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燒烤大全 » 蕺怎麼讀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蕺怎麼讀

發布時間: 2022-04-12 17:50:03

1. 草頭下面加個桀 怎麼讀

也讀jie,,,蕺桀
夏朝第一個草頭皇帝 - -||

2. 稽蕺山怎麼讀

稽蕺山,讀音[ jī ][ jí ][ shān ]

稽,讀音[ jī ],聲母j,韻母i,聲調1

1)停留。

2)考核。

3)計較。

蕺,讀音[ jí ],聲母j,韻母i,聲調2

蕺菜,也叫魚腥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和葉有腥味,可供葯用,嫩莖葉可食。

山,讀音[ shān ],聲母sh,韻母an,聲調1

1)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高聳的部分:高山。

2)像山的東西:冰山。

3)蠶蔟:蠶上山了。

4)山牆:房山。

稽蕺山漢字筆畫:




山相關組詞:

1、山羊[ shān yáng ]

1)羊的一種,角的基部略作三角形,角尖向後,四肢強壯,善於跳躍,毛不彎曲,公羊有須,變種很多,有黑、灰等顏色。皮可以製革,絨毛是優質的紡織原料。

2)跳躍器:跳~。

2、江山[ jiāng shān ]

江河和山嶺,多用來指國家或國家的政權:~如此多嬌

3、深山[ shēn shān ]

山裡山外距離遠、人不常到的山嶺:~老林常有野獸出沒。

4、火山[ huǒ shān ]

通常指地殼內部噴出的熔岩及碎屑物質堆積而成的錐形山,也包括有噴發活動而無山形者。

5、山道[ shān dào ]

山路。

3. 「蕺山」的「蕺」怎麼讀

jí,聲母:j;韻母:i;聲調:二聲。

蕺山又名王家山,源於王羲之故居就在山腳。山上原有王家塔、蕺山亭、董昌生祠、三范祠、北天竺、蕺山書院等很多歷史建築,可見當時盛況非同一般。

由於歷史原因山中古跡大多被毀,僅有摩崖題刻等少許得以保存。為再現蕺山昔日輝煌,結合蕺山街區保護工程,紹興市政府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已基本完工。

主要景點:

文筆塔:

又名王家塔,是蕺山的標志性建築,與府山飛翼樓、塔山應天塔成三塔鼎立之勢,構成紹興古城上空的美麗畫面。歷史上的王家塔曾多次被毀,1941年日本侵略軍佔領紹興時,還在塔基上修築過碉堡,抗戰勝利後清除。

2003年年底前修復,之前,塔址被用於建築紹興電視台的電視發射塔。王家塔可順梯登高,是紹興城內登高望遠的又一處佳地。

蕺山書院:

在王家塔南側山坡,修復的規模僅是歷史上鼎盛時期的一部分。蕺山書院在歷史上很有名氣,原因是明代著名學者劉宗周曾在院中講學,並是劉宗周為領頭,以他的學生黃宗羲、陳確、張履祥等為中堅的著名蕺山學派的發祥地。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蕺山書院曾被改為山陰縣學堂,期間,徐錫麟在此教過書,範文瀾、陳建功、許欽文等先後在此就讀。

4. 「蕺」的讀音是什麼呢



蕺菜
jícài
〖heartleafhouttuynia〗俗稱「魚腥草」,多年生草本植物(Houttuyniacordata),莖上有節,葉子互生,心臟形.莖和葉有魚腥氣.全草入中葯

5. 攸、稽、蕺、舂怎麼讀

攸(yōu) 稽(jī) 蕺(jí) 舂(chōng)

6. 蕺,苜,蓽,蓼,蒔,分別怎麼讀

「蕺」字的【字海】釋義
拼音:ji2
「~菜」多年生草本植物,莖上有節,葉互生,結蒴果。莖和葉有腥味,全草入葯。亦稱「魚腥草」。
「苜」字的【字海】釋義拼音:mu4
「~蓿」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長圓形,花紫色,結莢果,可以喂牲口,做肥料。嫩苗可食。亦作「目宿」。
「蓽」字的【字海】釋義
拼音:bi4「蓽」的簡體字
同篳
「蓼」字的【字海】釋義

一拼音liao3。
一年生草本植物,葉披針形,花小,白色或淺紅色,果實卵形、扁平,生長在水邊或水中。莖葉味辛辣,可用以調味。全草入葯。亦稱「水蓼」。

二拼音lu4。
形容植物高大。

「蒔」字的【字海】釋義
「蒔」的簡體字
一拼音shi4。
①移植:~田。
②栽種:~花。

二拼音shi2。
「~蘿」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橢圓形,可做香料,亦稱「小茴香」。

7. 請幫忙找讀音為「ji」的漢字,找到有追加懸賞

通過查詢在線新華字典,讀音為【ji】的共找到【303】個。

讀音為陰平的有【96】個。

8. 珟的讀音

珟 拼音:sù

部首:王,部外筆畫:6,總筆畫:10 ; 繁體部首:玉,部外筆畫:6,總筆畫:11

五筆86:GMGQ 五筆98:GWGQ 倉頡:MGHNN

筆順編號:1121351354 四角號碼:1711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3DF

基本字義

--------------------------------------------------------------------------------

● 珟

sùㄙㄨˋ

◎ 古同「玊」。

9. 四川話里的 豬鼻拱 書面語言怎麼說

學名 蕺(音同「集」)菜
我們一般叫: 魚腥草、折耳根
雖然好多人受不了他它的味道,但我感覺還挺享受的

10. 蒔的讀音


(蒔)
shì
移植:蒔田。
栽種:蒔花。


(蒔)
shí
〔蒔蘿〕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橢圓形,可做香料,亦稱「小茴香」。
(蒔)

筆畫數:10;
部首:艹;
筆順編號:1222511124

詳細解釋:
--------------------------------------------------------------------------------


shí
另見shì

蒔蘿
shíluó
〖dill〗傘形科草本植物(Anethumgraveolens),羽狀復葉,花黃色,葉和種子具香味,用於泡菜和其它食物的調味



shì
【動】
移栽〖植物〗〖transplant〗
蒔,更別種也。從草,時聲。——《說文》
蒔,種也。——《廣雅》。按,分秧勻插蒔。
播時百穀,以時為之。——《虞書》
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楊萬里《插秧歌》
又如:蒔秧(插秧)
栽種〖cultivate;grow;plant〗
廬下蒔雜花。——王夫之《小雲山記》
又如:蒔樹(栽樹)
另見shí

相關詞語:
--------------------------------------------------------------------------------
種蒔
栽蒔
移蒔
蒔刈
蒔蘿
產蒔

花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