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手工面線怎麼做才好吃
一、食材:手工面,豆瓣醬,黃瓜,茭白,蔥,瘦肉,紅蘿卜。

怎麼樣,看相不比店裡的差吧,關鍵味道更合自己!想吃的話,大家都可以自己做,適合自己品味的,才是最好吃的。
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加頭條號「葉子味集」,有更多精彩內容!
B. 魚煮麵線的做法,魚煮麵線怎麼做好吃,魚煮麵線的家常
食材
主料
面線
300g
魚
2隻
輔料
油
適量
鹽
適量
味精
適量
步驟
1.魚去內臟洗凈
2.鍋放油把魚煎下倒入水
3.放面線
4.煮到熟加鹽和味精和芹菜
5.在放點蔥油
C. 大腸面線怎麼做好吃 湯頭烹煮的技巧
鹵大腸QQ咬勁加上鮮蚵肥嫩的面線,是不少人最喜愛的夜市小吃。現在就讓達人蔡季芳,透過食材挑選、調味料配方與製作過程提點等美味解析,在家輕松做出超順口的面線。
大腸米線私房配方食材:鮮蚵1/2斤、大腸頭1條、紅面線1把(約6兩)、 細油蔥酥2大匙、香菜末適量、蝦皮4大匙、地瓜粉1碗、水或高湯10碗、柴魚片適量
調味料:醬油2大匙、胡椒粉少許、鹽適量、地瓜粉水1碗
註:沒有的食材也可以省略部分。
第1 關:挑對食材
鮮蚵:做面線的蚵仔要當天到市場采買,以體型渾厚且飽滿主為佳,體型過小者不但賣相較差口感也不好。選購時也要聞聞看是否新鮮無異味,回家清洗時需小心避免碎裂。
大腸:大腸可在豬肉攤找到老闆初步處理好,已經洗去黏液的,回家後再次用鹽與麵粉簡單洗凈即可。若喜歡有咬勁者則可選用大腸頭。
紅面線:紅面線在揉制過程中加入了焦糖色,風味較香且經過蒸熟再乾燥的過程,所以比較耐放。煮後吸水量也不像白面線那麼大,較不容易糊化,泡在濃芡汁中也保有韌性。選購時,乾燥不受潮者較新鮮。
蝦皮:蝦皮主要是增添面線香氣,采買時要注意顏色不要過白,且乾燥者為佳。一次買一小包即可,分量不要過多,以免用不完而吸收水氣變質。
香菜:選購時以色澤翠綠且葉片完整,不黑不黃者為佳。通常香菜是一整把販賣的,建議避免選個頭過大的,因香氣與味道都會淡一些,中等偏小者為佳,香氣較濃郁。
第2 關:配料的處理處理大腸:
1.大腸清洗過程中,腸油不可完全洗凈,建議保留一點點可以增加鹵制後食用時的口感,以免會過干、過韌不好吃。
2.大腸頭放進干靜容器中,先用鹽加入搓揉過後,再加入麵粉繼續搓洗,這期間都不用加水,約5分鍾後用清水沖凈。
3.再將洗好的大腸頭放進鍋中,倒入1:1的醬油與水中火煮滾後,加蓋轉小火悶煮約30~40分鍾至熟軟,鹵好的大腸可剪成小段備用。鹵汁可保留,在煮麵線過程中做為增加氣味的調味料之一。
處理蚵仔:
1.鮮蚵洗凈且瀝干水分後,放進盛裝有地瓜粉的容器中,用手指輕輕將地瓜粉與鮮蚵充分蘸裹均勻。注意不可相反將「地瓜粉」倒入「鮮蚵」中,這樣會讓蚵仔黏成一整團,因撥開而破裂。
2.將裹上一層薄薄地瓜粉的鮮蚵過篩(篩子可用網狀的湯匙替代),讓表面多餘的粉掉落,以免吃起來會糊糊的。
3.將鮮蚵輕放入滾水中氽燙約1分鍾再撈起,並泡進冷開水中備用。這個動作很重要,可保有蚵仔的型體完整,更能夠保有蚵仔的滑嫩口感。
第3 關:煮麵線
1.【去鹹味】紅面線剪成8~10公分小段,以冷水沖後撈起瀝干或也可以用滾水燙熟至軟備用。未經處理的紅面線味道死咸,一定要先處理過,以減少鹹味。
2.【備湯頭】起油鍋,將蝦皮加入鍋中以中火爆香,約2~3分鍾傳出香氣即可盛起備用。面線最吸引人之處除了口感外就是特有的香氣,其中蝦皮就是一大關鍵,一定要用油泡香過的蝦皮才會夠氣味。
3.將水或高湯倒入鍋中,加上細油蔥酥、醬油、胡椒粉與鹽調味,並用中火煮滾。再加入適量的地瓜粉水拌勻勾芡。地瓜粉水下鍋後湯汁會變得較濃但不會過稠,比太白粉更能呈現好吃感。
4.再將面線加入拌勻煮至沸騰煮麵線的過程中要記得一邊攪拌,以免沉底或黏鍋。加入爆好的蝦皮繼續拌勻滾煮約30秒。最後加入用手揉碎的柴魚片即可。柴魚片不可整堆加入鍋中,吃起來會有一整片柴柴的口感,必須揉碎後與面線融和才會好吃。
第4 關:過橋盛碗
1.【過橋】先用大碗舀起鍋中的面線再盛碗,會更順手。在蚵仔大腸面線的攤子上,都會看到老闆先用鋼杯舀起面線後再倒入碗中,而不是用大湯勺直接舀起盛碗。那是因為直接盛碗會弄得黏TT且容易散落,盛裝面線一定要藉由這個「過橋」的動作,才能處理得干凈漂亮。
2.【添加調味料】取烏醋適量、蒜泥少許倒進碗中拌勻調和成蒜香醋,依個人口味淋在面線上,加入大腸段與鮮蚵,撒上香菜末,即完成。
D. 面線怎麼煮
面線也叫線面,流行於我國福建、廣東、台灣等地,相傳宋元時期手工掛面的工藝隨著南遷的中原人傳入南方。
南方麵粉數量有限,濕潤的空氣又有利於面條的延長,人們就把面條拉成更為細長的面線,細如絲線,並賦予了它長長久久的寓意。面線的製作,也是一門武林絕技。
揉面、抽面、拉麵、甩面、曬面,十幾道工序,歷經7、8個小時,才能做成一份面。
特別是拉麵甩面兩個步驟,將一團面反復拉伸,眼看著手臂粗的面,抻得比手指細了,比麻繩細了,最後細如發絲,才算成了。
據說,一摞面線捋開,總長甚至能達到30米。
拉伸好的面線,晾曬在院子里,迎著和煦的風和陽光,光影綽約,空氣中彌漫著面香。
光看著,就升起了對傳統手工藝的敬佩感。
在閩南地區,關於面線的民俗文化也不少,老人過壽,孩童滿月,吃面線寓意福壽綿長。
說起面線,面線合作社的理事長林培偉開啟了話匣子。
原本在煤礦上班的他,為了傳承手工面線的手藝,毅然轉行並開創了專門製作手工面線的合作社。
他希望可以繼承手工面線的人越來越多,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吃到手工面線,品嘗到它獨特的魅力。
面線糊
真正的面線糊離不開永春老醋,它是中國四大名醋之一:
豬裡脊改刀、用料腌制20分鍾,再用雞蛋清、地瓜粉攪勻,炸至金黃成炸醋肉。
鍋內放油,將干蔥、香菇、水等煮開勾芡,再放入面線煮開,盛出放入碗中,配炸醋肉等熟食即可。
別看麵糊很細,咀嚼中韌勁十足,炸醋肉不僅有閩南老醋的芳香,更可以戒掉肉的油膩,二者搭配,可謂天作之合。
面線糊
食材:豬裡脊面線 炸醋肉 油條 鹵大腸 雞蛋 干蔥 香菇 干貝 水澱粉 地瓜粉 老醋 料酒 胡椒粉 鹽 白糖 油
做法:
1、豬裡脊改刀切片,放入兩勺老醋、一勺料酒、一勺胡椒粉,少許鹽。白糖攪拌均勻,腌制20分鍾;
2、腌制好的豬裡脊肉加入雞蛋清、地瓜粉攪拌均勻;
3、鍋中燒油,六成熱時放入豬裡脊肉,炸至金黃色撈出;
4、鍋內留余油,放入干蔥、香菇、干貝、開水,煮開後加入少許水澱粉勾芡,放入面線,煮開後小火保溫;
5、將面線放入碗中,搭配炸醋肉等熟食,即可。
金絲面線鳳尾蝦
吃面線、聽俗諺,有口福更有耳福,不過關於面線的做法,據粵菜大廚苗凡說,足足有幾百種。
今天他要讓面線化身為」金縷衣「。
如何給老虎蝦穿上」金縷衣「呢?
面線煮熟後,用手捋順,再用剪刀把不齊的面線剪成一致的長度。
從蝦頭處出開始纏繞面線,一直纏到蝦尾即可。
穿上」金縷衣「的老虎蝦就做好了,成品圖小二也給您奉上。
再灑上些檸檬汁,檸檬不僅可以提味增香,更可以去除其他異味,比如老虎蝦的腥味。
在製作老虎蝦時,油炸蝦的火候尤為重要:
油七成熱時放入蝦,炸至面線定型後轉小火,再炸兩分鍾左右。然後轉大火,炸至金黃,撈出控油。
E. 麻油雞面線怎麼做才好吃
麻油雞是台灣的一道家常美味,常常和面線搭配一起吃,特別滋補,也成了坐月子必備的一道菜。先將雞皮煎出雞油,煎香薑片,而雞肉再通過翻炒與燜煮這兩步處理,使面線和湯底都帶有鮮甜滋味,同時加入醇厚的芝麻油和甜醉的米酒,成菜鮮香無比,令你難以抗拒。
用料
去骨帶皮雞腿排 1隻
老黃姜 70克
麻油 30毫升
米酒 300毫升
枸杞 適量
面線 2兩
水 300毫升
麻油雞面線:美味滋補的做法
去骨帶皮雞腿排*1隻、老黃姜*15-20片、麻油*一大匙、米酒300毫升、水300毫升、枸杞*一小把、面線*1把、鹽適量
平底鍋燒熱,將雞肉帶皮的那一面下鍋,小火,煎出雞油,等雞皮煎至金黃,取出切成小塊。
用雞油來煎香薑片,等香味都煸出來,將切塊的雞肉放回鍋中,炒至金黃色,轉小火,加入黑麻油。
加米酒和熱水,酒水比例大概一比一,蓋上鍋蓋,中火燜煮。
另起一口鍋煮麵線,水滾後撈出,加到麻油雞鍋里,與湯料拌煮一下。
起鍋前加一把小枸杞,淋一點麻油提味即可。
F. 海蠣面線怎麼煮好吃
食材用料
手工面線
蚝仔相剋食物
蒜相剋食物
姜絲
白鬍椒粉
海蠣面線的做法
1.將蚝肉洗凈瀝干。姜切絲備用
2.蒜洗凈,切好備用
3.一定要比較耐煮的較粗的面線
4.起油鍋,見熱,將姜絲倒入爆香變成金黃色
5.將瀝乾的蚝肉倒入鍋中,煸炒變色至7分熟
6.倒入適量的白鬍椒粉,炒勻裝起來備用
7.將面線折短些,放在水中稍稍浸泡一會,至面線綿軟,撈起瀝干
8.剛剛的油鍋倒入適量的水,將面線倒入鍋中煮片刻,差不多10秒左右
9.將剛煸炒過的蚝肉倒入面線鍋中,稍稍煮一會,差不多五分鍾。調味,加少許鹽,味精。再關火,加蔥頭油和蒜花即可
小貼士
面線最好是手打面線,比較q,不容易糊。
海蠣要最最新鮮的。
如果滅有蔥頭油,可免。
G. 一道老酒面線的美味做法
老酒面線
材料
手工面線 1小把,豬肉片3-5片,雞蛋1顆,小白菜2把,馬祖老酒適量,薑末 少許,水或高湯適
做法
1、熱油放入薑末炒香,將薑末撥至一旁在鍋里直接煎個荷包蛋(要煎到旁邊有焦焦的感覺)
2、蛋煎好不用取出,放入肉絲或肉片拌炒,之後加入適量老酒滾一下,讓蛋及肉片都吸收滿滿的酒味
3、加入適量的水再次滾後就可以放點自己喜歡的青菜
4、另起水鍋煮麵線(通常手工面線已經有鹹味,所以不用再加鹽巴),而且面線很快熟不用煮太久
5、把煮好的面線撈起放入剛剛的湯料就完成啦!!
H. 面線糊要煮幾分鍾。
很簡單的,不用學,看以下步驟:
第一步,你把蔥頭(白的那部分)弄碎,下油炒,等到呈黃黑色,撈起來,放旁邊。並切將蔥(綠的那部分)切一小段放旁邊。注意油不用太多。
第二步,你再原來那個鍋里加入適量水。等水煮沸,加入你想加的材料(比如丸子、肉、菜等)
第三步,等裡面的東西沸騰後,將面線掰碎放入裡面(注意:適量不用太多,一般面線會賬大的,不過如果你想吃多點面線的話,可下多點)
第四步,加點鹽和味精(味道注意,面線有的有點咸,可不用加太多鹽)
第五步,煮一會兒後即可呈盤(面線很容易熟,不用煮太久)
第六步,將上面炒放一邊的蔥油倒入面線中,再加入蔥。
第七步,面線完成
I. 麻油雞面線怎麼做好吃呢
你好
麻油雞拌面線,一種以薑片、油蔥酥、手工面線、雞斬塊熟豬肚切片等為主料做的面。
做法
做法一
主料
雞斬塊適量,熟豬肚適量切片
輔料
1
薑片三大匙,油蔥酥一大匙,手工面線一紮
調料
黑麻油三大匙,米酒一杯,雞精粉一茶匙,糖半茶匙,鹽少許
步驟
1.黑麻油燒熱,放進薑片,以微火慢慢煎至捲曲(切忌炸焦);
2.放進雞塊拌炒至上色,加入豬肚,注入米酒,清水一飯碗,燒沸後轉小火煮約30分鍾
3.加雞精粉/糖/鹽調味即可
4.面線燙熟撈起瀝干,鋪上油蔥酥,淋麻油雞汁拌均。
做法二
主料
雞500克,面線300克
輔料
台灣米酒350毫升,姜10片,黑麻油25克,枸杞子10克,雞粉5克
步驟
1.雞用冷水泡一個小時,泡出血水。
2.姜切厚片,枸杞子過水洗凈。
3.燒熱黑麻油,放入薑片爆香,最好用砂鍋烹調。
4.將走地雞倒入鍋內翻炒,變色後,倒入一整瓶台灣米酒。
5.米酒燒開後,放入枸杞子,改小火燉半小時,不用加鹽,放一點點雞粉即可。
6.麻油雞燉至可口後,可以放入面線,煮熟即可出鍋享用。
營養分析
雞肉雖然鮮美但幾乎沒有營養。雞的營養物質大部分為蛋白質和脂肪,吃多了會導致身體肥胖。雞肉中欠缺鈣、鐵、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以及各種維生素和粗纖維,長期食用易導致身體亞健康。
科學調查認為,雞肉食用量對人體,尤其是老年人、女性的健康有重大影響。
營養學家指出,由於人們一天中會食用各種食物,平均起來,雞肉中的膽固醇含量最高。膽固醇會極大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誘發幾率,如果老年人、女性每天都吃雞肉,那麼勢必會有多餘的膽固醇存積在體內,這不但不利於健康,也會增加心臟病、腦血栓誘發的幾率。
另外某些不法商販在雞飼料中添加激素,導致雞肉中激素殘留,也會影響人體健康。
孕婦食用了含有激素的雞,會導致回奶、過度肥胖;未成年人還會導致性早熟。
面含有豐富的香甜、滑潤澱粉、糖、蛋白質、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脾厚腸的功效,還有硫胺素、核黃素,纖維,維生素A,和三種氨基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