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簡單自製麻辣燙湯底
現如今麻辣燙在全國各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真正的火遍全國了,而對於人們來說,麻辣燙更是一種四季都喜歡吃的一款美食了,要知道在炎熱的夏天也少了它的出現,可是對於麻辣燙來說,其實惠的價格也是大家喜歡它的原因之一,但也就是由於價格原因,也讓人禁不住的擔心起它的衛生問題了,所以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自製麻辣燙底料的做法,讓大家在家裡就做出美味的麻辣燙。
一、最簡單自製麻辣燙湯底:
麻辣健康高湯湯底
材料:豬骨,牛骨,雞骨架各一個,牛油,色拉油各500g,郫縣豆瓣醬250g,豆豉20g,小紅辣椒3兩,中葯材(花椒,麻椒,大料,桂皮,香葉,陳皮,白芷,草果,丁香,小茴香,肉蔻等)十餘種,蔥,姜,蒜,冰糖,辣椒,醪糟,黃酒,鹽,雞精。做法:
1、豬骨,牛骨,雞骨架泡一小時,然後煮十幾分鍾,撈出,入鍋熬湯,大概一個多小時。
2、小火熱靠油,然後加入色拉油。
3、放入蔥姜蒜,炒變黃,放入郫縣豆瓣醬,炒一會,放入豆豉。
4、放入中葯香料,炒一會,加入冰糖,放入辣椒,炒。
5、然後加入醪糟20g,炒一會。再加入黃酒,鹽,雞精。
6、炒好的紅油料汁和熬好的高湯放一起即可。
二、最簡單自製麻辣燙湯底:
麻辣香料醪糟湯底
材料:干辣椒圈250克,郫縣豆瓣醬200克,豆豉30克,乾花椒10克,蒜瓣10瓣,老薑1塊,蔥白1根,香味蔬菜油500克,醪糟1大勺,宜賓芽菜1大勺,鹽適量,碎冰糖30克,高度白酒1大勺,綜合香料(八角、桂皮、香葉、三柰、小茴香、丁香、草果、肉蔻、白寇等)30克-50克。做法:
1、做香味蔬菜油。將適量胡蘿卜、芹菜、洋蔥、姜、蒜、香菜根粗略切碎;600克菜籽油燒熱,放入香味蔬菜炸干,顏色呈淺褐色時撈出,濾油留用。
2、綜合香料粗略打碎,用高度白酒泡1小時;乾花椒泡水備用;郫縣豆瓣醬打成泥;豆豉剁碎。
3、200克干辣椒圈加少許水煮軟,將煮好的辣椒圈加一大勺香味蔬菜油,用攪拌機打成泥,成糍粑海椒。
4、鍋燒熱,加少許油,放入打好的糍粑海椒,中小火慢慢熬干水分,至油色鮮紅透亮。
5、將蒜瓣拍破;老薑切成片;蔥白斜切成圈。
6、鍋燒熱,加入2大勺香味蔬菜油,加入碎冰糖熬化,加入豆瓣醬、豆豉碎中小火熬出香味。
7、加入粗辣椒面、香料碎、泡好的花椒慢慢熬干水分。
8、加入蔥、姜、蒜熬至金黃,表面微干。
9、於之前熬好的糍粑辣椒混合,加芽菜、醪糟、干辣椒圈、鹽稍許熬制即可。
㈡ 麻辣燙的湯汁怎麼做啊
說起這麻辣燙,讓人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算是「楊國福」了,無論是被大家熟知的程度,還是相比其他品牌麻辣燙的味道,可以算是麻辣燙品牌中相對比較受歡迎的一個,甚至把一碗麻辣燙已經賣到了國外,即便在遙遠的悉尼,你都可以痛快的品嘗一頓家鄉的麻辣燙,就這一點,探險家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了!
【首先准備食材】
愛吃的青菜,各種蝦丸,魚丸,肥牛,粉條等等。
【然後准備調味料】
小蔥,生薑,大蒜,豆瓣醬,火鍋底料,白酒,奶粉。
【做法步驟如下】
①起鍋燒油,油溫6成熱下入蔥段,薑片,蒜片爆香鍋底。
②然後加入一大勺豆瓣醬和一小塊火鍋底料炒出紅油。
③重點來了,炒出紅油之後,倒上兩勺白酒,倒白酒的目的是為了讓湯底增香,湯底味道更醇厚。
④然後加入一大碗清水。
⑤大火燒開,煮至10分鍾左右,轉小火,用漏勺撈出鍋內的調料殘渣,扔掉即可。
⑥楊國福麻辣燙湯底濃稠,關鍵就是這一步:加入兩勺奶粉,攪拌均勻。
⑦根據食材熟透的難易程度,先放難熟的食材再放易熟的食材,例如:優先放入速凍的蝦丸,魚丸,然後放入粉條,肥牛,菌菇類,最後放入青菜簡單煮1-2分鍾即可。
㈢ 如何做麻辣燙湯底
這個湯底最主要的還是麻和辣,麻辣燙現在是很多人鍾愛的食物。要想做好這個湯底,主要還是香料要出味。別看這個鍋底很簡單,其實可有講究了。必須要用干辣椒才能更加的入味,這個鍋底的香料特別多。當然如果怕麻煩的話,可以直接使用十三香。十三香也是特別的美味。
麻辣味湯底(適用於穿串兒涮)
麻辣味湯底講究兩個特點,第一是麻,第二是辣,既然吃麻辣燙就不要矯情吃什麼清湯了。
麻辣湯底比較復雜,需要干辣椒5kg,豆瓣醬1kg,豆豉醬750g,黃酒2kg,冰糖750g,姜塊兒2.5kg,蒜0.5kg,油12kg
香料包:三奈10克,八角15克,草果10克,小茴香15克,丁香10克,砂仁10克,白蔻10克,桂皮14克,甘草10克,黃梔子10克,排草10克,老蔻10克。(為省事兒可以選擇十三香)
製作過程:
1.辣椒去籽,熱水焯一下,清水沒過辣椒,大火煮開將辣椒撈出弄碎(隨便你用什麼辦法),同時把豆豉、豆瓣和姜塊兒也弄碎。
2.花椒弄碎,蒜拍碎,冰糖弄碎,豆豉里澆上黃酒
3.炒鍋加入油燒到八成熱,加入辣椒末,香料包炒20分鍾左右,水分干後加入豆豉,姜,蒜,冰糖翻炒,最後加入花椒即成底料
4.加水熬湯涮菜即可
番茄味湯底(適用於吃菜喝湯)
這個味道酸甜可口,十分開胃,湯是可以盡情享用的,夏天可以試一試。
准備番茄500克,番茄醬100克,各種肉骨如牛棒骨300克,雞1隻,排骨500克,火腿350克,魚肉適量,各種調料如生薑24克,蔥段20克,香料包如八角10克,冰糖5克,鹽5克,味精5克,蒜15克,雞湯6克
生薑和蔥段加油爆香,將番茄剁碎,與番茄醬翻炒成茄汁兒,然後加入各種肉和骨頭,加沒過骨頭和肉的水,最後加入香料包熬制即可
咖喱味湯底(適用於穿串兒)
咖喱味是舶來品,吃起來蠻不錯的,喝湯就免了吧,口感不好。
首先要熬咖喱油,依然是很復雜的香料包如蒜1千克,姜2千克,丁香20克,八角30克,草果25克,白蔻35克,山奈、桂皮、小茴香各35克,香茅草15克,咖喱粉250克,花椒20克,油20千克(還是建議使用現成的香料包,自己配很麻煩)
蒜和姜要剁成塊兒,炒鍋加入油,加入香料慢炒,然後加入姜和蒜炒半小時左右,最後加入咖喱粉浸泡1-2小時,過濾渣滓即可
當然只有油還不行,還需要用高湯1.5kg,姜15克,蔥30克,八角1克,胡椒粉2克,鹽10克,味精3克,番茄1個,咖喱油200克,紅油(買點就好,或者辣椒油)70克熬制1-2小時即可煮菜
蘑菇菌湯底(都可以,建議喝湯,很好喝)
這個真的很鮮,建議不要加入那些容易污染湯底的菜品,容易造成浪費。
准備雞肉2kg,豬骨頭1.5kg,你能找到的蘑菇菌類都可以放,每種100克,總量不要超過800克,料酒50克,胡椒50克浸泡在水裡半小時只要水,姜20克,蔥50克,雞精5克,鹽15克,味精15克,雞油15克,蚝油10克,香油20克,蔥花10克,蒜30克
雞肉剁成塊兒,連同豬骨頭,清水、姜、蔥、料酒、胡椒汁兒小火慢慢燉5小時,留下湯。
蘑菇什麼的小火熬到水變色,加入到骨頭湯里,加入蔥、蒜、雞精、鹽調味即可。
㈣ 麻辣燙的湯底怎麼做才好吃
麻辣燙高湯的做法:
主料:豬骨頭一塊、雞骨架一塊
輔料有辣椒1g,花椒1g,麻椒1g,料酒2g,姜1g,蔥1g。
1、首先我們選擇的主料有豬骨頭,雞骨架,還有鴨骨架,輔料有辣椒,花椒,麻椒,料酒,姜,蔥。
2、把花椒和麻椒放入紗布袋裡面,防止在湯中吃到嘴裡有澀的感覺,麻椒和花椒的用量根據當地人的口味而定,裝好後用線繩扎緊。
3、把姜切成片,把蔥切成段,備用。
4、接下來,把三種骨頭過一下熱水,去一下腥味,水燒開後放入三種骨頭。
5、加入適量的料酒,開大火,過一下熱水就可以,等到水再開起來,就可以把骨頭撈出來。
6、好,水已經開起來了,關火,把骨頭撈出來,把水倒掉。
7、鍋中重新加入清水,開火,接著把骨頭放入。
8、再放入裝有花椒、麻椒的布袋,放入蔥,姜,放少許辣椒,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熬制7到8個小時,就可以用了。好,高湯的製作已經完成。
㈤ 麻辣燙的湯底怎麼做才好吃
用料
干海椒段 適量
花椒 適量
八角 2個
姜 一小塊
大蒜 適量
雞精 適量
鹽 適量
大蔥 一根
麻辣燙湯底的做法
1.鍋中倒入適量油,油熱後將干海椒、花椒,八角放入鍋中煸炒出香味。
拓展資料:
麻辣燙起源於長江之濱。最初是船工和纖夫創造了麻辣燙這種簡便易行而又獨特的吃法。從成都到三峽的川江流域,由於水流湍急,纖夫成了必不可少的風景,他們在拉纖之餘,在江邊壘起石塊,支起瓦罐,撿拾一些樹枝作乾柴生火,舀幾瓢江水,一切都就地取材,有菜放菜,沒菜就拔些野菜充數,再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涮而食之,既可果腹,又可驅寒、袪濕。這種吃法因其簡便易行很快便在江邊流傳開來。
後來,碼頭上的小販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便將菜品和爐具加以改造,置於挑擔兩頭,邊走邊吆喝,江邊、橋頭賣勞力的百姓便圍著擔子成了常客。如今,麻辣燙也漸漸從江邊走到了岸上。這就是麻辣燙的起源。
麻辣燙,是川渝地區最有特色,也最能代表「川味」的一種特色小吃。大大小小的麻辣燙店、攤,遍及大街小巷,可謂是川渝地區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麻辣燙是四川的民間小吃,是眾多百姓智慧的結晶。
在氣候陰濕多霧的巴蜀地區,長年勞作的船工和纖夫,壘成灶台,支起瓦罐,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入花椒、辣椒等調料,涮燙食之。既可果腹,又可驅寒、祛濕。後來這種煮食涮燙食品的習俗得以沿襲,後來發展成了當前我們在大街小巷經常看到的麻辣燙了。
㈥ 麻辣燙湯底的做法
直接買現成的火鍋底料包不就可以了,省時省力,你要想自己熬干凈的湯底,還要上網查食譜,自己采購食材去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