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民前豆腐好吃嗎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民前豆腐好吃嗎

發布時間: 2022-06-13 10:52:15

❶ 什麼牌子的豆腐乳好吃

王致和、克東腐乳、廣合腐乳、北康、咸亨。

1、王致和

「王致和」作為地道的「中華老字型大小」,以其產品的細、膩、松、軟、香五大特點倍受消費者的鍾愛。憑著創新的產品理念和近乎苛刻的品質標准,王致和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先後通過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使傳統的管理方式由粗放型管理向科學化、標准化管理模式轉變,一步步地規范著企業的管理。

4、北康

公司擁有釀造一廠、釀造二廠、醬菜廠、醬油廠、腐乳廠等五個生產工廠和具有先進水平的產品研發中心和質量檢測中心,並設置一個佔地6000平方米的專營調味品的批發市場。公司現已具備了7.5萬噸的年生產力。

近年來,北康公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主要生產和經營醬油、食醋、醬類、醬菜、腐乳和復合調味品等六大類260多個品種。公司嚴格按照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HACCP食品安全保證體系進行生產,並獲得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頒發的食品生產許可證。

HACCP食品安全保證體系也於2002年8月通過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物強化辦公室驗收,是東北三省唯一一家生產鐵強化醬油定點企業。

5、咸亨

咸亨醬園始創於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專業經營腐乳、醬油、醬菜等調味食品已有260多年的歷史。

咸亨醬園自創建之初,採用前店後坊的傳統作坊經營方式,並十分注重技術和品質,以重金聘請具有高超技術的師傅,精選上等黃豆,以優質的紹興黃酒作湯料,精心釀制腐乳,其品質超過同行而臻上乘。

選購技巧:

1、腐乳形狀鑒別。在包裝外觀察(若能打開包裝可取出樣品在光線下切開觀察)。好的腐乳塊行整齊均勻,質地細膩,無霉斑、霉變及雜質。塊形不完整,質地不細膩,甚至稀鬆或變硬,有蛆蟲則為劣質腐乳。

2、腐乳氣味鑒別。如果能開封聞取腐乳味道,好的腐乳應該具有各類品種特有的香味或特徵氣味。

3、腐乳滋味鑒別。如果能試吃的超市等地,取一點稍適品嘗,好的腐乳滋味鮮美,鹹淡適口,無任何其他異味。劣質腐乳滋味平淡,口感不佳。

4、腐乳口感鑒別。好的腐乳綿糯,順滑,滋味醇厚,鮮美可口,回味悠長。劣質腐乳有小顆粒,入喉不適。

5、腐乳質地鑒別。用筷子夾起腐乳,好的腐乳質地細膩,體態柔軟、夾之易碎,劣質的腐乳質硬,不易碎。

❷ 海帶燉豆腐好吃嗎

好吃又有營養
海帶含碘量高,對因缺碘而致的甲狀腺腫有效。目前又發現海帶還含有不少其他特殊的營養和葯用價值。現代葯理研究證實,海帶中含有褐藻氨酸,有預防白血病和胃癌的功能,可以降血壓、降血脂,對動脈出血亦有止血作用
海帶是預防心腦血管病的有效食品。海帶富含碘、鈣、磷、硒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鈣含量是牛奶的10倍,含磷量比所有的蔬菜都高。海帶還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B1,在這些元素的綜合作用下,使脂肪在人體內蓄積趨向於皮下和肌肉組織,而很少在心、腦、血管、肋膜上積存,並使血中膽固醇含量明顯低於不吃海帶的人群。
海帶中含有豐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這些物質均有類似肝素的活性,能防止血栓和因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引起的血壓升高,同時又有降低脂蛋白、膽固醇,抑制動脈粥樣硬化以及防癌抗癌作用。
海帶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在人體腸道中好比是「清道夫」,能夠及時地清除腸道內廢物和毒素,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直腸癌和便秘的發生。
海帶富含多種無機鹽及胡蘿卜素,是低脂肪海藻等的佳蔬,是老年人的長壽菜。常吃海帶既能有效地預防白血病、癌症,又能預防動脈硬化、降血脂、降血壓、防止甲狀腺功能障礙等。在日常飲食中常吃適量海帶,對老年人的健康和延年益壽十分有益。需要注意的是,海帶含有較高的有毒金屬———砷。因此,食用前應先用清水漂洗,然後再浸泡12-24小時,並要勤換水,這樣,就可以放心地食用。
豆腐的歷史從古至今,多年來一直扮演著平民化價格、貴族擁有享受的盤中餐角色。是下至窮人,上至帝王所有中國人熟悉的食品。
豆腐的起源,很多人認為這是從漢高祖劉邦之孫———劉安開始。人稱淮南王的劉安,母親喜好食用黃豆,一日母親卧病在床,淮南王便命人將黃豆磨成粉,加水熬成湯以便讓母親飲用,但又怕食之無味,因此加了點鹽來調味,沒想到居然凝結成塊,而這也正是豆腐最初的雛形。由於劉安是位煉丹家,因此當豆腐雛形產生後,他便與方士們共同試驗,經過多次研究之後,終於發現石膏或鹽類可使豆乳凝固成豆腐,用以烹調十分可口,從此豆腐也就在民間開始流傳。
豆腐作為食葯兼備的食品,具有益氣、補虛等多方面的功能。據測定,一般100克豆腐含鈣量為140毫克-160毫克,豆腐又是植物食品中含蛋白質比較高的,含有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含有動物性食物缺乏的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等。因此,常吃豆腐可以保護肝臟,促進機體代謝,增加免疫力並且有解毒作用。
豆腐以及其他大豆製品,營養豐富,價格便宜,能補充人體需要的優質蛋白質、卵磷脂、亞油酸、維生素B1、維生素E、鈣、鐵等。豆腐中還含有多種皂角甙,能阻止過氧化脂質的產生,抑制脂肪吸收,促進脂肪分解;由於皂角甙可促進碘的排泄,容易引起碘缺乏

❸ 哪裡的豆腐最好吃

八公山乃豆腐發源地,其處以豆製品出名,而豆腐亦是遠近聞名。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因四季可做,故名。此菜實為素菜之珍品,更為壽縣傳統名餚。豆腐起源於安徽的壽縣地區,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豆腐中質量最好的數壽縣八公山一帶,叫做「八公山豆腐」。這種豆腐採用純黃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製而成。當地農民製作豆腐的技藝世代相傳,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藝,做出的豆腐細、白、鮮、嫩,深受群眾歡迎。
據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豆腐之法,始於淮南王劉安。」清朝汪汲的〈事物原會〉說:西漢古籍有「劉安作豆腐」的記載。劉安是漢劉邦的孫子,建都於壽春(即今壽縣),招賓客,方士數千人,其中較為出名的有:蘇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晉昌.毛被.左吳八人,號稱「八公」。劉安常在八公的陪伴下,煉長生不老之靈丹妙葯,不想煉丹不成,反以黃豆.鹽鹵(
又有說石膏)做成豆腐。關於八公山豆腐還有一種傳說:劉安在家煉丹不成,胸中煩悶,外出散心,忽見對面北山下來八位老人,雖須長齊胸,但神采奕奕,健步如飛。劉安大驚,疑是神仙,便求長生不老妙方,老人說是吃了用磨碎大豆做成的食物。劉安如法炮製,得豆腐。從此,豆腐之法就從八公山下傳播開來。
有著「食品之冠」美譽的豆腐,其發源地壽縣八公山,人們不再僅僅將豆腐作為餐桌上的佳餚,而是通過豆腐這個橋梁,擴大與世界各國朋友的交流合作,促進淮南市的經濟繁榮與發展。美味豆腐正成為發展經濟的紐帶。
安徽沿淮風味,以蚌埠、宿縣、阜陽等地為代表,主要流行於安徽中北部。沿淮風味有質朴、酥脆,咸鮮、爽口的特色。在烹調上長於燒、炸、餾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代表菜有:「奶汁肥王魚」、「香炸琵琶蝦」,「魚咬羊」、「老蚌懷珠」、「朱洪武豆腐」、「焦炸羊肉」等。

❹ 哪裡做的豆腐最好吃

淮南八公山豆腐
「淮南煤炭俏四方,八公豆腐甲天下!」地處皖北的淮南市,歷來就以盛產「一黑一白」而著稱,「黑」指的是煤炭,「白」當然說的就是那鮮嫩綿滑的豆腐了。
淮南豆腐,以八公山清冽甘甜的古泉水泡製淮河流域的優質大豆,加之豆腐發祥地世代相傳的精湛工藝製作而成,使得淮南豆腐不僅口感細膩綿滑,營養豐富;也更顯得質地細若凝脂,潔白如玉;更為神奇的是,淮南豆腐還能夠托於手中晃動而不散塌,擲於湯中久煮而不沉碎。
「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據史料記載,漢淮南王劉安好道,為求長生不老之葯便與方術之士在八公山中著書煉丹,偶將石膏點入丹母液豆漿之中,經過化學變化,形成了鮮嫩綿滑的豆腐。之後,豆腐技法流入民間,傳播海外--唐代鑒真和尚東渡傳入日本,宋朝傳入朝鮮,18世紀傳入歐洲,後陸續傳入北美、非洲,逐步成為世界性大眾食品。豆腐中含有豐富的鈣、鐵等微量元素和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是舉世公認的醫療保健綠色食品。當今,「豆腐熱」已風靡全球,但是聞名遐爾、獨領風騷的還是豆腐故鄉淮南的八公山豆腐。
養生之道曰:人要每天進食一塊豆腐,方能保證一天所需要的植物蛋白。

淮南豆腐宴
八公山是豆腐的發祥地,以八公山清冽甘甜的古泉水泡製淮河流域優質大豆,特別是豆腐發祥地世代相傳的精湛製作工藝,使得八公山豆腐獨具特色,久盛不衰,享有「八公山豆腐甲天下」之美稱。八公山豆腐可葷可素,清淡中藏著鮮美,品嘗時清爽生津,歷史上曾作為貢品。如今用八公山豆腐烹飪製作的「豆腐宴」,以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馳名,成為淮南地區別具一格的上等筵席,贏得了中外嘉賓的高度贊譽。
目前,淮南八公山豆腐製品已多達數十個種類,烹飪方法達30餘種,可做成菜餚400餘種,譽滿華夏,名揚海外。淮南八公山豆腐晶寶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質地細膩,無黃漿水味,托也不散碎,故而名貫古今。一頓豆腐宴,讓遊客真正領略到八公山豆腐久負盛名的風采。
近年來,淮南市以豆腐為媒,每年都要以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形式舉辦豆腐文化節。四方賓朋在淮南不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豆腐文化的獨特魅力,而且還可以品嘗到豐盛的豆腐宴。

❺ 徽州毛豆腐好吃嗎

在徽州,流傳著這么幾句諺語:「徽州第一怪,豆腐長毛上等菜」、「徽州毛豆腐,打個巴掌也不吐」。不禁就奇怪了,長了毛的豆腐還能吃,還成了當地的特色小吃,如此的受歡迎,下面我們來看看它究竟是何物。
徽州毛豆腐,也經常叫做黃山毛豆腐,是皖南徽州的一種特殊風味佳餚。看它未煎熟的模樣,確會使人大吃一驚:渾身長著或白或灰的茸毛,那不是霉變之物嗎?
其實,毛豆腐上的或白或灰的茸毛,是一種富有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的菌絲,含有多種維生素和青黴素成分,有營養,也有消炎鎮痛之功能。在現代,毛豆腐是通過以人工發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長出一層白色茸毛。由於豆腐通過發酵後使其中植物蛋白轉化成多種氨基酸,故經烹飪後味特鮮。上好的毛豆腐生有一層濃密純凈的白毛,上面均勻分布有一些黑色顆粒,這是孢子,也是毛豆腐成熟的標志。
吃過毛豆腐的人就知道了,原來這長了毛的豆腐可以做的這么好吃。民間對於毛豆腐的吃法多種多樣,每一種做法都完全突顯了毛豆腐特殊的美味,令嘗過的人都念念不忘。安徽人家採用傳統的毛豆腐之作工藝,加以改良,以長有寸許白色茸毛的毛豆腐為原料,用油煎後,佐以蔥、姜、糖、鹽及肉清湯、醬油等燴燒而成,上桌時以辣椒醬佐食,鮮醇爽口,芳香誘人,並且有開胃作用。

❻ 作霉豆腐前是蒸了好,還是不蒸好,,那種作的更好吃

做霉豆腐根本不用蒸,做霉豆腐有幾個步驟?第一,用口露框裡面放點稻草,第二。把買來的豆腐切成兩毫米方塊。放在稻草編上面,第三,大概十天左右,就發霉了。第四,買點辣椒粉,加上10%的鹽,攪拌均勻。再把白豆腐放到裡面滾一滾。第五,把瓶子裝好,一亇後月便可食用。

❼ 什麼豆腐是好吃的

慢慢看啊- -!汗阿
炒麻豆腐要備四樣兒料
正宗的麻豆腐應該有四種必備的原料——雪裡蕻、羊尾油、黃豆醬、青韭。炒麻豆腐,加一些雪裡蕻是為了讓炒出的麻豆腐有筋骨,用切成丁的羊尾油炒,會更香,盛一勺炒好的麻豆腐放到嘴裡,吃到羊尾油時會咬出一股油來。過去人們喜歡在吃面的時候拌上一勺麻豆腐,為了提它的鹹味,炒麻豆腐時要加勺黃豆醬。炒得之後,用勺子在麻豆腐中間打個窩,中間加入炸好的辣椒油,周圍則要撒上青韭。青韭很細,蔥芯綠,這種韭菜特別提味,用刀一切滿屋子都會飄著韭菜的香氣。但青韭現在已經很少見了,沒有青韭時也可以用一種紫色根的叫「野雞脖」的韭菜代替。

炒麻豆腐
製法:
(1)麻豆腐在炒前壓去其中的殘余水分,直至鬆散乾燥才下鍋。500克麻豆腐(約一大碗),約需用豬油200克。再加豬肉200克,一半剁肉末,一半切小肉丁。
(2)先將肉丁下鍋煸焦待用,再下肉末稍炒,加黃醬、醬油、蔥薑末及少量水,最後加入麻豆腐一起煸炒。炒時逐漸變色,越炒越干,不斷加水,加油,邊炒邊調勻,直至呈稀糊狀,鍋中出現氣泡,並時時將豆汁濺起時暫停。最後,麻豆腐水分已干,可以用筷子夾起。
(3)將起鍋前,加入煸焦的小肉丁,青韭,熟豆芽及油渣,即成。炒時要防止豆腐焦底,故須不斷加熟油,邊炒邊加油才能在起鍋時使豆腐滋潤、滑膩。

特點:灰綠,微酸,開胃。

麻豆腐

麻豆腐 北京清真風味小吃。將較濃的生豆汁,用旺火煮去大部分水分,即成質地較粗的渣狀麻豆腐。然後用羊油、黃醬炒制後,淋上辣椒油食用。其特點:色澤灰綠,麻辣清香,酸中微甜。相傳北京羊油炒麻豆腐在明代初期就成為民間食品。

肉炒麻豆腐
原料: 原 料:
麻豆腐250克 五花豬肉50克 植物油50克 青豆50克 紅辣椒10克 蔥、姜各5克 精鹽2克
製法: (1)麻豆腐、五花豬肉切丁;紅辣椒切絲;青豆水發後放沸水中焯一下;姜切成末;蔥切成蔥花。
(2)炒鍋置火上,倒入植物油燒熱,加入蔥花、薑末熗鍋,將肉丁、辣椒絲、青豆放入油鍋中煸炒片刻出鍋備用。另將麻豆腐煸炒片刻後,將肉丁、辣椒絲、青豆下鍋,翻炒均勻,加入精鹽拌勻即可。
特點: 味香濃厚,風味獨特。

羊油炒麻豆腐--能降血壓
具體方法是:用150克羊油炒500克麻豆腐。不吃羊油可用其他食用油炒,但麻豆腐必須是以綠豆為原料加工製成的.炒麻豆腐時可放鹽適量及蔥花、鮮姜等調料。每當血壓不穩定或升高時仍可如法炮製,療效顯著。

這有做法和圖片

炒麻豆腐和豆汁一樣,也是老北京人十分喜愛的北京小吃。相傳早在明代初期就已成為民間食品。它的原料也和豆汁一樣,是製作綠豆澱粉和粉絲的下腳料。發酵後的豆汁用旺火燒,使之水份揮發掉,存下的渣兒就是麻豆腐。麻豆腐呈灰白色,微微有些發綠。舊社會的貧困人家買回來,用羊尾巴油來炒著吃,裡面加些咸雪菜和青豆一起炒,冷熱吃均可。它炒的要素是煉去麻豆腐內的水份,使其粘糯才好吃。所以北京人留下「炒麻豆腐,大咕嘟」的口頭語。

炒麻豆腐是貧民食品,但有錢的人也愛吃,甚至還吃上癮。梨園界的名角及老北京人都愛吃,馬連良的夫人陳慧璉做的麻豆腐在梨園就非常有名。現在北京的不少餐館多有供應,但夠質量標準的不多,原因是他們不懂得炒麻豆腐的來歷和烹制方法,以為麻豆腐買回來,炒一下就成了,因此顏色品味都變了樣。

炒麻豆腐原來用羊尾巴油炒,因其涼了以後有膻味,一般人不能接受,現改用植物油和羊腰窩肉切末,配青豆和雪菜,先用黃醬與麻豆腐一起炒,然後要用小火(火靠)至粘糯後,要用紅辣椒與切好的豆瓣蔥,用熱油炸出蔥辣香味,澆在剛出鍋的麻豆腐上,炒麻豆腐成菜之後,灰白紅綠相間,口感香醇味厚,別有風味。

京城絕品-*-麻豆腐
所謂絕品,就是說炒麻豆腐是北京的特產,他處皆無。麻豆腐出自老北京的粉房。粉房原來是出產粉皮澱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隨碾隨加水,同時這豆子就分成了三種東西。頂細的成了豆漿,是正品,用來做澱粉;頂稀的成了汁兒,即是豆汁;中間一層稠糊凝滯的暗綠色粉漿,裝入布袋加熱一煮,濾去水分,就是麻豆腐。

麻豆腐是粉房的副產品,或曰下腳料,所以價格特別便宜,兩個大子兒(硬幣)就可以買一大碗。老北京人買回家去,用羊肉、羊尾巴油等物一炒,當飯菜吃,叫做炒麻豆腐。

炒麻豆腐是老北京人地道的家常菜,別看此物甚廉,但要炒好亦非易事。首先,在原料上就要有所選擇,得用東宣門四眼井粉房裡做的麻豆腐才算正宗。配料講究用純正的羊尾巴油和「野雞脖兒」嫩韭菜,方能顯出炒麻豆腐的「英雄本色」。

炒麻豆腐的「套路」大致如下,將羊肉丁炒焦起鍋,下黃醬煸炒蔥薑末出香味兒,加入麻豆腐翻炒。隨後,讓大青豆、紅辣椒、嫩豆芽、雪裡蕻末依次投入到炒麻豆腐的「事業」中來,輔之以大火,使鍋中之物變得「轟轟烈烈」,再不斷地加油、添水,用一點兒老黑醬油,將麻豆腐及其夥伴炒作「翻天覆地」狀,直至麻豆腐表面氣泡涌動、蜂窩畢現、香氣四散,方算成功。老北京有句俗話:「炒麻豆腐——大咕嚕」,是說麻豆腐一熟會自己「咕嚕、咕嚕」地起泡說話,告訴您:「我熟啦!」似乎麻豆腐通了人性,怪不得老北京人會青睞於它呢。

此時,在起鍋前放入切碎的「野雞脖兒」嫩韭菜梗兒,灑上炒焦的羊肉丁出鍋,再淋上一勺紅亮亮的辣油,便是一味亦飯亦菜不可多得的美食。

麻婆豆腐的做法(圖解)

新版麻婆豆腐(圖解)

麻婆豆腐

原料:豆腐1對,肉末50克,素油100克,豆瓣辣醬35克,味精3.5克,骨頭湯10克,紅油15克,花椒粉0.5克,濕澱粉30克,蔥2根,姜10克,蒜頭2瓣。
製法:豆腐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裝入容器內,倒入1000克開水,浸泡10分鍾左右,倒入漏勺瀝水。蔥,姜,蒜頭洗凈,切成細末。鍋置旺火上燒熱,加素油50克燒熱,下肉末炒散至轉色,加入蔥姜蒜末,炒出香氣,放入豆瓣辣醬,炒出紅油。豆腐丁下鍋,加入骨頭湯,味精,燒開後用濕澱粉勾芡,淋入50克素油,轉動鍋子,用湯勺輕輕推幾下,淋入紅油,撒上花椒粉,出鍋裝深湯盆上席。
特點:色澤金紅,麻辣味濃,鮮香可口。
關鍵:燙豆腐丁的水要開,豆腐勾好芡要淋熟油,裝盤後不會出水。
=================================
請教做麻婆豆腐的時候紅油和勾芡的問題 為什麼我做出來的麻婆豆腐,顏色沒有那麼紅?勾了芡以後,還是水汪汪的效果不好?

答:
油燒到5成熱時就要放下豆瓣(絕不是事先做好的紅油哦,我們四川人一般只用那種辣椒油來做涼拌菜,炒菜都用豆瓣醬),稍微翻炒一下,讓豆瓣的香味受熱後跑出來,然後再下豆腐,這樣油才會又紅又香。
澱粉要先加清水,攪拌均勻,到起鍋前加入,而不能直接把干澱粉撒進鍋里。加入水澱粉後馬上轉成小火,用炒菜鏟輕推豆腐,使澱粉均勻受熱,才能很快凝固,這樣就不會水汪汪的了

麻婆豆腐

用料:
豆腐500克,牛肉150克,青蒜50克,郫縣豆瓣40克,辣椒面10克,花椒面1.5克,豆豉20克,醬油30克,料酒20克,精鹽5克,味精2克,薑末3克,水豆粉40克,清油125克,清湯250克。

製作方法:
1、豆腐切成1.3厘米見方的塊,放入鍋內,加鹽氽透。不要用沸水煮,保持溫度即可。
2、牛肉切末。青蒜洗凈,切成1厘米長的短節。豆瓣、豆豉剁細。
3、鍋內油燒至六成熱,下牛肉末,煸干水分,等酥時烹入料酒,下豆瓣炒出紅色,下辣椒面、薑末、豆豉炒香,加湯,放豆腐、醬油、精鹽,用微火將豆腐燒透入味,待湯略干即下味精、青蒜、水豆粉,輕慢收汗至濃亮油,輕輕裝入碗內,撒上花椒面即成。

注意:
製作過程中,豆腐下鍋燒開後,應用微火慢燒,使內外的味一樣。由於豆腐嫩,所以動作要輕,使成菜後豆腐塊仍保持完整。汗要濃,以突出麻辣味厚、咸鮮而香的特色。

麻婆豆腐

材料
嫩豆腐…………2塊
豬絞肉…………150克
蔥末 …………1大匙
薑末 …………1小匙
蒜末 …………1大匙
辣豆瓣醬………2大匙
胡椒粉…………少許
糖 …………1茶匙
味精 …………0.5茶匙
醬油 …………1大匙
澱粉 …………少許

做法:
1、豆腐切小方塊丁。
2、起油鍋,鍋中放油3大匙,待油熱,炒熟絞肉取出。
3、用鍋中余油爆香蒜末及豆瓣醬後,加入2碗半的水及豆腐、肉末、醬油,大火煮滾改小火煮約10分鍾,灑上胡椒粉拌勻,以糖、味精調味,再用濕澱粉勾芡,灑上蔥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