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彩色手工面条的家常做法大全怎么做好吃
用料
面粉
菠菜
南瓜
盐
水
彩色手工面条的做法
菠菜洗净焯一下水,过完凉水沥干。
也可分袋装好放冰箱冷冻保存。
㈡ 手工汤面的汤怎么做好吃又简单
汤面,顾名思义,主要是以汤为主的面食。俗话说,热汤面下肚,暖过十条秋裤。尤其是冬天,来上一碗连汤带面的汤面,真是又美味又暖和。
当然,中国面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岂是我这三四种面能概括全面的。
但是我从中间总结出几个原则,只要遵循原则,什么面都能做成汤面吃。
总结如下:
1、面食面条类的,全凭一碗美味汤,比如臊子面、浆水面、牛肉面都是,以此顺推,可以做羊肉汤,素菜汤,酸辣汤,然后拌面,只要汤不同,面的不同,随口为自己调和。
2、像是羊肉面片这一类,是将面下锅然后煮熟加菜,以此顺推,将面下锅,下入自己喜欢的食材,比如鸡蛋面片、羊肉面条、鸡丝面、疙瘩汤、海鲜面,都可以这样做,万变不离其宗,放心去做,一定很好吃的。
㈢ 开面馆,面条怎样做出来更好吃,求专业师傅指导!!!
全国各地对面的做法不尽一致,下面的这些你吃过哪些?
01 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具有3000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周代。制作时以大肉“臊子”(即肉丁)加豆腐、黄花、木耳,烹汤浇面而成。岐山臊子面以“薄、盘、光、酸、辣、香、煎、稀、汪”的特点而闻名遐迩。
02 杨凌蘸水面
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汤面分盆装、越嚼口越香。杨凌蘸水面的面和汤是分开的,吃的时候从大面盆里夹出宽厚且长的面条拉到碗里的汤中,然后夹着面条一口一口地咬着吃。
03 鲍鱼翅面
面中溶入鲍鱼翅粉、鸡蛋,面体通透、筋道,营养丰富。
04 biang(音)biang(音)面
biang(音)biang(音)面流传千年,久负盛名。面“筋、光、香”,用炒锅炒好肉丁或肉片及辣子、笋片、菜瓜等与面共同翻炒,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特色小吃,是很地道的秦地风味。
05 户县摆汤面
有点像过桥米线。最重要的就是那碗老汤,越是陈年的越好,黑黑的酱油色,上面漂满切碎的韭菜叶。吃时,夹一小箸面条,放入汤里摆一摆,然后再吃,故名“摆汤面”。
06 蒜蘸面
一小碗干辣椒面、切好的蒜瓣、浇上煮沸的油,吱拉一声,金黄色的油层慢慢盖住辣椒面,碗边浮起油沫,然后加些陈醋和少许盐,宽大的面条捞出来倒进一个大碗里,放入青菜即成一碗蘸着蒜汤,酸辣鲜香的蒜蘸面。
07 华县洋芋面
源自于华县的一种民间面食。
08 荞面
陕西名小吃之一,已有600年的历史。尤以陕北、韩城、西安校场门白荞面最为有名。制作时选用新鲜荞麦现做,一般凉食,亦可加羊肉臊子热吃。特点是清香利口、条红筋韧。
09 关中凉面
多味调和,清爽利口,面条有筋力,为夏季佳品。
10 蓝田饹面
是一道用料考究、独具特色,已有千年历史的风味面食。初以荞麦面为面料,配以熟羊肉、葱花及茴香、八角、辣椒、花椒、胡椒等熬制的羊肉汤,吃起来香而不腻,味道鲜美。
11 宫廷罐罐面
罐罐面又称寿面,流传此面是唐朝宫廷宴品,是专为皇帝和杨贵妃特制的。配料经过切、碾、滤、烘、炒、爆等工艺。面色感鲜艳、气味香醇、面筋汤浓、无腥不腻。
12 田庄羊肉面
羊肉面是田庄的一大饮食特色,到田庄不吃羊肉面就如同到西安没有吃羊肉泡馍。纯纯的羊肉汤、地道的田庄手工面,热气、香气、辛辣气扑面而来。
13 韩城羊肉糊卜
讲究的是原汁原汤。先将蒜片、辣椒面、香菜略炒,再下羊肉片,加肉汤。最后放入切好的面饼丝,出锅前浇入辣椒油,再烹以香醋。一丝一丝,甚有嚼头。
14 礼泉烙面
烙面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烧一锅开水,将面盛在碗中,反复用开水浇之,称之为“泖”。然后调上佐料,即可食用,佐料的调配比较独特,用上等的猪油调和辣椒面,配以葱花、韭叶、盐及当地酿造的香醋,可加汤食用,亦可干吃。
15 春节臊子面
陕西当地别具一格的春节食品。
16 卤肉菠菜面
将卤制的肉品加入菠菜面中,别具特色。
17 扯面
扯面是关中地区的传统面食小吃,陕西八大怪之一,宽如裤带。用烧热的油泼后搅拌食之,其特点是色泽协调、光滑柔韧、淡雅清香。
18 油泼面
手工擀制的又粗又宽的面条,在开水中煮熟,先配上葱花、肉丝、花椒粉、盐等配料,再撒上一层厚厚的辣椒面,滚沸的油锅里舀出几乎一勺花生油,猛地浇泼在辣椒面及面条上。面条经油泼烫,表皮焦黄,食时焦辣香脆柔韧兼而有之。
19 西红柿鸡蛋面
西红柿与鸡蛋炒熟,浇到煮熟的面条上,红艳多汁,味道鲜美。
20 酸汤面
亦称“细长面”,特点是“薄、光、煎、稀、汪、酸、辣、香”。柔软耐嚼,汤香扑鼻,做法精细,别具一格。
21 刀削面
以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22 西府干拌面
把面条放进沸水锅烫热后捞出,用好的酱油,加上猪油,不用汤,拌以醋、花生酱等调味品,特色:香辣多味。
23 韩城大刀面
大刀面全在技术,使用传统大刀,切时右手提刀,左手按面,边提边落,案随刀响,刀随手移,面搓成絮,木杠压,成硬块,擀成一毫米薄厚,叠起成半圆形。面切细如丝,水开下锅,两滚即熟。
24 翡翠面
即菠菜面,绿色的面条辅以笋丝、鸡丝、火腿、青菜等彩色“浇头”,色彩鲜艳,味道可口。
25 捞面
捞面是北方常见的大众面食,用杠子压成一尺宽的长幅面片,叠起来用刀切成细条。煮熟后辅以炒虾仁、溜鱼片、焦炒面筋等。
26 菜面
菜面是地道的“素面”。面条煮熟后过冷开水、沥干,用适量熟油拌匀,放于大盘中,拌以时蔬菜品,辅以各种佐料。
27 乾县浇汤面
前锅下面,后锅调汤。在凉水里冰一冰,更光更筋,口感更好。之后放入加了臊子的滚汤。
28 龙须面
龙须面是传统风味筵席面点品种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面细如发丝,犹如交织在一起的龙须,故名龙须面。
29 烩面
烩面特点是碗大、面筋、肉烂、汤醇、味美,以羊肉烩面最为正宗。
30 炒面
以瘦肉、冬笋、香菇为配料,切成丝炒过,放入上等手工面条炒熟,口味独特。
31 旗花面
“旗花面”也有叫“奇花面”的。因面上五颜六色似花非花,故曰“奇花面”;也有叫“七花面”的,因它所用的鸡蛋花、葱花等都切成像小旗子一样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故得名“旗花面”。
32 腊八面
用八种蔬菜和肉制成臊子,包括豆腐、胡萝卜、白萝卜、核桃、花生米、莲子等,与面同煮。
33 苞谷糁面
细包谷糁稀饭中下入韭菜叶宽、长10厘米的面,炒葱花、调辣子即可,为了正宗起见千万别放醋。
34 拌汤面
汤和面各占一半(菜一般是:豆腐、红白萝卜、黄花、木耳、肉、韭菜、西红柿、菠菜)。
35 耀州疙瘩面
将面擀成挂面粗细,煮熟放入凉水中,用筷子将面卷成圆团形,即成疙瘩面。放入臊子汤、辣椒油、蒜泥即可食用。
36 箸头面
细细的“箸头面”,碗内放入盐、酱油、醋,再捞入面条,放少许青菜在上面。
37 耀州蘑菇窝窝面
将加入鸡蛋和好的面切成筷子粗细的条,再切成方丁,用筷子将面丁掀成窝形。备料包括蘑菇、核桃仁、海参、鱿鱼等。
38 蕞面
擀好的面,切韭菜叶宽,长10厘米;菠菜、豆腐、蒜苗炒熟,倒入下好面的锅内。
39 耀州咸汤面
面条拌油,各种调料如盐、辣子,放入汤锅,煮沸化开。食用时将汤浇在面上,放葱、姜、豆腐丝。
40 汉中梆梆面
汉中风味食品,将很薄的面片切成1-3厘米宽的面条。汤里加酱油、醋、盐、辣椒油、胡椒粉、葱花,最后加少许猪油。
41 合阳页面
制作页面和煎饼相同,食用时调入盐、五香粉、醋、麻辣油、韭菜、蒜苗,淋入熟猪油。
42 猴头面
将面条扯成小手指粗的长条,揪成三角形的面片,形状像猴头。
43 定边荞剁面
将荞麦面粉和成面团,擀成薄饼,用专用剁刀(月牙形、长约一尺、两端有柄,双手操作)剁成韭叶宽的长条,再将羊汤浇入即可。
44 麟游血条面
用猪血将面粉和成团,在擀好的面条上抹一层猪油,折叠、切成细条,蒸熟,剁好臊子(肉丁、菠菜、豆腐、生姜)拌入即可。
45 彬州御面
彬州地方风味特色,也称“玉面”,因其色亮如玉而着称。是一种有别于凉皮的面粉特制食品。
46 澄城手撕面
面和好后,不用擀、不用切,只用手来撕,然后配以各种汤料,面筋道,口感好。
47安康杂粮浆水面
以浆水为汤汁,以杂粮做面条,先将手工擀制的长面煮熟,凉开水浸过,盛入碗内,浇上炝过油的葱花、花椒水,调入辣椒油、撒上香菜末即成。
48 拨刀面
所有面都是同时下锅,因此一样筋道。所用的面使用新麦面,因此具有浓厚的麦香味。
49 扶风涎水面
一锅盛汤,一锅煮面。汤是葱花鸡蛋豆皮海带香菜蘑菇臊子汤,面条薄筋光滑,浇上热气腾腾的煎汤,吃过面条的汤再倒进锅里加热,因此称涎水面。
50 大荔炉齿面
因其形似炉而得名,原料有面粉、五花猪肉、笋瓜、油炸豆腐等21种,经和面、制炉齿面、制卤、煮熟调味等工序,可谓选料严格,配料多样、工艺精细、面条柔韧光润,臊子香辣味浓,诱人食欲。看看需要哪种,我帮你找做法
㈣ 豆腐渣手工煎饼怎么做好吃
用料
豆渣 240克
鸡蛋 3个(带壳约70克/个)
低筋面粉 80克
盐 1.5茶匙(可按喜好调节)
水磨糯米粉 150克
豆渣煎饼的做法
把豆渣放入大容器里
加入糯米粉和低筋面粉
早上起来煎几块当早餐🥣是非常有营养的哦……再配上一杯鲜磨豆浆,那就完美啦!!
㈤ 豆面条怎么做好吃窍门
食材
主料面粉500克豆面200克鸡蛋2个凉水适量辅料葱少许盐适量
步骤
手工豆面面条的做法步骤1.首先把面粉 豆面放进大盆里,加入适量得凉水,放入鸡蛋搅拌成团。
手工豆面面条的做法步骤2.揉成面团后放到面板上反复揉面,面越硬了面条好吃!
手工豆面面条的做法步骤3.面团适量分成几个小分,用擀面柱反复擀压面成大饼形状(中间适当放点面粉防止粘烂)!
手工豆面面条的做法步骤4.擀面直到感觉厚度很薄了就可以了!
手工豆面面条的做法步骤5.把擀好的面饼对折几次,方便切面!
手工豆面面条的做法步骤6.切面中,(宽度根据自己的喜好,我喜欢细点的面条)
手工豆面面条的做法步骤7.看这是切好的面!
手工豆面面条的做法步骤8.大锅烧水,水开后放入面条,用筷子搅拌以免粘了。最后将葱切碎放入锅内!
手工豆面面条的做法步骤9.面出锅了!搭配两个小咸菜。太香了!
㈥ 砂锅面的做法及配料
砂锅面的做法不算困难,大家多动手尝试制作几次就可以熟练掌握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制作砂锅面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盆中放入适量的面粉, 清水多次少量 的添加
将面粉用筷子搅成絮状后,在揉成光滑的面团
揉面时应遵循“三光”原则, 手光、面光、盆光
面团揉好后 醒二十分钟 左右
将菠菜洗净后切段备用
番茄切丁 备用, 干豆腐切条 备用
烧锅倒入少许油,油热后放入葱花、番茄丁翻炒出香味
放入鱼丸、干豆腐条、适量的火锅底料、适量清水
中火 煮十分钟左右
将醒好的面团擀成大面皮,圈起来用刀切成粗细适中的面条,放入砂锅中
待面条快要煮熟时,放入菠菜
菠菜煮熟后添加适量食盐、生抽调味即可
好吃的砂锅面就做好了
大家如果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或者不同的做法,可以留言讨论!
首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交流 美食 分享经验,这几天的哈尔滨是大雨哗哗下呀,天气很凉爽,很适合在家吃一碗热乎乎的砂锅面去去我们身体里面的寒气,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牛肉砂锅面的做法。
第一步,我们准备制作的食材,将丸子,午餐肉,青菜,豆芽,干豆腐等清洗干净改刀备用。
第二步,将砂锅烧热放入油加入火锅底料炒香,加入丸子,午餐肉青菜等翻炒均匀加入料酒,生抽,食盐清水烧开。
第三步,面条我们买鲜面条就可以,最好刀削面,水开后加入面条煮五分钟就可以了,加入炖煮好的牛腩肉,加入葱花,喜欢吃酸辣口的可以加入陈醋和辣椒油,美味的牛肉时蔬砂锅面就做好了,热乎乎的吃一碗真是太过瘾了。
最后祝大家天天开心,天天都有 美食 伴,祝所有天下有情人七夕快乐
砂锅面的做法
主料 :鸡肉750克,面条500克
辅料 :油菜心200克
调料 :辣椒(红、尖、干)20克,大蒜5克,大葱50克,姜50克,白砂糖15克,陈皮15克,黄酒100克,酱油50克,豆瓣酱50克,花生油100克,八角2克,桂皮2克,味精1克,醋1克。
制做方法 :
1. 将鸡肉切成小块,放冷水锅内煮开焯水,去除异味杂质后捞出洗净控干备用;
2. 油菜心洗净切成两半,葱打成结,生姜拍松备用;
3. 起锅烧热,放入花生油,下葱结、姜、蒜、陈皮、干辣椒,炸出香味后,下入鸡肉煸炒,炒出香味后加入黄酒、酱油、翻炒入味,然后倒入适量高汤,放入大料、桂皮、生姜、白糖、糖色、豆瓣酱烧开,盛入大号砂锅中,用文火将鸡肉煨烂;
4.另起锅烧水,水开后将面条和菜心入锅煮熟并捞出备用;
5. 将油菜心、面条入砂锅翻拌均匀,加入适量盐,味精调味,连同砂锅上桌即可食用。
我以前做烧烤的时候,绝大部分客人在吃完主菜之后都会人手一锅砂锅面。大家把这种吃法形象地比喻为“填缝。”尤其很多爱喝酒的客人,没有这一锅面绝对会感觉到浑身上下都不舒坦。
通常来说,一般的店家都要首先考虑成本,好吃不贵还要实惠。所以面里的配料极其简单,有些人想象当中的高汤就可以免了。在我的店里,要求砂锅面必须做到筋道爽滑,软糯可口。肉不能多放,但是肉味一定要浓。所以清爽的蔬菜,薯仔和猪油,以及早就备好的料油一定要有。
具体的做法很简单,首先把猪油烧化,放入葱姜蒜炝锅。然后放入薯仔煸炒至表面微微发黄,带一点点焦边。接着倒入适量的酱油炒香,加入准备好的开水和咸盐,白糖,胡椒粉调味。再次烧开之后放入面条煮熟,最后撒入青菜煮至断生,淋入一点点料油搅拌均匀即可出锅开吃。
这个过程虽然很简单,可是有几个要点需要非常注意。第一,炝锅必须要用猪油增香,这种做法同样可以应用在素菜荤做当中。第二,薯仔一定要选择黄皮或者是红皮的,经过煸炒和炖煮之后才能达到软糯的口感。第三,煮面的全程一定要使用大火,这样的面汤才不会浑浊。最后要提醒各位大厨,砂锅面千万不要瞎放调料,越简单越好,突出食材的本味才是王道。
砂锅面一般把面和蔬菜都放到一起做熟,更适合现在的快节奏时代,而且汤浓味鲜,面一般选用比较有嚼劲的手擀面或刀削面,尽量不要用挂面那种不筋煮的面,今天来介绍的是手擀面做的砂锅面。
1、想放入的蔬菜洗净,豆腐切块,虾去虾线,胡萝卜切丝
2、砂锅内放油不要太热,3成热的时候放入蒜片。
3、用一个大盆把老抽和750克水对到一起后倒入砂锅,加盐
4、开锅后放入鸡蛋,豆腐,撇去浮沫
5、豆腐飘起来后放入面条,油菜,虾,胡萝卜
6、开锅五分钟后关火,加入胡椒粉,香油,香葱就好了
砂锅面里面放两个鹌鹑蛋更好吃哦!喜欢的蔬菜和肉都可以加进去,刀削面的话推荐超市里卖的那种带包装的刀削面,薄厚均匀也特别有嚼头,比现削的好吃。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冬日里的 美食 ,砂锅面。砂锅做出的食物味道都特别的好,还有一项功能就是砂锅的保温功能特别的好。
在寒冷的冬日里制作上一份砂锅面,大家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的吃上一顿,味道好,又暖胃,真是太棒了。
砂锅面的做法和配料是什么 ?我们下面来介绍一下。
我们先准备原料
鸡肉50g、 干香菇4个、 油菜2颗、 面条250g
配料:葱姜蒜、大料、生抽、
1、鸡肉洗净切成鸡丁。
2、干香菇泡发,然后切成香菇丁
3、油菜洗净切碎,或者用整个油菜。
4、葱姜切末
下面开始制作
1、将砂锅坐在火上,起锅烧油
2、将葱姜大料倒入锅内炒香。
3、将鸡丁放入锅内翻炒。
4、倒入凉水或者高汤。
5、锅开后调味,放入盐,生抽
6、下入面条,快熟时放入油菜
7,出锅上桌
好吃的砂锅面上桌了,我们一起吃饭吧!
砂锅面相信很多人都喜欢吃,配料丰富,好吃又实惠,自己在家做,好吃还卫生,制作又非常的简单, 砂锅面自己喜欢吃什么菜就放什么菜,根据自己的口味放调料 ,毕竟每个人的喜好口味都不一样。
砂锅面、砂锅米线等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吃的,不仅好吃还实惠,走在夜市上,到处都能看到卖砂锅面的,每个地方卖的砂锅面放的食材,做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我也是很喜欢吃砂锅面,之前在外面上班的时候,经常吃,现在回来了,想吃就会自己在家做,好吃还卫生,下面就来分享一下砂锅面的做法及配料。
1、准备食材:猪骨头、鸡架、姜、葱、料酒、海带、丸子、豆腐皮、油炸豆腐、青菜、盐、鸡精、味精、胡椒粉、十三香、老抽、手擀面、香菜、辣椒油
2、做砂锅面想要好吃,汤底很重要,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熬制骨头汤或者鸡汤,把猪骨头、鸡架洗干净,用水浸泡两个小时,中间要换水。
3、浸泡好后,凉水下锅焯水,加入姜片、葱段、料酒去腥,大火烧开,把浮沫撇干净,煮几分钟,焯好水捞出来冲洗干净,放进锅里,加入足够的水,放入姜片,大火烧开,转小火炖煮三个小时,炖好的汤做面条、米线都非常的好吃。
4、把海带洗干净切丝,油炸豆腐切条,丸子洗干净,豆腐皮切丝,青菜洗干净切段,葱洗干净切葱花,香菜洗干净切段。
5、砂锅里加入骨头汤,把丸子、海带先放进去煮一下,加入老抽、盐、鸡精、味精、胡椒粉、十三香调味,再把豆腐皮、油炸豆腐放进去煮一下。
6、把手擀面放进去煮,快煮熟的时候,把青菜放进去煮一下,最后撒上葱花香菜段,根据自己的口味放辣椒油就可以吃了,香味浓郁,面条劲道,非常的入味好吃。
1、做砂锅面想要好吃,汤底很重要,用骨头汤或者鸡汤来做,做出来的砂锅面更好吃,骨头要处理干净,熬制出来的汤底才会味道鲜美。
2、每个人的喜好口味不一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放盆菜,自己喜欢吃什么就放什么,调料也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放。
3、做砂锅面面条的选择也很重要,最好是选择手擀面,手擀面更劲道柔软,做出来口感更好,面不要煮得太久,会影响口感。
总结:砂锅面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面条劲道,汤味浓鲜美,非常的好吃,我也是很喜欢吃砂锅面、砂锅米线,自己在家做,制作简单又好吃,喜欢吃什么菜就放什么菜,关键是还实惠卫生,喜欢吃砂锅面的可以试试。
日渐年长,越来越喜欢砂锅了,不论是用砂锅煮的粥,还是用砂锅熬的菜,甚至用砂锅做的面,都觉得比铁锅做的好吃,可能砂锅自带温情的材质,让人总是心生好感吧。
材料:宽的手工面,高汤,小油菜,豆腐丝,海带丝,金针菇,鱼豆腐,木耳,鹌鹑蛋等,各种调料。
步骤:1、将小油菜清洗干净,掰开,豆腐丝切段,海带丝切段,金针菇清洗干净,切掉根部,撕开,鱼豆腐切成片,木耳泡发后清洗干净,撕成小朵,鹌鹑蛋煮熟后剥皮。
2、将砂锅中倒入少许油,油热后下葱姜蒜末爆香,下花椒和干辣椒段爆香,下一勺豆瓣酱,翻炒出香味,然后将高汤倒入。
3、将豆腐丝,海带丝,金针菇,鱼豆腐,木耳,依次下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后煮3分钟,然后将手工面下入,继续煮5分钟。
4、等手工面差不多煮熟,将小油菜,鹌鹑蛋放入,搅拌均匀,加生抽,味极鲜酱油,五香粉,鸡精,盐,搅拌均匀,撒入香菜,即可关火食用。
准备食材:面条,青菜,蘑菇或香菇,小葱,葱花,香菜;
调料:火锅底料,盐,生抽,鸡精,胡椒粉
准备砂锅一个,加油烧热,下入葱花爆香,再加入半块火锅底料炒香,炒出香味后加入半锅开水,煮开后下入盐,生抽,鸡精适量。然后下入面条煮至断生,下入青菜,蘑菇,小葱和香菜,出锅前再加入适量胡椒粉。我做的是麻辣味的砂锅面,喜欢吃清淡口味的,可以不加火锅底料。希望我的做法可以帮到你,谢谢!
砂锅面每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味道也是各有特色,今天在这里把我的做法分享给大家。
准备主料:鸡肉,面条( 喜欢吃哪种面就准备哪种)。
辅料:油菜心 、陈皮。
调料:辣椒(红、尖、干),大蒜、大葱、姜、白砂糖、黄酒、酱油、豆瓣酱、花生油、八角、桂皮、味精、醋。
1. 将鸡肉切成2厘米左右的块,放冷水锅内煮开焯熟,捞出,洗去血沫。
2. 油菜心切成两半;葱打成结;生姜拍松。
3. 炒锅上火,放入花生油,下葱结、姜、蒜、陈皮、干辣椒,炸出香味后,下肉煸炒,出香味时加黄酒、酱油、盐翻炒。然后放高汤或清水 ,放入大料、桂皮、生姜、白糖、糖色、豆瓣酱烧开,盛入大号砂锅中,用文火煨烂。
4. 面条放沸水中煮熟,捞出。
5. 将油菜心、面条、味精放入砂锅,翻拌几下,一碗好吃的砂锅面就做好啦。
㈦ 面簕豆腐是怎样的
菜趣话:川菜调味的冷面魔方-豆腐乳
江湖饕客向东
2019-09-17 · 川菜美食作家 美食家
一颗黄豆,不仅颜值高,更是魔幻般善变。在巴蜀大地,由自古就尚滋味、好辛香,尚生活、好烹调的天府子民,神奇演绎出的不仅是豆腐脑、豆花和豆腐,还有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的豆腐乳、豆腐帘子、豆腐皮、千张、豆筋、豆腐干等。
其中由豆腐直接演变出来的豆腐乳,于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为我国特有的发酵食品之一。早在公元五世纪,北魏时期的古书上就有“干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之说。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述:“豆腐又名菽乳,以豆腐腌过酒糟或酱制者,味咸甘心。”清代李化楠的《醒园录》中也详细地记述了豆腐乳的做法。
以前大凡豆瓣、豆腐乳、豆豉等大多家庭都要自家做。每年母亲也都要做豆腐乳。通常是买一板新鲜老豆腐,划成四方小块,放在通风处,盖上南瓜叶自己发酵,等豆腐开始霉变长满了浓密的百绒毛,便开始加盐、醪糟汁、五香粉、辣椒面、花椒面拌和,然后放在大缸钵里腌渍,十天半个月就可以吃了。于今还清晰的记得五六十年代,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周日离家,总要带上一缸豆腐乳或香油豆瓣,为了省钱养家糊口,那就是他一周的下饭菜,如今想来,难免让人心泪涟涟,伤感得很。
豆腐乳成了绝佳的下饭小菜
说来,中国各地都产豆腐乳,以腐乳成品的颜色分为白腐乳、红腐乳和青腐乳。
白腐乳,又叫白方,以桂林腐乳为代表。桂林豆腐乳历史悠久,颇负盛名,远在宋代就很出名。是传统特产“桂林三宝”之一。桂林腐乳从磨浆、过滤到定型、压干、霉化都有一整套流程,选材也很讲究。制出豆腐乳块小,质地细滑松软,表面橙黄透明,味道鲜美奇香,营养丰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是人们一日三餐的佳好拌食,同时又是享饪的佐料。1937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手工艺产品展览会上,桂林腐乳因其形、色、香、味超群出众而受到特别推崇,并从而畅销国内外。
白豆腐乳
红腐乳,又叫红方。红腐乳从选料、到成品要经过近三十道工艺,十分考究。腐乳装坛后还要加入优质白酒继续沁润,数月后才能开坛享用,是最为传统的一种腐乳。红腐乳的表面呈自然红色,切面为黄白色,口感醇厚,风味独特,除佐餐外常用于烹饪调味品。制造红腐乳的原料除黄豆外还有芋类。其成分亦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以色正、形状整齐、质地细腻、无异味者为佳品。
红豆腐乳
青腐乳,也叫青方,就是臭豆腐乳,是真正的“闻着臭、吃着香”的美食,不少人就好这一口。臭豆腐乳以王致和百年老店所产的为代表。发明人是安徽人王致和,这里还有个故事:王父在家乡开设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学过做豆腐,名落孙山的他在京租了几间房子,每天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卖。时值夏季,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无法食用。他就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寻得一口小缸,用盐腌渍起来。之后歇伏停业,一心攻读准备再考,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到秋天,王致和打开缸盖,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一尝,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鲜美香醇,不由一阵欣喜,送给邻家品尝,都称赞不已。其后,王致和便专心制造臭豆腐乳,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臭豆腐曾作为御膳小菜送往宫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亲赐名“御青方”。
腐乳三方
南味豆腐乳
再说,巴蜀的豆腐乳,同样用豆腐块做胚料,经发霉、盐渍、加汁、密封发酵制成。虽然豆腐乳品类很多,风味各异,其中有一款风味味道很是奇特的豆腐乳,这就是南味豆腐乳,闻起来也是臭烘烘的,吃着却是很香,咸鲜回甜,多滋多味,很是开胃爽口。尤其是夏季大热天,一大碗温温热的绿豆稀饭或荷叶稀饭,配上馒头、煎饼啥的,拌着臭豆腐乳吃,那真是舒爽得很,说起来口水都直冒。
四川的豆腐乳按大类也分为白豆腐乳、红豆腐乳、南味豆腐乳(即臭豆腐乳)、南糟豆腐乳等,以及派生出来的金钩豆腐乳、五香豆腐乳、麻辣豆腐乳、白菜豆腐乳等。四川各地都有豆腐乳,名品较多,如成都海会寺白菜豆腐乳、夹江豆腐乳、五通桥桥牌豆腐乳、唐场豆腐乳、石宝豆腐乳等。而四川彭山的南味豆腐乳,俗称臭豆腐乳,以其口感细腻、咸鲜香浓,特别的发酵所长生的特殊“臭味”而风味独特,广受喜爱。大邑唐场豆腐乳则川味浓郁,以麻辣、香酥、细嫩无渣见长;成都海会寺的白菜豆腐乳也很有特色,每块腐乳用白菜叶包裹,味道鲜辣适口。
白菜豆腐乳
彭山南味豆腐乳,历史也算久远了。清朝嘉庆年间,陕西渭南人李仲云随大批移民入蜀,并于嘉庆十四年(1810)举家迁至四川彭山县。李仲云刚来彭山时靠做大饼为生,后开办手工酿造作坊,创造性地研制出具有北方臭豆腐乳香味特点,又适合南方人口感,细腻润滑,味道悠长的“南味豆腐乳”。李仲云死后,其子李长春接替父业,潜心研究,改进工艺,并努力发展佐餐佐料品种。清咸丰七年(1857),又将作坊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长春园号”酱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长春园号逐渐发展壮大,扩大了盐渍制品的生产规模,改进了手工制作技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品。
南味豆腐乳的制作,坚持选用彭山与仁寿的上等优质黄豆,经过筛选、浸泡等二十几道工序,选用三十几种香料与上等曲酒,用五通桥精盐,配料后装坛一年后方可食用。
1882年,“长春园号”南味豆腐乳被清朝翰林学士李应根带到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参展,获得优质食品奖;解放前参加历届四川省劝业会亦获得优等食品奖。抗战初期,美国人来彭山修机场,省女师校迁来彭山。这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工程技术人员、军人、师生都喜爱“长春园号”南味豆腐乳,并带回老家赠送乡亲。至此“长春园号”南味豆腐乳名声远扬。在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长春园号”公私合营,更名为彭山县酿造厂,仍然坚持传统工艺,人工制作。
南味豆腐乳
一、工艺流程:黄豆浸泡→磨浆→离心去渣→煮浆→过滤→埋花→压榨去水→切分成型→排乳→自然发酵→搓毛→腌制→装瓶→加酒水、辣椒→后发酵成熟→贴标→成品。
二、技术要点:
1、划块,将新鲜豆腐用利刀将豆腐切成长、宽为2.40厘米,厚1.25-1.40厘米的小块。
2、排乳、自然发酵。切分成型的小块均匀排到发酵筛,然后放入发酵房自然发酵。也可人工接种毛霉,控制好接种量及库房的温度28-32℃,湿度88-95%,34小时左右菌丝浓厚。
3、搓毛、腌制。经发酵,将浓厚的菌丝搓掉,用食盐腌制,使其含盐量为12个盐度左右。
4、装瓶、加酒水。盐坯装瓶,加酒水,辣椒,麻辣油封住液面,打紧盖,放入库中。
5、后发酵成熟。库温28-30℃放置一个月左右即可发酵成熟。
2009年7月,“长春号”南味豆腐乳手工制作技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腐乳胚料(毛豆腐)
豆腐乳不仅美味可口,开胃助餐,且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老少尤喜。豆腐乳汁水还是川菜烹调的独特调味料,用以增鲜、突出风味的特殊调味料,被称为川菜调味中的高冷杀手。豆腐乳较多用在烧菜,蒸菜、炒菜和调味蘸碟,红烧菜肴或家常烧,多用红豆腐乳或麻辣豆腐乳,白烧菜肴则多用白豆腐乳或南味豆腐乳。像腐乳红烧肉、腐乳扒猪脸、腐乳烧甲鱼、腐乳烧肥肠、腐乳烧蹄花、腐乳烧猪尾、腐乳烧肚条、粉蒸肉系列、羊肉汤锅、火锅蘸碟等。
腐乳扒猪脸
㈧ 手工木棉豆腐的家常做法怎么做好吃
食材用料
蛋壳2个
黄豆400g,相克食物
打豆浆添加的水1600cc
煮豆浆添加的水800cc
糯米醋100cc
浸泡的水1200cc
手工木棉豆腐的做法
1.器具:漏水篮2个、接水铁盘2个、粿巾1条、高脚蒸架1个
2.醋酸钙水作法
1)蛋壳清洗干净,用热水煮沸晾干3.)蛋壳剥碎放入玻璃容器中,倒入白醋密封室温放置4天
4.)将醋酸钙水过滤出来即可
5.豆浆作法
1)黄豆清洗干净,加入浸泡的水1200cc浸泡一夜 、至少12小时,将水倒掉冲洗干净6.)加入打豆浆添加的水,分成2次使用果汁机将黄豆搅打成细致的泥状
7.)倒出豆浆泥,加入煮豆浆添加的水800cc混合均匀
8.)电锅放一蒸架,加3米杯水,放上豆浆泥的锅子,煮至开关弹开即可
(电锅蒸煮豆浆可避免豆浆瞬间膨胀溢出)9.)煮好的豆浆不烫手之后,分次倒入豆浆布,挤出豆浆
10.[豆腐作法]
1)滤出的豆浆一面搅拌一面加温至70度c11.)加入滤出的1醋酸钙水混合均匀
12.)静置5-10分钟就会凝结成[豆花状]
13.)蒸架放接水盘中,漏水篮放在蒸架上,并铺上粿巾
14.)倒入豆腐花
15.)将粿巾拉回,盖住豆腐花
16.)套上另一个漏水篮,上方压一个约500-1000g的重物
(越重压越快扎实),约压30分钟17.)压水完成,将布巾连同豆腐,小心抬至另一接水盘里
18.)扣上另一个空着的接水盘,再将豆腐倒盖过去
19.)小心撕下粿巾
20.)豆腐切块,马上即可食用
21.如不现吃,可以泡冰水放保鲜盒里,在冰箱冷藏可以保存约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