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湯圓怎麼包餡視頻
材料:糯米粉500克左右、黑芝麻80克、熟花生80克、核桃仁60克、麵粉20克、白糖50克、蜂蜜20克、黃油40克
步驟:
1、芝麻、花生、核桃仁如果是生的,都炒熟,花生炒熟後去掉皮,然後分別放入料理機打碎。
2、打碎後的材料都放入一個干凈的容器中,並攪拌均勻。將麵粉放入電餅鐺或者平底鍋不加油干炒兩分鍾至微黃,然後倒入餡料中混合均勻,將白糖和蜂蜜也倒入拌勻。
3、黃油隔熱水融化然後加入到餡料中攪拌均勻,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一個小時以上。
4、餡料凝固變稍硬以後拿出來,手上帶一次性手套。用勺子挖出一點餡料團成圓球,我做的每份大概十克左右,全部做好備用。
5、准備一個大盤子(我用的是披薩盤)放入糯米粉。取十來個圓球放入糯米粉中,來回晃盪一下盤子讓圓球均勻的裹上糯米粉。
6、准備一盆涼水,再准備一個麵粉篩。將沾了一層糯米粉的元宵餡放入麵粉篩中,將篩子浸入到水中停頓十來秒鍾,讓元宵餡吃飽水。,後拿出再次滾一層糯米粉。
7、按照這樣的程序來回做四五次,即沾水—裹粉—沾水—裹粉,循環做四五次。直到元宵餡被糯米粉均勻的包裹住,這樣就做好了。
煮湯圓的過程想必大家都會,跟煮餃子一樣,等元宵飄起來就說明煮好了。
做好的元宵吃不完的可以放在冰箱冷凍起來,什麼時候吃都可以,非常方便。
『貳』 元寶餃子怎麼包
用料:餃子皮1斤,餡料肉1斤,菜1斤,清水一碗
包法:
1、准備好餡料,清水(餃子皮比較乾的時候用),餃子皮。
『叄』 元宵湯圓怎麼做
元宵湯圓的做法:
1、准備熟的黑芝麻50克、熟花生碎20克、白糖50克,把它們都倒入破壁機中磨成粉,磨成粉以後把它倒入大碗中,加入60克豬油(不喜歡吃豬油也可以換成其它植物油或者黃油,自我感覺豬油更香),30克清水,攪拌均勻。
注意事項:
煮湯圓的時候注意用熱水,這樣不易粘鍋而且還有嚼勁。
『肆』 湯圓餡的製作
巧克力湯圓
特點:巧克力餡香濃潤滑。
原料:湯圓粉、巧克力。
調料:糖。
做法:
1.用溫水與湯圓粉一起和面,然後把面團揪成大小相等的劑子。
2.將巧克力掰成小塊,在攪拌機中打碎。
3.將劑子按扁,中間直接包入巧克力碎(根據自己的口味酌量加糖或者不加)。
4.揉成湯圓球下鍋煮熟,巧克力碎會自動融化。
提示:純巧克力和果仁巧克力味道都不錯,均可嘗試。
翡翠芸豆湯圓
特點:外表鮮綠,餡兒的味道清香。
原料:湯圓粉、菠菜、芸豆。
做法:
1.菠菜洗凈切成1寸長的小段,焯水晾涼後在攪拌機中打成茸。
2.用湯圓粉、溫水和菠菜茸一起和面,然後把面團揪成大小相等的劑子。
3.芸豆洗凈用高壓鍋煮爛,在攪拌機中打成茸,用干紗布過水。
4.鍋中放油,倒入芸豆茸,加適量糖炒成泥狀,芸豆與糖的比例約為2∶1。
5.將劑子按扁,中間包餡,最後揉成球下鍋煮熟即可。
提示:菠菜焯水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營養物質流失。
胡蘿卜蓮蓉湯圓
特點:顏色澄黃,蓮茸餡有淡淡余香。
原料:湯圓粉、胡蘿卜、干蓮子。
調料:糖。
做法:
1.胡蘿卜洗凈切小丁,放在攪拌機中打成茸。
2.用湯圓粉、溫水和胡蘿卜茸一起和面,然後把面團揪成大小相等的劑子。
3.干蓮子提前用清水泡一晚,然後用高壓鍋煮爛,用干紗布過水。
4.鍋中放油,倒入蓮茸,加適量糖炒成泥狀,蓮子與糖、油的比例約為4∶2∶1。
5.將劑子按扁,中間包餡,最後揉成球下鍋煮熟即可。
提示:用高壓鍋煮蓮子時要多放水,約占高壓鍋容積的2/3為宜。
炸紅豆沙湯圓
特點:甜香脆嫩。
原料:湯圓粉、紅豆。
調料:糖。
做法:
1.用湯圓粉和溫水和面,然後把面團揪成大小相等的劑子。
2.紅豆洗凈用高壓鍋煮爛,用干紗布過水。
3.鍋中放油,倒入紅豆茸,加糖炒15分鍾,紅豆與糖和油的比例約為2∶1∶1。
4.將劑子按扁,中間包餡,最後揉成球,在鍋中炸熟即可。
提示:炸湯圓時,會出現崩濺的情況,注意一定要用小火。
南瓜三鮮湯圓
特點:味道鮮咸,口感別致。
原料:湯圓粉、南瓜、豬肉、白菜、蝦仁、香菇。
調料:蔥、姜、香油、鹽、味精、胡椒粉、料酒。
做法:
1.南瓜洗凈切成小塊,放入高壓鍋煮15分鍾,過涼後在攪拌機中打成茸。
2.用湯圓粉、溫水和南瓜茸一起和面,然後把面團揪成大小相等的劑子。
3.將豬肉、白菜、蝦仁、香菇,加調料做成三鮮餡。
4.將劑子按扁,中間包餡,最後揉成球下鍋煮熟即可。
提示:其他種包餃子的餡料都可以嘗試使用。
紫甘藍棗泥湯圓
特點:湯圓皮微紫色,棗泥餡香而不膩。
原料:湯圓粉、紫甘藍、紅棗。
調料:澄面、糖。
做法:
1.紫甘藍洗凈切成小塊,煮熟晾涼後用攪拌機打成茸。
2.用湯圓粉、溫水和紫甘藍茸一起和面,製成等大的劑子。
3.紅棗洗凈用高壓鍋煮爛,取出鋪在帶網眼的竹屜上,用勺將棗碾碎,棗肉即從網眼中漏出。
4.用干紗布將棗肉過濾,加少量澄面、白糖或紅糖拌勻。鍋中放油,將棗肉炒成泥狀,棗肉與糖的比例約為4∶1。
5.將劑子按扁,中間包餡,最後揉成球下鍋煮熟即可。
提示:紅棗餡中加少量澄面會變得黏稠。
水果什錦小湯圓
特點:五顏六色,小巧玲瓏。
原料:湯圓粉、任意水果。
調料:澱粉、糖。
做法:
1.用湯圓粉、溫水和面,把面團揪成花生米大小的劑子揉成小丸子狀。
2.將水果洗凈切成小粒。
3.將小丸子放進鍋中煮熟,然後放入水果粒。
4.勾薄芡後撈出鍋食用即可。
提示:如果之前包了彩色湯圓,可以提前留出一些面做小圓子。
紫米黑芝麻湯圓
特點:咬一口,散發著芝麻的濃香。
原料:湯圓粉、紫米、黑芝麻。
調料:糖。
做法:
1.紫米洗凈煮粥,取其湯與湯圓粉一起和面,然後把面團揪成大小相等的劑子。
2.黑芝麻洗凈炒熟,用攪拌機打成末。
3.鍋中放豬油,倒入黑芝麻末,加適量糖炒成泥狀,黑芝麻與糖和油的比例約為1∶1∶1。
4.將劑子按扁,中間包餡,最後揉成球下鍋煮熟即可。
提示:炒芝麻時還可加入少許熟面,味道會更香。
芒果 1/2個
櫻桃 2顆
湯圓 8個
生粉 10g
做法
芒果剝去果皮,果肉切成小碎丁。櫻桃清洗干凈,去除柄及果核,果肉也切成小碎丁。
鍋中放入400ml清水,水開後放入湯圓,煮至湯圓浮起。
生粉以少量水化開,淋入鍋中,待湯汁黏稠後將芒果丁放入,稍加攪拌即可關火。
將芒果、湯圓盛入碗中,撒上櫻桃碎即可食用。白糖、芝麻、花生、青紅絲放在一起拌勻然後放在一個一指厚的框框裡面壓實在了,再用刀切成一個個的小方塊就好了
教你幾個方法怎麼煮才好吃
水磨湯圓
原料:
壓乾的新鮮水磨粉1500克,澄沙餡1000克(如用鮮肉只需750克)。
做法:
1.取水磨粉250克,用適量的水揉和成粉團,拍成餅,當水煮沸時放入鍋內,煮成熟芡撈出,浸入冷水。再用水磨粉1250克放人缸中,用雙手搓擦,同時把從水中取出的熟芡放入碎粉粒中,揉拌成粉團,蓋上濕布,待用。
2.按量揪劑(每500克20個),將劑捏成鍋形,放入澄沙餡,隨後將邊逐漸收口,即咸湯團。
3.待水煮沸時,將湯團下鍋,用勺沿鍋邊推轉,當湯團浮出水面時,加少許冷水,再煮7一8分鍾,當湯團的皮看上去是深玉色,有光澤即熟。
肉湯圓
原料:
適量的糯米、大米、瘦肉末、醬油、胡椒、料酒、薑末、冬菜末、蔥花。
做法:
1.將糯米與大米混合,浸1一2天,用磨磨細放入布袋內懸空吊漿,製成麵粉。
2.在鍋中倒入油少許,油七成熟時下肉末炒熟,加入醬油、胡椒、料酒、薑末,入味後起鍋裝盤。
3.熟肉末晾涼後,加入適量的生肉末、冬菜末、蔥花,拌勻後放
冰箱里冷凍,切成小塊為餡心。
4.將麵粉加入適量冰水的揉和,取一小塊捏扁,包入餡心揉圓。
5.將湯元下鍋煮,火不宜過旺,見湯圓浮上水面即撈出。
6.在碗中放入適量的醬油、胡椒、味精、化豬油、蔥花等,沖入適量高湯,將撈出的湯圓放入即可食用。
珍珠圓子(1)
原料:
上等糯米1100克、黑芝麻50克、精自麵粉100克,豬板油100克、冰糖25克、白糖500克,桔紅(紅桔蜜餞)。
做法:
1.將1000克糯米清洗干凈,用清水浸泡兩天(春秋季,每8小時換水一次,盛夏每4小時換水一次,以防糯米變酸),將糯米磨成細粉裝入布袋滴干水分。
2.取剩餘100克糯米,洗凈後用溫水泡軟待用。
3.將黑芝麻用文火炒熟眷成細粉,與炒成金黃色的清白麵粉混合;將豬板油撕去油皮切成細丁,將桔紅切成顆粒狀,將冰糖碾碎。以上各種原料與白糖拌勻成餡,分成20個圓形餡心。
4.將糯米粉漿揉搓滋潤(粉漿太干可加運量清水),分成20等份。用每份粉團包一個餡心,捏成上圓下平的半球形,在表面均勻地沾上泡軟的糯米。
5.將圓子放在蒸籠中以急火蒸熟,可熱食,亦可涼食。
珍珠湯圓(2)
原料:
麵粉125克,雞湯250克,海參丁、熟雞肉丁、蘭片丁、海米、火腿共50克,菠菜25克,醬油、精鹽、咪精、香油適量。
做法:
1.先將麵粉用水和好揉成面團,用擀麵杖擀成厚麵皮,再用刀切成小丁,撒上補面,然後用手將小丁搓成豆粒大小,放入筐內,篩出麵粉。
2.勺內添雞湯,加入海參丁、蘭片丁等配料和鹽、味精等佐料,待開鍋後將麵疙瘩倒入勺內。最後放人菠菜、味精,出勺時加少許香油即可。
核桃酪湯圓
原料:
干核桃仁150克,江米50克,江米面150克,麻仁100克,小棗50克,麵粉、桂花少許。
做法:
1.將白糖放入碗內,加桂花、麻仁、麵粉少許,再加開水少許拌勻,放在案上,用刀拍成1.5分厚片,改切1.5分見方的丁,即咸湯元餡。
2.將江米面放入簸箕里。湯元餡放在漏勺里,用涼水浸過,倒入簸箕內,用雙手搖動,使湯元餡沾滿江米面,連續三次,即成湯元。下入鍋內煮10分鍾左右,漂起即熟。
3.核桃仁用開水沖兩次,剝去外皮剁碎,小棗洗凈,用涼水浸泡12小時。
4.把江米、桃仁、小棗肉放人碗中,加清水4兩拌勻,用小磨磨一遍,成為細漿。
5.凈勺放開水一斤半,下入白糖,上火見開,撇去浮沫,迅速將桃仁漿下入,攪勻鹹粥狀,至熟,盛於碗內,將煮熟湯元撈入即成。
橙羹小湯圓
原料:
糯米面2500克,白糖750克,熟麵粉150克,豬油50克,瓜子仁25克,核桃仁25克,芝麻25克,橙子3個,青紅絲、香精少許。
做法:
1.將熟麵粉100克、白糖500克及豬油、瓜子仁、核桃仁、芝麻等拌勻,將用50克熟麵粉打成的漿糊倒入,搓成餡,切成玉米粒大的小方丁。
2.在籮筐內放些糯米粉,將浸過水的餡塊放入滾動,滾成大小適中的湯圓。將橙子切成兩辨,擠出汁。
3.水煮沸時,把湯圓倒入鍋里,湯圓浮上水面後,再加白糖和橙子汁,待白糖溶化後盛入碗內。
拔絲小湯圓
原料:
糯米粉300克,綿白糖300克,豬板油25克,青紅絲、桂花、瓜子、芝麻少許,糖稀50克,熟面50克,花生油750克(實耗100克)。
做法:
1.將青紅絲切碎與豬油、白糖150克、桂花、熟面、糖稀、瓜仁等配料和成水晶餡。
2.將和好的餡砸成三毫米厚的片,切成三毫米見方的丁,沾水放人糯米粉用簸箕搖晃,反復三次即成生湯圓。
3.在炒勺中倒入花油,燒至六七成熟時,下入湯圓並用筷子撥開,漂浮後用漏勺撈起,用小勺拍開口。
4.將炒勺置火上,注入少許清水,下入白搪150克,炒至金黃色時下入湯圓,離火顛勺,撒入青紅絲、芝麻等即成。
鴿蛋湯圓
原料:
壓乾的新鮮水磨粉2500克,白砂糖1000克,芝麻粉100克,薄荷香精、糖掛花少許。
做法:
1.白砂糖1000克加水250克,用中火熬制約15分鍾,見拔絲後立即離火,趁熱將三分之一糖漿倒入鐵板上,用刮板、菜刀將糖漿來回攪拌,然後將鐵板上的糖漿圍成一個坑,再倒人三分之一,仍舊用刮板、菜刀將糖槳攪拌,待剩餘的糖漿全部倒入後,加入香精、薄荷、桂花。把配好而且凝固的糖餡,用手使勁捏搓成長條,再切成豆粒大小的糖粒,待用。
2.取水磨粉500克左右,加少量水,揉和拍成餅,加入鍋內煮熟,撈出浸在涼水中,冷卻後揉進粉團內,揉至不粘手為止,用濕布蓋上備用。
3.取粉坯一塊(約10克重),用大拇指按一個坑,放入餡心,包攏,搓成圓長形。
4.待水煮沸後,將圓子入鍋,用勺子攪動,等圓子浮上水面後,再煮20分鍾,見圓子表皮成深玉色並有光澤時,即可撈出,倒進已備好的冷水中,讓其迅速冷卻。再將圓子撈出控干水分,放在碾碎的芝麻粉中,將每個圓子的底部滾上芝麻粉,四隻一排、八隻一組,放在光紙或粽葉上即成。
酒鍋湯圓
原料:
糯米粉2500克,白糖1000克,熟麵粉150克,豬油50克,核桃仁15克,花生仁25克,芝麻25克,瓜條25克,青紅絲、掛花醬、香精少許。
做法:
1.將白糖500克加熟面100克,加青紅絲、芝麻、花生仁、核桃仁、桂花醬、豬油、香精等,另外用50克麵粉打成漿糊,倒在一起搓成餡,拍緊成塊,再切成小方丁。
2.在籮筐內放些糯米面,把切好的小方丁進水浸一下,放在籮筐內的糯米面上,用手搖動,使糯米面掛在剩餡上,連續多次,搖成玻璃球大小的湯圓。
3.待鍋內清水燒開後,將湯圓下鍋,湯圓浮起時,加入白糖,連湯一起倒入已備好燒酒的酒鍋內,將酒鍋端於桌上,再將鍋內酒點燃。
脂油湯圓
原料:
糯米1500克,白糖500克,板油150克,青梅、桃仁各50克,芝麻、桂花各25克。
做法:
1.糯採用水浸泡4小時,撈出換水,磨成吊漿。
2.板油、白糖按脂油餡製法,做好後與炒熟的芝麻粉、剁碎的青梅、柱花等配料,拌合成餡。
3.用水將三分之一的吊漿煮熟,放入冷水,浸泡後,用三分之二的生吊漿與熟吊漿和成粉圓,將粉團搓成長條,按量揪劑。再把劑子捏咸小酒杯形,包餡收口,捏成湯圓。
4.待水煮沸時,將湯圓下鍋,湯圓浮上後即可撈出。
賴湯圓
原料:
糯米1000克,大米250克,白糖300克,豬油150克,麵粉50克,芝麻30克。
做法:
1.將磨好的米漿裝入細布袋內壓干水分即成湯圓粉子。將湯圓粉子用手搓揉至軟硬適度不粘手。
2.每500克白糖配100一125克麵粉。用白糖加熟芝麻和麵粉,用篩子篩勻,加化豬油,用手搓勻,再用擀麵杖擀成餅狀,用刀切成方塊,大小隨意。
3.用手取粉子一塊,在手中搓圓後,在案板上壓平,再把餡放在粉子當中,包嚴即成。
4.煮湯圓時,須不使鍋內開水翻滾,免得將湯圓煮爛。待湯圓浮出水面,再翻滾一、二次,用手按時有彈性即可撈出。
你可以試試看,記得告訴我結果
『伍』 元宵節吃餃子是怎麼回事
元宵圓,花燈美,柳梢頭上月如盤。正月十五,春節的余興未盡,元宵節又接踵而至。
元宵節是傳統吃元宵的節日。元宵節吃元宵,就象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和春節過年吃餃子。若說特別之處,便是元宵節和它的代表食品元宵,有個共同的名字。
南方許多地區,又稱元宵為「湯圓」。湯圓名字的由來,據說與竊國大盜袁世凱有直接關系。當年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一心要當皇帝,但又怕人民反對,成天提心吊膽,疑神疑鬼。元宵節即將到來,袁世凱特別下令,把「元宵」改稱「湯圓」,以避 「袁消」 的諧音之嫌。盡管袁世凱機關算盡,但在一片討伐聲中,還是被迫撤消了帝制,過了僅僅八十三天的「皇上癮」。隨後,大部分地方,就都恢復了「元宵」的名字;只南方一些區域,將「湯圓」沿用下來。
元宵和湯圓,其實不僅南北稱謂不同,家中的製作方法也不一樣。准備元宵餡兒,各種材料配好,先做成球兒或方塊兒。「餡兒」還要禁折騰、不散架,因為做元宵必須「搖」或「滾」。做元宵時,一顆顆的餡兒,用炊帚撣上水,放入盛有江米面(即糯米粉)的笸籮或簸箕里。用力搖動顛簸,餡兒即滾動粘上江米面。多次撣水,不斷搖動,就得到所要大小的元宵。整個過程,如同兒時滾雪球。不知底細,會奇怪餡兒是怎麼進去的。
湯圓的製作要簡單得多:用水和好糯米粉,再把餡兒包進去,湯圓就做得,可以下鍋了。當然,想吃百年歷史的「賴湯圓」,還是要花些功夫,准備水磨糯米粉:將糯米和少量大米混合,淘洗干凈,先浸泡兩天兩夜。再次淘洗干凈後,加適量清水,磨成稀漿。稀漿流入布袋,吊干多餘水份,才可拿去包賴湯圓。剛開始「搞活經濟」,中關村的頤賓樓與四川的傳統老店,在京聯營賴湯圓。有同事熱情相告,除了堂吃,還外賣正宗的餡兒和水磨糯米粉。東西帶回家,包好煮熟,只須臾之間,就可吃上著名的賴湯圓。這賴湯圓果然了得,名不虛傳:滋潤香甜、爽滑軟糯,與有咬頭的北方元宵就是不同 -- 不禁感慨,「元宵」還有這樣的做法、吃法!
元宵和湯圓,除了做法不同,餡兒的區別也大,因此風味相異,各具特色。北方的元宵餡兒,顯得單調些,主要是桂花、芝麻、豆沙、山楂、棗泥幾種;南方的湯圓餡兒,卻是多種多樣,口味上也有香、辣、甜、酸、咸,以及葷素之分。再就是,元宵基本上是煮,連湯或撈出來吃。湯圓除了煮之外,還有煎、炒、炸、蒸等多種方法。連湯吃時,甜湯可加桂圓紅棗,蓮子銀耳;咸湯則可放榨菜蝦米,青豆銀魚。
印象最深的湯圓,是那年離鄉求學,清晨轉車間隙吃的早點。遞上錢和糧票,端回兩碗酒釀桂花湯圓。趁熱連湯吃下,頓時渾身暖暖和和,感覺舒舒服服。旅途上的車馬勞頓、飢餓寒冷,一下子就無影無蹤了。
元宵節無疑又是賞花燈的節日。元宵節的標准英文譯名,「Lantern Festival」,就是元宵節作為「燈節」的意譯。元宵夜,人們吃好元宵,便坐不住,急著出去逛街賞燈。元宵節一般在公歷二月間,北方仍是數九隆冬,天寒地凍。夜裡出去看燈,就要找出保暖的行頭。記得小時候,要穿上厚棉猴,捂上大口罩,還要戴上手悶子。若是幸運的話,能趕上「正月十五雪打燈」,但正如西方祈盼「白色聖誕節」,也是可遇而不可求。
小孩子出去看燈,手裡都要提盞自己的燈。家裡捨得多花些錢的,孩子會拎出幾種流行的紙燈;大多數孩子,提的是種五毛錢一盞,簡易到家的玻璃燈。這種玻璃燈用一塊小木板,交叉穿上兩根長鐵絲,扭曲做成骨架。鐵絲的兩端,嵌在木板裡面。兩根長鐵絲中間,互絞擰出一個小環,用來提燈。環下出來的四根短鐵絲,定形成為支柱,支撐玻璃燈罩。另有一根小木棍,用帶鉤子的一頭,鎖緊鉤住小環,就可提著燈出去玩了。玻璃燈不大,用的蠟燭就更小,只比生日蠟燭大一些。這種特小蠟燭,又被戲稱為「磕頭了(liao3)」,極言其燃燒時間之短。
出門前點燈,先等蠟燭頂部熔化,滴幾滴燭油在木板上。將蠟燭用手把正,豎在燭油中,冷卻後便固定在板上。罩上燈罩,大功告成,就可出門了。差不多同一時刻,各家的孩子也都提著燈,興高采烈,來到胡同里。一番呼朋喚友,便三五結伴,向街上涌去。玻璃燈亮不了多久,好在「磕頭了」燃盡之前,孩子們已經來到街上,有更多、更好的燈要看了。
不管是政府部門,還是工廠單位,春節前都要張燈結綵,籌劃准備。一般而言,這些地方的燈,嚴肅呆板的多,活潑有趣的少 – 常見的就是紅色宮燈,上面貼著「歡度春節」等字樣。真正有點意思的,是店鋪里掛出來的燈。那時的商店鋪子,不管門臉兒大小,買賣好壞,一到元宵節,都要掛出或多或少的花燈。這些花燈不拘一格,好看有趣;五彩繽紛,爭妍斗艷。特別是常能看到,熟悉的神話傳說或歷史故事,如嫦娥奔月、三顧茅廬等,以剪紙或彩繪的形式,成為花燈的裝飾。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走馬燈」。走馬燈四周用的材料,一般是玻璃紙,即「賽璐玢」。隔著透明燈壁,可以看到人啊馬呀,在裡面奔走不停、周而復始。每個走馬燈下,都會有孩子佇立觀望,欣賞人物故事,揣摩結構機理。走馬燈里,有一個大葉輪,裝在燈的頂部,與車馬人物結為一體。和別的燈一樣,走馬燈也用蠟燭或白熾燈泡,但主要放在燈下部。蠟燭或白熾燈泡,既能發出一般燈需要的光,也可提供走馬燈需要的熱。當空氣受熱上升,推動頂部葉輪,就帶動車馬人物,旋轉行走起來。
除了街上的店鋪,看燈的好去處是俱樂部和文化館。俱樂部附屬工廠單位,文化館受轄地方政府。每年的元宵節,這些地方都要舉辦賞燈猜謎活動,活躍職工和當地的文化生活。工廠單位里,以至區市地方上,都是人才濟濟,藏龍卧虎。工廠單位里,人員來自四面八方,展出的燈反映出北方風俗或南國情調;區市地方上,多是本地能人巧匠,做出的燈突出了鄉土特色和區域情懷。每逢元宵燈節,各路人馬,都要使出渾身解數,獻藝賽燈。
節日中的俱樂部和文化館,到處彩燈高掛,懸謎征射。人們賞著燈、猜著謎,贊嘆燈的美和謎的妙。燈謎起源南宋,形式生動活潑,饒有興味。經過歷代發展創造,出現許多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使制謎射虎更加雅趣盎然,引人入勝。謎格改變謎底的字序和字形,也借字的諧音與訛讀。現在還在用的謎格超過百種,常見的有粉底格、鞦韆格、卷簾格、白頭格、徐妃格、求鳳格等等。許多燈展謎會,還專門辟出兒童謎角。孩子們稍有幾分把握,就會扯下謎條,興沖沖地去確認、領獎. . .
離家下鄉,讀書上學,畢業工作,出國深造,流浪漂泊大半生,去了許多地方,見過不少世面。在國內,有機會觀賞盛大熱鬧的北海燈會,遐爾聞名的自貢燈展,以及獨具一格的哈爾濱冰燈節。到國外,也多次領略璀燦奪目的聖誕燈飾,光怪陸離的激光表演,和流光溢彩的都市照明。然美則美矣,壯固壯哉,只是讓人更想起,幼時故鄉元宵節的花燈。
元宵節還是三五月兒圓的節日。在品元宵、賞花燈、猜燈謎、觀焰火之餘,仰望那朗照的明月,人們往往不由浮想聯翩,發思幽情。
宋代整整一代文人墨客,對元宵節情有獨衷。以元宵為題材的詞,在數量、藝術、和思想上,都是空前絕後。宋詞中既有朱淑真(或歐陽修)在《生查子�6�1元夜》里表現的幽怨斷腸的傷感,也有李清照的《永遇樂》中傳達的國破家亡的痛苦。當然,還有辛棄疾以《青玉案�6�1元夕》所直抒的遂心如願的愜意。
宋代禮教極嚴,男女「授受不親」,平時難以自然無拘地同游共樂。元宵節則是個例外:男女可以結伴出遊,賞燈玩樂,為難得的顧盼傳情、相約赴會的好機會。大概就是這個緣故,元宵節成為百姓最為喜愛的節日,尤其受到妙令女子的歡迎。辛棄疾「眾里尋她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朱淑真「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 .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都是由元宵節引出,或美滿或凄涼的愛情故事。
元宵節始於漢,興於唐,全盛於宋。作為節日,元宵節在漢代只限於正月十五一夜;但到唐玄宗時,便升溫至「放燈火三夜」;宋太祖年間再加兩夜,於是汴京(開封)就有了,從正月十四到十八的「五夜元宵」;歷經靖康之變,移都臨安(杭州)的南宋,也是難忘元宵,照舊狂歡過節,出來觀燈遊玩的人們,摩肩接踵,填街塞巷。
今日的元宵節,慶祝活動花樣翻新,除了花燈彩飾、焰火社戲,又添加了舞獅子、耍龍燈、跑旱船、踩高蹺、打腰鼓、扭秧歌等。凡此種種,都突出了一個「鬧」字,使所謂「鬧元宵」更加名副其實。「鬧」自然有其價值:鬧了,生活才呈祥和;鬧了,生活才覺充實;鬧了,生活才具姿彩;. . . 總之,鬧了,生活才有個意思。
從歲末臘月廿三祭灶爺,除夕三十晚上吃年飯,到年初正月十五鬧元宵,一年一度的過大年,終於功德圓滿 -- 灶爺送得痛快,春節過得紅火,元宵鬧得盡興。這真是,度良宵,今夕多歡樂;慶佳節,來年更輝煌!
『陸』 餃子餡怎麼調制
餃子,又稱水餃,是我們大中國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傳統食品,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是東漢時期的張仲景發明的。餃子的種類有很多,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配料和製作方法,每一種做法都體現出當地的飲食文化及風土人情。
餃子的吃法也有很多,能煮、能煎、能炸、能蒸,甚至燒烤攤上還能吃到烤的餃子。我是一個北方人,小時候每當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剁一大盆的餃子餡,一吃就是半個月的量,到元宵節那天還沒有吃完,就用來包包子,和捏的面燈一起蒸,那個香味,伴隨了整個童年。直到今天,生活條件好了,物質豐富了,但卻再也找不回當年的味道。
北方人偏愛麵食,所以今天就按北方的飲食習慣分享幾個餃子餡的製作方法,算是拋磚引玉吧,希望大家能喜歡,不喜勿噴。
首先,我們就說幾個大家最喜愛的,也是市場上最常見的餃子的製作方法。
【韭菜雞蛋餡】
1、韭菜洗凈後涼干水分,切碎備用。
2、碗中打入幾個雞蛋,攪散,油溫五成熱放入雞蛋液,翻炒成型後即可出鍋,不要炒老了,否則顏色不好看,也影響味道。
3、雞蛋放菜板上剁碎,再把蔥姜剁碎,再剁一點蝦皮,和韭菜一起放在一個盆里或大碗里
4、放入鹽、少許的蔬之鮮、南德、香油、蔥油(製作方法另外介紹)充分的攪拌均勻即可
【豬肉芹菜餡】
1、上好的五花肉一塊和蔥姜一起剁碎,怕麻煩也可以用絞肉機攪碎,個人覺得還是自己剁的更勁道更好吃
2、芹菜洗凈剁碎,用紗布包起來擠干水分
3、把芹菜和肉餡攪在一起,再剁幾遍,直至芹菜完全融入肉末里即可
4、放入鹽、蔬之鮮、十三香或南德、香油、老抽、再打入一個雞蛋,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均勻即可,這樣會使餡更有韌勁,吃起來口感比較好。
『柒』 素餃子啥餡最好吃
感謝邀請。我是鏟子愛廚房,一個愛分享的美食博主,素餃子啥餡最好吃?作為山東人,水餃絕對是出現頻率很高的一樣飯食。過生日、家庭聚會吃水餃,冬至吃水餃、過年吃水餃、元旦元宵吃水餃,過任何節日都可以吃水餃。出遠門前吃水餃,回家了吃水餃,下雨天也要吃水餃。
我的回答是:關於最好吃的餃子餡料,我認為含有韭菜是非常提味好吃的,今天就來推薦一道非常好吃的素餡餃子,韭菜雞蛋木耳餡料的餃子。
這里是子柒,一個愛分享的美食博主,每天都會在頭條分享美食的烹飪技巧和製作方法,想要喜歡我的原創作品,記得點贊,關注和轉發哦,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感謝您的觀看!
『捌』 元宵節吃什麼餡餃子好
韭菜雞蛋
元宵節要吃餃子嗎
元宵節要吃餃子。正月十五元宵節,按照河南人「十五扁、十六圓」的元宵節習俗、傳統,正月十五應該先吃餃子。正月十六,再吃元宵。寓意是團圓、吉祥,扁扁圓圓又一年。為什麼要正月十五吃餃子,正月十六才吃元宵呢?一是跟月亮的運行規律有關,二是跟中國人的「口彩」有關。
元旦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流傳至今的元旦食品要數餃子和年糕了。「餃子」前身是「餛飩」。餛飩是指麵食中帶餡的食品。北齊人顏之推曾說:「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唐段公路《北戶錄》注引)類似今天的餃子。明代《正字通》說:「今俗餃餌,屑米面和飴為之,干濕大小不一,或謂之「粉角」。北人說角如矯,實即餃耳。唐人謂之「牢丸」。段成式《食品》有「湯中牢丸」,即今水餃子;其「籠上牢丸」即今蒸湯餃也。
餃子食畢出門拜年,由近及遠,元午直到燒燈後。」據此則唐牢丸近似餃子,而且有煮有蒸。宋代食品中出現角子一詞.元代把餃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語。明代的餃子如《正字通》所說,稱餃餌、粉角、水餃子、蒸燙面餃。此外,還有水點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還把餃子稱作「煮餑餑」。元旦吃餃子興盛於明清時期的北方。如明萬曆年間沈榜《宛署雜記》說,北京郊區的宛平縣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長上為壽」。明嘉靖時山西《曲沃縣志》記載:「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爭福。」元代扁食一詞在民間流傳下來。
年糕又稱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製成,北方則為黏黍。年糕的歷史悠久,漢朝的米糕已有「稻餅」、「糕」、「餌」、「糍」等名稱。6世紀食譜《食次》就有年糕「白繭糖」的製法,北朝《齊民要術》記載了將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於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記載,正月元旦,「夙興盥激,吃棗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時《威縣志》說當地吃「蒸羊糕」。
在南方,江浙的蘇州、嘉定等地方誌稱「節糕」,明正德廣東《瓊台志》記載當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籠蒸春糕,圍徑尺許,厚五六寸,雜諸果品歲祀,遞割為年茶,以相饋答。」其形制類似今天的生日蛋糕。清顧祿《清嘉錄》卷十二記載更為詳細,說將黍粉和糖為糕,叫做「年糕」,有黃色和白色之別。大的一尺見方為「方頭糕」,還有像元寶的「糕元寶」,用於除夕供先、親戚朋友間的贈答。此外,還有細長的「條頭糕」、寬大的「條半糕」。過節時富家僱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購買。
『玖』 把餃子餡包進湯圓皮里,這美食好吃嗎
湯圓幾乎每個人都吃過,豆沙餡的、芝麻餡的、花生餡的……種類真的非常多,但好像吃過的全部都是甜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年齡的緣故,越來越不愛吃甜食了,稍微甜一點就牙齒疼。所以好久不吃湯圓了,前兩天翻看菜譜突然看到鮮肉湯圓,大吃一驚,湯圓還能有肉餡的,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做了一下,沒想到那麼好吃,比吃甜的好吃太多了。皮軟軟糯糯的,餡特別鮮嫩,太好吃了,下面來看我是怎麼做的吧。
6、水燒開後,放入鮮肉湯圓,水煮開後,再淋一碗涼水,蓋蓋再次煮開,煮到湯圓全部浮起後,繼續煮3到5分鍾,即可撈出。
7、煮好的鮮肉湯圓可以直接吃,也可以調一點蘸汁。蘸汁配方:蒜末,辣椒粉,芝麻,五香粉,潑一點燒開的熱油,再放入生抽、陳醋、香油,攪拌均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