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東北人喜歡吃的蘸醬菜,都有哪些吃法
東北的蘸醬菜還是用東北醬最好,東北醬品種很多,居家自己做的醬,也叫大醬,俗稱「農家大醬」,是蘸醬菜最好的「醬」很多人看好大醬市場前景,又有「香其醬」、「田野大醬」等,都很好吃。東北的干豆腐卷大蔥,要加上自家釀的黃豆豆瓣醬那才叫一個好吃!沒有了豆瓣醬就沒有了干豆腐卷大蔥的香味了。醬就是地道東北大醬—黃豆豆瓣醬。
醬茄子,土豆泥,各種鹵…除了炒菜不太放醬,燉菜好多都放醬。最像母親釀的醬的味道是田野泉黃豆醬。因為東北各地的物產不同,還有一些特色山野菜,多在它們的產區可以看見,其它地方的人是很難享用到的。比如:刺嫩芽、黃瓜香、水芹菜、曲麻菜、苦麻菜這些。蘸醬菜,遼寧、吉林也在吃,但黑龍江吃的最甚,不論春夏秋冬,飯店、家裡,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季節,吃的蘸醬菜還不盡相同。
❷ 啥牌子的大醬好吃
福田的蘑菇肉醬,相當的好吃了,我減肥全靠它,有了它,吃黃瓜比吃法國大餐都香,真的,絕對好吃
❸ 請問什麼牌子的大醬好吃
做為東北人大醬是家裡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可以說廚房裡其它調料都可以沒有,只要有大醬就可以做出一盤美味下飯菜來。以前家裡都是自己做大醬,而且那時候做大醬還是挺講究的,煮黃豆、發醬都要挑日子來做,最喜歡的就是老媽用西瓜做的西瓜醬。這個真的跟【舌尖上的中國】介紹的一樣,特別的有味還帶著西瓜的清香。不過自己做醬太麻煩,而且發不好還容易出現怪味,有時候大醬缸里還會生蛆。現在我家裡早就不自己動手做醬了,身邊也很少有人家這么做了,基本都是買現成的。現在市面上的能夠買到的醬,基本我都嘗試過,現在家裡常買的醬基本就是東古一品鮮~黃豆醬、蔥伴侶大醬這兩種,有時候會買海天的黃豆醬。
❹ 東北大醬什麼牌子的好呢
說起老乾媽醬的國民接受度,傳承度那真是非常高。 在口味上以其獨特,百搭的特點,親民的價格,征服了全國人民群眾挑剔的味蕾。之後更是走出國門,受到飲食文化,和口味習俗與中餐大不相同的外國友人的青睞。也算是為國爭光。美國更是稱它為尊貴的調味品,“來自中國的進口奢侈品”。
每次看到這樣的場景,我都會不由自主的咽唾液,彷彿隔著電視屏幕都已經聞到東北大醬的香味兒。
東北大醬是滿族人最為喜歡的傳統食品。滿族人做豆醬的傳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隋唐時期,滿族人的祖先 靺鞨(mo.he)人,就已經種豆制醬。《新唐書·渤海傳》中記載了“柵城之豉”。“柵城”就是當時的東京城龍原府。大致的范圍在今吉林省琿春市,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沿海一部分 和朝鮮咸鏡北道一部分地區。是環渤海經濟發達地區之一。
❺ 小度小度請問營口大醬什麼品牌最好吃
營口大醬的甜面醬比較好吃。
營口大醬是一個歷史比較悠久的調味品品牌,營口大醬釀造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42年,擁有大醬、甜面醬、腐乳、醬油等眾多產品品類。
❻ 東北大醬哪種口味的最好吃你會如何選擇
在東北這個地方,很多人都喜歡吃大醬用來卷大蔥,味道非常的好,而且東北大醬中黃豆製成的大醬口味比較好,而且味道比較清香。會發現東北這個地方大醬比較多,而且種類比較多,通過一些氣味就能夠知道哪種大醬是比較正宗的,可以用來製作美食也可以用來蘸小菜,都是非常好的。
雖然花椒的過程中會有菌類的出現,但是這種菌類都是一些有氧菌能讓大象發酵的比較充分,味道也會變得更鮮。並且大豆裡面的蛋白質是比較多的,能夠給人們提供營養。這樣美味的食物在製作過程中也是需要注意一些地方的大豆的選擇,一定要大粒味道才會比較香。而且需要提前將黃豆浸泡味道會更好,最後用高壓鍋將黃豆燜至軟爛,製作時間會變短而且味道會更香。
❼ 什麼地方產的大豆醬最好吃
這個問題,我來說說。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現代生活中, 大豆醬在東北人的生活中,始終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已經深深地滲入到東北的飲食文化當中。
可以說在超市裡。買到的那種袋裝的,量產的,沒有一種是地道風味的。
東北大醬,做法大同小異。但神奇的是,不同的人做,不同氣候條件下做,不同時節做,味道也會有不同的差異。甚至在做好後經過時間的沉澱。味道也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在超市裡包裝好的大醬,都不是家裡下的農家醬的味道。裡面幾乎都有小麥和防腐劑。小麥影響了大醬的味道,防腐劑已經把黴菌殺死了,工廠里生產的大醬這么做的目的,是防止大醬變質和降低成本。
好的東北大醬,都是用純黃豆做成的。發好之後,在打耙的時候,也就是攪拌醬缸的時候,陣陣誘人醬的清香會飄散出來。重點是誘人和清香,而不是什麼其他的味道。在旁邊,聞到醬的味道的人不由自主的就想品嘗。
通過氣味,就可以識別醬的好壞。做好的醬可以直接生吃。各種新鮮蔬菜,清洗干凈蘸醬,那是非常鮮美,味道咸香。或者也可以用肉丁和雞蛋,再放點兒新鮮的辣椒炸醬,做成辣椒醬, 鮮香美味,無比好吃!
任何有讓人感覺不舒服氣味的大醬,都是變質兒的。好的大醬露天是不招蒼蠅的。因此也不會生蛆。也可以說,在網上售賣的那些臭醬就是變質的大醬。
下面介紹一下農家大醬的製作過程
【烀醬】
做大醬,要選顆粒飽滿圓潤的好黃豆,一粒粒精挑細選,干癟的,發霉的和有「紅眼」的都不要,挑選好的黃豆清洗一遍,放在大鐵鍋里小火燜煮一夜。煮到豆粒兒由黃色變成棕紅色,油光鋥亮,體積膨脹,一捏即爛。然後將黃豆搗碎或攪碎,做成一方方的醬塊,放在桌子上風干,再用干凈的白紙包裹起來,置於避光處讓其自然發酵。
【下醬】
大概兩個多月後,大醬塊發酵的差不多了,天氣也合適了,就可以「下醬」了。取出醬塊,拆掉白紙。用清水將醬塊表面刷洗一遍。再將水控干,把大醬塊兒掰成小塊。發酵好的醬塊兒內部呈深紅色粘稠狀。將掰好的醬塊放入清洗干凈的醬缸內,加入精鹽和清水。豆鹽比例大概是10斤豆6斤鹽,這個比例下的大醬能保持味道。水就要憑經驗了。但寧少勿多,少的話,最多醬干一些。還可以用涼開水稀釋,多了就不好辦了。
【搗醬】
然後,要弄一塊兒透氣的棉布。四角拴上東西,墜著蓋在醬缸上,防止有異物落入缸中。還能保持透氣性讓大醬再次發酵。醬缸還要准備防水的蓋子,晴天時不用,下雨天要蓋上,防止雨水進入缸中(會變質)。這些弄好後,就要開始大概為期半個多月的搗醬缸的活動。醬缸要專門配一個 搗醬用的醬桿子。是一根木棒,一頭安上一塊兒放方木板。每天早晚的時候都要搗醬。讓醬塊,鹽,水充分融合,搗醬時大醬表面會聚集一層黑乎乎的泡沫狀東西,要及時撇除干凈,這樣周而復始,大概半個多月後,隨著氣溫升高,大家醬就會「發」起來了,這個時候顏色又變得黃澄澄起來,醬香撲鼻,就可以吃了。
【風俗】
其實做大醬有很多地方頗為講究,多年來看,似乎真的對大醬的口味影響很大。
比如:
——烀醬時間要在農歷二月二前後;也有臘月初,但據說做出來的醬不太好。
——下醬的時間要在農歷四月初八,十八,二十九這幾天;(這個專門請教過老人。說是要看金,火日。)
——大醬「發」起來後一個月內自家人可以吃,但不能讓外人「叨醬」,據說會讓醬變味。
關於做醬的流程基本上就是這樣。
下面再推薦幾款個人認為味道還不錯的東北袋裝的大醬吧!
香其醬,味道比較淡,沒有那麼咸,但是很香,口感細膩,並沒有多少豆瓣在醬里。
其次,寶泉嶺,太陽島大醬也還不錯。
不太喜歡許氏大醬,因為感覺味道發臭,接受不了。
結語
東北大醬就是用鹽加水加上煮熟的黃豆經過微生物兩次發酵製成的食物。只有家裡大將醬才有那股活的菌類,因此才清香撲鼻,味道誘人。超市裡的大醬,因為無法解決代理養雞的問題,所以,必須要添加防腐劑。也因此袋裝大醬始終也沒有農家大醬的那股新鮮風味,如果有渠道,盡量要買農家下的大醬食用最好。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❽ 東北大醬做法大同小異,正宗的大醬的味道是什麼樣
菜就是這個。那些高官富商在厭倦了山珍海味後,躲進小店要碗米飯配上這盤小菜,金黃的雞蛋掛上濃香的醬汁兒,再配上青白相間的大蔥,這道東北家鄉菜一時成為風尚。所以說,論大那麼多年把什麼吃的都忘了,就是沒把大醬忘了,去山東幾年,仍然要在網上買醬吃。到了南方吃的大醬都有甜味在,吃不慣,還想東北味 東北的干豆腐 好吃。
東北大醬,做法大同小異。但神奇的是,不同的人做,不同氣候條件下做,不同時節做,味道也會有不同的差異。甚至在做好後經過時間的媽媽的話說:」有塵土味兒」。我媽媽喜歡吃海天的醬,因為不咸,還略有甜味,我不愛吃,我是地道東北人,所有甜味的菜都不吃,醬更不吃。網上朋友說的其他品種見識有限,沒品嘗沉澱。味道也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❾ 正宗東北大醬究竟該是什麼味道
東北大醬是咸香味道,是東北特有的一種醬料,東北大醬有豆瓣醬和盤醬兩種做的比較多,但現在比較流行的只有豆瓣醬,所以一般所謂的東北大醬對現代人來說就是豆瓣醬。
大醬是滿族的傳統美食,滿族人做豆醬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隋唐時期,滿族的祖先靺鞨人就種豆制醬。《新唐書·渤海傳》記載了「柵城之豉」,「柵城」,就是當時的東京城龍原府,大致包括今吉林省琿春市、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沿海一部分和朝鮮咸鏡北道地區,是渤海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三國志·魏書·東夷傳》中說:「於東夷之城最為平敞,土宜五穀,」適宜大豆的種植。「豆豉」就是豆類釀造食品,當時日本人稱之為招提豆醬。
東北大醬丕發酵溫度多少為好
東北大醬坯的發酵溫度是30攝氏度到40攝氏度。具體的製作方法如下:
1、選出一等精品的黃豆,淘洗干凈,浸泡至全部張開,放在鍋里煮熟;
2、黃豆煮熟後,調節水位至黃豆下面較低水位。蓋嚴實鍋蓋,保溫一夜;
3、將石磨事先沖洗干凈,磨豆醬前,保證石磨是乾燥的,然後開始磨豆子;
4、收集磨出來的豆醬,將其做成大醬塊子;
5、把成型的大醬塊子放到乾燥的地方乾燥;
6、把濃度為百分之15鹽水置於陶瓷缸中,將大醬塊子掰成小塊,加入到鹽水裡;
7、醬缸上面用醬缸帽子蓋上。浸泡1到2周後,開始發酵管理;
8、用一個長把木榔頭作為搗碎工具,每天至少攪拌2到3次,俗語稱「打醬缸」;
9、每次打醬缸100下,白天在太陽下晾曬,晚上把醬缸蓋上,保溫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