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料
魚湯
500克
面條
150克
雞蛋
100克
輔料
油
適量
鹽
適量
調味鮮
適量
步驟
8.撒上調味鮮即可開吃。
㈡ 魚湯面條怎麼做好吃
原料配方: 白麵粉、活鯽魚、白醬油、蝦籽、鱔魚骨、白鬍椒粉、姜、紹酒、香蔥、青蒜花、熟豬油,製作方法如下:
先將鯽魚去鱗鰓內臟,洗凈瀝干,將鍋燒熱,放入熟豬油,至八成熟,將魚分兩批投入炸酥,不能有焦斑,另將鱔魚骨洗凈後放入鍋內,用少量油煸透;在鍋內放清水,燒開時把浮上的水泡沫打清,再將炸好的鯽魚和鱔魚骨一起倒入燒沸,待湯色轉白後加入熟豬油,大火燒透,然後用淘羅過清魚渣,成為第一份白湯;將熬過的全部魚骨倒入鐵鍋內,先用文火烘乾,然後將3次白湯混合下鍋,放入蝦籽
跟著老楊學做水煮魚片時買了一條4斤重的草魚,魚身中段片成魚片做了水煮魚,剩下的魚頭、魚尾和魚骨熬了一鍋鮮濃的魚湯煮了這碗魚湯面。在這寒冷的早晨吃一碗冒著熱氣飄散著香味的魚湯面會讓人心生一股幸福感。
材料
主料:魚頭魚尾1200g、掛面200g;
輔料:豬油50g、鹽適量、蔥適量、姜1根、蒜3瓣、白酒少許、胡椒粉適量、蔥花適量
魚湯面
1
魚頭魚尾魚骨中放入少許二鍋頭和一些鹽抹勻後腌制十分鍾去腥。
2
炒鍋中放入豬油加熱。
3
下魚頭魚尾魚骨煎炒一會。
4
入一些蔥姜蒜一同煎炒一會。
5
待魚肉發白煎炒干水分後倒入熱水煮沸。
6
放入適量的鹽和胡椒粉。
7
蓋上蓋子改中小火煲兩小時至魚湯呈奶白色。
8
將煲好的魚湯過篩一遍去除魚刺。
9
煮鍋燒開半鍋水,下面條煮熟。
10
將煮熟的面條撈出碗中,澆上煲好的魚湯,撒上蔥花後即可食用。
小貼士
1、煮魚湯時一定要用熱水,這樣煮出來的魚湯才會成奶白色。
2、煮好的魚湯要過篩一次以防魚刺傷到人。
㈢ 魚湯面條的做法,魚湯面條怎麼做好吃,魚湯面條
1.鮮魚肉洗凈切塊備用;姜洗凈切片備用。
2.備一鍋滾沸的水,將作法1的鮮魚塊汆燙至表面變白,撈出備用。
3.將材料中的水煮至滾沸,依序加入作法2的鮮魚塊、作法1的薑片以及青蔥,以小火熬煮約30分鍾,再以濾網過濾出鮮魚高湯備用。
4.青江菜洗凈,一開二切半備用;鯛魚片洗凈切小片,加1/4茶匙的鹽(份量外)抓勻腌漬約15分鍾備用。
5.備一鍋滾沸的水,將拉麵煮熟撈起,放入面碗中備用。
6.取約350㏄的作法3的鮮魚高湯煮至滾沸,加入作法3的青江菜、鯛魚片、魚板以及鹽,煮至鯛魚片變白、熟透,倒入作法5面碗內即可。
㈣ 魚湯面條的做法
魚湯面,為江蘇東台地區傳統名點,屬淮揚菜系,源於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已有近200年歷史,相傳是一位被趕出皇宮的御膳廚師所制。
魚湯面的製作很特殊,先要剖魚清洗,不留殘血。用豬油下鍋沸至八成,陸續放魚入鍋炸爆,起酥撈起,不能燒焦。將炸過的魚加上鱔魚骨頭或豬骨頭,用河水熬出稠湯,蔥酒去腥,再用細篩過濾清湯,放入蝦籽少許,即可作面湯。面條用上白刀切面。所以,魚湯面色香味俱全。
原料配方
原料配方(制200碗):
上白麵粉20公斤
活鯽魚3公斤
白醬油3公斤
蝦籽50克
鱔魚骨1公斤
白鬍椒粉25克
姜50克
紹酒50克
香蔥100克
青蒜花400克
熟豬油2.5公斤
做法
1.先將鯽魚去鱗鰓,除內臟,洗凈瀝干,將鍋燒熱,放入熟豬油,至八成熟時,將魚分兩批投入炸酥,不能有焦斑。另將鱔魚骨洗凈後放入鍋內,用少量油煸透。
2.在鍋內放清水17.5公斤(不可用井水或有鹼性的水),燒開時把浮上的水泡沫打清,再將炸好的鯽魚和鱔魚骨一齊倒入燒沸,待湯色轉白後加入熟豬油250克炸魚的原油),大火燒透,然後用淘羅過清魚渣,成為第一份白湯。
將熬過的全部魚骨倒入鐵鍋內,先用文火烘乾,然後將3次白湯混合下鍋,放入蝦籽,紹酒、姜蔥燒透,用細湯篩過濾即成。
3.把麵粉加水揉成面團(面和得稍硬一些,夏季可少放些水,其它季節可多放些水),用細刀(108齒的切片)切成細面條。
4.將面下入沸入鍋後,不要攪動,當其從鍋底自然漂起後,撈出在涼開水沖刷一下,再入鍋復燙即撈出。
在碗內放熟豬油7.5克、白醬油15克和少許青蒜花,撈入面條,舀入沸滾的魚湯即成。
㈤ 揚州魚湯面怎麼做好吃
揚州魚湯面的做法步驟:
1.蘿卜切片,姜蒜切片,蔥白切小段
2.鍋中加適量油,油熱後下入蔥姜蒜,略炒1-2分鍾,炒出香味
3.下入切塊的魚頭,煎至兩面金黃
4.魚頭煎好後,加入適量水(水量可以寬一些),大火燒開。撇去浮沫,轉中火繼續煮10分鍾(關於加「冷水」還是「開水」,我都試過,感覺沒什麼差別,所以身邊有啥就加啥吧)
5.10分鍾後,下入蘿卜片,加入鹽,繼續燉煮五六分鍾至蘿卜熟透,再加1勺料酒即可
6.將魚湯先潷出來(只取湯),這就是煮麵的面湯了
7.再在余料中,挑出蘿卜和魚肉,魚刺剔去不要(魚頭部分都是大刺,很容易剔除。一定要剔干凈哦,要不然吃面被扎到就杯具裊)
8.鍋洗凈,將魚湯、蘿卜和魚肉下入鍋中,再加一碗開水,煮開後下入面條,加少許鹽(魚湯加過鹽了,所以第二次加鹽不宜過多),煮至面熟
菜品特色
1、濃濃白白的魚湯面,要趁熱吃,蘿卜甜,面湯鮮。一碗湯面下肚,渾身暖呼呼,讓你充滿元氣。
2、再來幾塊「小石頭」——堅果燒,有瓜子仁、核桃仁,脆脆香香。
㈥ 魚湯面的做法
原料配方(制200碗):
上白麵粉20公斤活鯽魚3公斤白醬油3公斤蝦籽50克鱔魚骨1公斤白鬍椒粉25克姜50克紹酒50克香蔥100克青蒜花400克熟豬油2.5公斤
製作方法:
1.先將鯽魚去鱗鰓,除內臟,洗凈瀝干,將鍋燒熱,放入熟豬油,至八成熟時,將魚分兩批投入炸酥,不能有焦斑。另將鱔魚骨洗凈後放入鍋內,用少量油煸透。
2.在鍋內放清水17.5公斤(不可用井水或有鹼性的水),燒開時把浮上的水泡沫打清,再將炸好的鯽魚和鱔魚骨一齊倒入燒沸,待湯色轉白後加入熟豬油250克炸魚的原油),大火燒透,然後用淘羅過清魚渣,成為第一份白湯。
將熬過的全部魚骨倒入鐵鍋內,先用文火烘乾,然後將3次白湯混合下鍋,放入蝦籽,紹酒、姜蔥燒透,用細湯篩過濾即成。
3.把麵粉加水揉成面團(面和得稍硬一些,夏季可少放些水,其它季節可多放些水),用細刀(108齒的切片)切成細面條。
4.將面下入沸入鍋後,不要攪動,當其從鍋底自然漂起後,撈出在涼開水沖刷一下,再入鍋復燙即撈出。
在碗內放熟豬油7.5克、白醬油15克和少許青蒜花,撈入面條,舀入沸滾的魚湯即成。
產品特點:湯白質濃,滴點成珠,營養豐富,清爽可口。
㈦ 江蘇的魚湯面特別的出名,魚湯面的做法是怎樣的
東台富安鎮,老204國道和老街交叉口,西南側有個加油站,路口向西20米,那個不起眼的蒼蠅館子,上過舌尖上的中國!魚湯面出自淮揚地區,揚泰一帶主要是長魚(黃鱔)湯面,而沿海的東台則是小雜魚(小河魚)湯面。東台魚湯面的精髓在於:串場河的水,南鄉的糧,東鄉的鹽和本地的野生鯽魚。鱔魚骨和鯽魚是魚湯面的靈魂所在。泰州的魚湯呀湯用的是長魚骨頭,就是黃蟮的骨頭,一點不腥。腥的是東台的魚湯面,用的是魚骨頭,也許那的人習慣乙吧,內陸人聞到海水都覺的腥。
個人口味不一樣 但我吃的面還覺得都挺好的 在蘇州人民醫院附近吃的忘記什麼面了 記得好像是百年老店 反正挺好吃的 揚州吃的是拌面 走過好多地方 沒有揚州那個好吃 淮安吃的本地面鹽城東台的吧。說的是乾隆吃過的,也不曉得真假,反正要說魚湯面好吃,做為一個東台人,有十年沒有吃了,記憶中,以前上學時去東台時,會路過富安,有個魚湯面攤攤蠻好吃的寶應縣的長魚面歷史悠久,湯是當地野生小雜魚加黃鱔魚的骨頭,熬制四小時以上,面條穿入韭菜,黃鱔凈肉,湯解味美。目前寶應汜水胡家長魚面一直堅持傳統做法,名氣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