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無為有什麼好吃的零食
無為農林土特產品主要有:荸薺、田藕、席草、中華絨螯蟹、河蟹、甲魚、鵝、鴨等,長江三鮮(鰣魚、刀魚、河豚)、珍珠、無為板鴨、無為紗燈等更是聞名。
荸薺和田藕是無為傳統農產品,是安徽省重要生產基地。通過無為縣企業加工後外銷和出口,深受客戶歡迎。席草系由江浙引進種植,經過40多年發展,已成為中國席草重點產地之一,襄安鎮為席草集散地。
水產品中,長江三鮮、中華絨螯蟹、河蟹、甲魚等產於長江和四通八達的內河,因其品味高、產量少而聞名各地。
無為板鴨以色澤金黃,油而不膩,味美可口的特色馳名中國,製作歷史有200多年。改革開放以後,全縣數萬勞務人員外出加工銷售無為板鴨。
剔墨紗燈是無為縣聞名的傳統工藝品,清康熙年間由無為人蔡靜首創,慈禧60大壽時,派人專至無為征選紗燈,萬壽節時掛在大廳,「玲瓏精巧」。解放後,國慶10周年時,無為紗燈曾掛於人民大會堂安徽廳。
『貳』 無為市石澗鎮的油炸米餃是什麼餡
武威市石澗鎮的油炸米稀餃是什麼餡兒?油炸米餃是蝦米餡兒?
『叄』 無為有什麼好吃的
無為特產
無為板鴨,名揚全國。板鴨是無為的名片。在無為,做板鴨的不計其數,出名的大多在城裡,城南馬家、城東燕家,可謂婦孺皆知的老字型大小,鹵水配料和熏烤火候,都是祖上秘傳,從不示人。無為人不必用口嘗,看色澤聞香味,就能斷定品質好壞,外地人在這方面永遠搞不懂。所以無為人給外地人送板鴨,常常要交代是「馬家」還是「燕家」,以示正宗,可盡管如此,外地人還是不解奧妙。至於無為人外出做板鴨,即便不正宗,只要掛「無為板鴨」的招牌,一定就名聲響亮。
無為花生米的產地是位於無為城西的嚴橋鎮,原料精選農民自種的花生,挑選子粒飽滿圓潤的,配上茴香、八角、橙皮、鹽、白糖等多種調料浸泡後晾乾,再下鍋焙烤,類似炒花生米。在當地花生米的品牌有很多,但是最出名的應該是"李老奶奶"這個品牌了,據說採用的是李氏家族祖傳秘方,知名度很高,在烘焙過程中最大限度的保存了花生米原有的營養成分,具有「香、酥、甜、脆」等特點,老少皆宜。
陡溝酥糖
『肆』 巢湖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巢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在諸多名勝中,最具吸引力的是山水風光名勝。滾滾東去的大江,煙波浩渺的巢湖,巍峨起伏 巢湖風景 的群山,熱氣蒸騰的溫泉,從宏觀上構成了巢湖山水的壯麗氣勢。她集長江天險、湖光山色於一體,匯名泉名洞、奇石奇花於一身,湖光、江濤、溫泉、奇花,堪稱「巢湖四絕」,曾使歷史上多少文人墨客嘆為觀止!巢湖市將圍繞巢湖及湯池、香泉、半湯三處著名溫泉,把「一湖三泉」打造成全國知名的休閑旅遊度假品牌,並積極申報「中國溫泉之鄉」。 巢湖,方圓800里,煙波浩渺,猶如鑲嵌在江淮大地上的「一面寶鏡」;姥山島和天門山,在百里巢湖和萬里長江中閃閃發光,宛如撒落在大江大湖中的「兩顆寶石」;環湖四周有多處溫泉常年噴珠吐玉,其中半湯、香泉、湯池三大溫泉已建成療養度假勝地,被譽稱「三串珍珠」;太湖山、雞籠山、冶父山、天井山四個國家森林公園,連綿不絕,蒼翠欲滴,人稱江北的「四塊翡翠」;還有「地下長河」雙井洞、「摩崖石窟」王喬洞、「怪石如龍」仙人洞,《游褒禪山記》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辭職回家的歸途中游覽了褒禪山後,在同年7月以追憶形式寫下的一篇游記,華陽洞因其而「名揚天下」,「江淮奇觀」泊山洞等,洞洞稱奇,千姿百態,堪稱「五座地下藝術宮殿」。這天然組合的景觀,點綴在巢湖沿岸,形成「眾星捧月」,繪就了一幅絕妙的立體山水畫!這幅山水巨卷,由一條53公里長的湖濱大道風光帶拓展到省城合肥,並通過182公里長的「黃金水道」溶入「長三角」,使得風光旖旎的巢湖成為合肥和「長三角」的天然「後花園」。 巢湖不僅地上的山水風光旖旎,地下的地質地層景觀更為奇特。除了絢麗多彩的地下溶洞、地下溫泉、地下河流、地下峽谷以外,最罕見的,是平頂山、馬家山的中生代三疊紀地層奇觀。它完整地保存了距今2.5億年至1.9億年間地球生物復甦的豐富信息,並擁有魚類、雙殼類、爬行類以及著名的「巢湖龍」等多種化石。這個奇跡的重大發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如今它不僅成為中國地學界的地層研究標准,而且已被國際地學界列為全球下三疊紀印度階——奧倫尼克階界線層型首選標准剖面,並將其列入國際地質年表,永載史冊。 自古深山藏古寺,山水名勝歷來是與宗教名勝融合在一起的。相傳早在周朝,周靈王太子喬就在王喬洞煉丹得道,自此巢湖相繼出現了紫微山「天下第四十二福地」、太湖山「二十一洞天」、雞籠山「第四十三福地」、和州唐代老子煉丹台,巢縣東、西、南聖宮等許多道教名勝;三國時佛教傳入巢湖,冶父山、太湖山、雞籠山、天井山、銀屏山、都督山、如方山等一批名山,寺廟如林,宏偉壯觀,成為遠近聞名的佛教聖地;時至清代,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又傳入巢湖,各種宗教文化依託巢湖山水共存共榮,且與山水文化、歷史文化互相融合,成為巢湖名勝的一條獨特風景。 巢湖是一塊「風水寶地」。說「風水好」,就好在巢湖山水是活生生的,它形如龍鳳,極富靈氣。只要你登高眺望,就不難發現,巢湖整個地形酷似一條龍,一條頭枕巢湖煙波、尾掀長江碧浪的巨龍:四頂山是它的龍頭,面對合肥,高高昂起;姑姥二島是龍的雙眼,映著碧水藍天,閃閃發光;黑石嘴是烏黝黝的龍嘴,在泱泱湖面吞風吐浪;仙人洞、紫微洞、華陽洞、白石洞是四個龍爪,左右分開,前後對稱;100多公里長的湖濱大道——太湖山一線,是龍的整個脊樑,時起時伏,連綿不斷;天門山是龍尾,伸到長江,隨浪起伏,搖擺不停。令人稱奇的是,這條巨龍,不僅身邊有形似展翅的鳳凰山相伴,左右有龜山、蛇山相陪,而且四周有馬山、牛山、羊山、雞山等眾小山相拜,龍尾還恰好有「兩虎」(大虎山、小虎山)在長江天門守衛,真是龍鳳呈祥,龍騰虎躍,天然生成,令人叫絕。 「天與人間作畫圖,南譙曾說小姑蘇」。有人形容,巢湖山水看起來是一幅畫,聽起來是一首詩。這話說得並不過分,因為巢湖每一個名山名水都有一段神奇的故事,每一個奇花異樹都有一篇美妙的神話,每一個古老地名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它們傳遞著人們褒揚真善美的信息。這種自然與人文的融合,極大地豐富了風光名勝的文化底蘊,展示出巢湖名勝特有的人文魅力。 2010年11月8日,我國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五湖」與「五嶽」 在岳陽市隆重舉行的「五湖牽手五嶽」旅遊同盟大會並聯合發布《洞庭湖宣言》,巢湖誓言開創中國最美山水旅遊的新模式。
『伍』 無為縣有哪些鎮
截至2017年末,無為縣下轄20個鎮,分別是無城鎮、襄安鎮、陡溝鎮、石澗鎮、嚴橋鎮、開城鎮、蜀山鎮、牛埠鎮、劉渡鎮、姚溝鎮、泥汊鎮、、福渡鎮、泉塘鎮、赫店鎮、紅廟鎮、高溝鎮、鶴毛鎮、十里墩鎮、崑山鎮、洪巷鎮。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鎮:
1、無城鎮
無城鎮,隸屬於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地處皖中,位於無為縣境內,南瀕長江,北依巢湖,處於長三角經濟圈輻射范圍之內,緊鄰蕪馬銅經濟開發帶,是皖江北岸一顆璀璨的明珠。
2、襄安鎮
襄安鎮,隸屬於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地處無為縣西南,面積110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2個社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集鎮,有「無為縣首鎮」之稱。
3、陡溝鎮
陡溝鎮,隸屬於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位於無為縣東北部,因集鎮中心過去有陡門和溝塹,後築土壩,取名「陡溝壩」。它東臨湯溝鎮,南接白茆鎮,西連無城鎮、福渡鎮,北隔裕溪河與含山縣運漕鎮相望。
4、蜀山鎮
蜀山鎮,隸屬於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位於無為縣西南部,是原蜀山區公所所在地,省道軍二路橫貫東西,市道銀崗路豎穿南北,境南西河與黃金水道長江相連,素有無為縣西大門之稱。
5、泉塘鎮
泉塘鎮,隸屬於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位於縣境西南,距縣城25公里,東以永安河與襄安鎮為界,南與洪巷鄉、劉渡鎮隔西河相望,西與蜀山鎮接壤,北鄰六店鄉,全鎮總面積111平方公里。
『陸』 無為市石澗鎮有哪些村莊撤並
低窪地、抵禦洪水能力較差的小圩口范圍內的村莊。
石澗鎮的規劃:依據現有企業,招商情況,產業園區規劃,明確行政村的分類和自然村的撤並。結合鎮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謀劃,依照交通、生產和生活條件確定村莊布點,中心村選址時,盡量結合教育布局來確定,讓中心村靠近學校。對一些自然村地處深山,自然條件差,作為撤並規劃。在特大洪水過後,該鎮對幾個圩區村重新調研,對低窪地、抵禦洪水能力較差的小圩口范圍內的村莊和其他經常遭受洪澇災害、有被洪水淹沒危險的村莊列入撤並范圍。
『柒』 無為是什麼地方
無為縣地處安徽中部,屬巢湖市管轄,南瀕長江,北依巢湖,東南分別與蕪湖市、銅陵市隔江相望,西與廬江縣相連。距省會合肥市百餘公里,距馬鞍山市90公里。
無為縣面積2433平方公里,人口139萬,郵政編碼238300,縣人民政府駐無城鎮,轄19個鎮、4個鄉。
19個鎮:無城鎮、湯溝鎮、陡溝鎮、白茆鎮、石澗鎮、蜀山鎮、牛埠鎮、開城鎮、嚴橋鎮、二壩鎮、襄安鎮、高溝鎮、姚溝鎮、紅廟鎮、赫店鎮、泉塘鎮、福渡鎮、劉渡鎮、泥汊鎮。
4個鄉:崑山鄉、洪巷鄉、十里墩鄉、鶴毛鄉。
『捌』 石澗鎮的歷史傳說
民間傳說之草鞋嶺 石澗鎮北有座丘陵,狀如草鞋,名「草鞋嶺」。傳說八仙過海時,呂洞賓掉下一隻草鞋,因而得名。嶺上有古代軍營幾座,舊址依稀可見。其中殘留淺跡的是三國時期,曹操帶兵南戰東吳,經此駐扎的營.較深的是太平天國時期(1863年)清將曾國荃的湘軍與忠王李秀成的太平軍對陣的舊址。李秀成被俘後,《李秀成自述》中曾提到:「在石澗埠與湘軍相遇,因勢力相當,小戰而退」。
據《無為州志》大事記載稱:清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太平軍從和州、巢縣進至石澗,湘軍(踞草鞋嶺五座營盤)堅守不戰(其中有座營盤被攻破一半)。時逢大雨,太平軍行軍困苦,加之疾病流行,又兼清軍水陸大軍援應,太平軍只得撤圍,改克廬江。據傳,在此次攻守戰中,太平軍將領納王郜雲官奮勇揮兵攻營時,迎面被清軍炮擊身亡。今草鞋嶺北,卜頭橋村西有一矮小山坡,因是亂石渣水岩層,常年滲水。後人追念納王為太平天國革命,忠勇可嘉,為此陣亡之處,起名曰「眼淚山」。
草鞋嶺在清末時,即為無為北往巢縣、合肥必經的「府大路」通道。在兩山逼窄,中通一徑的當嶺要隘,舊有一所「串」房,為三間磚瓦柁梁結構,南北山牆有圓門通道。南北圓門頭上有石刻大字的匾額曰「太平亭」,即是一座高山涼亭。亭內四周順牆鋪設長龍似的條石座位,專供來往行人經此打坐休息之用。後於1949年初修巢無公路時拆毀。 石澗埠(鎮)介於巢縣、無為之間,西達嚴橋、廬江;東通東關、黃洛(鎮)。既是巢、無交通干線上的重鎮,也是無為北鄉的主要物資交流的集散地。在游擊戰爭的年月里,這里便是我「飛虎隊」從深山密林南下平川的「出口」,戰備地位尤其重要。
國民黨的「雜牌」軍妄想「螳臂擋轅」,在鎮上駐兵設防以外,還在鎮南棗林崗上(石澗中學)築高大的碉堡,互為犄角,緩急備應。敵人虛張聲威,自謂「萬無一失」。為了打通「出口」,開展游擊活動的新局面,我們必須干凈、利索地殲滅盤踞之敵,奪下石澗埠。
1947年農歷臘月三十晚上,勞動人民都歡度免遭敵匪劫難的除夕,盼望著能享太平。盤踞在鎮上和碉堡里的國民黨官兵們,正不知死活地大肆吃喝玩樂。他們這樣以「巢穴」為「樂土」,洋洋自得,竟不知末日一到下場如何。
就在敵人醉生夢死、得意忘形的時候,我們石澗地區的游擊隊長周可則從暗中已掌握了敵人的動態(周在1938年是「和含獨立連」指導員劉雲的警衛員)。「十萬火急」的情報送到了青苔街的王家瓦屋(我軍指揮部),加速了我們作戰計劃的完備性和准確性。我軍500餘人,在王子軒、揚傑和朱合喜三同志的指揮下,立即從青苔街等山區各村,輕裝空襲石澗埠。在人街枚、馬勒口火速進軍到達盧家澗(村)時,兵分兩路:一部「快速縱隊」,由周可則作「前導」,插向石澗——無為方向的百官墳,以攔截由石澗埠漏網南逃和無為增援北犯之敵。主攻部隊則全力以赴,包圍棗林崗碉堡。戰士們素有跨谷飛澗的本能,紛紛用竹竿插入丈余寬、深的壕溝內,撐桿飛身,勇猛地撲向碉堡,投進兩顆手榴彈,「瓮中之鱉」的敵人,立即舉手投降。我們進去查看,只見滿桌酒菜,六個殘敵去桌邊舉手發抖,大批敵兵卻無影無蹤。我們情知有變,暫時只得抓了六名俘虜,繳了四支槍,燒毀碉堡。天色黎明時,我們發動四鄉貧苦農民群眾,分了土霸、財主們的不義之財,並就地召開群眾公審大會,處決了周老七、汪三裁縫等惡霸和堅持頑固與人民為敵的四個壞分子。當時四鄉傳開,群情振奮稱快。
經過查訪,原來有個別群眾走漏了我方進攻的軍情。敵聯防區馬殿南主任於吃年飯時,帶有百餘敵兵逃至圩鄉純幢大廟,使我軍進攻石澗埠撲空。當時估計,敵人雖在大年夜喪膽而兵力尚張。只好暫讓其「苟延殘喘」,以後再「徐圖進取」,殲滅總有良機。
這一仗,似「湯澆蟻穴,火燎蜂房」,立了個「猛虎出山」第一功,威震了無為北鄉。敵人卻如「驚弓之鳥」,大批縮進無為城內。有時迫於「上峰」的壓令,小股部隊「奉命下鄉」,也提心吊膽,速去速回。我們這樣把對包圍圈縮小,也得到局部的安寧。形勢一緩和,我們又便於在農村中順利地開展革命工作了。
『玖』 無為縣石澗達喜葡萄園怎麼樣
無為縣石澗達喜葡萄園是2014-10-15在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注冊成立的個人獨資企業,注冊地址位於無為縣石澗鎮范庄行政村禮河自然村。
無為縣石澗達喜葡萄園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40225MA2MR8026F,企業法人呂達喜,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無為縣石澗達喜葡萄園的經營范圍是:一般經營項目:葡萄、小麥、玉米、油菜種植、銷售,水產養殖、銷售。在安徽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99016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4038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無為縣石澗達喜葡萄園更多信息和資訊。
『拾』 石澗鎮的概況
石澗鎮位於安徽省無為縣北部。轄3個社區、1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石澗埠,距縣城20千米。太平村距縣城16千米。S208巢(湖)無(為)公路穿鎮而過,為石(澗)鳳(凰山)、石(澗)倉(汰)公路的起點,是無為縣北部地區的交通要地。古跡有黃龍崗戰役舊址、黃龍古墓群。紀念地有新四軍第七師大江兵工廠及大江幣廠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