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推薦首爾最好吃的韓國烤肉店,台灣有乾式熟成豬肉嗎
韓國經典的肉類料理精髓全集中在這烤肉上,事先用大蔥、醬油和蜂蜜等調料腌制好的牛肉或是豬五花等食材,放在鐵盤上,和蘑菇、洋蔥甚至是泡菜一起燒烤,最後塗上各式烤肉醬,包著生菜一起入口,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美味無法擋。
恆心韓牛(汝矣島店) 뚝심한우(여의도점)
餐廳介紹
位於汝矣島站附近的恆心韓牛提供多樣的菜單,有非常多的肉類套餐可以選擇,而且相對其他韓牛店,恆心韓牛價格親民,而且就餐環境非常棒,包廂房間都配備了高檔、舒適的室內裝修,喜歡烤肉的千萬不要錯過。
本店特色美食
沙拉 , 醬汁 , 韓牛 , 韓牛拼盤 , 烤韓牛 , 雪花拼盤(눈꽃모듬) , 名品裡脊(명품등심) , 大醬湯(된장찌개) , 恆心拼盤(뚝심모듬) , 高級拼盤(프리미엄모듬) , 特級裡脊(특상등심) , 名品韓牛背部 , 韓牛大醬湯
鍾路常青牧場 늘푸른목장
餐廳介紹
常青牧場是位於鍾路區的一家人氣烤牛肉店。該店提供的牛肉絕對是100%韓牛,所以新鮮度和肉質是不用說的,而且韓國很多知名藝人也經常光顧這家烤肉店。這家店應該是鍾路地區非常有名的烤肉店了,來鍾路遊玩的你不妨來試一試這鮮美可口的韓牛,沒准還能偶遇喜歡的歐巴哦!
本店特色美食
生拌牛肉(한우 육회) , 韓牛大醬湯飯(한우된장밥) , 烤牛肋條肉(한우갈비살) , 牛肉大醬湯(한우된장찌개) , 辣拌冷麵(비빔냉면) , 湯冷麵(물냉면)
朝鮮的韓牛(建國大學店) 조선의한우 건국대점
餐廳介紹
韓牛專門店,擁有全國80多家大型連鎖餐廳。選用韓牛中的頂級1++韓牛,肉質柔軟多汁,入口即化,味覺的一大享受!吃完烤肉後,來一份大醬湯,堪稱極致的美味!店鋪裝修精緻,環境優雅舒適。想吃正宗頂級韓牛,建大「朝鮮的韓牛」是你最佳的選擇!
本店特色美食
韓牛 , 南瓜甜點 , 冷麵(냉면) , 生拌牛肉(육회) , 烤牛肋條(갈비살) , 石鍋醬湯(돌된장찌개) , 烤牛裡脊(숙성등심) , 韓牛豆腐大醬湯
『貳』 關於台灣省的美食
台灣飲食文化中有著名的「小吃」文化,各式風味小吃雲集的夜市是台灣庶民生活文化的代表之一。成千上萬種台灣傳統小吃中最能體現台灣飲食特點的十種小吃。包括大腸包小腸、鼎邊銼、蚵仔煎、棺材板、薑母鴨等。從高檔飯店到街攤小吃,無不適風靡全球。
1、牛肉麵
台灣素有牛肉麵王國之稱,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牛肉麵店,且台灣的牛肉麵融合了各地料理精髓而形成自己獨有的特色,湯頭濃郁鮮美、面條筋道、牛肉、牛筋大塊又實在,俘獲吃貨的嘴,也使得遊客們來到台灣若不吃碗牛肉麵,彷彿就多一分遺憾。
名氣店家:林東芳牛肉麵(台北)、史記正宗牛肉麵(台北)、老張牛肉麵(台北)、段純真牛肉麵(新竹)、永康牛肉麵(台北)、香園牛肉麵(高雄)、真善美牛肉麵(台北)、牛店(台北)、滿庭芳牛肉麵(台中)、七十二牛肉麵(台北)等。
2、蚵仔煎
蚵仔煎是很多大陸遊客熟悉的小吃,民間傳聞,當年鄭成功大敗荷軍,荷軍在一怒之下,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鄭軍索性就地取材將台灣特產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餅吃,想不到竟流傳後世,成了風靡全台的小吃。
名氣店家:賴記蚵仔煎(台北寧夏夜市)、七佳蚵仔煎(台南花園夜市)、海埔蚵仔煎(花蓮)、王記蚵仔煎(新竹)、清泉號(台北華西街夜市)等。
3、鼎邊銼
傳統鼎邊銼原本是在福州人的家常小吃,後來變成台灣特色小吃之一,以基隆鼎邊銼最為聞名。「銼」是台語,為爬滾的意思。以米磨成粉調水成糊,沿火熱的大鍋邊緣一抹而成薄皮,再取出切絲,加入蚵仔、金針、木耳、筍絲、魷魚絲,熬成湯料而成。
名氣店家:基隆廟口夜市等
4、大腸包小腸
是台灣1990年代興起的一種特殊小吃,說穿了很簡單,就是將體積較大的糯米腸切開後,再夾住體積較小的台式香腸,即成為「大腸包小腸」,與美國的熱狗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台灣某些地區的夜市也會提供豪華版本的大腸包小腸,除了香腸之外,還會加上各種如蒜頭、花生粉、酸菜等配料,藉此創造更豐富的口味及口感。
不同的夜市會推出不同的不同的大腸包小腸版本,有「豪華版」、「國民版」等。
大腸包小腸遍布台北各大夜市,比如士林夜市、師大夜市等。
5、官財板
棺材板是先將厚吐司切開,裡面放上各種不同的餡料,然後經過高溫油炸後出鍋即可。推薦的餐品有:麻辣雞肉、鳳梨蝦球等。
6、薑母鴨
鴨肉營養豐富,特別適宜夏秋季節食用,既能補充過度消耗的營養,又可祛除暑熱給人體帶來的不適。薑母鴨是自1980年代後才流行於台灣冬天進補小吃。店家提供煮熟鴨肉(台灣特產紅面番鴨)、老薑(台語薑母)、米酒、胡蔴油、中葯葯材包,共同熬煮於顧客桌上瓦斯爐或炭火,食後通體暖暢,頗受歡迎。
7、蚵仔煎
蚵仔煎是很多大陸遊客熟悉的小吃,民間傳聞,當年鄭成功大敗荷軍,荷軍在一怒之下,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鄭軍索性就地取材將台灣特產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餅吃,想不到竟流傳後世,成了風靡全台的小吃。
名氣店家:賴記蚵仔煎(台北寧夏夜市)、七佳蚵仔煎(台南花園夜市)、海埔蚵仔煎(花蓮)、王記蚵仔煎(新竹)、清泉號(台北華西街夜市)等。
8、甜不辣
甜不辣由日語音譯而來,是用魚肉打成魚漿,再和上麵粉、雞蛋、海鮮等,然後入鍋油炸,可根據個人需求再淋上調味醬。作為台灣名小吃之一,在各大夜市都能找到。
名氣店家:賽門甜不辣(台北)、頂級甜不辣(台北艋舺夜市)、吉甜不辣(台北)、食谷飯堂(台中)等。
9、章魚小丸子
章魚小丸子,素有皮酥肉嫩、味美價廉之特點,成為家喻戶曉的小吃,章魚小丸子的成份主要是章魚,章魚燒粉,柴魚片,海苔,沙拉醬,章魚燒醬等。
10、鳳梨酥
鳳梨酥是台灣最具人氣的伴手禮,遊客來台不嘗一口或帶一點回家,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台灣鳳梨酥的酥皮奶香四溢,內陷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傳統內餡,用鳳梨加冬瓜製成,口味不會太酸。另一種是土鳳梨酥,只有鳳梨,口味會略酸一些。
名氣店家:佳德糕餅、微熱山丘、維格、梨記、糖村、郭元益、裕珍馨、舊振南等。
『叄』 台灣的有烤串的新疆人嗎
沒有!台灣日常生活中,或夜市有很多賣烤串的小店,但跟大陸北方口味略有不同。兩者各有特色。我在西安住過,我是台灣人。兩個地方不同的口味我都很喜歡。台灣少了孜然味道。台灣的醬料味道也不錯。我從未看過台灣有新疆人來,更別說新疆的烤串。
雖然有些打著新疆烤串,我吃過還是西安的新疆烤串好吃。到台灣要吃台灣味的烤串才好吃!
『肆』 台灣夜市的小吃,具體有哪些好吃的報出它們的名字哦!
台灣
阿國鵝肉 阿嘉伯仔狀元糕(民國88年) 阿娟肉粽 阿龍意麵
阿美綠豆湯(民國54年) 阿明豬心 阿瑞意麵(民國11年) 阿松刈包(民國64年)
阿桃醬園 阿祥蝦仁肉圓 愛玉凍(愛玉冰) 安平豆花
粄 包子祿(清光緒年間) 冰鎮鴨魯味 吃冰棒四十年--順天冰棒
吃過粽葉包的米糕嗎?-蔡家米糕 赤崁棺材板(民國48年) 純正嘉義風味-嘉義廖火雞肉飯(民國70年) 大同包子(民國54年)
大灣花生糖 淡水小吃----阿媽的酸梅湯 淡水小吃----阿婆鐵蛋 淡水小吃----淡水滬尾豆花
淡水小吃----黑店排骨飯 淡水小吃----溫州大餛飩 第三代虱目魚丸 鼎邊趁
東門當歸鴨 東巧(清珍)鴨肉羹 豆芽面(民國40年) 度小月擔仔面(清光緒年間)
鳳眼糕 福記肉圓 富盛號碗粿 古堡蚵仔煎
古早味五十三年老店:阿田香腸熟肉(民國36年) 好像又是發明人的-保安葉記蝦仁肉丸 胡椒蝦 黃家香腸熟肉(民國27年)
雞茸餛飩 基隆小吃——紀家豬腳 嘉義小吃----阿菁冷盤 嘉義小吃----聰明沙鍋魚頭
嘉義小吃----道口燒雞 嘉義小吃----鳳梨虱目魚 嘉義小吃----郭景成粿仔湯 嘉義小吃----黑人魯熟肉
嘉義小吃----噴水火雞肉飯 嘉義小吃----炭燒杏仁茶 叫我第一名:石精臼海產粥 口酥餅
老店專訪--候夜擔仔面 老師傅鴨肉羹 老唐牛肉麵 佬類
涼拌豬肝 鹿港小吃 麥芽酥 蜜桃香(民國53年)
面線糊 牛舌餅 切仔面 青峰酸梅湯(民國85年)
清香生炒鱔魚面(民國40年) 泉州式半粥料理-阿憨鹹粥 榮勝米糕 三好一公道當歸鴨面線
汕頭魚面(民國45年) 上好旗魚羹專訪 燒肉棕 生炒五味
石精臼蚵仔煎優質老店專訪 石精臼老店~清子香腸熟肉~ 是誰發明了蝦仁肉丸? 水晶餃
台南小吃----安平豆花 台南小吃----冰淇淋2 台南小吃----大西洋冰城 台南小吃----乾麵1
台南小吃----乾麵2 台南小吃----廣安宮虱目魚粥 台南小吃----黃家香腸熟肉 台南小吃----莉莉水果冰
台南小吃----鹵虱目魚肚 台南小吃----米糕1 台南小吃----米糕2 台南小吃----米糕3
台南小吃----米糕4 台南小吃----慶中街綠豆湯 台南小吃----虱目魚肚湯 台南小吃----虱目魚全餐
台南小吃----碗粿1 台南小吃----碗粿2 台南小吃----碗粿3 台南小吃----碗粿4
台南小吃----西瓜汁 台南小吃----楊桃汁 台南小吃----枝仔冰1 台灣的方便麵條
台灣小吃多采多姿 台灣粽子 太陽餅 湯圓
天從伯魚丸湯 天婦羅 萬川號糕餅(清同治六年) 武廟前肉圓
武廟前肉圓 蝦猴 鹹水棕 箱子豆腐
小豪洲沙茶豬牛肉火鍋 小南碗粿 小西腳蔡家碗粿 謝萬長豆花(民國45年)
新竹小吃----阿城號米粉、魷魚羹 新竹小吃----阿春魷魚羹、面線糊 新竹小吃----阿富魯肉飯 新竹小吃----阿滿蝦仁肉圓
新竹小吃----阿培面線糊 新竹小吃----阿順冰店 新竹小吃----阿忠冰店 新竹小吃----北門街98號早點、四果湯
新竹小吃----北門炸(米果) 新竹小吃----不好吃免錢面線 新竹小吃----陳記公園乾麵 新竹小吃----成家肉粽、棵粽
新竹小吃----大陸牛肉麵 新竹小吃----戴記公園乾麵 新竹小吃----刀削牛肉麵 新竹小吃----東大冰果店
新竹小吃----飛龍肉圓 新竹小吃----豐谷油飯 新竹小吃----福記潤餅 新竹小吃----高記玉米餅
新竹小吃----高家冬瓜茶 新竹小吃----公園肉丸、面 新竹小吃----光復饅頭店 新竹小吃----郭記魷魚羹
新竹小吃----郭記元祖潤餅 新竹小吃----海瑞貢丸 新竹小吃----好吃面 新竹小吃----黑貓店
新竹小吃----黃記清蒸肉圓、傳統豆花 新竹小吃----進益貢丸 新竹小吃----居安牛肉麵 新竹小吃----老黃豬腳大王
新竹小吃----麗香814冰店 新竹小吃----遼家自製肉圓 新竹小吃----林記燒甘蔗汁 新竹小吃----林家冰店
新竹小吃----林家肉圓 新竹小吃----柳家肉燥飯 新竹小吃----美味沙茶牛肉麵 新竹小吃----木易師傅壞饅頭
新竹小吃----內天後宮廟口肉圓 新竹小吃----牛肉麵大王 新竹小吃----清華饅頭專賣店 新竹小吃----榮記客家湯圓
新竹小吃----山東饅店 新竹小吃----上芳木瓜牛奶 新竹小吃----師院紅豆餅 新竹小吃----石家魚丸
新竹小吃----雙星甜不辣 新竹小吃----順記港式魯味 新竹小吃----太祖魷魚羹 新竹小吃----西門大腸蚵仔面線
新竹小吃----喜年年潤餅 新竹小吃----香醇素食書香面 新竹小吃----向陽蒸的肉圓 新竹小吃----小叮(口當)刨冰、豆花、湯圓、奶茶
新竹小吃----小洞天烤香腸、烤糯米腸 新竹小吃----新大同飲食店 新竹小吃----新芳肉粽 新竹小吃----新復珍餅鋪
新竹小吃----信義福州包、好吃羹 新竹小吃----信義沙茶牛肉麵 新竹小吃----雅珍號ㄍㄜㄍㄜ羹 新竹小吃----葉家大粒粉圓
新竹小吃----葉家熱芋泥 新竹小吃----雨點自助冰 新竹小吃----淵明水蒸蛋糕、竹塹餅 新竹小吃----曾家公園乾麵
新竹小吃----正東十二海里 新竹小吃----正宗排骨麵 新竹小吃----正宗燒仙草 新竹小吃----鄭家魚丸燕圓
新竹小吃----中山饅頭店 新竹小吃----中央市場糯米餃、油皮餛飩 新竹小吃----周家肉圓 新竹小吃----竹山意麵
杏仁豆腐 許家芋粿(民國34年) 羊城油雞(民國39年) 姚記燒鳥
永祺蝦仁肉丸 永泰興蜜餞 有楊桃塊的黃澄澄楊桃湯 魚丸
原國華街小卷米粉 再發號肉粽(清同治年間) 在地人明星蝦卷--鴨母寮蝦卷 曾家軟糕糬
真的讓你透心涼-進來涼木瓜牛奶 真味鱔魚意麵 鄭記土魠魚羹(民國25年) 忠於原味:石精臼牛肉湯(民國65年)
周氏蝦卷
『伍』 台灣小吃排行榜前十名分別是哪些
台灣小吃排行榜前十名分別是蚵仔煎、大腸包小腸、鼎邊銼、阿宗面線、甜不辣、棺材板、彰化肉圓、薑母鴨、生炒花枝、台灣牛肉麵。
3、薑母鴨
是一種進補的小吃。必須選用台灣特產的紅面番鴨,將鴨肉取下,用老薑,胡麻油,米酒,以及中葯製成葯材包,和鴨肉放在一起,於鍋內燉煮,約一個小時打開鍋蓋,頓時鴨肉的香氣彌漫開來,引得人直流口水。
4、大腸包小腸
台灣美食大腸包小腸的糯米腸、香腸,通常都先經過炭烤,而糯米腸切開後,也會再塗抹醬油膏等醬料。是台灣1990年代興起的一種特殊小吃,與美國的熱狗有異曲同工之妙。
5、阿宗面線
是台灣地道小吃,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主要原料為福建米面,其特點是色黑條細,筋韌爽滑,挑起來不斷條,清香利口。
將精緻的福建米面用溫水和成面團,取適量的面團放入面線床內壓入開水鍋中,煮熟後撈入溫水盆中,食用時在上面淋上海鮮、豬肉、菇類等澆頭拌食即可。冬可熱吃,夏可涼吃,有健胃消暑之功效。阿宗面線有200餘個品種。阿宗面線集中地體現了台菜豐盛的原料,精湛的技術和特殊的吃法,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陸』 過目不忘的燒烤店名字有哪些
過目不忘的燒烤店名字有:
1、百味源、味覺主宰、來串門兒吧、石器時代、串工燒烤、燒林四兒、過把癮燒烤
2、越燒越旺、天天高烤、燒烤客棧、香烤里拉、滋一味、金爐烤肉
3、恰恰燒烤、味之源、串通一氣兒、草原飄香、聚軒燒烤、奇燒妙烤、三味真火
4、夜溫馨烤吧、紅紅火火、烤神燒烤、燒烤之家、鐵板vs燒烤、伊光、四季香
5、綠源烤吧、天天、晨升滋、刀山火海、睿思、風雪城、冰河世紀、雁棲、獨一味
6、天天高烤、古船、海味園、火上澆油、福仁、民達滋、很久以前、寶隆、常來聚
7、海上故事、坤匯、烏托邦、天第食聖、華地、添天派、歐巴酷烤、興源、火烈鳥
8、燒烤之家、金渤、烤食尚、煎烤老師、福來、喜豆豆、唇齒留香、烈火、愛烤吧
『柒』 台灣好吃的燒烤,台灣哪裡的燒烤好吃
表示台灣沒有大陸眼中的燒烤、我是台灣的再來大陸之前都沒聽說過燒烤這東西
『捌』 台灣特色美食
大腸包小腸
大腸包小腸是台灣相當普遍的小吃,炭火燒烤的大腸外皮微酥,肉餡米粒飽滿,夾上風味絕佳的香腸,鋪上酸菜、小黃瓜、薑片與菜脯蛋等小菜,一口咬下肉汁四溢,滿嘴的美味。而這么有特色的傳統小吃,在東海夜市就能找到。位於東海大學西門町的官之霖大腸包小腸,是東海夜市裡頗具特色的小吃。
大腸包小腸
鼎邊銼
許多人到基隆,都想一嘗鼎邊銼的口味。日本NHK獨家專訪,特地來基隆攝影專輯其製作過程。鼎邊銼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裡這算是家常小吃。裡面有肉羹、蝦仁羹、金針、香菇、木耳、魷魚、小魚干、竹筍、高麗菜,內容豐富,是標準的湯好料多。然而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稱之「鼎邊銼」。 「銼」是閩南語,為爬滾的意思。其製作是用米磨成米漿,沿著大鍋鼎邊滾下,米漿滑滾的動作叫銼,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邊銼。鼎邊銼以邢家所做最為有名。
鼎邊銼
蚵仔煎
台灣小吃銷售排行榜第一名,因偶像劇《轉角遇到愛》被兩岸粉絲追捧。如今從台灣頭走到台灣尾,每到一地都可尋到蚵仔煎的芳影。一顆顆圓潤飽滿的蚵仔撒在鐵板上滋滋作響,澆上稀薄的太白粉漿後,再搭配幾片青菜和一個土雞蛋,最後畫龍點睛將酸酸甜甜的特製醬淋在剛離開爐火的蚵仔煎上,撲哧四溢的香氣 中,頓時迎來一陣噼噼啪啪的美美響聲。
蚵仔煎
阿宗面線
阿宗面線這家面線創立於1975年,賣的是大腸面線,雖然有一塊兒小店面,卻不提供座位,食客需端著碗,捧著燙嘴的面線或站或蹲,在騎樓下或馬路中間吃,蔚為壯觀。更怪異的是顧客經常大排長龍等待,再端著那碗面線到店家設在柱子旁邊的調醬台,加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辣椒、蒜泥或烏醋。這小小的面線有人叫它面線糊,意謂面線如漿糊般黏稠,而且配料和面線都和在同一鍋里。面線里加了鮮蚵,叫蚵仔面線;若以大腸為澆頭,則稱大腸面線。
『玖』 自在台灣(二)舌尖之旅:味蕾的歡愉
以往游記,常以地域為綱,一路寫下來倒覺得邏輯有餘而故事稍欠豐滿。況且篇幅所限,文字不能涵蓋途徑所有心得,總覺得有所疏漏而遺憾。
周末讀書時,瞥見架上林文月所著《飲膳札記》,專記飲食之感悟。我亦恐有些舌尖的記憶會隨歲月流失而寡淡,而關乎每一種美味的往事,也同樣值得珍惜。
遂決定另闢一篇幅,記述旅途中用舌尖感知的台灣,以存來日之念。
因所憶之事瑣碎零落,互不相連,故分別記錄那些與味蕾有關的記憶。
台灣夜市聞名遐邇,華燈初上時,整條街都熱鬧起來。夜市集街頭小吃與娛樂游戲為一體,頗似歷史課本中描述的那種「瓦肆勾欄」,深受遊客青睞。
與內陸一些城市著名小吃街一樣,台灣夜市上,賓客無須固定坐於一席細嚼慢咽,倒可以一邊品嘗一邊尋找下一種美食,這種尋尋覓覓的樂趣才是夜市最大的魅力吧。
享用美食之餘,亦可以觀賞遊人如織的娛樂攤位,身心輕松自在無拘無束,待盡興而歸,回首燈火輝煌處,方覺無憾。
我獨自旅行,行程緊湊,且不宜晚歸,故不得不割愛台灣各地著名的夜市。倒是光顧了一些小規模的夜市,自然獲得一番獨有而新鮮體驗。
在高雄時,我住的青年旅社位於高雄車站旁,門前車馬川流不息,好不熱鬧。
四月的台灣已經算是炎熱了,若無特別出行計劃,我喜歡避開午後烈日,於旅舍內沐浴休息,等到四五點鍾日頭漸退再出門閑逛。
旅社對面便有一家書局,也就是通常說的書店。我於傍晚較為涼爽的時候,下樓穿過馬路往書局走去。
不得不感嘆,台灣書價之高,踱來踱去,左挑右選,只選了兩冊書,付款打包,存在前台,待回旅館時再取回。
出書局沿路邊走,幾步之遙不遠有一條小巷,小巷不知通往何處,或許是六合夜市。遠遠望去,另一頭燈火通明,倒是眼前門庭冷落燈火闌珊。
巷口有一家岩燒店,日式風情的店招和燈籠,在僻靜的巷中顯得格外溫情脈脈。
晚餐尚無著落,不如就選這家一試。
我走到門前無人招待,轉身正欲離去,見老闆從店內一角起身,很不好意思地滅了煙,趕忙招呼我進店。彼時店內唯我一位顧客,菜品價格故能細細詢問,不憂店家忙於生意而心煩。
我點了幾樣蔬菜和肉,而後入得店中,店面雖小,但清一色榻榻米式的坐席,也顯得十分寬敞。暖黃色的木地板,雖食盡「人間煙火」,倒也十分整潔干凈,全不似往常光顧的燒烤店那樣桌面油膩、空間局促。
左右兩邊各三張食案,邊角一張案上已擺上了酒菜,大概是老闆自己的坐席。
我選坐中間一張小案,鋪好蒲團,席地而坐。抬頭像店外望去,街巷上的行人往來一覽無余。眼前飄過燒烤的煙霧,坐在室內聞得肉香,而沒有煙熏火燎的感覺。
恍然間,想起周傑倫的《雙節棍》,「岩燒店的煙味彌漫,隔壁是國術館」,那種感覺實在是既溫馨又熟悉。
我在杯中倒滿茶,看著老闆在爐灶前「煽風點火」。這老闆好年輕,看樣子只比我大一兩歲的樣子,獨自打理一家小店,自謀生計應該很辛苦吧!
不過他看上去年輕俊朗,眉宇間總有點玩世不恭,就像剛才咬著煙,一副懶懶散散的樣子。
一會兒工夫,隔壁商鋪的小伙計來找他攀談,我不熟諳台語,不知道他倆談話內容,只見他倆一邊聊天,一邊在櫥櫃里挑來揀去。
看看我甚是疑惑,老闆便用國語笑著說道:「我也餓了,烤一些菜來吃」。兩個人就像偷吃自家糖果的孩子,自恃財大氣粗,自給自足。
我心裡覺得好笑,這樣經商可不賠本。
頃刻間,烤熟的菜和肉已經端到案前。他招待顧客可算是盡心,食物裝盤既隨意又美觀,菜肉落入亮黑色的盤中,不見一點油膩,色澤更讓人垂涎。
他拿起調料隨手揮灑,彷彿分量都捏在指尖。動作完畢,請我慢用,隨後起身又一副漫不經心的模樣,到烤爐前收拾自己剛才挑的食物,端回自己的食案上,獨自坐下,自斟自酌。
大概覺得在客人面前這樣「不務正業」太過失禮,過來請我嘗嘗他家店裡的酒。我自知不勝酒力,啤酒尚且難對付,更不要說烈度比較高的日本酒了。
他倒並不在意,繼續在他的杯盤碗盞之間放任口腹。我也安心品嘗面前的食物,烤肉割得方方正正,可見店家用心。
就像孔子十分講究,肉割不正,不食。我姑且冒充一回聖賢,夾起一塊烤肉入口。
肉質肥瘦相間,外表焦脆,而內里多汁,如此大火熏烤,熟度竟也恰到好處,鎖住純郁的肉香。
這是一道葷食,卻清爽可口,肥而不膩,這位小老闆想必大隱隱於市的高手名廚吧。
倘若認真而振奮,應該肉香不懼巷子深,此時門庭若市才對。
細嚼慢咽間也逐一欣賞了店家的手藝,若身處夜市買上一紙盒烤肉,熙熙攘攘之間何從安心品嘗,想到此於口舌之快以外,亦復多一重喜悅。
食盡盤中物,遂起身道謝,並贊他手藝絕佳。老闆起身送至門外,他很是高興,大約是少有客來,而櫥櫃內的菜肉也多入他腹中了吧。
我請他留步,往書局去取書,走至巷口再回頭看,他倚在門邊又點起煙,慢騰騰地吐著煙霧。目中無人亦無他,只看著某處出神而已。
大概心裡也有很多苦吧。
一日,我與亭儀同行,忘記是參觀故宮還是中正紀念堂,只記得是個雨天,在外游盪一天,至晚方歸。
晚上淅淅瀝瀝的綿綿陰雨中,走在台大與師大附近,一條很熱鬧的小街里,彷彿也是一個小型的夜市。
兩人飢腸轆轆,更無心在雨天擠在人群中覓食,亭儀提議說去吃冰火菠蘿油。以前從未聽過,不知是何物,便要亭儀帶我去嘗嘗新鮮。
亭儀輕車熟路,帶我在一家很精緻的小店門前止步,向櫃台窗口要了兩份冰火菠蘿油,便收了傘在屋檐下耐心等待。
冰火菠蘿油,顧名思義,實則是普通的菠蘿包,內里灌入黃油。菠蘿包形似菠蘿,麵包上一層薄而香脆的菠蘿皮,是用白砂糖塗抹,再刷一層蛋液,烤制後顏色鮮亮,受熱後再遇冷,表皮自然龜裂成紋,狀似菠蘿。
冰火菠蘿油之所以讓人戀戀不忘就在於外熱內冷。雖曰「冰火」,但吃起來溫而不火,涼而不膩,喜愛甜品之人自然不會錯過。
後來才知道,麵包內厚切的冰涼黃油,全賴麵包的溫度慢慢融化,也逐漸抵消菠蘿包烤制時的高溫,既不失本味,又互相交融,故而達到一種玄妙的平衡,以及絕佳的口感。
當時站在屋檐下,等這一例麵包的情形,現在想起來,頗似中學課本里,王安憶筆下《我們家的男子漢》,生性好動的小孩子,對於食物有一種天生的固執。
「他對所有的滋味都有興趣,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鍾,為了吃一客小籠包子」。看來食色性也,於男女老少,殊無異處。
從窗口取出新鮮出爐的冰火菠蘿油,捧在手裡溫熱舒服,咬開一口,外皮甜而脆,還略帶烤爐的余溫。
麵包蓬鬆柔軟,黃油微涼滲入口中,從舌尖緩緩流入,冷熱相間,挑逗著舌頭兩側的味蕾,唇齒間瞬間流淌著香甜的味道。
那天我和亭儀走在路上,似乎又繼續交談了許久,直到公寓樓下才作別,具體內容已模糊,我只記得當時對菠蘿油贊不絕口,即便在分別以後的日子裡,依然念念不忘那時候在台灣品嘗過的各式吃食。
如果說台灣有什麼讓人留戀的地方,那麼除了寶島風景,當屬「舌品天下,胃知鄉愁」的眷戀了。
不論裝潢高貴的餐廳,還是夜市上的攤位,追求衛生、健康以及烹制食物的精心細作,都值得我一一留戀和回味。
後來,我回到北京,在工作地門口既有一家港式麵包店,看見玻璃櫃中陳列有菠蘿油,便買來一隻。
只不過這家不似台灣做法,直接厚切一片涼涼的黃油夾入菠蘿包中,且麵包也是製成品而非現烤現賣,吃起來也再沒有當時唇齒余香的舒適愉悅。
雖不復往日舌尖的快感,但每日途徑櫥窗,見整齊擺列的菠蘿油,還是會讓人不禁遙想在台北走過的日日夜夜。
冰火菠蘿油既已讓我回味無窮,而另有一種飲料也是回大陸後再無從得見的。
便是飲冰室茶集了。
飲冰室茶集,是一種茶飲品牌的統稱,常常出現在各大便利店的冷櫃上,共有三種口味,為紅茶、花茶、綠茶,我最偏好的一味是綠茶。
在台北遷延數日,並無具體旅行計劃,只等亭儀空閑時帶我在台北閑逛。而亭儀當時正值台大期中考試前後,亦不敢耽擱。
而我也非常嚮往台大,故寧願流連於台大椰林大道、新生南路上的書局商店和校內院所的展覽館。與往來台灣的遊客相比,自負多了一重遊歷體驗,心中頗為得意。
難得脫離學業畢業等繁雜諸事,脫身到台灣,怎能不肆意享受這大好時光。在台北每日晨起,一改在學校讀書時的嚴格作息,總是慵懶磨蹭。
拉開窗簾,沖泡一杯咖啡,聽著廣播里台灣腔國語,也聽著窗外機車發動機的雜訊,悠哉地看著這座城市,慢慢蘇醒,慢慢流動,慢慢熱鬧。
約八九點鍾的樣子,我才梳洗完畢,到樓下711便利店買些早餐。早餐內容一貫簡單,通常是關東煮或者麵包一類主食,有時會加上一小盒水果,不過一定少不了一盒飲冰室茶集。
吃完早餐再取一份當日的報紙,坐下來一邊飲茶一邊小心閱讀,閱讀時報紙務必保持干凈平整,閱後折疊好再放回架上,這樣商店才能再出售,所以格外小心,不使其沾染油污茶漬。
我向來習慣於在旅途中讀報,每到一處都盡量找來當地報紙,我相信再如何粉飾太平,我所見與我所讀的契合度,大約能估量出一座城市的態度。
台灣言論開放多元,所以有時我會耗費上午大塊時間閱讀不同媒體的出版物,以期更全面或更多角度地了解一件新鮮時事。
同樣,也能從這些互相批駁的文字中,大抵窺視出事實背後,似乎藏著一種隱隱的不安與躁動。
倦時,我再拿出自己的書閱讀。台灣很安靜,人們在公共場合往往低聲細語,全然不會擾到讀書讀報的人,仿若微型閱覽室一般,我便和許多台大學生一樣,在這家便利店讀書自習。
商超店員也頗為照顧我們這些學生,來來往往也總是輕聲慢步,說著一口好聽的國語,以應顧客種種需求。
一座尊重讀書和學習的城市,是可愛的,也是可敬的。
我想,在這些商超、咖啡廳、書局裡留下過身影的學子,許多年後也會深深追憶在這里的年少輕狂、幸福時光。
後來,我從台北出發,環島而行,不論走到那裡,晚上都會到住處附近便利店買上兩盒茶飲。
於夏日晚間沐浴更衣後,坐在桌前吹著冷氣,或是讀書或是休息,時而啜飲一口涼茶,身體和神思都浸泡在這一杯茶里,在國境的一隅,沉淪、搖晃、偏安。
每次慢慢飲茶之時,便會想到在台北悠然快哉、揮霍時光的日子,與匆忙的城市脫軌,在「天地安危兩不知」的悠閑中恣意妄為。
回到大陸後,久久不忘當時的茶香沁涼,遂頻頻光顧商超進口貨架,卻從未見到熟悉的飲冰室茶集。
冰火菠蘿油尚有替代品聊以解饞,而飲冰室茶集卻無從回味。
如果有一天,舌尖驀然感知到那種久違的熟悉的茶味,我想那種味道應該叫做,台灣。
台灣地處熱帶亞熱帶交界處,土壤肥沃、雨水豐沛,果蔬品類豐饒、味美多汁。且地理交通也十分便利,亦不乏菲律賓、越南等進口果品。
每日在便利店或者夜市上,都能買到十分新鮮的鮮切水果,哪怕旅途中耽誤用餐,也有各式水果可以果腹。
我常常在早晨,買一盒711的果盒,嘗著當日最早上市的瓜果。
人尚未醒來,而舌尖卻走遍了太平洋左岸。
我最喜食者當屬蓮霧,此果品大陸北方甚少見到,即便出現在超市貨架上,要麼價格不菲,要麼品相不佳。
台灣的蓮霧,且果農幾經改良,品種繁多、果味更佳。蓮霧果實呈圓錐狀,以殷紅色居多,也有一些品種的蓮霧呈青綠色。表皮有蠟質光澤,果肉清脆,但果核附近略顯海綿質的口感。
在墾丁時,吃到了一種名為「黑珍珠」的蓮霧,大概是當地特有的品種,色澤暗紅,個頭不大,但甜度比之前吃過的蓮霧都要高一些,有時遠遠看去彷彿像碩大的黑珍珠擺列在涼棚里。
屏東縣盛產蓮霧,味美價廉,正好滿足我口腹之慾,又不令一個窮游學生宦囊羞澀,現在想想當真是幸福的味道。
台灣大多數的旅舍民宿都配有小型冰箱,我常常在路邊或者夜市購一小袋蓮霧,洗凈後置於冰箱一隅,待次日晨起或午後,隨手取一兩顆食之,任憑那種清涼的香味沁入心脾。
那種簡單快樂的,無憂飲食的日子,是現在獨立生活操持柴米油鹽而時時懷念的。
獨行旅客之不便,大多在於飲食。脾胃不堪大塊文章,到一家餐廳又不能一一點來品嘗。
於瓜果亦然,西瓜鳳梨之類須得切好裝盒,而價格也高出許多。蓮霧則個小,也較為輕便。哪怕翌日輾轉他處,裝在袋中,於旅途中亦可享用。
大約由於蓮霧質地輕脆,不易存儲運輸,內地北方才如此稀有,北方人也多不知此物。更有一些水果店以劣充好,買回的蓮霧,價格昂貴,也不甚新鮮,其果肉已全呈海綿質,水分清香不如台灣之十一,吃起來索然無味。
若想再咬一口那種果汁清甜的蓮霧,以慰舌尖之欲,只怕要再去一次台灣?
環島之行後,再返台北。
途中所經之地,逛過一些夜市街巷,攤位上的烹飪用具大多是一塊鐵板,所以一塊小小熱熱的鐵板,能製成各種各樣的食物。
有一種鐵板制的食物,名為「大阪燒」,是一種日式煎制類的食物。我記得那天在墾丁大街上買了不同攤位的食品,帶回民宿,所以不記得攤主阿姨是如何在鐵板上煎制這種大阪燒的。
等我洗澡後,坐在榻榻米前品嘗夜市美食時,才發覺大阪燒十分合我胃口,故而十分遺憾未曾留意攤主做法。
這些鐵板燒的味道口感無法逐一評論,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鐵板燒的烤肉。
記得夜市上,攤主在鐵板或者烤架上,放上分量適中的肉塊,徐徐煎制加熱。遊客購買時,再用噴火槍的火焰直接熏烤,數秒之間便能聞到烤肉的香味。
旅台歸來,憶往日獨行之種種,莫不如數家珍,唯獨台北諸項事宜不甚清楚。因為在台北時怠惰懶散,整日在新生南路悠遊閑逛,外出全賴亭儀引路,自己躲懶罷了。
無數次夢回台北,依稀只晃過太子學舍明闊大窗外的景象。
在我周遊時,亭儀已經聯繫上了沂璇——另一位在莫斯科結識的台大朋友。
當年在一國他鄉結下的緣分,而今台北重逢,驚喜感嘆之餘,不免回想三年前莫斯科的夏天。
亭儀是台大外文系學生,沂璇則就讀於台大化學系,兩人都選修俄文課程,但在台大並不相熟,而是在莫斯科才「他鄉遇故知」,故而格外親厚。
回台北的當天晚上,亭儀、沂璇與我去往一處事先預訂好的鐵板燒店,歡談暢飲。
真是懷念那種有酒既飲、有肉既食的學生時代,大家皆年少而不拘,意氣風發,百無禁忌,於我們而言唯讀書、考試、聚餐飲宴,彼此之間單純而美好,亦無憂、亦無懼。
闊別已久,三人有說不盡的話,邊吃邊談,從莫斯科初識到分別後種種。我不記得當時具體的情形,周圍事物也異常模糊,就連大呼好吃的鐵板燒的味道,也都因歲月遠去而不知其味。
只記得那天燈光溫煦,三人的身影與玻璃窗外的城市夜景疊加在一起,杯盤交錯,大飲大啖,無話不談。
這種夜雨連床話不休的樂趣,大概也只有與十分親近的人在一起才得以享受吧。
進餐時有一插曲,我們正在鐵板上料理那些肉食,地震突如其來,以為是那一日上午地震的餘震,又感覺彷彿震動幅度比早上餘震還要大。
正要出門避險,且看窗外風雨亦大作,只好作罷,繼續落座享用烤肉,那時真可謂處變不驚、臨危不亂。
現在想來,大概是我們三個「老饕」根本捨不得面前這些烤肉,故能置身事外,顯得異常淡定吧。
往事已久,那個歡快而零亂的晚上,有關的記憶已日漸疏遠褪色,但那知己重逢、知音解味的意趣,卻深刻而雋永。
『拾』 順口的燒烤店名字有哪些
如下:
01、犇犇烤肉。
02、軒轅燒烤。
03、豬八戒燒烤。
04、神仙燒烤。
05、韓尚香燒烤。
06、佳嘉燒烤。
07、恰恰燒烤。
08、津天燒烤。
09、聚軒燒烤。
10、火炎焱燒烤。
11、碳烤天下。
12、客串出品。
13、紅火地帶。
14、常來聚燒烤。
15、連連看燒烤。
16、燒烤樂園。
17、主烤官燒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