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特色小吃 » 餛飩侯什麼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餛飩侯什麼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2-18 11:32:35

㈠ 餛飩和餃子,哪個更好吃

看個人口味了。餛飩首先講究湯鮮入口,餛飩講究肉餡兒鮮醇抱團兒,皮兒筋道還有兩個像尾巴一樣的翅兒。喝湯是很主要的。在喝湯的同時品嘗(注意:是品嘗味兒)餛飩。湯和餛飩相輔相成,湯和餛飩絕不能分離。餃子就不同了,吃餃子另有很多講究,有講究餃子里「一團肉一包湯的」;有講究把肉餡兒炒熟後再包的;有講究餡兒綿軟柔和的。吃餃子講究第一口咬三分之一,第二口咬肚兒,第三口吃完。最好不要多蘸醋,那樣就把餃子味兒沖淡了。當然,餃子皮兒也必須筋道些好。餃子和餛飩各是各的味兒無法說哪個更好吃。真正做好了都很好吃。最大的問題是現在飯館里的餃子、餛飩都做得不行,基本上都無味兒。在北京的大小飯店裡很難吃到像樣的餃子和餛飩。包括「餛飩侯」的餛飩現在吃不出「雞湯餛飩」的鮮味兒,感覺就是面湯點些醬油和味精。至於餃子就更不用說了。包餃子好像簡單,實際上真正做出好吃的餃子確實比較難!現在大小飯店裡的餃子是沒法兒說「好吃」的!如果有機會我真想把現在中國的餃子、餛飩好好地評論一下!這兩樣應該是中國的民族飲食之寶,可惜懂得餃子、餛飩的好廚師太少了!只能說他們能做餃子、餛飩,但是他們不會做好!

㈡ 北京特色的小吃是什麼

北京小吃可分為漢民風味、回民風味和宮廷風味三種。在烹制方式上又有蒸、炸、煎、烙、爆、烤、涮、沖、煎、煨、熬等各種作法,共計約有百餘來種。 愛窩窩愛窩窩,北京傳統風味小吃,每年農歷春節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愛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愛窩窩歷史悠久,明萬曆年間內監劉若愚的《酌中志》中說:「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可見這種食品是用糯米洗凈浸泡,爾後入籠屜蒸熟,晾涼後揉勻,揪成小劑,摁成圓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餡,就成了明萬曆年間稱之為窩窩的食品。但為什麼後來又成為愛窩窩呢?在清人李光庭的《鄉諺解頤》一書中找到了說明。因為有一位皇帝愛吃這種窩窩,想吃或要吃時,就吩咐說:「御愛窩窩。」後來這種食品傳入民間,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說「御」字,所以省卻了「御」字而稱「愛窩窩」。此小吃在明代已流入民間,明代《金瓶梅》中記錄當時流行的美味中就有愛窩窩。愛窩窩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經蒸熟的,餡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後就能食用。故《燕都小食品雜詠》中說:「白粉江米入蒸鍋,什錦餡兒粉面搓。渾似湯圓不待煮,清真喚作愛窩窩。」還注說:「愛窩窩,回人所售食品之一,以蒸透極爛之江米,待冷裹以各式之餡,用麵粉團成圓形,大小不一,視價而異,可以冷食。」蜂糕蜂糕是用麵粉或米面加糖、果料等蒸制而成的一種糕食小吃。因為這類糕食掰開後,內中有較多蜂窩狀的小孔,故名蜂糕。蜂糕有紅白蜂糕、碗蜂糕和米面蜂糕。扒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夏季小吃。扒糕與涼粉一般同時出售。扒糕用蕎麥面製成,鍋內燒開水,倒入蕎面,快速攪拌,蕎面熟透後,盛在盤內拍平晾涼,切成小塊,再將小塊扒糕削成兩頭薄中間厚的長條薄片盛在碗內,澆上用麻醬、醬油、好醋攪拌的汁,加上紅咸胡蘿卜擦的絲,澆芥茉或辣椒或蒜末均可。白水羊頭是北京小吃中的精品,它是羊頭用白水煮熟切片,撒上椒鹽的一種吃食。色白潔凈,肉片薄而大,脆嫩清鮮,醇香不膩,佐餐下酒皆宜。北京過去賣白水羊頭肉的很多,但最出名的是宣武區前門外廊房二條推車擺攤的馬玉昆,家傳6代,他製作的白水羊頭,清脆利口,講究夏天用冰鎮,冬天帶冰凌,越涼越好吃,羊頭肉分為羊臉子、羊眼睛、羊耳朵、羊舌、羊腦、天梯(上顎軟骨)等6個部位,任客選要,隨要隨切,撒上的椒鹽也很考究。百果年糕是北京春節的傳統小吃,早在遼代,據說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年糕的習俗。 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徵金銀,並有「年年高」的吉祥如意的寓意。年糕品種多,有棗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精細的年糕有白果、什錦、水晶、如意等,烹制方法多為蒸,也有用油炸蘸白糖吃的,均有香甜粘糯的特點。爆肚 爆肚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吃,多為回族同胞經營。把羊肚(或牛肚)按不同部位切成片或條,經沸水爆熟,蘸芝麻醬等調料食用。爆肚要現爆現吃。爆肚的主料,最好選用「餵羊」肚或「糟牛」肚。以爆肚王、位於牛街輸入胡同的爆肚滿、崇文門外東花市大街的爆肚宛等最出名。最正宗的爆肚小吃位於北三環外健德門橋西北角,那裡是真正的爆肚傳人。冰糖葫蘆是冬春之夜消閑的著名蜜餞。從大小蜜餞店、干鮮店,到街頭小販都製做。而且除名店以外,小販製品質量超過一般的店家。老北京寧吃街頭小販所售,不吃一般干鮮果店所制。每年的九月底開始,就有小販走街串巷,有挑擔的,有扛稻草樁子的,上面插滿冰糖葫蘆,一路吆喝著:「蘆冰糖,蜜嘞糖葫蘆……」
薄脆北京傳統風味小吃。薄脆,故名思義,即薄又脆,但薄而不碎,脆而不艮,香酥可口。薄脆酥脆焦香,可以現制現吃,也可以捏碎與菜餡拌和當素餡的原料,是人們非常喜愛的小吃。現在通常放在煎餅中,與口感綿軟的煎餅相得益彰。現在還有製作的名店有南來順、大順齋等。茶湯 北京傳統風味小吃。茶湯味甜香醇,色澤杏黃,味道細膩耐品。它的原料是蒸熟的糜子面,賣時再以滾水沏成糊狀,加上紅糖、白糖、桂花等佐料,吃起來香甜可口。1997年12月北京天橋茶湯李飲食店製作的茶湯,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炒肝炒肝是北京早點的名小吃。把豬腸洗凈煮好後切成 5分長的小段,將鮮豬肝洗凈,用刀斜片成柳葉形的條。然後在熬熱的食油中放入佐料炒好置於罐中備用。此外還要熬些上好的口蘑湯。原料、佐料備齊後,始製作炒桿兒。先將熟腸段放入沸湯,再放入蒜醬、蔥花、芡同「姜」末和口蘑湯,然後將生肝條放入鍋中,以澱粉勾芡,最後撒上一層砸好的蒜泥即成。炒疙瘩炒疙瘩是北京特有的一種麵食品。炒疙瘩始於民國初年,是由北京和平門外臧家橋附近的穆老太太和她的女兒。其製作過程中煮炒兼用。炒疙瘩顏色焦黃,配上綠葉鮮菜,黃綠相間。吃起來又綿軟又有勁,越嚼越香。老北京小吃炒紅果 炒紅果,說是炒,其實是煮。紅果,即山楂。具體做法是,將買來的山楂洗凈後,剪掉把兒後把山楂切成兩半,去掉核和頂部黑的部分,放入一個透明的容器中,加入山楂量一半的清水和白糖,放微波爐中用高火或微波煮三分鍾,取出後用筷子攪拌一下,目的是為了讓山楂受熱均勻,然後再放入微波爐中煮三分鍾,取出,放涼後調入蜂蜜,這樣,酸甜可口的、鮮亮可愛的炒紅果就做好了。 春餅立春時吃的春餅,又叫荷葉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後擀成薄餅烙熟,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熟菜是訂來的蘇盒,如果是講究的人家,通常極為豐盛。家裡也要自備炒菜,通常有:攤雞蛋,切成長條;炒菠菜;炒韭黃肉絲;炒豆芽菜;炒粉絲。若是韭黃肉絲、粉絲、豆芽菜炒在一起便是「和菜」,上面蓋上一張攤雞蛋,便是「和菜戴帽兒」了。此外還要有用來佐食的一盤蔥一盤甜面醬,蔥選羊角蔥最好,細嫩。春卷立春這一天,民間有吃春卷的習俗。宋代有一種「卷煎餅」,是春餅與春卷的過渡類型。餡料用羊肉或豬肉,另用蔥白或筍干之類,裝在餅內卷作一條,兩頭以麵糊粘住,油煎,吃時蘸調味汁。元朝時候已出現將春餅卷裹餡料後油炸而食的「春卷餅」,也可以說就是春卷。到明清之時,春卷一詞已經出現了。褡褳火燒褡褳火燒是北京人風味小吃之一。之所以被稱為褡褳火燒,是因其製作成形後,酷似舊時人們腰帶上的「褡褳」,故得此名。褡褳火燒是一種油煎食品,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宜趁熱食用。按老北京的理兒,吃褡褳火燒時要配用雞血和豆腐條製成的酸辣湯,鮮香酸辣,餘味無窮。豆餡燒餅(蛤蟆吐蜜)豆餡燒餅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見品種,因其以豆沙為餡而得名,在烤制過程中,因燒餅邊上有自然開口,吐出豆餡,掛著燒餅邊上,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種燒餅為蛤蟆吐蜜。豆餡燒餅四邊粘芝麻,口感酥軟、香甜。豆汁北京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小吃。具有色澤灰綠,豆汁濃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豆汁是北京具有獨特風味的冬、春季流食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對它有特殊的偏愛。 過去賣豆汁的分售生和售熟兩種。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車,同麻豆腐一起賣;售熟者多以肩挑一頭是豆汁鍋,另一頭擺著焦圈、麻花、辣鹹菜。墩餑餑 墩餑餑是麵食製品的一種,但它不屬餑餑鋪的糕點,而是北京小吃的一個品種。墩餑餑做法極簡單,用酵面加鹼、白糖、桂花揉在一起,搓條揪小劑,並摁成中間稍薄周圍稍厚的扁圓形,先用餅鐺用微火烙,兩面成黃色後,碼入烤盤,入爐烤熟。墩餑餑顏色白黃,松軟有彈性,味甜潤。墩餑餑宜涼吃,所以烤熟後要晾涼,最好放在木箱中悶軟,適於老人食用。茯苓餅
又名茯苓夾餅,是北京的一種滋補性傳統名點,原是清朝末年的宮廷食品。用高級澱粉烙制的外皮,其薄如紙,其白似雪,夾心則精選多種果仁,輔以桂花、蜂蜜、白糖和純正雲貴茯苓粉,甜香味美,入口即化,清爽適口。且價格低廉,可作經常食用的保健食品。目前,北京已有多處生產茯苓夾餅,以稻香春產品為佳。缸爐燒餅
缸爐燒餅原為河北省小吃,後進入北京,成為北京小吃。它的特點是用缸做成爐子,將燒餅生坯貼在缸壁上烤制而成,故名缸爐燒餅。缸爐燒餅色澤淺黃,外皮酥內瓤層次分明,筋道利口。鍋貼
鍋貼是烙制油貼的小吃。過去經營鍋貼的地方很多,但以護國寺廟會和西安門西安市場的鍋貼最為有名。成品皮薄、餡大,色焦黃,咸鮮味香。鍋貼兩角不封口,成月牙形,餡似露非露為一大特色 .顏色黃亮油潤,底面焦脆,餡料鮮香無比。果脯
北京的果脯蜜餞製作來源於皇宮御膳房。北京果脯由鮮果加工精製而成,口味酸甜適中,爽口滑潤,甜而不膩,果味濃郁,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上千個品種、幾百個規格的各類產品。果脯選料精、加工細,所以產品色澤好,味道正,柔軟爽口。色澤由淺黃到桔黃,呈橢圓形,不破不爛,不反糖,不粘手,吃起來柔軟,酸甜適口。核桃酪
提神、補腎、強身的功效。解放前以「會賢堂」製作的核桃酪質量最好,聞名京城。核桃酥
滿族祭祖供核桃酥.香甜細嫩,油而不膩。滋陰補肺腎。糊餅
糊餅」是將玉米面調成糊狀,拌入蘿卜絲、韭菜、蔥花和調料(或拌蜜餞果丁和紅糖)薄薄的攤到餅鐺中烙成雙面焦、味道咸(甜)香焦脆,或將拌好的韭菜攤到玉米面餅上。糊塌子
糊塌子是老北京的一種特色小吃,就是用麵粉和西葫蘆攤成薄餅,做起來非常方便,而且味道極為鮮美。糊塌子的主要原料是西葫蘆。蝴蝶酥
蝴蝶酥因其狀似蝴蝶而得名。其口感鬆脆香酥,香甜可口,具有濃郁的桂花香味。黃糕
北京特色風味小吃。具有色澤鮮黃,質地松軟,味甜香潤,營養豐富的特色。餛飩
1400年以前就在北京出現,目前已成為中國南北通行的食品。 餛飩為家常小吃,南北方都有,只是名稱不同,四川稱「抄手」,廣東稱「雲吞」,福建稱「扁食」,北京上海就叫「餛飩」。北京有句老話兒:冬至餛飩夏至面,講究冬至那天要吃餛飩。而北京吃餛飩的老字型大小應屬「致美齋」和「餛飩侯」了。姜絲排叉
姜絲排叉,又叫薑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從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鮮姜,因食用時有明顯的鮮姜味而得名。它不但是北京傳統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個品種。姜絲排叉成淺黃色,有酥、甜、香的特點,食用時有姜味。南城「南來順」的姜絲排叉1997年被評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獲「中華名小吃」稱號。醬肘子
天福號的醬肘子以其「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皮不回性,濃香醇厚」的特色聞名京城,獨樹一幟,經久不衰。在歷史上曾作為清王朝貢品。芥末墩兒
芥末墩兒是滿族家常風味小吃,以大白菜為主料,加芥菜、白糖、醋等,經沸水澆後悶制而成,是北方過春節時重要的下酒菜。宮廷御宴的八道首碟頭一個就是芥末墩兒。芥末墩兒色黃白,又甜又酸又脆又辣,沖鼻通氣,爽口解膩,滋味絕佳。京東肉餅
京東肉餅為北京以東夏墊鎮別名大麻七的楊景祿所創制。,是解放前就有的大眾食品,其特點是皮厚(老師傅稱為「嘴唇子皮兒」)、餡足(大多為牛羊肉餡),吃了以後特別抗餓,故廣為勞動人民喜愛。馬季做京東肉餅在相聲界非常有名,人稱「馬家餡餅」。梁左在平谷插過隊,對京東肉餅一直念念不忘。開口笑
開口笑是北京小吃中的油炸小吃品種。因其經油炸後上端裂開而得名。開口笑香甜暄酥,十分可口。老豆腐
老豆腐與豆腐腦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它沒有「腦」的細膩和鮮嫩。它在點鹵之後,在微火上燉一會兒,而成為老豆腐,盛在碗內,澆麻醬、醬油、韭菜花等調料食用。栗子糕
北京有重陽節吃花糕的習俗,花糕又稱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滿整栗子而得名。還有一種栗子糕,是用栗子泥為主料製作的。栗子糕宜秋、冬季製作與食用。此品種獲「中華名小吃」稱號。栗子涼糕(栗子羹)
栗子涼糕是北京傳統小吃,用純栗粉加白糖、桂花壓制而成,為小吃上品。相傳此糕原為元代、明代時高麗及女真人的食品,到了清代,已成為滿、漢權貴之家的小食品。涼糕
涼糕、芝麻涼糕均屬粘糕類中的一個品種,大多在夏季食用。涼糕清涼爽口,甜糯醇香。鹵炸豆腐
煮炸豆腐也稱做鹵煮炸豆腐,一般是在清真的小吃攤上出售。秋冬的平民人家,用以代菜。湯汁香辣燙口,豆腐柔軟耐嚼。鹵煮小腸(鹵煮火燒)
鹵煮小腸是北京風味小吃。主料有豬小腸和心、肝、肺、肚等,此外還有豬五花肉、油豆腐和火燒。鹵煮小腸辣中有酸,腸肥而不膩,肉爛而不糟,火燒煮得透兒不粘,選料考究,味道鮮美。豆面糕(驢打滾)
豆面糕又稱驢打滾,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後,軋成粉面。製作時將蒸熟的黃米面外面沾上黃豆粉面擀成片,然後抹上赤豆沙餡捲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就成了。製作時要求餡卷得均勻,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綠豆糕
北京著名的京式四季糕點之一。它具有形狀規范整齊,色澤淺黃,組織細潤緊密,口味清香綿軟不粘牙的特色。蘿卜絲餅
北京「蘿卜絲餅」,只用四兩麵粉做原料,然後擀成一張大餅,餅薄可透人。餅上放上調好的蘿卜絲,然後一卷,經過輕烤就成了北京的「蘿卜絲餅」。螺螄轉
螺螄轉因其形似而得名,質地松軟,表皮酥脆,味咸香而可口。螺螄轉有甜咸兩種。甜螺螄轉外酥脆內松軟,味甜香北京西三元小吃店製作的螺螄轉,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炒麻豆腐
炒麻豆腐和豆汁一樣,也是老北京人十分喜愛的北京小吃。它的原料也和豆汁一樣,是製作綠豆澱粉和粉絲的下腳料。發酵後的豆汁用旺火燒,使之水份揮發掉,存下的渣兒就是麻豆腐。麻豆腐呈灰白色,微微有些發綠。它炒的要素是煉去麻豆腐內的水份,使其粘糯才好吃。玫瑰餅
玫瑰餅是北京著名的京式四季糕點之一。又稱做「內府玫瑰火餅」。玫瑰花的吃法也很多,花諺有「玫瑰花香味濃,製作甜羹和月餅」、「玫瑰花香人愛好,巧作玫瑰餅玫瑰糕」。玫瑰餅酥皮清楚,口感酥鬆綿軟,玫瑰香味濃郁。門釘肉餅
門釘肉餅,又作門丁肉餅,是一種老北京的清真食品。門釘肉餅選擇牛肉的上腦和鮮嫩肥瘦相間的部位剁成餡,調以香油、洋蔥、鮮姜、花椒等輔料拌制,用精白麵粉和成松軟麵皮,包成像宮廷紅門上的門釘形狀,直徑4厘米,厚2厘米,放在鐺中煎烙成熟,可算得皮薄餡足的一種美食了。它外焦里嫩,清香潤口,咬一口鮮湯四溢,風味獨到。蜜三刀
北京蜜制小吃品種很多。蜜是飴糖,是由大麥等糧食經發酵糖化而成,漿亮不粘,味道香甜綿軟,芝麻香味濃厚的特色。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的功效。

老號祥聚公蜜三刀也很有名氣,是老北京重要年貨。北京地安門小吃店製作的蜜三刀,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麵茶
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補佳品,它是用麵粉放入鍋內炒到顏色發黃,麻仁也炒至焦黃,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然後將搓得均勻的麵茶放在碗內,加上白糖,用開水沖成漿糊狀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為早餐或午點,很受百姓喜愛。奶餑餑
在北京早年的奶製品品種很豐富中,除了乳酪,還有奶卷、奶餑餑、純奶油、酪干、水烏他等。奶卷是取純奶油,蒸發水份,用器皿定型,做成奶皮,用以包上甜餡,就成了奶卷或奶餑餑了。奶餑餑呈乳白色,質地軟嫩潤滑,香甜可口,富於營養。乳酪
乳酪是北京小吃,是用牛羊乳汁製成的半凝固食品。乳白滑潤,入口即化,香甜爽口,是人們夏季喜歡的清涼食品。乳酪又名乳酪,歷史悠久。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色白如霜,焦脆酥嫩,甜香馥郁,營養豐富。東來順飯庄的奶油炸糕曾經是北京一絕。錦芳小吃店的奶油炸糕也很有名。牛肉麻餅
北京傳統的特色風味小吃。牛肉麻餅具有麥黃色的扁圓形狀,芝麻粘附均勻,口感酥鬆適口,含有牛肉、芝麻香味的特色。牛舌餅
牛舌餅因形如牛舌而得名,是北京小吃中一種常見的烤制類品種。明代《墨娥小錄》中說,北京人習慣表面有芝麻的稱燒餅,不帶芝麻的稱火燒。牛舌餅表面沒有芝麻,按上面標准分類,應屬火燒了。盆糕
盆糕層次分明,面白棗紅,糯軟耐嚼,味道香甜,棗香濃郁。千層糕
北京的特色小吃之一。千層糕製作精細,糕體松軟,層次豐富清晰,色彩繽紛,味道香甜可口,宜熱食。秋梨膏
秋梨膏過去是宮廷內專用的葯品,清道光20年(1840年),太醫院將秋梨膏的秘方傳給前門外通三益食品店,從此秋梨膏才在民間流傳。秋梨味酸甜、性寒涼,能生津、止渴、潤肺、清心、利腸解毒。對熱病傷津所致的煩渴、胸中熱悶、肺燥干咯、大便秘燥等症有較好治療作用。臨床上常用秋梨與其它具有生津降火止咳、潤肺的葯物配伍,用以治療因燥熱傷津所引起的諸症。肉末燒餅
北京傳統宮廷的風味小吃,享譽京都幾十年。外焦里酥,咸中略甜,香酥可口,味厚醇正。1975年總理養病期間經常到仿膳飯庄,稱贊到「你們的燒餅不錯,別處比不了。肉末我吃了這么多年也不錯,家裡做不出這個味來。」薩其馬
薩其馬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點之一。過去在北京亦曾寫作「沙其馬」、「賽利馬」等等。薩其馬具有色澤米黃,口感酥鬆綿軟,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濃郁的特色。饊子麻花
饊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歡迎,饊子麻花古名為「環餅」、「寒具」,質地酥脆,香甜可口。北京地安門小吃店製作的饊子麻花,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山葯餅
山葯餅色澤金黃,表皮焦脆酥香,肉質細嫩酸甜,開胃健脾。除了山葯餅,北京小吃中還有山葯糕、山葯卷。製法各有不同。燒麥(燒賣 )
燒賣是北京久負盛名的小吃之一。燒賣出現於元大都,是地道的北京小吃。以前燒賣的餡分四季而有所不同:春以青韭為主,夏以羊肉西葫蘆為優,秋以蟹肉餡最為應時,冬季以三鮮為當令。三鮮燒麥皮薄剔透,色澤光潔入口香醇鮮美。北京經營燒賣的餐觀不少,以都一處最有名。而都一處的燒賣則以三鮮和蟹肉燒賣最為人喜愛。燒羊肉
燒羊肉是北京小吃中的特味精品,也是時令性小吃,一般每年初春至立秋這段時間內供應。酸梅湯
酸梅湯的原料是烏梅、桂花、冰糖和蜜熬煎成湯,冰鎮後出售。我國很早就有酸梅湯,古書籍中有「土貢梅煎」,就是一種古老的酸梅湯。南宋《武林舊事》也記載「鹵梅水」,也是指用梅製作的飲料。解放前後北京酸梅湯以「信遠齋」的最出名。據傳原是清宮御膳房為皇家製作的消暑解渴的飲料,後傳入民間才流行開來。蜜麻花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見名品,又稱糖耳朵,因為它成形後形狀似人的耳朵得名。蜜麻花棕黃油亮,質地綿潤松軟,甜蜜可口。南城的南來順飯庄的蜜麻花由於常年製作。質量穩定,主要是放鹼合適,沒有酸口,炸得透,吃蜜均勻,達到了松軟綿潤的質量要求,1997年被評為「北京名小吃」和「中華名小吃」。糖火燒
糖火燒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北京通州大順齋的糖火燒精選原料,貨真價實,深受中外顧客的青睞。糖火燒綿軟不黏,味道香甜純正,香酥可口。糖卷果
糖卷果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睞,尤得女性食客的喜愛。糖卷果主料用山葯和大棗,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輔料。卷果主料為山葯、大棗,是一道名副其實的葯膳。豌豆黃
豌豆黃顏色淺黃,細膩涼甜,入口即化,是夏季消暑佳品。北京在過去出售細豌豆黃的大部分是蜜餞茶食鋪,比較有名的是仿膳飯庄和南來順飯庄。聽鸝館飯庄製作的豌豆黃,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碗糕碗糕是以小碗為模具,裝原料蒸制而成。顏色鵝黃,口感暄、松、綿、軟、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吸收,適合老人、兒童食用。小窩頭
北京傳統仿膳風味小吃。小窩頭具有色澤鮮黃,口味香甜細膩,富有營養的特色。1956年的國慶招待會上,總理曾用仿膳小窩頭招待賓客,食者贊不絕口。杏仁茶
杏仁茶又稱杏仁酪或杏酪,舊時售者均為回民,是老北京的早點之一。杏仁茶顏色潔白,甜潤細膩,杏仁香味濃郁,可達理氣滋陰止咳。

㈢ 北京有什麼本地人也時常去吃的美食嗎

第一、烤鴨。

一說烤鴨,大家都會想起全聚德,但是北京的當地人,很少有去全聚德的。想要吃到正宗的烤鴨,可以去「四季民福」、「金百萬」、「大鴨梨」,這幾家性價比比全聚德高,味道一點也不比那些有名的店差,一般老百姓都能消費。


第二、炒肝包子

炒肝配包子,也是北京的地道小吃。炒肝不是炒的,更像是燉出來的。是一碗勾了芡的湯,裡面有豬肝,炒肝和包子,是黃金搭檔,就像吃薯條配可樂一個樣子。要是想吃炒肝包子,可以去「天興居」、「緣趙記」,這的炒肝包子吃著正宗。


第三、鹵煮。

來北京,不得不來上一碗鹵煮火燒,鹵煮推薦去「小腸陳」。我每一次去北京,都會吃一碗鹵煮。小腸陳生意火爆,有的店需要排隊才能吃上,我也是去小腸陳吃的,覺得很好吃。


第四、銅鍋涮肉。

老北京的銅鍋涮肉,絕對是北京一大特色。那個火鍋特別的帶勁。我記得我小時候,家裡還有個這種涮肉的銅鍋,後來嫌用著麻煩,吃火鍋直接改成了電熱鍋。但是要想吃的舒坦,那還得是正宗的銅鍋涮肉,吃銅鍋涮肉,可以去「滿恆記」、「南門涮肉」、「聚寶源」。


第五、門釘肉餅。

這餅吃著皮薄肉多,咬一口很滿足。正宗的門釘肉餅,可以去寶瑞門釘肉餅店,這家店的口碑不錯。喜歡吃餅的朋友們,可要去嘗一下。


第六、灌腸。

這也是北京的特色美食。是一種街頭小吃,平時吃著玩的,明朝就開始流行了。您要是喜歡吃老北京的灌腸,那就去「豐年灌腸」。灌腸可炸,可煎,可炒,吃的時候,配上辣椒,薑末,蒜末。特別受當地人的喜歡,去到北京,也是不能錯過的一種美食。


第七、老北京爆肚。

爆肚好吃,想吃可以去「爆肚金生隆」,爆肚這種口感,估計沒有人不喜歡吧!畢竟毛肚可是涮火鍋的明星,做成爆肚,也不會錯

㈣ 北京有啥好吃的餐館 好吃不貴的那種 嘿嘿 ~~~

1.小腸陳飯庄 (口味:26 環境:6 服務:10 人均:¥24)
百年鹵煮老店,確實「名不虛傳」,「能把那麼多豬下水做成盤中美味的,非他莫屬」。一大鍋鹵煮咕嘟咕嘟的煮著,「看著香」,「聞著也香」,「吃著更香」(他家的鹵煮「不會吃出別的味道」,「可以吃得放心」)。就是環境「差了點」,「飯點的時候還要排隊」。(提醒:「前門店的味道最好」。)

推薦:鹵煮火燒。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大幫朋友聚會。

2.西貝莜麵村 (口味:25 環境:21 服務:22 人均:¥58)
「菜品環境都很有特色的一家餐館」。北方風味,「以羊肉、麵食為主」,量「大」,味道都「很不錯」。服務「挺好」,「注重細節」,尤其六里橋店對預定的客人「按姓氏安排包間」,包間裡面有「母女廚娘」,可「現點現做」,還可以「親自下廚」,感覺「像回家一樣」。生意「出奇的火爆」。雖然價格「有點貴」,但卻是個「能讓人回頭的地方」。

推薦:手抓羊肉、莜麵魚魚、烤全羊、大拌菜、燒羊棒、功夫魚、羊肉湯。

適合環境:大幫朋友聚會、合家用餐、二三人小坐。

3.海碗居 (口味:25 環境:12 服務:18 人均:¥29)
「老北京風味的面館」。環境「古樸」,「方桌長凳」,周圍掛著「老北京的風俗畫」,小二們也是「一身小二的打扮」,招呼得「很熱情」。這里的面條「很筋斗」,量也「足」;老北京的吃食「基本都有」,味道也「不錯」。生意很好,「什麼時候從這兒過,門口都停著好多車」。

推薦:芥末墩、麻豆腐、炸醬面、灌腸。

適合環境:大幫朋友聚會、路邊小店。

4.豐年灌腸 (口味:24 環境:6 服務:7 人均:¥7)
這里的灌腸,「很香」,也「很美味」,「肥嫩的感覺保證會使你以為是在吃肉」。另外蒜汁「也是一絕」。除了堂食,買生的回家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附近的人都說,「打小兒就吃,現在還愛吃」。雖然店「小」「不起眼」,環境和服務態度也「讓人不敢恭維」,但「要吃正宗的灌腸還得來這!」

推薦:灌腸。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

5.新川面館 (口味:24 環境:4 服務:8 人均:¥9)
「精品小店」,在新街口一帶「算不錯」了。這里的涼面「不是一般的棒」——面條「非常清爽筋道」,調料配得也「特別好」;還有擔擔面也「很好吃」。雖然地方「小」,環境「差」,服務也「國營」,但生意「很好」,「飯點一定會排長隊」(常去這兒吃的人,「已經習慣了這種風格」,「就是圖這個熱鬧」)。「在新街口附近逛的話中午可以去嘗嘗」。

推薦:涼面、擔擔面、辣白菜。

適合環境:一個人就餐、路邊小店。

6.萊雙揚鴨脖子 (口味:24 環境:11 服務:15 人均:¥13)
萊雙揚鴨脖子,「很不錯的小吃」。5塊錢1根,「又香又辣」,「好吃得就是沒法形容」。弄兩斤鴨脖子,來幾瓶啤酒,叫上幾個狐朋狗友,邊啃邊侃,「真是人生一大美事」。建議「會吃辣的一定要選擇特辣的那種,不能吃辣的人還是選擇微辣的」。

推薦:鴨脖子。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

7.萬記麻辣燙 (口味:23 環境:5 服務:8 人均:¥13)
「有點像成都小吃」。環境「比較亂」,但東西「非常好吃」,尤其是麻辣燙,小料「很特別」(「其他地方沒有」),「麻麻的」,「好吃的不得了」。東西種類「很多」,「能吃到別的地方不做的東西」。價格也「很便宜」,「愛吃辣的朋友一定要去嘗嘗」。

推薦:金針菇、麻辣燙、酸辣粉。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

8.慶豐包子鋪 (口味:23 環境:11 服務:10 人均:¥13)
老字型大小,「老北京沒有不知道慶豐包子鋪的」。這里的包子「真的是很好吃」,「吃過一次你就喜歡上了」。包子種類「很多」,餡料也「很全」,價錢「不貴」,是個「很實惠的充飢的地方」。環境和服務「很一般」。

推薦:炒肝、蝦餡包子、三鮮包子。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一個人就餐。

9.護國寺小吃店(北來順清真飯店) (口味:23 環境:10 服務:11 人均:¥11)
「北京的有名小吃幾乎全集中在這里」,「很有特色」。雖然「國營老店的設施差了些」,服務也「不怎麼樣」,但是東西味道「確實好」,讓人「想起來就流口水」,每到吃飯時間「就排起老長的隊」。沒事的時候過去吃吃,很有「老北京的感覺」。

推薦:奶油炸糕、杏仁豆腐、豌豆黃、薩其瑪、麵茶、豆汁、焦圈、艾窩窩、糖耳朵、它似蜜。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一個人就餐。

10.香妃烤雞 (口味:23 環境:11 服務:11 人均:¥18)
「挺好的中式快餐店」。這里的油酥火燒「酥得掉眉毛」,「確實很好吃」,「每次吃完都會再買一包帶回家」;小菜「很可口」,套餐也「很不錯(數年水準如一)」。價錢「不貴」,「值得經常去」。

推薦:火燒、泡菜、套餐、烤雞。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一個人就餐、二三人小坐。

11.柴氏風味齋 (口味:22 環境:12 服務:12 人均:¥18)
「挺棒的清真風味面館」。小碗牛肉「可拌面,可就飯」,「味道一流」;面條「很筋道」,「有嚼頭」,「口感好」;牛肉湯也「很好喝」(就是「咸了點」)。「可以去嘗嘗」。

推薦:小碗牛肉、醬牛肉、面、拌菜。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二三人小坐。

㈤ 骨灰級吃貨吐血推薦:北京全城120種美食好吃到爆!值得收藏!

北京自春秋戰國以來一直是我國北方重鎮,先後有遼、金、元、明、清五朝建都於此,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中心,漢、滿、蒙、回等各族人民大量在此定居。世界和全國各地文化在此融會交流,美食絕對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僅有北京小吃,更有來自五湖四海的美味佳餚。

一位骨灰級吃貨總結了北京全城的120種美食,如果吃過這120樣,人生就真的圓滿了。

1. 護國寺小吃

北京地方小吃的代表之一,以其品種豐富,特色突出,具有深厚的歷

史文化底蘊而著稱。

2. 便宜坊烤鴨

北京著名的「中華老字型大小」飯庄,創業於明朝永樂十四年(公元 1416年),至今已有600年的歷史。「悶爐烤鴨「, 其特點是皮 酥肉嫩,口味鮮美。

3.  大懶龍

老北京孩子的記憶,小時候只要吃到肉龍就是愛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那香味沒有語言可以形容。

4.   陳亨鹵煮小腸

北京吃鹵煮必須是小腸陳,百年老字型大小口味純正。

5. 姚記炒肝

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的北京小吃,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

6.    老磁器口豆汁店

一碗豆汁兒,一份兒焦圈兒,吃的真是不亦樂乎

7 .  門框胡同褡褳火燒

褡褳火燒也是老北京的知名小吃之一。瑞賓樓是北京褡褳火燒的名店,原先在門框胡同褡褳火燒搬到了趙公口橋西南角,離趙公口橋200米。

8 .   黑窯廠街糖油餅

如果問北京最有名的糖油餅,那肯定是黑窯廠街糖油餅,16年的經營成為絕對的網紅早點攤。

9 .     寶瑞門釘肉餅店

別看寶瑞門釘肉餅店縮在北京大街的犄角旮旯里,又被配電箱擋個嚴實,十分不起眼,店裡的擺設也寒磣和擁擠,可在二環里東四地區的名氣和上座率,一點不比周邊的大館子差。

10. 驢打滾

豆面糕又稱驢打滾,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特別甜,特別軟。

11 . 炒疙瘩

北京的一種特色的炒麵食品,炒疙瘩色澤深黃,黃綠相映成輝,食之綿軟柔韌,醇香可口。

12. 老北京炸灌腸

北京最早的「灌腸」鋪是後門橋頭路東的「福興居」,有名的店還有長安街聚仙居。灌腸外焦里嫩,用竹簽扎著吃,頗顯特色。

1. 豐澤園飯庄

推薦:蔥燒海參、焦熘丸子、烏魚蛋湯、糟溜魚片、香酥雞、水晶肘子、紅燒蹄筋、烤饅頭等。

2. 萃華樓飯庄

推薦:干炸丸子(外酥里嫩,再蘸上點兒椒鹽,美味!)

3.白魁老號飯庄

推薦:它似蜜、炒疙瘩

4. 鴻賓樓

推薦:宮爆蝦肉、紅燒牛尾

5. 烤肉宛

推薦:烤牛肉、麻豆腐

6. 南來順

推薦:醋溜木須、爆肚

7. 同和居

推薦:三不粘、同和爆海鮮

8.  仿膳飯庄

推薦:蔥燒海參、抓炒裡脊

9. 天福號

推薦:醬肘子、醬牛肉

10. 餛飩侯

推薦:鮮肉餛飩、小籠湯包、蟹肉燒麥

11. 致美齋飯庄

推薦:一魚兩吃、焦溜丸子

12.乳酪魏

乳酪魏家的絕活就是製作合碗酪,做出來的乳酪把容器倒過來都不灑。一年四季都有乳酪賣,乳酪魏擅長製作炒酪干、奶卷、傳統乳酪等。

1. .醉香苑

值得推薦的是手切鮮羊肉和麻辣料,味道不錯。

2. 東來順

東來順 的涮羊肉具有選料精、糖蒜脆、調料香、火鍋旺四大特點。

3.  奔吃老火鍋

值得推薦的特色菜有鴨腸、毛肚、鴨血等。

4. 友聚南山重慶火鍋

底料是很可愛的造型,煮化個萌物就可以開動啦!

5.  成都蜀大俠火鍋,北京店的地址在西大望路

不得不說,蜀大俠真的超級無敵好吃!比我吃過的任何一家火鍋店都好吃啊!關鍵是還不算貴!簡直是火鍋店的業界良心,強烈推薦!

6.  成都一家人火鍋

帶女朋友來這家店,不喜歡算我輸!

7.  秘辣

點了火鍋,上來一艘船,霸氣!

8. 巴蜀大宅門火鍋

每次去都要排隊,店裡店外都人山人海,熱火朝天。

9. 聚寶源

坐鎮於牛街的清真涮肉館子-——「聚寶源」。要問感受如何,我想說,真真百聞不如一去;也終於明白為什麼附近的老北京都對這里推崇備至,清真館子,牛羊肉都沒挑兒,「這里的人們有信仰」。

10. HI辣火鍋

這是屬於年輕人的火鍋店,紅黑色系的搭配,工廠風的質感,就連服務員身上的衣服都潮范兒~

11. 溫野菜日式火鍋

溫野菜日式火鍋是北京人氣非常火爆的經典日式風味火鍋餐廳,每天都要排長隊等位,招牌壽喜鍋的鍋底本身有調味,完美搭配各種蔬菜肉類,涮肉後裹上雞蛋,口感更好,入口還有點甜,口碑非常棒。

12. 井格老灶火鍋

火鍋是地道九宮格,好吃沒毛病!

1.  華天新川面館

一盤涼面,一碟黃瓜,一個字,爽!

2.  華天延吉餐廳

說起延吉的冷麵,北京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3.  杏園餐廳

北京的老店,燉肉刀削麵一絕!

4.  胖妹面庄

豌雜面,味道香濃,湯汁美味。

5.  孟非的小面

可以來嘗嘗孟爺爺最鍾愛的小面,辣度只有重辣,只為了保留重慶小面原有的味道。

6.  京城有黔人

這個店坐落於三里屯3.3大廈五層,位置非常好找。辣子雞火鍋味道不錯,貴州粉面館。

7. STA FOOD面館·無雙

新派面館,說它是新派,主要是它匯聚了中西餐的經典,面做得好,菜做得精,西餐更是妙的不得了。神龍大蝦面,燃爆了。

8.熱大叔熱乾麵

9年來只專注一碗 熱乾麵 ,用溫暖的手為您拌出一碗噴香、考究的 熱乾麵,非常好吃,地道。

9. 海碗居

吃炸醬面必去海碗居。熟悉的老北京味道。一進門就是傳統的吆喝聲,聽著就很親切。環境和桌椅也都是老北京氣息。

10. 好嫂子刀削麵

刀削麵勁道,入味兒,百吃不膩。

11.  中國蘭州牛肉拉麵

拉麵勁道,湯頭不錯,滋味兒正!

12. 真地道京味道府

炸醬面嚼勁適中,多種調料自己拌。而且醬炸的好夠味道。

1. 日進一片海

推薦菜:一片海(小海/份) 饞嘴蛙 大連獐子島扇貝

2.  三個漁夫蒸汽海鮮

推薦菜:一筐蛤蜊 海鮮粥 皮皮蝦

3.  威海銀灘地道小海鮮

分量大,味道很棒

4.  漁娘

生蚝「榨出」的汁水都很新鮮!

5.  海對面

海鮮套餐,特別解饞,滿分!

6.  膠東大盆海鮮

分量超級足!分量超級足!分量超級足!

7. 七號鮮

超級實惠,值得光顧!

8.  威海小漁村

貝類,殼類肥美的往外滋肉。

9.  小螺號大連小海鮮

小海鮮,現選現做,鮮美極了!

10. 小鮮島蒸汽海鮮

原汁原味,新鮮美味

11. 開心舫貝類海鮮

吃著海鮮喝著啤酒,杠杠滴!

12.  烤烤·丹東海鮮燒烤

海鮮個頭不小,種類不少,口味很好!

1.  M Sweetie Cake

魅影紅絲絨蛋糕、藍莓切角非常好吃。

2. JF 皇家茶館(國貿商城店)

英式下午茶和胡蘿卜蛋糕,味道超級贊。

3.  樓圃

一口吃掉小黃人

 4. STRASBOURG思特堡

絲滑芝士,絲毫不甜膩。

5. Cafe Clark

獨一份的小貓賣萌咖啡

6 . 初代宇治抹茶

抹茶控的最佳選擇

7.  馥舍法式甜品店

藏在北京的巴黎製造

8.  LINE FRIENDS CAFE & STORE

亞洲最萌的line friends

9.  安薇塔英國茶體系

浪漫的英式下午茶

10. ANGELINA

法國巴黎的百年老店

11.  蓮COFFEE&T

喝著下午茶,看著白塔

12. Queen』s 皇冠甜點

品嘗一抹彩虹的味道

1.  吳裕泰茶莊

北京老字型大小茶館「吳裕泰」出品的冰激凌,讓北京的男女老少都淪陷了~茶味很濃厚香醇,口感絲滑,甜度不高。

2.  野人牧坊

很喜歡這家店的寄語:「為夢想撒把野!」 比起哈根達斯的雪球,這里的甜筒就顯得非常實在了!

3.  stickhouse

造型百變的可愛冰棍

4.  雪冰

韓國最火爆的雪冰

5.  ICE STORY 夢想家

造型新穎的烏雲冰淇淋

6. 青玉小吃

萌萌的兔子冰棍

7.  DelizieFollie

馬卡龍冰淇淋

8.  crack 泰式美食小火車

椰子味道濃郁的冰激凌

9.  Cows 夢工場

去奶牛先生家吃冰激凌

10.  ice monster

美味的棉花甜

11. Godiva

巧克力濃郁,絲滑柔順

12.  MYLAB 分子冰激淋

自帶仙氣,利用獨特的液氮工藝來製作冰激淋,因而出品叫「分子冰激淋」,讓人心生好奇。

1 .金鼎軒

2.  老車記 港式點心燒臘

3.   京雅堂

4.  利苑酒家

5.  揚州百年冶春

6.  粵港城茶餐廳

7.  港麗餐廳

8.  大咀港式茶餐廳

9.  德宏記·港式餐廳

10.  避風港港式餐廳

11.   稻香村

12.   Dickson Kitchen

1.  簋街:不夜街里的「麻辣小龍蝦」 簋街算是北京城最出名的一條美食街了吧!當年,這里是全北京「夜貓子」的據點,那些看完足球,或是在工體三里屯喝完酒不盡興的,全都來這里吃一頓名震京城的麻辣小龍蝦。

2.  老門框爆肚  羊肉串和牛板筋非常好吃,柔嫩,香味濃郁,板筋咬上去有嚼勁。

3.  南館烤串  人均不過¥50,明星大腕兒都是常客

4.  鬼味烤翅  帝都最「詭異」的烤翅,吃到嘴裡冒涼氣

5.  管氏翅吧  扇貝始終如一的好吃

6.  冰城串吧   好吃不貴,資深老饕聚集地

7.  五哥雞翅   風靡京城,烤翅界的鼻祖

8.  望京小腰   京城烤串兒界的傳奇

9.   瑞兆居酒屋   日式烤串、烤飯團、炸河蝦,雞肉大蔥串,想到就會暖心的地方

10.  劉小串   老北京人才懂的車條小串

11.  寬店   用臉盆吃串倍兒帶感!

12.  星炭烤串   比手指粗3倍的大肉串兒!

1. Barolo 巴洛洛

2.  烏巢披薩主義餐廳

3. bluefrog 藍蛙

4.   呦·漢堡Uburger

5.  南鑼大漢堡

6. Let'sBURGERplus

7. YUMMY BOX PIZZA

8. Pizza Factory 披薩工廠

9.   祖母的廚房

10.   站點比薩

11. Molly Malone's

12. Pizza Express

有品味的吃貨才能把控美食的逼格,美食和音樂,可以抵抗全世界所有的悲傷和迷惘。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食為天性,靜靜地咀嚼,輕輕地回味,非比尋常的韻致。這么多款,總有一款能撩中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