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重慶墊江小吃石磨豆花怎麼做好吃在哪裡
墊江石磨豆花是四川及重慶常見的漢族小吃。是嫩豆花的一種吃法,它與運用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豆花蘸水和大米飯配合食用,因其鮮嫩可口而流傳廣、影響大,在中國餐飲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墊江石磨豆花的配方、製作,自有其歷史淵源和獨特之處,米飯、豆花、蘸水三位一體,密不可分。墊江石磨豆花又稱豆腐腦或豆凍,是由黃豆漿凝固後形成的中式食品。不過豆花比豆腐更加嫩軟,在嶺南通常加入糖水或黑糖食用。中國北方稱豆花為豆腐腦,但北方豆腐腦多半為咸辛味,使用鹽鹵凝固,南方則多使用石膏。
豆花的製作
特點:全手工製作、綿而不老、嫩而不溏、潔白如雪、清香悠長。窖水清熱祛毒、醒酒解膩、回甜止渴。
方法:選出優質大豆若干用水浸泡。剛好泡透即可。將泡好的大豆和適量清水加入石磨中推細。把推好的漿放入鍋里燒開,舀入事先准備好的布口袋內去渣,把豆漿濾在瓦缸里。若是冬天就要馬上下膽水(鹽鹵),夏天則要等一會兒再下膽水。
點豆花時,鹽鹵裝在一個有小缺口的碗里,往下滴鹽鹵,右手持長柄飯勺不停地從鹽鹵滴下處往外刨,一直刨到壚缸里起魚籽眼為止。然後,將豆漿從瓦缸舀到鐵鍋內,經微火一煮,豆花沉到鍋底,窖水浮到鍋面,即將一半圓形的楠竹片放到鍋底豆花與鐵鍋之間,抓住篾片的兩頭來回移動。窖水通到鍋底,豆花不生鍋也就燒不糊。
豆花蘸水的製作
特點:香、辣、鮮、醇、色澤油亮透明,外形美觀大方。方法:選上乘辣椒、豆油、豆瓣、菜油若干。
調制富順豆花蘸水要用糍粑海椒。將海椒用熱水浸泡,手掐感覺脆為止,撈起後用菜板壓,去掉水份裝到缸缽內,先按比例將花椒、大料、八角等香料放到石碓窩里舂爛,再把海椒倒下去按比例放食鹽一起舂,越細越好,將用菜油酥過的豆瓣和芝麻倒下去合著舂,舂茸象糍粑一樣後舀起來備用。
豆油在富順豆花兒蘸水中是重要角色。把若干豆油裝於大壚缸內,將適量丁香、廣香、肉桂、胡椒、花椒、大料、砂仁、紫草、甘松、甘草等用紗布包著放入其中,泡四至五天,再把豆油放到鍋里煎,燒開即可。最後,把豆油舀到小瓦缸里兌上味精、胡椒和其它香料粉。打蘸水時,碟子擺好,先舀豆油,後放糍粑海椒,再淋熟油。
豆花的吃法也有講究:先將豆花拈到湯匙或飯碗里,再用筷子夾一點蘸水塗抹於豆花上,然後將豆花摻和著米飯吞下,然後再喝一口窖水。如此則能消魂盪魄,回味悠長。
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望採納哦。
② 重慶市墊江縣有什麼好吃的,那裡的好吃街在什麼地方有什麼特產
好吃的我喜歡有:趙牛肉
特產是黃沙橙子
現在墊江的好吃街,向盛世華都轉移了,什麼羊肉呀,湯鍋火鍋都有。不防去試一試。
③ 重慶有什麼特產可以帶回家去
1、陳麻花
大家都知道天津的麻花非常的出名,但重慶的陳麻花也是非常出名的。陳麻花是重慶這個城市非常知名的一種特色的傳統小吃,在清朝末年陳麻花就憑借著獨特的口味在當地流傳開來。
2、合川桃片
合川桃片是重慶一道非常傳統的名點,這道名點是從1840年被創造出來的,也是重慶這個地區的一個特產。合川桃片在製作的時候是用上等的糯米,核桃仁等原料精製加工而成的,味道非常的甜美香濃,絕對好吃。
3、火鍋底料
既然重慶是火鍋之都,那麼如果是去重慶玩兒的話,回到家的時候一定要帶一下重慶的火鍋底料了。每一家的火鍋其實都有自己獨特的配方,他們的獨特配方就是他們能夠在火鍋的這個領域中立於不敗之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秘密武器,所以想要吃到純正的火鍋底料,那麼一定要到重慶來買。
4、城口老臘肉
城口老臘肉是來自重慶的一種傳統的風味名菜,他也是重慶的一個名牌產品。重慶老臘肉的歷史也是非常悠久的了,至今也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在全國各地也是有很好的美譽。
5、江津米花糖
江津米花糖因為在重慶的江津地區生產的,所以叫了這個名字。江津米花糖也是重慶地區非常著名的一道非常特色的傳統小吃。這道小吃在製作的時候也是非常繁瑣的,是用優質的糯米,核桃仁,花生仁,芝麻等原料經過十餘道加工的工序,才能製作而成的。
這道小吃潔白晶瑩,香脆甜酥,而且甜而不膩,營養也是非常豐富的。這種小吃的歷史也是非常悠久的,在全國各地也非常的有名,甚至還銷往了國外地區,深受各個地方消費者的青睞。
④ 我國最好吃10大豆腐花是什麼
酸辣豆花,雙河豆花。這兩種都花都是四川的特色,味道也都有一些辣味,但是味道很好吃,不相上下。
⑤ 墊江哪個火鍋最好吃
金湖飯店樓下的「丹香苑」老火鍋即將開業,丹香苑是一家以墊江地域文化為主題,集茶樓與火鍋店為一體的店。火鍋則加盟了重慶火鍋前10強的哈兒土火鍋,哈兒土火鍋是真正的牛油老火鍋,用的是真正的上等牛油,再加入上等的花椒制香後,一條街都能聞到,硬是叫人流口水,毛肚,鴨腸,血片都是真正現殺的鮮貨。
⑥ 重慶特產美食有哪些
重慶特別著名的一些文化、飲食產品。包括:榮昌摺扇、老四川燈影牛肉、梁平柚、蜀綉、怡樂牌小塊臘肉、黃沙白柚、詩仙太白酒、羊角梨、三峽石硯、永川皮蛋、黃連、天麻、江津米花糖、杜仲、黨參、江津廣柑、白市驛板鴨、龍鳳餅、合川桃片、京醬風肉、露華濃曲酒、笛女大麴等等。
榮昌工藝陶
重慶榮昌陶瓷業從清乾隆時的粗陶,發展到清咸豐時的「泥精」,再發展到光緒時的刻花、色釉及民國時的釉下彩;在窯形上,從甑子窯、通窯發展為階梯窯;燃料均以松柴為主。解放後,由柴窯發展為煤窯。在施釉方面,繼承唐、宋以來的色釉裝飾,發展了各種釉色。
採用的陶土細膩緻密,可塑性強,燒結性能好,製成的工藝陶產品叩之發聲清脆悅耳,體形秀麗精巧,釉質光潤,裝飾樸素大方,既實用,又美觀。
江津廣柑
重慶江津早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就開始栽培廣柑,距今已有300年歷史,是全國三大柑桔產區之一,素有「柑桔之鄉」的稱譽。品種有:錦橙、先鋒橙、冰糖柑、津華橙、春橙、五月紅等。錦橙果肉細嫩化渣,酸甜適度,味濃汁多,微具香氣。果實可食部分多,果汁多,種子少。先鋒橙果色橙紅稍淺,風味酸甜,味濃有香氣,種子略多。此外,江津還有皮薄肉嫩、味道清甜的冰糖柑和桐子柑;有頭年開花、翌年4月成熟的晚熟甜橙「五月紅」和青泊夏橙;有質脆味甜,耐貯藏運輸的紅皮香柑和黃皮香柑。
涪陵榨菜
涪陵位於長江與烏江匯合之處。該處出產一種莖部發達、葉柄下有乳狀突起的青菜頭。清光緒年間,涪陵人邱壽安在湖北宜昌開設「榮生昌」醬園。他僱用的伙計鄧炳成選用肉厚質嫩的青菜頭,讓風吹至半干,加鹽揉搓腌漬,然後再用木榨榨乾鹽水和菜中酸水,再放上作料,裝壇密封。這種用木榨加工的菜,就取名「榨菜」。由於它具有脆、嫩、鮮、香的獨特風味,大受群眾歡迎。起初邱家嚴格保密,獲利甚厚。後來腌制方法逐漸傳開,到1935年,榨菜作坊已遍及四川沿長江一帶,年產達四十五萬壇,其中涪陵佔二十五萬壇,所以「涪陵榨菜」名聲大振,至今未衰。涪陵榨菜目前做重慶對外的交流的禮品贈送,很多國內外人士相當喜歡。以麻辣,爽口做為下飯菜的首選。
武隆薴麻
重慶各地區都產薴麻,尤以武隆種植較多,質量亦好。
武隆薴麻具有纖維長,拉力強,富有彈性,吸收和散發水分快,耐腐抗霉力強,散熱快和不導電等特點,是極佳的紡織工業原料和國防、漁業生產的必需品。
武隆羊角豆乾
羊角豆乾是重慶著名的特產,相傳采仙女山下天然泉水,納滔滔烏江悠悠清風,匯數百年傳統工藝,取營養保健研究成果,終凝聚成這一爽滑留香的民俗精品。川味以麻辣甲天下,羊角豆乾便是重慶的特色美味代表之一,它具有開胃等功效,是居家旅遊的必備之品。
墊江棕竹手杖
重慶墊江的棕竹手杖選用多年生棕竹,經燒彈、打磨、拋光、鎮直成桿;並精選水牛角,經鋸、燒、銼、拋光為柄,再以銀焊銅匝針桿、柄連接而成。
特點:產品堅韌細致。精巧適用,金絲竹紋,流暢明快,色澤古樸。
四川長吻鮠
又名江團。魚肉肥滿多脂,鮮嫩可口,有較好的滋補功效,《本經逢源 》載:「能開胃進食,下膀胱水氣,病人食之,無發毒之慮,食品中之有益者也。」尤其是它的鰾特別肥厚,可干製成名貴的魚肚,一向被視為餚中珍品。
石雞
產地於重慶城口。
又名山雞、石鱗、石蛙、棘蛙。石雞皮膚薄軟,呈烏褐色,肉質松軟鮮嫩,性味甘平,富含蛋白質、鈣等成分,脂肪少,易消化,營養價值甚高,食之有清火、明目、滋補健身之效。蒸、燉、燒、炒都可以。熟後皮肉黑白相間,形狀、顏色極似黑木耳。食之滑潤甜爽,柔嫩細膩,清鮮味純。
香山蜜餅
產於重慶忠縣。
相傳,香山蜜餅與唐代詩人白居易有關。年青時的白居易,曾避亂江南,並對社會生活和人民疾苦有較多接觸和了解。他曾官至翰林學士等職,因上書議政,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後調忠州當刺史。有一天,他獨自一人微服出訪,因走乏了,便踱進一家名為「巴記」的烤餅店,買了兩只烤餅充飢,卻非常硬澀難吃,白居易問:「傳說巴記烤餅相當出名,為何如此質量?」店主是個小後生。他嘆了口氣回答說:「那是爹娘在世的名氣,去世時我很小,沒有得到他們的技藝,所以如今已一落千丈了。」白居易知此情況後,就幫小後生製作出一種香甜味美的蜜餅,從此,受到顧客歡迎,做活了生意。後來,忠州人民為了紀念白居易,便特用詩人晚年「香山居士」之雅號,將此餅命名為「香山蜜餅」。從此,世代相傳,成為忠縣人們歡迎的名點。
它的主要原料有麵粉、蜂蜜香油。製作方法是,先和成面團並加入蜂密揉搓成胚。然後,鍋抹油經烘烤而成。色澤黃亮,香味四溢,入口外皮酥脆焦香,內里酥軟甜美,倍受食者喜愛。
涼糍粑
產於重慶。
製法分三步:1、把糯米淘洗干凈,用溫水泡二三個小時,控干水後裝入飯甑內,用旺火蒸熟,然後,將熟米飯放入石礁窩內。舂茸成糍粑,用熱的帕子搭蓋。2、把芝麻粉、蜜桂花、白糖、食用桃紅色素拌勻,製成芝麻糖。再把黃豆炒熟,磨成粉待用。3、糍粑放在案板上晾涼後,分成兩半,一半放在撒有黃豆粉的案板上,攤開壓平成片,將洗沙均勻地抹上。將另一半糍粑成大小、厚薄差不多的片,蓋在其上,再把芝麻糖撒在面上,切成塊就可以了。其特點為色香味俱佳,糯軟醇甜,入口涼爽,沁人心脾。
山城小湯圓
山城小湯圓以其小巧玲瓏、皮薄餡大、香甜滑糯而著名。
先選擇顆粒飽滿的糯米,除去雜質淘凈泥沙,用清水泡3-7天,待糯米泡漲後,攪上清水,用石磨磨成粉米漿,然後用白布袋吊漿,吊干後待用。選用肥嫩豬膘油。切成顆粒。將淘洗干凈的黑芝麻炒至芝麻發出香味出鍋,搓去外皮芝麻仁碾發末待用。核桃仁用開水浸泡後去皮,用豬油炸酥香、晾涼後碾碎。白糖碾碎。將加工後的豬膘油、白糖粉、黑芝麻粉混合揉勻,做成方塊,再切片撒上核桃仁,然後切成小塊,搓圓而成湯圓心餡。將吊干後的湯圓麵粉加少許清水揉勻,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將湯圓面捏薄,右手將湯圓餡心放於麵皮中間捏合封口,搓圓即成湯圓坯子。用大鍋將鍋內的水燒開,水沸後即下湯圓。火不宜太大,隨時加入冷水調節水溫,使水不翻騰。湯圓浮出水面後,略漂浮一下即可盛碗食用。
永川豆豉
產於重慶永川。將篩選出顆粒均勻的黃豆去雜洗凈,放入清水中浸泡,待泡至黃豆發脹無皺皮、略有硬心時,裝入竹籮內曬干,然後將黃豆煮7至8小時,並燜捂兩小時後,再倒出熟料散熱,要掌握好室溫,把熟料送入曲室內自然發酵,使其發酵結餅。待毛霉生長出來後。還要上下翻動發酵胚一次,促使發酵均勻。發酵期一般都在半個月左右。長短隨氣溫而增減,成熟後的發酵胚,分解成顆粒狀,再與食鹽、高粱白酒、醪糟等混合拌勻,裝入壇內密封保存,半年即為成品。光滑油黑,清香散粒,化渣回甜。
奉節杜甫曬棗
因奉節在唐代稱夔州,杜甫曾寓居於此,種植棗樹,有「堂前撲棗任西鄰」的詩句,故得名。主要原料為色白、果肉肥厚的陽山鮮棗,加工工序為:浸泡 煮棗 再浸泡 成坯 冰糖 熬沸 提純 熬糖漿 煮蜜 靜置 晾曬 消毒。其色似琥珀,紋如金絲,外酥內潤,醇甜爽口,化渣離核。
綠豆面
產於重慶石柱。
綠豆面以綠豆、大米、綠葉蔬菜以及澱粉、菜油為原料。製作時,篩去豆類中的泥砂雜物後磨碎,磨時將磨的進孔填滿,使其磨得稍碎,再放容器中加清水浸泡。浸泡時間隨季節而定:冬天1晝夜,夏天半日。潷去水時揀去豆皮。大米用清水浸至用手捻壓呈粉狀無硬心,潷去水後備用。將綠葉菜洗凈、切碎,同浸泡好的豆瓣、大米拌均勻,然後加適量清水磨成漿,再在磨好的漿中加入澱粉調勻。柴火最好,待平鍋三成熱時,用兌水的菜油刷一遍鍋,然後舀一勺綠豆漿,攤在鐵鍋中,待綠豆麵皮八成熟後,翻一面再烤一會兒取出,放在筲箕上,一張張重疊攤晾,再切成均勻一致的面條。吃的時候,先在碗里放好作料,再把切好的綠豆面條裝入漏勺,放沸水中稍燙幾秒鍾,撈出盛入碗中即可食用。
綠豆面柔中有韌,色澤嫩綠,有豆類和菜汁的清香,營養豐富,物美價廉。
酉陽麻辣牛肉片
產於重慶酉陽。系以黃牛肉為原料,配以食鹽、豆油、菜油、曲酒、白糖、辣椒、花椒,並選用當地葯材、香料,按配方比例進行調味。製作時,精選腿肉剔骨去筋,順纖維切成規律肉塊,清水漂洗,去血水、污物。下鍋初煮過紅20分鍾撈出,原湯待用。肉塊涼後,切成均勻的肉片。將各種配料放入原湯煎熬至一定濃度,再倒入牛肉片煮熟,文火收汁,待汁干液凈時起鍋,然後將冷涼熟肉片倒進燒熱的食用植物油鍋內煎炒,焦酥適度時取出冷卻,用香料塗抹均勻,即得成品。外觀紫紅透明,麻辣兼備,焦酥香脆,瘦不塞齒,久嚼味長,開胃誘食,且保鮮期長。
永川香腸
筠針鮮豬肉用溫水洗凈,瘦肉切成胡豆粒大小的肉丁,肥肉粒約為瘦粒的一半大,然後加料拌腌。在肉料中加入食鹽、白酒、花椒粉、姜粉及其它香料,拌勻。即可灌入選好、洗凈的豬腸衣內。灌餡時要用針刺腸衣,以排出空氣,每12至15厘米扎1個節。灌好的香腸,用溫水洗凈,掛在竹桿上,上火炕烘烤兩天。烘烤時,要適時翻動,炕溫保持在600C左右,防止跑油。加工好的香腸,應為腸身乾爽,結實有彈性,瘦肉色澤鮮紅或暗紅色,肥肉色澤乳白而呈透明狀。成品紅白分明,鮮美爽口,佐餐下酒皆宜。
江北熊鴨子
產於重慶。
江北熊鴨子始於清宣統一年。當年,重慶江北有個姓熊名漢江的小商販, 常在街頭巷尾出售熏鴨,他製作的鴨子色澤金黃,肉質軟嫩,爽口化渣, 很受食者歡迎。到四十年代,不少酒館、餐廳爭相找熊漢江訂貨。從此, 江北熊鴨子名噪一時,生意興隆,商販仿製者眾。熊漢江為了維護自己 的信譽,就用金紙剪成「熊漢江」三個大字,貼在玻璃櫃內,因此,又 有「金字熊鴨」之稱。
這種鴨外形美觀,光亮呈橢圓形,表面為深棕色或茶色,皮脆肉嫩;切開後,內肉淡紅,脂肪為淡黃色,層次分明;吃起來,清香爽口,回味 濃郁,具有川味烤鴨的獨特風味。
白市驛板鴨
產於重慶巴縣。
白市驛板鴨產於重慶市郊巴縣白市驛,最早多以家庭加工板鴨,產品主 要面向當地酒館等,後來逐漸銷於重慶市大小酒館及碼頭各地。
白市驛板鴨選料嚴格,製作精細,配方獨特。這種板鴨是選用當年產的 二斤半左右的肥鴨為原料,經宰殺、褪毛、去內臟後,曝干水分,再用 食鹽、花椒、胡椒、八角、白糖、甘松等十多種調料反復進行腌漬,夏 季腌18至20小時,冬季35至40個小時;將腌漬好的鴨子擦去污物, 用竹片撐開,進行風干,夏季3至4個小時,冬季約8至10個小時;然 後,把谷殼點燃熏烤40至50分鍾,烤好後外塗香油,進行包裝,即可 出廠銷售。由於這種板鴨是半熟品,所以不宜久存,冬季可貯存半月至 一個月;伏天只能存放兩天左右。
白市驛板鴨形呈蒲扇狀,色澤金黃,清香鮮美,餘味無窮。食法多種多 樣,蒸、煮、爆炒皆鮮美可口。
江津白酒
產於重慶江津。
先將整粒高粱加沸水浸泡,蒸煮糊化,攤涼;然後培菌糖化,續糟發酵,定時定溫蒸餾取酒;再經陳釀酯化,使酒質更加醇厚豐滿;最後檢驗,勾兌,裝瓶而成。整個過程貫徹勻、透、適三要求。酒液清澈透明,純凈無雜,醇厚芳香,回味甘爽
永川高粱酒
產於重慶永川。
篩選優質高梁,然後用潔凈沸水浸泡,經初蒸、悶水及復蒸,以葯曲適量培菌,大底糟加續糟混合泥封,固體低溫發酵,緩火蒸餾,過濾時截頭去尾,對釀成酒液進行檢驗,密封於瓦壇貯存半年至一年,再經過濾、勾兌而成。酒液無色透明,無沉澱雜技,酯香純和,醇甜綿軟,凈爽可口。
天府花生
產於重慶江津。
「天府花生」外形有如鷹嘴,身瘦,羅鍋腰。加工生產天府花生,要經過原料精選、浸泡、淘洗、鹽煮、烘炕、挑選、包裝、密封、成口入庫等9道工序,缺一不可。顆粒大小基本一致,鹹淡均勻,酥脆可口,營養豐富。果仁紅衣白肉,製法獨特,品質優異。
奉節杜甫曬棗
因奉節在唐代稱夔州,杜甫曾寓居於此,種植棗樹,有「堂前撲棗任西鄰」的詩句,故得名。主要原料為色白、果肉肥厚的陽山鮮棗,加工工序為:浸泡 煮棗 再浸泡 成坯 冰糖 熬沸 提純 熬糖漿 煮蜜 靜置 晾曬 消毒。其色似琥珀,紋如金絲,外酥內潤,醇甜爽口,化渣離核。
墊江醬瓜
產於重慶墊江。
以當地優質花瓜和自製麥醬為原料,事先選取花瓜刺孔,放石灰鹽水中腌製成瓜胚。再將瓜坯、曲黃、精鹽同時分批下缸,每日倒缸並捋瓜,使表面呈現蜜棗紋。此時曲黃亦已糊化,經日曬夜露,常溫發酵,促進曲酶分解;瓜體則充分脫水排鹵,並吸進醬汁,交插滲透。瓜體因排鹵而收縮。又以吸入醬汁而膨大。大約兩個月後,瓜醬同熟,即為成品。
墊江牛角煙具
產於重慶墊江。
該煙具創始於民國初年,當時市場上出現卷煙,原來製作吸用煙絲所需水煙袋的手藝人,適應市場變化與吸煙者需要,創制角、竹、銅結合的長短煙桿問世,頗受歡迎。質地堅實,造型優美,製作精細,色澤明快,小巧玲瓏,輕便適用。
紅梅
產於重慶綦江。
紅梅用途廣,可食用,也可葯用。果實中含有檸檬酸、石酸和維生素C。梅果可以加工成陳皮梅、梅干、糖干、糖烏梅、汁梅等果品,是配製夏季清涼飲料的好原料。未成熟的梅果,含有苦味酸、氫酸等物質,在醫葯上有醫療價值,可以醫治內外症狀。烏梅入葯為收斂劑,可治痢疾、嘔吐,能解熱。煎汁內肥能驅蛔蟲,還可作染色媒介物。耳大、核小、肉厚、品質優良。
豐都榨菜
產於重慶豐都。
以青菜頭為原料,這種青菜頭有肥大、柔嫩、多汁的瘤狀莖、俗稱菜頭。其加工方法為精選質嫩、形好、新鮮的青菜頭,經剝皮、穿串、晾曬、腌制、上囤、再腌制、壓榨、修剪、挑筋、整形、分級、淘洗、拌料、裝壇、封口等工序製成。修剪整形,濾凈鹽水,然後拌以食鹽、上等海椒面、砂仁、白鬍椒、八角、山奈、茴香、甘草、姜干、花椒等多種名貴植物香料粉,入陶壇密封發酵。產品色澤青綠,辣粉鮮紅,塊形均勻,質地脆嫩,香味濃郁,鹹淡適口,下鍋不軟,久貯愈香。營養價值甚高。有助消化、解油膩、增食慾的功效。
開縣香辣豆瓣醬
產於重慶開縣。將優質陳年蠶豆洗凈入鍋略炒,再放在清水中浸泡10小時,剝去皮殼,撒入麵粉拌勻,入籠用旺火將胡豆蒸透。出籠倒在簸箕中攤開,晾涼後在上面覆蓋黃荊葉或其它樹葉,再在濕熱環境中自然發酵一個星期。待表面生成一層緻密的「黃衣」,將有黃衣的胡豆曬至干透。入盆加入精鹽、白糖、白酒、薑末、蒜末、花椒、冷開水和剁碎的鮮紅辣椒末、生菜籽油拌勻,盛入壇中密閉絕氧「瓮制」,發酵二個月以上即成為風味奇特的香辣豆瓣醬,隨用隨取,經久耐貯。色澤金紅,香辣醇柔,鮮鹹味厚,滋潤亮油,風味奇雋,廣泛用於各種冷、熱菜式及風味小吃之中。
泡椒鳳爪
泡椒鳳爪是近年來最為流行的小吃之一。以麻辣有滋、皮韌肉香而著稱。泡椒鳳爪既能登大雅之堂,也為普通老百姓所喜愛。此款美食具有開胃生津、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製作過程比較講究,這樣才能使泡椒的勁辣味道沁入鳳爪中。正宗的泡椒鳳爪豐滿潔白,咀嚼時骨肉生香,具有很強的催味功效。
金角牌老四川五香牛肉乾:始創於1937年。
白市驛板鴨:因產於巴縣白市驛鎮而得名,已有100多年歷史。
雙江牌熊鴨子:由重慶江北區食品公司熊鴨子廠生產。始創於1909年
永川皮蛋:創制於清道光年間
江津米花糖:是具有近百年歷史的傳統名特產品「玫瑰牌」和「荷花牌」產品為名優品牌
美聲牌怪味花生:系重慶嘉美食品廠改進工藝後生產的怪味花生
三江牌合川桃片:由合川桃片廠生產,已有140多年歷史
蓮童牌冬瓜條:由重慶市寶頂食品廠生產。
蝶花牌怪味胡豆:由北碚縉雲食品廠生產。
花生粘:為重慶名特小食品,歷史悠久。
木洞曬棗:始創於100多年前的重慶巴縣木洞鎮。
白橙糖:是合川的傳統地方名品。
奶油核桃糕:是重慶冠生園的傳統特色產品,早在30年代即聞名山城。
花根:是銅梁縣傳統名點,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原名「蘭花根」
椒鹽麻餅:又名芝麻餅,是歷史悠久的川式糕點中的名品
醪糟麻花:本品狀似粗繩,色澤棕黃,形色美觀,質地酥鬆香脆。
賴桃酥:原名癩頭酥,是重慶地區的傳統名點,創制於20年代。
魚皮花生:本品皮酥內脆,甜咸適度,香酥可口。
苕酥糖:本品酥脆甜香,過去是當地民眾春節的常備甜食品。
岳南泡糖:是重慶的著名特產,已有100多年歷史。
龍鳳餅:龍鳳餅是川式糕點中糖皮點心的代表,已有600多年歷史
江北玉米粉絲:由重慶市渝北康華糧油食品廠採用最新工藝製成
⑦ 重慶墊江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重慶墊江的小吃街在哪裡
1 茶山花海生態旅遊區
重慶油菜花大觀園位於渝巫路,距墊江縣城10公里,園區內旅遊設施完善,旅遊便道四通八達。有一望無垠、絢麗無邊的萬畝油菜花海;有葡萄溪、萬蜂浣、醉花榭、溪竹雅舍、黃金海岸等幾處特色景點;有3000平方米的停車場;有能容納200餘人的觀景台;有集餐飲、娛樂、住宿於一體的農家樂20家,每天能接待遊客3500人。
2 湖島之鄉生態旅遊區
白家鄉是重慶市特有的集山,水,島於一體的生態旅遊區,也是較大的柑橘,西瓜和淡水養殖基地,有「湖島之鄉」的美稱。
白家鄉幅員面積58平方公里,湖光山色旖旎,古城寨卡奇特,人文精神樸厚……,不僅是休閑娛樂,旅遊觀光,尋幽探奇的好去處,也是蘊藏無限商機,投資生財的好載體。
3 明月山市級風景名勝區
墊江縣明月山風景名勝區2002年7月被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為市級風景名勝區。風景區位墊江縣西北部邊緣,東至西山大堰,西至明月山分水嶺與四川省大竹縣、鄰水縣接壤,南至五洞鎮,北與沙坪鎮接壤。風景區涉及太平鎮、五洞鎮、桂溪鎮、新民鎮共四個鄉鎮的部分區域,東西長約28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風景區距墊江縣城10公里。風景區總面積118.10平方公里。
4 寶鼎山市級森林公園
寶鼎山,亦稱寶頂山、鳴鳳山。位於高安鎮與沙河鄉交界處。距縣城30多公里。山勢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063米,系大巴山支脈。主峰周圍,諸峰環繞,林木蒼翠,風光幽邃。依山傍嶺,原有唐代及明清兩朝修建的光祖寺、八角亭、大殿、普賢殿、老君殿、送子殿、大佛殿、十二殿、大雄寶殿等,全系木石結構,造型美觀。八角廳和大雄寶殿各懸鐵鑄大鍾一口,尤其是八角亭大鍾,直徑2米,重1000餘公斤,做工精湛,若是在晴天,鍾聲可達數十米。現均不存。八角亭是寶鼎山的最高處,登臨可望忠縣、豐都、梁平、長壽等縣境。東側有一縣崖,名吊崖(又名捨身崖),可觀日出。下有一小洞,高約3米,寬1米,相傳為雷祖禪師和大智禪師「羽化登仙」的地方。遠處還有南京塘,面積約30平方米,塘水清冽刺骨,四季不漲不枯。
5 鳳山公園
鳳山公園1982年建園,位於墊江縣城中心地帶鳳山(又名雞公山)上,全園總面積7公頃,其中水面3000多平方米。她是墊江縣目前唯一的城市古典式園林,設計布局巧妙,景色秀麗,文化內涵豐富。
6 墊江牡丹生態旅遊區
墊江牡丹生態旅遊區是全國首批農業旅遊示範點,墊江縣首個國家AA級旅遊區。旅遊區位於墊江縣太平鎮,距重慶主城區126公里,滬蓉高速公路、渝巫路縱貫全境,距縣城9公里,旅遊區幅員面積30平方公里,以墊江牡丹而聞名,墊江亦稱「牡丹故里」。
墊江牡丹生態旅遊區,在重慶市乃至整個西南部地區,都具有唯一性。就整個旅遊區而言,有山、水、嵐、石、花、竹融為一體的天然古樸、幽雅宜人的良好生態環境,是牡丹的故鄉,是秀山、怪石、凈水、叢林的大自然智慧的發祥地。「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墊江牡丹系華夏牡丹之源,從西漢武帝年間種植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種植歷史,在遼闊的神州大地有「華夏牡丹源」之說。據傳,東晉畫家顧愷之游墊江,第一次看到國色天香的牡丹花後,驚嘆不已,回到京都創作了《洛神賦圖卷》,開創了我國牡丹花入畫的歷史先河,被皇室列入珍品加以收藏。
迎鳳湖度假村
墊江縣普順迎鳳湖度假村位於墊江、梁平和忠縣三交界的普順鎮,是我縣北大門最大的生態旅遊景區。在重慶到萬州陸上旅遊線上,特別是和墊江太平牡丹園「山野牡丹」、梁平雙桂堂佛教文化旅遊相結合,形成了重慶到萬州陸上旅遊線路腹心地帶的「金三角」。風景區距離縣城33公里、梁平縣城25公里,有長萬高速公路相連接,30分鍾內便可到達。
⑧ 急求墊江民俗文化
在端午節,不僅有吃粽子,戴五彩繩和門上插艾蒿的習俗,很多地方也要進行龍舟比賽和形式多樣的文藝表演,通過各種形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祝福。那麼,在咱們墊江都有哪些習俗呢?
一、吃粽子
古時為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歷五月初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為恐魚吃掉,人們想出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後來,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風俗。現在全國各地粽子不論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鹽豆粽,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等。而咱們墊江的粽子主要以白水粽為主,最具特色的就要數粽葉了。墊江的粽葉與其它的地方不同,多是用斑竹葉,包出來的粽子有一股獨特的香味。糯米一般不加任何輔材,保留斑竹葉原有的香味,煮好後直接沾著紅糖水和白糖吃。
二、掛艾草
端午節當天,墊江的市民會早早來到市場買好艾草或菖蒲拿回家掛在門前和房檐下,蚊蟲害怕這種味道,能起到驅蚊的效果。因為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古人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人們便會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兒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會掛在門楣,起到驅魔祛鬼的效果。
三、佩猴子
過端午節,墊江人還會用布條縫制一種布偶,因其形狀像猴子,人們都稱其為猴子。布猴主要是給小孩子佩戴,寓意孩子一生平平安安,快高長大。端午節當天開始佩戴,七天後將布猴許下丟到水田缺口讓水沖走,寓意將一切不詳之物全部帶走。
四、泡葯草澡
端午節當天,墊江人還會上山采草葯,用來熬制葯水給小孩洗澡,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寓意一年中不長膿瘡無病無害。
這些傳統的習俗年輕人知道的越來越少,如今社會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特別是城市居民,過去的節日特定食品如今隨時可以享用,周末的休閑娛樂可以比過去的節日還豐富,傳統節日自然就淡化了。這一個個民俗文化,是幾千年文明中一顆顆明珠,我們要讓它傳承下去。
記者:李炎
摘抄文章自網路
⑨ 墊江有哪些好吃的啊
墊江的《陝西涼皮》最好吃,麵皮嚼勁好,辣子麻辣鮮香,湯汁多,口感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