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粉絲湯怎麼做好吃又簡單
冬瓜粉絲湯的用料
冬瓜120g 粉絲50g
食用油適量 花椒適量
鹽適量 雞精適量
香菜適量
冬瓜粉絲湯的做法
步驟8
開吃啦( ̄∇ ̄)。
② 粉湯怎麼做如何做好吃
粉湯的做法
1.粉絲用熱水提前泡軟
2.黑木耳用溫水泡發洗凈後撕小
3.煮好的牛肉切片
4.洗干凈的平菇和菠菜撕小
5.生薑切末、大蔥切碎
6.炒鍋燒熱放適量油
7.油熱後爆香蔥薑末
8.放入平菇煸炒出香味
9.加入牛骨湯煮開
10.放入粉絲、黑木耳和牛肉煮至粉絲變熟
11.放入菠菜繼續煮開
12.放適量鹽、雞精和胡椒粉,熄火
13.盛出趁熱吃,喜歡辣椒也可以放些
③ 如何做好喝的粉絲湯
愛吃夜宵愛吃蒜茸的人千萬不要錯過,好吃又方便,神還原夜宵燒烤攤的味道,味道不像你來找我! 蒜茸一切~
花甲粉絲湯的用料
蒜頭10個 生抽1勺
糖3-4克 蚝油1勺
小米椒6個 鹽2克
花甲粉絲湯的做法
步驟15
烤生蚝
花甲粉絲湯的烹飪技巧
1.小火炸很重要,大火會苦澀。加糖降低苦澀味。 2.一半熟一半生這樣口感最好不要嫌麻煩~ 3.調味淡一點後期做菜再加有更多選擇。
④ 如何做好吃粉湯
粉湯的做法
1.粉絲用熱水提前泡軟
2.黑木耳用溫水泡發洗凈後撕小
3.煮好的牛肉切片
4.洗干凈的平菇和菠菜撕小
5.生薑切末、大蔥切碎
6.炒鍋燒熱放適量油
7.油熱後爆香蔥薑末
8.放入平菇煸炒出香味
9.加入牛骨湯煮開
10.放入粉絲、黑木耳和牛肉煮至粉絲變熟
11.放入菠菜繼續煮開
12.放適量鹽、雞精和胡椒粉,熄火
13.盛出趁熱吃,喜歡辣椒也可以放些。
⑤ 粉湯怎麼樣做才好吃
一般要看湯的材料了.
油豆腐細粉湯的製作材料:
主料:油豆腐泡 6個百葉 100克小蘇打粉 半小匙肉餡 300克蔥末 1大匙乾粉絲 50克榨菜絲,蛋皮絲 適量雞清湯 6杯蔥花 少許
輔料:調味料A小蔥末,香油 少許醬油 1小匙鹽 半小匙調味料B醬油,鹽,香油 適量
教您油豆腐細粉湯怎麼做,如何做油豆腐細粉湯才好吃
1、油豆腐泡用開水燙煮過後,撈出,待涼後擠干水分,剪開。
2、小蘇打放入5杯熱水中,將百葉放入、泡至顏色變米白色、變軟,取出,以冷水漂洗數次,瀝干。
3、肉餡加調味料A拌勻成肉餡;粉絲用冷水泡軟。
4、把肉餡包入百葉中,捲成百葉卷,放入電鍋中蒸熟(約15分鍾),取出、待微涼後取出,切段。
5、油豆腐泡和粉絲放入雞湯中煮滾,加入調味料B後盛入大碗中,放上百葉肉卷段、榨菜絲和蛋皮絲,再撒上少許蔥花即可。
Tips:
○百葉肉卷可以多做幾條,一次吃不完、可以冷凍起來,解凍後仍好吃。
⑥ 粉絲湯怎麼做的好吃
鴨血粉絲湯的用料
鴨血一盒 粉絲一個
炸豆泡10個 香菜3棵
辣椒醬一勺 鹽一勺
姜兩片 蔥一小瓣
鹽一勺 雞精一勺
鴨湯適量
鴨血粉絲湯的做法
步驟11
出鍋前放入香菜,鹽,雞精調味即可關火起鍋。
鴨血粉絲湯的烹飪技巧
辣椒醬和香菜不喜歡的可以不放,沒有鴨湯可以用雞湯,骨頭湯,或者清水代替,口感稍微有點不同。
⑦ 粉絲湯怎麼燒才好吃
酸菜粉絲湯的做法
步驟7
自己泡的青菜,吃起來更放心。 這個季節有很多新鮮的青菜上市,價格超級便宜,1塊錢一斤,還不趕快自己動手做起來!
⑧ 素粉條湯怎麼做好吃
具體做法
1、涼粉切成小塊;西紅柿撕掉表皮切小塊;蔥和青菜切碎段。2、熱鍋涼油,放入蔥和西紅柿一起翻炒。你也可以加入少許的番茄醬,顏色會更加紅亮。3、炒到西紅柿軟爛,加入生抽和適量的鹽,然後加入適量的開水把前面切好的涼粉塊也一並下入鍋里。4、鍋里湯煮沸後下入青菜,撒少許的胡椒粉,轉中小火再煮2-3分鍾,就可以關火了。
⑨ 怎麼煮粉湯好吃又簡單
離家的人兒和故鄉與那個家的聯系只剩下微信里的照片來維系,例如母親的自拍,到了11月還能坦胸露乳坐在客廳里的父親,還有時機正好時會發來的擺在兩張報紙上的碟碗鍋盤。
母親總說我去上學後家裡只剩下兩個人大眼瞪小眼,做飯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於是照片里出現的飯菜顏色和菜式的多樣性似乎也見減,湯湯水水少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炒得干一些好從中午吃到晚上的乾菜。
發完照片後母親說那碟酸菜是早餐煮剩的,早餐吃的海南粉湯。我心裡想著「好啊」,手指一滑這一聲感嘆就發了出去。接著記憶跌落進家裡那口炒菜鍋里,海南粉湯,放酸菜,「加點螺攪著點燈籠椒醬」,但不加醬油。
粉湯和海南粉湯是兩種東西。粉湯的粉要扁要寬些,海南粉要圓要細。也有的地方習慣使用粗粉,但在我的記憶里它們總要用「粗粉」來強調。細細圓圓的就滑,忍不住想吸。腌海南粉的鹵子黏,會讓粉都黏在一起,海南粉湯就全靠湯拌,一根根粉都夾得出來。要是像我這樣從小被母親嘲笑不會使筷子到大的夾,可能剛挑起幾根粉它們馬上就靈巧地滑落回那溫暖的地方。
家裡做粉湯,放一把葉子菜,配著扁平的粉可以混雜地被夾起一起吃下,但到海南粉湯時就不大樂意放青菜,要放酸菜。海南的酸菜腌到黑黃,要吃的脆,酸里還能帶點甜味。到了北京再次看到這樣的小菜時,檔口的阿姨已經管它叫鹹菜了,味道里也只有咸,嘗不嘗得到酸味還得看運氣。
父親母親都中意鄉下人自己家裡做的酸菜,要比菜市場買到的酸菜要可口。或許因為都是以做給自己或親戚吃為出發點,做得就更上心。每次如果要回老家或外家,總要提前幾天打個電話,請人裝個一兩瓶。瓶裝,大瓶就用雪碧七喜,小瓶的話就用金盤礦泉,拿根紅色塑料繩在瓶頸處幫一下,好拎。
要做海南粉湯,總要有螺。如果有心,就買小小的已經脫殼的,直接灑進鍋里,吃的時候螺就藏在粉裡面。不然,也可以買稍微大一些的螺,不用脫殼直接倒進湯中,吃的時候再自己吮。海螺總帶著海的鹹味,刺激著食慾,也能調味,咸里帶著鮮,和外面的小店裡以半包為單位加味精的湯不同。初中時才食堂看見師傅正准備調湯,先是放幾根大棒骨,然後抄起一包鹽還是味精就直接往鍋里倒。
有時候買螺回來沒來得及淘凈沙子,吃到最後能看見碗底的那一小撮沙。要能看見碗底了,那就是吃得干凈,說海南粉細而滑,吃到最後那些短短小小的和清湯一同呆在碗底,就是要等你端起碗隨著湯帶著面一飲而盡。我在家裡的碗厚,保暖,也就意味著熱量散不掉,每每等到吃完粉時碗還燙得拿不住,就伸出拇指和食指,伸直再彎成一個C形,夾住碗,吸一口湯吐一口氣,用大力氣把粉也喝進嘴裡。然後大大出一口氣,就是叫飽了。
還要有肉。瘦肉多,五花肉也有。大都切成小塊小塊,瘦肉煮出來硬,耐嚼,要是帶點肥肉成了五花,那口感就好了很多。肉的存在多是為了給湯帶點油腥味,解凍完切好也就該准備下鍋,所以它們也沒有什麼復雜的味道,就是最簡單的肉味,嚼久了帶點淡淡的香。
在記憶里單看這碗海南粉湯,是絕對比不上外面的攤上的粉湯了。粉是白的,鋪滿碗面,湯如清水;沒有青菜,酸菜又小小一塊,大都被粉夾在其中,浮在表面的一兩塊又顯得甚是寒酸;肉也是白,和粉在一起沒什麼特點;要是有螺,就露半個螺殼出來,你也不知道下面是有肉還是只有殼。估計母親聽到就要說在家吃的就是一個簡單,沒多久也該吃午飯了,是這個理。
可我現在想起來還真是想吃啊。那日子慵懶沒有盡頭,伴隨著父親或母親的呼喊聲睜開眼睛,聽著他們把碗端到房間外的陽台,瓷碗在水泥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起來收蚊帳,透過後門往陽台一看,一碗粉湯、餃子、海南粉湯冒著熱氣就在那,等著你開始新的一天。刷完牙洗完臉,從碗櫃里拿出筷子,沖干凈水,再把它插進面湯里前想起冰箱里的燈籠椒醬,干凈的筷子才有資格挑起它。春光牌的小小一罐,打開能聞到不甚刺激的香辣氣味,帶著涼氣擾弄著鼻腔。不要逞強,用筷子輕輕挑一點就好,放進面湯里攪一下,然後吸一下筷子,把辣椒醬放回冰箱,就可以開吃了。
想念只有在遠方的時候才最是深切,等到回到家裡時一切懷戀失去了必要,就沒了選擇的沖動的動力。所以每次要回家時,母親都會問我有什麼想吃的,好讓她提前去買。而我每次都要想上半天,不知該吃什麼好吃的。
酸菜燉豬頭肉,裡面全都是關於祖母的記憶;炒雞爪,要說想吃母親就會說吃的沒營養。從家後面的陽台看去的那條小巷裡擺的烤鴨攤,屠刀落下發出沉悶的聲響,油點濺到用來遮擋的玻璃上,劃出的拋物線指向對面的牛腩攤,牛腩和牛雜熱騰騰地在裝滿胡椒味濃厚的湯汁的鍋里冒著煙;什錦醬究竟是怎麼調出來的要成為童年裡永遠的謎團。紅鯧魚煎到外皮金黃,裡面卻還帶著濕潤潤的氣息,擺一小碟醬油,放一點點黃燈籠辣椒醬,把筷子吮得出聲。海甘昌的味道就在那脆皮里。螃蟹每年都要吃到拉肚子,蝦趁熱全部剝完才能安心吃飯。冬天的邊爐把切好的西紅柿帶著福壽魚一起下鍋,紅里泛著油光的湯是酸是甜,吃完飯來一碗湯是習慣。不知道吃什麼時就從茶幾下抽出一張鹽焗雞票,打個電話讓外送直通家門口。過去祖母帶我長大時曾不止一次地慢慢地用海南話問我能不能向爸媽要點錢給她,因為已經沒錢買菜了。她把鍋把斷掉的鍋用鐵絲纏出兩只耳朵,就成了自己專用的鍋,她買來米酒糟煮成粥樣,酸甜的味道可以穿越時光,泛起苦澀的鹹味。
到最後我只能傻兮兮地笑著把難題留給母親,說著「家裡做的菜什麼都好」這種曖昧的話,然後想著回到家拿電視節目做背景音,三個人坐在桌旁吃飯,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的日子。
最後的結論要說肉麻,卻也真切。還是得要看是誰做的菜,和誰吃的飯。就像九點半起床迎接的早餐,海南粉湯寡淡的顏色里充滿了家裡才有的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