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黨家冒菜怎麼樣
環境優雅,服務熱情。味美,舒服。冒菜,臊子夾饃白水獨樹一幟。
2. 濟南黨家莊棗林特色小吃有哪些黨家莊中學在濟南西站哪個方向哪裡購物方便嗎
濟南黨家棗林特色小吃有臘牛肉,醬羊肉,雜肝湯、粉絲湯、丸子湯,牛羊肉夾饃,牛羊肉泡饃等等,為此燒烤和火鍋是濟南黨家棗林飯店裡特色!黨家莊中學在濟南西站南2公里處,公路四通八達,交通便捷,公交車21,159,22,86路車直達棗林景區。購物很方便,黨家棗林小區很多,居民都在當地購物消費,棗林菜市場趕集時候人很多,主要飯店,旅館,超市,美發,通訊店,五金百貨,服裝,網吧,電器,小吃店等等很全面!社區商業繼續發展,人們生活購物越來越方便,升值潛力很好!
3. 全家便利店裡面有什麼值得推薦的好吃的
全家好吃的推薦,大學生,上班族,全家是個不錯的選擇,我不是推銷,真的是來安利的!!!
有人愛全家的包子豆漿,也有人愛奶茶飯團,飯團一度是我的固定早餐搭配!
麵包是我經常忽略的主食,偶爾去翻個牌子,卻是不由自主的感嘆,真好吃啊!首先,微波過的麵包,就像糕點在烤箱里經歷最後的輝煌時刻,熱乎乎、松軟的觸感在寒冷的冬天裡幾乎一秒暖心,迫不及待咬一口,奶香味沖進口鼻,唇齒觸及柔軟,才覺得是真是幸福的早飯!
綜上:全家的好吃的還有好多,今天安利到這里啦!!!
4. 請問哪些地方有糝湯
糝湯」是流行魯南臨沂一帶的小吃,也是流行魯西南濟寧等地的小吃。「糝湯」的起源和主要流行地,從網上看,都說是屬於臨沂。
「糝湯」的「糝」,在魯南、魯西南只讀作「sha」,與「啥」同音。「糝」字的讀音和意義,據臨沂方面考證,一說與清朝皇帝乾隆有關,一說與東晉「書聖」王羲之有關。具體與誰有關,能否二選一,他們自己內部有兩家意見,並不一致。我個人認為,為便於統一認識、統一形象和品牌,臨沂方面可由權威部門出面,對兩家意見進行協調和商量,或採取投票的方式決定取捨。不然,一家人總說兩家說,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老那麼爭下去,容易讓外人見笑。
在此問題上,濟寧及其他地方,基本沒有參與爭論,保持緘默,光吃不說,「食不語」,表現得比較清醒、冷靜、理智和客觀。
檢索臨沂方面提供的資料,「糝湯」,有豬、牛、羊、雞、魚等諸多湯品,是用這些食物的骨肉與麥仁或大米、小米、高粱等一同熬制而成,稠乎乎的,類似於古代只限於貴族食用的「羹」或「肉羹」。後又檢索了一下,類似的這種湯,在寧夏西北地區被稱為「米肉粥」或「肉粥」,是回族人家的家常便飯,當然人家只用牛羊等清真食物熬制。西式餐廳的牛肉湯,也是加了粉子並同樣熬得稠乎乎的,不知能否一同視為「米肉粥」、「肉粥」或「羹」、「肉羹」或「糝湯」、「糝」。
還有一種介紹說,糝湯是從元代由蒙古傳入中原及運河流域的,後於明末清初資本主義萌芽時期開始在商埠、鬧市、驛站、碼頭等客源充足的地帶擺攤設點,批量發展。對此種說法,我以為有一定道理,但也認為,中原及運河流域歷來為農業地區,是華夏的糧倉,祖先們既然能發明米罐菜甏飯碗水缸等制陶技術,那麼在煮肉煲湯時順便抓把稻米穀子大麥仁放進去,使「肉」、「湯」、「飯」三合一,應該不是什麼難題,只是沒有「糝湯」這個後世的稱呼罷了。
但不管怎麼說,不管「糝湯」是與皇帝有關還是與「書聖」有關,或與其他什麼有關,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糝湯」是個好東西,養人。
在臨沂、在濟寧,「糝湯」屬於早點,主要以簡陋的路邊店和地攤兒經營為主。搭個棚
、支口鍋、落個鏊子、擺幾張桌凳,即可起早貪黑燒湯、擀餅,開張經營。有賣的就有買的,只要主人勤快,不辭辛苦,一般的攤點兒都能維持下去,有的能持續干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發展成為祖傳的老店。估計堂堂清帝乾隆所喝的「糝湯」應是由老店特別製作和奉獻的。
在純農業時代,「糝湯」與其它飲食的做法,想必沒有太多的講究。那時的「糝湯」應該是本色食品,使用的都是無污染、無公害、無食品添加劑的有機綠色原料,即使是「葯料」也不會有動則幾種、十幾種、二十幾種的「祖傳秘方」。那時的「糝湯」應該是真正的原汁原味。
臨沂與濟寧的「糝湯」,經營場所都差不多,但各有不同風味和特點。臨沂的表現為油、熱、辣、咸、黑、稠,味道厚重,顏色不大好看,粘乎乎一碗下肚,得喝一上午熱水才能沖開;濟寧的清、淡、香、白,不稀不稠,不咸不辣,喝下去很暖胃。臨沂的辣是胡椒起的作用,濟寧不放胡椒,放幾縷姜絲,不吃薑絲不顯辣。濟寧湯菜受淮揚和蘇杭影響較大,菜餚和湯品講求清淡、鮮亮,口味適中。
濟寧的「糝湯」,以「羊糝湯」常見,個別賣「羊糝湯」的還兼賣「羊湯」,或以賣「羊湯」為主,兼賣「羊糝湯」,店牌上同時寫著「羊湯羊糝」。這樣的店往往不如集中精力單賣一種讓人感到正規、正宗。
濟寧喝「羊糝湯」通常會侵個雞蛋,將生雞蛋磕在湯碗里,打散,然後從鍋里舀出一勺滾湯倒進去沖開,並順便在湯面上捏撒上幾絲姜絲、點幾滴香油,有的還撒點芫荽,不僅好看,喝起來還很是味。
喝「羊糝湯」可配油餅或乾麵餅,泡著吃,或抹點紅辣椒糊子干吃並喝湯順順,以免噎著。油餅或乾麵餅,糝湯店自己做,也有的小店、小攤兒從別處批發,賣現成的,省事。
濟寧的「羊糝湯」,各家做法大同小異。「羊糝湯」以羊大骨、大梁骨和羊肉為主料,以麥仁和稀麵糊為輔料。調料主要有姜、鹽、料酒、羊油、香油、辣椒油、芫荽等。葯料主要有白芷、砂仁、懷山、草寇、肉蔻、豆蔻、草果、香葉、丁香、花椒等,其中白芷用帶皮整塊的,三塊或四塊直接下鍋,其他需要裝進葯料包,趁機下鍋。各種葯料的多少和搭配比例以及何時下鍋、何時撈出,是經營秘密和秘方,我知道,但不便寫明,也不轉讓。能寫明的都是大家喝湯時能親眼見到的,不保密。
燒「羊糝湯」,事先須將羊骨頭和羊肉用清水浸泡祛除污血和膻腥,一般冬天浸泡12小時以上,夏天8小時左右,夏天要換幾次水,以免把骨頭和肉泡臭了。麥仁和稀麵糊也需事先泡泡,麥仁泡軟後單獨煮爛再摻和進燒好的糝湯里,泡稀麵糊的水要倒掉,重新換上清水攪拌均勻後再慢慢邊攪拌邊下鍋,這樣湯里不會起麵疙瘩。姜要各切成末和絲,末一碗、絲一碗,薑末與涼水一同下鍋,用於祛腥;姜絲專門撒在盛好的湯碗里,可提前用清水泡泡,去辣生脆。泡姜絲的汁水千萬別倒了,要將其倒進湯鍋里,祛腥增鮮。
燒「羊糝湯」的鐵鍋是特製的專門加了約高20公分鐵皮箍圈的深湯鍋。「竹竿巷」的鐵匠鋪有賣。爐子一般砌個地鍋腔子,燒煤炭,煤炭的火,猛、穩,大小可調控。
「羊糝湯」作為通常的早點,買賣人家要趕在早晨6點前開門營業,就需凌晨1點左右開始忙活。燒湯、活面、擀餅、切肉,幾個人同時分工進行。濟寧有幾家買賣比較興旺的糝湯店,幹活的都是20歲左右的女孩子,不分冬夏,天天從凌晨1點一直干到上午10點、11點左右,十分勤苦。
糝湯店開得好壞關鍵在湯,因此負責燒湯的或是老闆自己及家人,或是交辦給非常信任、放心的熟練工。燒湯環節涉及許多技巧甚至秘方,專事燒湯的僱工大多與老闆有直接或間接的親戚關系。
每天凌晨1點左右,開始點爐子生火燒水,一大鍋燒開,約1個半小時,到2點30分左右。水開後放骨頭熬骨頭湯,大火熬約2小時,到4點30左右。湯見濃白,接著放羊肉,開鍋,大羊煮45分鍾,小羊煮30分鍾,全部煮完撈出來,在5點15左右。然後倒稀麵糊,中火,邊熬邊攪,至5點30左右成湯。之後,小火、微火,一直保持至9點半左右將湯舀凈賣完。
一大鍋湯,買賣特好的店,平均每鍋能賣出1000碗,稍好的能賣出600—800碗,稍差的在300碗左右。各家燒多少湯、賣多少碗,都有數,一般不會浪費。店裡自己加工的油餅或乾麵餅,也掌握在可控范圍內。如按300碗銷售量,需兩袋100斤面,按烙好的餅1斤出1斤3兩計算,100斤面至少能烙出130斤餅。煮好的羊肉不現賣,而是涼透後放冰櫃里冷凍至生硬,便於切薄片撒到湯里,或單獨加醬油、蔥絲調拌。熟羊肉的銷售量,按售300碗湯算,每天大約能售出30——40斤。
現在糝湯加雞蛋一般賣1塊5每碗,油餅或干餅約2塊7每斤,熟羊肉30元每斤。一個平均每天賣300碗的小店,忙活一大清早、一大上午,掙不多,也就平均每天純利200到300塊錢。好的,能凈掙500左右,特好的如「小南門」的"楊家",如"太東商城"的"劉家",都是每天早晨排著長隊喝湯吃餅的,人家是掙一千還是兩千,咱不好亂說。
濟寧城裡經營「糝湯」在二十年以上的,我認識的有兩家,一家是原「小閘口」運河西岸的「金家」,一家是市委黨校路對面、「半截閣」路口的「王家」;經營時間在十年以上的,我認識的也有兩家,一家是「小南門」的「楊家」,一家是「楊家」北邊、「十五中」北側的「黨家」。
以上四家,均為回民開辦,做法和味道是正宗的「清真」。「金家」和「王家」的路邊店,沒有字型大小,只在門口擺個寫著「糝湯」的牌子,「金家」因所在地拆遷,前幾年不知搬往何方,「王家」一兩年來斷斷續續,有時干、有時關門。「楊家」和「黨家」兩家買賣做得一直火紅,「楊家」從十多年前路邊的糝湯棚子發展到前幾年的「三層樓」——字型大小為「楊興海糝湯」;「黨家」的店鋪雖破,卻不妨礙其在07年初正式組建餐飲公司,廣招加盟,品牌叫「黨記糝湯六百碗」。
這四家,除「金家」外,王、楊、黨三家多少有拐彎摸角的親戚關系,彼此偶爾見面會交流些如何改進糝湯、進一步提升質量和口味的問題。三家中,黨校「王家」的老王年齡最大,今年已年邁70。老王在80年代初40多歲的時候開始擺攤兒,先是在黨校東側的路口,擺了十多年,90年代後,在黨校路對面的「半截閣」街道路口置辦了門面,有了固定場所。老王的店屬於小店,每天也就賣個400碗左右,收益較穩定,日積月累也較為可觀。兩年前買賣正常的時候,雇有6到8個員工。
5. 濟寧有多少家做外賣的
1元---10元吃遍濟寧
太東正門對面消防隊旁邊的小胡同~一直往裡走有個女的賣的羊肉串夾餅,老有名了
黨家糝湯:在鐵塔寺小區路口那,旁邊靠著楊二姐燒烤
冰淇淋蛋卷:在浣筆泉路和紅星中路的交叉口上,靠浣筆泉路步行街這邊。
菜煎餅:在太東大市場西邊的太東小吃一條街里!絕對夠勁!不過沒肉的
炒魚片:海關路與建設北路交叉口西邊的那個路,原來是菜市街,28路車從那裡經過。
缸貼:在供銷路劉庄小區東門口往裡走,過去賣菜的就看見路邊一個男子賣的缸貼,很多人去那裡買。
炒米,炒麵,炒田螺在古槐路,百貨大廈後面的胡同里,還有一家在經緯大廈路口向南100米路北一家。
喝糝湯的地方:劉家糝湯,黨家
在公園那邊的滑冰廠旁邊有個燒烤攤,叫金泉燒烤
一中後門的羊肉串夾餅,爽啊,想起來就流口水!
經緯西"餐廳"??有的.!現在搬了地方.好像搬到了北門區西門口位置吧.名叫夏家田螺.
濟寧的豬頭肉.後郭就有一家賣得有錯.
太白路金伯利鑽石東邊的一家炸串
核桃園的胡家米線館還有,小南門海記牛肉湯
老一中門口的臭干叫孫記臭干,絕對津道!
還有醫學院北門的魷魚夾餅夾餅下午6點以後才有賣
太東那邊有個賣炒麵,不過小攤嘛不是很衛生,偶爾吃一次也沒什麼
太東那邊還有個小飯店裡面的地鍋雞
吉祥小區有個大韓小飯店,裡面的辣子雞炒的很牛X!
醫學院東門的夾餅,也比較有名
在建設新村裡靠東邊的賣豆腐腦和蛙魚的那的蛙魚和串
位於仙營綠地超市西邊小胡同里,一家小店。
林家灣的魚湯,財神閣的燒雞.馬家的煎包.
草橋口橋南有賣老豆腐的
核桃園,康明眼鏡店往南一點的那路口,有家蛋卷冰激凌,5毛 ,1塊的都行,就在路南,"誰酷"那,賣了很多年了
秦庄的那家糖炒栗子
太東大市場後門的回家拉麵
糝湯小南門的,還有那的煎包,真的很好吃啊~回民區的東西香啊!
鐵塔寺那邊的芙蓉居火鍋,那裡的料正宗,還有家財神閣,純粵味爾的!老闆姓姚,人不孬!俺常去
一家牛肉板面,在環城西路,光河花園小區東門口對著的那條小吃街,櫻花集團路西口那也有個不錯!
劉庄路上有家馬寧燒烤,在中區建委斜對面.
永和的蔥油餅
喜閣左邊的阿香婆
林家灣糟魚.(多吃容易膩)馬驛橋的糝湯.蒸餃.煎餃.浣筆泉北頭的麻辣串。
皇宮餃子城
有兩家:一個光河路仙營綠地對面的唐口麻辣魚
一個是工人醫院附近的姚樹人麻辣魚,其實想吃正宗的還是自己開車去唐口!多扎實百!
謝家餡餅,還有王家饊子,在實驗小學附近。
綠地旁邊新開的陝西食府
劉庄路快接近琵琶山路的時候有一家東北人餐館
億維數碼廣場那邊路口往東一直去,有N多好吃的!比較有名的有羊湯,牛肉湯!以前天天去!!很多小吃,距離一直延續到綠地那邊!
小南門,回民區入口的有一家賣壯摸的,不錯,還有,西郊魯抗附近得沙家沙湯,還有一家賣手抓餅的,還有二十里鋪得一家小飯店的米粉肉,,在南門口孫記臭干那裡有家於家米線管.又及,阿拉巴巴燒烤搬到草橋口新橋附近了,靠著孟府宴和火車頭
劉庄小區東門有家火燒很好
老游泳池的西牆對面的臨街門面有家頜叻面
國泰東門對面的牛肉
體育館南門向西的光河小區門口,下午5點左右有個熱豆腐攤
老幹部活動中心樓下的路上下午會有一豌豆黃
米參湯,古楷園南路的那家了
劉庄東門對面的胡同口有家燙面角,是煎的,早點最合適!
除了劉庄路上的缸貼外還有在從核桃園往西過游泳館再往西快到建行的地方也有一個賣缸貼的.
附院的老門就是小胡同里有謝家餡餅.
供銷路上的劉庄菜市往裡靠南邊有一家二口賣燒餅和鍋貼。再往裡,有賣糟草魚的
核桃園里在小南門炒菜旁邊有一家酥油火燒
在紅星路與浣筆泉路交界的地方的糖葫蘆
聲遠舞台往紅星路的拐彎的地方有一個快餐店,宏泰快餐。
菜館,在全聚得烤鴨的那個大樓再往北一直走,因為天黑具體北在哪條路上不清楚,反正不拐彎,走到快沒有住家了全是路的有一家「豐年海參館」是專門吃海參的地方。有從68元到188元每位往上不封,從一個海參到三個不等,做法用料各有區別。按位收費,在海參的基礎上
再根據價位的不同配菜和麵食。
賽寶量販西門對過的那家羊肉串加餅
謝營的叉燒飯3.5元一份,還贈送一碗雞蛋湯或米湯
賽瑪特對面的粥鋪. 江南美食街的粥鋪也不錯!
海記的牛肉湯,那裡的牛骨頭和牛尾
新世紀廣場南面的姚記麻辣魚,據說是老的姚樹人麻辣魚,比前兩年貴了,口味沒變
聯華南面那家過橋米線
老五家的牛肉湯在琵琶山路和陵園路中間的一個胡同里
工人文化宮裡面的章魚小丸子
華聯旁邊的過橋米線里的豬耳朵
實驗小學旁邊的王家饊子
得克士的冰淇淋,甜筒!夏天的避暑勝地~如果你沒帶多少錢,也沒事!一個甜筒才1快5,要杯中可夠你喝到傍晚
還有實驗小學對面的羊湯
太東正門對面消防隊旁邊的小胡同~一直往裡走~~~挨著賣羊頭肉的那家
油炸
公園東門對著的小胡同一直往前走在橋東面賣早點裡面有家杏仁豆漿
一中後門小路口居民樓底下的蛙魚
天策對過大嘴巴油炸雞柳~~~太東市場南門那的雞柳也很香
東門的點心在挨著機關幼兒園和派出所~~
鐵塔寺黨家糝湯旁邊還有個四川味兒的沸騰魚鄉,我吃不太慣,不過他們都說好吃,我認為那裡唯一的特別之處就是上的茶好
太白小區有個李家麻辣串,多是味兒百!!!不比過橋米線差
太白小區這邊的大森林燒烤,從真維斯過了拱橋就能看見了,現在到處都是燒烤,其實味兒都差不哪去,這里的好處就是環境好一些,干凈
成都小吃,在南門口以前的老一馬超市對著的稅務街上,成都人開的,特別是裡面的小籠包子,特爽!
小南門的楊家水餃!
6. 濟南黨家中學,濟南黨家莊中學附近有早餐嗎濟南黨家中學附近外來人口多,文具店和服裝店
濟南黨家中學附近吃早餐的點很多,午飯和晚餐都有,黨家莊棗林附近的飯店和旅館多,文具店和服裝店更多,主要是附近小區已經很成熟,小區外來人口多,公交車有21,159,22,86等等,黨家莊有很多小區,棗林陽光花苑,興東小區,重汽小區,玉景山莊,文庄安置房,金屯花苑等等多達17個小區,住戶上萬人,經濟商業和娛樂休閑業正待蓬勃發展,發展潛力巨大,周邊居住環境好在濟南黨家莊棗林上吃燒烤還能看電影,聽音樂,卡拉OK一曲,真是爽極了,吃燒烤就到濟南黨家棗林,濟南黨家棗林,燒烤一條街就在黨家棗林,濟南黨家棗林夏天燒烤滿街都是啊,濟南黨家棗林燒烤品種多,活羊現宰,新鮮的!
7. 黨家涼皮怎麼樣
喜歡涼皮的童鞋可不要錯過了,這家涼皮點得涼皮 做的很有特色,味道很好,在大廳中和大家一起吃,非常熱鬧,很有特別的氣氛
8. 濟南 吃魯菜 哪裡好
1、泉城大包
幾乎每個來泉城旅遊的人都忘不了品嘗名聞遐邇的泉城大包。它選料精細,做工考究,配料豐富有特色,而且味道醇厚,花色品種多。泉城大包97年起就獲"中華名小吃"獎。它快捷方便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色,獲得廣泛贊譽,蜚聲海內外。老地址是南門大街2號,6921911-3300。現在已經不賣了。不過似乎正在籌劃重開。地址不變。大家一起關注吧。
2、草包包子
普利街15號,6921454。做1路公交車到普利街下車前行10米左右。濟南的名吃,始創於20世紀30年代。因創始人張文漢先生憨厚淳樸的綽號「草包」而得名。精緻皮薄味美多汁,迄今已開發出以豬肉灌湯包為首的十餘種風味。生意出奇的好。一籠才六塊經濟又實惠。建議你去那裡的大堂牆上看看名字的由來,還有,那裡做正宗的魯菜。喜歡那裡的龍井包。肘子肉拌黃瓜好吃。蛋花湯特別好喝。花生糊也好喝。吃不了的用荷葉打包帶走。那個大荷葉特別的香。這可是濟南的老字型大小,不僅是一種食品,而且是一種文化。
3、孟家扒蹄
共青團路草包包子鋪路口一直向北走,大約二三百米就到了。具體位置是朝陽街28號(一座四層小白樓)。老字型大小。門臉不大卻生意興隆。除了它的老招牌扒蹄和排骨,碎肉也不錯。上午10-12點,下午16-18營業。去晚了就沒的買了。
4、名士多烤全羊
濟南經三緯九路26號,7931027。泉城「十大名吃之一」,清朝末期即名聲大起。選梁山1歲青山羊,以祖傳秘方烤制,保持原汁原味,色香味俱佳。
5、黃家烤肉
濟南名吃。恐怕很多人沒有吃過。黃家烤肉作坊在二七西邊小梁庄內,濟南目前有四個地方有賣。一個在建設路二七新村西頭往南集市內。還有一家在民族大街。另外在經六路和經七路之間的斜馬路也有一家。再就是經八路自由大街菜市場里邊,紅色的亭子,正沖著集市的三岔路口。黃家烤肉起源於章丘,以豬肉為主料,秘方配料,用水果樹枝熏烤製成,口味略咸。黃家烤肉有兩種,瘦肉和五花肉(帶豬皮)。瘦肉且不說,五花肉肥而不膩,豬皮香脆可口,絕對是烤肉中的上品。
目前市價:12元/斤。
6、天天炸雞
天橋醫院東鄰,5959187。泉城「十大名吃之一」。工藝精湛、風味獨特。得到省內外人士稱道和許多留學生的認同。
7、雨雨炸雞醬雞
濟南天成路42-2號,分店在四棉副食品市場,5958650,9089691。「濟南名小吃金獎」產品,色澤金黃、骨肉自脫、風味獨特。
8、華林居「香菇烤雞」
濟洛路136號,5915514。
9、亮亮拉麵
泉城「十大名吃之一」。多次參加廚師節獲得好評。
地道的配料,勁道的拉麵,現在亮亮算得上是濟南新一代的老字型大小了。店面不大卻常常是人頭攢動。小小的拉麵卻長長地拉住了老濟南人的腳步。要上一盤肘子肉,一碗3.5元的面,在來上點香菜,著上點醋。又清咽,又潤喉,比你吃什麼葯都管用。心情一準就好了。總店在經四緯十二路西商業街。一店英雄山名優小吃城。二店濟微路38號。在山大新校北門出來向西拐,和山大路交界處,有一家。感覺濟微路上的比英雄山的好吃,而且還便宜。
10、油旋
濟南的名吃。今天提起濟南名吃人人都只知道烤地瓜。其實濟南不是沒有傳統的好東西,是漸漸的都失傳了,很可惜。如果有時間和金錢真想去拍個專題。濟南老字型大小在東門後面,晚報曾經報道過,好幾代了,傳兒不傳女。蘇將林做的油旋是正宗的濟南名吃。報上介紹現在正宗的只剩下聚豐德,我在聚豐德*馬路窗口買過,又涼又硬的。以前芙容街里有一家賣的,就在滕州羊肉館旁邊,蔥香飄的到處都是,真懷念啊。現在據說在老東門後面的巷子里還有,一塊錢3個,邊烤邊賣,限量發售,決不多賣。有時間去考察一下。
11、燒烤
(1)紙箱廠燒烤在閔子騫路與山大南路交*口往北50米,路東紙箱廠院內。由於市政府要求攤販「退路進廳」,這家就很巧妙的利用了路邊紙箱廠的院內空地。既沒有進「廳」,也退出了「路」。所以其實它是沒有名字的。這家串兒在附近非常有名,一到晚上,人頭攛動的盛況甚至超過了當年的緯九路。每天晚上只要過了8點,你很可能就吃不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了,原因很簡單:賣完了。特點:只要是羊身上的,沒有他不烤的。而且只要是他烤的,沒有不好吃的。缺點:衛生條件很一般,廁所只能是男性使用……(在一棵樹四周圍著塑料布,中間是自己挖的下水道)
(2)經七緯二路啊里吧吧燒烤。門面不大,裡面卻很寬敞。一樓一進門就是明檔點餐區和炭爐燒烤間。現點現烤,沒烤熟的絕對不會端到你桌上。
(3)玉景花園的一九燒烤是比回民小區的羊肉串還好吃的地方。在南辛庄。坐102汽車到南辛庄下車,然後下車後往西走一點。路南有條小胡同。很大的一個廣告牌,寫著玉景花園。一進胡同第一家就是。寫著一九燒烤。雖然不是正宗的一九,但確實很好吃,肉很新鮮,而且還多。肉烤的很好,而且串很大,肉也很嫩。最好吃的是他的燒餅,又香又脆,味很足。我覺得比鑫鑫和磊磊的都好。
(4)饢食烤吧,在山大新校南門附近。70路在閔子騫路站下車,然後西行20米路南。原木結構夾層,風格以自由、浪漫、音樂、搖滾為主。在這里燒烤不可不點的東西有雞翅膀、舌頭魚、魷魚板、尖椒、蘑菇和饅頭片。
(5)玉函路上的好旺角。環境很不錯。古代圖騰牆飾,鋪著淡格檯布的桌椅,燈光在磨砂的處理下變得很輕柔,店中還有棵參天大樹。精緻的小竹筐盛著羊肉串、魚串、金蟬、明蝦、茄片、土豆片,散發著誘人的香味,不吃都是一種享受。想吃得浪漫,就去好旺角吧。
(6)良田青龍店。良田燒烤的招牌看著很親切,玉函路上也有隔路相望的兩家。
200多平方米,60多個餐位,幾道竹籬錯落有致,有點採菊東籬下的感覺。
這里不僅僅有羊肉串、牛筋、多春魚等等燒烤,還有藍山咖啡、咸魚雞炒飯和吞拿魚三文治。把傳統燒烤與西餐結合起來挺有意思,對喜歡新鮮的人來說誘惑不小。
(7)新疆食府
正宗新疆風味的餐館。暫且放這吧。洪樓大潤發後面第一條街,這條街的東口正對著洪樓教堂,好像叫作洪樓商業街。這家餐館就在教堂向西走400米左右地方不大,樓下6張桌子,樓上兩間房是雅座,老闆是新疆人。清真店,廚師是從新疆帶來的,一個是回族,一個是維吾爾族。特色菜——大盤雞,大盤羊肉,大盤那仁,香酥雞,大盤肚子,炒烤肉,植物四寶,芝麻牛肉乾,紅燒鯉魚……麵食主要是炒麵、過油肉拌面、揪片子湯飯等。家常菜也做得很好,比如辣子雞塊,和一般濟南的做法就是不一樣,雞肉特別嫩,真的很好吃。羊肉串用的孜然是專門從新疆發來的,味道純正,還有其他地方吃不到的烤羊肝和烤羊腸,烤羊心等。總之味道很不錯,而且很乾凈,好吃不貴,2個人40元左右,4個人也不會超過100元的。
(8)新疆吐魯番葡萄園餐廳,煤炭總醫院往前走,森林公園東300米。點碗羊湯,吃著新疆人的特有的——「囊」,再點些1元一串的大的烤肉,絕對很爽。公車大概有7,76,k96,k91,k107。
(9)濟南東部金馬大酒店東200米的一個小店叫草春堂。無煙燒烤,干凈。肉串新鮮,味道也好,吃法獨特。
(10)二十七中邊上的紫羅蘭燒烤。我喜歡吃它的烤饅頭片,撒上芝麻鹽,香極了。
(11)王舍人那裡,市立三院附近有一個地方,串超大。全濟南就他那裡有腱子肉,18元一斤,很好吃。
(12)鑫鵬羊倌。在文化東路上雜技團那兒。燒烤不錯。羊湯也好喝。
其他諸如文東路上的珍味;甸柳往東的和平燒烤;閔子騫路朱老三燒烤;三九烤肉串;回民小區等等,就不一一說了。另外,回民小區有一家燒烤店的烤肥牛不錯,忘名字了,大概在磊磊旁邊。
12、羊湯,羊肉
(1)萊蕪羊肉湯 共青團路彩虹大廈內。稱得上超級豪華羊肉湯,較貴。不過這店很實在,羊肉湯用大盆盛得滿滿的,熱氣騰騰,香氣誘人,香而不膩不膻。圍坐桌前的人忙不迭把熱湯盛到自己碗里。只是分到後來,湯沒有了,剩下實實在在的半盆羊肉。燒餅也不錯,很純正的魯中做法。
(2)魯西南風味樓在千佛山東路,省博物館與經十路之間。盡管經十路修路很難到達,這里還是人滿為患。羊湯很正宗,羊肉和湯全都是從單縣運過來的。最棒的是羊湯。孜然心管也很不錯。烤羊腿口味一般。鯽魚不錯,可以來一個。還有那個烤現吃的燒餅,好吃極了。大家不妨去嘗嘗。不過最好提前預定。祝你好胃口。
(3)騰州羊肉湯館在回民小區。人非常多,真是好吃啊。現在有好多騰州羊肉湯館,不知道那家是真的,這家就是騰州政府駐濟南辦事處。
(4)三毅春水屯路晶晶海鮮城對面的一家羊湯。光辣椒就有3種,餅是死面的那種,泡不爛的。
(5)回中對面的小趴趴屋是一家回民小店,以羊肉為主。冬天的火鍋都是手切的羊肉片,純鮮肉。蒜爆羊肉(15元),扒羊條(20元)。絕對地道。另外他那裡的丸子湯也特別棒。順便提一下,鐵一中對面有個海陸空也不錯。價格便宜,量又足。
(6)幸福樓全羊館,朝山街43號(朝山街和濼文路間的小路上)正宗魯菜,鮮咸醇厚,色澤光艷。價格大概四五個人150左右。缺點是沒有洗手間,只有店對面簡易的。
(7)楊勇紅燜羊肉:花園路與山大路交*口北,就是山大路北口。路口標志性建築有在水一方洗浴中心,金泉練歌房。這條街一直向北走,大約有二百米左右,就在路東。吃紅燜羊肉挺有名的地方。很好吃啊。
(8)經五小緯二那個路口上,往西南有個斜馬路市場。里邊有家回民專門做羊湯和牛肉小燒餅非常棒。羊湯3元、5元一碗,牛肉小燒餅2塊5一個。我喜歡那種五元的羊雜湯。燒餅也很棒。點菜的話就挑羊臉和拌羊肉好了,巨好吃。雖然是個很不起眼的門頭,但天天人滿為患。稍晚點就只能在露天里喝了。可見酒香不怕巷深。
(9)經二路過了緯一路繼續往東,過了康南酒店,就能看見一家全羊湯館(紅色招牌的)。羊蹄好吃,一斤5塊錢;羊湯也棒,一碗3塊,喝完了可以加湯。燒餅五毛一個(有一面都是芝麻),很香。
(10)陳家羊湯館:洪樓西路(亦即原來從老校到新校的菜市場)北頭。一碗5塊,味道鮮美,再來一塊錢的油餅,一個字:「爽!」另外,其一樓的快餐也不錯,很符合我這種食肉動物的口味——基本都是紅燒風格。
除此以外,可以喝到純正羊肉湯的地方還有省實驗中學對面的羊肉湯大王;三聖街中段的羊肉湯;站前街往西 200多米的單縣羊湯;文東路上雜技團那兒的鑫鵬羊倌。
13、雞
(1)一戶候白斬雞:文化西路山東大學北門附近。店面可以用「極小」來形容,來吃飯的人數可以用「極多」來形容。這里的白斬雞肉十分鮮嫩,香味非常。再吃幾個蝦肉包,幸福。另外,一戶候白斬雞旁邊的蟹肉包也是很好吃的,每每都N多人在等,好吃。
(2)辣子全雞:共青團路,5路車站牌往西50米路北的小胡同口,好象叫「美美餐館」。路東一個很小的門臉(裡面東拐西拐的好大),門前豎著個牌子,寫著「辣子雞、啤酒鯰魚」。對面是春江飯店(門口有鍋貼賣,也很好吃)。三聯的人經常去那裡吃,基本上是包場。辣子雞一盆大概20元左右,三四個人吃沒問題,記得吃完把雞湯拿回家,下面條吃太棒了。啤酒鯰魚也很有特色,但吃多了會膩。炸蘑菇我也比較喜歡。海米冬瓜湯最好也嘗嘗。
(3)飽飽頓:飽飽頓的神仙雞很好吃。還有它的珊瑚白菜也不錯。在匯統大廈附近洛源大街上,一個很小的門臉,看著不起眼,好吃還很便宜。還有好象解放路上也有一傢具體位置就不知道了。據說不如這家好吃。
(4)光棍雞:歷山路魯藝劇院斜對面有一家,走廊里掛滿了毛主席年輕時候的黑白照片。有個叫「村長家」的包間牆上貼滿了80年代出版的《大眾電影》。除了光棍雞,還有其他特色的。比如炸薄荷、田雞腿等等。補充一句:那裡的服務生都是男的。
(5)王小二胡同炒雞:山大路和文化東路交界的地方。味道不錯,價格實惠量又足,通常都是人滿為患。店裡的馬扎太高,吃飯的時候有點不舒服,建議自帶小木凳,哈哈。
(6)小洞天:在銀座後面300米就是金碧酒店西面50米處,路北。只有8張桌子,兩個房間。菜很有特點,特別推薦老虎雞。脫胎於白斬雞。風味獨特。
(7)一品居:體育中心下面。燒雞公特出味兒。
(8)葯膳全雞:緯一路省委正門斜對過一條小胡同里。
(9)蒙陰光棍雞:花園路及解放橋路口。也是比較有特色。
(10)老河道的瓦罐:歸到這一類是因為它的墩雞很不錯。還有三鮮湯不錯,8元一份,量很大。滿街都是分店吧。
(11)1+1辣子全雞:清河村洛河小區旁邊。除了雞龍蝦球也比較有名。
(12)英雄山小吃城的光棍雞也不錯,但必須是草雞或者山雞。
14、骨頭
(1)小金庄的大梁骨:很多人暮名而去,小村莊里停著好多豪華車,路途很遠。
那裡的大梁骨真是不錯,牛鞭和牛尾也是它的特色。現在還想去吃,就是一直沒有機會。建議去了要三四個菜就行,大梁骨不可少。嗆捲心菜,炒豆芽,再來個牛肉什麼就足夠了。另外,牛鞭和牛尾也很棒。具體路線——經十西路,到一鐵路立交橋處,走北邊付道,進入濟南西鐵路樞紐地區(首先是濟南西車輛段),沿著道路一直向北行駛,再經過濟南西站,然後一個大下坡十字路口向右拐就進入小金庄了(回民居住區)。
(2)大鬍子骨頭湯館:老東門向東,不到歷山路。挺有名。具體點就是林業大廈向西,路北,邊上有個集貿市場。連骨頭帶湯,一鍋足亦。絕對是最實惠的湯。
(3)阿洪醬骨:和平路西口。102、96、49路公車在歷山路口下車,然後往東50米路北。吃骨頭的絕佳去處,各種風味不同的骨頭,應有盡有。
(4)錦平:總店在郭店,濟鋼往南。那裡的排骨就不用說了,味道特別正宗。再就是實惠,什麼豆腐皮、炒豆芽一大盤端上來很壯觀。這么大的盤子,一般要一個菜就夠了。在分店也吃過,覺得不如老店的正宗,也許是心理因素吧。
(5)長春王燉菜骨頭館山大路上。味道不錯。一到飯點人滿滿的,好多都排著隊等著吃他家的大骨頭。
15、火鍋
(1)小肥羊:首家推出吃火鍋不沾料的火鍋店。不過我通常都要料,吃起來會更加開胃。小肥羊的羊肉相當的嫩。只是在涮過幾盤羊肉之後味道會淡很多。
(2)小天鵝:很好,不過別要太多吃的東西,因為光喝湯就撐著肚子了。普通鍋底可能要30元,烏雞的鍋底是88元。你可以先上一個瓷盆褒的烏雞湯,喝湯吃雞肉。然後上烏雞湯的火鍋,剩下的就和涮普通火鍋一樣了。湯裡面有大概有十幾種小料吧,我也說不出名字。味道真的很鮮美,湯非常好喝。四人吃大概200多塊吧。如果兩人吃的話100塊左右。就是位子不太好等,房間的話要提前預定。
(3)金山火鍋城:位於中華小吃城。地道的重慶火鍋,老闆娘是重慶人。鍋底配料講究,菜的種類豐富,令人大快朵頤。每天前去品嘗的食客排隊等候,煞是壯觀。雖為火鍋店,又不單單是火鍋,此店川菜做得也很地道。最吸引人的一點,價格很便宜
(4)摸錯門:在山大北路上。是青島的名火鍋。每天人都很多,很好吃,價格也挺合適的。
(5)順風涮肥牛:明湖路上。小料很清口,牛肉也是鮮嫩得入鍋即熟入口即化,多吃幾次也不會覺得膩。如果喜歡生吃的話,來份肥牛刺身還是不錯的,價格也不貴。價位多在20-35元之間,分量適中,兩個人100元就差不多夠了。
(6)東來順涮羊肉:英雄山路,新華大酒店南邊。羊肉挺嫩的,而且是銅鍋的。服務生說木炭可以燒3個小時。最好別要肥牛和羊羔肉,因為是濟南本地的。羊肉是內蒙的9元一盤。另外,有幾個特色菜也不錯。金龍笑蝦雙味雙吃;麒麟桂魚鮮鹹味美;油炸雙拼又香又脆,特別鮮嫩,入口即化。最有特色的菜是八寶釀梨盅,見過用桔子、瓜等做的果盅,還真沒見過用梨做的。是填上糯米、核桃仁、葡萄乾,再用蜜蒸。所以既有八寶飯的香,又有水果的甜,大力推薦。
(7)昭君大酒店: 在濟南西邊,張庄路上,不到茶葉批發市場(地方遠點),路南,很顯眼的。周末和家人一起吃自助火鍋,強烈推薦此地。應該是蒙古人開的,有民族氣息和特色,有舞蹈歌舞表演,還有獻哈達的。羊肉的味道挺好,切的也很薄,還有百葉、毛肚也不錯。鍋底18,每個人10塊,小料3塊一碗。
不過不能自帶酒水,可能就酒水掙錢了。能吃的去賊劃算。
(8)北園鎮政府的火鍋:涮羊肉很不錯,還很實惠。現在搬到佛山苑小區裡面了。很容易找。川江魚頭火鍋山大路和山大南路交*口南邊,路西。非常不錯價格也比較便宜。鑫隆八一立交橋北。木炭火鍋。這兒的肉一般,不過羊肉丸子很好。幾乎每次去都是為了喝那裡的丸子湯。找個小碗盛幾個丸子,舀上湯,撒點鹽和味精,再來幾滴香油幾片香菜。味道太鮮了。
(9)烏江清水魚火鍋店:地經七小緯六路 (匯統大廈往南200米)。
雲貴風味,工薪消費。味道真是不錯。我們四個人,到那兒現挑活魚,要了兩斤。配菜免費,有好多種蔬菜。然後圍著一火鍋,還要了啤酒,總共才花了60元。
很有特色,裝修的也不錯,衛生條件挺好的。
(10)皇城老媽火鍋城:佛山街17號。乘車到銀座商城向南300米。二七南站有一個分店。在山大邊上也開了一家,就是在洪摟西路,方太練歌房旁邊。特色菜:老媽牛肉,老媽嫩雞片,成都空運黃臘丁,自製狗肉等。
(11)九碗拌火鍋城:西校旁邊。大家都很熟悉吧~。不多說了。
(12)雲亭:差點就把雲亭拉下。不過不寫大家也都知道。散布於濟南各地。我覺得北園路上的最好。但是雲亭的確比不上小肥羊。
16、海鮮
(1)聚福林:強烈推薦!八一立交橋東北角一家,和平路上還有一家,不過不如八一立交橋的聚福林好。這兒的海鮮基本上都是活的,做的味道也好。推薦鮮海蟄、膠東一品鍋,魷魚圈,瓦罐魚等等,都很好吃。還有一種炸的小魚,名字忘了,又脆又香。聚福林絕對是濟南吃海鮮最便宜的地方了。不要包間費,而且無最低消費。朋友幾個去坐坐,大吃一頓蠻好,又便宜又實惠還新鮮。我們7個人才花了80塊錢。
(2)都一居:文化東路省體校東側,路北。以青島海鮮為主,價格較一般酒店略低,口味相對不錯。不大,但是名氣很響。最大的特點就是店門口總是堆放著近百個馬扎。到晚上氣氛就熱鬧起來,路邊停滿了汽車,路邊擺滿了小桌子。一般情況下食客約為百人左右,生意特別火爆。
(3)小海鮮:經七路近小緯六路,岔路街小區對面。相當好,建議去嘗一下,但要提前預定,因為生意太火。推薦--涼拌海腸,舌頭魚,韭菜海腸。
(4)富源海鮮城:銀座八一店南門路西一點。以經營海鮮為主,很新鮮。老闆是膠東人。特別一提的是它的火鍋也很不錯。羊肉牛肉非常的嫩,刀工很好。口味出色。價格中等,適合朋友間小聚。
(5)小忠鑫膠東菜館:在民生大街上,路西,鐵四小北邊,回民中學南邊。以海鮮為主。推薦兩個,一是干烹鯧魚,這個菜運用了魯菜的傳統烹調技藝,再加上新鮮的鯧魚做原料,特別出味。還一個是烤魷魚,至於怎麼個好法還是大家親自品嘗一下吧。正常飯點過去會沒坐,所以可以提前預訂一下,電話是2066850、2906666。樓上有大約10個單間。
(6)膠東人家:皇亭體育館,菜做的比較地道。桑拿花蛤很好吃。
(7)一家人海鮮 佛山街。膠東海鮮。店裡的基調是藍色,從桌椅到牆上的裝飾畫都給人藍天碧水的清爽之感。特色菜有一家人魚丸、蝦醬大排、膠東三明治、燜明蝦。一家人魚丸是把鮁魚肉、鯊魚肉、鰻魚肉這3種肉手工擠壓攪拌用作丸皮。用奶湯熬成。口味清淡,肉香濃郁。22元一小份,38元一大份。食馬天海鮮工業北路上,服務很好。菜的質量也不錯,而且飯後有果盤贈。
(8)鑫帝海鮮城:青年東路。他們的魷魚圈非常的絕。還有燜深海蝶魚頭,入口即化,口感真是賽鮑翅。
(9)小蓬萊:經三緯三路口。吃海鮮的地方。物美價廉,品種眾多。就是總滿員,呵呵。可以試一試。
17、米線
(1)福利來:濟南最有名的一家米線。玉泉森信旁邊。價格有40,50,60元/份。除了米線還有特色龍蝦球,巴帶沾漿,紅燒昌魚等等。強烈推薦。
(2)過橋米線:中太大廈下面,東關大街東口,海堰門那裡。坐公車到東關大街一站即可(老東門往東一站路),站牌就在餐廳門口。裝修以竹製品為主,少數民族特色,感覺象進了竹寨,服務員也都是穿民族服裝。過橋米線很正宗,還有雲南風味的烤製品。米線有5塊、8塊、20塊的。8塊的有一個小雞蛋,一小盤裡脊肉片,還有蔬菜。湯味鮮美,頭一次用那麼大的碗吃東西。重慶紅火米線山師路上。雖然小了點,不過還是很好吃的。吃過酸菜肉絲的和番茄丸子的,米線很勁道,口感不錯。小碗3塊,大碗4塊。另外~,不嫌棄環境不好的話,再推薦一個好吃便宜的。是以前芙蓉街的正宗砂鍋米線過橋米線,現在遷至大觀園西面的小吃街了,兩塊五一碗。
18、面條
(1)國人拉麵:朝山街。價格和馬蘭差不多。要小碗加肉的那種,8塊錢。最棒是湯水,據說加了葯材在裡面,可以補的。炒米飯只要3元,湯還可以隨便喝。最適合學生去的拉麵館。據說周星馳來泉城時還專門吃了一次。
(2)馬蘭拉麵:大觀園西。便宜的店,4~8塊的價格,很好吃。我喜歡牛肉麵。還有香辣面。炒麵不是很好吃。太油膩。還貴。
(3)房家面館:辛庄高架九中旁邊,是豬肉的,回民朋友不要去。那裡的後肘肉作的不錯,面很筋道,湯也很鮮。似乎在王官莊附近也有一家。
(4)福碗居:泉城路新華書店西邊。老北京炸醬面。不停得有小二在吆喝。小二很殷勤,迎客送客、上菜倒茶都中氣十足。初聽備感新鮮,聽多了可就覺得有點吵了。而且我覺得炸醬面真的很難吃。
(5)亮亮拉麵:濟南名吃。上面介紹過了。
19、水餃
(1)西北餃子城。水餃就是好吃,不服不行。
(2)馮氏餃子。濼源大街98號。還有解放路36號和文化西路中段。
號稱百年老店。不過歷史真的很悠久……在濟南很有名。
(3)陶然餃子館。北園大街。K92車站北街站下來就是。餃子很好吃。還有鍋貼什麼的都非常不錯。就是環境不太好。比較混亂。
(4)經2緯5路口西50米左右,路北有一小店。干凈,不貴,味道也好。名字我忘了,綠色的門頭。白酒論茶碗賣。餃子我最愛雲豆餡的。除了水餃好吃以外,還有很多精緻的拼盤。醬牛肉/涼拌牛肚/小酥魚/西芹茶干/等等……另外還有自製的香腸/剔骨肉……
(5)環聯餃子城:山大老校邊上,東外環。水餃實惠好吃,尤其是它的調料更是一絕。但缺點是由於生意興隆,水餃上的比較慢。
(6)其他——泉都餃子樓。在經七路槐蔭廣場附近。金碩果水餃城。山大路(臨近山大北路)。蝦仁餡水餃尤其好吃。米香居。山師東路。除了水餃菜也很有特點。很便宜。環境也好。明星餃子城。大觀過街天橋往西,工行邊上。素三鮮的餃子很好吃。據說森林咖啡餐吧的水餃也很有特點。不過我不知道在哪裡~。
20、粥
(1)梁記粥鋪:經十一路上有一家,就在英雄山中華小吃城對面,就是亮亮拉麵那裡,路北。還有一家在經三緯一路,東方肥牛斜對面。泉城廣場旁邊也有。那裡粥太多了,絕對有種讓你挑的眼花繚亂的感覺。分量超足,不過可能是生意太好吧,有時候覺得粥的火候未到。清粥小菜濼文路上有一家。開元山莊有一家。歷山劇院旁有一家。皮蛋瘦肉粥很好喝,味道濃濃的。料放的很足,火候也夠。美中不足是粥品太少。香水魚超好吃,類似水煮魚,夠麻夠辣夠地道,還有種特殊的香味。據說現在香水魚做的不好了。不清楚。改天再去嘗嘗。
(2)好粥道:花園路205號。林業大廈東80米。這里的粥貴精不貴多,按照養生原理精心制定出了四季粥譜,每季宜吃粥品一目瞭然。似乎它的粥佐以中葯,所以喝起來有一種葯味。特別推薦艇仔粥,很喜歡喝。吃粥的時候還能看到在活動小車上進行的粥道表演。
(3)馬記粥屋:英雄山附近。味道獨特,座無虛席,門外還有等著的。我們五個人點了4個菜,2份粥,總共才80。碗比鍋大。
(4)咱爹咱娘:山大路與山大南路交接路口往南。以粥和包子為主。粥的種類不少,但碗很小,價格3-5元不等。包子都是大個的,手切餡,挺油的。吃個包子喝碗粥打發午飯還好,去那兒吃菜不合適。碗阿盤子阿都很袖珍,價格還不算低。麥片粥和棒茬粥很好喝。雞油烙餅也不錯,不要買鴨油的,太膩了。排骨做的好吃,不膩又精緻,就是量太小。韭花豆腐我喜歡。
9. 學生黨求問一下大家,成都有哪些性價比高的烤肉店,要既好吃價格也合適的那種,太貴了就算了
1.龍抄手
抄手和餛飩是完全不一樣的品種,龍抄手皮薄餡多。紅油抄手是很出名的品種之一,大約10-15元10個。
成都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和世界優秀旅遊目的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成都「世界美食之都」稱號。成都擁有2項世界遺產,2項世界預備遺產,是中國中西部擁有世界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著3200年的歷史的「最中國文化名城」。
成都擁有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望江樓、青羊宮、文殊院、明蜀王陵、昭覺寺等眾多歷史
1、串串香:
起源於四川成都,不僅是四川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之一,也是草根美食最大眾化的體現,串串香實際上是火鍋的另一種形式,所以人們又往往稱其為小火鍋。
2、鴛鴦火鍋:
是以傳統毛肚火鍋的紅湯鹵和宴席菊花火鍋的清湯鹵,兩者合並改制而成的四川創新火鍋。此品原名「雙味火鍋」。為1983年重慶隊參加全國第一屆烹飪大賽的參賽菜品,由閻文俊取名設計、特級廚師陳志剛製作。這種火鍋用銅片隔成兩半,造成一個太極圖形,一邊放清湯鹵,一邊放紅湯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