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燒烤大全 » 房顫怎麼治療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房顫怎麼治療

發布時間: 2022-04-18 20:26:55

『壹』 心臟房顫怎麼治

病情分析:治療房顫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最為常用的包括葯物治療,電除顫治療,內科介入治療,外科手術治療等.根據每個患者的不同病情,醫生會為其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葯物治療包括:抗心律失常葯物和抗凝葯物.葯物治療只能控制症狀和預防並發症的發生,不能治療房顫,一般需要長期服葯. 電除顫治療適用於葯物控制無效的病人.單次的轉復成功率很高,但是復發率可高達60%以上.且容易造成患者的組織燒傷以及全身影響. 介入治療現在應用的很廣泛,但是由於技術的限制,對於持續性房顫以及永久性房顫的單次成功率並不很高,一般需要多次治療,費用相對較高.而且介入治療不能去除血栓最長發生的部位--左心耳(絕大多數發生中風的 房顫患者,血栓均來自左心耳),術後仍需要繼續長期服用抗凝葯物.介入治療有發生嚴重的並發症的可能.如:心臟穿孔,心包填塞,心臟食管瘺等. 外科治療的金標準是「迷宮手術」,因為這種手術可以去除房顫發生的病因,並且可以去除左心耳,因此,手術的房顫治癒率很高,且術後中風的機率很低.但是由於最早的迷宮手術需要把左心房切割成許多小的部分,導致術後的並發症較多,現在已被「改良迷宮III手術」取代.「改良迷宮III手術」是用雙極射頻消融取代最早的切割縫合方法,因此在不降低術後治癒率的同時,降低了術後的並發症,而且避免了術後的長期服葯. 現在外科治療又增加了一種方法--房顫微創外科治療.房顫的微創治療指的是微創射頻消融手術(微創消融手術),又名Wolf Mini-maze手術,是由美國醫生Randoll Wolf在2002年提出並逐漸發展完善的一種迷宮手術治療房顫的手術方式,手術放棄了傳統心臟手術的胸骨正中劈開口,採用肋間小切口,運用特殊的手術器械,完成雙側肺靜脈的隔離和左心耳的切除或閉合,最終達到治療房顫的目的.現在國內多家醫院已經開展.意見建議:

『貳』 房顫是怎麼回事怎樣治療才能治好

人一旦歲數大了以後,心臟疾病成為威脅老年健康的一大殺手。比如臨床上有一些心臟不適被醫生確診為房顫,那麼心臟房顫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種疾病屬於心律失常的一種,所以病人會覺得非常不舒服。那麼心臟房顫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為大家仔細介紹一番,並且告訴大家怎麼治療好,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房顫全稱叫心房顫動。是心律失常的一種,呈持續性。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患有房顫的患者往往心率快而且不規律,心率有時高達150次以上,比正常人跳的快很多,而且非常的不規律,心房失去了收縮的功能。按持續時間分類可分為三類:陣發性心煩顫動、持續性心房顫動和永久性心房顫動。按有無基礎性心臟病分類可分為兩類:病理性心煩顫動和特發性心房顫動。

心臟病房顫如何治療?

葯物治療:葯物能恢復或者維持心律,控制並發症發生。常用的葯物有: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拮抗劑、洋地黃、胺碘酮等。葯物治療可以控制心室率,保證心臟的基本功能,降低心房顫動引起的心功能紊亂。

非葯物治療:非葯物治療的方法有:電復律、導管消融治療、外科迷宮手術以及抗凝治療。抗凝治療一定要有專科老師來指導,抗凝過度可導致出血,抗凝強度不夠就沒有效果,所以一定要謹慎。非葯物治療一般創傷比較大,一旦非葯物治療失敗,還需要立即使用葯物來治療。

無論用什麼方法來治療心房顫動,它的治療原則都是恢復竇性心律,心房顫動才能達到完全治療,所以所有房顫的患者都要嘗試恢復正常心率。對於不可能把心律恢復到正常的患者,我們可以通過葯物把心率降下來,並且可以使用抗凝葯物,防止腦卒中和血栓形成的發生。

建議患者在房顫疾病發作的時候,首先可以採用復率性的葯物進行治療,常見的葯物有普羅帕酮或莫雷西嗪,如無效,則選索他洛爾,後選胺碘酮。建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陣發性房顫選用胺碘酮。

但是如果患者所患有的是持續性房顫疾病時,除了需要長期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葯物外,另外還要,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葯物,防止血栓形成或脫落(例如阿司匹林)進行治療,都可以有效的預防病症發作。如果患者的心臟病比較嚴重,而且已經到了晚期,很有可能會隨時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這個時候患者就應該及時的進行心臟移植手術來進行治療了,患者一般在手術治療之後都可以正常的生活。

心臟病房顫患者注意事項,房顫的患者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禁止吸煙、飲酒、避免服用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及刺激性食物。腦卒中是房顫患者最大的危險之一,所以一定要注意,早發現早治療,利用一切時間治療防止出現並發症。建議患者一旦出現了持續性的不適時,應當盡快到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治療,以免錯過了最佳治療的時間。除此之外,患者的飲食應當以為清淡為主。

以上資料讓我們明白了心臟房顫是怎麼回事,其實這種疾病在中老年人當中十分常見,所以提前了解一些治療心臟房顫的知識對我們大家是很有好處的。其實主要分為葯物治療、非葯物治療,老年朋友一旦覺得心臟不適應及時撥打急救電話,以便到醫院接受及時檢查和治療,避免延誤造成什麼不利影響。

『叄』 房顫如何治療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指規則有序的心房電活動喪失(正常的竇性心律喪失),代之以快速無序的顫動波,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顫時心房的泵血功能下降或喪失,容易形成心房附壁血栓,再加上房室結對快速心房激動的遞減傳導,使心室律極不規則,進而影響到心室泵血功能。房顫是一種常見病,根據近年來國內外的報道,房顫在總體人群中的患病率為0.4%~1%,男性多於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房顫的患病率逐漸增高,在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中,患病率可達5%~8%左右。換言之,這部分老年人中每15~20位就有1位患房顫。 房顫的發生有許多的病因和誘因。常見的病因為高血壓、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心力衰竭、各種類型的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心包炎等心血管疾病。其他疾病也可引起房顫,如慢性支氣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神經系統疾病、肥胖、甲狀腺功能亢進等。還有一些患者缺乏明確的基礎疾病,稱孤立性房顫。房顫的發生還受家族性因素以及自主神經(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的影響。房顫也可被一些一過性的因素或急性疾病誘發,如:飲酒、外科手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觸電、電解質紊亂。 房顫的主要臨床表現是由於心室律不規則以及心率過快造成的相關症狀,如心慌、胸悶、運動耐量下降。症狀可因心室率、心功能、伴隨的疾病、房顫持續時間以及患者對症狀的敏感性等而各異。對於有基礎心臟疾病的患者,症狀往往較重,甚至可出現心絞痛、急性心力衰竭。少數患者則症狀不明顯,僅在常規體檢時發現。房顫發作終止時可以導致患者出現一過性的心室停搏,造成頭昏、黑蒙、暈厥等表現,部分老人可因而發生外傷或骨折。房顫時容易並發左心房附壁血栓,血栓脫落則會引起動脈栓塞,最常見的是腦栓塞,每年發生率5%,大大高於無房顫者。少數患者因疏於體檢,有時以腦栓塞為首發表現就醫時才發現房顫,應引以為戒。 房顫患者體檢時會發現心率和脈搏快慢不一(總體偏快)、節律絕對不規則,搏動強弱不等。部分患者有家庭用電子血壓計,具有顯示脈搏的功能,自我監測時會發現代表脈搏頻率的數字不斷變化,比如在130~140次/min之間不斷波動,反映了房顫發作時心率和脈搏快慢不一、節律不整的特點,可作為提示房顫的線索之一。 房顫有典型的心電圖表現。建議患者有突然發作的心慌症狀或自測脈搏較快或不規則時,應盡快到醫院記錄心電圖以便診斷。對於短陣發作的房顫,動態心電圖(Holter)有助於「捕捉」到有價值的診斷信息。 根據臨床表現、體檢和心電圖,可以明確房顫的診斷。目前,房顫常分為以下幾類:首次診斷的房顫、陣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長程持續性房顫、永久性房顫。已確診的患者,應通過進一步檢查來確定房顫的病因和誘因、房顫的類型、血栓栓塞風險的大小、是否合並基礎的心臟疾病以及心功能狀態。其他常用的檢查方法有甲狀腺功能檢測、超聲心動圖(心超)等。 房顫的治療主要包括轉復竇性心律(復律)、控制心室率、預防血栓栓塞事件三個方面。(1)對於有希望維持竇性心律的患者,可考慮給予復律治療,常用的方法有抗心律失常葯物、直流電復律以及近年來興起且已趨成熟的導管射頻消融術,可根據患者的具體臨床情況選用。如果患者的房顫持續時間超過2天,左心房已經有形成血栓的可能,那麼在復律的前、後還要進行抗凝治療等處理。(2)對於復律困難或復律後難以維持竇性心律者,可以採用控制心室率的措施以減輕症狀、改善心功能。控制心室率最常用的方法是葯物治療,如洋地黃類葯物、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通道阻滯劑。(3)抗血栓治療可以防止和減少血栓事件,但同時也增加了出血(消化道出血、腦出血等)風險,因此是一把「雙刃劍」,要尋求一個較好的「平衡點」。常用的口服抗栓葯物有抗血小板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抗凝葯(華法林)。華法林的療效更為確切,但出血的風險也相對大,因此要定期監測國際標准化比值(INR)來評價。無禁忌症的情況下,房顫患者是否需要抗血栓治療以及採用哪種葯物治療,取決於具體病情,建議與專業的臨床醫師溝通和咨詢。在抗血栓治療過程中,也要定期到醫院隨訪。尤其是華法林治療需定期監測INR,目標范圍是2~3。開始時每周要監測1~2次,由於其作用可能受到多種食物和葯物的影響,即便達標後,也宜每月監測1次,切忌「一曝十寒」。患者因病情需要加用其他葯物時,也宜向處方醫生說明自己正在使用華法林,盡可能避免葯物的相互作用。為便於患者監測INR,現在也有可在家庭使用的INR監測儀,類似常見的採用試紙測定血糖的血糖儀。不過,對於自我監測結果的解讀和後續處理,還是與專業的臨床醫師咨詢為宜。(4)其他還有房室結消融術後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左心耳閉合或封堵術、外科微創手術、外科迷宮手術等有關的治療措施,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用。

『肆』 房顫需要注意什麼該怎麼治療

房顫在治療的當中要經常的來隨診,因為你吃的一些葯物,要監測看有沒有一些副作用的發生,如果房顫恢復一個竇性心律,帶上動態心電圖,醫生監測有沒有房顫的復發,因為有一些病人房顫治療以後是沒有症狀的。

房顫在治療的當中就是我們要注意病人你要經常的來隨診,因為你吃的一些葯物,咱們要監測看又沒有一些副作用的發生,如果說是我是一個房顫恢復一個竇性心律,那麼你要來隨診,經常我們會建議患者再帶一些動態心電圖。

然後再監測有沒有房顫的復發,因為有一些病人真的是沒有症狀的,可能剛開始房顫發作他還感覺到心悸、胸悶、不舒服,但時間長了以後再房顫發作,他沒有任何的症狀,但這個時候千萬不能說我沒有房顫。

所以這個時候還是要到醫院來進行隨診,因為房顫的發生如果你還是有一些房顫的發生,咱們這個治療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尤其是抗凝這塊,會加強員工抗凝的一個力度。

『伍』 房顫怎麼治療

房顫的原因有很多,有冠心病房顫,有甲狀腺功能亢進引起的房顫,應當查明原因,進行治療

『陸』 心臟病房顫,該如何治療呢

房顫發作時,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葯物,同時還需要服用抗凝的葯物,避免血栓形成,防止血栓堵塞血管。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休息,不要過度勞累,生活要有規律,不能熬夜。對反復發作性房顫的患者,還可以選擇電復律或導管消融術。

『柒』 房顫最好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房顫單純靠西葯治療不但無效,而且有副作用,房顫發作時心率快的人臨床吃胺碘酮或心律平或者倍他樂克減慢一下心室率是可以的,長期吃不行。

目前看來治療房顫有兩種方法:

  • 一個是各大醫院的射頻消融術。

  • 一個是馬寶琳研究的生物針+中葯。

  • 人生的任何選擇都是矛盾的取捨,治病更是這樣。

    療效、副作用、復發、痛苦、療程、費用、方便程度這些因素都要考慮。

    關於射頻的內容大家可以看《射頻治療房顫的歷史、演變、療效、副作用、爭論、和未來》這篇文章。



    療效:

  • 各大醫院的射頻:射頻成功的判斷標准不統一,歐洲美國中國都不統一,比如:有的地方是說射頻以後的房顫發作,只要每24小時中每次發作不超5分鍾就算成功;有的地方是說射頻以後雖然多出了頻發房速,但只要不是房顫就算成功;一句話,這個成功是人為界定的,不是患者期望的完全沒事兒。在上述混亂的標准前提下,全世界報道的成功率跨度很大,從20%多到70%多的都有,比較亂,我們很難判斷誰真誰假,有些結果西醫大腕兒同行之間也不信。現在國內提法比較多的是成功率50-60%(同樣,你先別管是按什麼標准),再往高了說不太講究,再往低了說不太好意思。當然了,射頻其實技術要求挺高的,各個醫院各個醫生水平肯定是有差異的。有一個關鍵點要注意,射頻成功不成功就是看心電圖,不管你的症狀和全身感受,你做完了射頻後房顫沒有了,但出來頻發早搏,天天胸悶、氣短、失眠、全身沒勁兒,這都算成功。

  • 馬寶琳研究的生物針+中葯:行善堂的療效標准有三條:第一是不再難受,各種症狀消失或基本消失,從一個「病人」變成一個「好人」,精氣神兒整個變好;第二是原來心室率變慢,原來房顫時心室率快需要吃倍他樂克或心律平,現在停了這些西葯心室率也不快了;第三是不顫,指的是一點兒也不顫。按照以上標准,行善堂的總體管事的是90%多,其中第一(不難受)和第二(心室率停了西葯不再快)是90%多,第三條不顫的在60%左右。行善堂治房顫和射頻的不同是,不但追求不顫,還改善全身狀況,就算還顫,但人舒服了、西葯停了,心率不快了,而且心電圖不那麼亂了,跳的比較規律了。這個數據是按照一個療程(6次治療)算的,繼續治療的話,結果仍會提高。

  • 副作用

  • 各大醫院的射頻:副作用基本上分成穿刺造成的(把導管扎進血管叫穿刺),導管捅的,和放電燒的這三種情況。血管穿刺的造成的包括:局部出血、血腫、感染;氣胸(把肺扎破了);血栓形成、栓塞等;導管捅的勁兒大了造成的有:主動脈瓣返流、心肌穿孔(心房肌肉實際挺薄、勁兒大了捅漏了)、心包填塞等;射頻放電造成的:房室傳導阻滯(把正常通道給誤傷了,只能裝起搏器了)、心肌梗塞等。有一個24個國家521家醫院,一共16309例的統計表明:有些患者射頻完了以後全身沒勁兒,到現在7年了,和做了大手術傷元氣一樣,有的剛做完沒事,從3個月後越來越沒勁兒。還有一些射頻完了難受的,怎麼難受的都有,比如心前區刺痛,胸悶的等。其實最多的除了房顫復發以外,更多的是頻發早搏、房速,也有一些出來了陣發室上速。注意:全世界的學術論文,學術會議等公開發表的結果中,射頻完了出現房速、早搏、陣發室上速等沒算到並發症里,也沒算到復發里,也沒算到不成功里,但實際上挺多。

  • 馬寶琳研究的生物針+中葯:射頻消融是要穿刺大血管,把導管從大血管送到心臟里去。但生物針不是往血管里扎、不是往心臟里扎、不是往神經上扎、而是往肌肉里扎。不開刀不麻醉,就和肌肉注射差不多,還不如肌肉注射疼。其實生物針沒有什麼副作用,只是有一些我們不希望出現的正常反應,這些反應包括:有1-2%的人會出現低燒,不超過38度,持續1-2天,有點兒類似要感冒;有約0.2%的人針眼處疼的厲害(也許是真特別疼,也許是對疼痛比較敏感,也許是性格比較嬌氣);有針眼處感染,和長了個癤子一樣,不過這位患者不太講究個人衛生,身上很多泥兒;短期加重或者發作規律改變,有4-5%的患者剛治療1周內會有症狀加重,有的是加重,有的不是真加重而是發作規律變了,比如原來每天發作房顫1次,每次持續3小時,治療後變成了每天發作3次,每次20分鍾。不論真加重的還是發作規律改變的,一般都在一周後逐漸好轉。這些都是正常反應,而且是好事兒,這說明起效,最起碼說明治療在起作用。

  • 復發

  • 各大醫院的射頻:各方統計數據不一樣,統計年限也不一樣,有按1年算的,也有按5年算的。目前提法比較多的是,有1/3的復發。但是,射頻完了出現房速、早搏、陣發室上速等情況的,既沒算到復發里,也沒算到並發症里,也沒算到不成功里,但實際上挺多。

  • 馬寶琳研究的生物針+中葯:復發的少。正常生活、常規運動、常規鍛煉都不會復發。目前僅有3-4例受到極度惡性刺激後有復發,這些極度刺激包括:大量喝酒(一次喝了3瓶黃酒、半斤白酒、無數啤酒、喝到斷片兒);親人去世(患者本人68歲,治療期間婆婆去世);高強度運動(患者70多歲了,但是爬山,很高,很冷,氣壓很低);

  • 痛苦

  • 各大醫院的射頻:原來以為導管射頻不太痛苦,問了一些做過的患者才知道還是挺痛苦的,說是做的時候有些疼,感覺刺啦刺啦的燒,射頻之前還要抽血化驗,做完之後很多人會有心慌胸悶等不舒服。外科微創射頻是在胸膛上打6個眼兒,通過胸腔鏡來做,應該是比開刀痛苦小,但比導管痛苦大。

  • 馬寶琳研究的生物針+中葯:就是扎針,扎完就拔出來,針的粗細就是比肌肉注射的略微粗一點兒,不用麻醉,疼的程度比打麻葯要輕,比肌肉注射要輕,行善堂治過的最小的患者是4歲的小孩,治完馬上就能自己下床走,自己開車也行。中葯絕大多數不苦,葯味不太多,葯量不太大,而且很少連續吃好幾個月(很多地方治病是一天一副葯,連吃3-4個月,行善堂不這樣,就算是連續治療3個月,也不是需要連續吃90副中葯,到底吃多少副不一定,反正不太多)。

  • 療程

  • 各大醫院的射頻:射頻有成功率不太高、復發率不太低的問題,所以,雖然一次射頻幾個小時就做完了,但不知道需要做幾次,療程不好說。

  • 馬寶琳研究的生物針+中葯:療程是6次,每月1次,需要本人到行善堂來,我們的在療法療效中說的有效是按6次統計的,實際上,有人不到6次就完全治好了,有人6次很有效但沒完全好,仍繼續治療,繼續治療的療效仍會提高。

結論:任何療法都有利弊,大家可以自己進行選擇。射頻也在不斷的研究改進,行善堂也在一直努力,另外,中國這么大,也許還有不少高人能治,只是我們還不知道而已。

『捌』 目前房顫的治療有哪些好的方法

引言:一旦人體出現房顫,危害是非常大的。房顫疾病會增加心房內血栓形成的風險,而且血栓脫落可以引起腦梗死等等全身性血栓栓結的事情發生,房顫患者通常發生腦血栓的風險是正常人的5倍,而且房顫發作會引起反復心悸發作等等的症狀,會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長期房顫發作還可能會誘發而加重心衰以及誘發心性心肌梗死,從而增加早老性痴呆風險,以及認知功能下降等等的一系列不良的後果,有這種疾病會給個人以及家庭,還有社會上都會帶來一些嚴重的影響,那麼對於房顫的治療有哪些好方法呢?一起來看一看。

綜上所述,通常對於房顫的治療選擇葯物治療,但是如果在口服抗心律失常的葯物之後效果並不理想,那麼就需要做手術。我國國內多個大型臨床實驗中,已經證實導管消融手術可以控制房顫的發作,而且效果要優於抗心律失常的葯物。

『玖』 房顫如何治療

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心律紊亂,近年來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同時也進一步意識到房顫是血栓栓塞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種病例75%患者並發腦血管意外。雖然房顫常與器質性心臟病有關,但約30%患者無器質性病變。患者房顫時出現症狀、血流動力學受到損害、致殘,壽命縮短及醫療費用增加。

房顫血栓栓塞的預防

預防血栓栓塞是房顫治療的重要終點之一,栓塞的危險與潛在心臟病及性質有關。Framingham 研究非風濕性心臟病房顫血栓危險是對照組的5.6倍,而風心病房顫血栓危險則為17.6倍。近年來在一級預防房顫血栓栓塞事件的發生方面進行了大規模試驗 ,顯示華法令將腦血管意外發生率從12%降至4%。當INR>4時華法令可增加出血的危險,INR為2-3時抗凝有效,不增大出血的危險,研究亦顯示華法令可降低死亡率。已經有數個隨機試驗對比華法令與阿司匹林抗凝效果。小劑量(75mg/日)阿司匹林並不比安慰劑好,而在房顫中風預防試驗中,阿司匹林劑量較大(325mg/日),則獲一定的益處。

房顫的轉復

葯物轉復 新近出現的房顫,持續時間若小於48小時,數種抗心律失常葯均可用於轉復。由於房顫並非致命性心律紊亂,故任何一種處理方法必須安全、無副作用。1. 對照研究顯示地高辛並不比安慰劑好,它一貫被認為有助於房顫的轉律可能是通過其正性肌力作用改善血流動力學狀態間接起到轉復效果,並非直接電生理效應。2.開放性及安慰劑對照研究顯示靜脈氟卡胺、心律平可使81%病人房顫轉為竇性心律。已證實口服氟卡胺及心律平可用於急性房顫的轉復及長期治療。在安慰劑對照研究中口服單劑負荷量心律平600mg,3小時後50%轉律,8小時後70-80%復律。 Ic類葯物不宜用於心衰、低射血分數及有傳導障礙患者。3.最近研究顯示每日口服胺碘酮600mg可使20%曾轉復失敗或交替用過數種葯物的病人轉復成功,無明顯副反應。靜注胺碘酮用於治療急性房顫,據報道有效率為25-83%,常用於急性心梗或Ic類葯物反指征患者。Ibutilide 是一種III類抗心律失常葯,用於靜注終止房顫,已在美國獲得使用。 Dofetilide與Ibutilide是同一類葯物,終止房顫亦有明顯效果,用於心衰、收縮功能減退、心梗後高危病人,並不影響死亡率。應用III類抗心律失常葯物有致尖端扭轉室速的潛在危險。4. 心臟手術後並發房顫較常見,但有自限性傾向。鈣離子拮抗劑與β受體阻斷劑已用於外科術後房顫治療,其效果有待進一步證實。若房顫繼發於甲亢,轉律應在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後進行。

電轉復 當房顫葯物轉復律失敗或持續性發作伴血流動力學障礙時,應時用電轉。經胸體外直流電復律是慢性房顫轉律方法,一次或有時數次電擊才成功。技術方面值得注意的內容包括電極大小、電極位置、經胸阻抗、輸出波形及能量儲存(50-400J)。主張開始能量為200J,75%或更多病人房顫可轉復成功,如果200J轉復不成功,則需採用更高能量(360J)。放電需與適當R波同步,這樣可避免電擊誘發的室顫。

對房顫持續48小時或更長時間病人,主張在轉復前3周及轉復後1月接受口服抗凝葯物治療。

房顫心室率的控制

葯物治療方法 1.洋地黃類葯物:因延緩房室傳導、增加不應期而減慢心室率。同時也縮短心房不應期使心房率增快,增加隱匿傳導使心室率減慢。與其它葯相比,洋地黃有一個獨特的優點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2. β 受體阻滯劑:延長房室結有效不應期和傳導時間。靜脈給葯能快速減慢心室率,但由於負性肌力作用不適用於有明顯心功能不全和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口服用葯能減慢心室率,因此能明顯地提高患者的運動耐量,既使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口服用葯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3.鈣拮抗劑:維拉帕米和地爾硫桌能延長房室結的不應期和傳導時間。靜脈給葯能快速地減慢心室率,有一定的負性肌力作用但可被血管擴張作用抵消。其他葯物,如索他洛爾和胺碘酮可用來控制慢性房顫的心室率。索他洛爾本身並不延長房室結不應期,其減慢心室率作用與該葯β受體阻滯效應有關。胺碘酮可控制靜息和運動時房顫的心室率,其機制是能延長房室傳導系統的不應期,因副作用限制,不宜長期給葯。

射頻消融治療方法 1. 射頻消融阻斷房室傳導。2.房室結改良術。

特殊裝置的使用

心房起搏治療和預防心房顫動 ①單部位心房起搏:單部位心房起搏的位置可在右心耳、高位右房、右側房間隔、界及、冠狀靜脈竇開口附近等部位。②多部位心房起搏:分為雙房同步或右房多部位起搏兩種。前者在原右房起搏的基礎上,將特殊的冠狀靜脈竇導線放置在冠狀靜脈竇內進行左、右心房同步起搏。後者將另一根電極放在右房間隔、界X或冠狀靜脈竇開口的下方。高右房起搏可將房顫復發率減少到9-16%,而對照組VVI起搏房顫復發率為32-69%。右房多部位起搏時,有報道 80%的患者可維持竇性心律。目前認為心房起搏治療是補償性治療,是配合葯物治療的輔助手段,不是一種替代葯物治療的方法。

植入性心房除顫器治療心房顫動(IAD)用一條帶有除顫弧的除顫電極以主動方式固定於心房,另一條帶除顫弧的除顫電極以被動方式固定於冠狀靜脈竇。心房感知和除顫在右房和冠狀竇電極之間進行。一條標準的雙極心室電極導線用於心內電圖R波的同步化和右室起搏。IAD可記錄和檢測心房內電圖和心電圖,用以檢測房顫和R波的同步感知。除顫器與導線相連植入患者胸前區,方法與普通起搏器一樣。有報道IAD轉復房顫的成功率達93.4%,平均每次房顫發作需1-2次電擊,電能約為4.6J。因費用問題目前在國內應用尚少。

射頻消融治療房顫

射頻消融阻斷房室傳導 該技術為將大頭導管送到房室結位置記錄到希氏束電位,放電能量30-50W或60-70℃,持續60s,絕大多數患者能1次將房室傳導阻斷,隨後安裝DDD起搏器。無論是持續性和陣發性的房顫,如果葯物控制不好,射頻消融阻斷房室傳導系統均可給患者帶來好處:(1)射頻消融術後急性和慢性的血流動力學狀況均明顯改善。射血分數從27%增加到45%,隨訪患者心力衰竭發作的機會減少50%以上;(2)患者心悸症狀可消失;(3)不再需要控制心室率的葯物;(4)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房室結改良術 房室結改良術是通過射頻消融方法改變房室結的傳導特徵,使房顫時心室率不至過快但又不造成房室完全阻滯。具體方法相當於消融房室結雙徑路中的慢徑。消融終點是心房起搏文氏點提前到120次/min。

射頻消融治療陣發性房顫 1994年法國Haissaguerre 醫生提出了局灶性房顫的概念。目前尚無嚴格定義,一般指房顫由心房內一個或多個固定發生的房早觸發或驅動。這種房性早搏70%來自左上肺靜脈和右上肺靜脈。其次分別為左下肺靜脈,右下肺靜脈、右房界嵴、右房間隔和冠狀竇口附近。在肺靜脈內可標側到高尖的肺靜脈電位(PVP),竇律時低鈍的心房電位(aP)在前,PVP在後;房早時PVP在前,aP在後。消融時以大頭導管標測到較體表P波最為提前的PVP電位,設溫度60℃進行消融。目前由於房顫機制及消融方法尚無定論,消融的成功率僅為30%,且復發率及並發症較高,因此只處於探索性階段。2000年11月Haissaguerre 再次提出最新理論,使用PV環狀標測電極標測肺靜脈開口處雙向傳導最早的部位進行消融,從而阻斷心房與肺靜脈之間的傳導通路,使手術時間顯著縮短,單次消融成功率達56%(39/70),總成功率達72%(51/70).此外超聲球囊導管的誕生很容易將心房與肺靜脈間的傳導阻斷。理論的更新和器具的改進為射頻消融治療房顫展現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