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數學日記是什麼怎麼寫
數學日記就是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遇到的或者想到的都可以。
以下是一些參考
6月9日 星期一 晴轉陰
下午放學時,班主任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業,要求大家想辦法測算一次性筷子的體積,並用數學日記的形式將測算過程記錄下來.這道家庭作業,表面上是一次數學實踐活動,實際可能寓意更深,因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與環保有關.
一回到家,我就靜靜地坐在書桌前思考這個問題.一次性筷子的形狀是一個不規則的立體圖形,怎樣才能測算出它的體積呢?我思來想去,一會兒抓耳撓腮,一會兒搖搖頭……,終於,有了一點眉目.我可以將一次性筷子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這樣容器中的水就會溢出來,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體積嗎?可是筷子比水輕,會浮在水面上,又該怎麼辦呢?可不可以用石頭或膠布之類的東西將筷子固定住呢?我想應該是可以的,但這些辦法測定起來又都太麻煩了,要是有更簡便的方法該多好啊!經過冥思苦想,我終於自豪的笑了.
6月10日 星期二 晴
今天中午,我去餐館買了一份盒飯,並特意要了幾雙一次性筷子准備做實驗.
一回到家,想到可以做實驗了,心情真有點激動,但又夾雜著幾絲恐慌,我可不想讓第一個方案剛一出爐就遭到淘汰.為了驗證實驗方案是否正確,我專門測量了筷子的長度(20厘米)、厚度(0.35厘米)和兩端的寬度(分別為1.6厘米、0.8厘米).由於一次性筷子近似於梯形體,我便利用梯形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來計算筷子的體積,由計算結果可知,一次性筷子體積大約為8.4立方厘米.如果實驗測得的結果和我所計算的結果近似的話,那麼就說明我的實驗是成功的,否則,我就得另想辦法.剛准備動手實驗,一看實驗用具還不夠,所以只好等到明天了.
6月11日 星期三 晴
盼望的時刻總算到了,一放學,一路小跑地回到家裡,放下書包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爸爸從單位借來的燒杯.接滿水後,小心翼翼地將燒杯放在盆子里,確保燒杯中的水不漏撒.接著,我用小刀在筷子上刻了一道痕跡,把筷子分成了兩部分,這一道痕跡就是筷子兩部分的分界線,我准備分兩次來測量筷子的體積.
實驗開始了,我緊張極了,心嘣嘣地跳,我拿筷子的手也不時發抖了,但我盡量克制住這種激動的情緒.我將筷子緩緩插入燒杯里,盡量不讓筷子晃動,否則溢出來的水就太多了,測定結果就會不準確.當第一次將筷子的一部分插入燒杯中後,看到燒杯中的一些水溢到了盆里.燒杯再裝滿水後,又將筷子的另一部分插入其中.最後,我將兩次溢到盆里的水倒入另一有刻度的燒杯中,這樣就得到了筷子的體積.
結果,我失敗了.實驗測得的筷子體積只有3立方厘米,跟我計算的筷子體積相差甚遠.起初,我還有些不相信,經過反復思考,我終於明白了失敗的原因.原來是因為燒杯的口徑太大了,即使燒杯沒有裝滿水,人的視覺也會看成是裝滿的,加之筷子的體積又太小,且燒杯的刻度又過大,導致了實驗結果的偏差.因此,我得改進改進實驗方法才行.相信我會成功的,不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嗎?
6月12日 星期四 晴
自從第一次實驗失敗後,我就捉摸改進的方法,可是就是想不到一種簡單可行的辦法.這天中午,爸爸,媽媽有事沒有做飯,於是我們決定到外面吃飯.
到餐館點了菜後,媽媽為了不讓我等煩,特地點了一杯果汁.果汁一上來,我就大口吸了幾下,媽媽害怕我將果汁喝完,沒有胃口吃飯,便叫我少喝果汁.菜還沒有上,我覺得自己無所事事,便想到了吹泡泡,於是我就把果汁瓶里的吸管拿起來,對准水面吹了幾口氣,水面就起了幾個泡泡,瞬間,我想到剛才我拿杯子里的吸管時,水面下降了一點,我突然有了辦法,快樂極了,食慾大增,今天吃了好幾碗米飯,還嫌不夠.
6月13日 星期五 晴
今天中午,為了能把筷子體積測得更准確,我叫爸爸從化學室拿了一個細長的量筒,刻度單位更小,每個單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時,我似乎感覺到了勝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謂萬事具備,只差動手實驗了.
首先,我用鉛筆在一次性筷子上劃了一道分界線,將筷子平均分成兩段,並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測定過程中洗水.隨後,將筷子插入量筒中,並用滴管將水滴入量筒中,讓量筒內的水漲到筷子的分界線上,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8毫升)後,將筷子從量筒內取出,再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後兩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這一部分筷子的體積,即3.5立方厘米.用同樣的方法,我又測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體積是5立方厘米,兩次測定結果相加得到這雙筷子的體積為8.5立方厘米.當我得到這個結果時,我興奮地叫了,此時的我是多麼自豪、多麼驕傲啊!
接著,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雙計算出了我們學校(1500人)及全國(12億)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別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結果使我大吃一驚,每年竟有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籲在校的同學,不!是全國人民,也不!應該是全世界的每個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我們的森林資源,使我們共有的地球環境更加美好,讓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呼吸到干凈、清新的空氣.
② 數學日記怎麼寫
數學日記的寫法應該跟平時寫得日記一樣,格式相同,只是以數學學習為主。例如:
時間XXX,天氣:晴(在第一行,頂格寫或措後寫都可以)
正文(開頭空兩格,然後寫正文)今天,數學老師講了乘法的簡便運算,125×63×8=XX,按照原來的演算法,睡在前面先算誰。先用乘法的交換律,把8和63交換一下,就可以先算125×8=1000。再用1000×63=63000。這樣易多了。
(2)數學日記怎麼寫擴展閱讀:
記述自己在數學學習和應用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會。數學日記不僅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更重要的是它相對客觀地再現了教與學的互動情況。
從字面理解的話,大概就是記下每天發生的事情。日記即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記錄,有的兼記對這些事情的感受。每天或經常把發生的事、處理的事務或觀察的東西寫下來的記錄,尤指個人活動、思考或感覺的每日記錄。
③ 數學日記怎麼寫呀
數學日記怎麼寫?
現在,孩子們都在學寫日記,那麼「數學日記」又是什麼呢?它的作用和好處又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日記」是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評價記錄自己的學習情況。它不僅可用於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可用於評價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僅可以對他所學的數學內容進行總結,而且可以像和自己談心一樣寫出他們自己的情感態度、困難之處和感興趣之處。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數學日記來獲得學生有關學習數學的一些信息,便於及時評價學生和調整教學策略。
數學日記所包含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可以說只要是有關數學的知識、技能、意志、情感、活動、經驗、實踐都是數學日記所要寫的內容。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日記
主要是學生對自己課堂學習情況的記錄。通常會記錄下學生在上課時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聽講情況、合作情況、思維情況、創新情況、應用情況。例如:
今天我們學習了「三角形」,知道了什麼叫三角形,三角形的特徵,三角形的分類和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實踐中的廣泛應用等。這節課,我學得最好的地方是三角形的特徵,還有一個地方我還不理解:為什麼鈍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個鈍角,不能三個角都是鈍角呢?我問了其他幾個同學,他們也不會,明天我得再請老師給我講一講。你看,有問題就是好,它能讓我想得多,把所學知識理解得透徹。
2、思維日記
要記錄學生上課、作業、解決問題時的思維過程。例如:
老師給我們講了一道題:5800萬千米=( )億千米。一個小組是這樣做的:萬千米和億千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0,就用5800萬千米除以進率10000,小數點向左移動四位,是0.58億千米。我還有一種想法:先把萬千米改寫成千米,是58000000千米,再在它億位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是0.58億千米。怎麼樣,我的方法好嗎?
3、合作日記
主要記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與同學互相幫助、互相促進、 互相學習、合作交流的情況。例如:
今天,我又沒有認真聽講,所以上交作業做得那麼慢。不會的題,我就去問同位同學,他有點不想講,這我知道,是因為這幾天我一個勁的問他題,把他問煩的緣故,我不怨他。唉!今後一定得認真聽講。於是我就去問劉曉萍,她給我講得非常細。交上作業,老師誇我做得好,我非常高興。其實,老師應該誇那位同學,至於是哪一位同學,我想大家已經知道了。
4、生活日記 主要用來記錄孩子們在生活中遇到的感興趣、並有親身體驗的有關數學的情景,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
今天中午,媽媽讓我買1元5角錢的白糖和打2千克醬油,給了我一張10元的錢。我買了之後,售貨員找給我6元3角錢。回家的路上,我算了算:1千克醬油1元6角錢,2千克就是3元2角錢,再加上買白糖的1元5角錢,一共花了4元7角錢,10元-4元7角:5元3角,應該找給我5元3角錢,他多找給我1元錢。我又回去找售貨員,他邊把多找的錢收回去邊說:「你真誠實,是個好學生!」啊!我用數學啦,數學的作用好大呀!
5、情感日記
主要記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發展變化的情況。例如:
今天中午,我發現張燦抄靳泰然的,數學學習指導,我想了一會,到底報告不報告老師呢?如果報告了,是為她好;如果不報告的話,就害了她。於是我就告訴了老師,老師把她喊了出去,她進來的時候一聲也不響,好像生我的氣了。這樣的事,到底該怎麼辦呢?
6、考試日記
主要記錄學生在數學考試前的應試情況,考試中的做題情況和考試後的經驗總結情況。例如:
今天,我們考試完了,成績也下來了,我估計能考90分以上,誰知才考了87分。我都是馬虎做錯的。如:「一個整數的末尾添上兩個0,原來的數就擴大100倍。」這個判斷題是錯的,因為在0的末尾添上兩個0就不成數了,我疏忽了這一點。以後一定要仔細分析,全面考慮問題。
7、探索日記
主要記錄學生有關數學的自主探究、主動發現、實踐創新的過程。例如:
我在玩計算器時發現了一種現象:21—12=9,43—34=9,65—56=9,76—67=9,87—78=9……32l一123=198,432—234=198,543—345=198,654—456=198,765—567=198……4321—1234=3087,5432—2345=3087,6543—3456=3087,7654—4567=3087……54321 —12345=41976,65432—23456=41976,76543—34567=41976……通過觀察發現:幾個連續的自然數組成一個整數,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組成的數減去這幾個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組成的數,如果組數的數字的個數一定,所得到的差就相等。你說數學奇妙不奇妙?通過研究,我知道了:只要你樂於探索,你就會有很多奇妙的發現,這時,你也就會發現數學是多麼的有趣!
8、故事日記
主要記錄學生身邊發生的或聽到的一些數學小故事。例如:
今天我在家裡,給爸爸出了一道題:10+10等於多少?爸爸說:「20」,我說:「錯!」爸爸說:「得多少?」我說:「得18,10和10壘起來,不就是18嗎?」說完,我們都笑了。
9、老師日記 主要記錄學生對老師的態度、情感、建議等內容。例如:老師這節課表揚了我三次。一次是孫佩同學不會移動小數點,我站起來對他說:「只要擴大就向右移,只要縮小就向左移。這樣對應起來就好記了。」老師誇我總結得好。第二次是做既擴大又縮小的題,我有我的好方法:是先綜合,確定是最後擴大了還是縮小了,再移動小數點。老師誇我方法新穎、有特色。第三次是我一直積極回答問題。老師誇我學習勁頭足。我這節課上得可高興了。老師,我想對你說:「以後上課,您就多表揚表揚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要表揚,這樣,我敢保證我們班上每一節課都會樂開了花。
10、成長日記
主要記錄學生在學習中進步情況及存在問題和改正問題的過程。例如:
今天上課,我的精力總是不集中,老是想這想那,成績也在下降,好像是掉進了陷阱(精力不集中),又無力向上爬。我想,我一定要用最大的力氣,爬上這可惡的陷阱!也希望同樣掉進這陷井裡的同學,盡快爬上來。今天我真高興,因為我終於爬上這可惡的陷阱了。陷阱!這是個多麼可怕的字眼啊!但是如果你努力努力再努力,這個陷阱就不那麼可怕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11、閃光日記
主要記錄自己在數學學習中的經驗、心得、體會及每一個成功之處、優秀之點。例如:經過積累,我已經寫了三十多篇數學日記了。我們組的同學都誇我寫得好,我總結了一下,有一點經驗:寫今天發生的有關數學事件的過程;寫我自己學數學的想法;寫數學的用途……只要抓住前面的內容仔細寫,就可以寫一篇好日記。班級對我的月評價是:你被評為數學日記小名人,祝賀你!我們相信按照你寫日記的方法,全班同學都能寫出一篇又一篇好日記。
④ 數學日記怎樣寫
數學日記:記下這一天所學到的數學知識。
綜上所述,建議你的數學日記寫一下幾點:
1、記下今天所學到的知識
2、記下今天沒掌握的知識
3、確立自己今後對沒掌握知識的攻克計劃
4、並做好自己以後對數學學習的長遠計劃
首先寫今天遇到了些啥事情,胡亂編個跟數學有關的,然後說你想啊想(插廢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啊什麼的),然後說還是沒明白,在說被旁人一句不經意的話提醒,終於想到了。最後吹原來數學是這么有用的,就在我們身邊。完
數學的學習對於我們女孩子真的有些吃力。但為了心中夢想的大學和前程,努力把!
例如:今天上午,我正在為數學日記寫些什麼而煩惱。在網路的知道上閑逛,希望能碰到些啟發。突然,知道上的一片文章吸引了我:
「 八路實驗小學六(7)班 徐瑞祥
今天下午,我在《小學生雙色課課通》上看到了這樣一道題。
一個圓錐底面半徑是8分米,高的長度與底面半徑的比3:2,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析: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
我沒多看分析,對著這道題便琢磨開了,咦?圓錐體的面積我沒學過怎麼計算啊。那這道題我有怎麼解呢?我嘆了口氣,准備繼續看完分析,刻我轉念又想,這個暑假過了我不久是六年級了嗎?若是連這道課課通上的題都不會做。我還算是什麼奧數班的啊?不就是名不副實了嗎?對,我一定要靠自己把它解出來。
按照往常我在這種題面前一定是在腦子里建立一個模型,可是,對於這道題我卻格外謹慎,生怕有個閃失。我在紙上畫了一個圓錐的透視效果。定睛一看,咦?這個圖形如果是平面圖形不就和三角形一樣了嗎,那這個圓錐的立方面積不就是和它同底同高的圓柱體的面積的2分之1了嗎?我一下子喜出望外。原來圓錐體的面積也同容易求的嘛。只要知道圓錐體的高,和底面積不就可以求出了嗎?再回到這道題上,它的條件里告訴了你底的半徑,就等於告訴了底面積,它說高和底半徑的比例是3:2,也就是底半徑的長度是高的3分之2。那高不就是半徑×3÷2=高。這么說來,高就是12分米,底面積就是200.96立方分米,圓錐體面積就是200.96×12÷2=1205.76立方分米。
「呼,終於被我解出來了。」我長吁了一口氣,通過這道題,我也發現了,其實數學中有許多東西是相通的,就像圓錐體面積和是三角形面積一樣。其實並不需要知道所有的計算公式,只要可以融會貫通,一樣可以解題。
可以嗎?不行修改一下 !
還有:一)
今天,我們一家去龍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兒,人一直擠著,我們好不容易點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來了,是一桶大套餐。裡面有12個雞腿,我想:怎麼平均分呢?這時,我想起除法12÷3=4。我們每人四個雞腿,我後來又吃了老媽的1個雞腿,阿姨的2個雞腿,阿姨說:「這總不能白吃,我問你,你吃了幾分之幾?你再吃幾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學了分數的知識,可以正確回答問題了.
(二)
今天,媽媽給了我10元錢去超市買東西。我買了一串鞭炮用了錢的2/10,又買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錢的1/10,還買了7個汽球,用了錢的2/10,最後買了一把梳子,用了錢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還剩下一元錢只好還給媽媽了。
到家後,媽媽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還剩下一根,我送給了隔壁的小強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三)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分數。分數有分子、分母和分數線,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間一橫是分數線。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數,比如:一本書有三十頁,每一頁是一本書的1/30。分數還可以用來加減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於二分之二,也就是1。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一個餅把它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餅的1/2,再把這兩份拼起來,就是有2個1/2,剛好是一個餅。分數在加減時,如果分母都是一樣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樣,就是1了。
我還學會了比分數的大小,老師教了我們口訣: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小的分數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
老師還提醒我們,寫分數時,一般先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寫分母,最後寫分子.
數學日記4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數學日記6
8月6日 周六
今天晚上,我看見一道會迷惑人的數學題,題目:37個同學要渡河,渡口有一隻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們要全部渡過河,至少要使用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會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個撐船,那麼每次只能乘4人。這樣37人減去一位撐船的同學,剩36位同學,36除以4等於9,最後一次到對岸當船夫的同學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數學日記7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數學日記8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數學日記9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
唉呀,累死了,我自己寫的
抄襲者死!
⑤ 數學寒假作業的數學日記怎麼寫
數學日記5篇,可以參考來寫,具體如下:
買小吃
6月25日 星期一 晴
暑假到了,爸爸媽媽帶我回了老家。老家的小吃特別多,也特別好吃。每當我想起老家的小吃就禁不住直流口水。
當天晚上媽媽就帶我去買小吃了。我們先買了2碗油茶,每碗1塊錢;接著又去買麵皮,每碗3元,我們買了2碗;然後又買了20個小煎包,每個0.2元;最後還買了10塊油炸豆腐,每塊也是0.2元。
香呀!聞著就讓人直流口水,我真想抓一個塞進嘴裡,可媽媽不允許,說這樣吃不衛生。我就一手拎著小煎包一手拎著油炸豆腐樂顛顛地跟媽媽一起往回走。
爸爸老遠就看到我們買了一大堆好吃的回來,笑著問:「買這么多,花了多少錢呀?」媽媽轉過頭對我說:「花了多少錢,你給爸爸匯報一下。」我大聲說:「油茶2元,麵皮6元,小煎包4元,油炸豆腐2元。一共花了14元。匯報完畢!」爸爸媽媽都哈哈大笑起來。
這么多就14元,老家的小吃真的好吃又便宜。要是你到我們老家來,一定別忘了嘗一嘗哦!
買東西
5月13日?星期六?天氣晴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來到超市買東西。
當我們買完所需的東西之後,剛要離開,我看見貨架上正好擺著火腿腸,於是我讓媽媽買些火腿腸,媽媽同意了。可是剛走幾步,我又看見貨架上擺著一包一包的,同樣品牌,同樣重量,裡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買一包一包的呢,還是買一根一根的?我猶豫了。突然,我的腦子一轉,有了,只要比較一下,哪一種合算就買哪一種。於是我開始算起來:零賣的如果買10根,每根4角,就是40角,等於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錢,所以我決定買散裝的。我把我計算的過程說給媽媽聽,媽媽聽了直誇我愛動腦。
學習筆算減法
4月21日 星期二 天氣:晴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加法已經全部都學完了,同學們很期待下次會學什麼呢?到了第二天,同學們一進教室大家就去看課程表,原來第一節就是數學課呀,大家開心的跳起來,體操做完,鈴聲一響,同學們跑進教室,迫不及待的等林老師近來,林老師一進教室就看見同學們個個精神飽滿也很高興,就說:我們今天學筆算減法,然後仔細講解,最後讓我們記住最重要的一點是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同學聽得津津有味!現在我學會了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我的知識還更加豐富了!
角
10月22日 星期六 天氣:陰
現在我們已經學到了角的初步認識,角都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從一個點起,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都可以畫成一個角。三角板上的3個角中,有1個是直角,畫直角用三角板能畫得又快又准確。在我們生活中所用的與所看到的許多物體都有角和直角,比如:桌子、椅子上有角,紅領巾上有一個大的角,兩個小的角,國旗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我們要把老師教的知識用起來,懂得區分和辨別。
做麵包
5月10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到大姨家學做麵包。我們要做一個900克的甜麵包。一切准備好後,開始做麵包了。
我把麵包機里的配料桶拿出來放在桌子上,大一讓我先倒入310毫升的水;再加入3大勺植物油,大約45克;再放入1小勺鹽,大約6克。按大姨的要求,我在配料桶里又加入3杯和1/3杯的糖,大約90克;放進3大勺奶粉,大約50克;接著又倒進3杯和3/4杯地麵包粉,大約500克。當然,最後大姨說絕對不能忘記我們做麵包的必備品——乾酵母。所以,我又加入了2小勺乾酵母,大約12克。好了!配料配好了!大姨把配料盒放到麵包機里讓麵包機製作了。
過了2小時16分鍾,一陣香味撲鼻而來,過了44分鍾一個900克地甜麵包終於做好了。
我把所有的配料重量加起來應該是1013克,為什麼甜麵包只有900克呢?大姨告訴我,原來在烘烤過程中蒸發了113克的水。
我把麵包從配料盒裡拿出來,吃一口,啊!香甜可口,回味無窮!
⑥ 數學日記怎麼寫
就是在寫日記的過程中運用「列數字」的方法。
給你幾篇範文參考參考
這條直線到底有多長
今天傍晚,我和表姐在操場上玩,我們在操場邊發現一張面積大約是一平方米的正方形廢紙板,表姐看了看,說:」小婧,如果把這個紙板分割成一個個面積為一平方毫米的小正方形,再把這些小正方形一個緊挨一個的接成一條直線,這條直線會有多長呢?」我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這能有多長,頂多不過四米吧!」表姐笑了笑說:」你先別急著下結論,讓我們一起來算算吧。」
我理了理思路,開始了片刻的思考:1平方米等於100平方分米,……1000000平方毫米的正方形的邊長就是1000000毫米,那1000000毫米不就是100米嗎?哇!這條由一些一平方毫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直線竟長達100米。
此時,我明白學習數學不能只是簡單地把題目看一看,就輕易的下結論,應該認真想、仔細算,才能做得對,並探究到其中的奧妙。
節約用水,人人有責
今天,陸老師為我們上了」節約能源」一課。上課時,同學們都聯系生活實際,說出節約能源的許多辦法。林婧同學說」我們在白天,要盡可能不開燈,才不會浪費電。平常洗臉、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洗地板、洗衣服,淘米的水可以去沖廁所。」
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家有3口人,十月份用水18、5噸,十一月份用水15、5噸,如果按照十一月份節約用水的數量計算一年就可以節約36噸,平均每人每月用水1噸,我們南安市有140萬人,全國有13億中,一個月就可以節約用水140噸,全國有13多億人中,一個月就可以節約用水13億噸水,多麼巨大的一個天文數字啊!看來,節約用水,人人有責。
⑦ 數學日記內容怎麼寫
書寫思路:數學日記需要在日記內容中提及足夠多的數據量詞、如基本書、幾首古詩,多少次作業,根據自己的真情實感與經歷進行描述,正文如下:
學生是將來要做博士、碩士、教師、老闆等的,可在那之前,學生是要讀下將近數不清的書,要背下上千首古詩的,而我就是個學生,今年讀二年級了,已經讀了71本書,背了56首詩,而學習的道路還遙遙無期,讀書期間我已經寫了N次作業。
還有補奧數、架子鼓、書法、語文這四門補習,每次督促我寫作業,爸媽也煩,我也煩,我真想像我同學一樣,沒作業時也可以玩電腦。
補習可以自己選,成績有時候差了一點不用被罵,我不想被束縛住,我想自由自在,隨心所欲。我想絕大部分的學生也想這樣,不想被束縛,不想被強制,希望家長不要這樣束縛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