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軒媽烘焙蛋黃酥怎麼那麼貴
首先,製作蛋黃酥酥皮的主要材料是豬油。市面上的豬板油將近10元1斤,要想降低成本賣的便宜,改用100塊可以買到30斤的起酥油就好啦。起酥油也沒什麼,平時炸薯條炸雞都在用,只不過它通常含有反式脂肪酸,對身體有害而已。
再來說說蛋黃酥的核心—蛋黃。直接買咸鴨蛋現磕的蛋黃成本在一顆0.8~1.5元左右,如果購買比較出名的散養鴨咸鴨蛋或是海鴨蛋,平均價格在1.8~2.3元左右 而直接購買真空包裝冷凍保存蛋黃,平均價格最低一顆0.4元左右。
最後是餡料,買真空包裝還是花幾個小時時間親手熬制,除了價格不同外,口感及健康程度也有明顯差距。
除了材料費用,人工包裝水電消耗加起來,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
『貳』 蛋黃酥難不難做它的價錢為什麼賣的那麼貴
很多大人和小孩都非常喜歡的一款甜點就是蛋黃酥,由於外皮非常的酥脆松軟,裡面的那些又是真材實料的鴨蛋黃,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而且相對於其他甜品而言,蛋黃酥使用的原料價格比較高,所以整體的價格比其他的甜品價格要貴一點,製作過程由於比較繁瑣,所以很多人都對製作家庭版的蛋黃酥望而卻步。下面就來教大家如何製作家庭版的蛋黃酥。
一般情況下,烤箱設置200度到220度烤制20分鍾之後就能夠食用了。這樣做出來的蛋黃酥非常的香,非常可口,外表非常酥脆並且裡面的餡兒非常的軟糯和甜蜜。
『叄』 為什麼蛋黃酥那麼貴
蛋黃酥是最近很多人喜愛的產品,尤其對於愛吃鹹蛋黃不愛吃鹹蛋白的吃貨來說,簡直是福音,那麼為什麼不同地方蛋黃酥的收費有那麼大的差異,便宜的6元/個,貴的去到十幾塊呢?
首先,原材料就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拿鹹蛋黃來說,新鮮磕的蛋黃和真空包裝的蛋黃,口感上,外觀上,就存在差異。
新鮮鹹蛋磕的蛋黃,甘黃油亮,個頭十足,口感咸香松化,入口即融,一個新鮮的鹹蛋,市面大概1.5元一個,真空包裝好的鹹蛋黃,經過長時間保存,在口感和味道上肯定不如新鮮的,成本大概平均是0.7-1元,所以一個好吃的蛋黃酥光蛋黃的成本就不低。
新鮮鹹蛋黃經過180度烤後,表面微微冒油,香味已經若有若無飄在空氣中。
豆沙也是影響口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烘焙店會自己做豆沙,控製糖分和顆粒感對豆沙口感的影響。據說市面上賣的廣州酒家的紅豆沙,是比較受好評的豆沙,價格也是不低。
說完了餡料,就不得不說,蛋黃酥的酥皮。要想酥皮好吃,就要用油脂。市面一些蛋糕房,為了減少成本,會用合成黃油代替豬油,黃油。黃油是通過提煉牛奶而得,那麼植物黃油是怎麼來的?是將植物油部分氫化以後,加入人工香料模仿黃油的味道製成的黃油代替品,雖然價格低廉,只是黃油的四分之一,植物油經過氫化後,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對心腦血管並不好。
一個新鮮出爐的蛋黃酥,凝結了製作者的心血,每一分用料,每一次擀制,都是造就美味的根源。並不是說貴就一定好吃,但是一分錢一分貨,好吃的又相對健康的,肯定便宜不到哪裡去。
新鮮出爐的蛋黃酥,一口下去吃,層次分明,酥鬆的酥皮,甜蜜的豆沙餡,最後是咸香松化的鹹蛋黃,豆沙的和甜和鹹蛋黃的咸奇妙的融合在一起,每一口都是驚喜,難怪熱量高也讓人吃得停不下來~知道了蛋黃酥的製作過程,你就知道為什麼蛋黃酥的價格便宜不了了吧~~想要吃美味的蛋黃酥,可以私聊我,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肆』 蛋黃酥難不難做為什麼那麼貴
蛋黃酥其實是屬於蘇式月餅的一種,幾年前開始火的一塌糊塗,現在依然熱度不減。中秋節的時候跟雲腿、廣式月餅形成了幾足鼎立的態勢,跟它的口感是密不可分的!層次分明的酥皮結構,一層一層包著紅豆沙,最中心的是流油的鹹蛋黃,色澤紅潤香氣十足。酥脆中帶有柔軟,清甜中帶有咸香,蛋黃的油潤彌補了外皮的干澀,蛋黃的咸香也和了整塊蛋黃酥的膩味。而且現在餡也越發展越多,比如又加了麻薯,頓時增加一層糯糯軟軟的口感,或者是肉鬆,餡也不僅僅限於紅豆沙:還可以有蓮蓉、紫薯等等。
蛋黃酥在網上的價格,簡直是從5元一個到20元一個都有,它的材料看上去很簡單,做法好像也不難。難點無非在開酥上,我個人認為中式的開酥沒有西點的開酥來的復雜,要簡單一些,不是那麼容易混酥。
但是你要說它簡單,那就大錯特錯了:
1、材料得選好,講究點的,外皮開酥的豬油得自己熬,豆沙餡也得自己熬,鹹蛋黃也要選用生的咸鴨蛋,而不是真空包裝鹹蛋黃。
2、開酥其實很費時間和人力,每一次的擀開都需要再靜置鬆弛,而且小包酥的做法開酥需要開好幾次。
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基礎口味的蛋黃酥的做法材料
油皮:中粉150g,豬油50g,砂糖10g,水65g
油酥:低粉120g,豬油60g
餡料:紅豆沙、蓮蓉、紫薯都行,分為25g一份
裝飾:蛋黃兩個,芝麻適量
咸鴨蛋黃15個
製作步驟:
1、提前處理好蛋黃,先將鴨蛋的蛋清去掉不要,蛋黃分離出來,蛋黃表面的一層膜一定要撕掉。然後將蛋黃泡在食用油中,靜置一晚。烤盤鋪上錫紙,刷一層(或用噴壺噴上)一些高度白酒,我使用的是朗姆酒,烤箱180度,烘烤5-8分鍾,烤到表面有點出油就行。
1、材料成本
我來跟大家簡單計算一下材料成本:鹹蛋黃大約是2.3-2.5一個,油皮油酥每一個的成本約為1元,再加上餡料:算成成品的紅豆沙餡,大約一個成本為1.5,所以加起來,材料成本已經達到5元了。(如果豆沙餡都自己熬的話,成本會更高的)
2、人工成本
不算人工水電成本,只算材料成本的都是耍流氓。按毛利潤60%來算,一個蛋黃酥起碼要賣到13元,才算是收回成本有點賺頭。如果遇上中秋節售賣,再加上好看的包裝,那麼我認為賣的更貴也不過分。
當然如果覺得10多元一個的蛋黃酥實在太貴,那麼我建議可以自己做,體會一下手工製作的辛苦,確實比購買要便宜。至於那些幾塊錢一個的蛋黃酥,他敢賣我可不敢吃,好一點的成本都5元了,我勸大家也都少買少吃為妙。
『伍』 蛋黃酥難不難做為什麼那麼貴
蛋黃酥,相傳最早是來自台灣地區的伴手禮,層層酥脆,一咬掉渣,搭配紅豆沙鹹蛋黃餡,咸香可口,口感超贊,回味無窮,相信很多夥伴都非常喜歡,我也不例外哈!
蛋黃酥是一款步驟相對復雜,花費時間相對比較多的中式點心;但是所有的技藝都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但是如果一個新手要做蛋黃酥一定要給點耐心,特別是揉面的部分,如果沒有廚師機、麵包機等幫助你,手工揉面還是比較費力的(特別對於女孩子哈)我的親身體會是每次做20個蛋黃酥,整個步驟做下來,第二天手臂是酸的,哈哈手臂力量不錯的,常做麵食,常鍛煉的都請無視我。
1、大家可以看到蛋黃酥製作,有幾個關鍵步驟:水油皮(手工揉面或機器)、油酥製作,小包酥(水油皮包油酥)、兩次擀卷、包餡、烘烤,包括中間的靜置醒發,花費的時間比較長,步驟比較復雜。所謂美味值得期待,就是這個意思,反正我做的蛋黃酥,家人和朋友都很喜歡,因為好材料和時間花下去了,必須好吃哈!
2、醒發的時間不建議減少,靜置能讓麵筋得到「放鬆」後面擀麵整形就會很「服帖」,比較容易操作,做出來也不容易混酥、不容易露餡,面團的延展性更好,成品的口感更酥脆可口。
3、餡料部分還可以使用紫薯餡,將紫薯粉部分代替油皮、油酥中的麵粉,做出來的紫薯酥顏值也相當的高呀!
4、揉面的部分,常做麵食,量比較大的話,我們女生還是力氣比較小的,建議入一個廚師機、麵包機來幫你,如果偶爾做,手工做也是很不錯的,手工揉面你對面圖團的狀態能把控的更准確,能練手感。
相信根據我的分析,大家對於「蛋黃酥難不難做?為什麼那麼貴?」這個問題也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了,歡迎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美食心得,曬出美食作品!
夥伴們,你喜歡蛋黃酥嗎?你吃過哪些口味的蛋黃酥呢?最愛哪一款呢?歡迎分享來饞我呀!
純手工作答,喜歡我的分享,就點贊、轉發分享和關注來支持我吧!更多美味食譜都在我的頭條號分享,期待認識更多愛美食愛生活的夥伴!
『陸』 蛋黃酥的做法是怎樣的價格為什麼那麼高呢
豬油起酥:好的蛋黃酥用料講究,必須用熬制的豬油起酥效果是最好的,吃起來才層次分明,層層分明,很多人都吃過西式的千層酥餅吧,蛋黃酥的酥皮口感也是相當的出色。醒發好的面團再摔幾下揉幾下,重復這樣的動作大概10分鍾左右薄膜就出來了,用保鮮膜蓋起來靜置20分鍾左右。鹹蛋黃建議買那種現成的,我們可以在烘烤鹹蛋黃之前在上面滴一滴白醋,這樣會去掉大部分鹹蛋黃的腥味,而且做出來的味道也會更好吃。蛋黃我們可以用烤箱先預熱一下。
『柒』 軒媽蛋黃酥好吃嗎,為啥那麼貴
我認為很好吃
我買的是6個要40多一點 我覺得它裡面有一層雪媚娘夾在裡面口感很好 可能是因為它要一整個蛋黃吧就很貴
『捌』 壯小丫蛋黃酥真的那麼好吃嗎蛋黃酥怎麼那麼貴
用料
油皮部分:
中筋麵粉 150克
豬油 53克
糖 20克
水 60克
油酥部分:
低筋麵粉 120克
豬油 60克
內餡
紅豆沙、鹹蛋黃
裝飾: 黑芝麻
蛋黃酥的做法
把油皮材料混合均勻揉成可以拉出筋膜的光滑面團,醒面半個小時左右
小貼士
諾媽碎碎念:1、關於蛋黃,最好的是腌好的咸鴨蛋,自己把蛋黃剝出來,我實在找不到好的蛋黃,只好選擇袋裝的,蛋黃處理方法網上有好幾種,有的用油泡,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搜
2、方子中面要揉到出膜狀態,這樣油酥皮的延展性比較好,不容易破,口感也好
3、烘烤的時間還有溫度都是參考值,大家要根據自己烤箱情況來
4、紅豆沙可以自己炒制也可以買,一些大品牌的比如蓮香樓、順南這些都是百年或是幾十年的廠家,還是可以放心的
『玖』 為什麼蛋糕店蛋黃酥那麼貴
因為蛋糕店裡面的蛋黃酥的成本是很高的,有的蛋黃酥用的蛋是很多的,而且雞蛋也是用的好的那一種,而且各方面的設計也是比較的漂亮,所以說才會那麼貴的。
烘焙(baking,別稱烘烤、焙烤)是指在物料燃點之下通過乾熱的方式使物料脫水變干變硬的過程。
烘焙是麵包、蛋糕類產品製作不可缺少的步驟,通過烘焙後澱粉產生糊化、蛋白質變性等一系列化學變化後,麵包、蛋糕達到熟化的目的,也能使食物的口感發生變化。
麵包烘烤一般包括下面三個階段:
烘焙
1)第一階段:面火120--160℃,底火180--220℃;實際溫度達到設定溫度後,麵包入爐。維持時間約2—15分鍾。
注意:小麵包溫度高,時間短;大麵包溫度低,時間長;
作用:麵包增大體積,主要是讓其長高。
2)第二階段:提高面火至180--220℃、底火200--250℃,維持到面火達到要求時,約5—10分鍾。
作用:使麵包形成硬的麵包殼,並使麵包定型。
3)第三階段:面火維持在180-220℃、底火調低到180℃,維持至麵包均勻上色,約需5-10分鍾。
作用:使麵包形成均勻的焦黃色或金黃色。
麵包在烘烤過程中內部的變化
1)麵包坯溫度、水份變化及內部結構的形成
麵包坯處在烤爐中後,同時接收熱量的來源或方式有:加熱管的熱輻射、烤盤的熱傳導、爐內熱空氣對流傳熱。
A.烘烤初期
a.表皮的形成
剛入爐的生坯,表面溫度為30℃左右,首先遇到熱空氣。熱空氣中水份會被冷坯冷凝成水珠並附著在其表面。但這是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的,很快水珠會汽化,且麵包表面溫度迅速上升到高於100℃,這樣表面會乾燥,並形成白色的薄表皮。
烘焙
b.麵包皮(殼)的形成
同時,熱量往內部傳導,內層溫度也在上升,短時間內表皮下的溫度接近100℃,形成外高內低的溫度梯度分布。這樣熱量的傳遞方向(推動力)是由外向內的。
而麵包中水份的分布剛好相反,是外低內高的水份梯度分布。這樣水份是由內向外補充,並在表皮下形成蒸發層(因溫度接近100℃)。
但由於烘烤進行中,內部溫度會不斷上升,當達到澱粉的糊化溫度時(高於50℃),水份會被澱粉結合,這樣內部向外補充的水份會越來越少,蒸發層水份會減少,溫度會超過100℃,然後麵包外皮乾燥成一層無水的麵包殼(產品吸潮回軟後稱為麵包皮)。
A.烘烤後期
a.麵包囊形成
烘烤繼續,熱量不斷向內傳遞。
由於麵包皮的阻擋作用,以及內部淀糊化,往外擴散的水份有限,但溫度會不斷升高,最終接近100℃,這樣蛋白質也會變性。澱粉糊化和蛋白質變性後,麵包殼下面部分形成麵包囊,這部分實際上也熟化了。
b.麵包囊心的形成
麵包幾何中心部分在烘烤過程中得到的熱量最少,升溫速度最慢。由於中心溫度與麵包皮溫度相差太大,處在中間位置的麵包囊部位的水份既向外擴散,也向內部分滲透冷凝。當麵包囊形成時,麵包中心水份比以前高出2%,溫度最終一般會上升到90—98℃。並形成麵包囊心。
2)烘烤過程麵包內部微生物學變化及發生!
『拾』 蛋黃酥為什麼貴
蛋黃酥為什麼那麼貴?蛋黃酥在外面買的話是價格比較高的,因為它的成本就是比較高的,做法也有些麻煩,那麼蛋黃酥一般多少錢一個?
蛋黃酥為什麼那麼貴
首先,製作蛋黃酥酥皮的主要材料是豬油。市面上的豬板油將近10元1斤,要想降低成本賣的便宜,改用100塊可以買到30斤的起酥油就好啦...
起酥油也沒什麼,平時炸薯條炸雞都在用,只不過它通常含有反式脂肪酸,對身體有害而已
再來說說蛋黃酥的核心—蛋黃。直接買咸鴨蛋現磕的蛋黃成本在一顆0.8~1.5元左右,如果購買比較出名的散養鴨咸鴨蛋或是海鴨蛋,平均價格在1.8~2.3元左右
而直接購買真空包裝冷凍保存蛋黃,平均價格最低一顆0.4元左右的也有
最後是餡料,買真空包裝還是花幾個小時時間親手熬制,除了價格不同外,口感及健康程度也有明顯差距。
就拿常用的紅豆餡來說,在某寶直接買紅豆餡價格約在15元5斤還包郵,根據質量不同也有20元1斤。但是對品質要求高一點的需要自己買餡料熬制,通常以紅豆、砂糖等材料為主,除去材料成本外又加了一層人工熬制的時間成本。
除了材料費用,人工包裝水電消耗加起來,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
蛋黃酥一般多少錢一個
一般10塊左右,價高的十二三塊,買的人還多
其實做蛋黃酥的成本是蠻高的,現取的鹹蛋黃,2塊錢1個,買了塊土豬的肥油練的豬油,20元,另外是豆沙、麵粉、人工的成本,所以說,蛋糕店裡賣10元左右1個的蛋黃酥也不為過。
蛋黃酥的做法和配料
原料:
油皮:中粉140克水55克糖粉15克黃油65克
油酥:低筋麵粉110克安佳黃油55克
內餡:紅油豆沙240克自扒咸鴨蛋黃12顆
步驟:
1、粉類過篩油皮原料混合揉勻用保鮮袋放一旁鬆弛30分鍾。
2、油酥製作:低粉過篩與軟化的黃油混合放保鮮袋鬆弛30分鍾。
3、蛋黃事先用食用油泡2小時,噴高度白酒入180度預熱好的烤箱烤5分鍾左右,要觀察不要烤出油來了就好了。
4、趁著面團鬆弛的功夫將豆沙餡分成12份,按成一個窩狀,放上一顆蛋黃,不要全部包滿留一點空隙。
5、鬆弛好的面團均勻的各分成12份。
6、用油皮包裹油酥,收口朝下,用手按扁,用擀麵杖由中間分別向上向下擀開,由上向下捲起3圈的樣子。再由第一個開始進行二次擀卷,同樣手法擀開捲起,鬆弛15分鍾左右。
7、拿起一個擀卷好的面團在中間按一下,使2端向上翹起。用手把不規則的邊緣向中間收攏再按扁成圓形。
8、放上一顆豆沙蛋黃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