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家庭版地鍋雞,怎樣做才能肉質鮮美細嫩
地鍋雞以雞胸肉為首要食物,以蔥,姜,蒜,辣椒,小麥麵粉等為關鍵食物製做成的。搞好的地鍋雞口感鮮醇,菜借餅香,餅借菜香,具備滑爽和干香的特性,備受全國各地消費者的喜歡。今日阿通就給各位分享一下地鍋雞的做法。
搞好以後的地鍋雞料汁濃厚,口感醇香,貼餅焦酥進味,雞脯肉肉質鮮嫩有嚼勁,真的是太好吃了。那麼看到這里,大家學會了嗎?還有什麼其他製作方法呢?歡迎分享!
Ⅱ 地鍋雞的做法和配料
地鍋菜起源於蘇北和魯南交界處的微山湖地區。以前,在微山湖上作息的漁民,因船上條件所限,往往取一小泥爐,爐上坐一口鐵鍋,下面支幾塊乾柴生火,然後按家常的做法煮上一鍋菜,鍋邊還要貼滿面餅,於是便產生了這種飯菜合一的烹調方法。地鍋菜的湯汁較少,口味鮮醇,餅借菜味,菜借餅香,具有軟滑與干香並存的特點。如今,有廚師將傳統地鍋菜的製法加以改良,從而推出了地鍋雞、地鍋魚、地鍋牛肉、地鍋三鮮、地鍋豆腐、地鍋小龍蝦等好吃的地鍋佳餚。
1
地鍋雞的做法
地鍋雞附自製地鍋香料、醬料配方
原料:
三黃雞600克(也可用本地農家飼養的小公雞)。
調料:
大豆油100克,地鍋香料18克,地鍋醬料30克,薑片15克、蒜子25克,高湯700克,料酒15克,老抽2克,精鹽、味精、雞精各5克,味達美醬油8克。
面餅料:
麵粉100克、玉米粉80克,雞蛋2個,精鹽、味精各2克。
地鍋香料配比:
八角、花椒、小茴香各6克。地鍋醬料:
稀辣醬30克(稀辣醬又叫稀辣面,為蘇北魯南一帶特產,是鮮紅辣椒用磨磨碎後,加鹽腌制的一種鮮辣微酸的調味品。市場有售,如購買不到,可用本地辣椒醬代替)。
製作方法:
(1)三黃雞治凈,斬成塊備用。
(2)麵粉、玉米粉納盆磕入雞蛋加精鹽、味精,接著摻入適量清水揉成軟硬適中的面團。隨後把面團下成每個30克重的劑子(約6個),團成團用清水略浸泡備用。
(3)起鍋放大豆油燒至四成熱,爆香薑片、蒜子,然後下入香料、醬料炒香,倒入雞塊,烹料酒煸炒至水分將干時添入高湯,下老抽調色,再調入精鹽、味精、雞精、味達美醬油燒開。
(4)將面團放入手掌中搓成牛舌狀或四方形,製成薄餅貼在鍋邊上,用小火加蓋燜至湯汁濃稠、雞塊熟軟、面餅熟透時隨配酒精爐上桌即
2
地鍋雞的做法
調料
1、農家土雞750克,帶皮青茄(也可換成土粉皮或野山蕨)250克,麵皮12張。
2.菜子油30克,拍蒜、蔥丁、薑片各15克,八角、花椒、干紅辣椒節、香蔥各5克,自製醬汁45克,芝麻油3克。
自製醬汁配方的調制:
東古一品鮮醬油8克,金標蚝油8克,李錦記錦珍生抽5克,美極鮮味汁5克,李錦記錦珍老抽10克,精鹽6克,料酒4克,所有原料攪拌均勻即可。
麵皮製作:
把神象麵粉250克、鹽1克、蛋清2個放入盆內,淋清水50克攪勻,揉團,然後搓條,再用刀切成小劑,用手面壓扁,再用擀麵杖擀成大小均勻的圓皮即可。
製作方法:
1、土雞宰殺制凈,斬成塊,用清水浸泡8分鍾;帶皮青茄用刀拍松,撕成大塊。
2、凈鍋上火,燒熱菜子油,放蔥、姜、八角、花椒、拍蒜爆香,倒入雞塊煸炒,淋自製醬汁翻炒5分鍾入味,添清水蓋過雞塊,放入青茄,蓋鍋蓋,用中火燜制15分鍾。
3、下入擀好的圓麵皮,淋上湯汁,蓋上鍋蓋再燜制5分鍾,收汁,淋芝麻油,盛入特製土灶台內,撒香蔥,裝盤點燃酒精即可。
3
漢王地鍋雞
原料:
柴雞600克 麵粉300克 玉米粉80克 雞蛋2個 薑片15克 蒜仔25克 青紅椒2條, 八角、花椒、精 鹽、料酒、老抽、美極鮮醬油、鮮辣味粉、雞精、味精、高湯各適量 精煉油250克。
做法:
一、主料 柴雞洗凈斬成塊,沸水待用。
二、配料 麵粉、玉米粉納盆,磕入雞蛋,加少許精鹽、味精,接著摻入適量清水揉成軟硬適中的面團。隨後把面團下成25克重的劑子(約16個),團成團,用清水略浸泡,製成薄餅,貼在鍋邊上,用小火慢慢烘烤。
三、製作過程 另鍋放油燒熱,爆香薑片、蒜仔、八角、花椒,倒入雞塊,烹入料酒,煸炒至水分將干時,添入高湯,加蓋燜至湯汁濃稠、雞塊熟時,下入青紅椒,調入精鹽、味精、雞精、鮮辣味粉、美極鮮醬油,稍後再下少許老抽調色並起鍋盛入面餅鍋中,隨配酒精爐(或小土爐)上桌即成。
4
地鍋魚做法
地鍋燉魚抹鍋餅原料:
鯉魚(或花鰱、草魚看個人喜好)1條,豆腐1塊,麵粉,干辣椒,辣椒醬,料酒,生抽,鹽,雞精,蔥姜,胡椒粉。
地鍋魚做法:
鯉魚宰殺治凈,把鐵鍋燒熱,倒油,加入蔥薑片和干椒節煸香,把魚身兩面略煎,再加入料酒,生抽【喜歡上色就用老抽】,辣椒醬,鹽,雞精,糖和胡椒粉調味,再加入兩三勺水。把豆腐切成小塊放入,最後貼上鍋餅。鍋餅的做法:麵粉加適量的水調成面團,用手壓成面餅貼到地鍋沿上,蓋上鍋蓋,燉30分鍾左右。打開鍋蓋,視湯汁的多少,略收一下汁即可。鍋餅一半香脆,一半柔軟入味,美味。
5
地鍋魚做法二
Ⅲ 如何製作好吃的地鍋雞
首先把雞切好腌制10分鍾,青筍切塊,鍋內放油爆香,倒入雞肉,醬油,青筍,水,鹽大火燒滾,麵粉合成面團,做成長條面餅,然後貼在鍋邊,燉1小時後好吃的地鍋雞就做好了,具體做法如下:
准備材料:老母雞 半隻、青筍 2棵、麵粉 2碗、蔥 適量、紅椒 適量、蒜 適量、姜 適量。
1、雞洗凈,切塊,用料酒腌制10分鍾。
注意事項:
腌制的時候已經放過料酒,所以燒的時候就不用重復加料酒了。
Ⅳ 地鍋雞的正宗做法
具體做法如下:
准備材料:雞肉,茄子,紅薯粉絲,麵粉,蔥,姜,花椒,八角,干辣椒,生抽,醬油,蚝油,料酒,鹽。
1、麵粉加水活成光滑的面團,蓋上保鮮膜在放一旁醒發;
Ⅳ 地鍋雞怎麼做
地鍋雞的製作材料:主料:雞800克
輔料:茄子(紫皮、長)200克,小麥麵粉300克
調料:大蔥15克,姜15克,鹽10克,醬油25克,植物油25克
地鍋雞的做法:
1.
茄子切塊並用鹽稍腌並擠水;
2.
就是把雞剁小塊後打個雞蛋並加少許麵粉攪拌均勻,直到雞塊都被麵粉裹住;
3.
鍋里油燒熱後炸點蔥姜和花椒辣椒,然後把雞塊到鍋里煸炒,直到炒成金黃色;
4.
這時把茄子加入並加適量的鹽、醬油和水;
5.
然後麵粉加水和好,和面一定要注意不要硬,若是喜歡吃軟一點的餅就不要反復揉,喜歡硬一點的就多揉幾下,等鍋里開了,就可以揪成小塊拍成餅貼在菜周圍,記得餅的下部分要在菜水了;
6.先大火燒開,再小火燜,至熟,就可以了。
地鍋雞的製作要訣:
1.
這么做的雞很嫩,又保住了雞特有的香味;
2.
沒有雞,就只用茄子也可以,那樣就成了地鍋茄子拉
Ⅵ 地鍋雞怎麼做好吃
地鍋雞的做法:
食材:
主料散養小雞1000g,油、鹽適量,醬油2湯匙,生薑、大蒜、八角、桂皮、香葉、紅干椒、青辣椒、紅辣椒適量,小米麵100g,黃豆面50g,玉米面200g
製作:
1.散養雞宰殺洗凈後剁成大塊。
2.散養雞肉顏色暗紅,肉質緊致,骨頭堅硬不易剁斷。
3.把玉米面、小米麵,黃豆面,按照2:1:0.5的比例倒入干凈容器里,用開水燙面,晾涼後和成面團備用。
4.鍋里倒入植物油(油可適當多倒一些),油熱後放入薑片,紅干椒段爆香。
5.倒進雞肉塊,翻炒至變色。
6.調入兩湯匙醬油,大火翻炒均勻。
7.把和好的面團成小面餅趁熱貼在鍋邊。
8.鍋里放入八角、桂皮、香葉,倒入沒過雞肉的清水,水最好淹過1/2面餅,這樣貼餅可以吸收湯汁。
9.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細火慢燉。
10.鮮青紅椒洗凈後切段
11.細火燉制40分鍾等鍋里的湯汁濃稠後,用鏟子起出面餅。
12.倒入切好的青紅椒段,大火翻炒。
13.調入適當精鹽,翻炒均勻。
14.倒入拍好的蒜瓣翻炒,收汁即可出鍋。
小貼士
1、選用散養的雞,這樣的雞肉緊致吃起來有韌勁口感極佳。
2、水最好淹過1/2面餅,這樣貼餅可以吸收湯汁。
3、面餅可以用白面或雜糧面。
與雞肉相剋的食物:
1、雞肉與鯉魚:雞肉甘溫,鯉魚甘平。雞肉補中助陽,鯉魚下氣利水,性味不反但功能相乘。魚類皆含豐富蛋白質、微量元素、酶類及各種生物活性物質;雞肉成分亦極復雜。
2、雞肉與李子相剋,食則拉痢。解救:吃雞尿白。
3、雞肉與菊花相剋,食則死亡。解救:細辛一錢,川蓮五分水煎服。
4、雞肉與糯米相剋:同食會引起身體不適。
5、雞肉與大蒜:大蒜性辛溫有毒,主下氣消谷,除風、殺毒。而雞肉甘酸溫補,兩者功用相佐,且蒜氣熏臭,從調味角度講,也與雞不合。
6、雞肉與芝麻相剋:同食嚴重會導致死亡。
7、雞肉與芥末:這兩種食物如果同食後,會傷元氣。因芥末是熱性之物,雞屬溫補之品,恐助火熱,無益於健康。
Ⅶ 地鍋雞做法
首先就是要和一個面團做餅子。一般家裡用白面就行了,喜歡吃雜糧的還可以放一些玉米面之類的。加入一點點的鹽和適量的水,合成一個面團,用保鮮膜蓋住,放在一邊醒面。做地鍋雞最好是用整雞,這樣的雞肉味道會很好。把雞肉剁開,切成小塊,用水再次沖洗一下,也不用焯水。准備一口小鐵鍋,加入比平時炒菜略微多一點的油,下入蔥姜蒜,干辣椒,八角,桂皮,香葉煸炒出香味。
這時候就可以加入雞肉了,在炒雞肉的時候可以加入一點糖,糖稍微炒一會兒就會變色,雞肉也能稍微上色一點。等到雞肉都有點焦黃的時候,就可以加入生栗子肉了,大家也可以用土豆來代替。不過放土豆的話,為了防止後期煮得太爛不好夾,可以等到加水之後再下鍋。要加入米酒,蚝油,老抽和生抽來調味,也順便增加一些顏色。
加入能沒過所有食材的熱水,等水燒開之後,再蓋上鍋蓋,燉半個小時左右。在這段時間我們做小餅子,把剛才和好的面團揉一下,切成小塊,在製作的時候要估計一下鍋沿的距離,不要製作的餅子太大貼不上去。把揉好的小面團放在清水裡浸泡幾分鍾,這樣做出來的面餅會更軟。雞肉燉得差不多以後,就要准備貼面餅了。先加入一些鹽來調味,再加入一些水,還是要沒過鍋里的材料。
把泡在水裡的小面團拿出來,直接用手扯成面餅就行,拍在鍋的邊沿上,面餅的邊緣浸泡在水裡也沒有關系。然後蓋上鍋蓋,再煮大概10分鍾的時間。這里最後再准備一點配菜,就是青紅辣椒了,要在准備出鍋的時候放打開鍋蓋看到面餅都熟了就可以加入青紅辣椒,翻炒一下,就可以關火,最後加入一點辣椒油攪拌一下,就可以開吃了。
如果是兩個人吃的話,這一鍋雞肉加上面餅,再配上幾個小菜,就能吃飽了。這道菜特別的家常,而且味道很香,尤其是最後加入的青椒,特殊的味道很開胃,再搭配上火辣辣的紅油,配米飯或者是饅頭都很好吃。如果不想啃骨頭,也可以用雞腿來做,為了不砍開雞腿,讓湯里出現很多的雜質,我們要把雞腿上的肉片下來製作。
Ⅷ 地鍋雞的做法
需要准備材料如下:
洋蔥100克、雞肉500克、薑片7克、蒜塊2克、洋蔥100克、辣椒6克、食用油5毫升、冰糖7克、香蔥1根、八角2個、花椒1克、郫縣豆瓣醬30克、生抽8克、鹽2克
1、薑片7g。
Ⅸ 地鍋雞的正宗做法
原料:雞、茄子、麵粉、調料
作法很簡單,茄子切塊並用鹽稍腌並擠水。就是把雞剁小塊後打個雞蛋並加少許麵粉攪拌均勻,直到雞塊都被麵粉裹住。茄子切塊並用鹽稍腌並擠水。鍋里油燒熱後炸點蔥姜和花椒辣椒,然後把雞塊到鍋里煸炒,直到炒成金黃色。這時把茄子加入並加適量的鹽、醬油和水。然後麵粉加水和好,和面一定要注意不要硬,若是喜歡吃軟一點的餅就不要反復揉,喜歡緊拽一點的就多揉幾下,等鍋里開了,就可以揪成小塊拍成餅貼在菜周圍,記得餅的下部分要在菜水了。好了。鍋蓋上擺個放了冷水的碗,先大火燒一會,在小火燜一會,等碗里的水熱了,就可以了。
這么做的雞很嫩,又保住了雞特有的香味。沒有雞,就只用茄子也可以,那樣就成了地鍋茄子拉。
Ⅹ 地鍋雞的家常做法
1.青椒切段,小米椒切碎,雞肉剁成塊。
2.麵粉中加入鹽和適量清水,揉成面團,蓋上保鮮膜醒10分鍾。
3.然後將面團搓成圓球,放入水中泡10分鍾。
4.鍋燒熱,加蔥段、薑片、蒜、八角、桂皮炒香,再放雞塊炒至變色,加入料酒、生抽、老抽、蚝油、冰糖,鹽、倒入開水沒過食材,蓋上蓋子燉煮30分鍾,倒入栗子炒勻。
5.將小面球拿出來按扁,扯成橢圓形的餅,貼在鍋邊,貼一圈,蓋上鍋蓋,繼續燉煮10分鍾。
6.最後撒上紅青椒,即可出鍋。
【拓展資料】
一、地鍋雞,是發源於魯南、蘇北、皖北等地的漢族名菜,起源於山東、江蘇、安徽交界處的微山湖地區。地鍋雞材料:蒜3瓣、姜1塊、蔥1段、小紅辣椒3個、青椒1個、紅椒1個、雞1隻、八角1個、麵粉2碗。地鍋雞的湯汁較少,口味鮮醇,餅借菜味,菜借餅香,具有軟滑與干香並存的特點。
二、發展歷程
1.起源一:徐州的地鍋菜有著悠久的歷史,其起源於蘇北和魯南交界處的微山湖地區。過去,在微山湖上作息的漁民們常常吃地鍋飯。這是因為船上的條件有限,烹飪東西的時候往往並不是很方便。漁民們就取一小泥爐,爐上坐一口鐵鍋,下面支幾塊乾柴生火,然後按家常的做法煮上一鍋菜,還要貼滿面餅,便產生了這種飯菜合一的烹調方法—地鍋菜。
2.起源二:《中州名典》記載:侯方域(1618一1654年),清文學家,字朝宗,商丘人。出身世家,其祖父侯執蒲官太常卿,其父侯恂曾任戶部尚書,叔父侯恪,官祭酒。侯方域現有《壯悔堂文集》存世。侯方域科舉高中這一天,舉家歡慶,當地的官宦紳士、文人學士前來賀喜,偏在這時主廚回家未歸。這個重任就落在了臨時雇傭人員侯風山身上,他一夜沒睡好,用哪一道菜作為押軸菜成了難題。侯風山忽然想起逢年過節時,母親做的「地鍋雞」,咽了一下口水,拿定了主意。這天,「地鍋雞」剛端上來,滿屋鮮香宜人,鍋內肉色柿紅,令人食慾頓增,達官貴人、文人學士爭先品嘗,贊不絕口。官宦要拿錢賞廚,文人學士作詩賦詞,可誰也不知道菜的名字,只有問侯恂。侯尚書想:官做到一品就算做絕了,雞做到這個份上也夠一品了,於是開懷一笑說:這是俺侯家的看家菜——一品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