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美食 » 古代豆腐脑怎么做好吃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古代豆腐脑怎么做好吃

发布时间: 2022-05-28 20:19:46

㈠ 在古代,人们用什么工具做豆浆、豆花、豆腐如何做

  • 用石磨,从上面的小孔里面加泡好的豆子和水,用手握着边上的那根木手柄推磨碾压。

㈡ 古代制作豆腐的材料以及制作过程是什么

一、选料:选用新鲜黄豆,用干选法过筛或用水选法筛除杂物、劣质豆、草木和砂土等杂质。
二、浸豆:把黄豆浸泡于水中,除去浮于水面的杂质,水量以浸没黄豆为准。在浸泡的过程中,防止泡豆水质变酸变馊,而影响豆浆质量,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换水1次,浸泡时间根据气温不同而异,一般是夏天泡豆4-6小时;冬天可延长至9一12小时。
三、磨浆:把泡好的豆分多次加入磨浆机中,边加黄豆边加水,磨成豆浆糊,一般是0.5千克泡豆加水0.5千克左右,磨浆时,加豆加水要均匀,与磨速协调一致,这样才能磨出细腻而嫩滑的豆浆四、过滤:豆浆过滤一般用过滤网布或面粉袋,把磨好的豆浆糊5千克(约相当于1千克干黄豆)加入约20℃的温水2.5千克,拌和均匀后装入布袋,吊起布袋,用手摇动,待浆液流出,反复操作3—4次,直至浆液沥干为止。
五、煮浆:取过滤后的生豆浆放入锅内,猛火加热煮沸(或用水蒸气加热)煮至锅面豆浆泡沫破裂,撤火便得熟豆浆。
六、点浆:点浆一般用盐卤作凝固剂,1千克干黄豆需配用盐卤约10克(将盐卤溶解成25%-30%浓度的液态盐卤水30克)。点浆的方法:把煮沸的豆浆舀出锅后稍冷,待温度降至80℃时即可点浆。点浆时用小勺将豆浆向前不断搅动,慢慢加入盐卤水(卤水下面如有沉淀物,其沉淀物不能加入),当豆浆粘勺后,搅动放慢,加盐卤水的速度也相应放慢,直到豆浆出现玉米大小的豆腐粒时,停止搅动,盖上锅盖,保持约半小时就可以进行包浆工序。
七、包浆:包浆就是把豆腐脑倒在铺有棉布的木格内,包好,用重物挤压,把水挤出,一般不能压得太干,若制豆腐干,则可以压至无水滴出为止。
盐卤豆腐的加工制作方法:将大豆浸泡、磨浆、滤净、煮浆后加入少量盐卤,使豆腐的蛋白质凝结成“花”后,再放入木框内,压去过剩的水份即成卤水豆腐。这种方法制作的豆腐比石膏制成的豆腐质嫩,无粗糙感。盐卤豆腐还可以制成豆腐干、辣椒豆腐乳、油炸豆腐,营养丰富,消费量大。

㈢ 豆腐脑的做法与历史

作豆腐脑的方法有很多种,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添加的凝固剂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固,凝固剂有很多种,通常我们日常生活中和市面上使用的有三种:石膏、内酯、盐卤。而做豆腐脑主要用石膏或内酯。

家庭型制作方法:
1、制豆浆:建议你买一台豆浆机,干黄豆浸泡3-4小时(夏天),冬天泡7-8小时,豆子泡好后放入豆浆机内,按照机器说明书操作,很快就可以制成热豆浆了。
2、点浆:浆适量石膏或内酯用少量水调开(凝固剂可买现成的,包装上会有用量说明,一般石膏粉用量为豆浆量的千分之三至五,内酯用量为千分之一至二)放入装豆腐脑的容器内,将煮好的豆浆趁热(做内酯豆腐脑需85摄氏度左右,石膏豆腐脑要达到95摄氏度左右)冲入,如果觉得豆浆与凝固剂混合不充分,冲完后马上用勺搅动几下(注意不能搅太多太快,一般不需搅动)。
3、墩脑:浆点好后,将容器盖好,静置5——10分钟,即成鲜嫩可口的豆腐脑。
4、调味:内酯豆腐脑会有稍许酸味,石膏做的豆腐脑有点苦涩味。可以根据你自己的习惯调味。如果是喜欢吃甜的,也可在制浆时就加入糖。

说起来好象很复杂,其实很简单的,多做几次后就一气呵成了。
豆腐脑的起源:关于豆腐脑的起源,历来说法很多。古代即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孔子时代即有豆腐脑,一说是豆腐脑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前一种说法支持者不多,后一种说法则自宋以来长期流传。

淮南王刘安,是西汉高祖刘邦之孙,公元前164年封为淮南王,都邑设于寿春(即今安徽寿县城关),名扬古今的八公山正在寿春城边。

刘安雅好道学,欲求长生不老之术,不惜重金广招方术之士,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晋昌、毛被、左昊八人,号称“八公”。刘安幽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炉,炼仙丹以求寿。他们取山中“珍珠”、“大泉”、“马跑”三泉 清冽之水磨制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炼丹不成,豆汁与盐卤化合成一片芳香诱人、白白嫩嫩的东西。当地胆大农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于是取名“豆腐”。北山从此更名“八公山”,刘安也于无意中成为豆腐脑的老祖宗。

㈣ 古代有豆腐脑吗

古代应该是有豆腐脑的,只是具体年代已不可考。

而豆腐的发明者应该是淮南王刘安,古代的玩炼丹的道士都是化学家,没事儿就整个锅做实验,练点儿水银珠子什么的吃一吃,吃的皮肤溃烂,但是也有好的发明,比如发明了火药,造了烟花(无语),刘安发明了豆腐。

而在明清,也正是南方经济和技术高速发展的时候,大概就这样,如果你有更细的考证的话,欢迎指证一下子。

㈤ 豆腐能做什么

【剁椒酱烧豆腐的做法】

  • 食材用料:

    北豆腐 500克、剁椒酱 50克、玉米淀粉 适量、姜 2片、大蒜 3瓣、

    葱 1根、食用油 适量。

  • 酱汁材料:

    酱油 1大匙、白醋 2汤匙、糖 1汤匙、玉米淀粉 1汤匙、盐 少许、清水 约80毫升。

步骤:

  1. 准备好所需食材和调味品。

  2. 将豆腐洗净沥水,然后切成长方形的块状。

  3. 小葱切葱花、大蒜和生姜分别切碎备用。

  4. 将豆腐块的表面裹上一层薄薄的玉米淀粉。

  5. 锅中倒适量食用油烧至七八成热,将豆腐块排放锅中。

  6. 用小火将豆腐块的两面煎成焦黄色,盛出备用。

  7. 小碗中调入酱油、醋、糖、玉米淀粉和少许盐搅拌均匀,再添入清水搅拌均匀,酱汁就调好了。

  8. 就着煎豆腐的锅中底油放入姜、蒜末小火炒香,再倒入剁椒酱翻炒均匀。

  9. 接着放入煎好的豆腐翻炒均匀,倒入调好的酱汁。

  10. 改大火翻炒收汁,出锅前撒入葱花即可。

  11. 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剁椒酱烧豆腐就做好了,简单又好吃。

小 贴 士

豆腐要选择北豆腐,比较结实,煎制到时候裹上淀粉豆腐不容易碎,同时也会使豆腐的口感更好。我用的剁椒酱是酸甜口味的,仅有一点辣度,所以放的就比较多,这个要根据个人所用的剁椒酱来掌握用量,还有酱汁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做调整的。


【麻婆豆腐的做法】

  • 食材用料:

    豆腐 500克、肉麻 150克、植物油 适量、郫县豆瓣酱 30克、

    花椒 8克、麻椒 8克、姜末 适量、蒜末 适量。

步 骤:

  1. 豆腐切一厘米见方的小块;

  2. 肉末剁好;

  3. 花椒和麻椒冷油下锅,慢火2-3分钟爆出香味后捞出扔掉;

  4. 锅里底油放入蒜末和郫县豆瓣酱小火翻炒1-2分钟;

  5. 然后放入肉末翻炒至熟;

  6. 炒熟的肉末加入一小碗半开水煮2-3分钟;

  7. 然后加入豆腐块,不要用铲子翻板,轻轻的将豆腐推开即可,在煮4-5分钟,让豆腐完全入味;

  8. 出锅前加入少许淀粉水,让汤汁更加浓稠;

  9. 这道菜不用加盐,因为郫县豆瓣里的咸味已经足够了。如果喜欢更加麻辣的口感,可以加入少许椒盐。为了让菜品好看,我在豆腐上撒了葱花,自家吃可以不用加葱花哦!

小 贴 士

麻婆豆腐是川菜麻辣味典型名菜,虽简单易作,但要达到“麻、辣、烫、酥、嫩”,色香味俱全的标准在制作过程中也还有些小讲究:

  1. 豆腐的前期处理很重要。豆腐块须用沸盐水浸泡,水温应保持在70℃左右,才能保证豆腐质嫩并有效除去石膏味、豆腥味,并且在烧制过程中有楞有角,不易碎。

  2. 碎肉末一定要煸炒至酥香,一颗颗,一粒粒,入口香酥。豆腐入锅后应少搅动,保持块形完整。

  3. 两个“2分钟”两次“勾芡”很重要。做“麻婆豆腐”,先烧制豆腐2分钟,豆腐烧入味后勾1次芡,再放入肉末,再烧2分钟再勾1次芡,两个两个“2分钟”两次“勾芡”,烧出来的味道不同凡响。

㈥ 古代豆花叫什么

豆腐花,一道着名的特色传统小吃。别 称:豆花 豆腐脑
豆腐花制作须先将黄豆浸泡,依品种或个人喜好约4至8小时不等,俟黄豆吸饱水分后再加以打浆、滤渣、煮滚,复降温至90℃。最后步骤称为“冲豆花”,意即需冲入凝固剂豆浆后再静置5至15分钟才能完成。而豆花美味的技巧就出于豆浆与凝固剂融合的温度控制,以及冲豆花的速度与技巧。

㈦ 豆花的制作

豆腐花 [dòu fǔ huā]
豆花(豆制食品)一般指本词条
豆花是多义词,共5个义项
展开
豆腐花,豆腐花是一种用黄豆制作的小吃,个别的会用豌豆、蚕豆等豆类制作。 将黄豆用水泡涨,磨碎过滤出豆浆,豆浆如果加入盐卤或石膏,就会凝结成非常稀软的固体。

豆腐花制作须先将黄豆浸泡,依品种或个人喜好约4至8小时不等,待黄豆吸饱水分后再加以打浆、滤渣、煮滚,复降温至90℃。最后步骤称为“冲豆花”,意即需冲入凝固剂豆浆后再静置5至15分钟才能完成。而豆花美味的技巧就出于豆浆与凝固剂融合的温度控制,以及冲豆花的速度与技巧。

还可以做成美味的豆花汤,做成豆花鱼

中文名
豆腐花
外文名
Beancurd Jelly
分类
小吃,特色美食
口味
甜、咸
主要食材
豆豉,干黄豆,生菜油,熟石膏粉,葡萄糖内脂,水
快速
导航
基本分类

所需食材

制作方法

食用须知

食物营养成分
豆花起源
豆腐花与豆腐同源,豆腐的起源 ,历来说法很多 。古代即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是孔子时代即有豆腐 ,一 说是豆腐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前一种说法支持者不多 ,后一种说法则自宋以来长期流传 。南 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 “: 种豆豆苗稀 ,力竭心已腐 ,早知淮南术 ,安坐获泉布 。”并自注 “世传豆腐本乃淮南王术”;与朱熹同时代的杨万里 ,写过一篇《豆卢子柔传》的文章 ,副标 题为“豆腐”,其中也提到汉代已有豆腐 。之后持此类说法者颇多 ,如李时珍亦认为“豆腐之法 ,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明叶子奇《草木子》中有 “: 豆腐始于汉淮南王之术”句,明罗颀《物原》也说 ,西汉时的古籍中有“刘安做豆腐”的记载 。可以说,自宋明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豆腐发明始于西汉时期 。然而奇怪的是,现存汉唐文献 ,无论是《淮南子》、《齐民要术》,甚至各类文学作品等等 ,都没有一丁点儿关于豆腐以及豆腐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的记载 。因此 ,许多学者对豆腐 “始汉说”提出质疑 ,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 ,较早的有日本学者,田统的“始唐说”以及袁 翰青的“始五代说”。
发现最早记载关于豆腐的文献 ,是五代陶谷(公元 903年—公元 970 年)撰写的《清异录》,其中《官志门》“小宰羊”条曰 “: 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
基本分类
豆腐花食用时用一个类似碟子的浅铲将其撇入碗中,加上糖水或辣椒、小葱等佐料,各地不同。根据我国南北食用的口味不同,分为咸豆花和甜豆花。
1.甜豆花
有加入糖浆或砂糖、红糖,夏天通常将豆腐花放凉了吃,冬天则加入热糖水食用,有人为了驱寒还会在糖水
中加入姜汁或是为了口感加入绿豆、红豆、各色水果或是粉圆一起食

用。更新颖的吃法会加上巧克力糖浆、满天星制成的“巧克力豆花”,
在香港还有配以黑芝麻糊的“芝麻糊豆腐花”,有人根据它的外形形象
地将其称为“太极豆腐花”。
2.咸豆花
部分北方地区以石膏作作为凝固剂点制,具有细嫩感。以酱油为主配以老干妈食用。
有加黄豆、牛油、芹菜、花生、青红辣椒、芝麻叶(干菜)、豆腐皮(千张)、面粉、醋、麻油
制成的咸豆花为北方人常见小吃。
所需食材
石膏豆腐花
熟石膏粉50克,干黄豆1000克,生菜油25克,酱油200克,豆豉100克,花椒粉1.5克,熟油辣椒150克,味精0.5克,葱100克。

玫瑰豆腐花
主料:一小包速溶豆腐花 两朵玫瑰花
配料:100毫升开水

㈧ 豆腐花制作

原料:黄豆 300克、内脂 3.5克、清水 2200ml(不含泡黄豆的水)。

做法:

1、把所有材料准备好。

2、黄豆洗干净,并霉变的黄豆挑选出来,加入清水泡浸。

3、浸5小时左右,泡至黄豆全部涨鼓鼓的,泡满泡满,表面光滑光滑的即可。

4、用水再次冲洗衣干净泡好的黄豆。

5、开始磨豆浆,把泡好的黄豆放入豆浆机里,加入适量清水,磨成豆浆糊。

6、把磨浆后的豆渣倒入沥布中,用手挤出豆浆水。

7、再用滤网过滤豆浆。

8、开始煮豆浆了,用大火把豆浆煮开,在煮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以防粘底。

9、煮开后,关火,晾至80度左右。

10、内脂用30ml的温开水溶开备用。

11、开始点豆腐了,把浮在豆浆上面的豆浆皮挑出去。

12、边加入内脂边快速地搅拌,搅拌的手法就像搅拌蛋糕糊一样,用汤勺从锅底向上捞,一定要均匀。

13、盖上锅盖,闷15分钟左右。

白白嫩嫩的,香香滑滑的豆腐花就做好啦。

嫩嫩滑滑的,自己做的健康又放心,妈妈喜欢,孩子们也非常喜欢。

㈨ 豆腐脑是哪个年代发明的为什么会有甜豆腐脑和咸豆腐脑之分

豆腐脑,滑嫩鲜美,非常可口。如果追溯起豆腐脑的发明时间,那么要溯及西汉时期,据传汉高祖的孙子刘安自幼不学无术、无所作为,整日就想着炼丹,以求长生不老,他用糖和豆子为原料,最后却炼成了嫩滑美味的豆腐脑,这就是豆腐脑的由来。而发展到现在,豆腐脑分为了甜口和咸口两种,这是因为北方人喜欢吃咸口豆腐脑,而南方人喜欢吃甜口的豆腐脑,南北方口味差异,让豆腐脑有了不同的分类。

豆腐脑无论是咸口还是甜口都好吃,滑滑嫩嫩,而且豆香浓郁,极为美味。

㈩ 想要做出嫩滑的豆腐脑,豆浆和内脂的比例应该是多少

想要做出嫩滑的豆腐脑,豆浆和内脂的比例应该1000:1来放置,也就是1000克的豆浆需要放1克的葡萄糖内脂。想要制作出嫩滑的豆腐脑,葡萄糖内脂作为一种凝固剂是必不可少的。在用量方面,由于豆腐脑比较注重轻薄绵滑,所以葡萄糖内脂的量是不宜过多的。每1000克豆浆放置1克的内脂,这种比例做出来的豆腐脑不会凝固过度,出现马蜂窝状的气孔。从口感上来看,也不会出现发涩发酸的味道,做出来的豆腐脑还是比较成功的。

那么,你吃豆腐脑的时候,喜欢添加哪些配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