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燒烤大全 » 酸筒桿怎麼做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酸筒桿怎麼做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1-18 22:29:34

㈠ 帶你認識16種不同的野菜,附帶圖片和吃法,若見到請珍惜

宋朝文學家 美食 家蘇軾曾在長江邊這樣寫道:「春江水暖鴨先知,桃花流水鱖魚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而春天早已悄然來臨,也正是蔞蒿滿地蘆芽短的時節。長江十年禁漁期,鱖魚,河豚是吃不上了,但蔞蒿、蘆芽這樣的野菜,也是十分美味的。當然,這兩樣野菜可能有的地方沒有,那也不用著急,野菜的種類特別多,帶你認識16 種不同的野菜圖片大全,並附帶吃法,若有機會見到,請好好珍惜它們。

蔞蒿是菊科蒿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自帶清香味,只要吃它的嫩莖葉,也有隻吃嫩莖的,在江蘇、上海等地市場上也有銷售。

可自己種植,用植株或者根莖就能繁殖,吃法主要是煎炒,用來炒肉,特別是炒臘肉味道很香。

茵陳蒿的吃法有講究,所謂「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茵陳蒿主要食用季節是每年的2、3月,最多吃到4月,以後的茵陳蒿也就老了,且味道很沖,不適合食用。

但是春天的茵陳蒿還是很好吃的,由於其嫩莖葉上覆蓋有白色的棉毛,也叫白蒿,茵陳蒿的吃法主要是焯水涼拌或者煎炒,也可以炒肉吃。

蕨菜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秋冬凋零,春天發嫩芽,其嫩芽卷縮如拳頭,顏色有深綠色或紫紅色,嫩嫩的,脆脆的,吃起來略苦,吃不慣苦味的朋友可焯水後浸泡幾天,期間進行換水操作,就沒有苦味了。

蕨菜的吃法主要有焯水涼拌和煎炒兩種,炒肉,炒臘肉味道都很香,還很脆,特別好吃。也可以焯水後暴曬或者烘烤,做成干蕨菜,也是非常受歡迎的,腌制蕨菜也是美味。

面條菜喜歡生長在莊稼地里,特別是麥子地里,其植株高大,分枝多,可採摘的嫩莖葉也比較多。但是最好吃的面條菜還是沒有長莖之前的,葉片更厚實,味道更脆。

面條菜由於喜歡生長在麥地里,其花又有一個像瓶子一樣的東西,因此也叫麥瓶草,其吃法主要是煎炒,涼拌,也可以煮湯,煮雞蛋湯,特別是煮麵條更是一絕。

薺菜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它也是非常受歡迎的一種野菜,薺菜的葉片不完整,有很多深裂,喜歡生長在莊稼地里,道路邊,田埂上等等,也是春天非常常見的野菜之一。

其吃法主要是用來煎炒,或者焯水後涼拌,用來炒雞蛋更是一絕,把薺菜剁碎一些,然後調和到雞蛋之中,熱鍋燒油煎炒,放上食用鹽等即可,味道很香。

香椿芽是一種小喬木或者灌木的嫩芽,剛生長出來的嫩芽顏色鮮紅,等到嫩芽長到10厘米左右就可以採摘了,不可太晚,否則開枝散葉,就有木質化傾向了,很老。

香椿芽也有季節限制,只能在春天食用,夏天也有香椿的嫩葉,但是一生長就很老,而且剛生長出來就開枝散葉,一晚上就不能吃了。香椿芽的吃法也很簡單,煎炒,炒臘肉,炒肉,炒雞蛋都可以,也可以焯水後涼拌,味道很香。

野豌豆很容易辨認,它的莖葉因酷似豌豆而得名,有研究者認為豌豆就是通過野豌豆改良品種而得到的。它的葉片顏色深綠,很脆,很嫩。

野豌豆的吃法也是用來煎炒,或者煮湯,煮麵條,煮雞蛋湯都不錯,但野豌豆在有些地方是不能採摘的,要注意哦。

刺嫩芽和人參同屬於五加皮科,其營養價值也很豐富,因此有人拿它和人參相提並論,由於它生長在樹上,因此被稱為「樹上人參」!

刺嫩芽的吃法主要是用來煎炒,也可以炒雞蛋,炒臘肉,還可以用來焯水涼拌,或者煮白水,也可以用來腌制,吃法很多,很脆。

花椒很多人都知道,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調味品,但很少人知道花椒的嫩芽也是非常美味的。它生長在花椒樹上,春夏都有生長。

花椒芽的吃法很多,比如裹上麵粉油炸,或者煎炒,用來做燒烤其實也不錯,燒烤或者油炸之後的花椒芽特別脆,味道特別香,非常好吃。

外來入侵物種構樹的花穗,長在構樹上,很長條,外表有毛,構樹的繁殖能力特別強,枝繁葉茂的,花朵也非常多。

採摘構樹的花穗清洗干凈,然後瀝干一下水分,裹上麵粉油炸,蒸熟,味道都非常不錯,也是很好吃的。

以前人們是捨不得吃核桃花穗的,因為核桃的價格很貴,不過好在經過很多年的種植,核桃已經很普及了,價格也不貴了。

但它的花穗價格卻很貴,是一種非常好的野菜,其吃法和構樹花穗差不多,也是可以裹上麵粉蒸熟蘸醬料吃,或者裹麵粉油炸,味道都很香的。

蒲公英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莖深入地下,肉質,分枝也很強壯,且年限越久,根莖越大。蒲公英的種子很多,因此常成片生長,採集起來也方便。

蒲公英的吃法主要是用來焯水涼拌,或者煮湯,煮肉片湯,煮雞蛋湯,煮麵條都不錯,也可以用來煎炒,或者剁碎炒雞蛋,也可以焯水曬干之後泡水喝,蒲公英也是非常出名的花草茶之一。

榆錢是榆樹上的一種野菜,因為其外觀像古代的銅錢而得名,它也是非常著名的野菜之一,在春天的榆樹上非常多,採摘非常方便,一棵樹能采幾十斤。

榆錢的吃法有很多,可以用來加上麵粉蒸,蒸熟以後直接吃或者蘸醬料吃,還可以用來做窩窩頭食用,或者用來焯水煎炒等等。

酸筒桿也是一種很常見的東西,它是虎杖的嫩莖,也是成片生長的,採摘的時候只需要輕輕一掰,啪的一聲就能採摘下來。

酸筒桿味道略酸,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焯水之後涼拌,或者炒著吃,特別是用來腌製成酸菜,更是經典。

小根蒜因為其根莖像蒜的縮小版而得名,其宿根越長越大,年年生長,可供採摘。採摘之後還能繼續生長,在很多莊稼地里都有它的存在。

小根蒜很香,可以用來涼拌,也可以用來煎炒,好可以用來做調料,搞燒烤等等,它的味道比蒜香,也比小蔥大蔥香,若見到,別錯過。

竹筍是竹子的嫩苗,由於剛生長,尚未木質化,其口感很脆,竹筍的種類非常多,也是很容易採摘到的。苦竹筍,水竹筍,大竹筍,筒筒筍,冬筍,春筍等等都很好吃。

竹筍的吃法也非常多,可以用來煮瘦肉湯,臘肉湯,或者煲雞湯等等,也可以煮熟以後炒著吃,焯水之後曬干煮熟吃,或者製作成酸筍,也是非常好吃的,苦竹筍可以生吃。

蘆芽是蘆葦的嫩芽,也叫蘆葦芯,剛長出來的蘆葦芽像細細的竹筍,也叫蘆筍或者蘆尖,也是一種非常好吃的野菜。古人在烹飪河豚(一種有毒魚類,需要專業人士烹飪)時常用到蔞蒿和蘆芽兩種野菜,因此蘇東坡才發出「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感慨。

蘆芽也非常珍貴,其採摘期非常短,一般只有10天左右,採摘也不容易,市場上很難見到,其吃法主要是用來煎炒,炒雞蛋等,也可以煮湯,味道非常鮮美,還可以用來泡酸菜等等。

㈡ 酸筒桿可以做泡菜嗎怎麼泡

酸筒桿是南方的植物,當然可以了,這個東西是南方農村常見的。
其實在北方,譬如說東北地區,也有泡菜,就是東北酸菜和朝鮮族泡菜,這些都是用白菜之類做的,用鹽腌漬出水分以便保質,然後發酵儲存。這些應該說是「腌」,和四川及周邊的泡菜不一樣,四川泡菜是「泡」
泡菜,是過去人們為了防止吃不到新鮮蔬菜,才特有的一種儲存方法。

㈢ 虎杖煎的做法

虎杖煎的做法:

以水2石5斗,煮取1大斗半,去滓,澄濾令凈,取好淳酒5升和煎,令如餳。

虎杖,是蓼科虎杖屬植物。別稱:花斑竹、酸筒桿、酸湯梗、斑杖根、黃地榆。

虎杖,是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橫走。莖直立,高1至2米,粗壯,空心,具明顯的縱棱,具小突起,無毛,散生紅色或紫紅斑點。葉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至12厘米,寬4至9厘米,近革質,頂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截形或近圓形,邊緣全緣,疏生小突起,兩面無毛,沿葉脈具小突起;葉柄長1至2厘米,具小突起;托葉鞘膜質,偏斜,長3至5毫米,褐色,具縱脈,無毛,頂端截形,無緣毛,常破裂,早落。

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序圓錐狀,長3至8厘米,腋生;苞片漏斗狀,長1.5至2毫米,頂端漸尖,無緣毛,每苞內具2至4花;花梗長2至4毫米,中下部具關節;花被5深裂,淡綠色,雄花花被片具綠色中脈,無翅,雄蕊8,比花被長;雌花花被片外面3片背部具翅,果時增大,翅擴展下延,花柱3,柱頭流蘇狀。瘦果卵形,具3棱,長4至5毫米,黑褐色,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8至9月,果期9至10月。

產地生境

產於我國陝西南部、甘肅南部、華東、華中、華南、四川、雲南及貴州;永善、威信、昭通、峨山、西疇、屏邊、金平等地;生山坡灌叢、山谷、路旁、田邊濕地,海拔140至2000米。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性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低窪易澇地不能正常生長。根系很發達,耐旱力、耐寒力較強,返青後莖條迅速生長,長到一定的高度時開始分枝,葉片隨之展開,開花前基本達到年生長高度。

繁殖方法

虎杖繁殖一是用種子、二是用根莖,生產中多用帶有根芽的根莖來繁殖,其特點是材料易得、移栽易成活、見效快;而種子繁殖不但見效慢,而且由於種子的發芽率低而繁殖系數不高,多不採用,一般採用根莖繁殖。

栽培技術

整地

種植在肥沃土壤中2年就可採收,否則需要3至4年才能採收。先翻耕土壤,深20至25厘米,除凈較大的石塊,每畝施入充分腐熟的廄肥1500至2000千克作為基肥,並與5至10厘米深的土層拌勻,做成高15至20厘米、寬50至55厘米的畦,耙平、耙細,兩畦間留30厘米作業道。

栽植

栽植時間分為秋栽和春栽,秋栽應在10月中、下旬進行,春栽宜在4月中、下旬進行。順畦栽植2行,距畦邊10厘米處開溝,溝深10至12厘米,溝底要平坦一些,行距25厘米。有芽和無芽的種栽要分開栽植,因為它們的出苗期不一致。栽植時種栽與畦邊成30°至45°角擺放,株距15至20厘米,帶有根芽的種栽一反一正,這樣做使植株生長有較大的空間。種栽擺放後,在其上面撒入以磷、鉀肥為主的復合肥,每畝用量20至25千克,然後覆土3至4厘米,澆透水,水滲透後,再覆土4至5厘米,使2次覆土的厚度達到8至10厘米。秋栽時最好加蓋覆蓋物,對種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春天返青前撤下,以提高地溫,促進生長。

田間管理

幼苗出土後,隨著氣溫不斷升高,植株生長迅速,各類雜草也一樣迅速生長;因此,要結合除草適當鬆土。植株生長到一定的高度時,開始分枝、長葉,當枝繁葉茂後,即轉為粗放型管理,隨時拔除田間的大型雜草,如莧、藜等。秋季枯萎後將其割下來,順便在畦面上加蓋2厘米厚的腐熟廄肥,這樣做能夠增強對越冬芽的保護作用,同時對第2年的生長起到追肥的作用。以後每年重復上年的田間管理即可。

病蟲防治

虎杖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的能力,從未發現較為嚴重的病蟲害,基本不需要任何防治。

主要價值

虎杖根為一種黃色染料,亦可供葯用,有祛風利濕等功效。

㈣ 這是啥植物,草葯那種

你好,這個是蓼科植物虎杖,學名Reynoutria japonica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橫走。莖直立,高1-2米,粗壯,空心,具明顯的縱棱,具小突起,無毛,散生紅色或紫紅斑點。葉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2厘米,寬4-9厘米,近革質,頂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截形或近圓形,邊緣全緣,疏生小突起,兩面無毛,沿葉脈具小突起;葉柄長1-2厘米,具小突起;托葉鞘膜質,偏斜,長3-5毫米,褐色,具縱脈,無毛,頂端截形,無緣毛,常破裂,早落。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序圓錐狀,長3-8厘米,腋生;苞片漏斗狀,長1.5-2毫米,頂端漸尖,無緣毛,每苞內具2-4花;花梗長2-4毫米,中下部具關節;花被5深裂,淡綠色,雄花花被片具綠色中脈,無翅,雄蕊8, 比花被長;雌花花被片外面3片背部具翅,果時增大,翅擴展下延,花柱3, 柱頭流蘇狀。瘦果卵形,具3棱,長4-5毫米,黑褐色,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根狀莖供葯用,有活血、散瘀、通經、鎮咳等功效

㈤ 15種生長在叢林山溪邊的野菜,煲湯或炒食都美味,你認識幾種

近些年,很多人喜歡自己去野外採挖野菜食用,特別是一些生長在老林山溪中的野菜,更是受到了人們的青睞,但大部分人其實對野菜認識並不多,本節內容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叢林山溪邊比較常見的野菜到底有哪些:

一、涼粉草

夏天天氣酷熱難耐,很多人都喜歡吃上一碗清熱解暑的涼粉,但大部分人可能並不知道涼粉究竟是用什麼製作的。

製作涼粉的植物其實本名就叫涼粉草,它的別名叫仙人草、仙人凍或者仙草,多生長在山溪,河邊或農村的田間地頭,製作涼粉時收割地上莖葉部分煮爛後過濾出汁液,再拌少許米粉或鹼水煮沸倒出簸箕凝固而成,而且涼粉草除了用來製作涼粉,還能用來煲湯。

二、鴨腳板

鴨腳板又叫鴨兒芹,別名牙痛草、鴨腳菜、鴨腳掌、水白芷、三葉芹等,多生長在山溪、山溝或林下濕潤等地,食用嫩莖葉部分,也可以去葉吃莖,味道鮮香。

三、水竹筍

水竹筍,又叫山竹筍,是山林或者河溪邊生長的一種小型竹子的嫩筍,這種竹子以前鄉下常作火把用,這種筍沒有其它甜筍或毛筍那麼大,但筍肉脆嫩且鮮香可口。

四、銅垂玉帶草

銅垂玉帶草別名地鈕草、地茄子、地浮萍、馬蓮草、土油甘,廣東地區稱作落地冬瓜,漿果成熟後可以吃,嫩莖葉可與雞蛋或瘦肉一起煮湯。

五、嫩柴胡

柴胡是一個中葯名稱,別名山菜、地熏、柴草、菇草等,嫩柴胡即柴胡的嫩苗,可以當菜炒食、涼拌,也可以用來煲粥。

六、錦綉莧

錦綉莧別名五色草、紅節節草、紅草,多見於山溪、河溝邊,部分地區有栽培,食用嫩莖葉部分,可炒食、煮湯或涮火鍋。錦綉莧葉片艷麗,還可以做盆栽。

七、杠板歸

杠板歸別名犁頭刺、蛇牙草、蛇倒退、河白草和螞蚱簕等,生長在山林、河溪等較濕潤的地方,剛長出的嫩芽部分可以炒食。

八、酸筒桿

酸筒桿學名虎杖,這是一種農村山野比較常見的植物,根莖供葯用,地上鮮嫩的莖桿可生食,也可以當野菜炒食。

九、卵葉半邊蓮

卵葉半邊蓮,廣東地區稱作姐妹菜,民間多作婦科草葯用,可以配合其它草葯煮雞蛋或瘦肉湯飲用,多生長在山溪或溝渠等濕潤的草地上。

十、大苞水竹葉

大苞水竹葉是鴨趾草科的一種匍匐草本,多見於兩廣地區的一些河溝、水渠或山溪邊上,廣東俗語稱作「輪滑草」,可採挖嫩苗與瘦肉或雞蛋一起煲湯。

十一、天胡荽

天胡荽又名破銅錢、魚鱗草、滿天星,是山溪、菜園、水田等地常見的一種小草,全草可以用來炒食、燉湯或涼拌,廣東地區多用來煲涼茶。

十二、雀舌草

雀舌草別名天蓬草、地耳草、瓜子草、指甲草、濱繁縷、雪裡開花,多生長在山溪、河溝、水田等濕潤的地方,食用嫩莖葉部分,焯水後炒食、蒸食或涼拌。

十三、白勒

白勒土名勒菜,別名鵝掌楸、刺三甲、三葉五加,多生長在山溪、路邊、叢林、荒野等地,嫩芽作野菜炒食、煮湯,也能曬干後製作成勒菜茶。

十四、葎草苗

葎草在農村一般被稱作拉拉秧,新長的嫩芽尖可以食用,清蒸、炒食、涼拌都可以,芽尖部分本身是比較脆嫩的,整體味道還不錯。

十五、拔葜芽

拔葜又叫金剛藤、馬加勒、紅燈果、冷飯頭,多生長在灌木叢、荒野和山坡等較溫暖乾燥的地方,春天剛冒出來的嫩莖可以採摘回家焯水後炒食,味道略酸卻也爽脆可口。

以上15種野菜都是農村常見的葯食兩用植物,很多都具有獨特風味,偶爾嘗下鮮未嘗不可,但不宜過多食用哦。更多野菜識別與食用方法在前面的很多文章里都有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往前翻看。

㈥ 虎杖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虎杖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虎杖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虎杖是什麼?想必大家都沒聽說過吧,其實它是寥科植物虎杖的根莖,是一味中葯材。而且它的嫩葉還可以做菜,下面就來介紹下虎杖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虎杖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1

虎杖是多年生灌木狀草本植物,因其莖稈可做手杖,而且表面有花斑似虎紋而得名。植株高1~15米,全體無毛,根狀莖橫走;莖直立,叢生,中空;托葉鞘褐色,早落。虎杖主要分布於山東、河南、陝西、湖北、江西、福建、台灣、雲南、四川、貴州等地,生於濕潤而深厚的土壤,常見於山坡、山麓及溪谷兩岸的灌叢邊、溝邊草叢及田野路旁,常成片生長。下面就重點介紹虎杖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虎杖的功效與作用

虎杖味微苦,性微寒,含有蓼甙、有機酸、葡萄糖甙、多糖類等。有清熱解毒、清涼解暑、健胃消食的功效。虎杖具備了「鮮、綠、野」和「營養、葯用、美味」的特點。其所含的白藜蘆醇具有較明顯的抗氧化、抗衰老、抗炎症、抗過敏和降血脂之功效,有明顯的抗癌、抑癌作用。

另外,虎杖還可作觀賞用,它是極具觀賞價值的花卉之一,古時候被稱做「卉草」,明代以後開始觀賞栽培。

虎杖的`食用方法

虎杖一般在春季採食嫩葉,春秋季採挖入葯,其嫩葉及根可食用,根、莖入葯。虎杖的嫩莖葉可做蔬菜,涼拌或炒食;根煮熟並冰鎮後可做冷飲,清涼解暑;它的液汁可染米粉,別有風味。其味酸,故也稱「酸湯桿」。

虎杖筍(也有稱虎杖菜、酸筒桿)是虎杖的嫩芽,常用作野生蔬菜,虎杖筍口感鬆脆爽口,滋味微酸,具有獨特的怡人清香,是一種難得的天然野菜。

虎杖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2

虎杖的功效與作用

虎杖是一種味酸鹼性寒能夠入肝經和肝膽經的中草葯材,活血化瘀化淤和袪風通脈是它的關鍵作用,平常它能夠用以女士閉經及其經痛也有人類跌打等多種多樣常見疾病的醫治,還可以用以人類寒濕黃疸和風濕關節痛等症的醫治,作用十分顯著。

虎杖的吃法

1、泡葯酒

泡葯酒是虎杖的普遍吃法,用它泡起來的蜂酒能祛風、除濕能夠醫治和防止人類的關節炎,用虎杖泡葯酒時需要提前准備虎杖二百五十克,純糧酒七百五十克,把他們放到一起密封性泡浸,二十天之後取下食用,每日食用2次,每一次十五克就可以。

2、煎湯

煎湯也是虎杖的普遍吃法,再用它煎湯時能夠添加適理的大棗和老紅糖,此外再添加適量茵陳,煎湯之後立即服用,能清熱利濕,也可以清熱利濕退黃,最合適這些身患寒濕黃疸的群體服用。

3、煮茶

虎杖平常還能煮茶喝,用它煮茶時需要提前准備虎杖三十克,板藍根沖劑三十克,蒲公英和茵陳各三十克,最終添加茯苓十克,把他們碾成粉末,每一次取下五十克放到水杯中沖進開水,燜泡十分鍾,隨後立即代茶飲用,一次放進的中葯材能夠反復沖調數次,它能防止急慢性肝炎也可以防止脾大。

虎杖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3

虎杖的功效

葯性:微苦,微寒。入肝、膽、肺經。

主治: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入肺經,能清降肺氣,止咳化痰,用於肺熱咳嗽,兼能凊解熱毒,瀉熱通便,可用於癰腫瘡毒、水火燙傷、毒蛇咬傷,及熱結便秘。

1、治濕熱證—小便澀痛,淋濁帶下等

本品苦寒,長於走下焦,利小便,使濕熱從小便而出,有清熱利濕之功,常用於黃疸,淋濁,帶下等下焦濕熱證。若治濕熱黃疸,可單用本品煎服,或與金銀花、黃連、蒲公英等同用,如雙虎清肝顆粒(《中國葯典》)。治濕熱蘊結下焦之小便澀痛,淋濁帶下,可單用為末,米飲送下,或配黃柏、車前子、萆薢等同用

2、治癰腫瘡毒,水火燙傷,毒蛇咬傷

本品苦寒,有清熱解毒之效。若治熱毒瘡瘍,可用鮮品搗爛外敷,或配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等同用。治水火燙傷,可單用研末,水調敷,或與黃柏、冰片同用,如燒傷靈酊(《中國葯典》)。治毒蛇咬傷,則可鮮品搗爛外敷,或配半枝蓮、重樓等同用。

3、治血瘀證

本品善入肝經血分,能活血散瘀。凡瘀血阻滯之經閉痛經,症瘕積聚,跌打損傷等皆可運用。若治血瘀經閉、痛經,常與紅花、牛膝、當歸等同用,如虎杖散(《聖惠方》)。治症瘕積聚,可與叄稜、莪術等同用。治跌打損傷,瘀腫疼痛,每與赤芍共為末,溫酒送服,如虎杖散(《聖濟總錄》)。

4、治肺熱咳嗽

本品苦寒,入肺經,能凊肺熱,降肺氣,有止咳化痰之功,用於肺熱咳嗽。可單用,如復方虎杖片(《部頒標准》),也可與魚腥草、黃芩等配伍。

此外,本品尚有瀉熱通便作用,可用於熱結便秘。

虎杖食用方法

1、虎杖酒

配方:虎杖根250克、白酒750克。

製法:將上葯洗凈切片,置酒中浸泡,密封,半月後即可飲用,用時可加少量赤砂糖使酒著色。

用法:成人每次飲15克,日2。亦可佐餐服用。

功效:主治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腰椎肥大,骨關節炎等症。

禁忌:對酒過敏或患有慢性肝病者禁用;婦女行經期停用。

來源:《新醫葯學雜志》

2、茵陳蒿虎杖飲

材料:茵陳蒿15克、虎杖15克、紅棗5枚、紅糖少許。

做法:

(1)將茵陳蒿、虎杖洗凈,待用。

(2)紅棗洗凈去核,與茵陳蒿、虎杖一並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熬煮濃湯,去渣留汁,加入紅糖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瀉火、利濕退黃。

3、虎杖散

組成:虎杖45克、桂心30克、當歸30克、赤芍葯30克、天雄30克(炮裂,去皮、臍)、桃仁30克(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芎藭30克、枳實30克(微炒微黃)、羌活30克、防風30克(去蘆頭)、秦艽30克(去苗)、木香30克

用法:上葯搗粗羅為散。每服10克,以水250毫升,入生薑1、5克,煎至150毫升,不計時候,稍熱服。

功效:主治白虎風。血脈結滯,骨髓疼痛,發作無時。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二。

㈦ 農村山裡能吃的莖稈,能吸出酸水,你吃過嗎

在農村生活的時候最喜歡吃它了,稈子折斷拿到嘴裡嚼著吃,酸酸的味道清涼又可口。放牛的娃最喜歡把它折來當做哨子吹。


酸筒桿的中葯名叫「虎杖」,營養成分高。新鮮的酸筒桿清洗干凈把根須去掉,能直接煮水,和玉蘭液煎成濃汁,每天喝三次還可以治療闌尾炎呢!

㈧ 農村俗稱「酸筒桿」的植物有什麼功效和作用

以前在農村,大家都喜歡到山上找野草、野果吃。其中一種長滿花斑的小竹子就非常受歡迎,它就是「虎杖」,又叫做「花斑竹」,是一種非常高大的野草,可以長到2米多。很多人把它當甘蔗,咬掉外皮,將裡面的肉汁嚼干凈吐掉就行了。因為吃起來酸酸的,農里人又叫它「酸筒桿」或「酸湯梗」。

3、田間管理

在幼苗出土後,隨著溫度的提升,它的生長速度也會加快,這時就要做好除草工作,並要結合除草做好中耕工作。當幼苗生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要及時進行間苗及補苗,增加植株的通風透光性,避免因生長過密而影響到幼苗的生長。栽植後要根據土壤的肥力狀況來及時追施肥,一般可以集合中耕除草追施施速效肥料1-3次,搭配適量的微量元素肥料。

4、病蟲害防治

虎杖的抗病力極強,在栽培過程中基部無病害,主要是蟲害影響到虎杖的產量及品質。其中常見的蟲害有金龜子和葉甲,金龜子在5月左右的時候發生,主要啃食虎杖的莖嫩頂梢及葉片,嚴重的時候會將整個植株的葉片都吃光,速度極快。可以採用人工捕殺和燈光誘殺的方法來防治,也可以噴灑氯化樂果2000倍液來殺死成蟲.

㈨ 在夏季大自然中有哪些野菜很好吃該如何快速識別

春天萬物復甦,野菜爭先恐後噌噌地冒了出來,只可惜今年湖南的氣候偏冷,連續一個多月都陰雨綿綿,已進入3月份,有的野菜才露出個小尖尖,有的還在地下沉睡呢,好在小雅去年拍了許多春天野菜的圖片,下面與大家一起去認識,分享其做法。

一、清明草

學名為鼠麴草,又稱鼠麴草、菠菠草。因清明節前後長得最旺盛,所以有的地方叫清明草。清明草呈淡綠色,開黃色小花,葉桿表面附有一層薄薄的白色絨毛。

農村集市農民出售的水芹菜,紅莖一般生長在旱土上,比生長在水中的白莖更香,炒鱔魚片非常不錯。

㈩ 農村酸桿子的植物是什麼怎麼做才好吃

看到圖片你也許就知道了,天哪這就叫酸柑子啊,我在農村經常看到的,像野草一樣,那個時候只覺得他就是普通的野草也沒什麼用吧。樂視,有價值的東西往往被我們忽略,因為他總是很低調。我現在終於知道徐霞客樂趣所在了。周遊四海,了解大自然,簡直是一種旅行的饋贈。


又是在以前長輩生活的那個年代,他們越貼近大自然,而且越了解大自然的壯闊。像我們現在如果有不適的話就直接會吃葯或者是去醫院,不知其實醫院里的葯,以及智慧也都是來源於大自然。沒有哪一個要不取自於大自然的這些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