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美食 » 将仕郎豆腐真的好吃吗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将仕郎豆腐真的好吃吗

发布时间: 2022-11-28 10:45:37

❶ 《随园食单》中关于臭豆腐的记载

杂素莱单
菜有荤素,犹衣有表里也。富贵之人,嗜素甚于嗜荤。作《素菜单》。

蒋侍郎豆腐
豆腐两面去皮,每块切成十六片,晾干,用猪油熬,清烟起才下豆腐,略洒盐花一撮,
翻身后,用好甜酒一茶杯,大虾米一百二十个;如无大虾米,用小虾米三百个;先将虾米滚
泡一个时辰,秋油一小杯,再滚一回,加糖一提,再滚一回,用细葱半寸许长,一百二十段,
缓缓起锅。

杨中丞豆腐
用嫩豆腐,煮去豆气,入鸡汤,同鳗鱼片滚数刻,加糟油、香等起锅。鸡汁须浓,鱼片
要薄。

张情豆腐
将虾米捣碎,入豆腐中,起油锅,加作料子炒。

庆元豆腐
将豆鼓一茶杯,水泡烂,人豆腐同炒起锅。

芙蓉豆腐
用腐脑,放井水泡三次,去豆气,火鸡汤中滚,起锅时加紫菜、虾肉。

王太守八宝豆腐
用嫩片切粉碎,加香草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鸡屑、火腿屑,同太浓鸡计
中,炒滚起锅。用腐脑亦可。用瓢不用着。孟亭太守云:“此圣祖赐徐健庵尚书方也。尚书
取方时,御膳房费一千两。”太守之祖楼村先生,为尚书门生,故得之。

程立万豆腐
干隆甘三年,同金寿门在扬州程立万家食煎豆腐,精绝无双。其腐两面黄干,无丝毫卤
汁,微有车螫鲜味。然盘中并无车螫及他杂物也。次日告查宣门,查日:“我能之!我当特
请。”已而,同抗董莆同食于查家,则上着大笑;乃纯是鸡、雀脑为之,并非真豆腐,肥腻
难耐矣。其费十倍于程,而味远不及也。惜其时余以妹丧急归,不及向程求方。程逾年亡。
至今悔之。仍存其名,以俟再访。

冻豆腐
将豆腐冻一夜,切方块,滚去豆味,加鸡汤汁、火腿汁、肉汁煨之。上桌时,撤去鸡、
火腿之类,单留香草、冬笋。豆腐煨久则松,面起蜂窝,如冻腐矣。故炒腐宜嫩,恨者直老。
家致华分司,用蘑菇煮豆腐,虽夏月亦照冻腐之法,甚佳。切不可加荤汤,致失清味。

虾油豆腐
取陈虾油,代清酱炒豆腐。须两面漠黄。油锅要热,用猪油、葱、椒。蓬蒿菜
取蒿尖,用油例瘪,放鸡汤中滚之,起时加松菌百枚。

❷ 嫩豆腐怎么做好吃

嫩豆腐顾名思义就是嫩一些,质地比较柔软,娇嫩,非常容易碎掉,所以烹调的时候还需要小心谨慎。嫩豆腐怎么做好吃,接下来就让我来告诉你!

嫩豆腐怎么做好吃1

嫩豆腐

嫩豆腐食材准备

黄豆500克,石膏粉10克,水适量。

方法步骤

1、将黄豆加水浸泡8小时以上,将泡好的豆子加水打成豆浆;

2、过滤2次,然后倒入大锅中煮,取小半碗生豆浆加入石膏粉拌匀放入另一锅中;

3、豆浆锅中煮沸后冲入装有石膏的锅中,盖盖,等待凝固;

4、然后将凝固的豆腐花舀入模具中,用平整的东西压成型即可。

小贴士

自己在家做豆腐确实有一点点繁复,不易掌握,索性就直接买好了。

凉拌嫩豆腐

嫩豆腐食材准备

嫩豆腐适量,花生,香菜,葱,盐,生抽,醋,香油,辣椒油适量。

方法步骤

1、将嫩豆腐切成方块,放入加盐的热水中焯烫一下;

2、捞出沥干后装盘待用,花生放入锅中炒熟,晾凉后去皮碾碎;

3、香菜切段,葱白切碎,小碗中放入生抽,醋,香油,辣椒油,盐,糖拌匀成汁;

4、将调味汁淋在豆腐上,撒些花生碎,香菜和葱碎,吃时拌匀即可。

肉末嫩豆腐

嫩豆腐食材准备

嫩豆腐,牛肉,料酒,胡椒粉,盐,水淀粉,花椒,蒜碎,香油,鸡精,葱花。

方法步骤

1、将嫩豆腐取出用开水焯烫一下待用;

2、牛肉切末后加入盐,胡椒粉,料酒,水淀粉腌一会;

3、热油锅爆香花椒后捞出,然后煸香姜蒜末,下入肉末煸炒至变色;

4、然后下入嫩豆腐,加入辣椒油,少许水,煮5分钟,放入盐,鸡精,香油和葱花即可。

小贴士

嫩豆腐下锅就不要翻炒,豆腐会被炒碎。

嫩豆腐汤

嫩豆腐食材准备

萝卜半个,洋葱半个,蒜,鸡蛋1个,红辣椒,嫩豆腐,辣椒粉,金针菇,小南瓜,鸡肉罐头。

方法步骤

1、将洋葱,蒜和萝卜放入搅拌机打成泥,然后加入嫩豆腐和酱油拌匀腌半小时;

2、将金针菇洗净,南瓜切好,红椒切圈,炒锅烧热油倒入鸡肉,加入辣椒粉煸炒;

3、炒出红油后加入腌好的豆腐拌匀,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淹没豆腐,烧至沸腾;

4、然后加入适量的盐和酱油,加入南瓜,放入金针菇,辣椒圈,关火前加入蛋液即可。

小贴士

不一定用鸡肉,牛肉或者海鲜罐头都可以。

嫩豆腐怎么做好吃2

方法一

材料

内酯豆腐、鸡脯肉、葱、姜、蒜、盐、生抽、醋、辣椒油。

做法

1、内酯豆腐切成5mm的片,上锅蒸5min。

2、鸡脯肉放锅里,放葱段,煮熟后凉水冲洗,洗掉表面的膜,撕成细丝。

3、撕成细丝之后,就可以在碗里加一些盐,把蒜捣成蒜泥,这样做是为了让豆腐会更入味。

4、锅热油,辣椒粉倒入热油里。

5、蒸好的豆腐出锅,倒出多余水分,摆上鸡丝,淋上生抽醋水。

6、撒蒜泥,淋辣椒油,撒葱花即可。

方法二

主料

老豆腐150g。

辅料

油适量、香葱适量、姜2片、盐5g、鸡精1g、白糖3g、蒜2瓣、草菇、老抽4g、料酒6g、水淀粉15g、白胡椒粉适量。

步骤

1、去菜场,把一会要用到的食材都给它准备好了,买的时候要注意看一下食材是否新鲜。

2、把葱花,姜丝,蒜瓣都给它切一下,大小的'话自己掌握,不要太大就行。

3、豆腐洗净后切成小块。

4、提前调好水淀粉。(淀粉量在2小勺左右)。

5、另一个干净的碗内加入,盐,白糖,胡椒粉,料酒,草菇老抽,鸡精适量。

6、锅内加水烧开后放入少许盐,再把切好的豆腐放入煮,等锅内的水再次烧开后继续煮20秒左右,捞出控干水分。

7、锅内倒少许油,煸香姜丝和蒜瓣。

8、把沥干水分的豆腐放入,稍稍翻炒下。

9、倒入第五步骤中调好的料汁,轻轻翻动豆腐,使上色均匀。

10、开大火,煮半分钟左右,沿着锅边浇入水淀粉。

11、汤汁变稠后,撒上葱花即可出锅。(喜欢吃辣的话可以淋上点辣椒油)。

方法三

主料

猪绞肉80克,南豆腐4块,蒜蓉1茶匙,葱花1茶匙,泡椒8个切碎。

调料

生抽1又1/2大匙,老抽1茶匙,细盐1/8小匙,香醋1/2大匙,白糖1茶匙,鸡精1/2茶匙,1小匙豆瓣酱。

做法

1、锅内热油,放入猪绞肉小火煸炒。

2、至猪肉出油脂时,放入姜、蒜、葱花、泡椒炒香。

3、注入清水或高汤半杯。

4、加入所有调味料,及切块豆腐。

5、中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汤汁快收干时,加入水淀粉。

6、至汤汁浓稠时洒上葱花即可。

小诀窍

1、南豆腐比北豆腐吃起来口感更好,也更容易入味。

2、因泡椒炒出来会有咸味,所以盐不需要放太多。

3、做豆腐的时侯,尽量少动锅铲,用晃动锅子的方法让调味料均匀,否则容易碎烂。

嫩豆腐怎么做好吃3

材料

豆腐、适量食盐、适量鸡精、适量葱、适量姜、适量蒜、适量生抽、适量豆瓣、辣酱适量、白糖适量、水适量。

做法

将北豆腐放入蒸锅中蒸10分钟左右,取出凉凉备用;

将豆腐切成菱形块,薄厚适中就行;

锅内放油烧至6成热左右,放入豆腐块,煎至两面金黄出锅备用;

青红椒切段,锅内用炸豆腐的油烧至7成热时放入葱、姜、蒜爆香,放入一勺福临门辣酱,炒出红油;

放入煎好的豆腐块,翻炒,放入一小勺糖,放入适量生抽翻炒,放入少许清水;

翻炒汤汁快没的时候,放入少许盐和鸡精出锅即可。

麻辣豆腐

材料

豆腐250克,郫县豆瓣酱30克,青蒜或蒜苗1小把,姜1小块,酱油5克,辣椒粉2克,水淀粉少许,花椒粉少许。

做法

1、豆腐切块,水烧开,撒少许盐,下豆腐块煮1~2分钟捞出;

2、豆瓣酱切碎,青蒜切段,姜切末;

3、油热后,倒入豆瓣酱炒香,加姜末、辣椒粉;

4、加水煮开后,倒入豆腐块,酱油、盐、青蒜段炒匀;

5、水淀粉勾芡后即可出锅,盛出后撒上花椒面。

小葱拌豆腐

俗话说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此话不假,此道凉菜只需要最简单的制作,却成为豆腐的做法大全中的经典。

材料

嫩盒装豆腐1盒,香油3克,青葱2棵,辣椒油5克,花椒面3克,盐3克

做法

1、取盒装豆腐去掉薄膜,不要倒出,用小刀划成方块;然后倒扣入盘。青葱切末。

2、加盐,香油,辣椒油,花椒面少许,撒上葱即成。

中医书籍记载:豆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益气和中、生津解毒的功效,可用于赤眼、消渴、休痢等症,并解硫磺、烧酒之毒。这些,都陆续为现代医学、营养池所肯定,比如,豆腐确有解酒精毒的作用,豆腐可消渴,是糖尿病人的良好食品。

豆腐的做法大全就先为您介绍这些,相信这三种家常的豆腐做法您已经很熟悉了,但是还是要给您介绍的目的,就是希望经典的做法能普及给更多的人。

豆腐的营养价值

豆腐营养极高,含铁、镁、钾、烟酸、铜、钙、锌、磷、叶酸、维生素B1、蛋黄素和维生素B6。每100克结实的豆腐中,水分占69.8%,含蛋白质15.7克、脂肪8.6克、碳水化合物4.3克和纤维0.1克,能提供611.2千焦的热量。豆腐里的高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使之成为谷物很好的补充食品。豆腐脂肪的78%是不饱和脂肪酸并且不含有胆固醇,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

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更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有此功能的还有果中钙王--酸角),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豆腐不含胆固醇,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也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作用。还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

豆腐的食用方法

1、苦瓜炒豆腐

苦瓜去籽,切片后撒盐揉搓,滤去水分。豆腐滤干水分,用手指抠成小块。(比用刀切入味)。生鸡蛋搅拌均匀后待用。锅热后放油,加入肉片翻炒至变色后加入苦瓜略炒后加入豆腐继续翻炒。加入盐,酱油,日本料理酒,出汁粉末。苦瓜与豆腐熟透后加入鸡蛋液并搅拌均匀,盛盘。吃时撒上鲣鱼花即可。

2、蒋侍郎豆腐

豆腐两面去皮,每块切成十六片,晾干,用猪油熬,清烟起才下豆腐,略洒盐花一撮,翻身后,用好甜酒一茶杯,大虾米一百二十个;如无大虾米,用小虾米三百个;先将虾米滚泡一个时辰,秋油一小杯,再滚一回,加糖一撮,再滚一回,用细葱半寸许长,一百二十段,缓缓起锅。

3、杨中丞豆腐

用嫩豆腐,煮去豆气,入鸡汤,同鳆鱼片滚数刻,加糟油、香蕈起锅。鸡汁须浓,鱼片要薄。

4、张恺豆腐

将虾米捣碎,入豆腐中,起油锅,加作料干炒。

❸ 蒋侍郎豆腐的家常做法大全怎么做好

用甜酒酿和海米烧的豆腐,名曰“蒋侍郎豆腐”。“侍郎”是当时的官名,跟“宫保”如出一辙。原谱出自《随园食单》,是清代着名文学家袁枚所着,出版于1792年(干隆57年),是我国清代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着作。

试着做了两次,很喜欢,鲜香中透着酒酿的甜味,简单清爽,原汁原味,老少皆宜,非常好吃。觉得这个食谱很好,于是就在网上查了一下这个“蒋侍郎豆腐”。


蒋侍郎豆腐

原料:北豆腐一盒,海米30颗,小葱,生抽,甜酒酿,水淀粉

蒋侍郎豆腐的做法

1.豆腐切厚片,两面煎一下;海米泡一下

2.锅里爆香葱白,加热海米和一小碗薄水淀粉水,煮开

3.下豆腐,继续煮开,放入两大少生抽,加点水,再煮开

4.下两大勺甜酒酿,再烧滚

5.下葱绿,拌匀,出锅,OK

三鞠躬换来的豆腐,你也来试试吧

蒋侍郎豆腐食材搭配小提示

香菇和豆腐能一起吃:二者同食,有降压降脂之显着功效

草莓和豆腐能一起吃:二者同食,有缓解更年期综合征之功效


豆腐的营养价值

豆腐,可分为硬豆腐、滑豆腐、熏豆腐和冻豆腐。豆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低脂肪,不含胆固醇,含钠量低,并且含有丰富的植物性雌激素。由硫酸钙或卤水点成的豆腐,含有大量的钙、镁等成分。豆腐可做多种菜,不仅昧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容易被胃肠吸收,是理想的补益食疗品

.

.

❹ 素鸡,千张,豆腐干,老豆腐,油豆腐,臭豆腐和嫩豆腐的特点

豆腐是豆制品等一种,有老豆腐又称北豆腐、嫩豆腐又称南豆腐。其他豆制品包括素鸡,千张,豆腐干,老豆腐,油豆腐,臭豆腐,等。相关图片上网输入名称即有。

黄豆妈妈生了七个孩子:大哥豆腐渣,二哥豆腐皮,三哥豆腐干,四哥老豆腐,五哥油豆腐,六哥臭豆腐,最小的是七妹嫩豆腐。他们生活在一起,非常开心。

七妹是嫩豆腐,所以黄豆妈妈特别关心七妹,几位哥哥对七妹真是百般呵护。七妹的生活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因此七妹变得十分傲慢。

一天,六哥搬来了一盆奶汁。一、二、三、四、五哥和七妹特想用奶汁洗泡泡浴。七妹心想:“我是妈妈最疼的女儿,所以我先洗。”说着便去拿奶汁。六哥生气了说:“干什么你先洗,这是我搬来的所以我先洗。”“不行!我先洗你们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吗?你们要尊重我,你们的兄长!”四哥抢着说。“呸!不要脸!”六个人同声说道。大哥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七妹你还是别洗了,你那么娇,等一会儿溶进水了怎么办?还是让大哥先洗。”说着就去抢小妹身边的奶汁。七妹生气了说:“你们都是没用的东西!豆腐渣你本来就是喂猪吃的,我的脚指头都比不上;豆腐皮你只不过是我身上取下来的,没有我还会有你?豆腐干你只不过是味道好一点,可你一点益处都没有;还有你……

几位哥哥们都生气了,异口同声地说:“你以为你了不起!”说着都去抢奶汁。只听“咚”的一声奶汁被抢掉了。

黄豆妈妈说:“孩子们,你们要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啊。”几个人听了脸上都白一阵,红一阵。他们又开心的生活在了一起。

咏豆腐
养生若大补,莫若食豆腐。
感谢刘安公,制作之先祖。
四川麻婆辣,河北白劳苦。
生可拌小葱,熟应炒炖煮。
老幼皆适宜,休分寒与暑。
——张志真

豆腐是中国人民食用最广、最大众化的烹饪原料之一,全国各地广有制作,名产、特产亦多。如安徽寿县“八公山豆腐”;山东“泰安豆腐”;湖北“房县豆腐”;广东英德“九龙豆腐”;湖南“富田桥豆腐”;陕西“榆林豆腐”;江苏淮安“平桥豆腐”;浙江丽水“处州豆腐”等等,不胜枚举。

但有人将它分为北豆腐、南豆腐两大类群、其区别大致为:北豆腐又称老豆腐,以盐卤(氯化镁)点制,含水分较少,色乳白,味微甜略苦,烹调宜用厚味久炖,包括煎、塌、贴、炸及作馅等;南豆腐又称嫩豆腐,以石膏(硫酸钙)点制,含水分达90%.色雪白,质细嫩.味甘而鲜.烹调宜拌、炒、烩、氽、烧及作羹等。

豆腐质地细腻洁白。具有多种软嫩度,自身无显味,可与荤素各种原料配用,适于多种工艺加工(包括瓤式菜、丸式菜、糕式菜等)和各种烹调法.宜于各种调味(包括甜菜),烹调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制作主食、菜肴、小吃以及用作馅料。制作菜肴,可以作成冷菜、热炒、大菜、汤羹、火锅等各种菜式,也可用于作馅。以豆腐制作的菜肴达数千种,既可作“小葱拌豆腐”、“白菜熬豆腐”等家常低档菜;又可作宴席菜。有些菜品已形成为地方或世界名菜,如四川“麻婆豆腐”;江苏“镜箱豆腐”、“三虾豆腐”;上海“炒百腐松”;浙江“砂锅鱼头豆腐”;安徽“徽州毛豆腐”;山东“锅塌豆腐”、“三美豆腐”、“黄龟豆腐羹”;北京“朱砂豆腐”;湖北“葵花豆腐”;湖南湘潭“包子豆腐”;江西“金镶玉”;福建“发菜豆腐”、“玉盏豆腐”;广东“蚝油豆腐”;山西“清素糖醋豆腐饺子”;吉林“砂锅老豆腐”;河南“兰花豆腐”;广西“清蒸豆腐圆”以及素莱“口袋豆腐”;孔府莱“品豆腐”等等。有些烹调师专门研究豆腐菜,甚至创制了“豆腐宴”,用豆腐制作的小吃也很多,知名的如长沙“火宫殿臭豆腐”;贵州“苗家豆腐丸子”;天津“虾籽豆腐脑”;山东泰安“泰山豆腐面”和临清“撅腚豆腐”;欧西汉中“菜豆腐”;杭州“菜卤豆腐”等。豆腐有豆腥味,烹调前用汗水氽一下或蒸一下即可去除。此外、还可制成冻豆腐食用,别有风味。
随着豆腐制作工艺的日益现代化,海内外不断出现豆腐佳肴新品种,如豆腐粉、豆腐冻、球型豆腐、海绵豆腐、液体豆腐和蔬莱豆腐、鸡蛋豆腐、咖啡豆腐、海藻豆腐、牛奶豆腐、维生素强化豆腐等等。

新鲜豆腐怎么变成臭豆腐呢?清光绪年间,北京前门外延寿寺街有个叫王致和的读书人,家里经营豆腐作坊。有一次,做了太多豆腐,没卖出去而发了霉,舍不得扔掉,他尝试在发霉的豆腐上撒盐和辣椒粉,抬到后院放着。有一天,王致和到后院读书赏花时,无意中发现豆腐上的霉不见了,他觉得很奇怪,尝了一口顿觉味道醇美,非常地可口。从此臭豆腐“臭名远扬”,遍及寻常百姓家。
更奇的是,王致和还因臭豆腐而踏入仕途,飞黄腾达起来。话说有一年王致和参加顺天府乡试,他打开考卷,只见是一道“知味下车”的试题,他想到了自家的“臭豆腐”,便独出心裁地写了一首五言诗,题为《国香臭豆腐》:
明言臭豆腐,名实正相当;自古不钓誉,于今无伪装。扑鼻生奇臭,入口发异香;素醇饶回味,黑臭蕴芬芳。珍馐富人趣,野味贫者光;既能妖容赛,更可佐酒浆。餐馔若有你,宴饮亦无双;省钱得实惠,赏心乐无央。
主考官见到这份答卷,勃然大怒,斥责王致和玩世不恭,还要拿他问罪。朝廷大臣张之洞得知此事,不以为过,反而疏通说:“众举子见试题为‘知味下车’,多以咏酒为诗,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独该生以臭豆腐命意,格调迥异,词旨豁达,自当另行计议。”同僚李慈铭等人也赞同此议。于是王致和便以一首臭豆腐诗得中举人,放任奉天府铁岭知县,后来又升迁到河南卫辉知府之职。张之洞又特地为王致和的臭豆腐铺书写牌匾“素醇坊”,黄体芳也送一匾“臭名远扬”。臭豆腐,得到了朝廷命官的认可,从此身价大增。
后来,这种异香扑鼻的臭豆腐进至皇宫,成为御膳。民间老百姓,更是家家户户具备,成为一种独特的风味小吃。

豆腐文化

不错,中国的豆腐——不论男女老少,不分民族、宗教,人人皆可享用。这白白嫩嫩、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价廉物美的豆腐,也引出了一个“豆腐文化”。
豆腐文化中头一个问题就是豆腐的发源地。中国是确信无疑的豆腐之乡,它的老家就在安徽淮南。据五代谢绰《宋拾遗录》载:“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亦始传其术于世。”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也曾在《素食诗》中写道:“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诗末自注:“世传豆腐本为淮南王术。”

中国豆腐文化节
首届:1992年
时间:9.15
地点:淮南,台北同时举办
“中国豆腐文化节”简称“豆腐节”, 英文名称:Chinese Beancurd Cultural Festival。
中国豆腐文化节是由原商业部、原国内贸易部、原国家国内贸易局、中商会先后分别与安徽省人民政(蟹)府主办,淮南市人民政(蟹)府承办,每年9月15日海峡两岸(淮南、台北)同时举办的,集文化、旅游、经贸于一体的国际性商旅文化节庆,自1992年起连续在淮南举办至今。
豆腐虽然现在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上,但是生产豆腐真正的企业没有几家,蒋氏豆腐就是一家专门生产豆制品的加工企业,蒋氏豆腐成立于1997年,到现在已有十几年光阴,在技术与管理上不断成熟。 本公司目前拥有豆制品数十种制作技术,如南豆腐(软豆腐,嫩豆腐)北豆腐(硬豆腐,老豆腐),彩色豆腐,日本豆腐(内酯豆腐),能够满足不同口味的消费群体,目前已成为中国豆制品行业的领航者
公司本着“服务为本,诚信第一,顾客至上”的宗旨,以科技创新为理念,永走豆制品行业龙头。

豆腐传说

孙中山先生提倡多吃豆腐,甚至将它写进《建国大纲》里。历代许多文人雅士也撰写过不少有关豆腐的文章。清代才子袁枚,是一位康乾盛世的美食家,在他那影响至今的《随园食单》里,记叙了一款“蒋侍郎豆腐”:“豆腐两面去皮,每块切成十六片,晾干,用猪油熬,清烟起才下豆腐,略洒盐花一撮,翻身后,用好甜酒一茶杯,大虾米一百二十个;如无大虾米,用小虾米三百个;先将虾米滚泡一个时辰,秋油一小杯,再滚一回,加糖一提,再滚一回,用细葱半寸许长,一百二十段,缓缓起锅。”

在《寒夜客来》与《肚大能容》等近现代着作中也论述到此菜。它是一道用豆腐去皮切片,用猪油煎香,加甜酒、大虾米一起烹煮的美味。此菜曾在香港镛记酒家演绎,他们采用上乘的安南大虾米,经过酒糟的腌制,与豆腐共烹,堪称镛记精心研制的一道古典菜肴。
陆游称豆腐为“黎祁”,元代的诗人虞集则称之为“来其”,其实都类似于四川方言对豆腐的称呼。豆腐以鲜嫩柔滑、豆味香浓者较受欢迎,它可烹制出不计其数的佳肴。而在众多的豆腐菜式当中,川菜的“麻婆豆腐”最为脍炙人口。麻婆豆腐的创始人是陈麻婆,发源地在成都北门外的万福桥头,当时的老店是双间铺子,方桌长板凳,颇为简陋,但其出品却留给人们无尽的回味。陈氏老妇脸上有一些麻子,时人借此名之。她所做的豆腐,选料精细,讲究配搭,采用黄牛肉烹煮,食味口感达到嫩、滑、麻、香、辣,所以一举成名天下知。笔者有一次在成都与川菜老师傅聊到此菜,得知炮制此豆腐时,挂芡也要3次,才可达致上佳的效果。
有人说豆腐能解酒,是因为豆腐里的大豆蛋白及维生素有分解酒精的作用。古时有个偏方,是用切薄片的豆腐贴在醉汉的身上,此举能缓解酒后的“醉状”。这条偏方到底行不行,试过便知。不过,这偏方可能是夏天用的,把去皮豆腐贴在浑身发烫的醉汉身上,冰凉的豆腐,可以吸去人体的热气,肯定舒服,这是想当然。

❺ 《豆腐的吃法》阅读答案

折叠蒋侍郎豆腐
豆腐两面去皮,每块切成十六片,晾干,用猪油熬,清烟起才下豆腐,略洒盐花一撮,翻身后,用好甜酒一茶杯,大虾米一百二十个;如无大虾米,用小虾米三百个;先将虾米滚泡一个时辰,秋油一小杯,再滚一回,加糖一撮,再滚一回,用细葱半寸许长,一百二十段,缓缓起锅。
折叠杨中丞豆腐
用嫩豆腐,煮去豆气,入鸡汤,同鳆鱼片滚数刻,加糟油、香蕈起锅。鸡汁须浓,鱼片要薄。
折叠张恺豆腐
将虾米捣碎,入豆腐中,起油锅,加作料干炒。
折叠庆元豆腐
将豆豉一茶杯,水泡烂,入豆腐同炒起锅。
折叠芙蓉豆腐
用腐脑,放井水泡三次,去豆气,入鸡汤中滚,起锅时加紫菜、虾肉。
折叠王太守八宝豆腐
用嫩片切粉碎,加香蕈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鸡屑、火腿屑,同入浓鸡汁中,炒滚起锅。用腐脑亦可。用瓢不用箸。孟亭太守云:“此圣祖赐徐健庵尚书方也。尚书取方时,御膳房费一千两。”太守之祖楼村先生,为尚书门生,故得之。
折叠虾油豆腐
取陈虾油,代清酱炒豆腐。须两面熯黄。油锅要热,用猪油、葱、椒。
折叠冰豆腐
一般冰(冻)豆腐的作法是直接把豆腐放到冰箱的冷冻层存放1~2天即成,但如果能在放入冰箱前,先在豆腐上面浇上滚水淋洒一次,则凝冻出的冰豆腐更坚硬,层孔更多。在选购豆腐时,宜选购质地较坚硬的“老豆腐”,口感更佳。由于豆腐被冷冻后,里面的组织会分开一层一层的,层与层之间产生空隙如海绵一般,蒸煮时可以将汁液保存在豆腐里面,咬起来时有一层一层的弹性口感,口味特殊。
折叠冻豆腐
将豆腐冻一夜,切方块,滚去豆味,加鸡汤汁、火腿汁、肉汁煨之。上桌时,撤去鸡、火腿之类,单留香蕈、冬笋。豆腐煨久则松,面起蜂窝,如冻腐矣。故炒腐宜嫩,煨者宜老。家致华分司,用蘑菇煮豆腐,虽夏月亦照冻腐之法,甚佳。切不可加荤汤,致失清味
折叠豆腐浓汤的做法
1)虾挑去虾线、豆腐切小块、鸭蛋用叉子按碎。
豆腐浓汤的做法
2)花生油烧热,下姜丝、花椒、八角烹香。
3)放入虾炒变色,拢在一边。
4)放腊肉煎至肥肉变透明。
5)倒1大碗清水,大火煮开后,用漏勺撇去浮沫和大料。
6)加咸鸭蛋。
7)加豆腐,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20分钟。蒜头切碎丁,撒入汤中关火。
折叠麻婆豆腐的做法
材料:
豆腐300克,牛肉馅100克,香葱1棵,生姜1小块,大蒜6瓣,花椒1大匙,淀粉适量,干辣椒2个,
调料:
食用油30克,香油1大匙,酱油1/2大匙,豆瓣酱1大匙,白糖2小匙,
做法:
1.豆腐切丁,香葱、生姜、大蒜、干辣椒切细末备用,
2.锅内放入油烧热, 先爆香葱末、生姜末、大蒜末、干辣椒末和豆瓣酱,再放入猪肉馅炒熟,加入适量水,煮开后加入豆腐丁、酱油、白糖煮3分钟,再用水淀粉勾芡,即可盛入盘中,
3.烧热香油,爆香花椒,将花椒油淋在豆腐上即可。
特点:
麻辣味浓,爽滑开胃。
厨师一点通:
也可以用牛肉馅代替猪肉馅。
折叠三杯豆腐的做法
用料:豆腐500克、食盐2克、醋1勺、香油1勺、蚝油1/2勺、生抽1/2勺、蒜4瓣、小米椒3个
1、备豆腐、小米椒、蒜,豆腐切丁,蒜和辣椒切碎,豆腐装碗里撒盐
2、先腌制片刻,倒出腌出的水分、放上蒜末,放上米椒
3、三杯:没有杯盅所以就用勺,三勺:1勺醋、1勺生抽加蚝油、1勺香油
4、倒进生抽和蚝油、淋上醋和香油、拌匀置十分钟上桌
烹饪技巧:豆腐先用盐腌制入味。

❻ 酱豆腐可什么牌子味道好

| 南北豆腐,明争暗斗 |

豆腐总是以本色示人,包容百鲜,清淡朴素,吃了却口舌生津,更被广泛共识为“中国味”。可做宴席珍肴,也是百姓家中的家常菜。

一块简简单单的豆腐,不仅是奇妙的食材、远离家乡时的想念、还像中国人内敛宽厚的性格。虽无味,却也尽是百味。

❼ 蒋侍郎豆腐的来历

蒋侍郎豆腐的来历具体如下:
“蒋侍郎豆腐”的来历: “话说,某日袁枚应邀去了蒋侍郎家做客。酒过三巡,面颊微红的蒋侍郎向美食家袁枚炫耀自己的厨艺,做了一道豆腐。岂料,袁枚尝过赞不绝口,定要蒋侍郎传授技艺。 蒋侍郎本意显摆厨艺,不想袁有此反应,便故意难为道:“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若要我教授豆腐技巧必得三折腰。”谁知话音未落,袁已恭恭敬敬的向蒋行礼了。 于是,袁枚得到了菜谱,回家试行,果然美味。至此,将这道菜命名为“蒋侍郎豆腐”。”

❽ 爨猪肉... 什么什么猪肉

这周的古菜菜谱上写的,是一道爨猪肉。

等...等会儿,什么?什么猪肉??

连菜名都不认识

可能不少人连这道菜的名字都念不出来。咳咳,又到了“博物教您来识字”节目时间了!

这个爨字,读作cuàn,四声,这可是个很古老的字了。要说老祖宗们真是有时间,活活造出这么一个复杂的字,整整30笔,不放大根本看不清是怎么写的。

cuàn

爨字上面类似于繁体字的高兴的兴,也就是“兴”,只不过两点一横变为一个秃宝盖。下面是个林字,底下一个大一个火。有人总结为“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

这么一说是不是就记住了?记住也没用,反正繁体的“兴”你也不会写。

这个字的表意非常明确,大火烧木头,加热上面的一个东西。顶上这部分象形古代的炊具,这也是爨字的原始意义——锅灶。

篆书爨字写法

《诗经》里有“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意思是——掌膳的厨师谨慎麻利,盛肉的铜器硕大无比。

其实爨字和灶字互为训文,在《说文解字注》里就明确讲过,两个字虽然字音字形不同,但可以看作是同源的会意字。后来,爨还衍生出了烹饪的意思,“爨猪肉”就是取这个意思。

另外,这个字还是姓氏和部族名。

位于北京西郊的爨底下村

三国时期诸葛亮手下有一位镇守云南的大将爨习,在云南威名极大。清代出土过两块石碑,分别叫《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记述的就是南北朝时期云南爨氏的名人事迹。

这两块碑的书法极有特点,既有隶书的稳重,又有魏碑的雄浑,古朴别致,还有点萌。后世称之为“二爨碑体”,影响极大。今天的电脑字体也有选取。

《爨宝子碑》

万物涮火锅,吃法特别多

具体地讲,爨猪肉的爨和今天的“汆”字意思相同——就是放在沸水里一涮,很快就捞出来。

听着很像火锅的做法。

汆丸子

这还得说说火锅,其实火锅种类很多,并不一定是一涮就吃的。

早在发明锅的年代,火锅就是祖先们喜欢的吃食,历朝历代都有记载。只不过汉族一直管它叫“暖锅”,煮些豆腐蔬菜、海鲜面点,甚至煮大肘子也可以。南方很多地区至今有过年吃暖锅的习惯。

暖锅

现代意义的火锅始自四川,据说是原来下里巴人,纤夫船工的 美食 。这种吃法省时省力,尤其是涮内脏、下脚料,又省钱又解馋,麻麻辣辣,的确是穷人盛筵。

一涮就吃的火锅原来专指北方涮羊肉。羊肉羊肚切薄片,一烫就吃,讲究火候,吃的是口感。

很多人都说涮羊肉是忽必烈的御厨在行军过程中发明的。因为要给大汗做饭,又要马上开战,炖羊肉来不及,只要切成薄片,一煮就吃。据说还得到了大汗的盛赞。

铜锅涮羊肉

不过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查遍元朝典籍菜谱,宫廷记录,也没有关于涮食羊肉的记载。相反,在辽代的古墓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和现代铜锅非常像的画面,那比元朝又早了很多。

相信北方少数民族很早就掌握了涮羊肉这门技术,简单方便又美味,对于 美食 有天赋的我们怎么可能想不到?这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本领吧。

清朝源自关外,火锅当然非常受重视。据清宫记载,干隆爷着名的“千叟宴”就是一个规模极大的火锅局,3000多老寿星围着1500多个火锅吃,想必不是围桌而食,倒像今天的“呷哺呷哺”,小锅分餐。估计也是老寿星们眼慢手迟,涮大锅捞不着。

这种风气也影响了汉人的饮食习惯,爨猪肉大概也借鉴了涮羊肉的方法。

电视剧中的千叟宴

古菜文艺,却未必好吃

和涮羊肉的吃法不同,爨猪肉的肉片要先腌制,然后再涮。这其实有违 美食 的规律——涮讲究的是快,肉一断生就吃,鲜甜脆嫩,不能等严重脱水了再吃,那就老了。而爨猪肉先用调料腌过,细胞已经脱水,不可能有涮的口感了。

再者,腌过的肉用清水一涮,调料味十去其九,实在是事倍功半,远不如蘸料的方法实际。

看来古人的做法也不完全靠谱。

爨猪肉

这道菜出自清朝的《食宪鸿秘》,作者叫朱彝尊,浙江秀水人。康熙十八年举科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还写过《明史》。所以这本书虽然是珠玉在内,却有很多华而不实或者伪科学的内容,文艺气息严重。

我们上周说袁枚的时候就提过,文人吃饭,多少是有点矫情的。

《食宪鸿秘》

比如《食宪鸿秘》里有一道“腌雪”,说的是腊月的雪化水加盐,在缸里放半年,等到夏天在加入煮肉暴腌,味道就格外惊艳……

先不说一个咸盐腌肉有什么好吃,这卫生情况也非常堪忧啊。

再如书中说面粉这玩意有“面毒”,必须加上黑豆才能解毒。开始朱彝尊还不信,试过几回之后才知道说的有理。这更是陈年老谣了。

如今想想,很可能是一部分人有麸质过敏的症状(之前讲到过,点这里复习),或者南方储存不易,容易霉变,让一部分人有点腹泻之类的。不是什么大问题,更谈不上有毒。

唐代的官方药典《唐本草》就明确指出面是无毒的。真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这不,到清朝了,朱大人还说有毒呢。不仅信谣,还立书传谣。要按照现在500次转发的量刑标准,朱大人说不定死十几回了。

所以,爨猪肉这道菜我们虽然原样介绍给大家,您也不必刻舟求剑。

腌过的肉片炒着吃更好,或者找个饼铛来个“炙子烤肉”,比爨猪肉应该是好吃多了。

原料:

五花肉200克、淀粉10克、葱10克、姜10克、酱油10毫升、黄酒5毫升、姜汁10毫升

步骤:

1.五花肉冷冻半小时后,切薄片备用

2.化冻后加入淀粉逐一揉搓,等到淀粉吸收肉表面水分变色后,加入葱、姜、黄酒和酱油

3.静置20分钟后,下入沸水中,30秒后捞出

4.吃时蘸姜汁即可

相关古菜菜谱

带冻姜醋鱼萝卜汤圆芙蓉肉剥壳蒸蟹

鳗面炙排骨生炮鸡羊肉膏虾腐

山海兜空心肉圆法制牛肉八宝豆腐松黄饼

山家三脆蘑菇煨鸡酥黄独蒋侍郎豆腐

号内搜索

《博物》微信公众号开通“ 号内搜索 ”服务啦!

只要进入“博物”公众号首页,点击左下方菜单栏中的“ 精彩内容 ”,再选择第一项“ 号内搜索 ”,即可进入搜索页面。输入你想要查看的 关键词 ,所有相关往期内容都能看到哦。

撰文 | 信浮沉

微信编辑 | 高兴

❾ 《随园食单》:豆腐与“吃货”的自我修养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是我国清代着名学者。盛年时,他的文笔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他是清代“性灵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笔随心动”,认为行文不必固守规矩。他也是大清文坛的“非主流”,喜高歌纵酒,随性而为,放荡不羁,不愿被传统桎梏束缚。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偏爱美食、擅写食谱的老饕。用现在的俏皮话来说:“他就是一枚吃货,妥妥的顶级吃货。”

何以见得?有书为证。

《随园食单》是袁枚花了40多年的时间总结出来的食谱集,更是一部吃货物语界的经典之作。

“随园”就是袁枚的家。

据说这个园子最初叫“隋园”,前主人被罢黜。当时三十多岁的袁枚偏偏看中了这个遭人嫌弃的废园,遂将它买下。前后改造数次,最终打造为江南极负盛名的“随园”。袁枚他自己个儿是这么说的:

您瞧瞧,身为“性灵派”代表的他就是这么任性,随时而生,随心无愧,随意有为。

为什么说《随园食单》是美食界的不朽经典呢?

身为能够尝遍各地珍馐美味的老饕,袁枚是用心的。每到一处,只要是发现了让自己欲罢不能的美食,他都会想方设法记录下来。如果捉摸不透具体做法,他不惜放低姿态地让自家厨子前去打探。甚至,他自己还会拉下老脸,亲自去求食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袁枚竟为了豆腐“三折腰”。你看,作为一枚资深吃货,我们是认真的呀。

《随园食单》大体内容包括:

第一章是《须知单》,涉及20条注意事项(包括作料须知、调剂须知、搭配须知、火候须知、上菜须知等),可以理解为厨师的自我修养。袁枚认为烹饪是一门学问,马虎不得。“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这部分内容比较像烹饪说明文,中规中矩。

相较而言,第二章《戒单》会更有趣一些。“为政者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饮食之弊则思过半矣。作《戒单》。”本章涉及14方面的内容。

比如“戒耳餐”。“何谓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意思就是说我们请客吃饭呐,不能只去追求菜品的名声,不管是富丽堂皇的星级酒店还是街头巷尾的“苍蝇馆子”,都有让人心生敬意的美食存在,要心诚,不要妄图虚名。

再比如“戒火锅”。原文是这样讲的:

清代的顶级吃货在diss广大人民群众赖以过冬的火锅呢:

“你们不知道烹饪要讲究火候的吗?”

“你们不知道不同食材不能一起扔进锅里同煮的吗?”

然后,有人不服,便问他:“那大冬天的,菜凉了可咋整啊?”

谁知老饕不乐意了:“菜凉了你还有理了?菜都放凉了,食客还未把它们吃完,可见你的烹饪手艺是有多糟糕啊!”

呃......(众人无语)

剩下的几个章节就是正经介绍各种菜谱了。共计300多道菜品,分类很全面,有荤有素,有饭粥有点心,有茶酒有小菜。内容十分详细,有理论有做法,有总结有评价,有实际操作有心得体会。论一枚资深吃货的自我修养,如果可以,我都想以此为题写一篇论文了。

再来说说豆腐。

豆腐是我们十分熟悉的食材,它历史悠久,营养丰富。

我自那年随几个小伙伴在学校附近一家鲁菜馆子吃了一次“老豆腐”,从此爱上。每每从附近经过,必去吃一碗。服务员端来一个木制蒸屉(形似方形食盒),雪白的豆腐被盖在薄薄的屉布下面,害羞似地缓缓冒着热气。随蒸屉一起端上桌的还有韭花酱、腐乳、青葱末、香菜末、蒜泥、香油等调味碟。吃的时候,各自取一小碗,盛出软嫩的热豆腐,添些心仪的调味辅料一拌,趁热吃下,那叫一个爽。

我在吃这道“老豆腐”的时候,不禁想起老舍先生所描述的祥子吃老豆腐的场景:

袁枚也是极爱豆腐的。

在《随园食单》的第八章《水族有鳞单》中,介绍了一道“鲢鱼豆腐”:

俗语讲“千炖豆腐万炖鱼。”豆腐与鱼一起炖煮熬汤,味美且营养足。我最喜欢的豆腐吃法,是与鲫鱼同炖,喝汤吃肉抿豆腐,真是快意人生。老妈做的“鲫鱼豆腐汤”,最是深得我心:买来鲜活的鲫鱼,处理好、洗干净,擦干水分,打上斜花刀,搁葱、姜、料酒稍作腌制。锅中烧热油,放入鱼,煎至两面金黄,倒入热水(高汤最佳),加八角、花椒、香叶等,武火煮开。再放切好的豆腐块,放少许盐、蚝油、鸡精、糖,等再次烧开后,转文火慢炖。直到汤汁收成醇厚的乳白色,出锅前撒些小葱碎或是香菜段,简直是味道的一种升华。鱼肉鲜甜,豆腐嫩滑,汤汁浓郁,仅凭一己之力,我可以消灭大半锅。

除了“鲢鱼豆腐”,袁枚在第十章《杂素菜单》中还集中介绍了其他几道豆腐菜品。

“蒋侍郎豆腐”

前文所提袁枚为了豆腐“三折腰”,说的就是这道菜。

那日,袁枚到蒋侍郎家中做客,席间自然是各种珍馐美味,看得人应接不暇。但是有道豆腐菜品,格外受推崇,刚端上桌,就被食客们消灭得干干净净。

作为最敬业的“吃货”,袁枚急忙问:“这道菜是怎么做的呢?”

侍郎不客气地说:“要想知道烹饪之法,那就作三个揖吧。”

袁枚听罢毫不犹豫,随即照做,侍郎终倾囊相授。

我们来细看一下书中所记这道菜的做法:

瞧瞧这用料:豆腐,猪油,盐,甜酒,大虾米,秋油,糖,葱。

我去查了一下,“甜酒”是清代黄酒的一种,功效类似现在的料酒,当然用酒酿好像也可以。“秋油”,在《随园食单》中的不少菜品中都有提到,即秋天里头抽的酱油,应该就是酱油中的上等佳酿。

把豆腐(我理解的是北豆腐,而非南豆腐或内酯豆腐)切成薄厚均匀的片,然后过油炸,再把其余配料调制成汁,与豆腐混合在一起,三滚后再收汤,佐小青葱配色提味后起锅。对菜品用料、食材用量、烹饪火候都有很明确的要求。

看这做法是不是有些许眼熟?

这不就是我们现在吃到的家常豆腐嘛。菜品的味道应该就是鲜甜可口的。鲜味来自大虾米,甜味来自酒酿。豆腐本身味寡,但是经油煎后,表面会形成利于吸收汤汁的细微孔洞。如此一来,侍郎豆腐的口感就会暗藏干坤。现今如做此菜,我会再配些青红椒、木耳或是蒜薹,让其营养更为丰富一些。

这道菜是“以荤佐素”的代表,所以千万不要吝惜大虾米的用量。想想红楼美食中的那道“茄鲞”。

你看看,若不是花费十几只鸡和各种珍贵食材来搭配,想必也难成流传至今的美味。

“程立万豆腐”

袁枚在扬州程立万家中吃了一道“煎豆腐”,“豆腐两面黄干,无丝毫卤汁,微有砗螯鲜味;然盘中并无砗螯及他杂物也。”袁枚甚是喜欢,称其味美绝伦。次日,他迫不及待地将此道菜品告诉好友查宣门。这位好友听后,大手一挥:“这有何难?我也会做!”又过了些时日,查宣门请袁枚来家里吃饭,也做了一道“煎豆腐”,认为与程家的那道豆腐菜并无一二。然而当袁枚品尝后发现,这哪里是豆腐嘛?这分明是鸡和雀的脑髓,动物蛋白跟植物蛋白怎能相提并论?吃着会有腻的感觉。

这下可好,袁枚更加想知道程家豆腐的烹饪秘诀了。正当他准备去程家求制作方法的时候,得知妹妹病危,赶忙回家。由于急于奔丧,他没来及向程家请教食谱。次年,杨立万也离世。

再后来,袁枚又有机会品尝到口味相似的“煎豆腐”,并得其制法:豆腐煎好后放一旁备用,拿来鱼翅等名贵食材煲汤煨之,端上桌前把鱼翅撇去,只食豆腐。此法称作“撇翅”。

袁枚悟出其中奥义:原来“程立万豆腐”是取砗螯肉来煎豆腐,豆腐煎好后,再把砗螯肉挑出去不用。所以,吃的时候有砗螯的鲜味,却不见砗螯。

“砗螯”又是啥?就是文蛤,汪曾祺老先生也曾写过它。

那我们不妨把这个菜谱稍加整理:

取文蛤肉洗净切片,北豆腐切片后油煎至两面金黄。另起锅加入高汤、料酒、盐、酱油等,把文蛤和豆腐放进去同煮。小火煨入味之后,把豆腐取出,再在炭火上略微烘干。成品自然色泽黄润,表面微干却香气袭人,看似没有丝毫卤汁,咬一口却有丰盈的汁水浸润口腔,细细品来确有文蛤之鲜。

“王太守八宝豆腐”

据传,康熙爷在位的时候,特别喜欢“质地较熟、口味鲜美”的菜肴。有一次,御厨依其喜好做出一道“八宝豆腐”。这菜肴异常鲜美,康熙爷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后来这菜谱被高价卖出(以一千两银子被卖给徐健庵尚书),然后又传到王孟亭手中,王太守便把这道“八宝豆腐”作为自己的府邸私房菜。

具体做法:把所有辅料切成细碎的末。豆腐(嫩豆腐)用鸡汤煨熟,切成小方块,虾米加料酒稍浸去腥。热锅滑油,下猪油炒化,将鸡汤和豆腐同时倒入锅内,再加虾米、盐等调味。待武火烧开汤汁,加入除火腿以外所有其他配料的碎末。转文火慢炖,最后旺火收汁、勾芡。出锅盛入汤碗内,撒上熟火腿末,即可上桌。

“冻豆腐”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顶级吃货”太过于矫情,这是在赤裸裸地“炫富”呀?莫慌,还有一道菜品——冻豆腐。

把冻豆腐焯水,除去豆腥气,再用高汤煨。依旧是上桌前把汤中的荤菜辅料统统挑出来,只留下看似朴实无华的蘑菇和冬笋。

除以上所讲,书中另有几道豆腐菜品:“杨中丞豆腐”、“张恺豆腐”、“庆元豆腐”、“芙蓉豆腐”、“虾油豆腐”。每一道都独具匠心,充分体现文人食豆腐的那股子认真劲儿,着实有趣。

像这样精彩的菜谱,《随园食单》中还有300多条。袁枚历经数十载,挥毫写出的这本美食宝典,堪称集大成之作。

“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对于“干饭”,我们是认真的。

诚然,烹无定法,食无定味。尊重食物,喜于实践,能在厨间方寸之地自在挥洒,是人生一大幸事。深谙此道,纵使身添膏肉二两,又有何妨?

❿ 食趣|会吃懂吃为美食折腰的袁枚

凡事不成方便,而于饮食尤甚。

——袁枚

袁枚好美食,是个会吃,懂吃的“吃货”。

袁枚家的菜为什么能那么好吃?

因为他嘴刁,会吃,所以也搜罗了众多好厨师。

最知名确当属名厨王小余,两人堪称饮食上的良知。

王小余做菜有自己章法,一定会自己买菜、切菜、掌勺。他对美食有一套讲究,清楚料到食客的神色,投其所好,以辣味刺激食欲,以酸味扫除烦腻。

因为厨师技术好,许多人都想挖走王小余。但王小余一直坚定地留下。

有人问他,“你如此的能力,不去权贵办事,却选在随园里终老,这是为什么呢?”

王小余淡淡地说了句,“知己难,知味更难。”

好一句“知味”,想来在王小余心中,随园主人袁枚是个知道食品美味、懂得佳肴的人。若非云云,他才懒得留在随园,真以至情至性之人,这也与袁枚的性格不约而合。

惆怅的是,王小余只在随园做了十来年,便因病去世了。

后来袁枚每次吃饭时,想起他都流泪不止,就写了篇《 厨者王小余传 》,以此希望拥能被后人更多人晓得。王小余也成了历史上第一位有传记的厨师。

袁枚虽然写下了这本《随园食单》 ,被称为是古代烹饪着作,但他只是美食家,不是烹饪家。他对美食的爱,源自对欲望的追求与满足。他活得很真实,也活得自在可爱。

据说有一次,他在某户人家吃到用芙蓉花烹制的豆腐,色如白玉,嫩若凉粉,且有淡淡清香,他直接去那想问清楚做法。

店家是位年老赋闲在家的官吏,看到是大诗人袁枚,有意刁难,老人家便开玩笑说,“这是金不换!陶渊明当年不为五斗米折腰,那你是否愿意为这豆腐三折腰?”

袁枚二话不说,马上弯腰三鞠躬。这下子老人家觉得自己玩笑开大了,更觉得愧疚,就把秘方都告诉了袁枚。

这是袁枚为豆腐三折腰的故事。他对豆腐绝对是真爱,不仅爱吃各种做法的豆腐,还会记下不同人家里做的豆腐,比如蒋侍郎豆腐、杨中丞豆腐、程立万豆腐。

在为了果腹的三餐中,有多少人能细细咀嚼?所以,王小余那句“ 知味更难 ”,可能也是万千食物的心声细语。

袁枚当然是个真实可爱的人。他既耽于声色味的欲望里,却因此活出了至情至味。

就像 江西新东方烹饪学院 教授不仅是各大菜系,将会为传承烹饪技艺、发扬烹饪文化精髓、创新经典菜肴的研发与教育做出重大贡献。我们的课程源于传统,不拘泥传统,让每一位学生懂吃,懂做,创新研发出更多的经典菜肴。

入读江西新东方学院

成为下一个美食家

撩我了解更多

{  今日话题  }

作为美食家,你做过什么?

有奖互动:

本文参与留言的小伙伴

江小新均送两本电子书

漫画《随园食单》 、 《随园食单》

感兴趣的童鞋,赶快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