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燒烤大全 » 典韋怎麼死的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典韋怎麼死的

發布時間: 2022-04-27 13:49:47

❶ 《三國演義》中,典韋的死因是

典韋在三國中的武將排名之中排到了第三,可見典韋的武力值得可怕。作為曹操的愛將,典韋的存在保護了曹操的安全,也立下了 汗馬功勞。

作為一個生在普通人家的孩子,典韋小時候除了食量驚人,臂力驚人之外並沒有什麼不同,之後參軍。在軍中憑借自己的超人的臂力,曾經單手舉起了軍中的牙門旗,這也受到了夏侯惇的關注。 就推薦給了曹操,才有以後跟隨曹操各種出生入死的故事。

典韋天生巨力,雙戟八十斤。在濮陽之役中,呂布帶著大軍三面圍擊曹操。典韋帶領數十軍士獨自承擔了一個方面敵軍的進攻,而呂布的三面攻擊都沒有攻擊下來,就可以看出典韋的變態實力。然而典韋的死卻令人唏噓。

話說曹老闆帶領著大家創業,在興平元年也就是194年,曹操決定並購濮陽,提升自己的勢力范圍,擴大稅收。於是大批兵馬跟隨曹操一起出征。而當時的濮陽是呂布的所在,於禁在這場戰斗裡面被分配到了攻打敵人兩座營寨的任務。

陳志《於禁傳》記載:"從討呂布於濮陽,別破布二營於城南。"說的就是於禁的攻打任務。曹操則負責夜襲城西,而不巧的是快天亮了,曹操打算走了。此時呂布帶領援軍趕到了。


跟隨曹操對於典韋來說是福也是禍。張綉投降曹操本來是一件十分高興的事情。但是,曹操也是一個多情的男子,張綉的嬸子和曹操發生不可描述的事情。對於張綉而言,這無疑是最大的侮辱。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張綉隨即叛變。

這時候,大家都沒有想到張綉能有此一招,於是被張綉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在事先安排下,曹操的軍隊遭受毀滅性打擊。曹操自己的生命都受到很大的威脅,此時典韋拚死相護,自己的勇猛為曹操開拓了一條血路。

但是,無奈敵軍太多,為掩護曹操自己被殺了。此次,曹操的兒子死了兩個,相比自己的兒子。曹操為典韋而哭的故事也看到典韋之死的悲壯,曹操對於他的重視。

❷ 典韋怎麼死的

典韋是戰死的。

197年,曹操攻宛,張綉投降。曹操十分高興,設宴歡聚。十多日後,張綉反叛,偷襲曹操之營,曹操不利, 輕騎逃走。典韋擋在門前,令敵軍不能入,張綉軍惟有分散從別門進入。

當時典韋身邊的十餘人皆死戰,以一當十,典韋手執長戟左右攻擊,可是身邊士卒一個個戰死,典韋也身受數十傷,敵人乘機上前要捉他,反被典韋雙手挾著兩人並擊殺,其餘敵人都不敢上前。

典韋奮而沖前,殺了數人,傷勢加重,典韋就此怒目大罵而死。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而入。最後張綉軍才敢再上前,割取其頭,互傳觀看,覆軍就視其軀。

(2)典韋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死後:

曹操退至舞陰,知道典韋戰死,不禁落淚。對眾將領說:「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後取回其屍體,對著典韋屍體大哭,把他安葬在襄邑,每次經過其葬地,都用牲口拜祭典韋。

243年七月,典韋與夏侯淵、曹洪、曹休、曹真、張遼、樂進、張郃、徐晃、朱靈、鍾繇、華歆、王朗、桓階、陳群、李典、臧霸、文聘、許褚、龐德因功而受到曹芳於曹操廟庭祭祀的禮遇。

人物性格形象:

典韋勇猛不同凡向,形貌魁梧,他身邊士卒都十分勇敢,每場戰斗,都先登陷陣。如戰呂布、宛城之戰都看出其勇武果敢。

又如插在營門前的牙門旗(約95公斤),一個普通人根本舉不起,但典韋用一隻手輕易舉起,其力氣過人,受人推崇。而且愛酒食,會與左右部下分享酒食,一起大吃大喝,所以有許多部下,但典韋仍不停供養他們。

為人忠慎穩重、志節任俠,如曾為劉氏報仇。後為曹操近衛,常站著一天侍衛,晚上也在曹操營帳左右睡而不回家。

愛持大雙戟與長刀等,軍中都說:「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而曹操在宛設宴,曹操飲酒時,典韋持大斧站在曹操後面,每次有人上前,典韋都舉斧怒視,張綉及其將帥都不敢仰視。

❸ 大將典韋是怎麼死的呢

典韋死的太窩囊。

以他的超強武力,本不應該殞命沙場。就算是戰死沙場,也應該是大殺四方、所向無敵最後力竭而亡。

結果典韋呢,他是被一幫小人的陰謀搞死的。

這一切還要從西北武威說起。武威當地有一個壯士叫做張綉,他是西涼軍閥張濟的侄子,武藝高強,又講義氣。張濟是董卓的部將。董卓死後,張濟與李淮郭汜一起禍亂長安。後來,因為關中沒有糧食,又向東到了荊州。張濟攻打劉表,在穰城城下被亂箭射死。張綉於是成了這支軍隊的新統帥。


太祖征荊州,至宛,張綉迎降。太祖甚悅,延綉及其將帥,置酒高會。太祖行酒,韋持大斧立後,刃徑尺,太祖所至之前,韋輒舉釜目之。竟酒,綉及其將帥莫敢仰視。後十餘日,綉反,襲太祖營,太祖出戰不利,輕騎引去。韋戰於門中,賊不得入。兵遂散從他門並入。時韋校尚有十餘人,皆殊死戰,無不一當十。賊前後至稍多,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叉入,輒十餘矛摧。左右死傷者略盡。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韋雙挾兩賊擊殺之,余賊不敢前。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賊乃敢前取其頭傳觀之覆軍就視其軀。


這一點描寫,把典韋之猛表現的淋漓盡致。但是卻令人疑惑,為什麼曹操出戰,典韋沒有跟著曹操一同出戰,曹操帶著輕騎兵逃跑,典韋為什麼沒有跟著一起跑,反而困守營門。感覺典韋似乎一直不在曹操身邊。可能是當時事發突然,場面極度混亂。曹操倉促出戰,來不及帶上典韋。典韋不知曹操已走,還在拚命保護營門。總而言之,典韋本不該這樣輕易死去。

❹ 典韋是怎麼死的

典韋的死是三國里其他武將所表現不了的,其死的可謂驚天地,泣鬼神。曹操中張綉假降之計,導致典韋戰死,色字頭上一把刀啊,曹操就是犯此大忌,導致三國第一悍將客死他鄉。曹操在與芻(好象字錯了,記不得了)氏相會之時,胡車兒(我實看他不爽,每次玩游戲我都必斬他,決不給投降的機會,恨他害死典韋。呵呵)獻計於張綉:「灌醉典韋,偷其雙戟,後殺之。」武器乃武將之第二生命也,雙戟被偷,實大損典韋之實力。(不信你讓關羽拿把普通的短刀試試……)。何況典韋在應戰時是方醉卧,即喝醉了剛睡下。
三國演義第十六回是如此敘述典韋之死的:操始著忙,急喚典韋。韋方醉卧,睡夢中聞得金鼓喊殺之聲,便跳起身來,卻尋不見雙戟(已被那該死的胡車兒偷了去)。時敵兵已到轅門,韋急持步卒腰刀(普通短刀)在手,只見門首無數軍馬,各挺長槍,搶入寨來。韋奮力向前,砍死二十餘人。馬軍方退(注意,這時典韋是步行的,殺的二十餘人全是馬軍!用一把腰刀步行殺二十餘馬軍!!什麼概念,不說你也應該知道了。),步兵又到,兩邊搶如葦列。韋身無片甲(注意,身上沒鎧甲的!!),上下被刺數十搶,尤自死戰。刀砍缺不堪用,韋即棄刀,雙手提著兩個軍人迎敵。(什麼概念,就是一手提著一個人做武器……)擊死者八九人。群賊不敢近,只遠遠以箭射之,箭如驟雨。韋猶死拒寨門,爭奈寨後賊軍已入,韋背上又中一槍,乃大叫數身,血流滿地而死。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入者。
三國之中有誰死的能比典韋!呂布無義之人,該死;趙雲無疾而終,善果;關羽剛愎自用,遲早要死;張飛殘暴成性,死得不冤;馬超病死,可惜;諸葛亮鞠躬盡瘁,也只有諸葛亮的死能更典韋比比了。
評典韋的死,只有2個字「悲壯」。趙雲當陽無損,因為曹操下令不準放箭。典韋可以說是死在箭下。特別是最後一句「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入者」死了都沒敵軍敢從他拒守的前門進去的,這比死諸葛嚇死活司馬有過之而無不及啊。如果當時給典韋雙戟和馬的話,情況就大不同了。當陽糜夫人謂趙雲:「不可,戰將豈可無馬?……」連一介女流都知道馬的重要性,各位看官就應該都明白了。

❺ 典韋是怎麼死的被誰殺死的死於什麼時候什麼地方

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宛城張綉,張綉迎降,但張綉後因曹操納其嬸嬸而感到恥辱,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獨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張綉軍而戰死。

(5)典韋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在《三國演義》中,典韋擅使兩枝鐵戟,重八十斤。曾經為朋友報仇殺人,提著仇人首級經過鬧市,數百人不敢近。因驅猛虎過澗,被奉命尋找人才的夏侯惇認為是奇才,推薦給曹操,由於可單手舉起欲墜的旗桿,被曹操稱為「古之惡來」。

後曹操欲為父報仇而進攻徐州,以夏侯惇、於禁、典韋為先鋒。曹操與呂布交戰時被困於濮陽西寨,典韋以十餘枝短戟刺殺敵軍,一戟一人墜馬,並無虛發,又挺雙鐵戟驅趕呂布手下四將。此後曹操中陳宮之計被困於濮陽城中,典韋拚死保護曹操逃出四處起火的濮陽城。

後張綉投降曹操不久後由於曹操侵犯其叔母而再度反叛曹操,其部將胡車兒請典韋飲酒,將其灌醉,乘隙偷走其雙鐵戟。張綉發動叛亂,典韋獨身一人於曹操營帳轅門前奮力抵擋敵軍,終因寡不敵眾,背後中槍,血流滿地而死。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而入。

❻ 被曹操稱為古之惡來的典韋是如何死的

典韋是被張綉殺死的。

結語

此戰為主盡忠,管你對面是千軍萬馬還是刀山火海,粉身碎骨又何懼哉。離騷曾用美人來比喻忠臣,央視三國演義中的插曲,綠水縈就是如此,表面看似婦人哀怨凄婉的吟唱,實則是在字里行間稱頌這位為主盡忠的猛將。

❼ 大將典韋是怎麼死的

典韋死得太窩囊。

以他的超強武力,本不應該殞命沙場。就算是戰死沙場,也應該是大殺四方、所向無敵最後力竭而亡。

結果典韋呢,他是被一幫小人的陰謀搞死的。

這一切還要從西北武威說起。武威當地有一個壯士叫做張綉,他是西涼軍閥張濟的侄子,武藝高強,又講義氣。張濟是董卓的部將。董卓死後,張濟與李淮郭汜一起禍亂長安。後來,因為關中沒有糧食,又向東到了荊州。張濟攻打劉表,在穰城城下被亂箭射死。張綉於是成了這支軍隊的新統帥。

太祖征荊州,至宛,張綉迎降。太祖甚悅,延綉及其將帥,置酒高會。太祖行酒,韋持大斧立後,刃徑尺,太祖所至之前,韋輒舉釜目之。竟酒,綉及其將帥莫敢仰視。後十餘日,綉反,襲太祖營,太祖出戰不利,輕騎引去。韋戰於門中,賊不得入。兵遂散從他門並入。時韋校尚有十餘人,皆殊死戰,無不一當十。賊前後至稍多,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叉入,輒十餘矛摧。左右死傷者略盡。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韋雙挾兩賊擊殺之,余賊不敢前。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賊乃敢前取其頭傳觀之覆軍就視其軀。

這一點描寫,把典韋之猛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卻令人疑惑,為什麼曹操出戰,典韋沒有跟著曹操一同出戰,曹操帶著輕騎兵逃跑,典韋為什麼沒有跟著一起跑,反而困守營門。感覺典韋似乎一直不在曹操身邊。可能是當時事發突然,場面極度混亂。曹操倉促出戰,來不及帶上典韋。典韋不知曹操已走,還在拚命保護營門。總而言之,典韋本不該這樣輕易死去。

❽ 三國演義中典韋是怎死的

典韋是為保護曹操而死。

典韋,陳留己吾人。典韋相貌魁梧,膂力過人。本屬張邈,曾單手舉起牙門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征討呂布時被募為陷陣,表現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曹操。

建安二年,張綉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率十餘人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典韋武藝卓越,被史學家潘眉評價為:雄武壯烈,不在張遼、許褚之下。

典韋的故事:

曹操任命典韋為都尉,安排在自己身邊,讓他帶領親兵幾百人,常繞大帳巡邏。典韋本人強壯勇武,帶領的人又都是挑選出來的精兵,每次作戰,經常是最先攻陷敵陣。典韋被遷為校尉。他性格忠厚謹慎,經常白天在曹操身邊侍立整日,夜晚在大帳附近歇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處。

他喜好酒食,吃喝都是別人的兩倍,每次太祖賜他酒食,他總是縱情吃喝,在旁侍候之人相繼給他端酒添菜,需要幾個人才能供應得上,曹操認為他非常豪壯。典韋好用大雙戟與長刀等兵器,軍中給他編了軍諺說:「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❾ 典韋怎麼死的

典韋是戰死的。在建安二年,驃騎將軍張濟的侄子張綉,背叛了曹操,發動叛亂。典韋為了保護曹操,率兵十餘人,奮力抵擋敵軍。但由於敵人過多,典韋抵擋不住這么多人,所以導致背後中槍,血流滿地而亡。
典韋,又被稱為古之惡來,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名將,其英勇善戰、雄武壯烈,是難得的一位英雄。

❿ 典韋是怎麼死的

典韋死於胡車兒之手。《三國演義》記載,曹操偷了張綉的嬸子鄒氏,惹怒了張綉,張綉用了賈詡的計策,先讓人將典韋灌醉,再命偏將胡車兒偷了典韋的短戟,然後一擁而上殺死了典韋,曹操則乘亂逃走。 實際的情況和《三國演義》的記載有所不同。其實,那天胡車兒得到的命令是要殺死典韋,因為典韋已經喝醉了,如果真的像《三國演義》中記載的那樣,張綉命令胡車兒去偷短戟,就不符合邏輯了。能夠摸到營帳里偷戟,還不如直接順手殺人。《三國演義》只是小說,不可能完全記載歷史的真相。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胡車兒去偷襲典韋時,一定是發生了其他的事。 眾所周知,胡車兒的體重外形甚至靈活程度都和典韋相近,現在世界上我們能夠想得起來的人大概只有NBA里的奧尼爾和他們能夠相比。所以當胡車兒悄悄走進典韋的營帳看到典韋時,不禁吃了一驚,他似乎像是看見了鏡子里的自己。 難道真的要殺死這樣一個人嗎?胡車兒問自己,他猶豫了,他陷入到一種兩難境地,一、殺死典韋。他實在不忍心,很少有人願意動手殺死一個和自己長得如同雙胞胎兄弟的人;二、放過典韋。這不可能,放過典韋等於同時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張綉軍令如山,從來不寬恕完不成命令的人。 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是一個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 胡車兒舉起了刀…… 簡明歷史傳記 典韋,陳留己吾人。三國時曹魏猛將。擅使大雙戟,為人壯猛任俠,曾為鄉人劉氏報讎,殺人出市,人莫敢近。軍中的牙門旗既長且大,人們都不能把它舉起,而典韋竟以一手便將其執而豎起,人們都以他的奇力為異。初屬張邈,後屬夏侯敦。曹操討呂布於濮陽時,典韋奮力勇戰,為曹操所異,又因其人忠誠謹重,自此引典韋為近侍,遷為都尉,置之於左右。後曹操於宛城時,張綉先降而復反,急迫曹操本營;典韋守著大門,殊死惡斗,殺敵甚眾,最終因敵人太多而戰死。 歷史評價 ◆軍中為之語曰:「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典韋傳》) ◆陳壽評曰:「許褚、典韋折沖左右,抑亦漢之樊噲也。」(《三國志魏書十八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典韋-歷史年表 典韋,陳留己吾人。他形貌魁梧,膂力過人,有大志氣節,性格任俠。其時同鄉劉氏與睢陽人李永為讎敵,典韋便為劉氏報怨。李永曾任富春長,家中備衛甚為嚴謹。典韋駕車,載著雞酒,偽裝正在等候別人的閑人;當李永府前開門,李永親自出府時,典韋便懷匕首向前截殺李永,並殺李永妻,再慢慢走出來,取出車上刀戟,步行離去。由於李永的居所鄰近巿集,此事發生後全巿盡驚。從後而追者雖有數百,但卻無人敢近。典韋行了四五里,遇上李永伴眾,雙方轉戰不久,典韋脫身而去,自此為豪傑之士所賞識。 子:典滿拜為司馬,後曹丕即位拜為都尉,賜爵關內侯。 【公元190~193年】東漢獻帝初平年間 張邈舉義兵時,征典韋為士,隸屬於司馬趙寵。軍中的牙門旗既長且大,人們都不能把它舉起,而典韋竟以一手便將其執而豎起,人們都以他為奇異,十分寵慕其才能巨力。後來典韋轉屬夏侯敦,數次斬首有功,拜為司馬。 【公元194年】東漢獻帝興平元年 其時曹操討呂布於濮陽。呂布別置軍屯於濮陽西四五十里,曹操前往夜襲其屯,翌日清晨破之。曹軍尚未及時回還,而呂布救兵已至,雙方三面會戰。當時呂布親身搏戰,自早上至日落雙方鏖戰數十合,互持甚急。曹操臨時招募破陷敵陣的人選,典韋先佔應募,另外帶領其餘應募者約數十人,盡皆重裝兩件盔鎧,不執盾牌,一律只持長矛撩戟。同時西面戰情告急,典韋突進擋敵,賊軍弓弩亂發,矢箭如雨,典韋盡然無視,向隨從說:「賊軍來到十步之內,便告訴我。」不久隨從說:「十步了。」典韋又說:「五步之內再告訴我。」隨從畏懼,立即便說「賊軍來到了!」典韋手持十餘支小戟,大呼而起,以戟擲敵,所投者無不應手而倒。戰了多時,呂布軍眾撤退。此時剛好是日暮之時,曹操才得以引軍而去。曹操拜典韋為都尉,引置於左右,讓他帶領親兵數百人,常在軍中大帳巡繞。典韋人既壯武,其所帶領的親兵都是嚴格挑選的戰卒,每次戰斗,典韋部隊都常先登陷陣。典韋後來又遷為校尉。他的性格忠誠謹重,常於早上侍立終日,夜晚便宿於帳左右,甚少歸府私寢。其人甚好酒食,飲食份量兼人,每有賜食於前,便大飲長喝,左右相屬之人,都為典韋供給自己的酒食,曹操大壯其為人。典韋又喜歡攜著大雙戟與長刀等,軍中有諺曰:「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公元197年】東漢獻帝建安二年 後來曹操征荊州,來到宛城,張綉迎降。曹操甚為歡悅,便邀請張綉及其將帥,一同置酒高會。曹操行酒時,典韋持大斧立於其後,斧刃徑有尺余,曹操所至之人前,典韋都舉斧迫視。酒宴至終,張綉及其將帥均不敢仰視。十餘日後,張綉造反,竟襲曹操之營,曹操出戰不利,輕騎遁去。典韋在門前奮戰,賊軍不能得入。賊兵於是分散從其它門進營。其時典韋部下兵校尚有十餘人,皆殊死惡戰,無不以一當十。但賊軍前後兼至益多,典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戟擊去,便將賊兵十餘支矛摧斷。後典韋左右死傷者略盡,典韋本身亦被數十創,雙方短兵接戰,賊兵往前搏鬥。典韋便徒手挾著兩人擊殺之,其餘賊眾不敢近前。典韋復前沖突賊眾,又殺數人,然而傷創重發,典韋就此怒目大罵而死。賊軍方才敢於向前,取典韋之頭,互傳而觀,覆軍就看視其軀骸。曹操退住舞陰,聞典韋已死,為之痛哭,招募閑人為其舉喪,親自臨哭,遣其歸葬襄邑,拜其子典滿為郎中。車駕每次經過,常祠以中牢。曹操追思典韋,拜典滿為司馬,引為近侍。曹丕即王位後,以典滿為都尉,賜爵關內侯。 趙雲,當陽救主,砍倒大旗兩面,奪溯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正史有記載,不過沒這么誇張,參看三國志*趙雲傳),後期趙雲拒漢水寡勝眾救黃忠,劉備謂之:「子龍一身是膽也」有詩雲:「昔日戰長坂,威風猶未減。突陣顯英雄,被圍施勇敢。鬼哭與神號,天驚並地慘。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再後來年近7旬還力斬韓德一家五將,可謂老當益壯,不比黃忠差。詩閱:「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獨誅四將來沖陣,猶似當陽救主雄。」熟悉趙雲的人應該知道趙子龍排第二是絕無爭議的。 廢話不多說,進入正題,至於典韋,可謂三國之真悍將,出場時既逐虎過澗,80斤雙戟不比青龍刀輕幾斤,而況雙手各持40斤所耗之力比雙手共持82斤大的多了。眾軍士夾持不定的大旗,典韋一手執定旗桿,立於風中,巍然不動。曹操謂之:「此古之惡來也!」夏侯敦薦典韋給曹操時說:「…………手殺數十人,逃竄山中…………」所謂「手殺」,古時指赤手空拳,既典韋赤手空拳殺死數十人。空手打死數十人的概念比手持武器要強悍的多了!典韋更會飛戟殺人,戰呂布時,保護曹操,取短戟十隻在手,敵離身只有五步時,轉身飛戟殺之,一戟一人墜馬,並無虛發,後挺一雙大鐵戟沖殺進去,郝,曹,侯,宋四將不能抵擋,各自逃去。(參看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典韋之勇記載不多,但寥寥幾語既將一個悍將給表現出來了。稱之為悍將,因為我感覺典韋實在虎將猛將之上。 典韋的死是三國里其他武將所表現不了的,其死的可謂驚天地,泣鬼神。曹操中張綉假降之計,導致典韋戰死,色字頭上一把刀啊,曹操就是犯此大忌,導致三國第一悍將客死他鄉。曹操在與芻(好象字錯了,記不得了)氏相會之時,胡車兒(我實看他不爽,每次玩游戲我都必斬他,決不給投降的機會,恨他害死典韋。呵呵)獻計於張綉:「灌醉典韋,偷其雙戟,後殺之。」武器乃武將之第二生命也,雙戟被偷,實大損典韋之實力。(不信你讓關羽拿把普通的短刀試試……)。何況典韋在應戰時是方醉卧,即喝醉了剛睡下。 三國演義第十六回是如此敘述典韋之死的:操始著忙,急喚典韋。韋方醉卧,睡夢中聞得金鼓喊殺之聲,便跳起身來,卻尋不見雙戟(已被那該死的胡車兒偷了去)。時敵兵已到轅門,韋急持步卒腰刀(普通短刀)在手,只見門首無數軍馬,各挺長槍,搶入寨來。韋奮力向前,砍死二十餘人。馬軍方退(注意,這時典韋是步行的,殺的二十餘人全是馬軍!用一把腰刀步行殺二十餘馬軍!!什麼概念,不說你也應該知道了。),步兵又到,兩邊搶如葦列。韋身無片甲(注意,身上沒鎧甲的!!),上下被刺數十搶,尤自死戰。刀砍缺不堪用,韋即棄刀,雙手提著兩個軍人迎敵。(什麼概念,就是一手提著一個人做武器……)擊死者八九人。群賊不敢近,只遠遠以箭射之,箭如驟雨。韋猶死拒寨門,爭奈寨後賊軍已入,韋背上又中一槍,乃大叫數身,血流滿地而死。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入者。 三國之中有誰死的能比典韋!呂布無義之人,該死;趙雲無疾而終,善果;關羽剛愎自用,遲早要死;張飛殘暴成性,死得不冤;馬超病死,可惜;諸葛亮鞠躬盡瘁,也只有諸葛亮的死能更典韋比比了。 評典韋的死,只有2個字「悲壯」。趙雲當陽無損,因為曹操下令不準放箭。典韋可以說是死在箭下。特別是最後一句「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入者」死了都沒敵軍敢從他拒守的前門進去的,這比死諸葛嚇死活司馬有過之而無不及啊。如果當時給典韋雙戟和馬的話,情況就大不同了。當陽糜夫人謂趙雲:「不可,戰將豈可無馬?……」連一介女流都知道馬的重要性,各位看官就應該都明白了。 我三國里深愛典韋,雖然其IQ有點……。但其不愧為三國第一悍將,真男人。三國看了數十遍,只深嘆典韋。猶如曹操祭典韋時說:「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雖然後人評價曹操乃做樣子給將領們看,以次籠絡人心。但是我覺得大部分還是真心的) 在此寫一首詩以祭奠典韋將軍: 人稱溫侯戰三英,虛晃一槍終棄戰。 世謂子龍救小主,步行怎把幼君扶。 拼將一死存奸雄,勇絕還贊古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