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白切雞怎麼做最好吃
白切雞在日常生活中也被叫做白斬雞,是我們平時在飯店中經常吃到的食物,雞肉看起來沒有什麼調料,白白的,但是吃起來蘸上醬味道卻極好。白切雞屬於粵菜中的一種製作方法比較簡單,但是吃起來又脆脆的,能夠完整的保留雞肉的原味。
二、結語
白切雞在製作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中間煮的過程,所以大家在製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雞的個頭大小來控制煮的時間,等火燒開了之後就可以轉成中小火來煮了,白切雞主要就是用熱湯給浸泡熟的,這樣吃起來才爽口。
㈡ 廣東的白切雞怎麼做好吃
白切雞在廣東是家喻戶曉,廣州有一句俗話:無雞不成宴。每到節日或是請客設宴,幾乎都少不了一道白切胡須雞。
白切胡須雞的做法非常簡單,首先要挑選散養160以上的胡須雞,因為雞是散養的,所以連調料都不用放,只需要在吃的時候粘點麻油或醬油就已經非常美味。
散養160以上的胡須雞是這樣養成的:山間散養,空氣清新,草木林茂,水源充足,活動空間廣闊,山清水秀,環境極其優美。所以吃雞博仕的'胡須雞是原汁原味,香氣四溢。說了這么多,主要是講吃一隻好雞是怎麼來的,下面進入正題,正宗白切胡須雞的做法如下:
1、首先殺好雞,把內臟淘出,沖洗干凈,滴干水份。
2、然後在鍋里注入清水(以沒過雞為准),放進幾片姜和蔥段,大火把水燒開後,將雞放進鍋里,再次煮開3-5分鍾後,小火燜20分鍾左右。如果喜歡吃有血絲那種,時間可以再減短些。將筷子插進雞腿的位置,如果沒有血水出來就可以把雞撈起。
3、抹點香油在雞皮上,放涼後斬成小塊;把姜和蔥剁成茸,放小碗里備用。
4、將油燒開,倒進盛放姜蔥茸的碗里,再放少許鹽和醬油,最後淋上一小匙煮雞的湯,拌勻滴上幾滴麻油,醬料就做好了。吃的時侯,按個人口味取用調料就可以了。
㈢ 白切雞湯能喝嗎 用來煮什麼好吃
你好 可以喝,很有營養的
主料: 白切雞 1250克
調料: 姜 50克 小蔥 50克 鹽 8克 花生油 60克 各適量
口感 雞皮爽脆,肉軟嫩而清鮮;以姜泥、蔥絲佐食,滋味尤美。
製作方法
1. 嫩子雞宰殺煺毛,去內臟,洗凈,備用;
2. 姜去皮拍剁成泥;
3. 蔥去根須,洗凈,取蔥白切成絲;
4. 將姜、蔥、精鹽拌勻,分盛二小碟;
5. 用中火燒熱炒鍋,下油燒至微沸後,取出50克,分別淋在二小碟中,剩下10 克盛起待用;
6. 將宰凈的雞,放入微沸的沸水鍋浸沒,浸時用鐵鉤(夾)將雞每5 分鍾提出一次,倒出腔內水,以保持雞腔內外溫度一致;
7. 約浸15 分鍾雞便熟,用鐵鉤勾起,迅速將雞放入冷開水中浸沒冷卻;
8. 然後倒去冷開水,將雞晾乾表皮,在雞皮上塗上剩下的10 克熟花生油;
9. 全雞切成小塊,盛入碟中即成。
製作提示
1. 若將煮好的雞砌回雞型更佳;
2. 制白切雞的關鍵在以微沸水浸至僅熟,再用冷開水過冷而成。以雞的兩腿骨微帶血色為上品。
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㈣ 白切雞怎樣做的好吃鮮嫩的呢
白切雞原汁原味,口感和味道都非常的好,相信很多人都非常愛吃。但是白切雞是怎麼做出來的呢?今天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白切雞的正宗做法,不僅肉質鮮嫩美味,而且雞皮還非常的緊致,無論顏值還是口感都一級棒,最關鍵的是方法簡單,看一遍就能學會。
第七步:做調料。
1、取適量的蔥姜和15g左右食用鹽裝到一個碗裡面。
2、鍋內燒少量的熱油,油熱了之後將它澆到蔥薑末的上面爆香。
3、將鍋內煮白切雞的湯澆到熱油上面,這樣一份白切雞的調料就已經拌好了,吃的時候白切雞蘸上調料,既能夠保證白切雞的原汁原味又清爽可口。
㈤ 白切雞怎麼做好吃
白切雞-最原汁原味的吃法
6
把姜和蔥剁成茸,放小碗里備用。
7
燒點熱油倒進盛了姜蔥茸的碗里,再放少許鹽和醬油,最後淋上一小匙煮雞的湯,拌勻滴上幾滴麻油,醬料就做好了。
8
原汁原味的白切雞就做好了。
小竅門
1)家庭做白切雞最好挑2-4斤左右的活雞,比較容易操作。
2)根據雞的大小,調節煮雞的時間,水開幾分鍾就可以熄火,白切雞主要是以熱湯浸熟,肉才爽滑。
3)如果能買到沙姜,把沙姜拍爛,加點生抽,麻油,雞湯做碭醬料更有風味。
4)煮雞的湯去掉姜蔥,放點干瑤柱,香菇,紅棗和腐竹煮湯,就可以做出道很美味的湯。
㈥ 白切雞湯配方
白切雞:
1、用料:
光雞一隻600克、生薑切絲10克、蔥50克切兩段蔥青,蔥白、花生油25克、蚝油10克、芝麻油10克、糖5克、沙姜5克切碎、香菜10克,莖切碎,葉留用、芝麻、鹽少許、水1000克、料酒20克。
2、做法:
把水燒開加入一半姜絲、一半料酒和全部蔥青再把光雞整個放入開水中文火煮九成熟(10------13)分鍾,將做好的雞斬塊裝盆擺好備用,水是上好的雞湯
油鍋將花生油燒開,先放姜絲一邊炒一邊陸續加入芝麻、沙姜、香菜莖、蔥白、料酒、蚝油、芝麻油、糖、鹽再加入少許雞湯燒開後澆於雞上,擺上幾支香菜葉;濃香型白切雞做成。
清淡型白切雞:
1、用料:
光雞一隻600克、生薑切絲10克、蔥50克、花生油25克、生抽10克、芝麻油10克、沙姜5克切碎、香菜幾支、香芝麻、鹽少許、水1000克、料酒20克。
2、做法:
姜絲、料酒、沙姜、鹽和一半蔥放入雞的腹腔內腌制5分鍾,把水燒開後加入剩下的蔥再把腌制好的光雞原只放入開水中,文火煮熟(10------13)分鍾,將做好的雞,腹腔內的配料取出留汁備用,再斬塊裝盆擺好撒上香芝麻備用,水是上好的雞湯
油鍋將花生油燒開,加入配料汁、芝麻油、生抽燒開,做味碟用;
㈦ 白切雞湯需要哪些食材烹煮
原料:走地雞一隻。嫩公雞為上,且不可用老母雞。
配料:酒(黃酒,料酒,廣東米酒皆可),生薑,青蔥,大蒜,油,鹽。
過程:
1:大鍋燒水,加薑片2~3;
2:待水開後,把洗凈的雞放入,加酒一勺。注意,水必須淹過整雞。
3:待水再次沸騰後,把火關到小直至水只有微小的沸騰,悶10分鍾;
4:把雞翻身,並把雞空腔內的水倒出回大鍋。再悶10分鍾;
5:關火。繼續密閉鍋蓋10~15分鍾。
6:在悶的時,同步完成如下:躲薑末,蔥末,蒜末。把3末放入小碗,加適量鹽。燒熱油,淋3
末,得蘸料。
7:備另一大鍋,放滿涼水(冰甚佳)。把雞從熱悶鍋迅速移到冷水鍋。保持冷卻約15分鍾。期
間,要不停地補充冷水。可用直接用自來水。切忌用水直接沖擊雞體。
8:上案板,斬!
9:裝盤,輔以蘸料進食
原料改進:洋仔雞(便宜,約7刀)
輔料改進:青蔥變洋蔥,啤酒,四川麻辣調料包
過程同上,但省去油淋蘸料,用四川麻辣調料拌青蔥或洋蔥。
㈧ 白切雞怎麼做好吃
母雞1500克輔料生抽1勺姜40克花生油50克香菜50克精鹽15克細香蔥50克麻油10克
1.將雞除毛去臟
2.用鐵鍋將水煮至沸騰後,將鹽和薑片放到沸水中,同時將雞下鍋煮(水量以漫過整個雞為准)
3.待水再次沸騰時改微火煮
4.微火煮8分鍾(期間要將雞翻動4-5次,使雞熟透,為確認是否熟透,可用筷子插進雞肉,沒有血水流即可)
5.將雞撈出,待雞涼到30度左右
6.切成塊,沾上醬料即可食用
7.製作醬料:把姜切成碎末,香蔥和香菜切成小段
8.將備好的姜未用優質的花生油在熱鍋上爆炒一下
9.加入精鹽,醬油,麻油,香蔥,香菜,再加適量煮雞的湯,燒開即可
1、選雞要選用只下過一次蛋的母雞,最好是將近下第二次蛋,但腳子里有蛋花的雞。
2、去毛,在雞的脖頸下面開口和尾尖軟肚部位開口,洗凈,雞的內臟必須全部掏干凈,特別是雞的肺部
3、將雞的爪子收進尾尖軟肚的口子里,並放入食鹽。
4、將雞翅翻折收起。
5、在水煮開之後,先拎著脖子把雞放進水裡燙一下,讓雞的身體均勻受溫,然後提離水面,再重復的燙,以免雞的表皮破損
6、在將雞燙熟後,(用筷子在雞腿位置扎進雞肉里,沒有血水流出就表明是熟了)再燙頭部。
7、將雞放入水中,煮開。然後起鍋,切好裝盤
三黃雞600克。調料:小米椒末5克,蚝油5克,生抽3克,香醋12克,香菜10克,小蔥末6克,薑末8克。
製作:1、三黃雞洗凈沖掉血水,氽水緊皮後去掉絨毛,晾20分鍾後待用。
2、將三黃雞入蔥姜水大火燒開微火燜煮5分鍾,取出入冰水冰涼,然後再入沸水微火燜煮5分鍾,再冰涼,一共3次,保證雞肉汁多皮脆。
3、然後將三次燜煮冰涼後的雞入沸水微火燜煮10分鍾至成熟,撈出冷卻後,切成一字條,入盤。
4、將小米辣末、蚝油、生抽、香醋、香菜、小蔥末、薑末調成味碟,隨雞上桌即可。
大火煮到雞熟透。(也有人喜歡吃帶血絲的白切雞,認為這樣才正宗。個人覺得為了衛生安全著想,建議煮到熟透)。煮熟後,用筷子把雞夾到盤子里晾十分鍾,瀝干水。斬小塊,並拼盤。
在煮雞的過程中,可以煎香油。洗干凈鍋,抹乾水,把花生油倒進鍋里,待到油滾。調小火,逐樣放入香料。大概煎十分鍾或等到香味出來後,用筷子夾出或者用網勺濾掉渣滓。
用個大點的碗,洗干凈抹乾水,將耗油、醬油以及鹽倒進碗里,拌勻。將滾燙的油倒進碗。「炸」一聲,一碗香噴噴的香油就大功告成了。
洗干凈芫荽的莖葉,晾乾水分,切段,鋪在雞的四周或者堆放在一頭。
待香油略涼後,將香油淋在雞塊及芫荽上即可。
㈨ 白切雞怎麼做好吃啊
選嫩雞,最好是走地雞。殺好從屁股和嗉子兩處開口,取出內臟。燒水,水要沒過雞。水開後把雞放進鍋里,改小火,保持微沸,把雞浸熟。筷子能扎進雞腿處就熟了。出鍋稍涼剁塊。生薑搗成茸裝碗,加入細鹽,燒熱花生油澆在姜茸上,攪拌均勻。蘸著吃。
記著,不能久煮,一熟就要起鍋。這種吃法吃的是雞的鮮味,什麼調料都不需要。如果喜歡味道濃烈的,可能不喜歡。
㈩ 怎樣煮白切雞湯好吃
做白切雞是很講究的,首先是選料,要用沒下過蛋的小母雞。記住,白切雞只用沒下過蛋的小母雞,也用閹雞,安鋪雞就是用閹雞,吃起來更過癮。這方面我奶奶最有經驗,只見她老人家一手抓住雞腿,一手抓住雞翅,然後用嘴吹開雞屁股一帶的毛,皺眉凝神端詳一陣,就知道這只雞下沒下過蛋了。這一招很靈。開水燙過去毛、內臟,放入鍋中,水沒過雞身,蓋上鍋蓋,水開後片刻即可出鍋。還有一個好辦法是將水燒開,關掉火,將生雞放入水中,謹記水要沒過雞身,蓋上蓋子,十分鍾即可起鍋。放至自然涼,也有的放在冷開水中浸泡一下,這樣皮和肉脆甜,就可斬塊上桌。砍雞也是技術,一塊塊的砍好、碼齊,有頭有尾,有腳有翼。蘸料也很講究,醬油里有沙姜、蒜米、蔥花、辣椒。上得桌來,夾一塊雞頭給領導,「您是領導,來這個吧」,夾一塊雞胸給老同志,「這塊軟和,您吃吧」,夾雞翼、雞腿給小青年,「這個吃了飛得高、那個吃了跑得快」。話題就如滔滔流水了。
白切雞重在選料,這是經驗之談,有歷史記載。清袁枚《隨園食單》記:「雞宜騙嫩,不可老稚」。「雞用雌才嫩,鴨用雄才肥」。「雞功最巨,豬菜賴之。如善人積陰德而人不知。故個領羽族之首,而以他禽附之」。其中說「白片雞」:「肥雞白片,自是太羹、直酒之味。尤宜於下鄉村、入旅店,烹任不及之時,最為省便。煮時水不可多」。這大概說的就是白切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