上時,時間要適當短一些。不要在攪蛋的最初放入油鹽,這樣易使蛋膠質受到破壞,蒸出來的雞蛋羹粗硬;若攪勻蛋液後再加入油鹽,略攪幾下就入蒸鍋,出鍋時的雞蛋羹將會很松軟。 打蛋花湯:在湯滾之際加幾滴醋,則蛋汁入水即呈現漂亮的蛋花了。煮雞蛋:重在掌握好時間,一般以8分鍾~10分鍾為宜。若煮得太生,蛋白質沒有松解,不易消化吸收。若煮得太老,蛋白質結構由松變得緊密,同樣不易被消化吸收。 特別提示:炒雞蛋忌加味精。雞蛋本身含有多量的谷氨酸及一定量的氯化鈉,若加入味精,加溫後這兩種物質會生成一種新的物質——谷氨酸鈉,即味精的主要成分,雞蛋本身的鮮味反而被掩蓋。 煮雞蛋莫「實心」,蛋白質在64OC時就要變性,而一個雞蛋則在80OC時才能凝固。所以,煮雞蛋最好是涼水下鍋,水開了再煮3分鍾即可。這時雞蛋呈溏心狀,營養成分最利於人體吸收。 將新鮮無破損的雞蛋洗凈後,涼水下鍋,開鍋後,分別計時3、5分鍾,撈出過涼。「3分鍾雞蛋」,蛋清熟而軟嫩,蛋黃剛要熟,略溏。「5分鍾雞蛋」,蛋清熟而嫩,蛋黃熟而不硬。 據營養學家介紹:不同煮沸時間的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是有差異的。「3分鍾雞蛋」是微熟雞蛋,最容易消化,約需1小時30分鍾;「5分鍾」雞蛋「是半熟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約2小時;煮沸時間過長的雞蛋,人體內消化要3小時15分。 「5分鍾雞蛋」不僅軟嫩、蛋香味濃,而且有益人體營養。美國醫學界曾發表研究報告,24名成人每日吃兩個半熟蛋,6個星期後血脂並沒有上升,對人體有益的好膽固醇(HDL)反增加10%。 煮雞蛋的技巧 雞蛋是分成蛋黃、蛋清和蛋殼三層。蛋黃凝固的溫度為68℃—71℃,蛋清凝固的溫度為62℃—64℃,煮雞蛋時如果火太大,在蛋黃外面、凝固溫度低的蛋清就會迅速凝固並且變硬,從而阻礙熱量繼續向蛋黃內傳遞,影響凝固溫度較高的蛋黃凝固,使煮出來的雞蛋清熟黃不熟。 如果煮的時間過長,蛋白質過度變性,雞蛋會變得很硬,既不好吃,又影響消化吸收。 所以,煮雞蛋也要得法。首先,雞蛋要用冷水下鍋,然後緩慢升溫,水開後煮兩分鍾左右關火,保溫五六分鍾再取出用冷水激一下就可以吃了。 煮好雞蛋5妙法 廚師兼老闆洛克特里: 雞蛋應在沸水中不停攪動達6分鍾,這樣就能令蛋黃准確保持在雞蛋的中央。 小旅館老闆盧克斯: 雞蛋應在水被煮沸前就放進水中,而在沸水裡只能煮60秒鍾。 餐館老闆兼廚師卡盧斯奧: 雞蛋應在沸水中清洗及煮3分鍾,然後讓它留在水中30秒鍾才可食用。 烹飪作者史密斯: 先將雞蛋放進冷水中,然後將之放進沸水中煮4分鍾。 廚師長埃梅特: 先將水放進一個小平底鍋中,慢火將水煮沸後,再緩慢地將雞蛋放進沸水中煮 4.5分鍾就可食用。 食物評論家高盧斯曼: 稱埃梅特煮雞蛋的方法最好,他說:「蛋白恰到好處,不會太硬,蛋黃也像奶油狀的,對我來說,這是最好的雞蛋。」 其他經驗: 要使水煮的雞蛋很嫩,可以在水中放入一兩個核桃殼,這樣雞蛋煮出來比白水煮的嫩,我每次都是這樣做! 要使煮雞蛋不破殼,除了用冷水煮蛋外,在水中放入一點鹽是有效的防裂措施,這個辦法對於有一些細紋的雞蛋也有效。我使過,完全有效! 另外,煮雞蛋前先把蛋放人冷水浸泡一會兒,以降低蛋內氣壓;然後用中等火候,用冷水煮沸,即可防止蛋殼破裂,避免營養素流失。雞蛋煮沸後,再煮5分鍾,停火再泡5分鍾,這樣煮的雞蛋,蛋中蛋清剛好變性凝固,消化率最高,各營養素基本沒有受到破壞,營養價值較高。 在營養方面,水煮10分鍾以內的雞蛋,消化率最高,營養成分基本上沒有損失。還有就是,煮蛋時,煮雞蛋水必須淹沒過蛋。否則,浸不到水的地方蛋內蛋白質不易凝固,影響蛋白質消化率;蛋中還含有抗生物素物質和抗胰蛋白酶物質未被徹底破壞。前者能引起人體內維生素H缺乏;後者影響人體對蛋白質消化。 http://life.sina.com.cn/art/2005-11-07/173286798.shtml 《快樂生活一點通》視頻:快速煮雞蛋節省煤氣的小竅門 雞蛋的益處和烹飪雞蛋技巧 1.健腦益智 雞蛋黃中的卵磷脂、甘油三脂、膽固醇和卵黃素,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很大的作用,可避免老年人的智力衰退,並可改善各年齡組的記憶力。 2.保護肝臟 雞蛋中的蛋白質對人體的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還可提高人體血漿蛋白量,增強機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功能。 3.防治動脈硬化 美國營養學家用雞蛋來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獲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4.預防癌症 雞蛋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2,可以分解和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雞蛋中的微量元素,如硒、鋅等,也都具有防癌作用。 5.延緩衰老 雞蛋幾乎含有人體所需要的所有營養物質,故被人們稱做「理想的營養庫」。營養學家稱之為「完全蛋白質模式」,是不少長壽者的延年經驗之一。 科學吃雞蛋 最營養的烹飪方法:雞蛋吃法多種多樣,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1.1%,開水、牛奶沖蛋為92.5%,生吃為30%~5
⑹ 雞蛋怎麼做才能及營養又好吃
煮雞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細嚼慢咽,否則,會影響吸收和消化。不過對兒童來說還是蒸蛋羹.蛋花湯最適合,因為這兩種做法能使蛋白質松解,極易被兒童消化吸收。能用盡量不破壞原有營養的烹飪方法,便是是好的烹飪方法,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水煮蛋,如果用煎的方法,味道比水煮蛋好,不保證高溫不破壞原有營養。當然水蒸蛋也不錯。
一定要掌握蒸制時間,時間長了會使雞蛋糕變硬,而不柔滑,難以入口。為了使雞蛋羹受熱均勻,可以在碗的上面蓋上一層保鮮膜,並用牙簽紮上幾個小孔,蒸出口感更好。也會把蛋清蛋黃分開,只把蛋清加水打散,蛋黃保留原樣,擱在蛋清中間一起上鍋蒸。盡管蒸雞蛋能保留雞蛋90%以上的營養,但我這樣做,就能百分百保全蛋黃的營養,損失(粘在碗壁上)的,只是一點點蛋清而已。
⑺ 雞蛋怎麼吃最好吃
說起雞蛋,可以說是人人皆知、無人不曉。古今中外,我們的生活飲食中總是少不了雞蛋,並且雞蛋的營養價值非常高,有潤燥、增強免疫力、護眼明目的作用,而且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膽固醇,蛋白質的氨基酸都是符合人體的生理需要的,是人類常食用的食物之一。
雞蛋的做法,可以說是五花八門,豐富多彩。比如說煎雞蛋、西紅柿雞蛋湯、尖椒炒雞蛋、西紅柿炒雞蛋、雞蛋羹、雞蛋餅等等。接下來呢小編就為大家製作幾款雞蛋的做法,既好吃,有簡單易做。
1.煎雞蛋
說起煎雞蛋,基本上是朋友們都會做,但是真正做的好吃的、而且做出來色澤比較好的那就不好說了吧。首先准備一隻雞蛋,食用油、食用鹽,洋蔥圈。起鍋燒油,加熱到6-7成熟時,將打開的雞蛋倒入鍋內,小火慢慢煎成型,均勻的撒上食用鹽,待顏色變成金黃色,蛋清凝固即可關火撈出,簡單明了。
2.西紅柿炒雞蛋
准備食材:雞蛋3個,西紅柿2個,食用油,食用鹽,雞精。
起鍋燒油,油溫6成熟,將打好的雞蛋放入適量鹽倒入鍋內進行翻炒,大約7成熟時撈出。鍋內倒油,將切好的西紅柿倒入鍋中,翻炒至西紅柿汁滲透出來之後,將炒好的雞蛋倒入鍋內進行翻炒,放入食用鹽,雞精,翻炒兩下即可出鍋。
3.雞蛋羹
准備雞蛋兩只,鹽一小勺,醬油少許,油3滴,溫水300毫升。將打好的雞蛋倒入碗內,撒上鹽,滴3滴食用油,澆上300毫升溫水,滴上適量醬油,放入鍋內進行蒸煮。大約7-8分鍾即可出鍋。
4.尖椒炒雞蛋
准備尖椒3個,雞蛋3隻,食用油,食用鹽,醬油少許,雞精適量。
起鍋燒油,油溫7成熟,將打好的雞蛋倒入鍋內進行翻炒,翻炒至7成熟撈出,鍋內燒油倒入切好的青椒進行翻炒,倒入適量醬油,將炒好的雞蛋倒入鍋內翻炒,加入適量食用鹽,雞精翻炒1分鍾即可出鍋。
⑻ 雞蛋怎麼吃最有營養
答:雞蛋吃法多種多樣,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煎為98%,老炸為81.1%,開水、牛奶沖蛋為92.5%,生吃為30%~50%。因此,煮雞蛋是最佳的吃法。
不同煮沸時間的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是有差異的,「3分鍾雞蛋」是微熟雞蛋,最容易消化,約需1小時30分鍾;「5分鍾」雞蛋是半熟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約2小時;煮沸時間過長的雞蛋,人體內消化要3小時15分鍾。所以,煮蛋也是有講究的,若煮得不得法,往往會使蛋清熟而蛋黃不熟;或煮過頭了,把雞蛋煮得開了花,蛋白蛋黃都很硬,也不利於消化吸收。
正確的「5分鍾雞蛋」煮蛋法:雞蛋於冷水下鍋,慢火升溫,沸騰後微火煮2分鍾。停火後再浸泡5分鍾,這樣煮出來的雞蛋蛋清嫩,蛋黃凝固又不老,蛋香味濃,最有益人體營養。
值得注意的是,雞蛋在烹飪前最好用清水沖洗外殼。這是因為雞蛋外殼易污染雞糞,在加工過程中,尤其是半熟狀態的雞蛋可能被雞糞中的沙門氏菌污染,成為傳播沙門氏菌病的禍首。
很多人都習慣將鮮蛋帶殼煮熟或蒸熟後,放到冷水中散熱,這樣一來可以降溫,二來有利於剝殼時離皮。但是雞蛋被加熱後,那層阻止細菌通過的蛋殼膜卻被破壞,這樣便使蛋殼通氣孔不再對細菌有阻擋作用,於是細菌極易趁機侵入蛋內。正確的方法是雞蛋在煮制的過程中,加入少量食鹽,食鹽既可以殺菌解毒,又能同樣使蛋殼膜和蛋清膜之間因收縮程度不同而形成一定的空隙,使蛋殼較易剝離。
此外,雞蛋與豆漿同食會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這是因為豆漿中有一種特殊物質叫胰蛋白,與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相結合,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損失。
⑼ 雞蛋怎樣吃最營養
科學吃雞蛋
最營養的烹飪方法:雞蛋吃法多種多樣,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1.1%,開水、牛奶沖蛋為92.5%,生吃為30%~50%。由此來說,煮雞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細嚼慢咽,否則會影響吸收和消化。不過,對兒童來說,還是蒸蛋羹、蛋花湯最適合,因為這兩種做法能使蛋白質松解,極易被兒童消化吸收。
注意:茶葉蛋應少吃,因為茶葉中含酸化物質,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會對胃起刺激作用,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
雞蛋一天吃多少:雞蛋是高蛋白食品,如果食用過多,可導致代謝產物增多,同時也增加腎臟的負擔,一般來說,孩子和老人每天一個,青少年及成人每天兩個比較適宜。
蛋白好還是蛋黃好:正確的吃法應該是吃整個雞蛋,蛋白中的蛋白質含量較多,而其他營養成分則是蛋黃中含得更多。
如何食用雞蛋
雞蛋的吃法很多,根據不同年齡和身體狀況,可選用不同的吃法。
嬰兒常用的是吃煮雞蛋中的蛋黃,將之碾成粉末,加水或奶食用。
低齡幼兒,可從蒸雞蛋羹開始,到蛋花湯、水潑蛋和煎荷包蛋。需要食用流質飲食時,可用牛奶或豆漿沖蛋花。兒童可以食用炒雞蛋、蛋餃、金鉤千層卷、蟹粉蛋等。
煮雞蛋是常用的吃法之一,但若煮不得法,往往會使蛋清熟而蛋黃不熟;或煮過頭了,把雞蛋煮得開了花,蛋白蛋黃都很硬,這樣都不利於消化吸收。
正確的煮蛋法:雞蛋於冷水下鍋,慢火升溫,沸騰後微火煮2分鍾。停火後再浸泡5分鍾,這樣煮出來的雞蛋蛋清嫩,蛋黃凝固又不老。
據營養學家介紹:不同煮沸時間的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是有差異的。「3分鍾雞蛋」是微熟雞蛋,最容易消化,約需1小時30分鍾;「5分鍾」雞蛋「是半熟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約2小時;煮沸時間過長的雞蛋,人體內消化要3小時15分。
「5分鍾雞蛋」不僅軟嫩、蛋香味濃,而且有益人體營養。美國醫學界曾發表研究報告,24名成人每日吃兩個半熟蛋,6個星期後血脂並沒有上升,對人體有益的好膽固醇(HDL)反增加10%。
雞蛋的營養及吃法
雞蛋是一種營養非常豐富、價格相對低廉的常用食品。它的食用對象A相當廣泛,從4~5個月的嬰兒一直到老人,都適宜食用雞蛋。
一、雞蛋的營養價格
1、蛋白質
雞蛋含豐富的優質蛋白,每百克雞蛋含12.7克蛋白質,兩只雞蛋所含的蛋白質大致相當於3兩魚或瘦肉的蛋白質。雞蛋蛋白質的消化率在牛奶、豬肉、牛肉和大米中也最高。
雞蛋中蛋氨酸含量特別豐富,而谷類和豆類都缺乏這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所以,將雞蛋與谷類或豆類食品混合食用,能提高後兩者的生物利用率。
2、脂肪
雞蛋每百克含脂肪11.6克,大多集中在蛋黃中,以不飽和脂肪酸為多,脂肪呈乳融狀,易被人體吸收。
3、其他微營養素
雞蛋還有其它重要的微營養素,如鉀、鈉、鎂、磷,特別是蛋黃中的鐵質達7毫克/100克。嬰兒食用蛋類,可以補充奶類中鐵的匱乏。蛋中的磷很豐富,但鈣相對不足,所以,將奶類與雞蛋共同喂養嬰兒就可營養互補。雞蛋中維生素A、B2、B6、D、E及生物素的含量也很豐富,特別是蛋黃中,維生素A、D和E與脂肪溶解容易被機體吸收利用。不過,雞蛋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較少,應注意與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配合食用。
二、吃蛋黃好還是吃蛋白好
蛋黃和蛋白的蛋白質都是優質蛋白,消化率都很高。但是,蛋黃與蛋白的其它營養成分有較大差異,蛋白以卵清蛋白為主;蛋黃除了含豐富的卵黃磷蛋白外,還含有豐富的脂肪和微營養素(微營養素是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總稱),特別是鐵、磷以及維生素A、D、E和B族含量豐富。
三、生雞蛋的營養價值高嗎
雞蛋很容易受到沙門氏菌和其它致病微生物感染,生食易發生消化系統疾病,生蛋清中含有機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它們妨礙蛋白質和生物素的分解和吸收。相反,煮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由緻密變為鬆散,易為人體消化吸收。當然,過度加熱後,蛋白質過度凝固,也不利於消化吸收。
雞蛋誤區ABC
誤區A:產婦吃雞蛋越多越好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大,消化吸收功能減弱,肝臟解毒功能降低,大量食用雞蛋,會導致肝、腎的負擔加重,引起不良後果。食入過多蛋白質,還會在腸道產生大量的氨、羥、酚等化學物質,對人體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現腹部脹悶,頭暈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狀,導致「蛋白質中毒綜合征」。蛋白質的攝入應根據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功能來計算。一般情況下,產婦每天吃3個左右的雞蛋就足夠了。
誤區B:常吃雞蛋導致膽固醇偏高
不會。因為蛋黃中含有較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得極細,順利通過血管壁被細胞充分利用,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而且蛋黃中的卵磷脂消化後可釋放出膽鹼,進入血液中進而合成乙醯膽鹼,是神經遞質的主要物質,可提高腦功能,增強記憶力。
誤區C:生雞蛋更有營養
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營養也不易被吸收。生雞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可導致食慾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等「生物素缺乏症」。另外,生雞蛋內含有「抗胰蛋白酶」,會破壞人體的消化功能。至於那些經過孵化、但還沒有孵出小雞的「毛雞蛋」,就更不衛生了。
解密烹飪雞蛋技巧
攤雞蛋:忌用大火,否則會損失大量營養。因為溫度過高時,雞蛋中的蛋白質會被破壞分解。尤其是炸得焦脆的雞蛋,營養損失就更厲害。但是火太小了也不行,時間相對較長,水分丟失較多,攤出的雞蛋發干,影響質感。因此,攤雞蛋最好用中火。
蒸雞蛋羹:雞蛋羹是否能蒸得好,除放適量的水之外,主要決定於蛋液是否攪拌得好。攪拌時,應使空氣均勻混入,且時間不能過長。氣溫對於攪好蛋液也有直接關系,如氣溫在20℃以下時,攪蛋的時間應長一點(約5分鍾),這樣蒸後有肉眼看不見的大小不等的孔眼;氣溫在20℃以上時,時間要適當短一些。不要在攪蛋的最初放入油鹽,這樣易使蛋膠質受到破壞,蒸出來的雞蛋羹粗硬;若攪勻蛋液後再加入油鹽,略攪幾下就入蒸鍋,出鍋時的雞蛋羹將會很松軟。
打蛋花湯:在湯滾之際加幾滴醋,則蛋汁入水即呈現漂亮的蛋花。
煮雞蛋:重在掌握好時間,一般以8分鍾~10分鍾為宜。若煮得太生,蛋白質沒有松解,不易消化吸收。若煮得太老,蛋白質結構由松變得緊密,同樣不易被消化吸收。
特別提示
炒雞蛋忌加味精
雞蛋本身含有多量的谷氨酸及一定量的氯化鈉,若加入味精,加溫後這兩種物質會生成一種新的物質——谷氨酸鈉,即味精的主要成分,雞蛋本身的鮮味反而被掩蓋。
鍋中接冷水,水面需沒過雞蛋
大火燒開後就關火 這時不要掀鍋蓋
讓雞蛋泡在開水中5分鍾 即可
這樣煮的雞蛋是一層一層熟的
嫩嫩的雞蛋 咬一口下去 裡面的蛋黃是一圈圈的
特別漂亮 而且營養不流失
如果想讓雞蛋老一點,就泡八分鍾。 這樣煮出來腥味也少一些
各種蛋類的營養比較
除了雞蛋,常見的還有鴨蛋、鵝蛋、咸鴨蛋、鴿蛋、鵪鶉蛋等。它們的營養成分大致相當,但也存在一些細微的不同:
1、鴨蛋中蛋氨酸和蘇氨酸含量最高。
2、咸鴨蛋中鈣含量高出雞蛋的一倍,與鴿蛋中的鈣含量相當。
3、鵝蛋中的脂肪含量最高,相應的膽固醇和熱量也最高,並含最豐富的鐵元素和磷元素。
4、鴿蛋中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雖然稍低於雞蛋,但所含的鈣和鐵元素均高於雞蛋。
5、鵪鶉蛋的蛋白質、脂肪含量都與雞蛋相當,然而它的核黃素(VB2)含量是雞蛋的2.5倍。而雞蛋中的胡蘿卜素卻是所有蛋類的蛋黃中最多的。
雞蛋的食療作用
蛋清的食療作用主要是潤肺利咽,清熱解毒,用於治療咽痛、目赤、腹瀉、瘧疾、燒傷;雞蛋黃加乳汁適量服用有治療驚厥的作用;
蛋黃油可治小兒消化不良;
蛋黃油外敷可治療嬰兒濕疹。
蛋黃油製法:雞蛋煮熟,去蛋白,將蛋黃放在小鍋內焙煎、取油。(完)
1.雞蛋怎麼吃最有營養?怎樣煮雞蛋?煮多長時間最適宜?
雞蛋吃法是多種多樣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雞蛋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蒸蛋為100 % ,嫩炸為98 % ,炒蛋為97 % ,荷包蛋為92.5
% ,老炸為81.1 % ,生吃為30~50 % 。由此看來,煮蒸雞蛋是最佳的吃法。在吃的時候,要注意細嚼慢咽,否則會影響吸收和消化。
怎樣蒸雞蛋羹?都有哪些小竅門?
步驟:
1.取雞蛋2個, 打入盆內,先初步攪勻,加入200毫升(一小杯)溫開水、1克精鹽,攪勻後待用。
2.在鍋內加水,把雞蛋盆放入屜內,用弱火慢慢地蒸,至成凝固狀(似豆腐腦狀)即熟。
3.出鍋後滴入0.5克香油,即可食用。
小竅門:
1.事先在蒸雞蛋羹的盆內壁抹上幾滴熟油,這樣蛋羹就會不易粘底。
2.雞蛋放入盆內攪勻再加水,不然蛋液攪不勻,蒸熟蛋羹易沉澱。
3.蒸雞蛋羹的關鍵在於火候。用強火蒸,蛋汁會沸滾而出現小洞孔,口感和外觀都會受到影響,所以一定要用文火。
4.高碘、高鋅蛋對人身體有好處嗎?
據有關專家介紹,所謂的高碘、高鋅蛋,多是將鋅、碘、鐵等微量元素添加進雞飼料,雞在吃了這些飼料後,生出的蛋中相應的微量元素的含量就比普通雞蛋有所提高了。但這種雞蛋只適合小部分人群,不可以隨便亂吃。如果過多地攝入某些微量元素,反而對人體有害。例如人體內的碘多了會導致一系列神經系統的症狀,而體內鋅的含量超過一定程度,就容易引起鈣、鐵等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