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澳大利亞有哪些特色美食
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移民國家之一,澳洲的菜系承襲了多元化的風格。在食材上,寬廣的地域和兩極化的氣候孕育了肉質鮮美的蓄肉品種,純凈的環境更造就了澳洲海鮮的純凈品質。本文就來介紹下澳大利亞有哪些特色美食,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澳大利亞名吃
1、袋鼠肉
袋鼠肉的口味和牛肉有點相似,但沒有牛肉口嫩,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品嘗一下作為澳大利亞國獸的袋鼠肉,無疑另有一層文化上的滋味。袋鼠肉在大部分州允許銷售,一些肉店有鮮肉供應,一些餐館有袋鼠肉的餐餚,價格和牛肉接近。
對於初到澳洲來又是第一次品嘗的中國遊客來說,想吃一頓美味可口的袋鼠肉真需要一些"技巧"才行。當地人喜歡吃燒得很老的袋鼠肉,大多數國人對此都不太適應 ,因而您需要事先告訴侍者把肉烤得嫩一些,否則初嘗此物您會覺得難以下咽。
吃烤袋鼠肉時用的佐料一般是鹽、胡椒和檸檬,最好再加上一點辣椒,因為袋鼠肉微酸,不太適合中國人的口味,蘸點辣椒再吃不僅可以壓住酸味而且非常可口。
2、皇帝蟹
所謂皇帝蟹是指蟹的肥大,大的皇帝蟹足有面盆大,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有人甚至將皇帝蟹殼帶回國作紀念的。
3、牡蠣
牡蠣又稱蚝,澳大利亞的蚝又肥又干凈,還便宜($6/12隻)。蚝可以生吃,也可以蒸吃。有很多香港人專到澳大利亞吃生蚝的,還戲稱值得一張機票錢。新鮮的蚝連蓋都沒有打開,顧客可以看著營業員開蓋後,擠鮮檸檬汁至蚝肉上佐醬生吃,美味無窮。
4、鮑魚
澳大利亞盛產鮑魚。但是,澳大利亞人不懂怎樣吃鮑魚。鮑魚除了出口之外,基本上只有在中國餐館可見。以前,每公斤鮑魚只有幾澳元。自從大批華人到澳後,逐漸漲到了30澳元以上。
5、龍蝦
澳大利亞的龍蝦在中國最為著名。到了龍蝦的故鄉,龍蝦的價格未必便宜。
6、三文魚
三文魚主要用來生吃,這對衛生的要求很高。澳大利亞盛產的三文魚應該說是最衛生的。
澳大利亞必吃美食
1、悉尼魚市的鮮活海鮮
當地一個美食集中地就是悉尼的魚市場,那裡是悉尼海鮮美味的發源地。在那裡有堆起如小山般、在太陽照耀下閃閃發光的對蝦,有數不盡的各種魚類、牡蠣、龍蝦、蟄蝦以及新鮮甜美的毛蚶。在魚市場中一些零售商也出售多種多樣的海鮮外賣食 品,從生魚片、壽司、烤槍烏賊和烤章魚,到馬來西亞風味的辣味米粉湯面應有盡有。
所以您只需要和當地人一樣,從魚市場的商店買上一瓶啤酒或是葡萄酒,在碼頭上找一張太陽傘下的大桌子,與當地人擠在一起就餐,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小時里一邊吃著美食,一邊看著船兒在海浪中上下起伏,也是不可多得的樂趣。您也可以在魚市場的悉尼海鮮烹飪學院繼續這趟美食之旅,在那裡悉尼的頂級廚師們會教您如何烹調各類海鮮。
2、墨爾本維多利亞女王市場的精緻蘑菇大餐
以精緻美食和城市優雅聞名的墨爾本是全球美食家們追捧的美食聖地。那兒的美食探險足以滿足您探求美食的好奇心和渴望,並讓自己的味覺得到無上享受。Kate McGhie 這位獨特的美食作家經常和小團隊遊客一起前往市場和商店購買食物原料,然後返回自己的工作室,烹調並享用一頓令人印象深刻的美餐。
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女王市場是一個具有19世紀歷史風格的露天標志性景點,那裡有各種肉類、魚類、家禽美食,各種烹調器具以及真正的澳洲藝術品。您可以在周日的下午在那裡品嘗美酒,或是在涼爽時節,報名前往附近的莫寧頓半島參加一次采蘑菇之旅。在採集到蘑菇之後,大家將抵達T』Gallant釀酒廠享用午餐和美酒,您已經猜到了,將會有一道令人垂涎欲滴的蘑菇大餐在等著您。
3、布里斯班河邊的牛肉烹飪表演
布里斯班的發電站市場給該市增添了一種文化的意味,市場座落於布里斯班河邊的表演藝術中心內,四周圍繞著修剪精細的花圃,市場內的銷售桌就像藝術展台,飾以牡蠣、牛肉、野雞、鴨胸、茶點和其它琳琅滿目的美食。「見見你的美食廚師」就是這著名市場的格言,這里同時舉行的澳洲著名花卉展,經典街頭藝人,西班牙吉他手和各種精靈古怪街頭表演更是烘托市場的迷人氣氛。
您也可以前往布里斯班的唐人街,在那裡不僅有中國傳統的中葯、藝術和文化,還有不少超級市場。或者還可以游歷一下布 里斯班的精緻食品店和酒吧。至於那些渴望在布里斯班品嘗一次難忘牛排大餐的人,也可以光顧Cha Cha Char酒吧烤肉店,那裡的招牌牛排絕對能讓人回味無窮。
4、北領地沙灘夜市的鱷魚肉
如果您前往北領地區,可以光臨名迪海灘的特色夜市,在沙灘上盡享野餐風味。在日落暮色漸濃之際,飛舞的蜻蜓彷彿具有魔力一般,那裡的食物也是融合了各種飲食文化的精髓,亞洲辛辣美食,希臘傳統佳餚,義大利、英國和南美風味的美食應有盡有。
在從5月到10月的乾旱季節里,夜市在周四和周日准時開幕。您對鱷魚肉非常著迷嗎?那就該去愛麗斯泉的「陸上牛排屋」,在澳洲內地風情主題的環境中點上一道鱷魚肉,當然在那裡您還能品嘗到鴯鶓、袋鼠和品種繁多的牛肉。
5、南澳巴羅莎山谷的農家菜
南澳大利亞的巴羅莎山谷是澳洲最大的獨立葡萄酒生產地區。從歐洲前來的移民在那裡紮根已經整整六代人,他們建立起了一個繁盛的葡萄庄園。食物和美酒已經成為了這一地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兩者甚至已緊密結合,難分彼此。巴羅莎的農家菜風味來自最早來這兒定居移民的德國人, 不過這兒也有多文化融合的例子,該州希臘、義大利、中國、南斯拉夫和近來的越南移民的融合,也向我們奉上了一份了不起的美食大雜燴。其中有味濃的德國香腸和烤肉,也有鮭魚、鹿肉、小龍蝦和一些口味與眾不同的橄欖油。
到處都能展開美酒佳餚之旅,那裡甚至還有一趟美酒列車,能將您帶往各家釀酒廠,品嘗到當地各家葡萄美酒。同樣是在這一地區,位於克萊爾山谷的荊棘公園向遊客的美酒之旅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讓遊客能在品酒的同時,體驗藝術課程,或是在烹飪學校接受天才大廚大衛·海(David Hay)的精心指導。
6、西澳瑪格麗特河的蟹貝佳餚
在西澳大利亞,瑪格麗特河是當地最主要的葡萄酒產地之一,那裡的賽來雄葡萄酒、夏敦埃酒、紅葡萄酒和混合酒都位列澳洲最佳美酒之列。當地最新鮮的佳餚中有令人垂涎欲滴的貝類、藍色美味蟹和獲得殊榮的乳酪。當地很多釀酒廠都設有品酒間,並向遊客出售美酒。那些喜愛海鮮以及希望加入水上運動團隊痛快玩上幾個小時的人也可以參加該州組織有序的釣魚遠行。
7、塔斯曼尼亞的特產大會
在塔斯曼尼亞首府霍巴特市撒拉曼卡廣場的周日市場是宗教文化和農貿集會相結合的產物,在這里也能品嘗到塔斯曼尼亞產出的諸多美食。
珍寶島無疑是塔斯曼尼亞州釀酒業的代表,那裡釀酒業不僅欣欣向榮,而且質朴的水土更是向當地人以及澳洲大陸上的民眾提供最上乘的鮭魚和甲殼類美食。這一富饒之地還出產蘋果、漿果、李子、油桃、芥末和最負盛名的乳酪。
鄰近的'國王島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那裡沒有紅綠燈,空氣芬芳,而且美食也有著諸多亮點。有美味的乳酪、牛肉、野生火雞、野雞以及從國王島麵包店出爐的美味派。當地人非常友善,很多隻是簡單問問路的遊客,經常被請到附近的農庄之中,喝上一杯茶或是吃上一頓午飯。
8、扭結糖
澳洲的扭結糖,主要用料是黑白巧克力。這些扭結糖,大的有半斤重,小的只有10克左右,做法十分傳統,看起來好像都只是在白色或者黑色巧克力中摻入果仁、葡萄乾、爆米花等,但巧克力的軟硬不同、韌性不同、加入的配料不同也形成了好多種口味。
【拓展】
澳大利亞著名景點
悉尼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位於悉尼市貝尼朗岬角。這座綜合性的藝術中心,在現代建築史上被認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亞的象徵性標志,其外型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與周圍景色相映成趣。在悉尼歌劇院附近情人港專辟一處攝影平台,以悉尼歌劇院與悉尼港灣大橋為背景,供遊客留影。另一處景點是「麥考利夫人長椅」,其實是一處石階。麥考利是澳大利亞首任總督,當他出海時,他的夫人就在此眺望等待,因為這里地勢高,能最早看到進港的船隻。按中國人的說法這里是「望夫台」。我感興趣的卻是岸邊的一棵大樹,它的樹冠復蓋地面可能有百多平方,樹齡起碼有二百多年,比他們的國齡還要長。我認為,這也是歷史,歷史未必要用文字記載。
熱帶雨林
乘坐水陸兩用車深入雨林。履帶式水陸兩用車在土道上蹣跚而行,一會躍入水中,在山澗中游盪。據說這里有上百萬株樹齡超過200年的熱帶樹木。印象比較深的有2種:一是鹿角蕨,顧名思義是一種葉子形狀象鹿角的蕨類植物,寄生在別的大樹上,其根部依附在樹幹上,產生的水包最多能儲存100多公斤水,是土著人在密林中取水的好去處;再一個是「有毒木」,細細的長有刺只有2—3厘米粗,動物被刺出血後會中劇毒。這種植物我在海南島植物園也見到過,那裡叫「見血封喉」。幸虧這種有毒植物很少,否則在林中生活太可怕了。
大堡礁
到大堡礁碼頭後,第一個項目是乘坐半透明玻璃底船,觀賞色彩繽紛的海底世界。大堡礁海域以珊瑚種類聞名於世。硬珊瑚挺立似樹,軟珊瑚飄逸如草;海星、海螺隨處可見,海參、海草觸手可及;彩色的小魚成群結隊,兇悍的大魚橫沖直撞。淺淺的海底展現出世界豐富多彩的另一面。第二個項目是乘坐半潛船游覽,其實與乘坐半透明玻璃底船游覽是大同小異。前者是從上往下看,現在是往兩側看,連經過的海域都是相同的。
聖瑪麗大教堂
悉尼海德公園附近的聖瑪麗大教堂是悉尼天主教社區的精神家園。它是悉尼大主教的所在地,建於悉尼第一個天主教堂的舊址。大教堂是由當地的砂岩建成,「哥特式」的建築風格是歐洲中世紀大教堂的建築遺風。它始建於1821年,而天主教神父正式來到澳大利亞是在1820年,因此被稱為澳大利亞天主教堂之母。聖瑪麗教堂氣勢雄偉恢宏,內部庄嚴肅穆。教堂地下墓穴的馬洛哥神父地板圖案,是以創世紀為主題的,由彩色的碎石鑲嵌而成,因手工十分精巧而聞名世界。它不僅是過去的寶貴遺產,也是今天整個城市和國家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澳大利亞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宗教建築位於學院街與阿爾伯特王子路的街角處,也就是在海德公園的對面。遊人們一進入教堂,立刻就會被一種庄嚴肅穆的氣氛所感染。
2. 澳大利亞有什麼好吃的_澳大利亞的美食有哪些
澳大利亞旅遊景點介紹之美食,澳大利亞是個移民國,所以能吃到世界各地的菜餚,材料豐富,既便宜又好吃。在澳大利亞,你可以品嘗到帶有特色的各國的美味食品。有中餐館、泰國風味餐館、馬來西亞餐館、印度餐館、日本餐館、越南餐館等,不勝枚舉。其中,中國餐館佔有主導地位。由於中國有著悠久的美食文化,所以中餐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當然澳大利亞也不例外,許多的澳大利亞居民都喜歡在周末邀上朋友和家人一起去中餐館享用世界級的烹飪美食。所以,不管你走到澳大利亞的哪個城市,找一家中餐館用膳不會太困難,更何況各地的唐人街都享有中國美食城的稱號。當然,和美國等城市一樣,澳大利亞也風行著快餐文化以適應快節奏的城市生活,肯得基,麥當勞,義大利pizza等洋快餐遍地都是,在平時上班時間這些都會成為午餐的首選,大概也算澳大利亞人的工作餐了。所以通常在非節假日時間中餐館會相對比較冷清,而一到節假日,那又是另一派繁榮景象了。特色食品推薦袋鼠肉袋鼠肉的口味和牛肉有點相似,但沒有牛肉吃口嫩,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品嘗一下作為澳大利亞國獸的袋鼠肉,無疑另有一層文化上的滋味。袋鼠肉在大部分州允許銷售,一些肉店有鮮肉供應,一些餐館有袋鼠肉的餐餚,價格和牛肉接近。皇帝蟹所謂皇帝蟹是指蟹的肥大,大的皇帝蟹足有面盆大,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有人甚至將皇帝蟹殼帶回國作紀念的。牡蠣又稱蚝,澳大利亞的蚝又肥,又干凈,又便宜($6/12隻)。蚝可以生吃,也可以蒸吃。有很多香港人專到澳大利亞吃生蚝的,還戲稱值得一張機票錢。新鮮的蚝連蓋都沒有打開,顧客可以看著營業員開蓋後,擠鮮檸檬汁至蚝肉上佐醬生吃,美味無窮。龍蝦澳大利亞的龍蝦在中國最為著名。到了龍蝦的故鄉,龍蝦的價格未必便宜。鮑魚澳大利亞盛產鮑魚。但是,澳大利亞人不懂怎樣吃鮑魚。鮑魚除了出口之外,基本上只有在中國餐館可見。若想吃鮑魚,還需到中國餐館才行。由一九七零年代開始,澳大利亞的廚師們開始將歐洲和亞洲美食的特色匯聚一起,烹調出令人贊嘆的特色美食。「現代澳大利亞美食」已經成為美味佳餚的保證。
3. 澳大利亞人一般早餐吃什麼
傳統的澳洲式早餐,主要是麥片、吐司、果醬、牛奶咖啡等、有些家庭還會煮些火腿、蛋、香腸之類的熟食,並配上少量水果。但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牛奶加麵包或餅乾的組合已經成為現如今最典型的澳洲早餐模式,人們通常會在麵包上抹各種果醬,如黃油果醬、巧克力果醬、花生醬等。
4. 關於澳大利亞美食,你最喜歡或者推薦哪個求分享一個適合吃貨的旅行攻略清單吧~
每次和朋友談到澳大利亞美食,我首當其沖推薦的一定是澳大利亞的海鮮和咖啡。澳大利亞由於地理位置優勢,海鮮的豐富與美味自不用多說,推薦樓主日後有時間可以去南澳的艾爾半島(Eyre Peninsula)玩一圈,據 說澳大利亞一半以上的海鮮都來自這片水域,其中以生蚝最為出名,受歡迎的海鮮餐館有Pure Coffin Bay Oysters , 1802 Oyster Bar等,喜歡自駕游的話,也可以體驗一下從懷阿拉(Whyalla)至史塔奇灣(Streaky Bay)的海鮮前線旅遊路線(Seafood Frontier Touring Route),邊玩邊吃的旅程絕對值得一試!另外,艾爾半島除了自然景觀以外,還有很多很棒的與野生動物近距離互動的項目,比如與海獅、海豚共游等。
而說到澳大利亞的咖啡,可以說是但凡喝過便贊不絕口的澳式美食特色了,幾乎隨便打卡一家咖啡館都很棒,之前去墨爾本(Melbourne)比較多,可以為樓主多推薦一些咖啡店,比如,Dukes Coffee Roasters,本地人也都非常喜歡去買他們家的咖啡或者豆子,非常具有local特色的澳白記得嘗一下哦~還有Brother Baba Budan家的咖啡也不錯,最愛Ice Latte,而且他家的環境尤其別致。
5. 澳大利亞美食有哪些
1、袋鼠肉
袋鼠肉的口味和牛肉有點相似,但沒有牛肉口嫩,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品嘗一下作為澳大利亞國獸的袋鼠肉,無疑另有一層文化上的滋味。袋鼠肉在大部分州允許銷售,一些肉店有鮮肉供應,一些餐館有袋鼠肉的餐餚,價格和牛肉接近。
2、皇帝蟹
所謂皇帝蟹是指蟹的肥大,大的皇帝蟹足有面盆大,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有人甚至將皇帝蟹殼帶回國作紀念的。
4、鮑魚
澳大利亞盛產鮑魚。但是,澳大利亞人不懂怎樣吃鮑魚。鮑魚除了出口之外,基本上只有在中國餐館可見。以前,每公斤鮑魚只有幾澳元。自從大批華人到澳後,逐漸漲到了30澳元以上。
6、三文魚
三文魚主要用來生吃,這對衛生的要求很高。澳大利亞盛產的三文魚應該說是最衛生的。
澳大利亞有哪些必吃的美食呢?
1,當然是悉尼魚市的鮮活海鮮,有小山一般的魚蝦牡蠣,龍蝦等等。
2,墨爾本維多利亞女王市場的精緻蘑菇大餐。
3,北領地沙灘夜市的鱷魚肉,在澳洲內地風情主題的環境中點上一道鱷魚肉,當然在那裡您還能品嘗到鴯鶓、袋鼠和品種繁多的牛肉。
4,南澳巴羅莎山谷的農家菜,位於南澳大利亞的巴羅莎山谷是澳洲最大的獨立葡萄酒生產地區,味濃的德國香腸和烤肉,也有鮭魚、鹿肉、小龍蝦和一些口味與眾不同的橄欖油供大家享用。
6. 澳大利亞的飲食
澳大利亞人的食物應該是世界上最豐富多樣的. 肉,蛋,禽,海鮮,蔬菜和四季時令水果應有盡有. 幾乎全部是自產自銷, 很少依賴進口, 而且品質優良, 其中牛肉, 海鮮, 水果還遠銷世界各地以往澳大利亞傳統的飲食文化以英格蘭,愛爾蘭為主. 50年代隨著大量歐洲移民的湧入, 也帶來了飲食文化的多樣化. 義大利,希臘,法國,西班牙,土耳其,阿拉伯等各地菜餚,食品相繼在澳洲各地落戶生根, 它不僅滿足了各地移民的需要, 也給那裡的英國後裔帶來了新的口味。
談到飲食文化, 最值得一提的是亞洲食品在澳洲的興盛. 如同世界各地一樣亞洲食品的主流是中國餐. 從19世紀50年代淘金潮開始, 華工就已經把中餐帶進澳大利亞. 當時的許多小城鎮都可以找到中餐館.20世紀初, 糖醋排骨, 黑椒牛柳, 咕老肉, 杏仁雞丁就已經成為風行一時的異國情調菜餚. 現在你可以在澳洲任何一個小城鎮里看到中式餐館. 在大城市裡的唐人街,中餐館,酒樓更是鱗次櫛比, 枚不勝舉.據說在各國風味餐館中中餐的數目是最多的。
隨著70年代後期越南難民的湧入, 一種價格低廉的越南菜悄悄流傳開來, 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就是特別牛肉粉, 這幾乎成了越南食品的象徵, 然後沒過多久越南風味酒杯咸,辣,甜的泰國菜所取代. 泰國餐館就像當年的法國餐館一樣迅速遍及各個城區, 並風行了10年. 現在最為流行的亞洲餐依次為中餐, 泰餐, 日餐, 韓餐, 越餐和馬來餐。
澳大利亞的一些著名餐館, 20年前是法國菜, 現在卻呈現多元化特色. 許多菜兼收並蓄, 互相借鑒, 形成新派的法餐,澳餐和意餐。
90年代以後澳洲的家常菜中最普遍的是什麼呢? 澆汁義大利面加蔬菜沙拉加泡沫咖啡!
現在澳洲人發現, 在澳大利亞這塊廣袤的土地上可以種植各種任何在其他國出產的東西, 所以他們學會了各種烹調技術和在飲食上有了創新意識, 也能夠是豐富的物產物盡其用. 澳洲人終於可以說: 世界已經在我的舌尖上!
7. 澳大利亞居民一日三餐吃什麼
澳大利亞有許多獨特的植物、動物和自然景觀。它也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許多人會選擇在澳大利亞學習或者移民到澳大利亞。所以在街頭可以看到各色人種。排名前幾個是韓國、中國、印度和中東。所以飲食也五花八門。我們可以來看看土著居民的飲食。
澳大利亞人不吃辛辣的食物,有些人不喜歡酸味食物。他們注重菜餚的質量和顏色。主食澳大利亞人喜歡吃面條,尤其是清湯餃子。雞、鴨、鴿子、魚、海鮮、豬肉和牛肉、雞蛋等。也是他們最喜歡的食物。澳大利亞人非常喜歡油炸、油炸和油炸的菜餚。豆芽、西紅柿、黃瓜、萵苣、花椰菜和其他蔬菜、味精、調味汁、生薑和胡椒是它們的常用調味品。澳大利亞最喜歡的主食菜單包括火腿、炸蝦、炸牛腰肉、烤雞、烤魚、西紅柿牛肉和其他風味菜餚,喜歡喝啤酒和葡萄酒。他們飲料中的咖啡非常感興趣,也喜歡喝紅茶和花茶。喜歡水果中的荔枝、蘋果、枇杷、葡萄、西瓜和梨。也喜歡乾果和花生。當然,隨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的介紹,澳大利亞近年來也開始嘗試來自世界各地的美味佳餚。
8. 澳大利亞的美食有哪些
澳大利亞的美食:
1、海鮮
澳大利亞純凈、無污染的海水培育出的海鮮產品自然品質很高,大部分貝類、蝦類都可以直接生食。因為澳大利亞的海鮮過於豐富,這幾乎成了所有澳洲餐廳的主打,很多餐廳都會在門口的張貼出「catch of the day」(今日之魚),為客人提供當天捕撈上的新鮮海鮮。澳大利亞可以說是喜愛海鮮者的天堂。
9. 澳大利亞居民一日三餐吃什麼
正常人一日飲食一般習慣吃三餐,怎樣安排好這一日三餐是有學問的。有的家庭安排得非常合理,吃的花樣是五花八門,而有的家庭的飲食則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品種極為單調。一日三餐不僅要定時定量,更重要的是要能保證營養的供應,做到膳食平衡。 字串1
一般情況下,一天需要的營養,應該均攤在三餐之中。每餐所攝取的熱量應該佔全天總熱量的1/3左右,但午餐既要補充上午消耗的熱量,又要為下午的工作、學習提供能量,可以多一些。所以,一日三餐的熱量,早餐應該佔25%-30%,午餐佔40%,晚餐佔30%-35%。
那麼,一日三餐應怎樣安排呢?
人們常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這一養生經驗是有道理的。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而且還要講究質量。主食一般吃含澱粉的食物,如饅頭、豆包、玉米面窩頭等,還要適當地增加一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使體內的血糖迅速升高到正常或超過正常標准,從而使人精神振奮,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學習。午餐應適當多吃一些,而且質量要高。主食如米飯、饅頭、玉米面發糕、豆包等,副食要增加些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如魚類、肉類、蛋類、豆製品等,以及新鮮蔬菜,使體內血糖繼續維持在高水平,以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晚餐要吃得少,以清淡、容易消化為原則,至少要在就寢兩個小時前進餐。如果晚餐吃得過多,並且吃進大量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不容易消化也影響睡眠。另外,人在夜間不活動,吃多了易營養過剩,也會導致肥胖,還可能使脂肪沉積到動脈血管壁上,導致心血管疾病,故應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字串3
科學搭配一日三餐的飲食原則
一天要吃三餐飯人吃飯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或是解饞,主要是為了保證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實驗證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為85%;如改為每日兩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則蛋白質消化吸收率僅為75%。因此,按照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一般來說,每日三餐還是比較合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兩餐間隔的時間要適宜,間隔太長會引起高度飢餓感,影響人的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如果太短,上頓食物在胃裡還沒有排空,就接著吃下頓食物,會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消化功能就會逐步降低,影響食慾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兩餐的間隔以4~5 小時比較合適,如果是5~6 小時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生物鍾與一日三餐:現代研究證明,在早、中、晚這三段時間里,人體內的消化酶特別活躍,這說明人在什麼時候吃飯是由生物鍾控制的。
◎大腦與一日三餐:人腦每天占人體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腦的能源供應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約需要110~145克。而肝臟從每頓飯中最多隻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一日三餐,肝臟即能為人腦提供足夠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與一日三餐:固體食物從食道到胃約需30~60 秒,在胃中停留4 小時才到達小腸。因此,一日三餐間隔4~5 小時,從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字串6
三餐中食物的選擇:一日三餐究竟選擇什麼食物,怎麼進行調配,採用什麼方法來烹調,都是有講究的,並且因人而異。一般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應該粗細搭配,動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類、薯類和新鮮蔬菜。一日三餐的科學分配是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狀況和工作需要來決定的。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的比例為3∶4∶3,如果某人每天吃500 克主食,那麼早晚各應該吃150 克,中午吃200 克比較合適。
早餐的科學搭配:營養專家認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每天吃一頓好的早餐,可使人長壽。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應吃一些營養價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因為人經過一夜的睡眠,頭一天晚上進食的營養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時地補充營養,才能滿足上午工作、勞動和學習的需要。早餐在設計上選擇易消化、吸收,纖維質高的食物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如此將成為一天精力的主要來源。
◎早餐的重要性:專家經過長期觀察發現,一個人早晨起床後不吃早餐,血液黏度就會增高,且流動緩慢,天長日久,會導致心臟病的發作。因此,早餐豐盛不但使人在一天的工作中都精力充沛,而且有益於心臟的健康。堅持吃早餐的青少年要比不吃早餐的青少年長得壯實,抗病能力強,在學校課堂上表現得更加突出,聽課時精力集中,理解能力強,學習成績大都更加優秀。對工薪階層來講,吃好早餐,也是干好基本工作的保證,這是因為人的腦細胞只能從葡萄糖這種營養素中獲取能量,經過一個晚上沒有進食而又不吃早餐,血液就不能保證足夠的葡萄糖供應,時間長了就會使人變得疲倦乏力,甚至出現惡心、嘔吐、頭暈等現象,無法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
字串4
◎理想早餐的要素:一般情況下,理想的早餐要掌握三個要素:就餐時間、營養量和主副食平衡搭配。一般來說,起床後活動30分鍾再吃早餐最為適宜,因為這時人的食慾最旺盛。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而且還要講究質量。按成人計算,早餐的主食量應在150~200 克之間,熱量應為700 千卡左右。當然從事不同勞動強度及年齡不同的人所需的熱量也不盡相同。如小學生需500 千卡左右的熱量,中學生則需600 千卡左右的熱量。就食量和熱量而言,應占不同年齡段的人一日總食量和總熱量的30%為宜。主食一般應吃含澱粉的食物,如饅頭、豆包、麵包等,還要適當增加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再配以一些小菜。
午餐的科學搭配:
俗話說「中午飽,一天飽」。說明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於上午體內熱能消耗較大,午後還要繼續工作和學習,因此,不同年齡、不同體力的人午餐熱量應占他們每天所需總熱量的40%。主食根據三餐食量配比,應在150~200 克左右,可在米飯、面製品(饅頭、面條、大餅、玉米面發糕等)中間任意選擇。副食在240~360克左右,以滿足人體對無機鹽和維生素的需要。副食種類的選擇很廣泛,如:肉、蛋、奶、禽類、豆製品類、海產品、蔬菜類等,按照科學配餐的原則挑選幾種,相互搭配食用。一般宜選擇50~100 克的肉禽蛋類,50克豆製品,再配上200~250克蔬菜,也就是要吃些耐飢餓又能產生高熱量的炒菜,使體內血糖繼續維持在高水平,從而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但是,中午要吃飽,不等於要暴食,一般吃到八九分飽就可以。若是白領族少勞力的工作群在選擇午餐時,可選簡單一些清燙莖類蔬菜、少許白豆腐、部份海產植物做為午餐的搭配。 字串5
晚餐--接近睡眠須吃少:晚餐比較接近睡眠時間,不宜吃得太飽,尤其不可吃消夜。晚餐應選擇含纖維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但是一般家庭,晚餐是全家三餐中唯一的大家相聚共享天倫的一餐,所以對多數家庭來說,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豐富,這種做法和健康理念有些違背,因此在調整上仍與午餐相同的是餐前半小時應有蔬菜汁或是水果的供應。晚餐時仍應有一道以上的生菜沙拉盤,內有各式芽菜。芽菜在吃食時可用海苔卷包起,做些變化。主食與副食的量都可適量減少,以便到睡覺時正好是空腹狀態。
一般而言,晚上多數人血液循環較差,所以可以選些天然的熱性食物來補足此現象,例如辣椒、咖哩、肉桂等皆可。寒性蔬菜如小黃瓜、菜瓜、冬瓜等晚上用量少些。晚餐盡量
在晚上八點以前完成,若是八點以後任何食物對我們都是不良的食物。若是重食的家庭,晚餐肉類最好只有一種,不可多種肉類,增加體內太多負擔。晚餐後請勿再吃任何甜食,這是很容易傷肝的。
回答者:82101 - 都司 六級 12-9 11:15
正常人一日飲食一般習慣吃三餐,怎樣安排好這一日三餐是有學問的。有的家庭安排得非常合理,吃的花樣是五花八門,而有的家庭的飲食則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品種極為單調。一日三餐不僅要定時定量,更重要的是要能保證營養的供應,做到膳食平衡。 字串3
一般情況下,一天需要的營養,應該均攤在三餐之中。每餐所攝取的熱量應該佔全天總熱量的1/3左右,但午餐既要補充上午消耗的熱量,又要為下午的工作、學習提供能量,可以多一些。所以,一日三餐的熱量,早餐應該佔25%-30%,午餐佔40%,晚餐佔30%-35%。
那麼,一日三餐應怎樣安排呢?
人們常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這一養生經驗是有道理的。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而且還要講究質量。主食一般吃含澱粉的食物,如饅頭、豆包、玉米面窩頭等,還要適當地增加一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使體內的血糖迅速升高到正常或超過正常標准,從而使人精神振奮,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學習。午餐應適當多吃一些,而且質量要高。主食如米飯、饅頭、玉米面發糕、豆包等,副食要增加些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如魚類、肉類、蛋類、豆製品等,以及新鮮蔬菜,使體內血糖繼續維持在高水平,以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晚餐要吃得少,以清淡、容易消化為原則,至少要在就寢兩個小時前進餐。如果晚餐吃得過多,並且吃進大量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不容易消化也影響睡眠。另外,人在夜間不活動,吃多了易營養過剩,也會導致肥胖,還可能使脂肪沉積到動脈血管壁上,導致心血管疾病,故應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字串5
科學搭配一日三餐的飲食原則
一天要吃三餐飯人吃飯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或是解饞,主要是為了保證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實驗證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為85%;如改為每日兩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則蛋白質消化吸收率僅為75%。因此,按照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一般來說,每日三餐還是比較合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兩餐間隔的時間要適宜,間隔太長會引起高度飢餓感,影響人的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如果太短,上頓食物在胃裡還沒有排空,就接著吃下頓食物,會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消化功能就會逐步降低,影響食慾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兩餐的間隔以4~5 小時比較合適,如果是5~6 小時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生物鍾與一日三餐:現代研究證明,在早、中、晚這三段時間里,人體內的消化酶特別活躍,這說明人在什麼時候吃飯是由生物鍾控制的。
◎大腦與一日三餐:人腦每天占人體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腦的能源供應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約需要110~145克。而肝臟從每頓飯中最多隻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一日三餐,肝臟即能為人腦提供足夠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與一日三餐:固體食物從食道到胃約需30~60 秒,在胃中停留4 小時才到達小腸。因此,一日三餐間隔4~5 小時,從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字串7
三餐中食物的選擇:一日三餐究竟選擇什麼食物,怎麼進行調配,採用什麼方法來烹調,都是有講究的,並且因人而異。一般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應該粗細搭配,動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類、薯類和新鮮蔬菜。一日三餐的科學分配是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狀況和工作需要來決定的。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的比例為3∶4∶3,如果某人每天吃500 克主食,那麼早晚各應該吃150 克,中午吃200 克比較合適。
早餐的科學搭配:營養專家認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每天吃一頓好的早餐,可使人長壽。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應吃一些營養價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因為人經過一夜的睡眠,頭一天晚上進食的營養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時地補充營養,才能滿足上午工作、勞動和學習的需要。早餐在設計上選擇易消化、吸收,纖維質高的食物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如此將成為一天精力的主要來源。
◎早餐的重要性:專家經過長期觀察發現,一個人早晨起床後不吃早餐,血液黏度就會增高,且流動緩慢,天長日久,會導致心臟病的發作。因此,早餐豐盛不但使人在一天的工作中都精力充沛,而且有益於心臟的健康。堅持吃早餐的青少年要比不吃早餐的青少年長得壯實,抗病能力強,在學校課堂上表現得更加突出,聽課時精力集中,理解能力強,學習成績大都更加優秀。對工薪階層來講,吃好早餐,也是干好基本工作的保證,這是因為人的腦細胞只能從葡萄糖這種營養素中獲取能量,經過一個晚上沒有進食而又不吃早餐,血液就不能保證足夠的葡萄糖供應,時間長了就會使人變得疲倦乏力,甚至出現惡心、嘔吐、頭暈等現象,無法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 字串5
◎理想早餐的要素:一般情況下,理想的早餐要掌握三個要素:就餐時間、營養量和主副食平衡搭配。一般來說,起床後活動30分鍾再吃早餐最為適宜,因為這時人的食慾最旺盛。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而且還要講究質量。按成人計算,早餐的主食量應在150~200 克之間,熱量應為700 千卡左右。當然從事不同勞動強度及年齡不同的人所需的熱量也不盡相同。如小學生需500 千卡左右的熱量,中學生則需600 千卡左右的熱量。就食量和熱量而言,應占不同年齡段的人一日總食量和總熱量的30%為宜。主食一般應吃含澱粉的食物,如饅頭、豆包、麵包等,還要適當增加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再配以一些小菜。
午餐的科學搭配:
俗話說「中午飽,一天飽」。說明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於上午體內熱能消耗較大,午後還要繼續工作和學習,因此,不同年齡、不同體力的人午餐熱量應占他們每天所需總熱量的40%。主食根據三餐食量配比,應在150~200 克左右,可在米飯、面製品(饅頭、面條、大餅、玉米面發糕等)中間任意選擇。副食在240~360克左右,以滿足人體對無機鹽和維生素的需要。副食種類的選擇很廣泛,如:肉、蛋、奶、禽類、豆製品類、海產品、蔬菜類等,按照科學配餐的原則挑選幾種,相互搭配食用。一般宜選擇50~100 克的肉禽蛋類,50克豆製品,再配上200~250克蔬菜,也就是要吃些耐飢餓又能產生高熱量的炒菜,使體內血糖繼續維持在高水平,從而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但是,中午要吃飽,不等於要暴食,一般吃到八九分飽就可以。若是白領族少勞力的工作群在選擇午餐時,可選簡單一些清燙莖類蔬菜、少許白豆腐、部份海產植物做為午餐的搭配。
字串8
晚餐--接近睡眠須吃少:晚餐比較接近睡眠時間,不宜吃得太飽,尤其不可吃消夜。晚餐應選擇含纖維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但是一般家庭,晚餐是全家三餐中唯一的大家相聚共享天倫的一餐,所以對多數家庭來說,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豐富,這種做法和健康理念有些違背,因此在調整上仍與午餐相同的是餐前半小時應有蔬菜汁或是水果的供應。晚餐時仍應有一道以上的生菜沙拉盤,內有各式芽菜。芽菜在吃食時可用海苔卷包起,做些變化。主食與副食的量都可適量減少,以便到睡覺時正好是空腹狀態。
一般而言,晚上多數人血液循環較差,所以可以選些天然的熱性食物來補足此現象,例如辣椒、咖哩、肉桂等皆可。寒性蔬菜如小黃瓜、菜瓜、冬瓜等晚上用量少些。晚餐盡量
在晚上八點以前完成,若是八點以後任何食物對我們都是不良的食物。若是重食的家庭,晚餐肉類最好只有一種,不可多種肉類,增加體內太多負擔。晚餐後請勿再吃任何甜食,這是很容易傷肝的。
專家稱一天三餐不科學 每隔3小時就應吃頓飯
「最時尚的健康飲食習慣是要關心每次進餐的時間,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僅關心自己餐盤中裝有什麼食物。」這是英國劍橋大學的營養專家宣布的。
之前曾有營養專家認為,16點至19點之前是我們每天攝入主要食物的一個最佳時間。但是通過研究,英國飲食協會的專家菲利普證明,這一觀點並不正確,因為在16點之前的這段時間人體經受飢餓煎熬的時段過長,不利於人體健康。 字串1
生活中,我們每天吃三頓飯,但是這種生活方式是不科學的。還有人表示,每天每隔3個小時就要吃一頓正餐,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那麼什麼樣的進食時間才是科學的呢?英國劍橋大學的營養專家根據人體新陳代謝的規律,制定了一個科學的進餐時間。
早餐:7點至8點
一般我們有一個誤區,起床洗漱收拾好不管時間到了幾點,按部就班吃早餐。
營養專家:進行適量的晨練(比如跑步或練瑜伽)後,早7點至早8點是最佳的吃早餐時間。
加餐:10點
到這個時間大腦工作已經消耗了你早餐所吃食物提供能量的20%,因此,這個時候你需要補充一些低脂肪的碳水化合物,比如香蕉。
午餐:13點
這個時間是人體所剩能量的最低點,所以你一定要及時進食,可以選擇高熱量食物。
加餐:14點至15點
此時人體中葡萄糖的量降低到午餐後的最低點。因此你可以吃些堅果、爆米花、干鮮水果等。
晚餐:17點至19點
這時你要吃一頓正式的晚餐,讓身體在接下來數小時的睡覺時間里獲得充分的能量,另外這個時間段吃飯也可讓食物在睡前充分消化。
加餐:19點至21點
選擇一小塊乳酪、香蕉,因為它們能夠幫助你提高睡眠質量。
10. 澳大利亞的美食
澳洲的十大美食,到過必吃!
每到一個地方,都應該好好的品嘗當地的特色食物!在澳洲,不乏新鮮的食材,豐盛的品種,悅洋海外整理了澳洲的幾大特色美食,去到澳洲的你們一定要嘗嘗!
澳洲帝王蟹
澳洲帝王蟹,素有「蟹中之王」的美譽,江湖上都是它的傳說,它個頭大,肉還多,肉質鮮美異常,特別簡單的烹飪手法就可以將它的美味發揮到極致。對於小編來說,完美的帝王蟹,就是貴了點,每斤帝王蟹價格在400到600元之間,一隻帝王蟹的體重在3到4公斤,甚至更重,所以,一隻帝王蟹,最便宜的也要2400百人民幣,聽到了肉疼的聲音,不過一群好友,還是可以分享一下!
澳洲龍蝦
澳洲龍蝦在世界上也頗有名氣。來到澳洲,可以選一個晴朗的好天氣,去海邊的精美的海鮮餐廳,享用一頓美味絕倫的龍蝦大餐。新鮮和美味絕對是超值的享受。龍蝦的價格比帝王蟹要便宜些,超市每斤大概225人民幣,比較適合大眾了。
袋鼠肉
袋鼠肉是澳大利亞獨有的特色美食,味道和牛肉很接近,但沒有牛肉嫩。在澳洲吃袋鼠肉是合法的,而且澳洲政府還鼓勵吃,實在是因為袋鼠太多了。
牡蠣
牡蠣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生蚝啦,澳大利亞的牡蠣又大又干凈,價格便宜。既可以生吃,也可以蒸著吃,相信大家都非常會做的啦!生蚝有細膩肌膚、美容養顏、降血壓、滋陰養血等多種功效,喜歡的可以多買點!
澳洲鮑魚
澳洲鮑魚也是非常的有名了。澳洲鮑魚主要有黑唇鮑、綠唇鮑、羅氏鮑等品種,尤其是黑唇鮑、綠唇鮑,在澳洲是非常的常見了。澳洲鮑魚的主要特點就是體積大,肉厚,而且營養價值也非常的高。
澳洲牛排
澳洲除了海鮮外,牛肉更是聲名遠播!特別是澳洲牛排,在國內買可貴了!做牛排的牛肉,精選牛的上乘部位,烹飪的牛排外焦里嫩,輕輕一口下去,汁水溢出,鮮香可口……高質量的牛肉在澳洲可以說是大街小巷裡都有,價格比較平價,是常見的食物!
鱷魚肉
如果你要去北領地地區,一定要去名迪海灘的特色夜市,在這里能品嘗到澳洲獨特的野味——鱷魚肉。要去就去好地方,悅洋海外推薦大家去愛麗斯泉的「陸上牛排屋」,在澳洲內地風景中來一份鱷魚肉,非常鮮美。
炸魚薯條
澳洲人對炸魚薯條的熱愛已經到了狂熱的程度,已經將它作為正餐了。炸魚薯條起源於英國,被英國人帶來了澳洲,然後澳洲人民就愛上了這道美食,經過多年的發展,澳洲的炸魚薯條已經成為一大特色,鮮美的魚肉外殼炸的酥酥脆脆,內里又十分軟嫩,配上薯條,無論是擠上檸檬汁,還是配上各種醬料都令人回味。
肉派
肉派就是一種「酥皮餡餅」。肉派對於澳洲的飲食和文化有著深刻的意義,澳洲每年都會舉辦最棒的肉派大獎。它表皮酥脆,餡料多樣,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澳洲人民做不出來的餡料。
萊明頓蛋糕
萊明頓蛋糕被稱為「澳大利亞國家蛋糕」。四四方方小小一塊,色彩搭配很漂亮,有人說它小巧精緻神似寶石,稱呼它為「可以吃的珠寶」。它是昆士蘭的傳統點心,一般在超市和麵包店都可以買到,做飯後甜點非常合適。
無論你是旅遊,還是新移民到澳洲,這些美食真的不能錯過,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澳洲的資訊,關注悅洋海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