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豆腐干的做法
是做菜吗?
自己做也不麻烦的,不过还不如去市场买
豆腐干做法:
[原料]大豆、大茴、小茴、甘草、肉桂、公丁研成粉末成为五香粉,精盐或酱油,栀子水。
①选择优秀大豆先用石磨干磨,除去豆皮,再通过水浸、磨浆、开水冲浆、过滤、煮沸、点卤,然后将豆腐脑妥入以稀布垫的木方格内,四角复包,压榨至干,成白豆腐干。
②将白豆腐干抹上五香粉和精盐,腌制后,清水洗净,用光滑嫩石将其下面磨至光滑,景干后抹上栀子水染成黄色。
③将豆腐干放在特制烘笪上,微火烘焙。
[特色]甜、香、咸、鲜四味俱全,回味无穷。
⑵ 豆干的制作方法
豆腐干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都用到的一种食物,豆腐干吃起来不仅咸香爽口,而且营养价值是非常高,很多人都想在家制作豆腐干,但是不知道豆腐干的制作方法是什么,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豆腐干的制作方法吧。豆腐干1顺序:用盐水制浆,豆腐的浓度比盐水的浓度高出2度,加量为5,与北方豆腐的方法相似。但由于豆腐比豆腐快,所以豆腐大,保水性差,有利于抑制和提高豆腐的硬度。豆奶的温度为7580℃。2膨胀:用810分钟的时间膨胀果肉,3次把葫芦放在圆柱体里,这样黄浆水就会浮在表面。肿胀5分钟后,用吸管吸出黄浆水,当豆脑暴露时,吸水停止。3上板:干豆的压制由50厘米×50厘米×2.5厘米见方的木板制成。在木板上,在木板上放一个45厘米见方的木框架,木框架高5厘米,木框架上覆盖着80厘米见方的豆袋。将豆袋的四个角与木框的四个边对齐,然后将布按到木框的底部。然后用葫芦将豆脑舀入模具中,用竹盘将豆脑扩散到四角,密封豆袋并取出模型。Box,就是一块好板。以这种方式操作车牌后,一个气缸中的豆子全部完成,上板移动到压力机上进行压制。4压制:将倒出的豆腐脑放入水压机或机械压力机的压制位置。在前3到4分钟内,压力不应过高。当豆腐的泔水被适当排出,豆腐的干表面略有结痂时,应逐渐增加压力。最后,将豆腐压制15分钟。当豆腐干的含水量基本满足质量要求时,可以将豆腐释放并减压。如果一开始压力过高,豆腐表面会过早结壳,影响内部水分排泄,导致产品含水量过高。5裁剪:不同种类的产品,不同的规格,根据需要将产品切割成不同的干白绿色片。有两种切割方法:手工切削和机器切割。手动切割要求切割整齐,不要加入刀子,切入半成品盒后,即可重新加工。6规格质量:光滑的肌肤,浓郁的豆类风味,柔软的糯口,每片重6575克。四边形方形,薄而均匀。水分不超过75%,蛋白质不低于16%,砷、铅、添加剂和微生物与豆腐相同。7商品维护:豆腐必须放在透气的竹筏上。堆叠时,应按顺序排出,容易变形。为了防止变质,可以在沸水中煮沸未在同一天销售的商品以延长保质期。以上就是豆腐干的制作方法,豆腐干是中国传统豆制品之一,也是中国各大菜系中都有一道美食,所以想制作豆腐干的小伙伴可以了解一下以上制作步骤的。
⑶ 豆干怎么做才比较劲道
论起口感,蒸煮的口感肯定没有爆炒的好,所以菊子姐姐推荐的豆干做法是香辣豆干,不仅仅口感好,有劲道,而且味道还很给力,特别下饭哟!
豆腐干有劲道在七星老农农村老家,就是说你的豆腐干有筋力,不容易烂,手搬得起,放得下,下油锅煎时能翻得了边,煎出来的豆腐干又要必须嫩,必须要香而滑爽,又好吃,那我们如何能做出这样子的豆腐干来呢?
山黄豆生长期短,产量低,颗粒小,磨出来的豆腐干不但产量低,而且还不细嫩,没有劲道不好吃,所以,平时大家一般用它来磨成豆浆喂养母猪,让它发奶喂好猪崽们,而另一个用处就是炒着吃,用来逢年过节摆茶食,平时炒来泡黄豆热茶待客,当然,山黄豆不是完全不可以加工豆腐干了,只是不能放陈了,新鲜收获回来的山黄豆照样也能打豆腐干,只是只能渗着用。
⑷ 豆腐干制作
你好,这个豆腐干的话,你可以直接放点肉丝一起炒,是非常美味的,稍微放点辣椒哦
⑸ 干豆腐的制作方法有哪些为什么呢
干豆腐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食材,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吃干豆腐,干豆腐其实是东北的一种特产。这种美食的制作方法倒不是特别复杂,和豆腐的做法是非常相似的。想要自己制作干豆腐的话,那么必须得提前泡一些黄豆,然后我们要把这些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在以前,科技还不是特别的发达,人们想要制作干豆腐,基本上都得使用石磨去磨,这种制作方法费时又费力,不过现在已经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机器来代替石磨了。
这个其实就是传统制作干豆腐的流程了,总的来说制作方法并不是特别的复杂,但如果全部都是人工制作的话,确实是费时费力了一点。现在绝大部分的大型加工厂都是使用干豆腐机直接制作的,这种干豆腐机器能够自动的研磨熬煮,而且还能够自动成型。使用这些机械制作干豆腐,确实要更加省时省力一些,而且做出来的干豆腐质地以及口感和手工制作出来的干豆腐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关键是机械制作效率要更高一些。
⑹ 手工大量豆腐干的制作方法 豆腐干的制作方法
1、磨浆:先将黄豆洗净,用清水浸泡一昼夜,然后磨成浆,滤渣后备用。
2、煮浆:将磨好的生豆浆上锅煮好后,再添加20%-25%的水,以降低豆浆浓度和减慢疑固速度,使蛋白质凝固物网络的形成变慢,减少水分和可溶物的包裹,以利压榨时水分排出畅通。
3、凝固:浆温降至8_0_-90℃时,即可用卤水点浆。点浆时应注意均匀一致,要勤搅,但要防止乱搅。当浆出现芝麻大小的颗粒时停点,盖上盖约过30-40分钟,当浆温降至70~C左右时上包。
4、上包:先将包布铺在格板(板上的格子按所需要的豆腐干的尺寸制定)上,再将豆腐脑加在包布上,这样一层豆腐脑一层布地加,豆腐脑要铺匀,可稍高于格子几毫米,数量要根据豆腐干的厚薄来确定,但每批厚薄要一致。然后将包布包扎紧,加压成型,1小时后拆下包布,用刀将豆腐干按格子印割开,放在清水中浸包30分钟左右取出。
5、晾晒:将成块的豆腐干放到通风干燥有太阳的地方晾晒,时间越长豆腐干越精道。
6、制卤水:取7公斤清水倒人锅内,放人800克精盐、姜丁、桂皮(用纱布袋装好)、香葱、味精,制成卤水。
7、煮干:将已制成的卤水回锅烧沸加人豆腐干,煮30分钟左右,取一豆干观察,如色呈棕红,味道香美,即可取出。
⑺ 如何制作豆腐干
豆腐干含水率为豆腐的40%— 50%。其制作方法如下:
(1)备料。上等黄豆3公斤,精盐 600克,酱油250克,桂此15克,姜丁25克,香葱15克,味精10克。
(2)磨浆。先将黄豆洗净,用清水浸泡一昼夜,然后磨成浆,滤渣后备用。
(3)煮浆。将磨好的生豆浆上锅煮好后,再添加 20%-25%的水,以降低豆浆浓度和减慢疑固速度,使蛋白质凝固物网络的形成变慢,减少水分和可溶物的包裹,以利压榨时水分排出畅通。
(4)凝固。浆温降至8_0_-90℃时,即可用卤水点浆。点浆时应注意均匀一致,要勤搅,但要防止乱搅。当浆出现芝麻大小的颗粒时停点,盖上盖约过30-40分钟,当浆温降至70~C左右时上包。
(5)划脑。上包前要把豆腐划碎,这样既有利于打破网络放出包水,又能使,豆腐脑均匀地摊在包布上,制出的产品质量紧密,能避免厚薄不匀,空隙较多。
(6)上包。先将包布铺在格板 (板上的格子按所需要的豆腐干的尺寸制定)上,再将豆腐脑加在包布上,这样一层豆腐脑一层布地加,豆腐脑要铺匀,可稍高于格子几毫米,数量要根据豆腐干的厚薄来确定,但每批厚薄要一致。然后将包布包扎紧,加压成型,1小时后拆下包布,用刀将豆腐干按格子印割开,放在清水中浸包 30分钟左右取出。
(7)浸泡。先将500克精盐放人3公斤清水中搅匀,再把晾凉的豆干置干盐水缸内,浸泡半天后捞出,沥去水分。取7公斤清水倒人锅内,放人100克精盐、姜丁、桂皮(用纱布袋装好)、酱油、香葱、味精,制成卤水。
(8)煮干。将已制成的卤水回锅烧沸加人豆干,煮30分钟左右,取一豆干观察,如色呈棕红,味道香美,即可取出。
还有简单的:
“朱仙镇五香豆腐干”的制作如下:
主料与辅料——五香豆腐干150克,葱30克,香油15克。
制作技艺——
1.将五香豆腐干放开水中泡约15分钟,或上笼蒸20分钟后取出,用刀切成片,再改刀切成长6厘米的丝,放入盘里备用。
2.将30克葱切成丝,撒在豆腐丝上,再淋上香油,吃时拌匀即可。
⑻ 豆腐干制作方法
豆腐干,中国传统豆制品之一,豆腐干的加工工艺及制作方法
豆腐干是豆腐的再加工制品。咸香爽口,硬中带韧,久放不坏,是中国各大菜系中都有一道美食。下面为大家介绍豆腐干的加工工艺及制作方法。
1 工艺流程:点浆→胀浆→上板→压榨→切块→半成品
2 点浆:采用盐卤点浆,浓度比做豆腐时使用的盐卤水浓度高2度,其用量为5%,点浆方法与北豆腐相似。但点浆速度要比北豆腐快,这样形成的豆脑大,保水性差,有利于压制和提高豆干白坯的硬度。点浆时豆浆的温度为75~80℃。
2 胀浆:点浆后需胀浆8~10分钟,用葫芦在缸内翻动3次,这样黄浆水就会浮在表层,待再胀浆5分钟后,用吸水管把黄浆水吸出,当豆脑露出后即停止吸水。
3上板:豆干的压制,是用50厘米X50厘米X2.5厘米的方木板。上板时在木板上放一个45厘米见方的木框,木框高5厘米,木框上铺一块80厘米见方的豆包布。豆包布四角对准木框的四边,并把布压到木框底部,然后用葫芦瓢将豆脑舀到模子里,用一竹板把豆脑摊平充满四角,把豆包布封好取出模型框,即上好一板。如此操作数板后,将一缸内的豆脑全部上完,再将上好的板搬到压榨器上压制。
4 压榨:将浇好的豆腐脑移入液压榨床或机械榨床的榨位上压榨。开始3~4分钟内,压力不宜太大,待豆腐泔水适当排出、豆腐干表面略有结皮时,再逐渐增加压力。最后紧压约15分钟,到豆腐干的含水量基本达到质量要求时,即可放压脱榨。如果开始受压太大,会使豆腐干的表面过早结皮,影响内部水分的排泄,从而使产品含水量过多。
5切块:各种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规格,按照产品的需要将豆干白坯切成不同块形。切块方法有手工切制和机器切制两种。手工切制要求切得整齐,不连刀,切制后翻倒在半成品箱内,准备再加工。
6表皮光洁,豆香味浓,入口软糯,每块重65~75克。四角方整,厚薄均匀。水分不超过75%,蛋白质不低于16%。 商品保养:豆腐干须盛放在透气的竹匾中,堆时应按顺序排放,乱堆乱叠容易变质变形。当天销售不完的商品,为防止变质,可放在开水里煮沸,以延长保存期。
⑼ 制作干豆腐的配方和方法
豆腐干的前期加工
原材料的选择:
要做出滋味细腻,咸淡适口,细韧耐嚼的豆腐干,对于一个重要原材料黄豆的选择特别重要,而且这也是豆腐干好吃与否的关键: 色泽光亮、籽粒大小均匀、颗粒饱满,杂质小于2%,子叶变色粒小于5%,霉变与病癍粒合计小于2%,破碎粒与虫蚀粒合计小于10%。色泽金黄色,鲜艳有光泽的是优质黄豆;若色泽暗淡,无光泽为劣质黄豆。如果水分含量小于8%,说明这批黄豆比较干燥,如果水分含量大于8%,说明黄豆比较湿,需要晾晒。优质黄豆具有正常的豆香味;有酸味或霉味的黄豆是次品。
原料选好以后,就开始了豆腐干的加工制作流程。工艺流程:泡豆→煮浆→去渣→点浆→蹲脑→上板→压榨→白胚冷却→切块→半成品
做法 :
1、泡豆。用35℃左右的温热水浸泡黄豆,黄豆和水的比例一般为1:6。泡豆时间一般在5-12小时之间,夏天时间稍短一些,一般5-8小时为宜;冬天时间稍长一些,一般8-12小时为宜。泡豆期间,每隔2小时就要把黄豆搅拌一次,以达到泡豆均匀。温水浸豆时,按豆量0.2~0.3%加白纯碱,以助水分内渗,使黄豆中的细胞膜尽快吸水完全破碎。同时由于碱的作用,可使豆子中存有的30%非水溶性蛋白质成分溶解在水中,提高豆腐的出品率。泡豆时间到了以后,不要急于磨豆浆,要先检查黄豆是否泡透,方法是把黄豆捏开看黄豆中间是否还有硬芯,如果有硬芯,要加长泡豆时间,以免影响出浆率。当黄豆的两个豆瓣吸水胀裂后,捞除豆皮及碎屑,再兑水过磨。
2、煮浆。第三次离心以后,分离出的豆浆要经过煮浆处理。煮浆目的:通过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同时破坏原料中酶的活性,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消除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去除豆醒味,也起到了杀菌的作用。煮豆浆的温度要达到90~110℃,气压0.3兆帕,煮豆浆过程要5-15分钟。
3、去渣。豆腐质地好坏,出量多少,与仔细彻底去渣有密切关系。豆浆中混有细渣,使豆腐质量降低,显得粗糙,凝聚不完全,从而影响豆腐出品率。煮浆以后要进行筛浆处理,筛浆过程也是一次把豆腐渣和豆浆分离的过程,可以通过筛浆把残留的豆渣清理掉,要不停的把豆渣剥离开,不要让豆渣混进豆浆内,然后把筛出的豆渣捞出,这样剩下的豆浆才是优质豆浆。
4、点浆。这一步也是把豆浆变为豆腐最为关键的一步。用卤水代替石膏点浆,卤水即氯化镁的水溶液,可作为食品加工用添加剂,一般一千克氯化镁对4千克水,浓度比做豆腐时使用的盐卤水浓度高2度,用卤水点浆时豆浆的最佳温度为80℃。点浆时把存有卤水的阀门打开,卤水缓缓的点入浆内,点浆时边搅动边均匀点入卤水,点至熟浆呈现出豆花时为止。卤水能起到把水和豆花分离的作用,对用卤水量的把握很重要,卤水的多少,将直接影响豆腐脑的粗、嫩程度,一般卤水和豆浆的比例是1:500的用量。点浆方法与北豆腐相似。但点浆速度要比北豆腐快,这样形成的豆脑大,保水性差,有利于压制和提高豆干白坯的硬度。
5、蹲脑。豆浆凝固后,蛋白质的变性和联结仍在继续进行,为此,需静置5分钟左右,从而凝固才能完全,组织结构才能稳固。方法就是刚刚用卤水点完的豆浆,静止不动,这个过程就叫蹲脑,一共需要5分钟的时间。5分钟以后豆浆中的蛋白质完全胶结、凝聚、沉淀,形成了豆花。这时会有黄浆水浮在表层,用吸水管把黄浆水吸出,当豆脑露出后即停止吸水。到此,豆腐脑的加工工序也就完成了。
6、上板。上板之前需先将压板放置在拉车上,再放上筐模,在筐模中铺好包布,注意压板要正、上下四角要对齐、筐模放正、四边空位一样大、布要对角放置、四角贴板中心不皱。然后对豆脑进行破脑、破华,使豆脑适当的破碎,凝胶网状结构破裂,为后续压榨环节排除适量的水份做好前提工作。一般情况下生产豆干需破碎颗粒大小为3-5mm为佳,用定量桶进行定量取脑,桶内破碎均匀,然后上板时,注意先四角、再中间浇注,折包布四角拉紧,避免出现“薄厚不一、白芯、白边”等水份不均现象。
7、压榨。压榨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压力使蛋白质更好的粘合在一起,同时使多余的黄汤水通过包布溢出。所以压榨是制胚过程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小车进入榨位后要整理整齐,做到四平四正,开始加压时,首先轻点压,勤点压,让整榨豆胚充分淌水,减至滴水时,再点压,让其淌水通过四次以上点压之后,豆胚含水就不太多了,这时把时间吊长一点,加压2-3次,待豆胚确定脱水成型后取出。
8、白胚冷却、成型。压制好的豆脑要及时取出,取出后放于操作台上,由专人剥去包布放置于摊晾风干机上进行风凉除水,风凉的标准是豆胚温度降至常温,表面无热气,通过输送风凉网带送至于成型室。成型主要根据品种设计的大小尺寸进行合理切割,这一道工序叫做成型,同时在做各种各样的花色时用豆胚裹制、穿制也叫做成型。到此即完成豆干的前期制作工序。
⑽ 手工制作干豆腐的方法
豆腐制作由两大部分组 一、 前期豆浆制作工艺 二、 前期产品加工过程 前期豆浆制作工艺的流程为:选料——浸泡——清洗——磨浆——煮浆——细滤 选料:就是选大豆,含大豆蛋白质高的; 质量好的大豆应:颗粒整齐、粒重饱满的腰圆型
大豆要求:皮薄、表面光亮、脐色浅、无霉变、杂质 浸泡:就是用水将大豆经过浸泡充分吸水,使大豆变脆,便于磨浆;这样对水质就有要求 清洗:就是断定大豆浸泡程度,将浸豆水沥干洗净 磨浆:先介绍正确使用磨浆机的要则:磨豆时:先开机,再加水,调磨距,加料;
磨完后:松磨距,再关水,关电源 煮浆:决定做什么产品,确定浓度,开始煮浆;煮浆时防止豆浆假沸,此前必须消泡 细滤:豆浆煮沸后,在豆浆中的细渣经热膨胀成绒渣,或在豆浆桶中残留的杂质,经细滤成纯正的豆浆,使豆浆中蛋白质与水均匀,产品口感细嫩 小结:经过前期工艺流程,生成豆浆的三要素:温度100;浓度根据产品确定;PH值6.8~7 三、 后期产品加工过程 豆浆:将浓度调整到5Be,即可直接饮用;与各种天然果蔬浆(粉)配可得:甜、 咸、果味、花色豆浆 豆腐脑:制作的主辅料:6Be豆浆,葡萄糖酸内酯;用冷浆法热凝固或用热浆冲浆法即可; 冷浆法工艺流程:豆浆(冷却350C以下)+葡萄糖酸内酯(每500克浆加内酯1.25克)搅拌入盒或杯。经900C热凝固成型 热浆法:豆浆950C+葡萄糖酸内酯冲浆即成豆腐脑整坯。既可以配制各种调料制得各味豆腐脑,也可将豆浆内添加各种果蔬浆制得五彩豆腐。 豆腐皮:制作豆腐皮的主辅料:8.5Be豆浆,脂蛋白剂,酒液保鲜剂;豆腐皮工艺流程:8.5Be豆浆(加温)+脂蛋白剂待结皮后挑出沥干,反复运作,喷洒酒液保鲜剂回软保存待售。 绢豆腐:制作绢豆腐的主辅料:豆浆9Be,复合凝固剂;绢豆腐工艺流程:9Be豆浆(90~860C)+复合凝固剂(冲浆法)经蹲脑,绢包而成。
老豆腐:制作老豆腐的主辅料8.5Be豆浆(850C)点卤(Macl)后经蹲脑,上箱压榨而成。
四、 豆干类半成品 工艺流程: 豆浆(7Be-8Be、80oC-85oC) 点浆 蹲脑 上板 压榨 切块 半成品 1、 豆片类半成品 豆片是一种薄如娟帕的片状半成品,利用豆片半成品又可以加工多种产品。行业上称为百叶、厚千张、更薄一些称之为“千张”。 2、油卤制品类 它是将老豆腐、豆干、豆片等为原料,给切块、油炸、配好调味料的卤汤内煮制而成的产品。 3、 香干 它是将豆干白坯,放在配好调味料的卤汤内煮制而成的产品。 4 、 素鸡 浸碱:将百叶重量2%的纯碱(食用碱)溶于开水中,每100千克薄百叶约用开水200千克,然后将百叶切成所需尺寸大小块,倒入碱溶液里。约过10~15分钟,百叶受碱的作用而软化,即可制坯。 制坯:先将制坯的包布摊在竹匾上,然后用笊篱将浸泡后的百叶捞入包布里,沥水片刻,将包布四角包紧并移入压榨机内加压排水。由于坯子含量较多,需逐步加大压力,直到压成坯子为止,切划成所需形状,浸泡在开水里煨1小时,即为成品。当然也可将开水制成卤汁,成为休闲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