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專業廚師版燒茄子的做法步驟圖,怎麼做好吃
材料
香菇1斤、洋蔥半個、生抽2勺、豆豉油辣椒1勺、鹽適量、雞精適量、蔥姜適量、花椒適量
做法
1、香菇洗凈去掉根部。
2、鍋內燒開水,放入香菇焯水。
3、蔥切段,姜切片,准備好花椒備用。
4、香菇擠去水分,剁碎備用。
5、洋蔥切末備用。
6、鍋內放適量油(比平時炒菜多些),燒熱後放入蔥姜花椒炸香。
7、將炸過的蔥姜花椒撈出。
8、將洋蔥放入油鍋翻炒出香味。
9、倒入香菇末翻炒。
10、香菇末均勻地沾上油後,加入兩勺生抽炒勻。
11、加入一勺豆豉油辣椒。根據自家口味,可多加也可不加。
12、酌情加入鹽和雞精調味即可。
⑵ 訊廚師香姑怎樣做好吃
蚝油香菇的做法
香菇洗凈,切蒂,捏干
⑶ 一個西餐廚師最基本要會做那些菜
西餐的學習內容一般有:
基本功學習:學習2個月左右基本功,確保掌握各種刀法、原料切配技巧、原料挑選等。
技能強化:醬料調制(黑胡椒醬、香草醬、番茄醬等),國內外各種扒類、意粉意麵、營養湯品等製作。
日韓料理:系統學習日本料理及韓國料理(刺身拼盤、花式壽司卷、韓式泡菜、大醬湯、石鍋拌飯、參雞湯、韓國烤牛肉等)。
東南亞菜:(印尼炒飯、冬陰公湯、美味蛋包飯、咖喱紅薯小雞塊、辣味金槍魚、泰式菠蘿飯、印度咖喱海鮮焗飯等);汁醬(凱撒汁、黑椒汁、蜂蜜芥末汁等)。
時尚西點:(海綿蛋糕、黑森林蛋糕、牛奶布丁、臟臟包、棒棒糖蛋糕等)。
調酒飲品:(雞尾酒、拿鐵咖啡、摩卡咖啡、鮮榨果汁、水果茶、奶茶等)。
專業鞏固:西餐工藝學、西餐營養搭配、西餐禮儀、西餐廚房英語等。
學習的時長越長,掌握的內容也會越多。
⑷ 洋花菜怎麼做好吃
花菜,也叫菜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價值很高。如果炒花菜,怎麼又好吃,又能保留食材最大的營養呢?廚師長做的這道「油渣炒花菜」,脆脆的特別入味,能最大保留花菜中的營養,而且做法也簡單,在家也可以做。
食材:
有機花菜1個
肥膘肉50克
蒜幾顆
小米椒4個
豆豉、干辣椒幾顆
豉油15克
鹽半勺
步驟如下:
1、首先我們准備有機花菜1個,洗凈後切除根部,然後改刀成大小不規則的塊。因為形狀不規則,所以更容易吸入更多的味道,切好後備用
2、肥膘肉50克,切成大小均勻的粒,切好備用。蒜子幾顆,切成粒。小米椒4個,切成粒
3、豆豉幾顆,加入幾顆干辣椒,食材就備好了
4、下面我們開始炒制,鍋燒熱,加入清油,油溫六成熱時,下入菜花,10秒內瀝出,要保持菜花的嫩度和脆度
5、鍋起油,下入肥膘肉,邊炒出豬油,因為豬油能去除花菜中的苦澀味。炒出豬油後,下入料頭煸炒,加入豆豉、干辣椒
6、炒出香味後,下入菜花,繼續翻炒,待食材斷生、油潤後,加入鹽半勺,繼續翻炒
7、烹入15克豉油,增加豉香味,必須從鍋邊淋入。這樣才能烹出更好的味道,快速翻炒,聞到豉香味後,即可出鍋,這樣一道油渣炒有機花菜就做好了
這道菜簡單易做,而且非常好吃。同時也有視頻教程,可以關注我們的頭條號進去觀看。如果你有什麼疑問或者有不懂的,可以在下方留言給我。
⑸ 廚師怎樣做正宗的美麗豆沙
豆沙:一般而言是指紅豆沙,做法是將紅豆磨成粉,煮熟之後下糖膠(事先煮成液體狀的糖漿)再煮成糊狀。
紅豆沙常用來做點心的陷,例如豆沙月餅。除了紅豆沙外,綠豆沙也廣泛用於點心製作。
豆沙可做成各式各樣的可口食物。
一、豆沙涼糕
主料:綠豆
輔料:洋粉、桂花糖
調料:白糖、水
做法:
1、將綠豆揀去雜質,洗凈放到鍋中,加入適量的水,把綠豆煮透,過羅去皮成綠豆泥備用;
2、將洋粉洗凈放到碗中,加入水放到蒸鍋中用旺火將洋粉溶化;
3、把綠豆泥放到鍋中,加入白糖、桂花糖、水調勻,上火煮開,再放入溶化的洋粉液,在火上繼續煮3分鍾(讓豆泥和洋粉充分融為一體),倒在深的瓷盤中晾涼,然後放入冰箱,食用時切成菱角塊。
特點:軟滑甜香,冰涼爽口,宜夏季食用。
天天提示:洋粉用的不能太多,否則容易裂。
二、豆沙鍋餅
材料
麵粉 2杯
泡打粉 1/2茶匙
蘇打粉 1/2茶匙(有時不記得了,就用了1茶匙的BP,效果也不錯)
糖 1/4杯
奶油 2湯匙
牛奶 1杯
紅豆沙 適量
做法
1.麵粉、蘇打粉、泡打粉、糖混合過篩後,加入奶油及牛奶,攪成麵糊;雙手蘸水,將紅豆沙擠成小球後再分別壓扁。
2.平底鍋燒熱,擺入模子,噴一薄層油。向模子內勺入少許麵糊,將一個豆沙餡擺在中間,再勺入一層麵糊。
3.小火慢慢煎,模裡麵糊不再流動的時候,就可以取走模子,將餅翻面煎熟。豆沙餡一定要壓成扁平,才能平均夾在餅里,吃起來就不會一半是面一半是餡。
三、健脾豆沙包
健脾豆沙包的製作方法是:
1、用250克山葯並去皮,蒸熟後搗爛成泥狀。另外,將白扁豆150克、赤小豆150克,洗凈後加水煮爛,製成豆沙備用。再取茯苓150克,磨成粉末,與山葯泥、豆沙混合,加適量水及白糖,調製成餡。
2、取麵粉500克,乾酵母2克用溫水化開倒入麵粉中,揉成面團。將面團放置於較溫暖處發酵2小時左右,待面團發起時即可將面團切成小塊,用擀麵杖將小面塊擀成圓形的薄片,將做好的餡包入其中,做成大小均勻的豆沙包。
3、在蒸鍋內放水,將做好的豆沙包放置於蒸屜中,蒸20分鍾左右,將豆沙包蒸熟即可食用。
這種豆沙包中的山葯性味甘溫,能健脾止瀉,補中氣,益腎精。白扁豆能理氣和中,健脾化濕。赤小豆能利水消腫,清熱解毒。茯苓則是利濕止瀉,補益脾胃的佳品。所以此款點心經常食用,能夠健脾止瀉。對於體質虛弱的老年人來說,不失為一款食療佳品。
⑹ 西餐都有什麼吃的
我院西餐專業以培養國際西餐主廚、行政廚師長、餐飲職業經理人為目標,專業技術全面、基本功扎實,具備較深西式烹調及西餐餐飲文化造詣,擁有良好職業道德及工作態度,了解廚房管理模式,擁有創業、創新能力的。具備獨立策劃、運營餐飲項目的能力。
新東方烹飪教育就業體系覆蓋全國,截止目前,新東方院校已與全國27000餘家優質就業企業達成長期合作協議,定向培養行業緊缺的復合型烹飪人才,同時為學生優質就業、高薪就業提供有力保障。
學廚師、中餐、西餐、西點學費多少?
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習年制等,都會導致學費的不同。例如我院還會有相應的學費減免、助學金、獎學金等。
所以建議直接去官網查詢,或者來校詢問專業咨詢老師。
⑺ 洋快餐有哪些(2)
洋快餐有哪些
● 肯德基的發展還帶動了幾百家國內原料供應商的發展。肯德基的國際品質管理體系幫助供應商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管理水平,其中有的已經成長為全國知名企業。
● 特許經營是中國近年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大家十分關注的領域。肯德基是最先在中國嘗試餐飲特許經營的模式的國際公司之一。通過十幾年的摸索經驗,培養了成功的範例。2003肯德基被全國連鎖協會評為《全國十大最佳連鎖品牌》。
作為中國社會的一分子,肯德基秉承“回報社會”的企業宗旨,積極關心需要幫助的人們。其主要形式是贊助中國兒童和青少年教育事業。據統計,十多年來肯德基直接和間接用於公益方面的捐款已達 6500 多萬元人民幣。2002年9月,肯德基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合作成立了總額為3800萬元的“中國肯德基曙光基金”,長期資助家境貧困但品學兼優的在校大學生。目前曙光基金已經在全國24所大學實施,有近260名大學生接受了資助。
(3)洋快餐的種類之必勝客
①必勝客的來歷
什麼是比薩?
“比薩”是一種由特殊的餅底、乳酪、醬汁和餡料做成的具有義大利風味的食品,但其實這種食品已經超越語言與文化的壁障,成為全球通行的`名飲,受到各國消費者的喜愛。但這種美食究竟源於何時何地,現在卻無從考究。如今,面對每天由遍及全球的“比薩專家”――必勝客餐廳里烤制的幾百萬個比薩,大家都自然地認為這是400年前義大利那不勒斯 的麵包師傅首創的。
那麼到底是誰發明了比薩呢?有人認為,比薩來源於中國:當年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中國旅行時最喜歡吃一種北方流行的蔥油餡餅。回到義大利後他一直想能夠再次品嘗,但卻不會烤制。一個星期天,他同朋友們在家中聚會,其中一位是來自那不勒斯的廚師,馬可?波羅靈機一動,把那位廚師叫到身邊, “如此這般”地描繪起中國北方的香蔥餡餅來。那位廚師也興致勃勃地按馬可?波羅所描繪的方法製作起來。但忙了半天,仍無法將餡料放入面團中。此時已快下午兩點,大家已飢腸轆轆。於是馬可?波羅提議就將餡料放在面餅上吃。大家吃後,都叫“好”。這位廚師回到那不勒斯後又做了幾次,並配上了那不勒斯的乳酪和作料,不料大受食客們的歡迎,從此“比薩”就流傳開了。
據統計,義大利總共有兩萬多家比薩店,其中那不勒斯地區就有1200家。大多數那不勒斯人每周至少吃一個比薩,有些人幾乎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吃。食客不論貧富,都習慣是將比薩折起來,拿在手上吃。這便成為現在鑒定比薩手工優劣的依據之一。比薩必須軟硬適中,即使將其如“皮夾似的”折疊起來,外層也不會破裂。
目前,全球最為著名的比薩專賣連鎖企業是1958年創辦於美國堪薩斯州的必勝客。“紅屋頂”是必勝客外觀的顯著標志。在遍布世界各地90多個國家和地區,必勝客擁有12300多個分店,包括在中國的近40家分店,每天接待超過400萬顧客,烤制170多萬個比薩。
“比薩”餅的講究
據了解,上等的比薩必須具備四個特質:新鮮餅皮、上等芝士、頂級比薩醬和新鮮的餡料。餅底一定要每天現做,麵粉一般用春冬兩季的甲級小麥研磨而成,這樣做成的餅底才會外層香脆、內層松軟。純正乳酪是比薩的靈魂,正宗的比薩一般都選用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鈣質及低卡路里的莫扎里拉 (Mozzarella)芝士。
製作過程:先將秤好的麵粉加上自家絕密的配料和勻,在底盆上油,鋪上一層由鮮美番茄混合純天然香料密製成的風味濃郁的比薩醬料,再撒上柔軟的 100%甲級莫扎里拉乳酪,放上海鮮、意式香腸、加拿大腌肉、火腿、五香肉粒、蘑菇、青椒、菠蘿等經過精心挑選的新鮮餡料,最後放進烤爐在260℃下烘烤 5至7分鍾。好了,一個美味的比薩出爐了,值得注意的一條是:出爐即食、風味最佳。比薩按大小一般分為三種尺寸:6寸(切成4塊)、9寸(切成6塊)、 12寸(切成8塊),按厚度分為厚薄兩種。
比薩之所以被人們喜歡,除了它本身美味可口以外,還配有其他小食點綴。例如“必勝客”的比薩就配有奶香濃郁的雞蓉蘑菇湯、風情香雞翼、各式烤餡餃、油炸小薯格、自助沙拉吧等等。
義大利中西部城市。臨阿諾河,曾是利古里亞海岸港口,現已離海10公里,東距佛羅倫薩68公里。人口10.5萬(1982)。工業有金屬加工、機械、紡織、陶瓷、玻璃、化學、製糖等;還產大理石與雪花石膏雕刻品。鐵路、公路樞紐。設有比薩大學(建於1343年)。多中世紀建築藝術。著名的比薩斜塔(因奠基不慎,致塔身傾斜)高約55米,塔底直徑15.24米,建於1174-1350年;現塔頂南傾已超出垂直平面5.3米,斜度為5°6′。還有羅馬式大教堂、博物館與圖書館等。旅遊業發達。比尤特美國蒙大拿州西南部礦業城市。位於落基山區。人口3.7萬(1980)。1864年發現金礦後始建。 1882年改以采銅而大發展。附近有生產全美國銅產量8%的銅礦山,還產鉛、鋅、錳。夏季旅遊地。比卡茲羅馬尼亞東北部城鎮。在比卡茲河和比斯特里察河匯流處。人口約1萬(1983)。 1960年建有比卡茲水庫和列寧水電站。鐵路、公路通此。生產水泥和石棉製品。西郊有雄偉壯觀的比卡茲岩溶峽谷。東喀爾巴阡山區的旅遊中心。
必勝客由來:
卡尼兄弟1958年在堪薩斯州創立的。兩兄弟當時是設在維契托的州立大學學生,他們向母親借了600美圓,買了一些二手設備,在維契托一個反繁華的十字路口租了一座小樓,就開張了。他們在一塊牌子上寫Pizza(比薩餅)之後,只剩下寫三個字母的地方,於是他們又寫上Hut(小屋),這就是今天著名的”必勝客“了。兩兄弟幹得有聲有色,很快,他們的比薩餅就在美國、墨西哥、澳大利亞、歐洲和亞洲找到了銷路。必勝客最終被百事可了兼並,現在共有8000多個連鎖店,從科威特到瓜地馬拉,從香港到荷屬安德列斯群島,必勝客的餅店遍布全球,每年的銷售總額超過50億美元
②公司概述
屋頂作為餐廳外觀顯著標志的必勝客,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比薩專賣連鎖企業。在遍布世界各地一百多個國家,每天接待超過4,00萬位顧客, 烤制1,70多萬個比薩餅。必勝客已在營業額和餐廳數量上,迅速成為全球第一的比薩連鎖餐廳企業。必勝客公司屬於世界最大的餐飲集團-百勝全球餐飲集團,目前百勝餐飲集團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 32,500 家的連鎖餐廳,是全球餐飲業多品牌集合的領導者。
在進一步加強在大城市布局的同時,必勝客開始大舉進軍中國的中小城市。據了解,必勝客把中國市場分為4個層次: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屬於一線市場;南京、杭州、合肥、濟南等省會城市屬於二線市場;蘇州、常州、溫州、寧波、金華、湖州、嘉興等地級市屬於三線市場;而餘姚、常熟等縣級市屬於四線市場。必勝客華東市場總經理童若鳴日前對媒體透露,隨著中國中小城市的迅速崛起以及居民消費水平的顯著提高,必勝客開始將市場拓展的觸角伸向中小城市,特別是以縣級市為代表的“四線市場”,以提高必勝客在中國市場的覆蓋率和滲透率。
必勝客屬於百勝餐飲集團。百勝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餐飲集團,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3.3萬家連鎖店和84萬名員工。旗下擁有肯德基、必勝客、塔可鍾等世界知名餐飲品牌,分別在烹雞、比薩、墨西哥風味食品及海鮮餐飲領域名列全球第一。下面是它在發展中的大事跡;
1958年 美國年輕的Frank and Dan Camey兄弟倆,向母親借60美元,在美國Wichita開設了第一間必勝客比薩餐廳。
1959年必勝客在堪薩斯州正式成立公司,並在州內的Topeka開設第一家特許經營的必勝客餐廳。由Dick Hassur自主管理。作為特許經營者,迪克被獲准使用必勝客注冊商標和秘密的產品配方,並同時得到卡尼兄弟在管理上的協助。
1965年 必勝客第一支電視廣告片“Putt-Putt to Pizza Hut”開始投放。
1967年世界最大的比薩(直徑6英尺)在德克薩斯州的必勝客餐廳隆重開業之際烘烤出來。
1968年必勝客在加拿大開設第一家國外分店,從此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1969年必勝客開始全面採用紅色屋頂裝飾。同年,墨西哥第一家必勝客分店在Guadalajara開業。
1970年 澳大利亞第一家必勝客餐廳開業。
1971年必勝客無論在營業額還是餐廳數量方面,都成為全球第一的比薩連鎖餐廳。
1972年必勝客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第1000家必勝客連鎖餐廳在美國堪薩斯州的威之達市開業。
1973年 必勝客在日本及英國開辦連鎖餐廳。
1976年必勝客第100家國外連鎖餐廳在澳大利亞開張。必勝客第2000家連鎖餐廳在美國密蘇里州開業。
1977年必勝客與百事可樂合並,在“百事可樂”的幫助下,必勝客開始向全球開拓的方向發展。必勝客在德克薩斯州開設第3000家連鎖餐廳。
1979年 必勝客在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拓市場。
1988年必勝客慶祝誕生30周年。在全世界的連鎖店超過6000家。必勝客推出的獎勵讀書計劃受到里根總統嘉獎。
1989年必勝客在全美推出“加入必勝客工作”計劃,招募了10000餘名殘疾員工,該計劃被認為是當時餐飲業首創的最大慈善倡議。必勝客在國外的第1000家分店在加拿大安大略州開業,至此,必勝客在全球54個國家擁有分店,必勝客歷史上第一次為白宮遞送比薩,為第一夫人芭芭拉?布希舉辦的“閱讀是基礎”的招待會提供服務。
1990年必勝客餐飲體系的年營業額達到40億美元。同年,必勝客進入中國市場,在北京開設第一家中國分店。
1991年俄羅斯的葉利欽總統剛平息一場政變時,必勝客向他及其支持者提供了最具歷史意義的外送服務。
1995年必勝客被《飯店和社會機構》雜志評為1995年“連鎖的選擇”獎項,被視為在過去11年裡最好的比薩連鎖店。
1997年必勝客所屬百事餐飲集團從百事集團分離出來,於當年10月7日在美國成立全球最大的餐飲業集團--百勝全球餐飲集團,原百事集團成員全球著名的必勝客、肯德基、塔可鍾三家餐飲公司,同時宣布成為百勝全球餐飲公司成員。
1998年 必勝客“上海旗艦店/美羅店”在上海開業。
1999年必勝客在中國江蘇省第一家比薩連鎖餐廳在蘇州開業。必勝客在中國浙江省第一家比薩連鎖餐廳在杭州開業。
2002年1月必勝客首次在中國推出中式比薩“富香團員”與消費者共度中國新年。3月12日,百勝全球餐飲集團總部在美國宣布:集團內除已擁有並經營的必勝客、肯德基及塔可鍾三大著名連鎖品牌外,與Yorkshire Global Restaurants公司簽署合約,收購了其屬下的A&W及Long John Silvers兩個國際餐飲品牌。收購這兩家新品牌的同時,百勝全球餐飲集團的英文名稱將同時由Tricon Global Restaurants, Inc,改為Yum! Brands, Inc。但百勝集團的中文名稱仍沿用目前使用的名稱不會改變。
2003年1月10日中國必勝客開店突破100家。以100家店為新的起點,必勝客在“休閑餐飲”的基礎上,以更易親近的定位“必勝客歡樂餐廳”出現在中國餐飲市場。4月,中國必勝客在午茶和夜茶時段(每天的14:00--17:00,20:00以後)推出“開心茶點”。11月,“必勝宅急送”在中國開放特許加盟業務。
;⑻ 西餐有哪些名菜
給你些詳細的介紹吧 朋友 希望對你所幫助
西餐的概述
西餐這個詞是由於它特定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西」是西方的意思。一般指歐洲各國。「餐」就是飲食菜餚。我們通常所說的西餐主要包括西歐國家的飲食菜餚,當然同時還包括東歐各國,地中海沿岸等國和一些拉丁美洲如墨西哥等過的菜餚。而東南亞各國的菜餚一般統稱為東南亞菜,但也有獨為一種菜系的,如[1]印度菜。西餐一般以刀叉為餐具以麵包為主食,多以長形桌台為台形。
西餐的主要特點是主料突出,形色美觀,口味鮮美,營養豐富,供應方便等。
西餐大致可分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地中海等多種不同風格的菜餚,不同國家的人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有種說法非常形象,說「法國人是誇獎著廚師的技藝吃,英國人注意著禮節吃,德國人喜歡痛痛快快地吃……」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不同西餐的主要特點。
[編輯本段]西餐的分類
西菜之首--法式大餐
法國人一向以善於吃並精於吃而聞名,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菜之首。
法式菜餚的特點是:選料廣泛(如蝸牛、鵝肝都是法式菜餚中的美味),加工精細,烹調考究,滋味有濃有淡,花色品種多;法式菜還比較講究吃半熟或生食,如牛排、羊腿以半熟鮮嫩為特點,海味的蚝也可生吃,燒野鴨一般一六成熟即可食用等;法式菜餚重視調味,調味品種類多樣。用酒來調味,什麼樣的菜選用什麼酒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清湯用葡萄酒,海味品用白蘭地酒,甜品用各式甜酒或白蘭地等;法國菜和乳酪,品種多樣。法國人十分喜愛吃乳酪、水果和各種新鮮蔬菜。
法式菜餚的名菜有:馬賽魚羹、鵝肝排、巴黎龍蝦、紅酒山雞、沙福羅雞、雞肝牛排等。
簡潔與禮儀並重--英式西餐
英國的飲食烹飪,有家庭美餚之稱。英式菜餚的特點是:油少、清淡,調味時較少用酒,調味品大都放在餐台上由客人自己選用。烹調講究鮮嫩,口味清淡 ,選料注重海鮮及各式蔬菜,菜量要求少而精。英式菜餚的烹調方法多以蒸、煮、燒、熏見長。
英式菜餚的名菜有:雞丁沙拉、烤大蝦蘇夫力、薯燴羊肉、烤羊馬鞍、冬至布丁、明治排等。
西菜始祖--意式大餐
在羅馬帝國時代,義大利曾是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雖然後來義大利落後了,但就西餐烹飪來講,義大利卻是始祖,可以與法國、英國媲美。
意式菜餚的特點是:原汁原味,以味濃著稱。烹調注重炸、熏等,以炒、煎、炸、燴等方法見長。
義大利人喜愛麵食,做法吃法甚多。其製作面條有獨到之處,各種形狀、顏色、味道的面條至少有幾十種,如字母形、貝殼形、實心面條、通心麵條等。義大利人還喜食意式餛飩、意式餃子等。
意式菜餚的名菜有:通心粉素菜湯、局餛飩、乳酪局通心粉、肉末通心粉、比薩餅等。
營養快捷--美式菜餚
美國菜是在英國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繼承了英式菜簡單、清淡的特點,口味咸中帶甜。美國人一般對辣味不感興趣,喜歡鐵扒類的菜餚,常用水果作為配料與菜餚一起烹制,如菠蘿局火腿、菜果烤鴨。喜歡吃各種新鮮蔬菜和各式水果。美國人對飲食要求並不高,只要營養、快捷。
美式菜餚的名菜有:烤火雞、橘子燒野鴨、美式牛扒、蘋果沙拉、糖醬煎餅等。
西菜經典--俄式大餐
沙皇俄國時代的上層人士非常崇拜法國,貴族不僅以講法語為榮,而且飲食和烹飪技術也主要學習法國。但經過多年的演變,特別是俄國地帶,食物講究熱量高的品種,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烹調特色。俄國人喜食熱食,愛吃魚肉、肉末、雞蛋和蔬菜製成的小包子和肉餅等,各式小吃頗有盛名。
俄式菜餚口味較重,喜歡用油,製作方法較為簡單。口味以酸、甜、辣、咸為主,酸黃瓜、酸白菜往往是飯店或家庭餐桌上的必備食品。烹調方法以烤、熏腌為特色。俄式菜餚在西餐中影響較大,一些地處寒帶的北歐國家和中歐南斯拉夫民族人們日常生活習慣與俄羅斯人相似,大多喜歡腌制的各種魚肉、熏肉、香腸、火腿以及酸菜、酸黃瓜等。
俄式菜餚的名菜有:什錦冷盤、魚子醬、酸黃瓜湯、冷蘋果湯、魚肉包子、黃油雞卷等。
啤酒、自助--德式菜餚
德國人對飲食並不講究,喜吃水果、乳酪、香腸、酸菜、土豆等,不求浮華只求實惠營養,首先發明自助快餐。德國人喜喝啤酒,每年的慕尼黑啤酒節大約要消耗掉100萬公升啤酒。
[編輯本段]西餐細細談
對於西餐,走在時尚前沿的人士對此應該不陌生。西餐是一種迥然不同於我國飲食文化的舶來品。許多人聽過它、也吃過西餐,但不知是否對這種復雜而講究的東西「知根知底」呢?
從本期開始,本刊將開辟「西餐文化廓」欄目,將源遠流長的西方餐飲文化向你細細道來……
什麼是西餐?
西餐是我國人民和其他部分東方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對西方國家菜點的統稱,廣義上講,也可以說是對西方餐飲文化的統稱。
我們所說的「西方」習慣上是指歐洲國家和地區,以及由這些國家和地區為主要移民的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廣大區域,因此西餐主要指代的便是以上區域的餐飲文化。
西方人把中國的菜點叫做「中國菜」(Chinese food)、把日本菜點叫做日本料理、韓國菜叫做韓國料理等等,他們不會籠而統之地稱之為「東方菜」,而是細細對其劃分,依其國名具體而命名之。
實際上,西方各國的餐飲文化都有各自的特點,各個國家的菜式也都不盡相同,例如法國人會認為他們做的是法國菜、英國人則認為他們做的菜是英國菜。西方人自己並沒有明確的「西餐」概念,這個概念是中國人和其他東方人的概念。
那麼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概念呢?這是因為我們在剛開始接觸西方飲食時還分不清什麼是義大利菜,什麼是法國菜,英國菜,只能有一個籠統的概念。當時我國人就籠統地稱其為「番菜」,「番」即西方的意思。我國古人常常以為中國就是世界的中心,看待其他國家和地區都習慣帶上一種貶意,把東方稱之為「夷」、西方稱之為「番」、北方稱之為「胡」、南方則稱之為「蠻」。因此,所謂的「番菜」指的就是西餐。
另外,就西方各國而言,由於歐洲各國的地理位置都比較近,在歷史上又曾出現過多次民族大遷移,其文化早已相互滲透融合,彼此有了很多共同之處。再者,西方各國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信仰伊斯蘭教),它們都是基督教的主要分支,因此在飲食禁忌和用餐習俗上也大體相同。至於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其文化也是和歐洲文化一脈相承的。因此,不管西方人是否有明確的「西餐」概念,我國人民和其他東方人都對這部分大體相同,而又與東方飲食迥然不同的西方飲食文化統稱為「西餐」。
但近幾個年代以來,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不斷撞擊、滲透與交融,東方人民已經逐漸了解到西餐中各個菜式的不同特點,並開始區別對待了。一些高級飯店也分別開設了法式餐廳、意式餐廳等,西餐作為一個籠統的概念逐漸趨於淡化,但西方餐飲文化作為一個整體概念還是會繼續存在的。
[編輯本段]吃西餐的六個M
如何品味西餐文化,研究西餐的學者們經過長期的探討和總結認為:吃西餐應講究以下6個「M」。
第一個是「Menu」(菜譜);
當您走進咖啡館或西餐館時,服務員會先領您入座,待您坐好後,首先送上來的便是菜譜。菜譜被視為餐館的門面,老闆也一向重視,採用最好的材料做菜譜的封面,有的甚至用軟羊皮打上各種美麗的花紋,顯得格外典雅精緻。
如何點好菜?這里介紹一點經驗之談,那就是打開菜譜後,看哪道菜是以店名命名的,這道菜可千萬不要錯過。因為那家餐館是不會拿自己店的名譽來開玩笑的,所以他們下功夫做出的菜,肯定會好吃的,這道「招牌菜」大家一定要點。
另外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不要以吃中餐的習慣來對待西餐的點菜問題:即不要對菜譜置之不理、不要讓服務員為你點菜。在法國,就是戴高樂、德斯坦總統吃西餐也得看菜譜點菜的。因為看菜譜、點菜已成了吃西餐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程序,是一種優雅生活方式的表現。
第二個是「Music」(音樂);
豪華高級的西餐廳,通常會有樂隊,演奏一些柔和的樂曲,一般的西餐廳也播放一些美妙典雅的樂曲。但,這里最講究的是樂聲的「可聞度」,即聲音要達到「似聽到又聽不到的程度」,就是說,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談話就聽不到,在休息放鬆時就聽得到,這個火候要掌握好。
第三個是「Mood」(氣氛);
吃西餐講究環境雅緻,氣氛和諧。一定要有音樂相伴,桌台整潔干凈,所有餐具一定要潔凈。如遇晚餐,要燈光暗淡,桌上要有紅色蠟燭,營造一種浪漫、迷人、淡雅的氣氛。
第四個是「Meeting」(會面);
也就是說和誰一起吃西餐,這是要有選擇的。吃西餐的夥伴最好是親朋好友或是趣味相投的人。吃西餐主要是為聯絡感情,最好不要在西餐桌上談生意。所以在西餐廳內,氛圍一般都很溫馨、少有面紅耳赤的場面出現。
第五個是「Manner」(禮節);
這一點指的是「吃相」和「吃態」。既然是吃西餐就應遵循西方的習俗,勿有唐突之舉,特別是在手拿刀叉時,若手舞足蹈,就會「失態」。
刀叉的拿法一定要正確:應是右手持刀,左手拿叉。用刀將食物切成小塊,然後用叉送入口內。一般來講,歐洲人使用刀叉時不換手,一直用左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內。美國人則是切好後,把刀放下,右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中。但無論何時,刀是絕不能送物入口的。西餐宴會,主人都會安排男女相鄰而坐,講究「女士優先」的西方紳士,都會表現出對女士的殷勤。
第六個是「Meal」(食品)。
一位美國美食家曾這樣說:「日本人用眼睛吃飯,料理的形式很美;吃我們的西餐,是用鼻子的,所以我們鼻子很大;只有你們偉大的中國人才懂得用舌頭吃飯。」中餐是以「味」為核心,西餐則以營養為核心,至於味道那是無法同中餐相提並論的。
[編輯本段]西餐禮儀
1. 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為佳。餐台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
2. 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切成小塊,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並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 喝湯時不要啜,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發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後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里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凈即可。吃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4. 吃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餚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盤內剩餘少量菜餚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麵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面條捲起,然後送入口中。
5. 麵包一般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著整塊麵包去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麵包掰成小塊再抹。
6. 吃雞時,歐美人多以雞胸脯肉為貴。吃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著吃。吃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吃完上層後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後再吃下層吃肉時,要切一塊吃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7. 喝咖啡時如願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著喝。吃水果時,不要拿著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著吃。
8. 用刀叉吃有骨頭的肉時,可以用手拿著吃。若想吃得更優雅,還是用刀較好。用叉子將整片肉固定(可將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壓住肉),再用刀沿骨頭插入,把肉切開。最好是邊切邊吃。必須用手吃時,會附上洗手水。當洗手水和帶骨頭的肉一起端上來時,意味著「請用手吃」。用手指拿東西吃後,將手指放在裝洗手水的碗里洗凈。吃一般的菜時,如果把手指弄臟,也可請侍者端洗手水來,注意洗手時要輕輕地洗。
9. 吃麵包可蘸調味汁吃到連調味汁都不剩,是對廚師的禮貌。注意不要把麵包盤子「舔」得很乾凈,而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麵包,再蘸一點調味汁來吃,是雅觀的作法。
入座有講究
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了。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法國人的情感細膩,想法浪漫。因而法國的餐飲是非常講究的。
法國的飲食文化非常悠久,從路易十四開始,法國的飲食外交便世界聞名,在法式宴會鼎盛時期,餐桌上一次可上200道菜。法國人最愛吃的菜是蝸牛和青蛙腿,最喜歡的食品是乳酪,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絲,此外,法國人還是世界飲酒冠軍,尤其是喝葡萄酒。
法國是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講究吃,而且捨得花錢。法國人不愛吃無鱗魚,也不愛吃辣味的菜餚。他們一般都喜歡吃略帶生口、鮮嫩的美味佳餚。法國人一般都樂於喝生水(自來水),不習慣喝開水。
聞名世界的法國料理,以精緻豪華的高尚品味,風靡全球食客的胃,法國人將「吃」視為人生一大樂事,他們認為:美食不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藝術。16世紀時的法國宮廷已有一套相當講究的飲食文化,法國大革命後隨著宮廷廚師的流落市井,宮廷料理開始在民間生根。
法國料理十分重視「食材」的取用,次等材料,做不出好菜是法國料理的至理名言,而法國料理就地取材的特色,使南北各地口味不一,因此「到什麼地方吃什麼菜、什麼時令吃什麼菜」就很重要!
法國料理的精華在醬汁(SAUCE),因為對食材的講究,法國人使用醬汁佐料時,以不破壞食材原味為前提,好的醬汁可提升食物本身的風味、口感,因此如何調配出最佳的醬汁,就全看廚師的功力了!此外,法國菜也被喻為最能表現廚師內涵的料理,每一道菜對廚師而言,都是一項藝術的創作。
法國人飲食特點
對晚餐較重視。愛喝葡萄酒、牛奶、紅茶等。到飯店喝咖啡和吃水果吃雪糕。愛吃牛肉、羊肉、雞、魚、蝦、雞蛋、各種燒腸子等。各種蔬菜都愛吃。愛飲清湯,愛吃水果(特別愛吃菠羅)。
在吃正式的法國餐館吃飲,餐具、酒具的配合使用都是一絲不苟的。吃甚麼樣的菜用甚麼樣的刀叉,是很有研究的,所以每人面前都選了兩三套。酒杯也是一樣,因為在這里吃食與喝品配搭是一藝術。習慣上,餐前要喝一杯開胃酒;用餐過程中,如果吃肉要配干紅葡萄酒;吃魚蝦一類的海味,要喝乾白葡萄酒;餐後有些人還喜歡喝一點白蘭地地一類的烈性酒。每種酒所用的酒杯都不同。看著高矮胖瘦好幾個酒杯放在跟前,還真證不勝酒力的?不過好在這里不講究感情深,一口悶。席問大家邊吃邊聊,酒只是起到助興和調節氣氛的作用,卻頻頻舉杯,卻都淺到即止。保持餐桌上愉快的氣氛,但又不至於過分喧鬧。
法國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1、注重烹調火候,講究菜餚的鮮嫩,強調菜餚的質量。
2、口味:一般喜肥、濃、鮮、嫩,偏愛酸、甜、鹹味。
3、食品:主食為米飯或麵粉,愛吃點心;副食愛吃肥嫩豬肉、羊肉、牛肉,喜食魚、蝦、雞、雞蛋及各種腸子和新鮮蔬菜,偶爾也願品嘗些新奇的食物,如蝸牛、蚯蚓、馬蘭等;喜用丁香、胡椒、香菜、大蒜、番茄汁等作調料。
4、製法:對煎、炸、燒、烤、炒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5、菜譜:很欣賞紅燒鱖魚、宮保肉丁、脆皮炸雞、炒蝦球、銀芽雞絲、菠蘿火雞、拔絲蘋果等風味菜餚。
6、水酒:對酒嗜好,尤其愛飲葡萄酒、玫瑰酒、香檳酒等,一般不能喝或不會喝酒的人也常喝些啤酒;通常他們慣用的飲料還有礦泉水、蘇打水、橘子汁以及紅茶或咖啡等。
7、果品:法國人愛吃水果,尤其對菠蘿格外偏愛,蘋果、葡萄、獼猴桃等也是他們愛吃的品種:乾果喜歡葡萄乾、糖炒栗子等。
「法國人飯前用一個小時來品嘗開胃酒,就著一些橄欖和小餅干,當他們真正坐下來吃的時候,就沒有那種強烈的飢餓感了。」 而且在吃每一口食物的間隙,都要停頓無數次,進餐時那種輕松愉悅的氣氛,以及對食品的品味和贊美,幫助他們輕松地保持身材,
法國女孩子的食物都是小份的。典型的法國烘製的牛角麵包重量都是30克多一點,而美國產的這種麵包幾乎有60克的分量,換句話說,法國女孩子的胃已經習慣了攝入少量的食物。
法國女性非常熱忱地對待正餐,一般在下午兩點之前攝入的熱量佔一天總量的的60%,隨後是一頓簡單的晚餐。而在中國,人們經常一整天都在餓著自己,在晚飯的時候,卻是吃得又好又飽。因為法國人午餐吃得很滿足,因此不需要隨時吃零食,這也幫助他們控制了體重。
法國人對吃的講究程度不亞於中國人。他們常常津津樂道於在哪個餐館吃得如何好,又在哪條街上新開一家什麼餐廳,一定要去吃一次雲雲。在接受吃的文化方面他們又是很開通的,只要是美味,無論是義大利的、西班牙的,還是北非或中國的,一概照單全收。但一說起法餐,那絕對是「非我莫屬」。只有同中國人在一起時,他們才會稍稍顯出謙遜的態度,說是「我們法餐中餐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兩大飲食」。你看,居然想同中餐平起平坐。
法國人不僅講究吃的內容,還講究吃的環境和吃的情趣。
除了貓狗肉不考慮之外,肉食也可謂品種繁多,有大家熟知的蝸牛、青蛙腿、馬肉,加上一般傳統肉類;海鮮更不在話下:生蚝,龍蝦,螯蝦,蜘蛛蟹及各種海貝;魚類主要為海魚,最走俏的有海魴、狼魚、鰨魚、大菱鮃及一些譯不出名字的魚,而吃熏大馬哈魚則為聖誕節傳統之一。會打獵的人還講究吃山鷸,是一種體形不大的鳥,卻渾身都是肉,肉質極鮮。
肉類的作法大多為燉、烤和煎。總的來說,他們沒有「炒」這個概念,有也只是煮的前奏。所以法餐可提前做好,不象中餐為了保持鮮嫩,總要在最後關頭下廚操勺。他們用的佐料基本上都是一些「草」,常用的有小蔥、百里香、香芹、月桂等。正如中餐佐料不止有醬油醋,法餐中也有五花八門的各類調料,如黃油、牛奶、奶油、雞蛋等,也能配成各式各樣的口味,就看他如何選配及操作了。最有代表性的吃法為煎牛排,分三種狀態,第一為半生不熟,僅煎幾秒鍾便上桌,切開後仍血淋淋的,有人為此大快朵頤,中國人會望而生畏;第二種為帶血狀,比前者多煎十幾秒;第三種為基本熟狀。吃時完全視各人口味選其需要的狀態。
法國人吃的青菜品種絕沒有中國的多,且大部分都生吃,其它都是西洋菜的模式:大而無味,也正好適應法餐的作法。人們漸漸地也用一些外來的佐料,如咖喱和生薑等。法國人認為生薑有壯陽的功效,所以接受起來十分容易。另外大白菜,豆芽也開始慢慢流行開來。他們對蔬菜的作法同中餐正好相反,沒有中間狀態:不是生吃就是煮得爛爛的。生吃的有各種生菜、甜紅蘿卜、西紅柿和黃瓜等。象煮得爛爛的就有什麼菠菜泥或悶煮各種菜,連扁豆都煮得軟軟的。
甜食更是五花八門,能看得你流了口水不說還非得買來嘗嘗不可。做甜食的佐料無非也就是黃油奶油牛奶麵粉雞蛋再加上糖而已,如配上各式水果或巧克力或香草等就做成了式樣不同的糕點。有愛好者大多數情況下在家裡自製點心,一點也不比外面買的差,甚至更好。
吃飯時客廳的氣氛及裝飾是要講究的,主人一定要事先將客廳精心布置一下,插上鮮花,晚間則打上柔和的燈光,大餐桌鋪上燙好的桌布和布餐巾,再擺上精美的瓷製餐具。最好的當屬里莫日的瓷器,潔白的細瓷點綴上精緻的花紋,顏色也配得恰到好處,講究的人家要擺上銀制刀叉和水晶杯。酒杯視各家情況一至三隻不等。一般為兩只,包括酒杯和水杯,有三隻的就考慮到紅、白葡萄酒了。遇有重大場合,飯後要開香檳酒,又是另一隻杯子。順便說一句,法國香檳酒是香檳地區產的帶汽白酒,與中國的小香檳不可同日而語。受法國人邀請時,千萬別以為「隨便來點香檳」就行了,因這種酒實在不是隨便喝的。
刀叉餐具的講究看過電影《泰塔尼克號(TITANIC)》的人一定有所領教,初一看真能嚇一跳:盤子的兩邊左右各擺三至四副刀叉,杯子有大中小三號。那是最為講究的一種,一般情況擺上一、兩副刀叉就夠了。如吃海鮮更是熱鬧,有各式各樣的工具,你若不大幹一場都覺得對不起它們。一般的規矩是每上一道菜先從最外面的刀叉用起,隨用隨撤,到後來就好辦了。大號杯子用於喝水,其它用於紅白葡萄酒。大勺只用於喝湯或公用;小勺又有甜食和咖啡之分,後者較前者小一號。如是在家中用餐,如此一頓飯下來鍋碗杯勺可夠洗一通的,幸好有人發明了洗碗機。
吃飯的程序是:首先喝開胃酒,以酒精濃度較高的酒為主,同時吃點小咸餅干,等於是讓胃適應一下。然後全體上席,第一道菜通常是冷拼、熱菜餅或海鮮,用一隻中淺盤子;如第一道為湯,就得用深盤子加上大勺。無論吃什麼,這第一隻盤子總要撤下。隨之而來的主菜用大淺盤用餐,至少包括兩個熱菜,一葷一素,有時會有米飯或面條,屬於配菜。主食永遠是法式麵包。等所有的人將食物都盛到自己盤中後,女主人拿起刀叉並說「祝大家好胃口」,客人方可開始。有時客人不懂規矩先動手也是有的,這時女主人便立即不動聲色地拿起刀叉,以不顯得客人失禮。熱菜之後是乳酪間或加拌生菜,換上一小淺盤,然後就是飯後甜食加咖啡或茶。最後,有時主人還建議喝消化酒,其酒精濃度比開胃酒更高一點。常常有外國人不懂法國人的對酒的講究,將開胃酒在用餐時倒給客人;或有人象在中國干老白乾一樣斟上滿滿一杯,然後舉杯一飲而盡;甚至主客不分,自己起身倒酒。遇此類情況,法國人一般來說比較寬容。有去過中國的就了解一點中國人的行事方式,他們會開玩笑說:「我們在中國時,都按他們的習慣做;在法國,我們還是得隨他們。」不過一點沒有責怪的意思。
大多數法國人都很會做菜,尤其是家中來客人時,夫妻倆更是各顯身手。一般來說,客人到後,妻子負責招呼,丈夫掌管酒水,需要時倆人就同時下廚上菜。在這樣一種氣氛里,無論吃什麼都會給你一種溫馨的感覺。更不用說主人精心烹調出的美味了。如在飯店用餐,那麼各式菜不僅味道鮮美,廚師還能用各類食品顏色拼出各種圖案及樣式,其講究程度就不是一般家庭所能做到的了。
來法旅遊的中國人吃法餐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冷熱交替、甜咸相加:第一道,冷盤(咸);第二道,熱菜(咸);第三道,甜食(冷);最後,咖啡或茶(熱且加糖),不僅如此,用餐中還要喝酒和冷水。吃完了飯肚子如何承受只有心知肚明了。不過法國人從來沒有不適,也就不便大張旗鼓地發牢騷。
法餐雖不象中餐擁有幾大菜系,各地卻都有傳統的代表菜,如多爾多涅的油浸鴨肉及鵝肝,阿爾薩斯的酸菜腸,布列塔尼的黑面燉肉和薄餅,諾曼底的牛羊下水,普羅旺斯魚湯等等等等。現代的新式法餐更著重味道的細膩及陳列的樣式,使人的味覺和視覺都得到美的享受。
正式的全套西餐上菜順序是:①前菜和湯②魚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酪⑥甜點和咖啡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吃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歡迎只點前菜的客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⑼ 「豬肉」怎樣做最好吃廚師們都是怎樣做的
小的時候很愛這道便當菜,只要有這一道菜,中午都迫不及待.耐蒸又帶著咸香的口味,簡單快速的一道料理. 豬肉怎麼做才好吃?大廚教你一個飯店的做法,就比平時多了這1步!
蒸瓜仔肉
材料:
豬肉餡300g、醬瓜罐頭一罐含湯汁約170g、青蔥2支、蒜頭3瓣、姜3片
調味料:
米酒1大匙、麻油1大匙、鹽1/4茶匙、太白粉1/2大匙、糖1茶匙、醬油1/2大匙(調味料分量為參考,請依照自己口味調整)
步驟:
1 .洋芋去皮切塊,洋蔥去皮切絲,紅蘿卜去皮切塊
2.鍋中放1大匙油,油熱將火鍋肉片放入炒到變色先撈起
3.然後將洋蔥放入小火炒香(約2分鍾)
4.再將洋芋及紅蘿卜放入翻炒2-3分鍾
5.將清水倒入煮沸,蓋上蓋子小火悶煮10-12分鍾
6.然後將事先炒好的肉片放入,所有調味料加入混合均勻
7.再將蓋子蓋上小火悶煮10-12分鍾即可
⑽ 這樣做的丸子你吃過嗎廚師長教你詳細做法,酸甜可口太好吃了
山葯營養豐富,含有較多的糖元和澱粉,植物蛋白,還含有一些具有較高葯價值的營養成分,是一種良好的滋補性蔬菜。如經常食用,即能增補人體的營養,又可滋美肌膚,補腎填精,是理想的長壽食品。
山葯做法很多種 。適合與肉同燒,拔絲、蜜汁、蜜燜、制泥、作陷等烹飪做法都很受大家喜歡。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道糖醋山葯的家常做法,喜歡的朋友趕緊學習一下吧。
【糖醋山葯丸子】
1.首先我們准備一下食材,肉餡200克,先用刀背拍散,剁碎以後,放在盆中備用。
大蔥破開切成蔥花,生薑先切成片,再改刀切成薑末。山葯一根,先切成細絲,再改刀切成山葯粒。
剩饅頭半個,用手掰碎,倒入少量清水抓散,剩饅頭裡面含有發酵粉,做出來的丸子更膨鬆。
2.在肉泥中加入食鹽2克、雞粉2克、胡椒粉1克、十三香1克、料酒3克、生抽3克、生抽和料酒具有提鮮去腥的作用。
3.把所有調料攪拌均勻以後,打入一個雞蛋,順著一個方向攪拌,雞蛋液遇熱,迅速凝固,肉餡不容易散開,口感更勁道。
4.然後放入蔥末,薑末,山葯粒和饅頭渣,繼續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如果顏色比較淡,放入老抽2克,提一下底色。
5.加入玉米澱粉8克,增強肉餡的粘性,更容易團在一起不散開,用筷子攪拌均勻以後,再倒入植物油3克,在肉餡表層形成脂肪層,鎖住水分,攪拌均勻放置備用。
6.下面,我們調一下糖醋汁:拿一個小盆,放入食鹽2克、胡椒粉1.5克、生抽4克、白糖8克、香醋8克、番茄醬5克、用勺子攪拌均勻備用。
7.現在,我們把山葯丸子炸出來:鍋內燒油,油溫五成熱時,油麵微微冒煙,左手團住肉餡,從虎口擠出,用勺子挖到鍋內。
8.這個過程要開小火,有粘連在一起的用勺子輕輕打散,中小火炸制四分鍾左右,丸子熟了以後,會慢慢的漂浮起來,等到丸子炸至金黃,倒出丸子控油備用。
9.鍋內加入少量清水,倒入調好的糖醋汁,用勺子不停地攪動化開調料,等到湯汁小泡變成大泡時,淋入少許水澱粉。
10.淋入水澱粉可以讓湯汁增稠,更快的收汁,繼續攪動,湯汁粘稠以後,再淋入少許明油,淋入明油能夠讓食材看起來更加鮮亮、通透。
11.倒入炸好的山葯丸子,快速翻炒,把湯汁均勻的裹在丸子上,就可以出鍋裝盤了,最後,撒上蔥花即可開始食用了。
好了,這道既好吃又非常誘人的糖醋山葯丸就做好了,喜歡的朋友抽空趕緊試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