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尾魚怎麼做好吃
先把魚拿來腌制一下再洗干凈,鍋里放油生薑大蒜子料酒醬油,等等紅燒一下味道美極了我喜歡吃。
2. 煎黃尾魚怎麼做好吃,煎黃尾魚的家常做法
材料
魚,姜,蔥,辣椒
做法
1.魚去鱗去肚洗干凈.蔥姜和辣椒切絲泡在鹽水裡.
2.把魚身擦乾水份,熱鍋下油,把魚兩面煎成金黃色後加適量水,把蔥姜絲和辣椒絲放進去,蓋上鍋蓋煮熟後加鹽和味精調味即可.
3. 做法,清煮黃尾魚怎麼做好吃,清煮黃尾魚的家常做法
用料
黃尾魚(魚排) 一兩片
薑末蒜末
黃油
醬油
料酒
鹽
胡椒
香煎黃尾魚(pan-seared yellowtail)的做法
魚排稍微清洗一下,水用廚房紙吸干。
加薑末蒜末醬油料酒鹽,腌半小時左右。
不粘鍋加適量黃油(我放了大概半勺),下腌好的魚,中火,兩面各煎三五分鍾的樣子,知道魚表面略有點咖啡色。
裝盤!撒點現磨的黑胡椒粉,開吃!
4. 清蒸黃尾魚的做法
做法如下:
需提前准備的材料:黃尾魚1條、大蔥、生薑適量、料酒、食鹽、生抽、蒸魚豉油、植物油。
一、黃尾魚去除魚鱗、魚鰓和內臟,洗凈後兩面打上花刀,魚身及腹部均勻的塗抹上食鹽和料酒腌制10分鍾。
5. 黃尾魚怎麼做好吃
1.魚去肚,洗凈,用鹽腌制一下
2.鍋里加油,油熱後加入蒜末和薑片爆炒
3.加點清水
4.清水沸後,加入小魚
5.輕輕翻動小魚
6.蓋住鍋蓋煮一會
7.煮好後,加入蚝油
8.輕輕翻動小魚
9.收汁,就可以出鍋了
6. 黃尾魚怎麼做好吃
黃尾魚可以做紅燒黃尾魚、紫蘇燒黃尾魚、清蒸黃尾魚等,以紅燒黃尾魚為例,共有5個步驟,以下是紅燒黃尾魚的詳細操作:
操作/步驟
1
黃尾魚洗凈後抹鹽
出鍋
加入適量的生抽,再加少許料酒,煮至沸騰,加雞精後即可出鍋。
總結:以上就是關於黃尾魚怎麼做好吃的具體操作步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7. 我買了一條黃尾魚,想問問黃尾魚的特徵,怎麼烹飪好吃呢
黃尾魚又叫做鯝魚,名字由來是因為此魚魚鰭與魚尾分別呈青黃色與桔黃色,在其他地方有:黃姑子、板黃魚、沙姑子、黃條、黃川、黃板刁等稱呼。
黃尾魚簡介
黃尾魚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等開闊水域的中下層,是常見的典型河川性中小型魚類,中國各主要江河流域均產。黃尾魚下頜前有比較發達的角質邊緣,能充分刮取和攝食能使水質污染的腐眉與底泥及各種固有的藻類。有凈化水質,改善生態環境的特殊功能,因此被人稱作生態魚。
黃尾魚特徵
黃尾魚體長而稍側扁,腹部圓。頭小而尖,眼居頭側上位,吻端圓突,吻長小於眼後頭長,口小下位,橫裂呈弧形,下頜有發達的角質邊緣。體長為體高的3.2~3.6倍,為頭長的4.4~4.8倍。頭長為吻長的2.7~3.7倍,為眼徑的3.7~4.7倍。下咽齒3行,主行側扁,外形呈細條狀。鰓耙47~51,短而側扁,呈三角形,排列緊密。背鰭Ⅲ,7;有硬刺。胸鰭不發達。腹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下方稍後。臀鰭較小,有9~11根分枝鰭條。尾鰭分叉,上下葉近相等。側線前部彎曲,後延至尾柄中央。鱗較小,側線鱗63~68。肛門靠近臀鰭,肛門前有一小段不明顯的腹棱,以此區別於細鱗斜頜鯝。體色背側灰色,腹部銀白色,鰓蓋後緣有一條淺黃色斑塊,尾鰭桔黃色。
黃尾魚生活習性
黃尾魚屬底層魚類,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下層,尤其喜棲息於多水草、軟泥底質的水域底層,一般少到上層水域活動,但在缺氧時會浮上水面而出現"浮頭"現象。生存水溫5℃~38℃,最適生活溫度16℃~30℃。冬季群集在深水處越冬,春季水溫回升時開始分散於水域下層,繁殖季節上溯至流水淺灘產卵繁殖。在池塘養殖條件下,最適生長水溫18℃~25℃;水體最適溶解氧含量在3mg/L以上,當溶解氧含量低於1.5mg/L時出現缺氧浮頭,甚至窒息死亡;適應pH范圍在6.0~8.5,最適pH6.8~7.5。
8. 黃尾魚湯做法需要什麼材料
農家清燜魚
食材
主料黃尾魚250g 輔料油10ml鹽適量姜5g大蒜3瓣醬油5ml
步驟
1.清洗干凈的黃尾魚及准備好的姜蒜;
2.把黃尾魚整齊擺入小沙鍋,放入少許鹽腌10分鍾入味;
3.姜蒜去表皮後切成絲備用;
4.把姜蒜絲均勻灑到魚身上,魚下邊也放一些;
5.倒入少許菜油,約10毫升;
6.蓋蓋,最小火燜至魚香味飄出,一般魚眼睛凸出就表示魚熟了;
7.揭蓋,倒入醬油,虛燜一會即可;
9. 超級好吃的煎黃尾魚怎麼做好吃又簡單,做法圖解分享
主料
鮮黃尾魚 :500
食油 :適量
鹽 :適量
第四步
4.大功告成。
輔料
具體步驟
10. 黃尾魚,怎麼烹飪好吃
步驟
1.黃尾魚弄乾凈後用鹽撈好腌一會。
2.燒鍋放油把魚平放鍋中用文火煎至金黃。
3.反過來再煎另一面。
4.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