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文後記格式怎麼寫
後記一般是對文章主旨概括的一句話。應富有哲理和情趣。
如:
一個問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在多彩的答案中找出屬於你自己的那一種吧!(正常空兩格)
——後記(靠右)
再如:
六月,是充滿活力的,是洋溢朝氣的。今年的六月,同樣活力,同樣朝氣,同樣青春!
——後記
② 作品後記怎麼寫
就是你已經結尾了、但是還有些初衷或是合適的素材沒有用上 那麼簡潔的、概括性的把它歸納成一句話就是後記啊、比如我這次中學生作文大賽我選的題目是心花、後記是 「卑微到塵埃里,然後開出花來。做一朵平凡的陌上花,在這喧囂塵世之中。」
你可以選擇引用一句話、也可以是自己寫完這篇作文的感想、就是感想的感想啦【貌似這么說很復雜=-=】【我啰嗦了 掩面】
③ 後記該如何寫
後記指的是寫在書籍或文章之後的文字。後記實際是列在書後的序文(見序),但與序文稍有不同。後記多用以說明寫作經過,或評價內容等,又稱跋或書後。唐代韓愈作《科斗書後記》便有後記之稱。古人多用書某書或某文後這一題名,如宋代歐陽修即有《書梅聖俞稿後》,曾鞏有《書魏鄭公傳後》,王安石有《書李文公集後》,都以書後為題。偶或用讀某書或某文後題這一名稱,如唐代柳宗元《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後題》,便名之讀後題。後世所謂題跋,都是後記。其差異之處在於後記或跋,篇幅往往小於序,在內容方面往往不需如序說得那麼全面,體制規模也都小於序文。寫完一篇文章後,如果要有補充的或遺漏的問題,都可以用後記的形式。有些采訪性的或新聞性的文章,在事後有了新的發展而又不便單獨介紹的,都可以後記的形式加入文章。既能豐富文章內容又不耽誤出版,兩全其美。有時作者故意用後記的形式對某個問題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讓讀者能夠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有題記不一定要有後記。後記只是對你的文章中心的升華。你可以在最後用一個自然段來表達中心,而不一定用後記。有時用了後記反而顯得文章過於累贅。記失敗的教訓——對教學過程中的節外生枝,要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今後在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④ 編後記怎麼寫
編後記,是報紙、刊物編輯在編一期報刊或一篇文章後所寫的介紹有關情況、表達自己意見的簡短文章。一般最長不超過千字,多附在該文之後,而言"編者的話"、"編後絮語"、"附記"代標題,不署作者姓名。其寫作一是有所為,二是有所感,可針對一期刊物、一組或一篇文章發表議論,有利於讀者了解編輯意圖,掌握閱讀重點,提高閱讀興趣。寫作中要求旗幟鮮明,褒不掩過,評不掠美。
具體而言,寫編後記,要注意四點:(1)要吃透原文,通過分析、比較和鑒別,選好角度,這是寫好編後記的基礎。(2)要有感而發,有針對性。(3)力求生動活潑。
⑤ 後記的格式是怎麼樣的
後記的格式:(1)寫在文章的最後面,然後如:
**********************************************************************(正常空兩格)
——後記(靠右)
(2)後記:********************************************。
上面兩種格式都可以。
簡介:
後記指的是寫在書籍或文章之後的文字。多用以說明寫作經過,或評價內容等,又稱跋或書後。
寫完一篇文章後,如果要有補充的或遺漏的問題,都可以用後記的形式。有些采訪性的或新聞性的文章,在事後有了新的發展而又不便單獨介紹的,都可以後記的形式加入文章,既能豐富文章內容又不耽誤出版,兩全其美。
有時作者故意用後記的形式對某個問題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讓讀者能夠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有題記不一定要有後記,後記只是對你的文章中心的升華,你可以在最後用一個自然段來表達中心,而不一定用後記,有時用了後記反而顯得文章過於累贅。
⑥ 後記怎麼寫,(包括好詞好句,主要內容,最後寫出這篇文章的感受)
那就按三個內容寫嘛!
1.摘抄好詞好句。
2.用幾句話概括文章或書的主要內容。
3.重點寫讀這本書的感受,一是可以談這本書在寫作上的特點,哪些章節好,或那些場景描寫精彩,還有沒有不足。二是從內容上加以分析,文章反映了什麼,對我有什麼啟發,自己讀了有什麼收獲。
後記,是一種比較靈活的體裁,想記什麼就記什麼,沒有統一規定。
⑦ 後記應該怎麼寫
我只能給你提供一個最成功的範例,供你參考。
後 記
歷經蒙古鐵騎的瘋狂踐踏;飽嘗滿清胡虜的野蠻奴役;殘遭八國聯軍的槍炮轟擊;忍受日本強盜的燒殺搶掠……壓抑了幾十年,幾百年。今天,在華夏大地上,終於暴發出一股強大的生命力,激發出一種令天下所有炎黃子孫的心靈都為之震撼的東西——這,就是《詩詞三百首》!
讀了《詩詞三百首》,頗有一種痛快淋漓的感覺,書中有雷鳴,有號角,有虎嘯,有龍吟。好似驚濤駭浪,以波瀾壯闊的氣勢,揭天掀地,席捲而來。大筆揮舞,鏗鏘有力,所向披靡。字字句句落地有聲,振聾發聵。自然流露出處在變革時期的求索者「胸懷萬里世界,放眼無限未來,閱盡千古風流,獨占萬世瀟灑」的豪邁、奔放、樂觀、曠達。
偉哉!《詩詞三百首》。讀了你,我們可以觸摸到詩人的高風亮節!
壯哉!《詩詞三百首》。讀了你,我們可以呼吸到詩人的浩然正氣!
孫培軍
跋
天地之道,恆久不已。
利有攸往,終則有始。
——《周易》
《詩詞三百首》真真寫煞,真真寫絕。不能不讓人們引為知己,嘆為觀止。與其說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支前奏曲,倒不如說是炎黃子孫從此走向繁榮昌盛的重要標志。
她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作者強烈感情的噴發。她不單純是作者博古通今之後的知識發揮,而且是作為一個平民的血與淚的痛苦結晶;作為一個戰士的生與死的真實寫照;作為一個學者的靈與肉的慷慨獨白;作為一個遊子的愛與恨的情感升華。
她叩響世紀之門,奏起時代弦律,歌唱美好生活。最貼切地道出了一個群體的心靈之聲,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風貌。
前世不忘,後世之師。讀了《詩詞三百首》,能夠使人想起一段難忘的歲月。是為跋。
——胡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