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雍正的名字怎麼讀要拼音,謝謝
雍正的本名「胤禛」 那應該yin(四聲)zhen(一聲)
康熙二兒子叫「胤礽」是念reng(二聲)的
『貳』 康熙長子胤褆到底是怎麼讀,為何在康熙王朝理面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兩種稱呼
胤褆讀音為yìn tí。
(1)胤【yìn】
基本釋義:後代;後嗣。
(2)褆【tí】
基本釋義
1.〔褆褆〕衣服厚的樣子。
2.衣服好的樣子。
愛新覺羅·胤褆(1672年-1735年),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長子,雍正帝長兄。母為惠妃納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殤,故為皇長子。
(2)胤礽怎麼讀擴展閱讀:
康熙其他皇子的名字讀音和介紹:
1、胤礽【yìn réng】愛新覺羅·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經過公開冊立的皇太子。
2、胤祉【yìnzhǐ】愛新覺羅·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第三子,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異母兄,生母榮妃馬佳氏。
3、胤禛【yìnzhēn】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後,即德妃烏雅氏,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
4、胤禩【yìnsì】愛新覺羅·胤禩(禩同祀,為祀異體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聖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異母弟,生母良妃衛氏。少時為胤禔母惠妃撫養,諸臣奏稱其賢。
『叄』 胤礽讀什麼啊
胤 拼音:yìn
礽 拼音:réng
『肆』 愛新覺羅·胤禛的讀音
愛新覺羅·胤禛 [ài xīn jué luó yìn zhēn]
釋義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托布汗。
『伍』 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祥,胤禵 名字都怎麼讀2010-06-30
1、胤禔 讀作(yìn zhī),禔乃多音字,讀音有 zhī zhǐ tí。讀作zhī時,有安寧 福氣之意。中國人名字中一般包含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或祝福,因此,此處採取這種讀音,康熙帝庶長子,雍正帝長兄。母為惠妃納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幼殤未齒序,故為皇長子。曾從征厄魯特蒙古噶爾丹。
2、胤礽 讀作(yìn réng),康熙十四年(1675年)被立為太子;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經過公開冊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聖祖玄燁第二子,清世宗胤禛異母兄,母為仁孝皇後(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殤諸皇子外序齒為皇次子
3、胤祉 讀作(yìn zhǐ),清朝宗室,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第三子,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異母兄,生母榮妃馬佳氏;
4、胤禛 讀作(yìn zhēn),康熙第四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後,胤禛積極經營爭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為後來的雍正帝;
5、胤禩 讀作(yìn sì),康熙第八子,清朝宗室,清聖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異母弟,生母良妃衛氏。少時為胤禔母惠妃撫養,有「賢王」之稱;
6、胤禟 讀作(yìntáng),清聖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異母弟,母宜妃郭絡羅氏。屬於八阿哥黨,雍正即位後改為允禟;
7、胤䄉 讀作(yìn é),清朝宗室,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遏必隆之外孫;
8、胤祥 讀作 (yìn xiáng),清聖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胤祥與雍親王胤禛關系最親密,雍正帝待他也非比尋常;
9、胤禵 讀作 (yìntí),清聖祖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一母同胞的兄弟,清高宗乾隆帝皇叔,生母為孝恭仁皇後,雍正即位後改為允禵
拓展資料:
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䄉、胤祥、胤禵九位皇子是康熙帝眾多兒子中參與過「九子奪嫡」的皇子。
「九子奪嫡」事件是指康熙年間,康熙的九個兒子為爭奪帝位而掀起的爭斗。該事件始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導火索是康熙廢除胤礽的太子之位。此後眾多阿哥覬覦皇位,展開了一系列的政治斗爭。前期「八王黨」如日中天,支持者眾多,後康熙因其勾結胤禔將其關押,雖不久後得到釋放,但也因此失去聖心。
而後經過一系列的你爭我奪,四阿哥胤禛勝出,成為了後面的雍正帝,雍正帝為了防止再出現兄弟間爭奪皇位的慘劇,從此實行秘密建儲制度,不再公開設立太子,由皇帝寫詔書並放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直到皇帝駕崩後人才能打開並宣布繼承人。
『陸』 〖胤礽怎麼讀〗胤礽:胤礽
胤 yìn ◎ 後代:~嗣(後嗣)。
礽 réng 1. 福。2. 從本身起第八代孫,稱「礽孫」。
『柒』 胤礽怎麼讀 太子胤礽怎麼又成了廢太子胤礽
胤礽母親赫舍里皇後為康熙皇帝的第一人嫡皇後,首輔大臣之首索尼之女,赫舍里產胤礽時難產而死,故康熙爺立胤礽為太子,由康熙爺親自教導,但可能是長大後太過嬌縱等等很多原因,為康熙爺忌憚,故而痛心疾首的廢了他,二廢二立,可見康熙爺對他的情意匪淺,但是終究是費了的,所以又叫廢太子。至於大阿哥是惠妃所生,是庶出,在一廢太子時被終生圈禁了
『捌』 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祥,胤禵 名字都怎麼讀
胤禔[yìn zhī]:
愛新覺羅·允禔()(1672年-1735年),原名愛新覺羅·胤禔,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長子,雍正帝長兄。
胤礽 [yìn réng]:
愛新覺羅·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經過公開冊立的皇太子。
胤祉 [yìn zhǐ]:
愛新覺羅·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第三子,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異母兄,生母榮妃馬佳氏。
胤禛 [yìn zhēn]: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托布汗。
胤禩 [yìn sì]:
愛新覺羅·胤禩(禩同祀,為祀異體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聖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異母弟,生母良妃衛氏。少時為胤禔母惠妃撫養,諸臣奏稱其賢。
胤禟 [yìn táng]:
愛新覺羅·胤禟(1683年—1726年),雍正帝即位之後改名為允禟,清聖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異母弟,母宜妃郭絡羅氏。屬於八阿哥黨。
胤䄉 [yìn é]:
愛新覺羅·胤䄉(1683年11月28日-1741年10月18日)清朝宗室,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遏必隆之外孫。
胤祥 [yìn xiáng]:
愛新覺羅·胤祥(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清聖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胤禵 [yìn tí]:
愛新覺羅·胤禵(1688年—1755年),又名允禵,清聖祖康熙帝第十四子,清世宗胤禛同母弟,清高宗乾隆帝皇叔,生母為孝恭仁皇後,於雍正元年(1722年)改名為允禵。
『玖』 愛新覺羅胤禔是大阿哥嗎 其名字胤禔怎麼讀
胤禔是大阿哥,讀作yìn tí。
愛新覺羅·允禔()(1672年-1735年),原名愛新覺羅·胤禔,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長子,雍正帝長兄。母為惠妃納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幼殤未齒序,故為皇長子。
曾從征厄魯特蒙古噶爾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因魘咒太子允礽,謀奪儲位,被削爵囚禁。
生於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卒於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歲。
(9)胤礽怎麼讀擴展閱讀:
胤禔生平大事介紹:
1、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
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䄉、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2、鎮魘胤礽
皇三子胤祉向康熙揭發:皇長子與一個會巫術的人有來往。經查,發現胤禔用巫術鎮魘胤礽,陰謀暗害親兄弟,並有物證。其母惠妃絕望,向康熙帝奏稱胤禔不孝,請置正法。
康熙皇帝對胤禔所作所為極為氣憤,宣示其為"亂臣賊子。"下令,奪郡王爵,嚴加看守,在府第高牆內幽禁起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新覺羅·胤禔
『拾』 康熙的14個兒子名字分別是什麼怎麼讀要有拼音哦!
清朝的康熙皇帝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1個養女,孫子97個,是有據可查的中國歷史上子女最多的皇帝。
清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
兒子(按出生順序)
愛新覺羅;承祜(cheng
hu
祜,四聲)
愛新覺羅;承瑞
(rui)
愛新覺羅;承慶
愛新覺羅;賽音察渾
愛新覺羅;長華
愛新覺羅;長生
以上各子幼殤,未序齒
皇長子愛新覺羅;胤禔(ti
二聲),固山貝子,原名愛新覺羅保清
皇次子愛新覺羅;胤礽(reng
二聲),皇太子,後封理密親王,原名愛新覺羅保成
愛新覺羅萬黼(fu
三聲)(幼殤,未序齒)
愛新覺羅允禶(zan
四聲)(幼殤,未序齒)
皇三子愛新覺羅;胤(yin
四聲)祉(
三聲),誠隱親王
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zhen
一聲),雍正皇帝
皇五子愛新覺羅;胤祺(qi
二聲),恆溫親王
皇六子愛新覺羅;胤祚(zuo
四聲),幼殤
皇七子愛新覺羅;胤佑(you
四聲),淳度親王
皇八子愛新覺羅;胤禩(si
四聲),原封廉親王,後廢
皇九子愛新覺羅;胤禟(tang
二聲),
皇十子愛新覺羅;胤䄉(此處無字,估計是生僻字,電腦沒有合成);,輔國公
皇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禌(ci
二聲),幼殤
皇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祹(tao
二聲
),履懿親王
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xiang
二聲),怡賢親王
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ti
二聲),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愛新覺羅;胤禑(查不到),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愛新覺羅;胤祿(lu
四聲),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後
皇十七子愛新覺羅;胤禮(li
三聲),果毅親王
皇十八子愛新覺羅;胤祄(查不到),幼殤
皇十九子愛新覺羅;胤禝(查不到),幼殤
皇二十子愛新覺羅;胤禕(yi
一聲),簡靖貝勒
皇二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禧(xi
三聲),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祜(hu
四聲),恭勤貝勒
皇二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祈(qi
一聲),誠貝勒
皇二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秘(mi
四聲),誠恪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