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餃湯底怎麼調才好吃
方法一:取碗,加入蔥薑末、熟芝麻、鹽;將熱油潑到蔥薑末上,激出香味;按照3:1比例加入色拉油與香油,按3:1比例加入陳醋與生抽;將煮熟的餃子撈到另一個碗里,盛入餃子湯,再加入剛剛調好的料汁進去,撒上香菜末即可。
方法二:取碗,加入5毫升生抽,10毫升香醋,3克油辣子及鹽、雞精、蔥花、蝦皮、紫菜、香油各少許;將餃子煮熟連湯一起盛入碗中就OK啦。
方法三:取碗,加入食鹽10克、味精少許、香醋15克、醬油少許、辣椒油、牛油、雞精各少許、五香粉和香油適量;加入提前准備好的香菜、蔥花、蝦皮、紫菜;用燒開的餃子湯澆下去,攪拌均勻一碗酸湯就調好了。
方法四:取碗,加入醋、香菜、蝦皮、芝麻、韭黃、油潑辣子、鹽等調料;給碗中加入煮餃子的熱湯;最後將煮好的餃子撈起來,放到調好的酸湯汁中就好了。
『貳』 如何做出一碗好吃湯面的湯底
做出一碗好吃湯面的湯底在於熬制高湯。食材選擇主要選擇棒骨一類的食材,輔助添加一些雞骨架提鮮,棒骨中的骨髓可以增加高湯的鮮香味和醇香,而熬湯骨頭多選後腿骨,因為後腿骨更粗骨髓更多。豬骨高湯和牛骨高湯的區別就在於,豬骨高湯香味足較為油膩,牛骨高湯兼具鮮香醇這三個特點。所以很多面館會選擇用牛骨製作高湯。高湯除了添加骨頭外,還會適當的添加一些牛油給高湯增香,同時會添加些,大蔥生薑去除肉類食材的異味,輔助添加草果,姜皮,小茴香幾種香料進一步給高湯去異味。
提示;高湯中添加香辛料要根據食材的異味大小,選擇添加或者不添加,一般情況下蔥姜能夠去掉異味的話,就不用添加香料。
高湯做法
1,骨頭斷開,在清水中浸泡數小時,去除血水,然後洗凈別用。
2,骨頭冷水下鍋,大火燒開,撇去浮沫,改成小火,下入蔥姜。
3,熬制4個小時左右即可。
4,棒骨與水的比例:一斤棒骨加入5斤水。
『叄』 素火鍋湯底怎麼做好吃
天氣逐漸轉寒,煲一份鮮美的素高湯,配上時令蔬菜,友人相聚,享受健康的.素食美味.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素火鍋湯底怎麼做好吃 ,歡迎閱讀。
素高湯一
【材料】黃豆牙、胡蘿卜、芹菜、香菇蒂
【做法】先將胡蘿卜去皮洗凈切塊,芹菜洗凈切小段,香菇蒂洗凈泡軟備用。然後在鍋中倒入全部材料加水煮開,改小火繼續煮(鍋蓋要留縫隙),至味道濃厚關火,待涼過濾,留下湯汁即可(別留錯了呦)。
素高湯二
【材料】冬菇蒂
【做法】冬菇蒂洗凈倒入鍋中,加水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1小時,待涼過濾,留下湯汁即可(加入適量蠶豆味道更淳厚)
素高湯三
【材料】黃豆牙、甘蔗、大豆色拉油
【做法】鍋內倒入適量大豆色拉油燒熱,倒入黃豆牙大火快炒數分鍾後加入水和甘蔗(甘蔗要事先拍碎),煮好去渣留汁即可。如加入適量紅棗或香菇頭湯味更佳。
素高湯四
【材料】大豆芽菜1.5斤,紅棗(去核)10粒,芹菜(切段)2兩,冬菇2兩,胡蘿卜(切件)1小段清水12杯,姜2片,鹽/水適量
【做法】
1大豆芽菜摘去根部,洗凈瀝干,在鍋里烘透待用。
2浸軟冬菇蒂。略剪去較硬部分,洗凈,瀝干水分,待用。3燒熱約1又1/2湯匙油,爆香薑片,加入大豆芽菜炒透,加入清水及上述個項配料,煮滾,改用文火熬成濃湯,隔去「湯渣」,即成一品素上湯。
素高湯五
【材料】黃豆芽2斤、胡蘿卜2個、芹菜2棵(如果不喜歡芹菜的味道,也可以用1棵白蘿卜)香菇蒂2兩
【做法】
1、胡蘿卜洗凈、去皮、切成塊,白蘿卜同樣;香菇蒂洗凈,泡軟備用。
2、在鍋中倒入全部材料加2斤水煮開,然後改用小火繼續煮4~5小時。3、待涼透後濾出,留下湯汁就可以了。
素高湯六
【材料】大白菜老葉150克黃豆芽300克胡蘿卜皮100克白蘿卜皮100克芹菜葉100克水5000克
【做法】全部材料一同以小火熬1小時
素高湯七
【材料】:香菇、海帶、黃豆芽、高麗菜、白蘿卜、玉米、鹽和水適量
【做法】熬煮四小時左右,熬好的高湯可以冷藏起來,隨時取用。
素高湯八
【材料】黃豆芽500克、捲心菜250克、胡蘿卜1個、玉米1個、紅棗6粒
【做法】
1、黃豆芽去根;捲心菜切成大片;胡蘿卜去皮後切大塊;玉米剁成寸段;紅棗洗凈待用。
2、將所有洗凈理好的材料放入鍋里,加入4000毫升水,用大火煮滾後改中小火,熬煮約50分鍾。
3、過濾掉菜渣,即為鮮甜的素高湯。
『肆』 做湯面怎麼調湯底好吃
清湯: 用清水做湯底,用雞精,再加一點點豬油或者蔥油,和一點點胡椒粉,千萬不要加五香粉,可以適量加一、兩滴醬油,這個看個人喜歡了。 高湯: 可以去買點雞頭啊,黃鱔骨頭,魚骨頭,豬、牛骨頭啊什麼的,慢火熬,時間長了就成高湯了,燜豬肉的時候的醬湯留著繼續燜下次的肉,時間長了也會成老湯的。 【延展】 素高湯的做法: 材料:黃豆芽900克 胡蘿卜1.5個 芹菜2(或者白蘿卜1個) 香菇蒂90克
『伍』 麻辣燙的湯底怎麼做才好吃
麻辣燙高湯的做法:
主料:豬骨頭一塊、雞骨架一塊
輔料有辣椒1g,花椒1g,麻椒1g,料酒2g,姜1g,蔥1g。
1、首先我們選擇的主料有豬骨頭,雞骨架,還有鴨骨架,輔料有辣椒,花椒,麻椒,料酒,姜,蔥。
2、把花椒和麻椒放入紗布袋裡面,防止在湯中吃到嘴裡有澀的感覺,麻椒和花椒的用量根據當地人的口味而定,裝好後用線繩扎緊。
3、把姜切成片,把蔥切成段,備用。
4、接下來,把三種骨頭過一下熱水,去一下腥味,水燒開後放入三種骨頭。
5、加入適量的料酒,開大火,過一下熱水就可以,等到水再開起來,就可以把骨頭撈出來。
6、好,水已經開起來了,關火,把骨頭撈出來,把水倒掉。
7、鍋中重新加入清水,開火,接著把骨頭放入。
8、再放入裝有花椒、麻椒的布袋,放入蔥,姜,放少許辣椒,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熬制7到8個小時,就可以用了。好,高湯的製作已經完成。
『陸』 想問下大家,應該怎樣熬制的湯底又鮮又美味
一般飯店的高湯,想用老母雞、雞骨、鴿子、豬骨、海螺、冰糖、白鬍椒、龍眼肉、生薑等近10種食材燉煮,對一般家庭來說有點難度,不好掌握兩種食材,所以在家可以煮出美味的鮮湯,或者無論是煮麵,都能大大提高鮮度,而且很容易保存,幾個月都不會壞。買來新鮮雞架,處理掉淋巴、雞屁股等部位,和豬棒骨一起放入水中。加入一湯匙鹽,攪拌均勻,浸泡1小時。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柒』 湯面的湯底怎麼做才能做好吃
湯面的湯底做法,我們以雞湯底料為例做一個說明。
雞湯材料:母雞半隻;姜4片,大蔥半顆。
雞湯面材料:雞湯,蘑菇1碗,小青菜1把,鹽1小勺。
做法:半隻母雞清洗干凈後放入陶瓷煲內,一次性的加滿清水,再放入蔥段薑片。雞肉的血水不像豬、牛肉那麼多,所以也不用焯水,開鍋以後,將少有的一點浮沫撇出即可。
加蓋大火煮開後轉最小火,煲燉1個小時左右,至用一根筷子能順利穿透雞肉即可。最小火讓鍋內保持微微沸騰,但蓋著鍋蓋還不外溢的狀態,這樣既不揮發過多的水份,湯的質量也能慢慢煲煮的越發醇厚。
煲燉好,將湯過濾到另一鍋中,雞肉剔骨撕成小塊後再倒回湯中。雞油,優質的動物油脂,吃不吃隨意,若不喜歡,可以撇出去,或者雞湯涼透後雞油會凝聚成塊狀,浮在湯上面,那也就更容易撈出了。雞湯煮好,蘑菇、小青菜也都提前清洗干凈,這樣轉天就直接可以做雞湯面了。
雞湯的營養價值:
1、雞湯營養價值非常高,滋味鮮美,蛋白質含量高,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可以增強體力、強身健體。
2、雞湯有益氣補血、健脾補虛的功效,適合陰虛、經期或產後孕婦血虛的女性食用。
3、雞湯中富含豐富的維生素A、鈣、磷等微量元素,這些成分可以起到清肝明目、保護視力、防衰老的作用,還可以緩解疲勞,改善膚色。
『捌』 好吃的湯面的湯底怎麼做呢
平時我們在家裡面做湯面的時候,也是可以選擇自己喜歡吃的湯來做打底的,如果自己喜歡吃排骨湯的話,我們首先也是可以准備一些排骨湯,可以准備一些魚湯都是非常有營養的,所以這也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去做這個湯面的。
湯面的做法相對來說也是比較簡單的,我們也可以在他面裡面放上一些蔬菜,這樣我們在吃面的時候,也可以吃上一些蔬菜,也是非常的有營養,也可以打上一個荷包蛋,這樣也可以,看起來美味又好吃,所以平時我們在做面的時候,也是根據個人的喜好去做自己喜歡吃的口味。
『玖』 面條湯底怎麼做好吃又簡單的做法
面條的製作方法比較簡單,面條一般人都可以食用,但是要注意糖尿病患者要少吃一點,而且在挑選面條的時候要選擇新鮮的。那麼面條湯底怎麼做好吃又簡單的做法是什麼?
面條湯底怎麼做好吃又簡單的做法
百搭的傳統湯底配方:
食材主料:土雞、土鴨各1隻(母雞),重量控制在3斤以內,豬棒骨(或者豬頭骨)20斤。
食材輔料:老薑2斤,大蔥2斤,鰱魚1斤,料酒2兩,白鬍椒粉5克,豬油5兩。
傳統湯底製作方法:
1、首先將雞、鴨、魚,宰殺干凈,並去除掉內臟和雜物,再將豬骨頭敲碎,將它們冷水下入鍋中,水開後撇去浮沫,撈起後再用涼水沖洗干凈,瀝干水分後再丟入鹵湯鍋中。
2、然後把老薑拍碎,再將蔥挽起打成結,丟入鹵湯鍋中。
3、鍋中放入少許的豬油,油燒5成後,開小火將鯽魚的皮煎緊實後,瀝干油分撈出,再丟入鹵湯鍋中。
4、然後再注入適量的清水,料酒,開旺火燒至沸騰,中途要不斷的將浮沫撇去,待湯汁熬至乳白色時,再加入少許的胡椒粉,再轉中火繼續熬制,直到熬出鮮香四溢的湯底來,用的時候過濾掉殘渣。
面條注意事項
(一)適宜人群
一般人皆可食用。
面是更年期婦女、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患者的理想食品,也很適合腦力工作者和減肥的朋友食用。
(二)禁忌人群
患有嚴重肝病、腎病、痛風、消化性潰瘍、動脈硬化、低碘者不宜食用。
病濕熱者忌食麵條。
(三)如何挑選面條
先要看產品的配料表有無添加酵母成分,製作過程是否經過充分醒發。
如何挑選面條
先要看產品的配料表有無添加酵母成分,製作過程是否經過充分醒發。
觀察面條的條形:
真正的手工面由於是手工操作,條型總是會有所差別,有或粗或細的條型。而機械面再細也會呈方形或圓形的均勻規則、平滑的條型。
手工發酵面製作時,為防止粘連,會使用雜糧面作為璞面,所以仔細觀察面身會有雜糧面附著。機械面是由拌面機干拌工藝機械壓延而成,蛋白質不會充分吸收水分,部粘連,所以面身平滑無雜糧面。
手工發酵面的截面會有發酵的空心,面身色澤微黃,有通透感。聞氣味:打開新包裝聞氣味,手工發酵面會散發一種自然的發酵面香味,而機械面不會有此特殊氣味。
麵粉本來應當是略微發暗、略發黃的顏色,並不是純白。純白的麵粉,一是去掉了太多外層營養價值高的部分,二是用氧化劑處理過,把麵粉中少量黃色的類胡蘿卜素氧化掉,顏色就顯得更白。不過,如果面條煮完、蒸完後顏色明顯發黃,那很可能是加鹼的緣故。
面條的彈性和麵粉中的蛋白質關系密切;而麵粉的蛋白質含量及麵筋的質量,都和小麥的品種有關。一般來說,麵粉中的蛋白質含量越高,在什麼添加劑都不加的情況下,它的韌性和彈性越好。但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跟筋道程度完全沒有關系。很多非常筋道的面條,其維生素含量甚至比普通面條還要低。
在沒法改變麵粉中蛋白質含量的情況下,往麵粉里加入鹽,能使麵筋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加強。因此掛面產品大多有「鹽」這個配料。此外在面團中加入鹼,也能讓面條更筋道,但是這樣會破壞麵粉中的維生素B1和B2,使其營養價值下降。比較推薦的方法是,在和面時加個雞蛋。蛋清的蛋白質能增加面條的筋力,而蛋黃中的卵磷脂能讓面條口感滑爽,營養也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