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稚子弄冰古诗中“钲”读什么要拼音
1、读音:zhēng,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2、《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如下: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译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4、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一般是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5、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宋史》有传。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其诗自成一体,称“诚斋体”。有《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彊村丛书》辑为《诚斋乐府》一卷。
B. 钲这个字念什么 是多音字吗
\
是多音字
钲1
(钲)
zhēng(ㄓㄥˉ)
[1]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钲2
(钲)
zhèng(ㄓㄥˋ)
[1]化学元素“镄”的旧称。
------〖词性与应用〗-------
钲
(钲)
zhēng
【名】
[1]古代乐器名。形如钤,有柄可执,行军时用
钲,铙也,似铃,柄上下通。——《说文》
钲,铃也。——《广雅·释器》
司铎授钲。——《东京赋》
方叔率止,钲人伐鼓。——《诗·小雅·采芑》
又如:钲鼓(古时行军击钲使士兵肃静,击鼓使士兵前进。后用钲鼓为军事的代称);钲歌(即铙歌,军乐);钲人(掌管鸣钲击鼓之事的官吏);钲鞞搭酃?
[2]钟身正面的上部
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周礼·考工记》。孙诒让正义:“程瑶田云:‘鼓上,为钟体之上段正面也,谓之钲。’”
★部首: 钅 笔画: 5 外笔画: 5
☆笔顺码:3111512121
C. 殷钲怎么读
殷钲怎么读?
殷钲的读音如下 :
殷钲 yīn zhēng
D. 钲的拼音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钲的读音释义
zhēng
zhèng
部首:钅
笔画:10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QGHG
zhēng释义: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zhèng释义:化学元素“镄”的旧称。
E. “钲”字怎么念麻烦附上拼音和说明读第几声
钲拼音
[zhēng,zhèng]
[释义]:[zhēng]: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zhèng]:化学元素“镄”的旧称。
F. 名字里的钲怎么读
名字里的钲读zhēng。
一、钲的释义
[ zhēng ]
古代击乐器。青铜制,形似倒置铜钟,有长柄。用于行军。
[ zhèng ]
镄的旧称。
二、组词
鸣钲、钲鞞、钲歌、云钲、铜钲等。
组词
一、钲鞞 [ zhēng pí ]
即钲鼓。古代军旅常用以指挥进退,故亦引申为战争、祸乱。
二、钲歌 [ zhēng gē ]
即铙歌。军乐。
G. “钲”读音是什么
zhēngzhèng
H. 钲广东话怎么读
【钲】
部首:钅
笔划:10
普通话: zhēng
粤语读音:【zing1】
粤语,又叫广东话,本地人多称为“白话”。粤语是全国七大方言之一,也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方言,一种强势的方言。
I. “钲”潮州话怎么读,跟那个字同音
我的名字就是这个字,也是潮州人,是跟这个“贞”的潮州话相同 也和长征的“征”相同 千万别念错了,我每次开学都害怕老是交错我的名字 呵呵
J. 尧字钲字正确读音
第一个念yáo,
第二个字有两个音,
一个念zhēng,一个念zhè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