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羊霖肉如何做
羊霖是指羊腿肉(俗語羊元寶,「和尚頭」,「羊肉人參」)。
羊前腿肉位於頸肉後部,包括前胸和前腱子的上部。羊胸肉嫩,宜用於燒、扒;其他的肉質性脆,筋較多,宜用於燒烤、腌制、做肉鬆等。
羊後腿肉比前腿肉多而嫩,用途較廣。其中位於羊的臀尖的肉,俗稱「大三叉」,肉質肥瘦各半,上部有一層夾筋,去筋後都是嫩肉,可代替裡脊肉用。
(1)羊元寶肉怎麼做好吃擴展閱讀:
羊肉肉質細嫩,含有很高的蛋白質和豐富的維生素。羊的脂肪溶點為47度,因人的體溫為37度,就是吃了也不會被身體吸收,不會發胖。羊肉肉質細嫩,容易被消化,多吃羊肉能提高身體素質,提高抗疾病能力。而不會有其他副作用,所以現在人們常說:「要想長壽、常吃羊肉」。
據傳,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東征西伐期間,掌管伙食的官員,為了縮短成吉思汗的吃飯時間,以便讓他稍事休息,並未徵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經常吃的烤整羊,改為切塊燒烤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居住在城市裡的廚師,吸取民間烤羊腿的精華,實行科學烹調,它就逐步成為當今賓館、飯店的名餚。烤羊腿菜形美觀,顏色褐紅,肉質酥爛,味道香醇,色美肉嫩,濃香外溢,佐酒下飯,老少皆宜,實乃草原美餚之一。
「烤羊腿」是蒙族名菜,流傳廣遠,西北各地,皆有製作。
『貳』 羊元寶肉可以吃火鍋嗎
可以吃!
在羊後腿前端與腰窩肉相近處,有一塊凹形的肉,纖維細緊,肉外有三層夾筋,肉質瘦而嫩 ,呈半球狀,叫羊元寶肉。
『叄』 羊磨襠肉哪個部位
羊元寶肉是哪個部位
在羊的後腿前端與腰窩肉相近處(羊後臀部位),有一塊凹形的肉,纖維細緊,肉外有三層夾筋,肉質瘦而嫩 ,呈半球狀,稱之為元寶肉。又叫羊霖,別名是元寶肉。
羊後腿的四大部位
1、大三叉:位於羊的臀尖的肉,亦稱「大三叉」(又名「一頭沉」),肉質肥瘦各半,上部有一層夾筋,去筋後都是嫩肉,可代替裡脊肉用。
2、磨襠肉:臀尖下面位於兩腿襠相磨處,叫「磨襠肉」。形如碗,纖維縱橫不一,肉質粗而松,肥多瘦少,邊上稍有薄筋,宜於烤、炸、爆、炒等。
3、黃瓜肉:與磨襠肉相連處是「黃瓜肉」。肉色淡紅,形如兩條相連的黃瓜,一條斜纖維,一條直纖維,肉質細嫩,一頭稍有肥肉,其餘都是瘦肉。
4、元寶肉:在後腿前端與腰窩肉相近處,有一塊凹形的肉,纖維細緊,肉外有三層夾筋,肉質瘦而嫩,叫「元寶肉」、「後雞心」。
羊元寶肉適合怎麼做
可代替裡脊肉使用,看你怎麼烹飪,用於燒、燉、醬、煮、煎、炸等,或是和西餐羊扒皆可。
羊元寶肉和羊蛋不是一個東西
羊元寶肉不仔細看,確實和羊蛋外形有點像,都是圓圓滾滾的。但是,這兩個可別搞混了。
羊外腰是羊的睾丸,又叫羊蛋。羊睾丸是一種高蛋白的營養物質,它不同於動物體內的其他組織,有原始性,是從母體中未出生前就有的,不是後天形成的,故稱為原始蛋白,是動物機體的一種特有組織。而羊元寶肉則是羊的後腿部位的肉。
『肆』 羊元寶是什麼部位的肉
1.羊頸肉:羊頸肉是羊脖子附近的肉,這個地方的肉質肥瘦相間,肉質干實,夾有細筋。
適合用於燉、煮。
2.羊肋排: 肋條即連著肋骨的肉,肥瘦互夾而無筋,外覆一層層薄膜,肥瘦結合,越肥越嫩,脂肪覆蓋率好,質地松軟,鮮嫩多汁,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眾所周知的法式羊排就是選用這個部位。
適宜用於涮、烤、炒、爆、燒、燜。
3.羊胸肉: 指的是前胸軟骨兩側像海帶一樣薄長的肉,表面會覆有一次脂肪,但是煮熟後肉質肥而不膩。
適合用於燉、煮湯。
4.羊裡脊(別名:羊菲力): 裡脊肉是緊靠脊骨後側的小長條肉,是全羊身上最鮮嫩的兩條瘦肉,又因為形似竹筍又稱「竹筍羊肉」, 羊裡脊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且肉質細膩,鮮嫩多汁素有「肉中驕子」的美稱。
適合熘、炒、炸、 煎、爆炒等方式。
2
5.外脊(別名:紐約克):外脊肉外面附有一層皮帶筋,呈長條形,因形似扁擔又稱扁擔肉。外肌肉肉質細膩、口感鮮嫩多汁、由於出肉率太少尤為珍貴。
適合用於燒烤。
6.羊腩:羊腩肉質較韌,口感肥厚而醇香。
適合清燉、紅燜。
7.羊霖(別名:元寶肉): 羊霖又叫「元寶肉」,位於腿前端與腰窩肉相近處有一塊凹形的肉,其肉質纖維細緊有三層夾筋,瘦且嫩。
適合做西餐羊扒。
8.腱子肉: 大腿上的肌肉,肌肉包裹內藏筋,硬度適中,口感筋道頗有嚼頭。
適宜醬、燉、燒、鹵等。
9.羊後腿: 位於羊的臀尖的「大三叉」,肥瘦各半,去筋後都是嫩肉可代替裡脊肉。帶骨的羊腿肉可以直接用於燒烤, 羊腿肉同樣也適合燉煮,只是在煮之前需要進行腌制哦。
『伍』 羊霖肉是什麼部位
羊霖是指羊腿肉(俗語羊元寶,「和尚頭」,「羊肉人參」),主要包括羊前腿肉和羊後腿肉,主要由股四頭肌等肌肉組成,富含磷、鉀、鈣、鈉、蛋白質、鎂、維生素A、硒、鐵等多種營養元素。適於炒、煎、烤(與臀尖肉一起使用)等。
羊前腿肉位於頸肉後部,包括前胸和前腱子的上部。羊胸肉嫩,宜用於燒、扒;其他的肉質性脆,筋較多,宜用於燒烤、腌制、做肉鬆等。
羊後腿肉比前腿肉多而嫩,用途較廣。其中位於羊的臀尖的肉,俗稱「大三叉」,肉質肥瘦各半,上部有一層夾筋,去筋後都是嫩肉,可代替裡脊肉用。臀尖下面位於兩腿襠相磨處,叫「磨襠肉」,肉質粗而松,肥多瘦少,邊上稍有薄筋,宜於烤肉串。與磨襠肉相連處是「黃瓜肉」。肉色淡紅,形兩條黃瓜,肉質細嫩,一頭稍有肥肉,其餘都是瘦肉。在腿前端與腰窩肉相近處,有一塊凹形的肉,纖維細緊,肉外有三層夾筋,肉質瘦而嫩,叫「元寶肉」。以上部位的肉,均可代替裡脊肉使用,通常炒羊肉用這部分的肉比較多。
『陸』 羊肉的各個部位怎麼做
01 羊頸肉
肌肉發達,肥瘦兼有,肉質干實,夾有細筋。適宜製作肉餡及丸子,燉燜
02 肩肉
由互相交叉的兩塊肉組成,纖維較細,口感滑嫩。適合燉、烤、紅燜羊肉
03 上腦
肉質最細嫩的部位,上腦脂肪交雜均勻,有明顯大理石花紋。適合涮、煎、烤。
04 肋排肉
肋條即連著肋骨的肉,肥瘦互夾而無筋,外覆一層層薄膜,肥瘦結合,越肥越嫩,脂肪覆蓋率好,質地松軟,鮮嫩多汁,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適宜中餐涮、烤、炒、爆、燒、燜、和西餐法式菜餚。
05 胸肉
前胸軟骨兩側的肉,像海帶一樣薄長,有一定脂肪覆蓋,熟制後肥而不膩。適合燉、煮湯。可以燒、燜,做清蒸羊肉效果很好。
06 外脊(別名:紐約克)
外脊肉位於脊骨外面,呈長條形,長如扁擔,俗稱扁擔肉。外面有一層皮帶筋,纖維呈斜形,肌肉細膩、肉質鮮嫩多汁、是分割羊肉的上乘部位,由於出肉率太少尤為珍貴。適合整條燒烤或切成塊燒烤。
07 羊裡脊(別名:羊菲力)
裡脊肉是緊靠脊骨後側的小長條肉,因為形似竹筍,纖維細長,又稱「竹筍羊肉」,肌肉纖維豐富細長、鮮嫩多汁肉質細膩,是全羊身上最鮮嫩的兩條瘦肉,羊裡脊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適於熘、炒、炸、 煎等。一直是中餐爆炒的原料,作為燒烤原料口味會更好。
08 羊腩
羊肚腩肉,肉質稍韌,口感肥厚而醇香。適合清燉、紅燜。
09 尾龍扒
其中位於羊的臀尖的肉,俗稱「大三叉」,肉質較好,文理順暢,肌肉纖維豐富,上部有一層夾筋,去筋後都是嫩肉,可代替裡脊肉用。適合中餐和西餐煎、烤、烹、炸。
10 針扒
肌肉較多,脂肪筋膜較少,肉質細嫩,文理順暢,肌肉纖維豐富。適合中餐和西餐煎、烤、烹、炸。
11 羊霖(別名:元寶肉)
在腿前端與腰窩肉相近處,有一塊凹形的肉,纖維細緊,肉外有三層夾筋,肉質瘦而嫩,叫「元寶肉」。適合中餐煎、烤、烹、炸和西餐羊扒
12 燴扒
臀尖下面位於兩腿襠相磨處,叫「磨襠肉」,肉質粗而松,肥多瘦少,邊上稍有薄筋,宜於烤肉串。與磨襠肉相連處是「黃瓜條」。肉色淡紅,形狀像兩條黃瓜,肉質細嫩。適合中餐和西餐煎、烤、烹、炸。
13 腱子肉
大腿上的肌肉,肌肉包裹內藏筋,硬度適中,口感筋道。適宜醬、燉、燒、鹵等燉煮後稍帶肉質纖維,頗有嚼頭。
14 羊小腿
羊腱位於羊膝的下部,肉中夾筋,肉質有韌性,肌纖維很短,溫補脾胃。中國古代醫學認為,羊腱肉是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之佳品,是一種優良的溫補強壯劑。適宜醬、燉、燒、鹵等。
『柒』 羊元寶和羊肉那個好
羊元寶就是羊肉,兩者並無區別
羊元寶在羊的後腿前端與腰窩肉相近處(羊後臀部位),有一塊凹形的肉,纖維細緊,肉外有三層夾筋,肉質瘦而嫩 ,呈半球狀,稱之為元寶肉。又叫羊霖,別名是元寶肉。
『捌』 老北京涮羊肉元寶肉是羊身上那個部位
羊後臀部位,呈半球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