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春節期間護國寺小吃街名吃艾窩窩,驢打滾貴嗎驢打滾多少錢一斤
首先更正一下,艾窩窩是宮廷小吃,不是護國寺的小吃。艾窩窩大約30元左右一斤,驢打滾大約25元左右一斤,驢打滾有多種口味。注意護國寺現在是聯鎖店,他們的麵茶(注意不是茶湯,是放芝麻醬的)、羊雜、薑汁排叉、豌豆黃、芸豆糕、蜜麻花、糖火燒等也很不錯,可以一樣買點嘗嘗,但是麵茶和羊雜只能堂食了。要吃正宗的味道,牛街也是不錯的選擇,那裡有許多做北京小吃的,味道做得很好,尤其是芝麻燒餅,做得太棒了。
⑵ 護國寺小吃十大必吃
護國寺小吃十大必吃:
1、驢打滾
黃米卷里加上豆沙餡兒,上面再撒上黃豆粉,口感很細膩,點心整體很柔軟,口味上有黃豆粉的豆香、黃米的米香,以及豆沙的香甜,老人比較喜歡。但是在給小朋友吃的時候需要注意:黃豆粉非常細,吃的時候一定要慢一點兒,否則可能會被粉末嗆到。
⑶ 火爆京城的護國寺小吃有什麼
護國寺小吃是北京非常出名的小吃代表,以其品種豐富,特色突出,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著稱。護過寺的小吃以清真為主,最早的護國寺是從廟會演變過來的,舊時,每月陰歷初八有廟市,匯集了京城有名的絕活小吃攤商。護國寺廟會在20世紀30年代十分熱鬧。各式京味小吃食品在此爭奇斗艷,各展風姿,從護國寺廟會上的小吃後來成立的護國寺小吃店。豆腐腦營養豐富,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各式豆腐腦成品 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稱。護國寺的豆腐腦鹵汁是用木耳、黃花、雞蛋和羊肉製作而成,口味鮮香,別具特色。
⑷ 護國寺小吃(前門店)的麒麟酥好不好吃
護國寺小吃(前門店)的麒麟酥好不好吃,麒麟酥很好吃,物廉價美。
⑸ 護國寺小吃的介紹
護國寺小吃是北京地方小吃的代表之一,以其品種豐富,特色突出,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著稱。護國寺小吃是北京地方小吃的代表之一,以其品種豐富,特色突出,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著稱。小吃品種包括艾窩窩、驢打滾、豌豆黃、象鼻子糕、饊子麻花、麻團、焦圈、麵茶、雜碎湯、豆汁等八十餘種,聚集了京味小吃之精華,深受京城及全國各地賓客的喜愛和國外友人的贊譽。1999年春天,護國寺小吃四名廚師赴新加坡參加「春到河畔迎新年」最新活動,精美的小吃不僅受到新加坡市民的交口稱贊,而且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參加活動後當即預定了驢打滾100個送上國宴,精美的小吃已登上「大雅之堂」。2004年11月,護國寺小吃事業部派出廚師赴澳門參加「澳門第四屇美食節」,精湛的小吃技藝,特色美味的北京小吃,得到了澳門市民的廣泛喜愛和稱贊。
⑹ 護國寺小吃有什麼好吃,早餐和正餐都吃什麼
護國寺清真京味小吃以廟會經典品種為主。經過多年的發展品種也有變化。日
護國寺小吃
常經營的品種有各種黏貨。有各種細餡元宵,清真湯圓,艾窩窩,豆面糕,芝麻年糕,果料年糕,豌豆黃等,炸貨有蜜麻花,開口笑,薄脆,焦圈,流食有豆汁,麵茶,小豆粥,雜碎湯,鮮豆漿,杏仁豆腐,蓮子粥等。該店製作的豌豆黃,艾窩窩,豆面糕,果料糕,蜜麻花,蜜三刀,焦圈,糖火燒,豆餡燒餅,糖油酥,咸麻醬燒餅等,干稀、甜咸,蒸炸煮餃烙等近百個品種。
⑺ 北京護國寺小吃一條街如何
護國寺街西起新街口南大街,東至德勝門內大街,長約600米,建於元代,距今已有近800年歷史。歷史上護國寺街因獨具特色的廟會盛極一時。明清時期,護國寺與隆福寺並稱北京東西二寺。因廟會之故,護國寺街在明清時期就是老北京著名的商業街,這里商賈雲集,小吃店、古玩店、字畫店、鍾錶店等鱗次櫛比。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故居就在這里。
護國寺街(護國寺小吃一條街)以小吃聞名,護國寺小吃店、合義齋等老字型大小名震京城。改造後台灣面點房「85度C」、東北三大燉、河南火燒、山西麵食等時尚餐飲店首次入駐。
小羊家胡同位於護國寺地鐵口向北50米胡同內,原名小羊圈胡同。著名作家老舍就出生在小楊家胡同8號(當時的門牌為5號)院三間北房中東頭的一間,並在這里度過童年。
梅蘭芳紀念館位於北護國寺街9號,佔地面積716平方米。1961年梅蘭芳逝世前,曾在這幽靜、安適的四合院內,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10年。此院原為清末慶親王奕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後經過修繕,梅蘭芳搬到這里居住。梅蘭芳逝世後,周總理提議建立梅蘭芳紀念館。1986年10月,梅蘭芳故居對外開放,朱漆的大門上,懸掛著鄧小平親筆書寫的匾額「梅蘭芳紀念館」。
護國寺小吃總店:老北京特色小吃店,品種「很全」,價格也「公道」。豌豆黃「細膩」,麵茶「香氣撲鼻」,奶油炸糕「百吃不厭」,還有驢打滾、羊雜湯、豆汁等,「好東西太多了」。雖說小店「沒什麼環境可言」,一到飯點人就「滿滿的」,但正是身處這樣的地方,看「許多老爺爺、老奶奶,喝著豆汁,吃著焦圈」。
推薦小吃:豌豆黃、奶油炸糕、麵茶、驢打滾、羊雜湯、豆汁、艾窩窩、焦圈、糖耳朵、杏仁豆腐、糖火燒、雜碎湯。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05:30-21:00
怎麼去? 景區地址:西城區護國寺大街93號
更多關於北京護國寺小吃一條街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943591615637077.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⑻ 北京護國寺小吃有什麼好吃的
護國寺小吃有艾窩窩、驢打滾、豌豆黃、奶油炸糕、饊子麻花、麻團、焦圈、麵茶、雜碎湯、豆汁、豆泡丸子湯、油餅豆腐腦...........。
⑼ 來北京遊玩不能錯過的美味——護國寺小吃
護國寺小吃是北京地方小吃的代表之一,以其品種豐富,特色突出,具有深厚的 歷史 文化底蘊而著稱。護國寺清真京味小吃以廟會經典品種為主。主要有各種細餡元宵,清真湯圓,艾窩窩,豆面糕,芝麻年糕,果料年糕,豌豆黃等,炸貨有蜜麻花,開口笑,薄脆,焦圈,流食有豆汁,麵茶,小豆粥,雜碎湯,鮮豆漿,杏仁豆腐,蓮子粥等。小吃在烹制方式上又有蒸、炸、煎、烙、爆、烤、涮、沖、煎、煨、熬等各種做法。護國寺清真京味小吃的製作主要以手工為主。
說起護國寺小吃店,還得從老北京的護國寺廟會說起。有資料顯示,位於西城區的護國寺始建於元代,它原來叫崇國寺。最早是元丞相托克託故宅,叫崇闊寺,始建於元朝至元年間(公元1264年—1295年),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更名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賜名大隆善寺護國寺。是元丞相托克托的故宅。因廟坐落西城,故而老北京人也稱其為「西廟」。
《北平廟會調查》記載舊時廟會是結合佛,道兩教的宗教節日而開放的。在早北京的廟寺特別多,據說城內外大小都算上得800多座。昔日廟會有進香敬神的,有借佛游春的,有辦集市交易的。這其中集市中心內容的廟會最熱鬧。東城的隆福寺和西城的護國寺了也稱「東廟」和「西廟」會。
護國寺是每月逢七、八有廟會。廟會上的攤名目繁多,如綢緞、衣飾、瓷器、古玩字畫、扇子、炊具、醫葯、食品、花木、測字算卦、賣藝、雜耍等等。商攤多,貨全人自然多。因為北京清代有「東富西貴」之說,多數旗人宅門在西城。而「貴人」「日用所需多取給於廟會」。據老輩兒人回憶,護國寺廟會最招人的是那繞世界的小吃浮攤。逛廟會的,燒香,購物帶玩兒的人們轉累了餓了,自然會尋吆喝聲,圍上或站或蹲,里外三層的「墊補墊補」當年的這些廟會小吃做得精到且花樣繁多,為廟會增色不少……。
1956年政府將當年在護國寺廟會出名的十多位攤商組織起來,在緊鄰護國寺的93號現地址開辦了護國寺清真小吃店後,護國寺小吃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規模發展。護國寺位於西城西四牌樓之北,護國寺街西口內路北,且東起德勝門內大街,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全長580餘米。是昔北京最繁華的街區之一。護國寺清真小吃因西廟會小吃而得名。護國寺廟會在20世紀30年代十分熱鬧。各式京味小吃食品在此爭奇斗艷,各展風姿。
麵茶是護國寺清真小吃的特色品種之一。過去一般在下午售賣。有詩說:「午夢初醒熱麵茶,乾薑麻醬總須加。」 喝麵茶很講究吃法,吃時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著碗邊轉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無此吃法的。為什麼要用這種吃法呢?這與品嘗麵茶的風味有關。饊子麻花是護國寺清真小吃的精品。工藝流程繁雜。先將礬、鹼、紅糖、糖桂花放在盆內用溫水溶化,再將麵粉倒入和均勻,和好後挫長條盤起來餳一會兒,然後揪成40克一個的小劑。將麻仁用開水拌起來,將小劑粘上拌好的麻仁,挫成10厘米長的小條碼在盤中,碼3至4層再餳著。餳好後,拿起兩小條用手挫成均勻的長繩條2根,對頭折兩個來回成8根,兩頭捏在一起,成兩頭尖、當中大的棗核形或扇形狀,用油炸熟即成。炸時鍋內花生油五成熱,拿著饊子麻花的捏頭處,將坯子下入油鍋來回擺動使其定型,待坯子稍硬挺後,整個入油中炸,炸成棕黃色即成。饊子麻花的質量特點是顏色棕黃,質地酥脆,香甜可口。
豆汁也是護國寺清真小吃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北京人喝豆汁兒,始於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前後。有種說法:「北京豆汁兒,旗人的命根兒」不無道理。豆汁兒最初是清宮御膳的一種飲料。雖「味兒」個別,但有保健的功效。夏天可消渴解暑,冬季能清熱溫陽,四季喝它,益於開胃健脾、去毒除燥。喝豆汁兒有講究,得配上焦圈、鹹菜絲兒。人們說,豆汁兒是「味在食外」的特色小吃。為了保持特色,自五十年代至今護國寺小吃店堅持經營不斷檔。一些國外僑胞,港澳同胞來特地到護國寺小吃店一品豆汁,感受濃郁的北京地方風情。1997年8月份在原國內貿易部、中國烹飪協會等組織的首屆「中華名小吃」認定活動,護國寺小吃的豆汁兒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50年來,護國寺小吃店保留著老店的京味傳統品種,但店容店貌隨著北京城市改造而應時,就餐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而且出售的小吃也既保持老北京風味,又要調整適應現代人口味變化的需求。特聘請老技師楊伯儒進店傳授技藝,將原有的大、黑、粗、糟的食品改變為小巧玲瓏的精美小吃。雖然環境改變了,但經濟實惠為百姓服務的宗旨沒變。由於就餐環境變化,小吃質量上乘,品種繁多,吸引了大量的中外食客。
2001年,護國寺小吃店進一步裝修改造,不僅突出老北京風格特色,還讓顧客在品嘗老北京小吃的同時,領略老北京風情。將店內房頂四周裝飾了綠瓦房檐,牆壁掛上護國寺廟會畫框,屋內四柱掛有小吃典故和名人影跡,專設了老北京面人張的麵塑展框。
華天飲食集團也對旗下小吃店給予了特殊政策,包括斥資對小吃店門臉、環境進行統一裝修、統一標志等,並不斷挖掘、改良傳統品種:豌豆黃過籮加細、驢打滾加層兒,螺絲轉、薩琪馬、蛤蟆吐蜜規范工序,精工准料不走味。小吃講究應時入季,於是春季的豌豆黃兒、艾窩窩,夏季的「冰碗」扒糕、漏魚兒,秋天的牛筋兒窩窩、脆麻花兒,冬季的盆糕、碗糕、果料年糕、元宵等都應季入市。同時根據顧客口味變化讓小吃也趕「時興」,黃油口兒的糯米糕、什錦炒疙瘩兒、麻辣雞絲面、牛眼包、奶油炸糕、薑汁排叉兒、鴛鴦酥、蝴蝶卷、牛肉燒餅、蘭花盞等干稀甜咸葷素應有盡有。經過挖掘、引進和創新,護國寺小吃的品種已經達到100個,可謂琳琅滿目、精彩紛呈。
1999年春節在新加坡舉行的「第十三屆春到河畔北京民俗展」,護國寺小吃十幾個品種的經典小吃絕活兒一亮,新加坡人眼睛「亮了」。當天的電台、電視台的頭號新聞:北京小吃很精彩!精美的小吃不僅受到新加坡市民的交口稱贊,而且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參加活動後當即預定了驢打滾100個送上國宴,精美的小吃已登上「大雅之堂」。2004年11月,護國寺小吃事業部派出廚師赴澳門參加「澳門第四屇 美食 節」,精湛的小吃技藝,特色美味的北京小吃,得到了澳門市民的廣泛喜愛和稱贊。而後的幾年,護國寺小吃漸漸名氣大了。但凡北京舉行大的國際性的、有政治意義的活動,都特請華天護國寺專供小吃。
為進一步展示小吃文化,使中外賓客品嘗小吃的風味特色,領略老北京風情,中華老字型大小護國寺小吃店在繼承傳統北京小吃的基礎上,精心研製,挖掘創新,以其精湛的小吃製作技藝和縝密的宴席設計構思,獨家創制了集小吃精品和清真特色 美食 於一宴的「小吃宴」。「小吃宴」以品種豐富、宴式別致而著稱。席間艾窩窩、驢打滾、豌豆黃、象鼻子糕等風味小吃,選料精細、造型美觀,技法多樣,蒸、炸、煮、烙俱全,或綿軟或酥脆,或咸鮮或香甜,秉承了幾百年北京宮廷和民間小吃的精華。同時,「小吃宴」講究葷素搭配、營養合理,精選了芫爆散丹、紅燒牛尾、它似蜜等具有清真飲食特色的宴席菜餚。整套宴席極具北京地方風味特色,且文化底蘊豐富,曾榮獲「北京市精品宴席」稱號,被京城名人雅士和市民百姓所眷愛,成為京城飲食界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