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速冻饺子怎样煮
我们北方有句俗语“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可见北方人是有多爱吃饺子,不但各种节日要吃饺子,结婚、生子、过寿等各种喜庆的节日好像也都离不开饺子,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每次我开学时,妈妈都会给我包饺子吃,妈妈说吃了它出门就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
打开网络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我们东北人冬天尤其喜欢吃饺子,为了随时能吃到好吃的饺子,到了冬天特别冷的时候,就会一次性包很多。包时左邻右舍的都会来帮忙,热热闹闹围在一起,包好的饺子直接端到室外,地上铺一层塑料纸,把饺子摆在上面冻起来,就像我们平时在家里包完放在冰箱里冷冻一样,只是场面更为壮观!这个时候你如果去东北人家串门,就经常会一进门看到满地的饺子,冻好的饺子分袋装起来,再放到大缸里,想吃的时候拿出一袋,一个冬天的饺子就够了!
冻饺子易保存,吃的时候省事,不过煮的时候可有技巧,很多人不注意,跟鲜饺子一样的煮法去煮,往往煮成一锅片汤。煮冻饺子可万万不可水开后下锅就煮,用对了方法,煮出来才能不破皮、不露馅、跟新鲜饺子一样鲜:
首先,从冰箱或缸里取出的冻饺子,放入冷水中浸泡1~2分钟,这个过程是给水饺解冻,同时补充水饺因为冷冻而流失的水分,防止水饺在煮的时候,因表皮过于干燥突然遇热而导致开裂。浸泡时间不要过久,1~2分钟足矣!
二、锅中加水,然后加入一勺盐(加盐可以防止饺子粘皮、增加饺子皮的韧性,让饺子经煮不破),待水烧到40度左右时下入冻饺子,先用漏勺沿着锅底轻轻转动一圈,防止饺子粘到锅底破皮,看到饺子全部分散开后再盖上锅盖小火煮。
三、煮的过程不要离开锅,因为水开后容易溢锅,水开后点入一小碗清水,全程点2~3次水,点水的目的一是防止水开后溢出来,二是煮出的饺子皮更有韧性,三是能让饺子的皮和馅熟得均匀、更易煮透!
四、看到饺子体质变大,鼓鼓的、胖胖的全都浮起来了,饺子就煮熟了。
章丘铁锅老式无涂层炒锅不粘锅家用炒菜锅煤气灶电磁炉专用平底锅
¥126.9
淘宝
月销342
购买
已下架
煮饺子既不能像煮新鲜水饺一样开水下锅,也不能冷水下锅煮,这是因为开水下锅,沸水的冲击力强,饺子很容易煮破,再加上冻饺子煮得时间久,开水下锅往往外面皮都煮破了,里面的馅还不熟。而冷水下锅,冻饺子在水里泡得时间久,也很容易破皮。所以煮冻饺子,一定要先解冻,然后要控制好下饺子时的水温,40度左右下入饺子正合适,这样煮出的饺子弹性好、里外熟得均匀,美味又可口!
⑵ 煮饺子,水开下锅是大错!怎样才能让饺子不开裂不破皮呢
煮饺子,水开下锅是大错!牢记3点,饺子不开裂不破皮,特好吃!
说起冬天,大家最先想到的美食是什么?小编最先想到的是饺子。饺子作为中国的传统美食,在冬天尤其受欢迎,因为饺子有汤水有主食,吃起来特舒服。而且冬天有关于饺子的节日很多,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吃饺子的习俗,我们家这边就是这样的,我们这儿把饺子称为“元宝”,每年把饺子包好,等到早上吃,寓意着团团圆圆,招财进宝。
以上就是在煮饺子的时候要掌握的3要点,大家以后在煮饺子的时候,水开下锅是大错!牢记这3要点,饺子不开裂不破皮,特好吃
⑶ 饺子咋煮好吃
饺子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特别是过年,过年吃饺子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很多人总感觉不吃饺子就像是没过年一样。的确是这样,只有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的吃上一顿饺子,才算是有过年的气氛,这个年才算是年。一家人只要是团聚的一块,或者是从外地回到久别的老家,也只有吃上家里包的饺子,才算是真正有圆满的感觉。饺子在咱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很多时候吃早餐就会点上一盘饺子,不知道该做什么饭,也会煮上点饺子。所以,咱们中国人对饺子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
所以说煮饺子肯定是需要盖锅盖的,但是盖锅盖和揭锅盖都是有讲究的。用饭店大厨的说法就是盖上锅盖是煮皮,打开锅盖是煮馅。因为打开锅盖时饺子皮和外界的空气是直接接触的,饺子皮不容易被煮熟,所以要盖上盖子煮皮。等饺子皮煮熟之后,再揭开锅盖,热量就全部传到饺子馅里了。如果是一直盖着锅盖煮饺子的话,饺子皮熟得快,熟了之后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慢慢的饺子就破肚了。
⑷ 饺子怎么做,才能皮薄、馅儿多,味道鲜美
有很多网友在日常生活当中非常的喜欢吃饺子,尤其是到了冬天,冬天饺子确实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食物。很多网友喜欢自己在家里面做饺子,因为这样的话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调味,并且想吃什么样的馅就可以包什么样的馅。但是大多数的网友都不知道饺子到底该如何做,才能够保证皮薄馅儿多味道鲜美,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饺子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够变得更加美味。
擀饺子皮
要记住在包饺子的时候一定要将饺子馅儿剁得尽量细一些,有些网友家里面有绞肉机的话也可以直接选择用机器来将这些肉搅碎。要将饺子馅完完全全的混合到一起,只有完全混合了以后在吃饺子的时候才会感觉到更美味。这一切准备好了以后就可以开始制作饺子了,在包饺子的时候皮一定要擀的稍微薄一些,但是也不要过薄,否则的话在煮饺子的时候就很容易会破掉。
⑸ 冻饺子咋样煮才能不破皮
第一步:首先将冰箱中冰冻好的饺子拿出来,然后一个个的分开放在砧板上,将饺子冷却3分钟后即可。直接拿出来的冻饺子不可以直接煮,因为此时饺子皮温度很低,不管是遇到什么水,都特别容易破,而将冻饺子放入到常温中3分钟,可以使饺子皮变软,从而减少饺子皮破的概率。
第二步:锅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将1勺食盐、1勺食用油、冻饺子、1个瓷勺全部放入到锅中,此时开大火将水煮沸腾后,接着盖上锅盖,中火煮1分钟。煮饺子时,需要盖锅盖煮半分钟,因为俗话说:“开锅煮皮盖锅煮馅”,只有将饺子焖着煮1分钟,才可以使饺子馅快速的熟,如果不焖,会使饺子皮煮的时间增长,从而导致饺子很容易破皮。
第三步:将冻饺子盖锅盖煮1分钟后,此时揭开锅盖,然后点一勺冷水到锅中,大火继续将饺子煮2分钟左右,直到饺子完全浮起来即可起锅食用。
【煮冻饺子的诀窍】:
1、煮冻饺子时,需要温水下锅煮,如果将冻饺子直接放入到冷水中,冻饺子会一个个的粘连在一起,从而导致破皮。而开水下锅煮饺子,饺子皮很快就会熟透,而里面的馅还没有熟,从而导致饺子露馅,所以煮冻饺子时,温水下锅煮是最合理的。
2、煮冻水饺时,需要放1个瓷勺在锅中,因为瓷勺相当于一个锅铲,锅中水沸腾时,瓷勺在锅中翻滚,从而防止饺子粘锅。
3、煮冻水饺时,锅中还需要放少许的食盐和食用油,食盐可以使饺子吃着更劲道,而食用油可以防止饺子皮粘锅。
⑹ 冬天想吃饺子,自己在家怎么做
好吃不过饺子,过年吃饺子,教你几种饺子的做法,色香味俱全,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饺子现在已经成为了北方人不可或缺的过年食品。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蒸煮法保证营养较少流失,并且符合中国色香味饮食文化的内涵。饺子馅心可荤可素,教你做饺子的几个小窍门,自己在家包水饺,和饭店大厨做的一样好,学会它做给家人吃
⑺ 冬至饺子怎么吃 冬季养生滋补的4个方面
冬至饺子宜蒸煮吃,蒸煮饺子以水(汽)为介质的烹饪方式,温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杀菌,避免了烧烤炸条件下生成苯并芘等强致癌物,保证了食品安全。而且,食物的营养成分在蒸煮过程中也不至于因过氧化或水解而损失。
冬季养生滋补的4个方面:
1、不妄补
过量进补反而会导致身体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病态,尤其是过量使用补阳、补气之品反而导致体内精气的外泄,所以冬季应该适当进补,不可妄补,尤其是人参、鹿茸等这样的补气、补阳“利器”更应慎重。
2、不妄吃
在冬季应以平和而滋润的饮食为主,如多喝一些粥类,适当放一些大枣、枸杞子、桂圆、银耳、百合,酌加少量生姜,可以补而不腻,润而不燥,为冬季进补之佳品。禁忌大量大热之品如羊肉、辣椒等,大量大寒之品如水果、冰激凌等。
3、不妄喝
在冬季不可过量饮用白酒,不可多喝寒凉饮料。红酒具有美容养颜之功,可作为冬季养生佳品。红茶味甘,性温,善蓄阳气、生热暖腹,可以增强人体对寒冷的抗御能力,还具有祛油腻、开胃口、提神之功,非常适合冬季饮用。
4、不妄作劳
冬季不应该熬夜,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冬气之应,养藏之道,在冬季锻炼身体应当适当,不能像其他季节一样挥汗如雨,微微出汗即可;在冬季应该适当减少洗澡的次数,更不能长时间泡热水澡,经常洗桑拿,以免耗散人体阳气。
⑻ 冬天包饺子哪个馅好吃
冬天包饺子用(猪)肉馅。
步骤
1.绞好猪肉馅备用;
2.葱姜切末备用;
3.炒锅加入适量的油,油温7成时加入花椒大料、干红椒炸出香味;
4.将葱末姜末洒在肉馅上,捞出锅中花椒大料粒和干红椒,将油倒在葱姜上;
5.加入盐、海鲜酱油,沿一个方向拌匀;
6.冷水和面,揉好醒1个小时备用;
7.包饺子;
8.煮饺子,水开后放入饺子,再开锅后点入冷水2次即可出锅,饺子煮的恰到好处。
9.出锅装盘。
⑼ 饺子怎么煮好吃
如何煮饺子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也说“煮饺子”的讲究及科学思维
作者:老民
新语丝几篇文章讲“煮饺子”,本意并非指饺子而有其他,但对“煮饺子”
本身却多有肤浅,本人吃饺子已有50年历史,受山东老父的影响,会包会煮,吃
过的同人都说你家的饺子天下难找,现就“煮饺子”略述心得。
传统有“好玩不过(某)子”,“好吃不过饺子”之说,可见,在许多人,
特别是北方人心目中对饺子的评价很高。但要吃到真正的好吃饺子,除了要好面、
好菜、好肉、好作料外,还要面和的好、馅拌的香、饺子包的好。最后,如何煮,
还是大有讲究的。如果前面都挺不错,最后煮不好,这饺子还是要逊色三分的。
确实,煮饺子需要:水开了后,“续些凉水,再煮沸,再续凉水,再煮沸”,
一般说,饺子就好了,我们谓之“煮饺三开”,但许多人只是知道这是传统留下
来的煮法,却并不知道这里面的道理,反正是爷传父,父传子,子传孙,都是这
样煮的,最后饺子就煮熟了。
其实,我推测,最早发明饺子的时候,其煮法并不是这样的,根据事物总是
从简单到复杂的基本发展过程,可能一开始就是用水一次煮熟。但是后来发现,
用“三开”法煮饺子,这饺子就更好吃一些,效率也高,于是,慢慢的,社会固
定化了这种煮饺模式,开始向后代传承。而一旦做为传统继承下来,许多人也就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照用不误罢了,很少去想这里面的道理。认为,反正这是
老祖宗的做法,煮起来也好吃。这就行了。
这种煮法道理何在呢?
1、用“三开”判断时间:
煮饺子也有个时间问题,如果煮的时间不够,则饺子不熟,吃了会拉肚子;
而时间过长,则饺子容易煮烂,或者煮得太软,就不好吃了。那么,如果锅的大
小合适、水放的宽窄合适,饺子下的数量合适,饺子的个头合适,则,锅里的水
在加两次冷水共开三次以后,饺子就正好煮熟,而且不软不硬,爽嫩可口。
可能有人会说,要判断饺子的生熟还不简单吗?口尝不可以吗?当然可以,
但是,我们仔细想想,你既然要口尝饺子,可能很多时候吃到的是生饺子,这个
生饺子在你嘴里怎么办呢?吐掉吧;然后,煮煮再继续尝?也有可能已经煮过头
了,口尝时才发现,这已经晚了呀。所以,多数情况下,要么生的,要么就已过
了,正好合适的是少数情况。
而如果有一种办法,可以让你不需口尝,就能正好判断出饺子的生熟,你难
道不使用吗?这办法就是所谓“煮饺三开”法。
有经验的煮饺人,在“三开”以后,用漏勺舀出几个,用手指按按,如果饺
子皮内有空气充溢,则饺皮按下,一松手就会弹起,这饺子就熟的刚好合适。如
果还差点火候,就用漏勺压住饺子在水里转两圈,就恰到好处了。
“三开”法煮水饺,最好还是家庭小锅煮饺,一次不能太多,以免水久不开,
饺子容易沾锅。如果是商业性的大锅水饺,则师傅可能会简化这个程序,比如
“两开”,每“一开”时间拉长一些,拉长的时间他凭经验也能够把握,但这饺
子就比家常“三开”水饺味道差一截啦。
为什么呢?这要说到第二个理由了。
2、“开锅煮皮,闷锅煮心”
饺子要煮的好吃,还要处理好皮与馅的关系问题。如果皮已经煮烂(或者太
软)而馅还不熟;或者,馅已熟烂而皮还发硬,这饺子还是不好吃的。为什么皮
馅是包在一起煮的还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这就有个“开锅煮皮,闷锅煮心”的讲究。即,如果在水已经大开的情况下,
一般为防止开水溢出,人们都会把锅盖揭掉,把火捻小,由于此时水蒸汽有空间
腾腾向上,所以,它的热量对皮的作用大而进入馅的作用小,这就叫“开锅煮
皮”。如果用此法煮饺,往往皮软馅硬,就会影响口感了;
反之,如果我们把火捻小后,水的沸腾度不大,把锅盖盖着煮的话,由于有
蒸汽的作用,对馅的热量会很大而相对皮的热量小,就有点类似蒸包子一样,则
会发生馅软皮硬的情况,同样会影响水饺的口感。
而“三开”法煮水饺,是开锅同闷锅交替进行,保证了皮、馅的软硬度基本
均衡。有经验的师傅还会根据饺子皮、馅的不同软硬情况调整“开”、“闷”锅
的时间,最后煮熟的饺子,您吃着只觉得皮馅合一,没有分离感,会觉得“好
吃”。如果做不好这点,则水饺要么皮硬,要么馅硬,吃着就不舒服了。
3、“头锅饺子二锅面”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要做到“开锅煮皮,闷锅煮心”,也可以用火调
节啊,为什么要加两(或三)次水,还要是冷水呢?
这就涉及到第三个问题,俗话说“头锅饺子二锅面”,说的是,吃饺子要吃
头一锅的,口感较好,比第二锅的好吃,而吃面条则要吃第二锅的。吃面我们暂
且不去管它,就说说吃头锅饺子的事。
就口感而言,饺子要求外皮薄而清亮,爽口滑丽,不能够吃着粘口。第一锅
水由于是清水,还没有落下面粉混汤,所以煮出的饺子才能外皮清亮。这种饺子
外型好看,口感,一般人是会觉得好些的,于是,有了“头锅饺子二锅面”之说。
而第二锅以后,由于一般不会换水,水里已经遗下许多面粉,开水显得浑浊,
此时的饺子外表也会受到影响,呈混汤状,既不好看,也影响口感。
饺子外皮有个特点,即如果用冷水淋上以后,就会向清亮滑丽方向发展,而
且显得挺刮。并且,冷水的数量如果加得合适,则整个煮饺时间才刚好合适;如
果是加开水的话,则水会很快又开,煮的时间就会不够了,或者把饺皮煮烂。
另外,如果面皮和得比较软的话,浇淋冷水的“火候”把握的好,是可以调
节一下面皮过软的缺陷的。否则,也容易烂皮。
“煮饺子”是做饺子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前面都做的挺好,而没有煮好,
则饺子的“好吃”就会打点折扣。而煮饺子这个环节也是许多人最不注意的,有
时也会影响饺子的口碑,使别人认为“不过如此”。其实,问题出在“煮”上,
而不是“好吃不过饺子”名不副实。
按照现在的科技水平,能够发明或者发明了能够推广使用一种机器(考虑成
本),去达到我上面说的“煮饺子”方法能够达到的程度吗?抬杠者当然可以说
“可以”,但对于真正的饺子爱好者来说,没有了“煮饺子”的成就感和“文化
感”,可能会有点遗憾的。我想,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对饺子的“吃感”吧。
“煮饺子”的传统方法是否有我上面说的那些道理,自可讨论。但太先生得
出的“宗教仪式”、“可笑的重复的场景”等等结论是否草率了一些?
反中医是我双手赞成的,但是应该有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认识水平,用科学
的思维去认识“传统文化”,这样反起来才有说服力。但是很遗憾,看来这个任
务还比较艰巨。套用一个句子,“煮饺子尚且如此,遍地中医信徒又有何惊奇?”
在科学网站新语丝上,号称崇尚科学、具有科学思维的反中医文化人却缺乏
对普通事物的科学认识能力,很随意地发生认识偏差,经常想当然地思考问题。
如此,既驳不倒对立面,也很难让旁观者追随。这,在反中医联盟责难对手固执
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科学思想”和“科学能力”呢?需不需
要清除一下自己的反科学思维残余呢?
哈,“煮饺子”“煮”出这么深奥的道理,把自己都吓了一跳。这也是久看
新语丝的一点收获吧。
二00八年六月五日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关于煮饺子
njyd
怎么煮饺子只不过是个人的习惯,顶多这个习惯是学来的,没必要与文化联
系起来。连这事都能与宗教、共产主义联系起来,可见水平不是一般的高。
据说西方人做饭菜是按菜谱,什么东西放多少克都照着来,这也不见得是什
么高明的文化,他们也只不过是沿用前人的经验而已,没有多少人会深入地研究
里面有多少科学,与中国人按前人的“教导”办事没多大区别。
“填汤止沸手法”也只不过是前人的经验,与写在书上的经验是一回事。至
于关小火止沸,看来jameshu是有经验的,等它沸起来再关小火是来不及的。据
我的经验,第一锅不大容易沸出来,下的锅数越多越容易“爆沸”,这很明显与
汤里淀粉越来越多密切相关(俺没深入研究,也没这个闲功夫)。
这个“填汤止沸”对止沸确实是非常有效,但这个经验是有缺陷的。据我的
经验,不需要填汤,也不需要关小火(前提是火不能非常非常大,一般的煤气炉
大火没事),只要打开锅盖,用勺子搅和几下就行了,很简单。
更重要的是,不加凉水,就按我的做法,饺子汤沸了只要打开锅盖,用勺子
搅和几下再盖上,反复三到五次(根据你是不是爱吃烂些的),就熟了。这个办
法最大的好处是饺子不容易粘。
点过凉水的饺子,稍微放凉后会粘到一起,没法分开,不点凉水的饺子粘住
时拿起晃一晃很容易晃散开。(不是饺子本身晃碎了)这招是我当年从一位很爱
动脑子的师傅那里学来的,自此以后我煮饺子就再也不点凉水了。哪位自己下饺
子吃的可以试试,保证不是忽悠。至于里面的科学道理,我不知道。
再说说和面的问题,我虽然算是南方人,但从小家里就经常包饺子吃。和饺
子面从来没按“定量”过,一般来说和过几次就不容易出错。当然也会有出错的
时候,家里存面不多,不小心水加多了就只好吃面片汤了。但定量也不是那么容
易,气温不同、面的品种不同加水量也稍有不同,气温低加水要多些。从定量的
角度看,以前要粮票时南京卖的机切面夏天是一斤粮票买一斤三两,冬天是一斤
三两五,这说明夏天一斤面加三两水,冬天一斤面加三两五水,有所不同,当然
饺子面要比面条面加水多些。(这个一斤粮票称多重的面条一般人是不大知道的,
因为当时都是:“给我称多少粮票的”,不大关心具体重量是多少,那时好象也
不大提防国营商店会克扣斤两。因为我丈母娘当年是面条厂卖面条的,所以我才
知道。)
还有一个小经验:下饺子容易粘锅底,只要先用勺子把水搅动起来再一边搅
一边下,过一会再开锅盖搅一下,这样就不易粘锅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