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陝北燴粉湯的做法
陝北燴粉湯的做法步驟:
原料
飥飥饃2張,羊肉200克,水發粉絲80克,羊骨湯、蔥花各少許,蒜苗20克
調料
鹽3克,雞粉2克,食用油適量
做法
1.洗凈的羊肉切成片,待用。
2.備好的飥飥饃掰成兩半,再撕碎,待用。
3.熱鍋注水煮沸,倒入羊骨湯,煮至沸騰。
4.放入羊肉片,煮至肉變色。
5.放入水發粉絲、鹽、雞粉、食用油,攪拌一下。
6.將煮沸的湯汁上的浮沫撈出。
7.放入蒜苗、飥飥饃碎,攪拌均勻。
8.關火,將煮好的菜餚盛至備好的碗中,再撒上蔥花即可。
羊肉營養價值:
1.羊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其含量較豬肉牛肉高。
2.羊肉與豬肉忽和牛肉比,鈣、鐵、維生素C含量更多。
3.羊肉具有獨特的膻味,主要是因為脂肪中含有石碳酸的成分,去掉脂肪之後,羊肉便不會再有膻味。
功效與作用
1.溫補脾胃
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身體瘦弱、畏寒等症。
2.溫補肝腎
用於治療腎陽虛所致的陽痿等症。
3.補血溫經
用於產後血虛經寒所致的腹冷痛。
養骨頭的營養價值:
羊骨中有骨膠原、骨類黏蛋白、彈性硬蛋白,還有中性脂肪(量比較多)、磷脂和少量的糖元等。
功效與作用
羊骨甘,溫。入脾、腎經。補腎壯骨,溫中止瀉。腰膝無力等。
2. 如何做回族粉湯
預先打好涼粉,比街頭小吃的涼粉稍硬。將大塊羊肉放在足量的水中清煮,打沫後,放花椒、姜皮、鹽、蔥段,煮熟待用。來客時,取部分原湯,將切好的各色時令蔬菜(捲心菜不可少,有蘑菇、木耳更好)及切好的粉塊放入。煮熟後,加西紅柿醬或炒好的西紅柿糊及蔥絲、紅辣椒絲、醋、胡椒粉、味精,撒上香菜末兒,即可盛碗。這個過程叫做「燴粉湯」。原湯早已烹好,而蔬菜和粉塊是新鮮的,來一批客「燴」一鍋,不熱剩飯。訣竅在於不放醬油,而放西紅柿醬以增紅色,放胡椒粉以增辛辣,粉塊、蔬菜能去膻,味調成偏酸辣。最後效果是:湯紅粉白菜青,色香味俱佳,綜上,就叫做「竄得很」!
3. 如何做家常的粉湯急。。。
料:羊肉,涼粉 木耳蘑菇,菠菜,包包菜 蔥姜 紅辣椒,胡椒粉 花椒粒 西紅柿 醋, 香菜 鹽,香油,雞精。
把羊肉切成大小一樣的厚片
涼粉切成大厚塊
西紅柿洗凈切成塊,蔥姜紅辣椒切成絲
包菜洗凈切成大片,木耳用熱水泡軟,蘑菇洗凈撕成片,紅辣椒切成絲,菠菜洗凈,香菜切成末
鍋里加水把羊肉片放入,大火燒開,撈出浮沫,放花椒、姜、鹽、蔥段,煮熟待用。
鍋里加煮羊肉的部分原湯,再把紅辣椒絲,木耳,蘑菇,包包菜,西紅柿塊菠菜放入
煮幾分鍾後加粉塊
煮熟後,加醋、胡椒粉、雞精,撒上香菜末兒調味,味道鮮美,酸辣適中,油而不膩,開胃爽口粉湯碗內再加上香油,美味的湯紅粉白菜青,色香味俱佳的粉湯就可以吃了
小竅門:
一般做粉湯都用煮羊肉的部分原湯,再加些水,一起煮,這樣好吃
這個過程叫做「燴粉湯」。原湯早已烹好,而蔬菜和粉塊是新鮮的
訣竅在於不放醬油,而放西紅柿醬以增紅色,放胡椒粉以增辛辣,粉塊、蔬菜能去膻,味調成偏酸辣
第二種,肉絲加少許油炒至變色
加蔥姜翻炒
加西紅柿翻炒後加鹽、醬油調味
喜歡辣椒的可以依自己口味加辣椒
加水煮開後下土豆絲和粉條
煮熟起鍋前放韭菜段兒
上圖是沒有韭菜用蒜苔代替
注,粉條最好選鮮粉條,乾的不好煮
4. 北方粉湯的家常做法
首先我們把要用的小菜,比如西紅柿,小青菜,木耳,粉條,胡蘿卜,蔥花等等准備好,該洗的洗干凈,該泡的提前泡開,然後切成小塊。
然後起鍋燒油,放入蔥花炒出香味後加入清水。要用小火攪,不然容易糊。然後再加入西紅柿,粉條要是沒泡開的,可以提前加進去,這樣會煮的軟一些。熬上五分鍾之後,加入涼粉塊,再加入一些生抽,食用鹽,胡椒粉,讓它們提前入味。
再等待3分鍾後,加入木耳,胡蘿卜,小青菜,在西北這邊的朋友就可以加入雜燴丸子,和雞粉,煮開之後,淋入少量的香油,就可以出鍋了。愛吃肉的朋友再加上一些牛肉,豬肉都是可以的。這樣做出來的粉湯味道十分的美味。
粉湯的主要涼粉塊,要求均勻透亮,纏綿細嫩,嚼起來爽口而有韌勁。再用羊肉、肉湯、西紅柿、菠菜、白菜、紅辣椒、醋、胡椒粉和水發木耳等做湯,二者合在一起即成粉湯。一般選用優質澱粉(主要為豌豆粉)熬製冷卻備用,然後選用肥瘦適中的羊或牛肋條肉切成碎塊,加鹽和准備好的姜粉、花椒粉、胡椒粉、洋蔥、紅辣椒,水發木耳等,燒成即成。粉湯碗內再加上香油、紅油辣面。
香菜等,這就是酸辣粉湯。若在粉湯內調配上幾個水餃,就成粉湯餃子。雜碎粉湯則用煮熟的羊雜碎或牛雜碎熗鍋,加原湯粉塊和各種佐調制而成。數九寒天,吃碗粉湯,全身發熱冒汗,既實惠又有風味,有人甚至用粉湯發汗治療感冒,則是另有妙用了,粉湯四季可做,但因時令季節不同,放的菜有所變化,無論何時做的粉湯,都具有味香撲鼻,色艷奪目等特點,使人流連贊嘆。
5. 撐死在寧夏,嗝
攤開中國地圖,
有這樣一個神奇卻低調的省份。
如同一條十字項鏈,
鑲嵌在大西北的土地上,
神秘的北緯37 緯度也從這里穿過,
(這一緯度地帶素以神秘古老的風光大片著稱)
和很多省份比,它的面積不算大,
甚至是 中國內陸面積最小的省區,
面積6.6萬平方公里,只佔全國 0.6%,
開車的話,一天就能將這里走完,
但 旅遊 資源類型卻佔到了48.4%。
高山、盆地、平原、峽谷、
濕地、黃土、沙漠、草原…
自然地貌都匯聚在此,
享有 「中國 旅遊 微縮盆景」 的美譽。
它就是中國最低調的省區之一,
寧夏!
有人說,
此生一定要去一次大西北,
不管是為了那壯觀的風景,
還是那豐富的 美食 !
但是當很多人遠去新疆、青海時,
西安高鐵2-3h就能直達的寧夏,
卻屢被忽略
因此你可能不知道,
在這個面積沒有重慶大的地方,
藏了怎樣的風景,
以及憑一隻羊 征服全世界 美食 江湖 !
不僅央視扎堆來拍紀錄片,
就連《舌尖上的中國》、《早餐中國》、
《天天向上》等,都為這兒的 美食 打call,
錯過了寧夏,就錯過了大西北一半的美味!
因為寧夏,
有 美食 家 陳曉卿心目中最好吃的羊 ,
但《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
這樣描述寧夏羊肉:
「 幾乎所有 美食 家都認為,
這里的羊肉質地最佳,
不膩不膻,豐盈鮮美 。」
因為寧夏,
有 寧夏人心目中No.1的麵食 ,
出了寧夏,就沒有那個味兒了。
因為寧夏,
有 江湖最硬核的早茶文化 ,
連最愛喝茶的廣州人,都欲罷不能!
再加上 銀西高鐵 通車後,
西安3小時左右就能到銀川 ,
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出發?
撐死在寧夏,簡直逼瘋吃貨!
在寧夏,從早飯吃到夜宵,
從寧北吃到寧南,從羊肉吃到水果,
多得一周都吃不完,
好吃到一直吃不膩。
是時候去寧夏大吃一頓了!
1
沒有一隻羊能活著離開寧夏
就像重慶人出了重慶不吃重慶小面,
寧夏人出了寧夏,
也堅決不吃羊肉。
寧夏,擁有「全中國最好的羊」 。
寧夏最有名的當屬「鹽池灘羊肉」,
鹽池縣被譽為「中國灘羊之鄉」。
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講,
鹽池羊過的生活是:
" 吃的是中草葯,喝的是溝泉水 。"
而寧夏人吃羊雖沒有這么「隆重」,
但卻是五花八門,變化萬千:
可謂是涮、烤、蒸、燉、燜、炒、燴……
十八般武藝輪番上場,
沖擊你的視覺、征服你的味蕾。
#1.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絕對是寧夏的經典吃法,
不用任何點綴,就是簡單的白水煮,
如果沒有足夠好的羊肉,
絕對不會有人敢這么簡單粗暴地烹飪。
入口那一刻,有馥郁的清香,
軟糯有層次,不難為牙齒,
飽滿湯汁和微微的甜味在口腔纏繞。
#2. 清燉羊肉#
寧夏清燉羊肉,只放了生薑和鹽,
上桌前就已經香味四溢,
幾乎聞不出羊肉的腥膻味。
#3. 碗蒸羊羔肉#
選用的是三個月大的羊羔肉,
做出的碗蒸羊羔肉油而不膩,
香而不膻,老少皆宜。
#4. 羊雜碎#
寧夏人吃羊的極致,
就是連羊的五臟六腑都不放過,
羊雜碎,由羊的頭、蹄、血、
肝、心、腸、肚等混合燴制而成,
它也是寧夏人早餐必吃的一道菜。
#5. 羊羔凍#
這一道冷盤羊羔凍,
就曾在G20上征服各國領導人的胃。
#6. 羊脊骨#
滑滑嫩嫩、軟軟綿綿的羊脊髓,
用筷子輕輕一戳就滑出,
「呲溜」一下吸入口中,超滿足。
#7. 黃燜羊肉#
這是一道正宗的西北名菜,
黃燜里最好吃的是土豆和粉條,
西北人的吃法是一盤子一斤,
吃一斤再來一斤手抓肋排和羊肉面片,
極其過癮!
#8. 黃渠橋辣爆羊羔肉#
聲名遠揚的黃渠橋爆炒羊羔肉,
一定是你不能錯過的 美食 。
(前提是能吃辣)
大火爆炒,鎖住汁水,
保證羊肉口感鮮嫩,
吃到嘴裡的第一時間就只有一個嫩字,
接下來辣味在嘴裡蔓延,
賊香、賊爽。
#9. 涮羊肉#
選料精細鮮嫩,肉片紙薄均勻,
調料多樣味美,涮肉醇香不膻,
每次涮羊肉,我都能吃掉好幾盤。
#10. 香囊羊排#
用西式面點製成囊皮,
燜烤後羊排香軟酥嫩!
帶著炙烤香氣,濃郁鮮美!
除此之外,還有……
11. 烤全羊
12. 古法汗蒸全羊
13. 烤羊蹄
14. 羊肉串
寧夏的羊咩咩,從頭到腳,
全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2
寧夏,一個被遺忘的麵食王國
如果說,羊肉是寧夏人的拿手戲,
那麼面,則是寧夏人離不開的日常,
雖然不像甘肅、山西那樣全國遍地開花,
卻早已融入寧夏人的生活中。
寧夏人,不可一日不見「面」!
光首府銀川,
一天可以吃掉200噸面條!
煮、炒、炸、拌……
在寧夏,面有N種吃法!
#1. 羊肉臊子面#
一碗熱乎乎的羊肉臊子面,
應該是寧夏最具代表性的麵食,
肉的鮮香與面的筋道,
同時炸裂在口腔,好不滿足!
#2. 羊肉搓面#
手工將面搓成筷子般粗,下鍋煮熟,
再澆上用羊肉和新鮮蔬菜燴成的湯,
放入辣椒紅油,味道那叫一個贊!
#3. 羊排小揪面#
細碎的面片,
被鮮美味濃的羊排湯包裹,
吃起來肉香濃郁,回味無窮!
#4. 牛肉拉麵#
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牛肉拉麵,
能讓寧夏人開啟活力滿滿的一天,
面條入湯後很快地就吸收了紅湯的香,
喝起來不油不膩,香味醇厚。
#5. 吳忠餄餎面(hé le)#
面條柔韌而有嚼勁,
拌上蔥花、肉絲、辣椒等佐料,
吃起來清香可口,別有一番風味。
#6. 中衛蒿子面#
蒿子面是寧夏中衛的特色早餐,
面條都是用蒿子做的,
有股淡淡的清香味,
加入豆腐、韭菜、土豆丁等,
再澆上特製的湯菜,
聞一聞香氣襲人。
#7. 固原生汆(cuān)面#
湯味濃厚,丸子鮮香,
無論寒冬酷暑,吃上一碗生汆面,
總是能讓人渾身舒暢
#8. 炒糊餑#
將烙至半熟的餅切成條,
配上羊肉絲和蒜苗煸炒,
香味濃郁,一吃就上癮。
#9. 中衛炒辣條#
在中衛,上至老下至小,
都對炒拉條有著特殊的 情感 。
#10. 銀川孜然炒麵#
銀川孜然炒麵一碗孜然炒麵上桌,
孜然飄香,紅的透亮,
嚼上一口,面條筋道十足,滋味美妙
#11. 賀蘭山野生構面#
這道面透露出一種家常的質朴感,
因為用的調料都是最簡單的,
所以讓人在吃到第一口就能感受到家的味道。
以及……
12. 牛筋面
13. 釀皮子
14. 大武口涼皮
15. 固原攪團
16. 寧夏羊肉泡饃
17. 饊子
18. 油香
寧夏的麵食,
可煮可炒可炸可拌……
3
寧夏,早茶比廣州還硬核
在西北流傳著這么一句話:
游在寧夏,吃在吳忠 。
在吳忠,有一種早茶文化,
早已融入寧夏人的日常生活,
每逢周末,銀川、中衛,甚至西安的食客,
都專門來這里享受一桌早茶!
不同於廣式早茶的精緻,
吳忠的早茶以生猛著稱 。
各色面點、肉食、點心、冷盤、
包子、攤餅、鍋貼、水煎包、
烤饃、一大碗牛肉麵,
加上一大壺八寶茶,輪番轟炸。
概括起來無非就是:
「 一碗拉麵一壺茶,一盤牛肉一碟菜 」 。
一碗面 ,既 牛肉拉麵 ,
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
湯清亮,肉酥香,面韌長。
一盞茶,既八寶茶,
一壺八寶茶里,紅色的枸杞、紅棗,
黃色的蘋果片、桂圓、黃冰糖、沙棗、核桃,
粉色的玫瑰花瓣,綠色的茶葉、葡萄乾,
再點綴上白色的芝麻。
一口入魂,口齒留香,
八寶茶,不失為早茶的靈魂!
一盤牛肉,
驢叔更願稱之為一桌子牛肉,
涼拌牛肉和手抓羊肉,
是早茶桌上必不可少的「重頭戲」。
吳忠人口中的一碟菜,
其實是種類豐富到你有選擇困難症。
因為你可以選擇 面點 ,
早茶里的面點以花捲、鍋貼、
小籠包、蒸糕、攤餅、花式饃饃、
炸饊子、炸麻花等為主。
還可以選擇 小菜 ,
小菜以西北家常類的土豆絲、蘿卜、
娃娃菜、木耳洋蔥、涼皮涼粉等為主。
一些早茶餐館里還有 羊雜碎、
燴粉湯、夾板 等吳忠本地特色小吃。
攜上三五好友,
泡在吳忠的早茶館(其實是拉麵館),
不僅滿足了口腹之慾,
還增進了彼此的感情。
4
寧夏特有的 美食 ,外地人都饞哭了
但凡你親自去過一次寧夏,
便會對這里的夜市小吃念念不忘。
1. 辣糊糊
2. 涼拌沙蔥
3. 中衛 黃河鯉魚
4. 沙湖大魚頭
5. 涇源蒸雞
6. 宮廷酥牛肉餅
7. 隆德暖鍋
8. 靈武牛骨頭
9. 吳忠砂鍋
and……
10. 斬獲國際大獎的 寧夏葡萄酒
11. 石縫里長出來的超甜 硒砂瓜
12. 享譽全國的 寧夏枸杞
13. 還有靈武長棗、彭陽紅梅杏、
扁擔溝蘋果等等。
當然,這些還只是
寧夏 美食 江湖的一角,
更多味道,還得親自去吃一趟才知道!
而寧夏這個小小的身體、
大大的內涵的省區,
也早該被你列入旅行清單了!
6. 燴涼粉湯的做法大全
燴涼粉湯的用料
涼粉 半碗水 一大碗鹽 2小勺生抽 1勺蔥花 適量蒜苗 3根香菇 4個木耳 4朵蒜黃 五六根青菜 5棵臘腸 半根胡椒粉 2克醋 適量胡蘿卜 半根耗油 一小匙
步驟 1
涼粉剛入鍋並不透,煮得透亮時就熟了。
步驟 10
涼粉變得透亮,加入青菜,蒜黃。不要攪拌太狠了,涼粉容易爛。可以用鏟子翻幾下。
步驟 11
調入適量鹽,蚝油,胡椒粉(我用的黑胡椒),雞精。最後放蔥花。關火。
步驟 12
喜歡酸辣的自行放。我只加了陳醋依然美味。
步驟 13
7. 紹興市陝北燴菜粉湯烙餅在哪
燴粉湯的做法
1
依次加入鹽、生抽、耗油、白鬍椒粉、肉類、涼粉、最後撒入綠葉菜。
待鍋開後,燴粉湯就製作完成了。
8. 越來越愛吃餃子了
最近口味又變了好多
總是想吃一些以前不喜歡吃的
比如黃燜雞
比如餃子
我記得印象中最好吃的一頓餃子
外婆包的
那年,我十幾歲
從那以後再沒有嘗過那種味道
直到後來,也再沒有人能包出來那種味道
前天晚上正整理資料,突然跳閘
沒有嚇一跳,在黑暗裡呆了幾分鍾
拿了電卡到樓道里插了一下,OK,亮了
才九點多,洗洗准備睡
突然就想吃餃子
給媽媽打了個電話
「媽,想吃餃子了」
「你不是不愛吃餃子嗎」
「我也不知道,就是突然想吃了」
「好,那明天給你包一點」
「不著急,有時間了包,我周末回來取,謝謝媽媽」
「謝什麼,給你多包一點凍著,以後想吃就可以煮來吃」
早上八點十分,媽媽的電話就來了
「我和你爸到北郊了,你吃啥餡兒,弄點啥菜,要不要給你買雞蛋」
「怎麼這么早,什麼都不要,上次的雞蛋還挺多的,餡兒隨便弄點」
「那給你多包幾種,不說了,快上班」
掛了電話,心裡挺有負擔的,早知道不給媽說我要吃餃子了
大清早從西郊到北郊,這么冷的天,受累了
晚上,剛好他下班早
我告訴他冰箱里有媽媽包的速凍餃子
他說好,我給你煮
他說冰箱里有五包餃子,貼了便簽
有蘿卜肉、芹菜肉、韭菜、純肉、蓮菜肉
問我要哪個味
瞬間被媽暖哭
我說蘿卜肉吧,我媽最愛弄這個餡兒
過了一會他又說,廚房裡海帶粉條都洗好了,順便弄個粉湯嗎,你爸媽真是太疼你了,都給你准備妥當當的
這個肯定是爸弄的,爸拿手的就是燴粉湯
爸媽,其實我也是會做菜的,除了不會包餃子,你們這么細心,感覺自己好沒用
回家路上好開心,迫不及待,小跑著回家,蹦躂著上樓,剛進家門已經是滿身汗
有希望是件幸福的事
晚上,會幸福地笑醒吧
9. 曾經吃到嘔吐的美食——回族粉湯
粉湯,這個名字在西北各省都有,但是我走過的其他省份大多數應該叫粉條湯,類似於我家鄉的熬菜吧。而在新疆則有一種回族特色小吃——粉湯。
爾迪,是回族人對節日的稱呼,其實就是肉孜節和古爾邦節,被稱為大、小爾迪。在這一天通常都是要去做禮拜上墳見面互道「塞拉木」的。去每家拜節的時候,主婦都會端上一碗熱騰騰的粉湯和一盤香噴噴的油香(其實就是發面團加香豆粉製成的油餅子)。喝上一口酸辣開胃的粉湯,來一塊煮的軟糯得羊肉,再咬上一口油香,那就是一個字——美。!但這篇簡文題目卻是為什麼這么重口味呢?
我曾經在一個以回民為主的鄉鎮工作過幾年。到現在我還記得第一次去回族人家拜節的情景。可能是單身漢的日子過得太久了,我養成了吃飯速度超級快的習慣,每每外人看到我的吃相,都會自然而然的問一句是不是軍人出身。也就是這個習慣害了我,當第一碗紅綠相間、冒著酸辣氣息的粉湯端上來時,已經飢腸轆轆的我迅速的開動起來。可能是我的吃相變相的誇贊了粉湯的味道吧,殷勤的主婦又盛了一整碗,我又習慣性的狼吐虎咽般搞定了第二碗。在我多次辭讓無果的情況下,好客的主人堅持的又給我盛了第三碗粉湯。要知道,那可不是上海人吃米飯的小碗,而真的是上下幾乎一般粗,類似白鹿原中盛著油潑面的大碗呀。這時候,在一旁幸災樂禍的胖子笑眯眯得對我說:「必須吃完,這是回族人的規矩,否則……」結果大家都已經想到了吧,真的是吃到了嘔吐的感覺,直到第二天才有了飢餓的感覺。
後來才知道胖子這傢伙天生就是個壞慫,不過大家關系處的也不錯。在肉孜節過後不久的古爾邦節,雖說對於回族來說是個小節,但是由於新疆的特色,這個節日是要放假三天的。在這三天了,鄉鎮集市上的所有餐館都關門歇業,就連單位食堂的大師傅也回家過節去了。逼不得已的我只能一日三餐去拜節喝粉湯了。對了,還忘了說了,這里的回族統一都是這個叫法,而不是誰吃粉湯,也不知道為啥。在連續喝了兩天的粉湯後,聽見粉湯兩個字就想。。。第三天胖子這傢伙邀請我去他家裡喝粉湯時,我十分堅決的要求必須做拌面或者米飯,否則絕對不去給他拜節。最為可笑的是,胖子那好客的媳婦居然在炒菜、米飯上桌的同時依然給我端上來一碗粉湯。那無良的胖子還企圖用「回族人得規矩」來忽悠,被已經連續吃了兩天粉湯的我徹底堅決的拒絕了。
粉湯,據我觀察其實和我們家鄉的熬菜一樣,屬於上不了宴席,但是待客非常方便又豐儉由人的餐食。應該說粉湯是每一名回族婦女的家傳手藝,但是各有各的特點。說起粉湯的做法其實很簡單,除了攪粉需要一定的功夫以外,剩下的基本上是小兒科了。由於攪粉的功夫一直沒有練到家,至今我也是採取「拿來主義」的方式自己燴粉湯了。
看到這個「燴」字,大家就應該知道,網上所有熗鍋做粉湯的方法都是在「耍流氓」了。首先將連骨羊頭剁塊燉湯,原湯倒入鍋中視個人喜好加入適量的開水,投入西紅柿煮爛後加醋、胡椒粉、鹽調味,粉塊和蓮花白等蔬菜煮一會兒,最後加上些綠葉菜和香菜後就大功告成了,有沒有一種一鍋容天下的亂燉的味道。
看到做法其實大家就非常明了了,粉湯的味道來自肉湯、醋和胡椒粉,加香油是漢族人的習慣,醬油是回族人忌諱的這里你就隨意吧。至於粉湯的其他變種也是基於上面的做法,所以我經常說美食是相通的。有一種將餃子放在粉湯里的做法估計很多河北人都知道那不就是餃子菜嘛。
10. 片粉湯粉湯做法怎麼做好吃
用料
【煮肉湯】 帶骨羊肉、鹽、花椒粒
【攪粉】 豌豆粉、水、鹽
【燴粉湯】
(配菜必備) 胡蘿卜、木耳
(配菜可選) 筍、小水蘿卜、香菇、辣子等
(最後撒) 菠菜、香菜、蔥、蒜
(調料) 鹽、生抽
【碗里調味】 醋、油潑蒜、油潑辣子
粉湯的做法
【羊肉湯】
有兩種做法:清燉/紅燒。
【清燉版】
1、羊肉剁小塊加水、花椒粒、鹽煮;2、一邊煮一邊撇掉血沫子,小火煮,煮爛點;
3、煮好羊肉和肉湯分開放,肉湯里的骨肉渣子啥的濾干凈,都放冰箱隨用隨取。
4、冷藏放個一兩天,冷凍可以放很久。
【燴粉湯】
1、粉切菱形塊兒,木耳泡發,配菜切薄片兒碎丁丁,菠菜、香菜、蔥蒜切碎
2、鍋里加水和肉湯,水:肉湯=2:1;
3、湯燒開,加菜(除菠菜、香菜、蔥蒜)、煮好的羊肉,加生抽、鹽調味,煮至水開再煮1分鍾;
4、加粉,再煮至水開加菠菜、香菜、蔥蒜,稍煮出鍋。舀碗里,根據自己口味調醋,油潑蒜、油潑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