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柱特產有哪些呢
石柱,
風景如畫,美食怡人,
飽覽了如詩如畫的山河美景,
品嘗了讓人回味無窮的美食,
當然,還有許多大名鼎鼎的特產:
遠銷海內外的石柱蒓菜,紅紅火火的石柱辣椒,
體大而圓的富硒烏天麻,舉世聞名的石柱黃連。
代表土家民族的「西普蘭卡」和家花襪墊,
歷史悠久的土家咂酒香......
富硒烏天麻
蒓菜古時為貢品,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屬睡蓮科,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每年5至10月,人們可采其未露出水面的嫩莖葉食用。
這種嫩莖葉分泌出一種晶瑩透明、類似瓊脂的果膠,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具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的功效,能治熱痢、黃疽、癰腫、疔瘡等多種葯用功效。
石柱黃水是我國三大蒓菜基地之一。隨著石柱黃水國家森林公園的旅遊開發,蒓菜已被加工成包裝精美的旅遊商品,暢銷東南亞、日、韓、美、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吃山珍,喝連茶,品蒓羹」已成為獨具土家特色的新飲食文化代表。
B. 重慶石柱黃水紅葉最佳觀賞時間
去看石柱的銀杏,最好的季節是11月。這些銀杏樹多生長在滬渝高速公路沙子段的沙子鎮、中益鄉境內,樹齡一般都在百年以上。開車從公路上望去,一簇又一簇金黃不時飛翔在群山之間,就像是一團抱緊了的陽光。
C. 重慶市市級鄉村旅遊重點村有哪些
1、南岸·南山街道放牛村
放牛村位於南山風景區後山,東臨峽口鎮,南靠南山植物園,村民主要以花木種植、鄉村旅遊為主體產業,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打造了集花卉苗木種植和旅遊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生態園區,給市民提供了一個休閑、度假、踏青、旅遊的好去處。
2、石柱·中益鄉華溪村
華溪村位於中益鄉中部,海拔在800-1400米之間,森林覆蓋率達83%。近年來,華溪村堅持農旅融合發展思路,按照「宜農宜旅」原則,發展以中蜂、中葯材、特色果蔬為重點的新型高效產業,利用土家傳統院落保存良好,少數民族生活氣息濃厚的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有效提升了當地村民的收入。
3、涪陵·大木鄉迎新社區
迎新社區位於大武陵山脈,地處大木鄉政府腹地,距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10公里。這是一個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社區,沃野上矗立著彩色的居民房,四周是巍峨的群山,蜿蜒的道路遍布其間,境內還有大木花谷、林下花園等旅遊景點。
4、彭水·潤溪鄉櫻桃井村
櫻桃井村位於摩圍山風景區腹地,森林覆蓋率80%以上,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發展鄉村旅遊,櫻桃井村有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除交通、海拔、氣候條件和已建成的旅遊觀光、休閑納涼去處之外,境內有秀美的黃地峽峽谷風光、巍峨挺拔的杉梁山、縱覽新城的牛岩峰、盈隆縣衙歷史遺址等優勢資源。
5、巫山·曲尺鄉柑園村
位於長江沿岸的柑園村,早春時節,近萬畝李花競相開放,爭奇斗艷,盛夏來臨,鮮嫩可口的巫山脆李即將上市,秋冬季節,擁有產量近萬畝的巫山紐荷爾,果色橙紅,香味濃郁,品質上等,是鄉村旅遊、休閑、觀光的絕佳去處。
D. 重慶的村莊,在希望的田野上,你見過這幾個村莊嗎
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近日發布《2020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名單公示》,擬推薦全國248個村落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其中,重慶有12個村落入選。
熟悉又陌生的田園生活,帶著淳樸與寧靜,在習慣了都市氣質的我們心裡掀起了“軒然大波”。
我很好奇,這12張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新名片,究竟有什麼稀罕之處,讓人們對它們青眼有加?且讓我們去看看。
一、石柱縣中益鄉坪壩村
坪壩村海拔超過800米,屬於典型的高山村落。早在2019年6月,村子就被評為“重慶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村”。
五土村風光
五土村人文歷史底蘊深厚,有金銀洞崖墓、觀音閣造像、大周溪遺址等人文景觀。
這里濱江而建,山水相纏,環境十分怡人。到五土村訪古望今,正逐漸成為不少重慶市民樂此不彼的事情。
重慶值得一游的鄉村顯然不止這新上榜的12個,它們只是魅力山城的一小部分代表。
如果你深愛著這片土地,嚮往著美麗的重慶,那麼,走進它的遠離都市區的每一個小村子,走向希望的田野,去欣賞不一樣的風景,感受同一樣的熱情,你會不斷發現重慶的豐富。你也就明白,為什麼我們會說大重慶。
E. 重慶鄉村的銀杏,秋天是什麼樣子
一、銀杏的境界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轉眼秋深。屋前那幾棵才植沒幾年的公孫樹,幾場秋雨一淋,眼見著就黃了葉子。逢秋陽朗照,鍍金之葉蹁躚如蝶,舞出詩意的秋光。
李清照便在秋風里冉冉而至,吟一曲曲高和寡的《雙銀杏》,帶著寂寞的驕傲;我倒更喜悅王維的《文杏館》,同樣的孤傲,卻少了易安居士那份婉約之凄涼,有不動如山的人間值得與從容的離塵。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不知棟里雲,去作人間雨。
裁杏為梁
累了倦了,當自己是片熟透的銀杏葉,不把堅持在枝頭作為唯一的抱負,而是遵照自然的力量,以飄落的美裝飾自己的心房。
F. 中國名鄉有什麼
歌舞之鄉:新疆庫車縣
雜技之鄉:河北吳橋縣
簫笛之鄉:貴州玉屏縣
排球之鄉:廣東台山縣
花邊之鄉:江蘇常熟縣
國畫之鄉:安徽蕭縣
礦泉之鄉:山東嶗山縣
桔鄉:浙江黃炎縣
烤煙之鄉:福建永定縣
烏桕之鄉:浙江蘭溪縣
葵鄉:廣東新會縣
桂花之鄉:湖北咸寧縣
荔枝之鄉:廣東增城縣
椰子之鄉:廣東海南島
木瓜之鄉:雲南大理
紅棗之鄉:山西稷山縣
織錦之鄉:浙江杭州市
武術之鄉:江蘇沛縣
山歌之鄉:福建上杭縣
游泳之鄉:廣東東莞縣
花爆之鄉:湖南瀏陽縣
絨綉之鄉:山東煙台市
人參之鄉:吉林撫松縣
酒鄉:浙江紹興縣
金桔鄉:福建龍溪縣
陶器之鄉:江蘇宜興縣
毛竹之鄉:浙江安吉縣
牡丹之鄉:山東菏澤縣
玫瑰之鄉:山東平陰縣
紅松之鄉:黑龍江小興安嶺
白果之鄉:廣西興安縣
榨菜之鄉:重慶涪陵
瓷器之鄉:江西景德鎮
雕刻之鄉:台灣苗栗縣
板栗之鄉——良鄉鎮 (河北)
大棗之鄉——贊皇縣 (河北)
知母之鄉——歷 縣 (河北)
裘皮之鄉——棗強縣 (河北)
椒干之鄉——雞澤縣 (河北)
雜技之鄉——吳橋縣 (河北)
魚葦之鄉——白洋淀 (河北)
太極拳之鄉——永年縣 (河北)
踢毽之鄉——承德縣 (河北)
煤鐵之鄉——太原、陽泉 (山西)
陳醋之鄉——清徐縣 (山西)
山葯之鄉——平遙縣 (山西)
黨參之鄉——長治縣 (山西)
黃芪之鄉——恆 山 (山西)
黃花之鄉——大同縣 (山西)
紅棗之鄉——稷山縣 (山西)
摔跤之鄉——忻 縣 (山西)
皮革之鄉——錫林浩特 (內蒙古)
天鵝之鄉——巴音布魯克 (內蒙古)
柞蠶之鄉——鳳城縣 (遼寧)
韭菜之鄉——海城縣 (遼寧)
人參之鄉——撫松縣 (吉林)
鹿茸之鄉——長白山區 (吉林)
貂皮之鄉——寧安縣 (吉林)
紅松之鄉——小興安嶺 (黑龍江)
丹頂鶴之鄉——扎龍 (黑龍江)
剪紙之鄉——海倫縣 (黑龍江)
滑雪之鄉——阿城縣 (黑龍江)
動力之鄉——哈爾濱 (黑龍江)
毛驢之鄉——關中地區 (陝西)
生漆之鄉——平利縣 (陝西)
石榴之鄉——臨潼縣 (陝西)
枸杞之鄉——中寧縣 (寧夏)
甘草之鄉——鹽池、同心縣(寧夏)
灘羊之鄉——洪廣營 (寧夏)
當歸之鄉——岷 縣 (甘肅)
紋黨之鄉——文 縣 (甘肅)
瓜果之鄉——蘭 州 (甘肅)
玫瑰之鄉——永登縣苦水鄉 (甘肅)
湟魚之鄉——青海湖 (青海)
葡萄之鄉——鄯 善 (新疆)
玉石之鄉——和 田 (新疆)
歌舞之鄉——庫 車 (新疆)
蘋果之鄉——大連地區 (山東)
對蝦之鄉——黃河河口 (山東)
玫瑰之鄉——平陰縣 (山東)
銀花之鄉——平邑縣 (山東)
牡丹之鄉——菏澤縣 (山東)
礦泉之鄉——嶗 山 (山東)
泥人之鄉——高密縣聶家莊(山東)
絨綉之鄉——煙 台 (山東)
枇杷之鄉——吳 縣 (江蘇)
花邊之鄉——常熟縣 (江蘇)
銀杏之鄉——泰興縣 (江蘇)
百合之鄉——太 湖 (江蘇)
陶器之鄉——宜興縣丁蜀鎮(江蘇)
山歌之鄉——海門縣 (江蘇)
荷藕之鄉——寶應縣 (江蘇)
西瓜之鄉——大豐縣金墩鄉(江蘇)
蟾蜍之鄉——啟東縣 (江蘇)
狗肉之鄉——沛 縣 (江蘇)
武術之鄉——沛 縣 (江蘇)
爐灶之鄉——寶應縣 (江蘇)
燈彩之鄉——硤石鎮 (浙江)
蜈蚣之鄉——岱山縣 (浙江)
土紙之鄉——富陽縣 (浙江)
菊花之鄉——桐鄉縣 (浙江)
花邊之鄉——蕭山縣 (浙江)
金魚之鄉——杭 州 (浙江)
李子之鄉——桐鄉縣 (浙江)
香榧之鄉——諸暨縣 (浙江)
蜜桃之鄉——奉化縣 (浙江)
黃酒之鄉——紹 興 (浙江)
蜜橘之鄉——黃岩縣 (浙江)
毛竹之鄉——安吉縣 (浙江)
火腿之鄉——金 華 (浙江)
織錦之鄉——杭 州 (浙江)
絲綢之鄉——杭嘉湖平原 (浙江)
石雕之鄉——青田縣 (浙江)
書法之鄉——紹 興 (浙江)
毛筆之鄉——吳興縣 (浙江)
木雕之鄉——東陽縣 (浙江)
木瓜之鄉——宣城縣 (安徽)
燒雞之鄉——符離集 (安徽)
紅茶之鄉——祁門縣 (安徽)
酥梨之鄉——碭山縣 (安徽)
白芍之鄉——毫 縣 (安徽)
宣紙之鄉——涇 縣 (安徽)
徽墨之鄉——歙 縣 (安徽)
枳殼之鄉——靖江縣 (江西)
蜂蜜之鄉——高安縣 (江西)
才子之鄉——臨川縣 (江西)
澤瀉之鄉——建甌縣 (福建)
水果之鄉——樟 州 (福建)
烤煙之鄉——永定縣 (福建)
水仙之鄉——樟 州 (福建)
音樂之島——廈門鼓浪嶼 (福建)
田徑之鄉——莆田縣 (福建)
山歌之鄉——上杭縣 (福建)
鴛鴦之鄉——屏南縣 (福建)
建築之鄉——惠安縣 (福建)
蝴蝶之鄉——南投浦里鎮 (台灣)
長跑之鄉——霧台縣 (台灣)
烹飪之鄉——長垣縣 (河南)
哨吶之鄉——依川縣 (河南)
文物之鄉——登封縣嵩山 (河南)
懷葯之鄉——溫縣、 武陟 (河南)
太極拳之鄉——溫縣陳家溝(河南)
茯苓之鄉——羅田縣 (湖北)
桂花之鄉——咸寧縣 (湖北)
木耳之鄉——保康縣 (湖北)
水杉之鄉——鄂 西 (湖北)
薴麻之鄉——陽新縣 (湖北)
花爆之鄉——瀏陽縣 (湖南)
涼席之鄉——益 陽 (湖南)
薴麻之鄉——沅江縣 (湖南)
魚米之鄉——南 縣 (湖南)
斑竹之鄉——寧遠縣 (湖南)
辣椒之鄉——邵 陽 (湖南)
湘綉之鄉——長沙砂坪鄉 (湖南)
豆豉之鄉——瀏 陽 (湖南)
甜橙之鄉——黔陽縣 (湖南)
銅鵝之鄉——武岡縣 (湖南)
有色金屬之鄉——湘南地區 (湖南)
乒乓之鄉——桃源縣 (湖南)
氣功之鄉——大庸縣官力坪 (湖南)
何首烏之鄉——德慶縣 (廣東)
葵扇之鄉——新會縣 (廣東)
草席之鄉——東莞厚街 (廣東)
烏欖之鄉——增城縣 (廣東)
泥塑之鄉——吳川縣梅菉鎮(廣東)
漢劇之鄉——大埔縣 (廣東)
排球之鄉——台山縣 (廣東)
舉重之鄉——東莞石龍鎮(廣東)
游泳之鄉——東莞縣 (廣東)
足球之鄉——梅 縣 (廣東)
檳榔之鄉——海南島 (廣東)
椰子之鄉——海南島 (廣東)
燕窩之鄉——海南島萬寧縣(廣東)
羅漢果之鄉——永福縣 (廣西)
杉木之鄉——融水苗族自治縣 (廣西)
田七之鄉——靖西縣 (廣西)
白果之鄉——興安縣 (廣西)
南珠之鄉——北海、合浦 (廣西)
銅鼓之鄉——西林縣 (廣西)
蠟染之鄉——安 順 (貴州)
簫笛之鄉——玉 屏 (貴州)
油源之鄉——鎮遠(產桐油、菜油)(貴州)
茅台之鄉——仁懷縣 (貴州)
楠竹之鄉——赤水縣 (貴州)
川芎之鄉——灌 縣 (四川)
黃連之鄉——石柱縣 (四川)
白蠟之鄉——峨眉縣 (四川)
桐油之鄉——萬 縣 (四川)
石棉之鄉——石棉縣 (四川)
良馬之鄉——西昌縣 (四川)
花椒之鄉——漢源縣 (四川)
杜仲之鄉——巫溪縣 (四川)
黃花之鄉——渠 縣 (四川)
榨萊之鄉——涪陵縣 (四川)
雲母之鄉——丹巴縣 (四川)
雪梨之鄉——金川縣 (四川)
綿竹之鄉——綿竹縣 (四川)
手杖之鄉——邛崍縣 (四川)
豆瓣之鄉——資陽縣 (四川)
白姜之鄉——犍為縣 (四川)
甘蔗之鄉——內江縣 (四川)
棗皮之鄉——安 縣 (四川)
銀耳之鄉——通江縣 (四川)
臘肉之鄉——劍閣縣劍門 (四川)
石刻之鄉——大足縣 (四川)
生漆之鄉——酉陽縣 (四川)
熊貓之鄉——平武縣 (四川)
恐龍之鄉——自 貢 (四川)
弦子之鄉——巴塘縣 (四川)注:弦子,藏語叫「嘎諧」,
即圓舞的意思。
豆腐之鄉——石屏縣 (雲南)
咖啡之鄉——潞江壩 (雲南)
雲煙之鄉——玉溪縣 (雲南)
山茶花之鄉——騰沖縣 (雲南)
孔雀之鄉——景洪縣 (雲南)
地熱之鄉——騰沖縣 (雲南)
神話之鄉——大 理 (雲南)
氆氌之鄉——扎囊縣 (西藏)
藏毯之鄉——江孜縣 (西藏)
G. 重慶特產美食有哪些
重慶特別著名的一些文化、飲食產品。包括:榮昌摺扇、老四川燈影牛肉、梁平柚、蜀綉、怡樂牌小塊臘肉、黃沙白柚、詩仙太白酒、羊角梨、三峽石硯、永川皮蛋、黃連、天麻、江津米花糖、杜仲、黨參、江津廣柑、白市驛板鴨、龍鳳餅、合川桃片、京醬風肉、露華濃曲酒、笛女大麴等等。
榮昌工藝陶
重慶榮昌陶瓷業從清乾隆時的粗陶,發展到清咸豐時的「泥精」,再發展到光緒時的刻花、色釉及民國時的釉下彩;在窯形上,從甑子窯、通窯發展為階梯窯;燃料均以松柴為主。解放後,由柴窯發展為煤窯。在施釉方面,繼承唐、宋以來的色釉裝飾,發展了各種釉色。
採用的陶土細膩緻密,可塑性強,燒結性能好,製成的工藝陶產品叩之發聲清脆悅耳,體形秀麗精巧,釉質光潤,裝飾樸素大方,既實用,又美觀。
江津廣柑
重慶江津早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就開始栽培廣柑,距今已有300年歷史,是全國三大柑桔產區之一,素有「柑桔之鄉」的稱譽。品種有:錦橙、先鋒橙、冰糖柑、津華橙、春橙、五月紅等。錦橙果肉細嫩化渣,酸甜適度,味濃汁多,微具香氣。果實可食部分多,果汁多,種子少。先鋒橙果色橙紅稍淺,風味酸甜,味濃有香氣,種子略多。此外,江津還有皮薄肉嫩、味道清甜的冰糖柑和桐子柑;有頭年開花、翌年4月成熟的晚熟甜橙「五月紅」和青泊夏橙;有質脆味甜,耐貯藏運輸的紅皮香柑和黃皮香柑。
涪陵榨菜
涪陵位於長江與烏江匯合之處。該處出產一種莖部發達、葉柄下有乳狀突起的青菜頭。清光緒年間,涪陵人邱壽安在湖北宜昌開設「榮生昌」醬園。他僱用的伙計鄧炳成選用肉厚質嫩的青菜頭,讓風吹至半干,加鹽揉搓腌漬,然後再用木榨榨乾鹽水和菜中酸水,再放上作料,裝壇密封。這種用木榨加工的菜,就取名「榨菜」。由於它具有脆、嫩、鮮、香的獨特風味,大受群眾歡迎。起初邱家嚴格保密,獲利甚厚。後來腌制方法逐漸傳開,到1935年,榨菜作坊已遍及四川沿長江一帶,年產達四十五萬壇,其中涪陵佔二十五萬壇,所以「涪陵榨菜」名聲大振,至今未衰。涪陵榨菜目前做重慶對外的交流的禮品贈送,很多國內外人士相當喜歡。以麻辣,爽口做為下飯菜的首選。
武隆薴麻
重慶各地區都產薴麻,尤以武隆種植較多,質量亦好。
武隆薴麻具有纖維長,拉力強,富有彈性,吸收和散發水分快,耐腐抗霉力強,散熱快和不導電等特點,是極佳的紡織工業原料和國防、漁業生產的必需品。
武隆羊角豆乾
羊角豆乾是重慶著名的特產,相傳采仙女山下天然泉水,納滔滔烏江悠悠清風,匯數百年傳統工藝,取營養保健研究成果,終凝聚成這一爽滑留香的民俗精品。川味以麻辣甲天下,羊角豆乾便是重慶的特色美味代表之一,它具有開胃等功效,是居家旅遊的必備之品。
墊江棕竹手杖
重慶墊江的棕竹手杖選用多年生棕竹,經燒彈、打磨、拋光、鎮直成桿;並精選水牛角,經鋸、燒、銼、拋光為柄,再以銀焊銅匝針桿、柄連接而成。
特點:產品堅韌細致。精巧適用,金絲竹紋,流暢明快,色澤古樸。
四川長吻鮠
又名江團。魚肉肥滿多脂,鮮嫩可口,有較好的滋補功效,《本經逢源 》載:「能開胃進食,下膀胱水氣,病人食之,無發毒之慮,食品中之有益者也。」尤其是它的鰾特別肥厚,可干製成名貴的魚肚,一向被視為餚中珍品。
石雞
產地於重慶城口。
又名山雞、石鱗、石蛙、棘蛙。石雞皮膚薄軟,呈烏褐色,肉質松軟鮮嫩,性味甘平,富含蛋白質、鈣等成分,脂肪少,易消化,營養價值甚高,食之有清火、明目、滋補健身之效。蒸、燉、燒、炒都可以。熟後皮肉黑白相間,形狀、顏色極似黑木耳。食之滑潤甜爽,柔嫩細膩,清鮮味純。
香山蜜餅
產於重慶忠縣。
相傳,香山蜜餅與唐代詩人白居易有關。年青時的白居易,曾避亂江南,並對社會生活和人民疾苦有較多接觸和了解。他曾官至翰林學士等職,因上書議政,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後調忠州當刺史。有一天,他獨自一人微服出訪,因走乏了,便踱進一家名為「巴記」的烤餅店,買了兩只烤餅充飢,卻非常硬澀難吃,白居易問:「傳說巴記烤餅相當出名,為何如此質量?」店主是個小後生。他嘆了口氣回答說:「那是爹娘在世的名氣,去世時我很小,沒有得到他們的技藝,所以如今已一落千丈了。」白居易知此情況後,就幫小後生製作出一種香甜味美的蜜餅,從此,受到顧客歡迎,做活了生意。後來,忠州人民為了紀念白居易,便特用詩人晚年「香山居士」之雅號,將此餅命名為「香山蜜餅」。從此,世代相傳,成為忠縣人們歡迎的名點。
它的主要原料有麵粉、蜂蜜香油。製作方法是,先和成面團並加入蜂密揉搓成胚。然後,鍋抹油經烘烤而成。色澤黃亮,香味四溢,入口外皮酥脆焦香,內里酥軟甜美,倍受食者喜愛。
涼糍粑
產於重慶。
製法分三步:1、把糯米淘洗干凈,用溫水泡二三個小時,控干水後裝入飯甑內,用旺火蒸熟,然後,將熟米飯放入石礁窩內。舂茸成糍粑,用熱的帕子搭蓋。2、把芝麻粉、蜜桂花、白糖、食用桃紅色素拌勻,製成芝麻糖。再把黃豆炒熟,磨成粉待用。3、糍粑放在案板上晾涼後,分成兩半,一半放在撒有黃豆粉的案板上,攤開壓平成片,將洗沙均勻地抹上。將另一半糍粑成大小、厚薄差不多的片,蓋在其上,再把芝麻糖撒在面上,切成塊就可以了。其特點為色香味俱佳,糯軟醇甜,入口涼爽,沁人心脾。
山城小湯圓
山城小湯圓以其小巧玲瓏、皮薄餡大、香甜滑糯而著名。
先選擇顆粒飽滿的糯米,除去雜質淘凈泥沙,用清水泡3-7天,待糯米泡漲後,攪上清水,用石磨磨成粉米漿,然後用白布袋吊漿,吊干後待用。選用肥嫩豬膘油。切成顆粒。將淘洗干凈的黑芝麻炒至芝麻發出香味出鍋,搓去外皮芝麻仁碾發末待用。核桃仁用開水浸泡後去皮,用豬油炸酥香、晾涼後碾碎。白糖碾碎。將加工後的豬膘油、白糖粉、黑芝麻粉混合揉勻,做成方塊,再切片撒上核桃仁,然後切成小塊,搓圓而成湯圓心餡。將吊干後的湯圓麵粉加少許清水揉勻,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將湯圓面捏薄,右手將湯圓餡心放於麵皮中間捏合封口,搓圓即成湯圓坯子。用大鍋將鍋內的水燒開,水沸後即下湯圓。火不宜太大,隨時加入冷水調節水溫,使水不翻騰。湯圓浮出水面後,略漂浮一下即可盛碗食用。
永川豆豉
產於重慶永川。將篩選出顆粒均勻的黃豆去雜洗凈,放入清水中浸泡,待泡至黃豆發脹無皺皮、略有硬心時,裝入竹籮內曬干,然後將黃豆煮7至8小時,並燜捂兩小時後,再倒出熟料散熱,要掌握好室溫,把熟料送入曲室內自然發酵,使其發酵結餅。待毛霉生長出來後。還要上下翻動發酵胚一次,促使發酵均勻。發酵期一般都在半個月左右。長短隨氣溫而增減,成熟後的發酵胚,分解成顆粒狀,再與食鹽、高粱白酒、醪糟等混合拌勻,裝入壇內密封保存,半年即為成品。光滑油黑,清香散粒,化渣回甜。
奉節杜甫曬棗
因奉節在唐代稱夔州,杜甫曾寓居於此,種植棗樹,有「堂前撲棗任西鄰」的詩句,故得名。主要原料為色白、果肉肥厚的陽山鮮棗,加工工序為:浸泡 煮棗 再浸泡 成坯 冰糖 熬沸 提純 熬糖漿 煮蜜 靜置 晾曬 消毒。其色似琥珀,紋如金絲,外酥內潤,醇甜爽口,化渣離核。
綠豆面
產於重慶石柱。
綠豆面以綠豆、大米、綠葉蔬菜以及澱粉、菜油為原料。製作時,篩去豆類中的泥砂雜物後磨碎,磨時將磨的進孔填滿,使其磨得稍碎,再放容器中加清水浸泡。浸泡時間隨季節而定:冬天1晝夜,夏天半日。潷去水時揀去豆皮。大米用清水浸至用手捻壓呈粉狀無硬心,潷去水後備用。將綠葉菜洗凈、切碎,同浸泡好的豆瓣、大米拌均勻,然後加適量清水磨成漿,再在磨好的漿中加入澱粉調勻。柴火最好,待平鍋三成熱時,用兌水的菜油刷一遍鍋,然後舀一勺綠豆漿,攤在鐵鍋中,待綠豆麵皮八成熟後,翻一面再烤一會兒取出,放在筲箕上,一張張重疊攤晾,再切成均勻一致的面條。吃的時候,先在碗里放好作料,再把切好的綠豆面條裝入漏勺,放沸水中稍燙幾秒鍾,撈出盛入碗中即可食用。
綠豆面柔中有韌,色澤嫩綠,有豆類和菜汁的清香,營養豐富,物美價廉。
酉陽麻辣牛肉片
產於重慶酉陽。系以黃牛肉為原料,配以食鹽、豆油、菜油、曲酒、白糖、辣椒、花椒,並選用當地葯材、香料,按配方比例進行調味。製作時,精選腿肉剔骨去筋,順纖維切成規律肉塊,清水漂洗,去血水、污物。下鍋初煮過紅20分鍾撈出,原湯待用。肉塊涼後,切成均勻的肉片。將各種配料放入原湯煎熬至一定濃度,再倒入牛肉片煮熟,文火收汁,待汁干液凈時起鍋,然後將冷涼熟肉片倒進燒熱的食用植物油鍋內煎炒,焦酥適度時取出冷卻,用香料塗抹均勻,即得成品。外觀紫紅透明,麻辣兼備,焦酥香脆,瘦不塞齒,久嚼味長,開胃誘食,且保鮮期長。
永川香腸
筠針鮮豬肉用溫水洗凈,瘦肉切成胡豆粒大小的肉丁,肥肉粒約為瘦粒的一半大,然後加料拌腌。在肉料中加入食鹽、白酒、花椒粉、姜粉及其它香料,拌勻。即可灌入選好、洗凈的豬腸衣內。灌餡時要用針刺腸衣,以排出空氣,每12至15厘米扎1個節。灌好的香腸,用溫水洗凈,掛在竹桿上,上火炕烘烤兩天。烘烤時,要適時翻動,炕溫保持在600C左右,防止跑油。加工好的香腸,應為腸身乾爽,結實有彈性,瘦肉色澤鮮紅或暗紅色,肥肉色澤乳白而呈透明狀。成品紅白分明,鮮美爽口,佐餐下酒皆宜。
江北熊鴨子
產於重慶。
江北熊鴨子始於清宣統一年。當年,重慶江北有個姓熊名漢江的小商販, 常在街頭巷尾出售熏鴨,他製作的鴨子色澤金黃,肉質軟嫩,爽口化渣, 很受食者歡迎。到四十年代,不少酒館、餐廳爭相找熊漢江訂貨。從此, 江北熊鴨子名噪一時,生意興隆,商販仿製者眾。熊漢江為了維護自己 的信譽,就用金紙剪成「熊漢江」三個大字,貼在玻璃櫃內,因此,又 有「金字熊鴨」之稱。
這種鴨外形美觀,光亮呈橢圓形,表面為深棕色或茶色,皮脆肉嫩;切開後,內肉淡紅,脂肪為淡黃色,層次分明;吃起來,清香爽口,回味 濃郁,具有川味烤鴨的獨特風味。
白市驛板鴨
產於重慶巴縣。
白市驛板鴨產於重慶市郊巴縣白市驛,最早多以家庭加工板鴨,產品主 要面向當地酒館等,後來逐漸銷於重慶市大小酒館及碼頭各地。
白市驛板鴨選料嚴格,製作精細,配方獨特。這種板鴨是選用當年產的 二斤半左右的肥鴨為原料,經宰殺、褪毛、去內臟後,曝干水分,再用 食鹽、花椒、胡椒、八角、白糖、甘松等十多種調料反復進行腌漬,夏 季腌18至20小時,冬季35至40個小時;將腌漬好的鴨子擦去污物, 用竹片撐開,進行風干,夏季3至4個小時,冬季約8至10個小時;然 後,把谷殼點燃熏烤40至50分鍾,烤好後外塗香油,進行包裝,即可 出廠銷售。由於這種板鴨是半熟品,所以不宜久存,冬季可貯存半月至 一個月;伏天只能存放兩天左右。
白市驛板鴨形呈蒲扇狀,色澤金黃,清香鮮美,餘味無窮。食法多種多 樣,蒸、煮、爆炒皆鮮美可口。
江津白酒
產於重慶江津。
先將整粒高粱加沸水浸泡,蒸煮糊化,攤涼;然後培菌糖化,續糟發酵,定時定溫蒸餾取酒;再經陳釀酯化,使酒質更加醇厚豐滿;最後檢驗,勾兌,裝瓶而成。整個過程貫徹勻、透、適三要求。酒液清澈透明,純凈無雜,醇厚芳香,回味甘爽
永川高粱酒
產於重慶永川。
篩選優質高梁,然後用潔凈沸水浸泡,經初蒸、悶水及復蒸,以葯曲適量培菌,大底糟加續糟混合泥封,固體低溫發酵,緩火蒸餾,過濾時截頭去尾,對釀成酒液進行檢驗,密封於瓦壇貯存半年至一年,再經過濾、勾兌而成。酒液無色透明,無沉澱雜技,酯香純和,醇甜綿軟,凈爽可口。
天府花生
產於重慶江津。
「天府花生」外形有如鷹嘴,身瘦,羅鍋腰。加工生產天府花生,要經過原料精選、浸泡、淘洗、鹽煮、烘炕、挑選、包裝、密封、成口入庫等9道工序,缺一不可。顆粒大小基本一致,鹹淡均勻,酥脆可口,營養豐富。果仁紅衣白肉,製法獨特,品質優異。
奉節杜甫曬棗
因奉節在唐代稱夔州,杜甫曾寓居於此,種植棗樹,有「堂前撲棗任西鄰」的詩句,故得名。主要原料為色白、果肉肥厚的陽山鮮棗,加工工序為:浸泡 煮棗 再浸泡 成坯 冰糖 熬沸 提純 熬糖漿 煮蜜 靜置 晾曬 消毒。其色似琥珀,紋如金絲,外酥內潤,醇甜爽口,化渣離核。
墊江醬瓜
產於重慶墊江。
以當地優質花瓜和自製麥醬為原料,事先選取花瓜刺孔,放石灰鹽水中腌製成瓜胚。再將瓜坯、曲黃、精鹽同時分批下缸,每日倒缸並捋瓜,使表面呈現蜜棗紋。此時曲黃亦已糊化,經日曬夜露,常溫發酵,促進曲酶分解;瓜體則充分脫水排鹵,並吸進醬汁,交插滲透。瓜體因排鹵而收縮。又以吸入醬汁而膨大。大約兩個月後,瓜醬同熟,即為成品。
墊江牛角煙具
產於重慶墊江。
該煙具創始於民國初年,當時市場上出現卷煙,原來製作吸用煙絲所需水煙袋的手藝人,適應市場變化與吸煙者需要,創制角、竹、銅結合的長短煙桿問世,頗受歡迎。質地堅實,造型優美,製作精細,色澤明快,小巧玲瓏,輕便適用。
紅梅
產於重慶綦江。
紅梅用途廣,可食用,也可葯用。果實中含有檸檬酸、石酸和維生素C。梅果可以加工成陳皮梅、梅干、糖干、糖烏梅、汁梅等果品,是配製夏季清涼飲料的好原料。未成熟的梅果,含有苦味酸、氫酸等物質,在醫葯上有醫療價值,可以醫治內外症狀。烏梅入葯為收斂劑,可治痢疾、嘔吐,能解熱。煎汁內肥能驅蛔蟲,還可作染色媒介物。耳大、核小、肉厚、品質優良。
豐都榨菜
產於重慶豐都。
以青菜頭為原料,這種青菜頭有肥大、柔嫩、多汁的瘤狀莖、俗稱菜頭。其加工方法為精選質嫩、形好、新鮮的青菜頭,經剝皮、穿串、晾曬、腌制、上囤、再腌制、壓榨、修剪、挑筋、整形、分級、淘洗、拌料、裝壇、封口等工序製成。修剪整形,濾凈鹽水,然後拌以食鹽、上等海椒面、砂仁、白鬍椒、八角、山奈、茴香、甘草、姜干、花椒等多種名貴植物香料粉,入陶壇密封發酵。產品色澤青綠,辣粉鮮紅,塊形均勻,質地脆嫩,香味濃郁,鹹淡適口,下鍋不軟,久貯愈香。營養價值甚高。有助消化、解油膩、增食慾的功效。
開縣香辣豆瓣醬
產於重慶開縣。將優質陳年蠶豆洗凈入鍋略炒,再放在清水中浸泡10小時,剝去皮殼,撒入麵粉拌勻,入籠用旺火將胡豆蒸透。出籠倒在簸箕中攤開,晾涼後在上面覆蓋黃荊葉或其它樹葉,再在濕熱環境中自然發酵一個星期。待表面生成一層緻密的「黃衣」,將有黃衣的胡豆曬至干透。入盆加入精鹽、白糖、白酒、薑末、蒜末、花椒、冷開水和剁碎的鮮紅辣椒末、生菜籽油拌勻,盛入壇中密閉絕氧「瓮制」,發酵二個月以上即成為風味奇特的香辣豆瓣醬,隨用隨取,經久耐貯。色澤金紅,香辣醇柔,鮮鹹味厚,滋潤亮油,風味奇雋,廣泛用於各種冷、熱菜式及風味小吃之中。
泡椒鳳爪
泡椒鳳爪是近年來最為流行的小吃之一。以麻辣有滋、皮韌肉香而著稱。泡椒鳳爪既能登大雅之堂,也為普通老百姓所喜愛。此款美食具有開胃生津、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製作過程比較講究,這樣才能使泡椒的勁辣味道沁入鳳爪中。正宗的泡椒鳳爪豐滿潔白,咀嚼時骨肉生香,具有很強的催味功效。
金角牌老四川五香牛肉乾:始創於1937年。
白市驛板鴨:因產於巴縣白市驛鎮而得名,已有100多年歷史。
雙江牌熊鴨子:由重慶江北區食品公司熊鴨子廠生產。始創於1909年
永川皮蛋:創制於清道光年間
江津米花糖:是具有近百年歷史的傳統名特產品「玫瑰牌」和「荷花牌」產品為名優品牌
美聲牌怪味花生:系重慶嘉美食品廠改進工藝後生產的怪味花生
三江牌合川桃片:由合川桃片廠生產,已有140多年歷史
蓮童牌冬瓜條:由重慶市寶頂食品廠生產。
蝶花牌怪味胡豆:由北碚縉雲食品廠生產。
花生粘:為重慶名特小食品,歷史悠久。
木洞曬棗:始創於100多年前的重慶巴縣木洞鎮。
白橙糖:是合川的傳統地方名品。
奶油核桃糕:是重慶冠生園的傳統特色產品,早在30年代即聞名山城。
花根:是銅梁縣傳統名點,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原名「蘭花根」
椒鹽麻餅:又名芝麻餅,是歷史悠久的川式糕點中的名品
醪糟麻花:本品狀似粗繩,色澤棕黃,形色美觀,質地酥鬆香脆。
賴桃酥:原名癩頭酥,是重慶地區的傳統名點,創制於20年代。
魚皮花生:本品皮酥內脆,甜咸適度,香酥可口。
苕酥糖:本品酥脆甜香,過去是當地民眾春節的常備甜食品。
岳南泡糖:是重慶的著名特產,已有100多年歷史。
龍鳳餅:龍鳳餅是川式糕點中糖皮點心的代表,已有600多年歷史
江北玉米粉絲:由重慶市渝北康華糧油食品廠採用最新工藝製成
H. 三河鎮的簡介
三河位於石柱縣城東部,2001年7月鄉鎮機構改革時,由原三店、蠶溪、永和、大河四鄉合並為三河鄉,政府駐地碾盤店,2009年12月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三河鎮。該鎮東鄰沙子鎮、橋頭鎮和中益鄉,西依南賓鎮紅星村,南接南賓鎮河壩村和中豐村,北連大歇鎮和龍沙鎮,距縣城6公里,幅員面積101.36平方公里,轄13個村57個村民小組。全鎮有8087戶,總人口25927人,耕地21504畝,林地49600畝。該鎮雨量充沛,氣候宜人,適宜水稻、玉米、小麥、洋芋、油菜、辣椒、馬鈴薯等作物的生長,以辣椒為主的蔬菜生產基地逐漸壯大。境內有聞名遐邇的秦良玉陵園景點三教寺、獨具自然神韻的男女石柱萬壽山景點及龍河群葬岩棺仙人洞景點、宇城壩改河造田等旅遊資源,鄰藤子溝水庫萬頃湖區。該鎮位於石柱腹心,滬蓉高速公路石柱出口及在建和待建的豐石高速公路、梁黔高速公路交匯於此,區位優勢十分明顯。三河場鎮是縣城東部的緊密組團,經石柱迎賓大道與縣城主城連為一體,是渝東樞紐門戶的前庭。隨著滬蓉高速路和石柱互通的建成通車,三河已成為石柱對外改革開放的窗口。場鎮窗口形象逐漸扮靚,王中壩、陣子壩、川都壩各具特色,功能分區的場鎮已具雛形。全鎮交通便利,通村公路正在形成網路,石沙線、三店至龍沙玉坪、三店至大歇雙筧公路、三店至南賓天星和油化的三河至橋頭公路將三河與佔全縣五分之一人口的毗鄰鄉鎮緊密相連。
目前,全鎮人民正緊緊圍繞實施「1113」工程,即:大力發展一個經濟,重點打造一個基地,突出建好一座新城,構建和諧發展三區。「大力發展一個經濟」,就是以高速公路及互通連接路為全鎮產業發展的主軸線,充分發揮三河獨特的區位、交通和綜合服務優勢,依託通道集聚要素,圍繞通道布局產業,大力發展通道經濟。「重點打造一個基地」,就是充分發揮滬蓉高速公路出口及互通連接路帶來的「截流」優勢,完善市場配置要素,大力發展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建立一個渝東地區重要的以農副土特產品為主的現代物流集散基地。「突出建好一座新城」,就是抓住縣城東拓機遇,主動承擔未來縣城產業和人口轉移的壓力,拓展三河城鎮空間,完善城鎮功能,構築一座集文化娛樂、觀光旅遊、生態園林於一體的休閑城鎮。「構建和諧發展三區」,就是緊緊圍繞加快三河發展這一主題,依託區位、交通、生態、文化等有利條件,把三河建設成集觀光休閑農業示範區、歷史文化旅遊精品區和新農村建設展示區於一體的和諧之鎮。經過全鎮廣大幹群的共同努力,盡快將三河鎮建成「經濟有實力、發展有活力、形象有魅力」的一流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