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淮海中路有什麼好吃的嗎拜託各位大神
你好,太多了,淮海中路是上海最熱鬧的商業街之一。附近的有很多大商場,都能吃喝玩樂。無限度廣場,時代廣場,太平洋百貨,中環廣場,力寶廣場,香港廣場等等。
2. 上海本地人平常會去吃的老店有哪些
地址:雁盪路14號(近淮海中路)
老人和飯店
店齡:218年
推薦:糟味菜品
始創於1800年的老人和飯店,居然已經開了兩百多年了!無疑是上海最古老的飯店之一,早在上海開埠之前就已經聲名在外,如今老店新開依舊人氣爆棚。
這里主打本幫菜,濃油赤醬,很對上海人的胃口,還有各種糟菜糟味菜品,是老上海人佐酒佳品,好吃到每次都扶牆而出~這里特別適合家庭聚餐,坐在裡面還能看著熙熙攘攘的淮海路,格外有小資情調。
地址:淮海中路988號黃金世界4樓陝西南路口(近陝西南路)
潔而精川菜館
店齡:91年
推薦:生爆鱔背、青豆泥小圓子
老一輩曾經冠以它「用菜一枝花」的雅號,因為住在附近的小夫妻經常在休息日去那裡吃飯,比較羅曼蒂克的幾對還會在飯後去復興公園跳舞或者兜兜淮海路,有點舊派小資的腔調。老店原來那個紅柱白匾的中式門臉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氣現代的裝飾風格。就餐環境雖然因時而變,但那份傳承了90年的老味道依然還在。
內牆以孔雀藍為主打色,配以白色的檯布,清新亮眼,大廳中央頂部懸掛了一個歐式吊燈,散發著黃色光暈,非常典雅。上了年紀的老食客照常而來,年輕的新食客也會紛紛慕名前來。
雖說做的是川菜,但已經被改良得幾乎變成了本幫菜,至於那裡的川菜是否辣的正宗,其實大多數人都不在意,他們更在乎的是能不能吃出當年的回憶。
地址:雁盪路82號(近南昌路)
北萬新
店齡:90多年
推薦:排骨年糕、肉包
北萬新迄今已有90多年歷史了,是名符其實的老字型大小點心店。淮海路上有個外賣窗口,旁邊拐進去還有一個小弄堂。
招牌當然就是肉包啦!肉包不大不小,算個中包吧,肉餡是白餡的,吃的時候要小心,因為有很足的鮮湯汁,肉餡非常緊實,絕對是小時候的味道!而且很多人買了很多,准備打包回去當第二天早飯吃呢!
地址:淮海中路464號(近重慶南路)
3. 上海老字型大小招牌點心
上海老字型大小招牌點心
有人說上海小吃像上海人一樣透著精緻,下文是為大家精選的上海老字型大小招牌點心,去上海旅遊的朋友們可不要錯過啦!
01、綠波廊 ---- 桂花拉糕
黃浦區老城隍廟內豫園路115號
人均:132元元
綠波廊已經能算得上是上海的一塊招牌了,有很多國外的領導人到上海來,都會去綠波廊。地段也非常好,只要坐在靠窗的位子,就能一覽整個城隍廟。綠波廊的點心算是一絕,特別是最有人氣的桂花拉糕,把桂花的香甜體現的淋漓盡致,而且真的是“三不沾”。
02、南翔饅頭店----小籠包
黃浦區豫園路85號
人均:46元
來上海說起小籠包,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這家南翔饅頭店。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創立的老店,至今已有百年歷史。老字型大小人氣很旺,開在城隍廟里,不管是堂吃還是外帶都要排隊!外賣隊伍長的簡直嚇人!現包現蒸,鮮肉小籠肉餡新鮮,皮薄餡兒多,咬上一口滿口湯汁!野菜小籠咬上一口就能聞到薺菜的清香!灌湯蝦球也超級好吃哦!
03、德興面館 ---- 陽春面
黃浦區廣東路471號
人均:23元
杜月笙魯迅梅蘭芳都來過的老字型大小了,德興館在上海有將近十家分店,但廣東路的那家百年老號始終是大家心目里的正主。來德興館不得不嘗一碗陽春面。店裡每日清晨、晌午必得兩次自製面條,僅廣東路店,一天就要300公斤麵粉。用兩種精粉不加一點雜質壓出的銀絲面,細幼圓長,柔韌彈爽。老店清晨6點開門,不少精明老客5點就到了,
就是為了吃最早入鍋、最為清爽的頭湯面。
04、小紹興----白斬雞
黃浦區雲南南路69-75號(近寧海東路)
人均:38元
小紹興是上海久負盛名的名店,在上海幾乎無人不知。“說起白斬雞,要數小紹興”,這已成為了許多上海人的口頭禪。小紹的白斬雞精選上海浦東一帶所產著名的“三黃雞”,質量好、味道鮮美,
此外,小紹興的雞粥等也非常出名哦!
05、鮮得來----排骨年糕
黃浦區雲南南路46號(近寧海東路)
人均:20元
也是上海老字型大小,是本地人懷念的小時候的味道。很多人談及鮮得來,往往就是和排骨年糕聯繫上一起。一塊炸豬排下面放上兩塊年糕,看起來相貌平平,但吃起來也是令人驚艷的,味道偏甜但是不膩,年糕松軟度正好合適,排骨吃起來也是相當過癮,再配上一份魚丸湯,很棒的一頓飯啦!
06、哈爾濱食品廠----杏仁排
黃浦區淮海中路464號
人均:47元
淮海路上的老字型大小了,每天都在排長龍!這里的各種餅干、小點心一直受到上海老一代的追捧。店裡的杏仁排是出了名的,杏仁特有的香味,吃上去沒那麼膩,和濃郁的黃油結合最中和,滿滿小時候的味道。除此之外,店裡的蝴蝶酥也是很受上海人的歡迎。
07、沈大成 ---- 雙釀團
黃浦區南京東路636號
人均:25元
沈大成是老的國營飯店,一樓點心,二樓正餐。總有很多人排隊在一樓外賣口,買各種點心。提及沈大成的點心,就不得不提它的特色點心雙釀團。雙釀團外面是很軟糯的糯米,內餡包含了豆沙和芝麻兩種,豆沙細膩,芝麻香酥,味道吃起來也不會太甜,正正好好,
是很多老上海人的心頭記憶。
08、杏花樓 ---- 豆沙包
黃浦區福州路343號
人均:73元
裝修風格是中式的'酒店式,畢竟老店啦!一樓旁邊就有買月餅。早上十點不到就大排長龍,都是跑去買豆沙包啊月餅的。豆沙包絕對是必吃之一,豆沙口感十分細膩,趁著熱,和柔軟的麵皮一起下肚,對於愛吃甜的上海人來說,十分滿足!杏花樓的月餅不多說,
一直是這個味道沒變過,也算是上海特色了!
09、鴻瑞興 ----燜肉面
楊浦區敦化路163號(近靖宇東路)
人均:45元
是老字型大小的上海點心店,人氣也非常旺,非常適合上海人的口味。招牌美食非常多,小籠、燜肉面、辣肉面……非常豐富。很多上海人尤其偏愛店裡的一碗招牌燜肉面,細而軟的蘇式面條之上,蓋上一大塊精心烹制的燜肉,燜肉色澤紅潤,咬上去又軟又香,再喝一口面湯,十分過癮。
10、王家沙點心店 ---- 八寶飯
靜安區南京西路805號
人均:29元
老字型大小王家沙,老上海都知道的國營老店。一樓是賣點心的,可以堂吃;二樓有炒菜。王家沙最著名的應該就是八寶飯、蟹粉湯圓、蟹粉小籠、蟹殼黃等等。最要推薦的是八寶飯,上海人提及八寶飯,應該想到的就是王家沙。糯米軟糯,豆沙細膩,值得一試。
11、美新點心店 ---- 黑洋酥湯圓
靜安區陝西北路105號
人均:16元
始創於1925年的“美新點心店”,曾多次被評為“中華名小吃”“上海名點心”等稱號。他們家的春卷矮胖個子,外脆里燙。包的黃芽菜肉絲,咬一口就是老上海的味道。另外要推薦的是他們家的黑洋酥湯團,美新的黑洋酥很出名,還可以單買黑洋酥芯子回去自家包。
12、虹口糕團廠 ---- 年糕團
虹口區四川北路2345號
人均:5元
老字型大小啦,開了很多年,店不大,但是就是這種味道才正宗啦,超愛各種糯米團子,看到就走不動了。年糕團很有名,味道也很不錯,價格很平價,外層年糕軟不黏牙,內餡豐富好吃,包上一根油條在裡面,口感層次瞬間又豐富了一層脆香。
13、老大昌----冰糕
盧灣區淮海中路558號
(成都南路/老人和飯店樓下)
人均:16元
聽說,在當時那個年代,老大昌就是年輕人的哈根達斯。甜甜咸鹹的點心蛋糕,很是能讓人懷舊一下!布朗尼甜甜的,巧克力味道相當濃郁。鮮奶小方,松軟,奶油新鮮。而店裡的老上海冰糕,已經是別處很難再看見的了。冰糕看上去和冰淇淋沒什麼兩樣,但是一動勺就不一樣了,看上去硬梆梆的冰糕,挖下去是軟綿綿的,吃起來也沒有冰淇淋那種冰渣融化成甜水的感覺,而是很溫和的冰爽,就好像是一塊冰奶油。
;4. 上海哪裡有好吃的
No.1【蟹黃殼--吳苑餅家】
推薦理由: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蟹殼黃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製成扁圓形小餅,外沾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烘烤而成。此餅味美咸甜適口,皮酥香脆。有人寫詩贊它「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
地址:靜安區路255號
人均消費:10元
No.2【生煎--不錯生煎王】
推薦理由:這種多汁的「豬肉包子」實在讓人難以抗拒,尤其是煎的時候再配上新鮮的蔥花和芝麻。 剛出鍋時是味道最鮮美的時候,嘴上燙出水泡也值得。
地址:上海黃浦區中路90號
人均消費:8元
No.3【排骨年糕--鮮得來排骨年糕】
推薦理由: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氽、燒煮而成,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
地址:上海黃浦區南路46號
人均消費:12元
No.4【小籠包--麟籠坊特色小籠包】
推薦理由: 上海隨便什麼地方都有,無論是五星級酒店、商場、美食廣場還是路邊攤。正宗的上海招牌!
地址:上海盧灣區路618號日B2樓TK32室
人均消費:11元
No.5【粢飯--光明邨大酒家】
推薦理由: 粢飯是最受上海人歡迎的早點品種之一,用粢飯包熱油條捏緊,或可加其他配料,如:榨菜等,熱吃甚美,且經濟實惠。用糯米蒸製成飯,裹油條包捏而成。特點軟、韌、脆,邊吃邊捏,別具風味。
地址:上海盧灣區淮海中路588號
人均消費:7元
No.6【蔥油餅--阿婆蔥油餅】
推薦理由: 老上海的蔥油餅,是用本地的小香蔥,放豬板油,先煎後烘,而且還是像烘咸大餅一樣,是放在用柏油桶改造成的爐子里烘的。 色黃亮,蔥香油潤,外脆里酥,現做現吃。
地址:上海徐匯區南路578弄口
人均消費:6元
No.7【糖糕--霖上海味道】
推薦理由: 上海的「甜甜圈」,這些油炸的糖糕外觀看上去像是糯米粉外面塗了一層白糖,看上去很油膩,但味的很不錯。
地址:上海虹口區西路388號虹口凱德6樓A06-05號
人均消費:16元
No.8【餛飩--柴爿餛飩】
推薦理由: 柴爿餛飩一般在晚上8點以後,幾乎每個街角都有,晚上漫步於金陵東路上,你只有花5塊錢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柴爿餛飩。
地址:上海盧灣區路505號
人均消費:9元
No.9【粢飯糕--弄堂筵(武夷路店)】
推薦理由: 粢飯糕是一種油炸類糕點,外層呈金黃色,內層為雪白的軟糯糍飯,咬起來噴香鬆脆,吃在口裡,且脆、且咸、且鮮。形狀為長方形,厚約三四分,像一副沒拆封的撲克牌。
地址:上海區武夷路155號9號樓
人均消費:7元
No.10【鴨血粉絲湯--妯娌老鴨粉絲】
推薦理由: 鴨血粉絲湯是由鴨血、鴨胗、鴨腸、鴨肝等加入鴨湯和粉絲製成的一道風味小吃,口感鮮香,爽口宜人。小小一碗粉絲湯,卻把鴨的美味包含其中。喝一口湯汁,吸一口粉絲,咬一塊鴨血,讓人不由得感嘆這些不起眼的東西竟能燒制出如此世間美味。
地址:上海浦東新區藍村路523號
人均消費:10元
5. 上海街頭尋美食,有哪些好吃的烤肉店
上海作為國際化的大都市,有著各國不同風格的烤肉店,其中更是有一些好吃到需要早早排隊才能夠吃上,比如坐落在虹泉路的韓式烤肉-韓國歐巴炭烤肉,淮海路的日式烤肉-牛小新燒肉屋,蘭溪路上的東北烤肉-楊記齊齊哈爾烤肉總店,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推薦菜吧~
終於輪到我個人比較推薦的齊齊哈爾烤肉了,作為一個齊齊哈爾鄰居城市的人,從小就是吃這種味道的烤肉。這家楊記齊齊哈爾烤肉坐落在蘭溪路上,距離地鐵11號線也很近,這家的推薦菜品有家鄉烤肉、烤韓腸、金牌肉筋、酸菜、秘制羊肉等等,並且東北烤肉的蘸料也是一種特色,這家是我的夏日的夜宵首選。
這幾家上海的烤肉店都很好吃,如果有空的話就去嘗嘗吧~
6. 上海有什麼好吃的
1:生煎,有不少人說上海的生煎不好吃,死面,皮厚,齁甜。其實,也許你吃過的是「假生煎」。正宗的上海生煎饅頭,有著雪白松軟的麵皮,堅實飽滿的餡料,香氣馥郁的湯汁,焦香酥脆的底板。只需一口,就能讓你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魅力與包容。
2:小籠包,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吃口便會愛上它!特別是剛出爐的小籠,一個個雪白晶瑩,小巧玲瓏,形似寶塔,輕輕咬一口,湯汁在舌尖縈繞,令人回味無窮。記住,吃小籠要遵循四大口訣,以免燙傷。「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吸湯」。
3:蔥油餅,對於上海人來說,蔥油餅絕對有著特殊的記憶,會勾起很多人的美好回憶。剛出鍋的蔥油餅,圓圓的,金黃略帶點瓷器底圈那種火石紅的顏色。正宗的上海蔥油餅,撒滿綠色的蔥花,還夾雜著如同水晶的豬油,蔥香味馥郁,輕輕咬一口,首先是滿嘴的酥脆,其次是濃郁的蔥香,只需一次你就會愛上它,且無法自拔。
4:蟹殼黃,這是上海本地的一種特色小吃,因為形狀和蟹殼很像,所以被叫作蟹殼黃。正宗的蟹殼黃,是用油酥加面坯,製作成一個個圓形的小餅,然後上面再沾上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烤制而成的。烤好後形似蟹殼而得名。剛出鍋的蟹殼黃,酥,軟,松,香,是茶客們的最愛。外地人到了上海,一定要去嘗嘗,真的很不錯。
5:海棠糕,海棠糕創制於清代,因為糕點形似海棠花而得名。傳統的海棠糕,就是將調好的麵糊放到特製的模具中烤制,外層是麵粉皮,裡面是豆沙餡,香甜可口。不過,現在在上海很難知道正宗的海棠糕了。一些外地人或者是稍微年輕一點的本地人,恐怕都不知道海棠糕是何物。
6:梅花糕,據說梅花糕起源於清朝,到清朝時發展為最具江南特色的小吃。乾隆皇帝下江南之時,見其形似梅花,色澤誘人,入口甜而不膩,勝過宮內的一眾糕點,便賜名為梅花糕。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的梅花糕在傳統的基礎上做了改良,口味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如果遇到了可以嘗一下。
7:陽春面,陽春面是上海人發明的,原名叫作「清湯光面」。面清水光沒有澆頭,唯一的調味料就是醬油,當然放點豬油也是非常不錯的。據說,當時乾隆下江南在街頭吃了一碗無名的面,趁著興趣正旺,說眼下正是陽春三月,便賜名為「陽春面」。國內不少地方都能做陽春面,做法都差不多,但上海正宗的陽春面,要比任何地方的都要好吃。有時間一定要試試!
8:蔥油麵,蔥油拌面雖然做法簡單,但卻是一代上海人的回憶。作為最傳統的上海小吃,用蔥油拌面形容上海人的樂惠,是最妥帖不過的了。不但討了便宜,而且還能填飽肚子,更有濃郁的蔥香味。不管是北京的炸醬面,還是陝西的油潑面,再或者重慶小面,四川擔擔面……在地道的上海人眼中,都不如一碗蔥油拌面。在魔都朝六晚九的生活里,唯有一碗熱氣騰騰的蔥油麵,才能治癒你躁動不安的腸胃。
9:擂沙圓,北有驢打滾,南有擂沙圓。擂沙圓作為上海最傳統的小吃,可與北京的驢打滾齊名。據說擂沙圓起源於清朝末年,上海城內有一位開湯圓店的雷姓老太太,為了便於顧客把煮熟的湯圓帶回家,便把煮好的湯圓放在赤豆粉中攪拌,使其粘勻豆粉,不管熱吃還是涼吃都可以,故得名「雷沙圓」。生活在上海這樣的繁華都市,如果有幸遇到了地道的擂沙圓,一定要駐足嘗嘗。這才是地道的老上海味兒。
10:小紹興雞粥,作為最地道的上海小吃,創辦於1947年,因為創辦人和主要的操作師傅都是紹興人,所以就取名「小紹興雞粥店」。小紹興雞粥在當地人眼中,是非常受歡迎的。煮好的雞粥黃中帶綠,雞肉色白光亮,令人賞心悅目,口感鮮香入味,雞肉細嫩爽口,越吃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