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將黃豆泡脹開後,用碎肉機磨成豆糊,加水1:1在鍋中煮熟。(用黃豆或者新鮮大豆都是可以的)
2.蘑菇、蔥、辣椒(看個人口味)切碎備用
3.切碎裝盤
4.鍋中放入植物油,可以多放一些
5.倒入之前裝盤的輔料,爆炒一小會
6.待蘑菇和香蔥香味飄溢時就可以了
7.倒入煮熟的豆糊中,攪棒均勻,再煮一會入味
8.美味的鄉野味道就可以享用了哦~
『貳』 浙江麗水有什麼特色小吃
1、敲肉羹
敲肉羹是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的特色名吃,縉雲無論城鄉婚慶喜宴,還是逢年過節、親朋待客都離不開這一道菜。
2、縉雲燒餅
縉雲燒餅也稱為桶餅,是浙江省縉雲縣傳統小吃。據說,有650餘年的歷史。縉雲燒餅以麵粉、鮮豬肉和梅乾菜為主要原料製成餅坯,經燒餅桶炭火烘烤製成。
3、雞豆涼粉
雞豆涼粉,麗江特產的一種涼粉小吃,主要材料有雞豆等,輔料有紅辣椒、綠韭、花椒、青蔥、芥沫、酸醋等。涼粉外表呈現黑色,所以人們又稱之做「黑涼粉」。
4、豆腐娘
豆腐娘是浙江地區傳統的小吃,在浙江省南部的麗水地區和溫州地區做客,尤其是在雲和、麗水、慶元,景寧、松陽,龍泉和遂昌等地,首先會吃到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豆腐娘」。
5、爽面
爽面又稱土面、索麵。是浙江縉雲傳統的土特名產,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為縉雲人民喜愛的傳統佳餚
『叄』 畲族飲食的各類食品
平時畲族飲食和當地漢族相同,主食大米和甘薯米,雜糧有麥、高粱、小米、玉米、鴨爪稗以及南瓜、馬鈴薯、芋頭等。副食有竹筍、蔬菜、野菇、野菜、魚、肉、蛋等。節日食品較有特色,主要有烏米飯、菅葉粽和糍粑等。
除常見蔬菜外,豆腐也經常食用,農家招待客人最常見的佳餚是「豆腐娘」,即先把黃豆洗凈用水浸漲,再用石磨(有的地方已改用電磨)磨成漿,再用溫火燒熟,配以輔料,其味道非常鮮美。還有用辣椒、蘿卜、芋頭、鮮筍和姜做成的鹵鹹菜,其中以鹵姜最具特色。用以做菜的竹筍有雷竹、金竹、烏桂竹、石竹、牡丹竹、蛙竹等十餘種之多。
肉食最多的是豬肉,一般多用來炒菜。飲茶是畲家日常必不可少的,大部分以自產的烘青茶為主。畲族的酒多以白酒和自家釀制的糯米酒為主,大戶畲族還有一種珍貴的景寧畲族綠曲酒,但通常用以敬待重要貴賓或重要節慶時才飲用,平常人家不多見。典型食品有:鹵姜;鹹菜,畲族風味菜,常用辣椒、姜、蘿卜等腌制而成,稱為糟辣椒、糟姜等。 畲鄉諺語「無酒難講話」,說的是畲民熱情好客,善飲酒,常以自家釀制的美酒待客。客人一到畲家,主人一般不先泡茶,而是恭恭敬敬地用雙手捧上一大碗米酒請客人品嘗,這是畲家最高的待客禮節。畲家一年四季,家家均釀有米酒,建房時有「上樑酒」;生日時要吃「生日酒」;定親時要喝「定親酒」;嫁女時要吃「嫁女酒」;娶親時要吃「討親酒」,真可謂無酒不辦事。畲族米酒,通常普通家庭家家戶戶都會釀造。
而以神秘存在於畲族名望家族中的景寧畲族綠曲酒配製技藝,從唐永泰二年至今,已傳承1200多年,則堪稱珍貴,其釀造工藝非常講究,但下料配方一直由畲族雷氏後人世代單傳,秘不外宣。其製法選用66味上等天然草本、野果,加釀造酒、蒸餾酒、綠曲、赤糖等輔料,經八步(選葯、炮製、另煎、鼎合、封壇、泉浸、地養、茅縮)共三十六道工序精心配製。綠曲酒體在色澤上呈現出自然純凈的金黃兼翠綠,酒液瑩澈透明,如深山碧玉;清新淡雅的山草香輕柔飄逸,入口順滑,風格獨特,整體以越上乘品質。1984年經國務院公布成立全國唯一的景寧畲族自治縣,畲族後人為紀念先祖,整合專家學者、族人釀酒師等經過長期地挖掘、整理、研發,將畲族綠曲酒進行了綜合的質量評定和品牌提升,並取名「百歲門1984畲族綠曲酒」,以傳承養生文化和宏揚民族精神。
『肆』 豆腐娘的做法,豆腐娘怎麼做好吃,豆腐娘的家常
主料
黃豆
250克
輔料
蔥
5根
鹽
適量
步驟
4.香噴噴的豆腐娘出爐啦,口味甜甜的,很下飯
『伍』 武義縣有什麼特色美食
武義美食以野味素菜為核心,品種多達一百多道,其野豬肉、野兔肉等別具一格。拔絲宣蓮、豆腐娘、清燉石蛙、竹筍燉骨頭、骨頭毛芋、紅燒小溪魚等都是當地的特色菜。
武義地方小吃充滿著濃郁的秦余風物古樸風味,主要有武義麥餅、宣平餛飩、武義豆腐丸、延福酥餅等。
郭洞的土雞煲和竹筒飯在武義美食中不得不提。這兩道菜是每個到郭洞的遊客必不可錯過的。土雞煲60元一份,湯濃肉嫩,名不虛傳;竹筒飯特加入金華火腿,配合土雞煲,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且因為這兩道菜做起來頗費功夫,需要提前預訂。
宣平餛飩
「宣平餛飩」在製作上是十分考究的,打皮完全是手工操作。手藝高的師傅可以把皮打得極薄,肉餡採用新鮮優質瘦肉,也是用工手剁成的肉漿(現在用絞肉機搖出的肉餡沒有手工剁成的鮮美),拌入少許芝麻粉。餛飩肉餡飽滿,白里透紅。
放餛飩的手法也絕,在水煮沸後,立刻投入餛飩,緊接著馬上撈起裝碗,不必擔心餛飩不熟。因為皮薄餡嫩,一燙就熟,保持著特別的風味。
橡子豆腐
橡子是野外橡樹的果實,長圓形,含澱粉和少量鞣酸。 成品細膩、潤滑,有清熱解暑之功效。是武義、義烏一帶的夏令冷飲佳品之一。
希望可以幫到你!!
『陸』 廣西豆腐娘的醬汁怎麼做
豆腐釀
主料
油豆腐(12個)豬肉餡(半斤)
調料
小蔥(適量)鹽(一點點)番茄醬(一湯匙)米醋(一湯匙)白糖(半湯匙)生抽(半湯匙)耗油(一湯匙)十三香(一點點)
廚具
平底鍋
1 油豆腐12個(挑完整的、大小差不多的 擺盤好看)洗洗表皮控干水份待用
2 我在市場買的調好的豬肉餡,省著自己調了。半斤夠用了。
3 控干水份的油豆腐,用尖的筷子戳破一個小洞,小心的用筷子攪一攪油豆腐裡面的空間,用筷子將肉餡一點點的塞到肉里
4 將油豆腐全都塞滿肉餡,放到盤子里
5 鍋內倒入適量油,搖勻,讓油均勻的鋪滿鍋底,燒成6成熱,將油豆腐口朝下依次放入鍋中小火煎
6 待油豆腐底部微焦(大概2分鍾),然後翻另一面繼續煎2分鍾
7 在煎油豆腐的時候,准備料汁:將所有調料放入碗中,加調料兩倍的清水,攪勻備用
8 將料汁澆在鍋內油豆腐上,蓋鍋蓋調中小火燒7、8分鍾(中間可以用筷子翻動兩次,讓肉餡均勻的吸收湯汁)湯汁不能燒干哦!
9 關火,將豆腐釀逐個擺在盤子上。開小火將鍋內剩下的湯汁燒熱均勻的澆在豆腐釀上
10 將小蔥切成蔥花撒在上面即可
小竅門:
1、油豆腐要挑色澤橙黃鮮亮、份量重、用手輕捏油豆腐能迅速反彈的是好的;
2、油豆腐洗完後一定要控干水份,可以輕輕用手捏一捏,但不用捏壞哦!
3、塞肉餡的時候,用筷子伸進去攪一攪豆腐裡面,為了把空間擴大,塞肉的時候方便。肉餡塞滿後,豆腐口處的肉餡要用筷子壓平壓實,入鍋煎的時候不會散;
4、煎的時候先將口朝下煎,目地是為了將口封住。過程中要翻面哦,只煎正反兩面就可以了不用四面都煎;
5、不一定要煎7、8分鍾,每家的鍋具不一樣,兩面煎過後,蓋鍋蓋將湯汁收一收就差不多了,如果你不確定,就用筷子插到肉餡中再拔出來,如果很輕松的拔出來就表示熟了;
6、我買的現成的肉餡,如果自己調的話也可以:用嫩肉粉、料酒、蔥花、薑末、耗油、鹽、胡椒粉腌制就行
『柒』 麗水的家鄉菜是什麼
松陽十大特色小吃
1. 松陽薄餅:端午節吃薄餅是松陽傳統的飲食習俗之一。松陽的薄餅以皮薄、餡料精細著稱,每逢端午節,人們多用木耳、香菇、金針菜、竹筍、豆芽、黃瓜、春分豆、豆腐乾、煎雞蛋、豬肉、田螺頭等等切絲、切丁拌炒煮熟當餡,以麵粉和水烙製成薄薄的圓皮,放上各種菜餚餡料,將餅皮卷包成竹筒形狀作為食品。薄餅現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做,是松陽最富有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之一。 2、黃米粿:黃米粿是將松陽高山中一特有灌木燒成灰,瀝取其汁,用以浸泡上等梗米至米色橙黃,沖凈蒸熟,置石臼中搗成團,然後分切小塊,趁熱將其揉壓成扁圓或長條形即成。黃米粿色澤晶瑩,清香宜人,柔韌可口。用肉絲、青菜、冬筍絲等爆炒,色味最佳,為松陽民間傳統節慶或招待貴賓之佳餚。 3、清明果:松陽民俗,清明食青果,能驅邪避毒。此果用鮮嫩蓬蒿搗成糊與米粉和勻作皮,包入筍絲、粉絲、豆腐、鹹菜等餡或用赤豆、芝麻末等甜味餡料,捏成橢圓果狀或餃子形狀,兩面貼上箬葉或柚子葉,放鍋中蒸制而成。其色澤翠綠,味道清新且帶蒿香,食之別有風味。
4、麥豆飯:清明過後,松陽當地麥豆陸續上市。農家會選取新鮮麥豆粒和上等糯米,加入松陽竹葉煙熏火腿心或臘肉切碎的肉丁,放入鹽、味精等調料在鍋中稍炒入味,再加水燜熟。燜熟的麥豆飯具有麥豆的清香和火腿的熏肉香,綠紅白三色相間,風味絕佳,令人垂涎,是農家待客的佳餚。
5、延壽烏飯:農歷四月初八,松陽人有吃烏飯的鄉俗。據說是葉法善發明的一種道家保健食品,稱「青精飯」,久食可以延年益壽,容顏煥發。烏飯是取一種烏飯樹的樹葉,瀝汁浸米,待糯米染成烏黑後炊熟,再配以白糖、臘肉、紅棗、香菇等佐料,放油鍋內拌炒而成。烏飯色澤黑亮,粒粒晶瑩飽滿,營養豐富,風味獨特。
6、灰汁糕:重陽節松陽民間有做灰汁千層糕的習俗。以秈米粉用灰鹼水或絲瓜葉汁調制糊狀蒸制,用蒸籠炊熟一層薄澆一層,至籠盈滿止,一層層熟後分明可揭。取其「百事吉利,年年長高」的口彩。灰汁千層糕可配以其它佐料,煎炒或燒湯均可。
7、八寶燈盞盤:將調稀的麵糊,用勺舀少許倒入既定的圓形鐵模勺中,隨即放上帶有的胡蘿卜絲、鹹菜絲等八寶菜原料,再復以麵糊,入油鍋炸至黃褐色時取出,即成八寶燈盞盤。松陽街頭時見這種小吃,路人腹肌眼饞,可隨見隨買,趁熱即食,別有一番風味。在松陽靖居一帶還有現做待客的習俗。
8、松陽沙擂:正月十五擂沙擂。松陽民間元宵節吃得不是元宵,而是沙擂。用上白糯米,水浸三天後磨成漿,盛入布袋吊起,瀝至不幹不粘時取用,做成湯團。將無餡的糯米湯團煮熟後用爪籬從鍋里撈起,倒入已放上擂制過的白糖、熟芝麻的托盤,滾三滾沾上一層芝麻而成,取其名沙擂,吃時軟糯香甜,滑而不膩,獨具特色。
9、松陽糖糕:松陽民間過年都有做糖糕的習俗。選用上好的糯米粉加紅糖加水和好,再把紅糖、桂花、芝麻等撒在米粉里攪拌均勻,放入已鋪好箬葉的蒸籠里蒸熟而成。做好的糖糕色澤暗紅,香甜可口,也有人在米粉中放入鮮嫩艾葉搗成的糊汁,做出來的糕色澤青綠,又稱青糕。
10、仙草豆腐:相傳葉法善在松陽卯山煉丹修仙時,夏季常常採集一種野草與大米磨漿同煮為食,人們將葉法善常食用的野草取名叫「仙草」。用鮮仙草放在鍋里煮成湯汁,去渣後滲入米漿邊煮邊攪拌,直至煮成綠色的米糊,冷卻凝固後即為仙草豆腐。食用時用刀劃成如豆腐大小的方塊,添加糖末、薄荷等調料,味道軟滑芳香,吃後全身涼爽,暑氣全消,是松陽夏秋季節一種流行的清涼小吃。
松陽十大特色菜餚
1、八寶菜:松陽人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炒制八寶菜。八寶菜是以紅白蘿卜絲為主,加入腌蘿卜絲、豆腐乾、腌白菜、香菇、冬筍絲、油豆腐絲、海帶絲等等,湊成8樣,用素油炒成一菜,故稱「八寶菜」。 因春節時,人們多吃葷腥油膩食物, 八寶菜可消食化積用來開胃,同時過年吃「八寶菜」有家庭鄰里和睦、萬事和順、八方進寶之意。
2、山粉圓:除夕夜,松陽農家少不了上一盤熱乎乎的山粉圓,祝一家人來年美滿幸福,團團圓圓。松陽的山粉圓多用番薯粉、芋艿拌入雞湯和肉鹵汁,加少許碎肉、蝦米和佐料,拌勻蒸制而成。食用時切成小塊狀、片狀、條狀等各種形狀,加入筍絲、胡蘿卜絲和肉絲等其它佐料爆炒。
3、松陽煨鹽雞:煨鹽雞是松陽傳統名菜,具有去濕利氣,補腎安神之功效,是民間流行的待客主菜之一。將宰殺清洗干凈的土雞在陰涼處晾曬半天,去除表面水分,再將酒灌入肚內以鹽擦之,放入香姑、蔥、姜等佐料後,用棉紙包好放進沙鍋中,用粗鹽炒熱將雞四面填滿掩實,慢火煨熟切塊裝盤即可。煨制的鹽雞色澤金黃,皮脆肉嫩,骨酥味香,深受大家喜歡。
4、歇力茶燒豬腳:歇力茶是松陽民間常用的一種草葯,具有祛風除濕、增強體魄的功效。將歇力茶樹根切碎放入鍋中煎熬製成湯汁備用,再將洗凈豬腳切塊用溫湯過水,放進歇力茶湯汁中加適量米酒及鹽、味精等調料燉熟即可。用歇力茶燒成的豬腳肥而不膩、茶香可口,是松陽民間的一道傳統葯膳名菜。也有人用歇力茶與雞蛋同煮,俗稱柴根蛋,具有同樣的葯膳功效。
5、白片兒土雞鍋:白片兒為本地特產,由松陽蘿卜經傳統工藝精製曬干而成,鮮味爽口,風味獨特。食時用開水浸泡後,可用於炒、燒鍋仔、煮湯、做餡等,尤其是和松陽本地土雞燉燒,有補脾胃、御風寒之功效,且味道鮮美、純真,食之難以忘卻。
6、撈湯菜火胴骨:撈湯菜是松陽地方特產,取自本地綠色高山蔬菜經傳統方法精製曬干而成,清新爽口,風味獨具。食時用開水浸泡後,可用於炒、燒鍋仔、煮湯等。撈湯菜燉火胴骨是松陽人很喜歡吃的家常菜,本地賓館、酒店也多將其作為當家菜餚。
7、火腿卵鱉:卵鱉是松陽民間對水煮荷包蛋別致的稱呼。糖霜卵鱉是松陽民間規格最高的待客習俗,一般只有貴客和新婚女婿才有資格享用。火腿卵鱉則是招待客人常備的一道菜餚,主料選用松陽特產雀山雞蛋和竹葉熏火腿,以水煮荷包蛋燒法烹飪而成。該菜餚荷包蛋白嫩如玉,易於消化,味道鮮美爽口,很受大眾喜愛。
8、松陽豆腐娘:松陽豆腐娘色澤奶黃,味道鮮美,主料價廉物美,製作簡單,在民間流傳久遠。松陽豆腐娘一般選用精選黃豆用水浸透,用石磨磨漿而成,燒制時多添加肉末、海米、蔥蒜等配料,燒好的菜餚濃淡適口,鮮香誘人。
9、玉岩洋芋餅:玉岩產的洋芋因氣候和土質的原因,具有與眾不同的品質,煮熟拍扁時粘而不碎,反成餅狀。加工成的紅燒洋芋餅色澤醬紅,味鮮汁濃,口感軟糯,味道肥美,是具有濃郁松陽地方特色的農家佳餚小菜。 10、松陽鹵筍咸:鹵筍咸是松陽有名的家常菜。將竹筍去殼切塊放入鍋中,加入腌鹹菜的鹵菜汁,中小火煮約一小時至筍塊入味,出鍋裝盤即成。其味鮮微酸,爽口開胃,存放時間相對較長,在松陽民間是風味獨特的佐餐佳品、進酒妙菜。
雲和美食
豆腐泥
至雲和縣山鄉做客,首先會吃到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豆腐泥」。豆腐泥名字好聽而古怪,然而製作簡便,經濟實惠,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雲和獨有的特產。因為,豆是自己種的,家中又備手磨,隨時可以製作,簡便便利。山區人民好客,不論平時是否來往,只要你到了山村,「進門便是客」,主人都會熱情接待。「山頭地方」除山蔬野菜外,高級食品——當家菜豆腐泥請客,已是傳統美俗。 豆腐泥,黃豆泡漲後,用手磨磨成豆糊,不用過濾,放入鍋中煮熟,然後加姜、蔥、蒜或蕪荽、辣椒以及油鹽醬油之類調料,舀入火鍋上桌,邊滾邊吃。窮苦人家滲入南瓜絲、蘿卜絲,即使不用油,也很和協而味道鮮甜。高等人加上明甫、蝦尾等海鮮,那就錦上添花,當然更加可口了。 要是用新的嫩豆磨成的豆腐泥,更多優點,吃起來嫩而不滑,細而不流,軟而不粘,糊而不膩,爽然適口、碧綠誘人,加上特有鮮美的撲鼻香氣,真使人聞聞亦饞涎欲滴,別說多奇妙迷人了!用一句時髦的話說:她還冰清玉潔而不污染哩!大概因為被磨成細嫩如泥,故稱「豆腐泥」。 豆腐泥有時還有特種用途。凡美「豬娘」的人家,每年都要買些豆腐泥給小豬吃,三五天就能使小豬飛快增長,皮毛油光鋥亮。所以山區人民視豆腐泥為最高級的營養品,同時也是小豬的快速催長劑。
櫓飯和甑飯
往年,雲和每家每戶都有一個特有的大灶台,上安二至三口「二尺八」的大鐵鍋,二隻燒飯、熱水,另一隻燒泔(豬食)。不管家中多少人,都用陶器飯樽炊飯。當米入鍋燒至開花時,用竹篾做的笊籬把水飯擼(撩)起,倒入大炊樽,再放到另一隻大鍋去猛火蒸煮。這種蒸飯,鍋蓋一揭開,陣陣奇香撲鼻而來,米飯粒粒滾圓發胖,入口糯而不粘,灑而柔韌,男女老幼無不適合胃口。擼飯時還故意留些米飯不擼完,添火再熬一遍,上面薄的成糊(俗叫飲湯)、鍋底厚的成粥。這種粥特別糊而香甜,飲湯更加甘美適口,人們常常把它比作高級牛乳。這一鍋飯燒成,飯、粥、飲湯三者齊備,可各么所需,強勞力要吃飯,老弱者受吃粥,或者兩三品種兼食,更能調劑胃口。入冬後,番薯成熟,家家戶戶都在飯樽四周入些長番薯,飯熟薯香,又加一個品種,飲湯配番薯更成為農村特色名點。 山區不用飯樽,而用木板箍的飯甑,往年山區稻穀少而番薯、玉米、馬鈴薯多,平時多吃番薯絲飯,做飯另有一套特殊方式:先擼好飯,倒入在飯甑里的半邊。然後將干番薯絲浸入鍋里米湯中拌勻,略加一蓬火,使番薯絲發軟,擼入飯甑的另半邊,加猛火蒸炊,山區柴火多,炊的火候越足越香。這一甑里實際有三種飯:白飯等客,番薯絲婦女、孩子吃,主勞力白飯和薯絲之間各取一半、拌勻,成為標准番薯絲飯。筆者第一次進出山村做客見主婦盛飯時在同一個飯甑里,變戲法似的盛出三種不同的飯,還大吃一驚哩!「番薯絲飯湯」微甜而帶薯香,另有一番風味。此外,還有洋芋飯、苦菜飯、飯甑蒸炊方法大致相同,而風味各異,雖為充飢,亦有其特色。玉米則一般磨粉燒糊為多,俗稱「玉米糊」,色、香、味俱佳。 抗戰時,省會遷駐雲和,當時一班外地人看到當地人吃擼飯,以為光吃擼蒸的干飯,而把米湯留給豬吃。結果,是人養得精瘦,豬卻養得肥肥胖胖」。殊不知雲和的擼飯是變化中的「一飯三品種」,為適應和調劑口味而別出心裁,米渣米油都是自己吃,其機靈巧妙應該是大智,而非單一不知變化的「燜飯」之真愚者可以同日而語的。
糟類食品
雲和有句俗話:「十月酒,家家有」。也就是說,雲和的風俗,每年到了十月,無論家庭貧富,人口多少,家家都要做點酒。因為十月小陽春氣候溫和,是做酒的最好時期。過早氣候熱,酒容易做酸;遲了天冷,酒又容易凍缸。另一個原因是十月酒做好後封存兩月,正好正月待客。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做酒之意不在酒」,而在於「糟」。十月間,夏秋兩收都已結束,農家要做糟類鹹菜,備足一年的食用。 糟的品種很多,變化無窮,七婦各盡其妙。一般來說有糟姜、糟芋、糟筍以及糟茄干、豇豆乾、黃瓜乾等等。青菜也糟,大都都選用九頭芥,糟成就叫酸辣菜,香酸辣交融頗有風味。這些糟品都是先將所要糟的東西洗凈晾乾,然後拌入預先調配好油、鹽、辣椒的酒糟里密封,經一周後即可食用,操作簡單,味道卻很鮮美,香辣開胃,山區還是常用的「茶點」哩! 此外,還有兩種雲和特有的糟品,非常有特色,十分受歡迎: 糟腸和糟肉:糟肉一般選用豬頭肉和五花肉,去毛洗凈,放在滾開水中一燙,使肉略一挺硬撩起,切成小塊,拌入酒糟罐中密封兩周後即可食用。糟腸選用豬大腸(小腸也可以),方法與糟肉同。食用時,從罐中連糟帶肉舀出一碗,蒸飯時放在飯鍋里蒸,飯熟糟融,香氣四溢,不僅肉、腸酥爛可口,即糟也異香撲鼻,味美無窮。 糟蟹:不用河蟹、江蟹,而必須是本地的特產——山坑溪流中的小蟹。而且必須全部是活的,先養一、二天,讓它吐出腹中的廢棄物,然後泡好鹽水,澄清,倒去上浮和沉澱物,將活蟹撕去肚臍(腹下生毛的部分),浸入澄清的鹽水中。另外用新鮮酒糟拌切碎的紅辣椒、蒜瓣等倒入鹽水中,與蟹拌勻,立刻密封。否則,活蟹經鹽、辣、蒜的刺激,就會沖出盛器發狂奔跑,將不可收拾。密封一月後即可食用。雖然山坑小蟹有骨都鮮美無比,糟、湯更加妙不可言。請聽這首民歌:「山坑小蟹也橫行,一經糟腌無比鮮,人間第一神奇味,天上神仙也垂涎!」
打年糕
雲和稱年糕為餜,是家家戶戶過年必備的年貨之一,打年糕也就成了年前一件大事。打年糕需要不少傢伙,還需要很多勞動力,這么一件興師動眾的事,非一家一戶能承擔,因此左鄰右舍的人都自動組織起來,排好次序一家一戶地輪,輪到哪家,大家都會自覺地去幫忙。勞動力白天要到生產隊勞動,或者上山砍柴,以備過年之用。打年糕一般都利用晚上時間及雨雪天,一家一個晚上,十多戶人家就要十多個晚上。打年糕還要很大的場地,我們家三直房子,有很大的堂屋和灶間,還挺干凈,自然每年都成了做年糕的理想場所。
菜頭咸
雲和人稱蘿卜為菜頭,「菜頭咸」即用蘿卜做成的鹹菜,亦稱「菜頭粒」。山區農民生活艱苦,菜頭咸是一年吃到頭的下飯菜,家家必備。 秋冬,蘿卜收成,挑一些個子中等的蘿卜,連泥帶根曬半干,去根毛後洗凈,倒進大鍋,加放腌菜鹵和很多的鹽,要煮一天一夜,不斷加進腌菜鹵;山區柴火方便,煮的時間更長,文火煮三天三夜。出鍋時的菜頭咸黑里透紅,香氣撲鼻,連湯帶菜頭咸裝入泥壇里,蓋嚴放在陰涼處,一兩年也不會壞,隨時可取出來吃。雲和農村習慣用飯罇炊飯,將菜頭咸切成小片,盛入碗中,加進熟油,放飯罇邊上與飯同炊,奇香無比,胃口大開。
油筒餅
「油筒餅」為雲和所特有。一般是秋冬季南瓜、蘿卜收成,茶油上市(早米水粉隨時可磨),原料齊備。這時,人們就會想起泡油筒餅了。 洞筒餅製作簡單:只是要特製「油筒提」三、四隻(圓筒、平底、老酒杯大、高一寸,安提柄),小平鍋一隻。鍋內裝茶油淺半鍋(一寸半深淺)。加熱滾沸時,油筒提裝滿早米水粉(水米粉不能太厚,有一定流動性),用手提著,浸入油鍋八分,略燙一會,筒內四周附著薄薄一層米粉,油筒餅的殼身已形成,即將筒內多餘水粉倒回水粉缸內,餡入南瓜絲或蘿卜絲(拌入青蔥或辣味),與筒餅殼身齊平時,上面再蓋上一層薄薄的水粉、沒入油鍋中,一俟上蓋一層水粉轉黃變硬,與殼身結合,即可脫筒,將餅倒向油鍋里滾炸,當餅色現出金黃色時,就可以出鍋,趁熱享用,奇香撲鼻,鬆脆爽口,清淳甘辣,妙不可言。
景寧美食
龍鳳呈樣 「龍風呈樣」是景寧縣畲族一道別具風格的傳統名菜。「龍風呈樣」是一種象徵性的菜名,畲族人民的祖先創造這道菜時,取合家平安,吉祥如意的意思。 主要原料,取童子雞一隻(懷蛋小母雞最佳),剖腹出內藏,洗凈。活蛇一隻(一斤半至二斤)剝皮去內藏,切頭去尾留中間,再切成一寸左右節塊,但要一塊塊連接成條狀。先將童子雞和蛇肉塊放在滾沸的開水鍋內旺火煮二三分鍾取出,蛇肉圈放湯碗底,全雞蹲放蛇肉上,周圍鋪放香菇、淡菜乾、生薑片,加味精、食鹽等調味品,放入蒸籠旺火蒸一小時,加入三小杯老酒即可上席。 此道佳餚雞、蛇湯汁溶合,配以香菇、淡菜乾等自然香味,芳香四溢,誘人口饞。童子雞有滋補養身,蛇可清熱解毒,平肝安神,食之有排毒養顏健身之功效。 畲族粽子 畲族粽子,民間稱牯角。用箬葉將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龍草捆紮,十個一串,有的人家還要在包粽子時加菜、肉、紅棗等做餡。煮粽常用灰鹼水,粽子煮好後,色黃氣香,可存放半月。 烏米飯 農歷三月三是畲族的烏飯節。每逢節日,福建十邑地區畲民便出門踏青,採集烏稔葉,蒸煮烏米飯,祭祀祖先。 傳說唐高宗時,畲族有人叫雷萬興的英雄,領導畲民反抗壓迫。有一年,他們被官兵圍困在深山裡,糧食斷絕,處境艱難。當時地凍天寒,野外只有一種烏稔的植物,落葉後枝上仍掛著一串串珍珠般的甜果。雷萬興嘗後,感到非常香甜,便馬上傳令大量摘食,軍糧解決了,畲軍最後突圍成功,取得了勝利。販年後的一個農歷三月三,雷萬興想起在深山中吃過的甜果,便吩咐士兵上山採摘,但當烏稔樹剛長出綠葉,士兵只好采些樹葉與糯米一起煮。雷萬興食後,覺得芳香溢人,食慾大增,就下國蒸食工傳到了老百姓中去了。以後,為了紀念雷萬興領導畲軍反抗官兵的勝利,便在三月初三這天,采餞稔葉蒸米飯。 烏米飯的製作方法:採摘烏稔樹葉,洗凈,放入清水中煮沸,撈掉樹葉。然後,將糯米浸在烏稔湯汁中,浸泡9小時後撈出,放到蒸籠里蒸煮,即可食用。
烏飯
西南鄉民每年農歷四月八日前,采烏飯槎(俗稱烏飯蘆)葉汁浸糯米成黑色,蒸熟,拌入糖、香菇末、豬肉末等,用油炒和,四月八日食用,並廣贈親友。
和菜
春節前(一般在年三十),炒和菜。將腌蘿卜、冬筍、海帶、香菇、油炸豆腐、胡蘿卜、生薑、大蒜苗等十數種素菜切成細絲,分別用素油炒熟,然後全部入鍋稍炒拌而成。此菜色、香、味俱佳,尤其節日間多食葷腥油膩,吃和菜可開胃口;又逢年過節圖吉利,吃和菜,寓意家庭鄰里和睦,萬事和順。
麻糍
麻糍:糯米蒸熟,趁熱春成。食時滾以紅糖豆末。農家一般在立冬做麻糍,俗稱做「收冬」。菇民外出或林農上山背木頭亦做,以「麻糍」諧「無事」,寓平安無事之意。
棗糖糕
糯米拌秈米,水浸透,磨水粉漬干,拌入紅糖、食油蒸熟。每家除夕前制好,年初一吃年糕。「糕」諧「高」,寓「年年高」。 ◆灰鹼類 (草木灰過濾出的水)
黃粿
黃粿:粳米用灰鹼水拌炒半熟,再蒸熟,以踏碓或十數人用餜棍在石臼中春爛,做成長條或方塊狀,然後浸入灰鹼水中,數月不壞,因呈黃色,故稱黃餜。
早米粿
用秈米拌灰鹼水,磨成漿狀,入鍋煮半熟,冷卻後,搓成圓形,再蒸熟。可煮食或涼食。
灰鹼粽
將糯米浸灰鹼水,做成粽子。可冷食或暖食,存放十天左右不壞。
早米凍
秈米拌灰鹼水磨成糊狀,煮熟後冷卻成塊狀。加入佐料煮食。
千層糕
將米浸透,和灰鹼水磨成漿狀,用蒸籠蒸熟一層,再加一層漿,直至蒸籠加滿蒸熟。 ◆ 草果類
苦櫧凍(干)
將野生苦櫧子去殼,浸透,磨成糊狀,入鍋,邊拌邊煮,煮熟後入盆,涼後切塊,即可加調料煮吃。如切片曬干,即成苦櫧干,亦是本地佳味。
槎兒凍(仙草)
將槎兒草(仙草)嫩葉搓出液汁,和粥湯拌成糊,涼後成凍,切成塊狀和油湯煮熟食,清涼解毒。
涼粉凍
取「薜荔」籽,用布包裹,放在冷開水中反復細搓,待水成濃液後,加茄子汁液,後放在陰涼處結塊後加上薄荷精、白糖拌勻飲用,清涼可口。
山 米麻 糍 凍
將「山 米麻 糍」(野生小灌木)嫩葉和少量清水,摻少量灰鹼水細搓成液狀,濾去葉渣,待成凍狀後,切塊和油湯煮熟當菜,其味清涼鮮美,可解毒。
龍南老鼠爪
學名珊瑚菌,一種野生可食真菌之一,屬姬松茸類。因龍南鄉的氣候條件適宜其生長,便成了龍南林區之特產。它的色澤金黃、外體酷似珊瑚,而外形個體又像老鼠的爪,故名老鼠爪。其味雖略帶澀,卻極其嫩脆爽口,芳香宜人,常為盛宴之山珍佳餚。
山粉粿
又名生粉粿 山粉即由蕨根壓榨沖洗沉澱而成,(如今已泛指蕃薯、葛龍等植物塊莖的澱粉。)做法是取山粉若干碾細,加適量水拌和,加被揉碎的熟毛芋、豆腐、豬肉末、蝦仁及醬、鹽、味精、胡椒粉等佐料拌和成團,然後置蒸籠蒸熟即成。可湯食,也可炒食,油而不膩,口味頗佳
魔芋凍
又名蕈菜,以魔芋為主料,先將魔芋磨成糊狀,摻入少量鹼水攪拌,糊狀體像變魔術般膨脹100—200倍,等到結塊狀以後,再放入加有鹼水的熱水中煮熟。通過以上製作,形成的魔芋塊放在清水中浸漂1—2天,燒前先放在水中稍煮,取出切片,和豬肉、冬筍、鹹菜,加上佐料炒和,食之爽脆,是招待貴賓的佳餚。
糟腌類
糟腸、糟肉及糟蟹其糟類食品很多,諸如糟姜、糟芋、糟筍及糟茄干、豇豆乾、黃瓜乾等。尤其是糟腸和糟肉美味可口。當食用時,從罐中連糟帶肉腸滔出一碗,蒸飯時放在飯鍋里蒸,飯熟糟融,香氣四溢,不僅肉、腸酥爛適口,其糟也異香撲鼻,味美無窮。在這些糟類食品中,最具特色當屬糟蟹。它不用河蟹。江蟹,而必須是本地的特產—山坑溪蟹浸入的鹽水中。另外用新鮮酒糟拌切碎的紅辣椒、蒜瓣等倒入鹽水中,與蟹拌勻,立刻密封。密封一月後即可食用。
龍淵節斑
又名石斑魚(學名溫州光唇耙)。龍泉山澗水清,魚少而小,但數節斑魚為大,元末明初,劉基來章溢家做客。端上一盤小魚,愛吃魚的劉伯溫吃了贊曰:「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魚不大,有節為上,龍淵節斑,實乃佳味也」。從此「龍淵節斑」名震浙西南。
甌江彩鯉
甌江彩鯉:身斑紋五彩繽紛的鯉魚,既可觀賞,又可食用,肉嫩肥美、味鮮,營養價值非常高,生產地就在龍泉溪中和山野的稻田裡,俗稱田魚。
大白岸魚干
大白岸座落在仙宮湖畔,漁業興旺。沿湖漁民習慣把所捕之魚,剖肚去內臟,洗凈後即用炭火燒干,密封在鐵箱或罐缽之中,屆時入市出售。
安仁魚頭
其魚頭選用緊水灘水電站出產的花鰱魚,豆腐是安仁本地產的鹵水豆腐,配之以生薑,自製的紅椒、紫蘇、加上鹹菜,佐之以酒醋等調料,經煎、煮、加料調味而成,安仁魚頭以其味道鮮美而名聲在外。
牛奶藤燉豬腳
(牛奶藤即中葯千斤拔)龍泉霧氣、濕氣十分嚴重,為了防雨濕,發現牛奶藤的草葯既能治雨濕,又能補身體,於是就用它燉豬腳和土雞蛋,所熬出的湯汁清香可口,又能防濕補神
龍南田螺
龍南鄉系龍泉海拔最高的鄉鎮,這千米以上的田隴里所產的高山田螺,個大,殼脆柔嫩,加上紫蘇、生漿和青椒等佐料、味道特別鮮美,系一方名菜
油燜筍、火炮筍、筍豆及白筍
油燜筍的種法是取毛筍的中段切成厚片,放入油鍋中炸酥取出,然後再放上有關佐料:鹽、醬油、老酒等,在鍋中用文火漸漸燜透,收藏在容器里,上面再封一層熟茶油,密封,慢慢食用。它香酥爽口,鹹度適中,是早餐過稀飯之佳品; 火炮筍的做法是取桂筍和雷筍的尾端,切成「火炮」段曬干儲藏,用它燒豬抓或蹄胖,非但筍嫩肉肥,濃香撲鼻,肉質也特別糜爛,是筍中高檔次的筍皇後。 筍豆的做法是取毛筍中、尾段,切成細小薄片,加入黃豆三分之一,加鹽煮熟,曬干收藏。可作零食,或燒成筍豆湯(開水一泡就行),是下飯的美味佳餚,外出旅遊攜帶最方便。 白筍:鮮筍經淘、蒸煮後壓榨,到伏時開榨曝曬或烘乾者為筍干,又名白筍、烙筍。其色澤金黃、筍衣重疊,筍質脆嫩,便於攜帶。
『捌』 麗水有哪些好吃的特產
1、燒梅。在慶元農村,宴席上有一種點心必不可少,那就是「燒梅」。燒梅是用蕃薯粉和以豬油、白糖做成的。先將蕃薯粉炒熟盛鍋,撒上白糖,再加入純豬油和勻,再用力捏成小圓團,裝盤蒸熟即食。燒梅的形狀象梅子,這也是名稱的由來。燒梅蒸熟後表面形成一層透明薄膜,光溜圓滑,裡面則又酥又軟,香甜可口,是慶元特有的風土名點。
2、黃米果。黃米果是浙江麗水的傳統特色小吃,是將松陽高山中一特有灌木燒成灰,瀝取其汁,用以浸泡上等梗米至米色橙黃,沖凈蒸熟,置石臼中搗成團,然後分切小塊,趁熱將其揉壓成扁圓或長條形即成。黃米粿色澤晶瑩,清香宜人,柔韌可口。用肉絲、青菜、冬筍絲等爆炒,色味最佳,為松陽民間傳統節慶或招待貴賓之佳餚。
3、縉雲燒餅。縉雲燒餅是浙江麗水縉雲的傳統特色小吃,距今已經有650多年的歷史了。縉雲燒餅選用縉雲農家土麥面、新鮮土豬肉、九頭芥菜乾為主要原料製成餅坯,經燒餅桶炭火烘烤製成。製成後,餅色金黃、表脆內糯、油而不膩、鮮香滿口。
4、卷餅。卷餅是浙江麗水的傳統特色小吃,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清朝光緒年間就已經有記載。卷餅是以面餅包裹冬筍絲、香菇、菜心絲、豆芽各種蔬菜和五花肉等餡料加工製作而成,所製作出來的卷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5、松陽豆腐娘。松陽豆腐娘是浙江麗水的傳統特色小吃,有著悠久的歷史。松陽豆腐娘一般選用精選黃豆用水浸透,用石磨磨漿而成,燒制時多添加肉末、海米、蔥蒜等配料,所製作出來的豆腐娘色澤奶黃,味道鮮美,燒好的菜餚更是濃淡適口,鮮香誘人。
6、縉雲敲肉羹。縉雲敲肉羹是浙江麗水的傳統特色名吃,有著悠久的歷史,縉雲無論城鄉婚慶喜宴,還是逢年過節、親朋待客都離不開這一道菜。敲肉羹選材上好的豬夾心或後腿部位瘦肉,切薄片後通過敲打直至肉片呈薄餅狀。加入時蔬翻炒後,加水加肉餅勾芡,旺火滾上片刻,撒上香蔥、香菜等即可,所製作出來的敲肉羹狀似瓊脂,色如琥珀,肉質脆嫩,鮮香滑爽。
以上是關於「麗水有哪些好吃的特產」的介紹,如果你喜歡旅遊的話,可以去麗水旅遊嘗一嘗。
『玖』 新南瓜燒豆渣的家常做法
前言
小時候常常吃媽媽磨的『豆腐娘』現在不在家住了也不能吃媽媽做的菜了好懷念哦
現在每家都有豆漿機了
每次都會有豆渣剩下
我就用它做一道菜
不僅美味還有營養
不用放太多調料味道還是會很鮮
呵呵
材料
主料:新南瓜
1個
;
輔料:油適量、鹽適量、蔥
適量、蒜適量、豆渣適量、
味精適量、紅辣椒醬適量
新南瓜燒豆渣
1
新南瓜一個
2
豆渣
我用的是兩次豆渣的量
3
南瓜切絲
4
蔥
姜
蒜准備好
5
紅辣椒醬
6
鍋內熱油,爆香姜蒜
7
放入南瓜翻炒
8
翻炒片刻
放入豆渣
9
加適量的水
放鹽
紅辣椒醬
10
煮到水差不多幹了
放味精
11
裝盤
放蔥
就可以開吃嘍
小貼士
做法簡單又美味
『拾』 麗水有什麼好吃的
1、縉雲燒餅。
算是麗水美食的一張名片了,焦黃酥香,口感綿軟的縉雲燒餅外形小巧,味道芳香濃郁,非常好吃。
2、紅燒溪魚
湯汁味濃,經滾油紅燒過的溪魚,魚刺變成酥軟,魚肉可口,食之回味無窮,屬縉雲主要特色菜之一。好溪是縉雲人的母親河,盛產溪魚,溪魚生活在清澈無污染的好溪中,因為是野生繁殖,所以味道也特別鮮美,根本沒有土腥味。
3、蛋黃青蟹
是一道傳統的浙江名菜,蟹肉鮮嫩,色澤金黃,蛋黃細膩,鹹淡適口。這道蛋黃青蟹就是在保持蟹肉鮮嫩的基礎上加入鹹蛋黃的香糯,是時下非常流行的一種烹飪方法,讓青蟹吃起來別有風味。
4、蟹汁鱖魚
是一道傳統的漢族名菜,蟹汁鱖魚用溫油將魚肉浸熟,保持了魚肉的鮮嫩潤滑,這是中式的烹飪方法。然後又用牛奶、蟹粉、蛋清等原料製成蟹汁澆淋在魚上,這又是西菜中的澆汁方法,所以說,這是中西結合,風格別具。
5、縉雲土面
也稱爽面、索麵卵。是浙江麗水市縉雲縣的的一種漢族傳統美食。燒制時可拌、可炒、可燒湯。因其細長、柔韌、滑軟而成為縉雲民間節慶和待客的傳統佳餚。與縉雲燒餅、紅燒溪魚合稱縉雲三大美食。
6、敲肉羹
是浙江省縉雲縣的一大特色美食,縉雲無論城鄉婚慶喜宴,還是逢年過節、親朋待客都離不開這一道菜。古書上說「羹者,五味調和」,這「敲肉羹」像隱世的縉雲一樣,古風盎然。
7、麥豆飯,是松陽當地一道特色小吃,清明過後,松陽當地麥豆陸續上市。農家會選取新鮮麥豆粒和上等糯米,加入松陽竹葉煙熏火腿心或臘肉切碎的肉丁,放入鹽、味精等調料在鍋中稍炒入味,再加水燜熟。
8、泥鰍火鍋
是浙江麗水經典的漢族小吃。泥鰍素有「水中人參」之美譽。它含有很高的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用龍泉查田鎮茶豐一帶的本地鰍所燒的泥鰍火鍋,沒有泥腥味,且「味美而不油膩,香辣而不上火」。
9、鹹菜火鍋
是浙江麗水傳統的漢族名吃。麗水地處山區,山高水冷,山村鄉民在秋冬之際,多食火鍋。山區的火鍋以鹹菜、白菜、蘿卜、南瓜、絲瓜、毛芋以及筍、蕨、野菌、苦菜等為主料,且多以自製鹹菜為主。
10、豆腐娘
就是黃豆剛磨好的豆糊糊,麗水很多地方都有吃豆腐娘的習慣,用一個鍋仔讓豆腐娘文火慢燉,煮透後再根據個人喜好加入調味品,據說許多在外遊子,最魂牽夢縈的就是這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