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特色小吃 » 農村用什麼灶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農村用什麼灶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1-01 03:54:27

Ⅰ 為什麼土灶做出的飯菜特別好吃

一、土灶的燒法不同

1.飯的不同燒法

土灶燒飯,一般都是先把米放在鍋中燒開,待米吸收了一定的水分的同時,也把米中的某些營養物質吐在水中,成為濃濃的米湯。



常吃電氣做的飯菜,有時換一下口味,有一種新鮮的感覺,自然就覺得味道好了。

為什麼土灶做出的飯菜特別好吃呢?

第一、農村的土灶火力大,溫度高。土灶上放的是大鐵鍋,下面燒的是柴,做飯炒菜的味道,絕大多數都體現在這火力上,只有足夠的溫度,瞬間的加熱才能入味,才能做出好吃的飯菜。當一道炒菜熱氣騰騰地端上桌時,大家都會忍不住說一句:「真香!」這個「香」就是一種「火燎味」,十分引人食慾。而現在的煤氣做飯和電力做飯就很難達到這一點。

第二、農村的土灶燒火做飯的時候,火苗能夠保證全面受熱,而煤氣灶和電炒鍋都是靠底部傳熱做熟飯菜的,味道不好也很正常。

第三、土灶都是用柴火做飯菜的,很多木材本身含有芳香性的氣味,有的還可以提煉精油。將這些木材放進土灶中燃燒,自然會產生獨特的香味,混入飯菜,飯菜的味道當然更香,更好吃。像果木烤鴨等美食,就是利用了這一點,才讓食物的味道變得與眾不同。

Ⅱ 農村柴火灶燒飯好吃嗎是不是很不衛生很臟

農村的柴火灶燒飯是非常好吃的,有的人覺得農村的柴火灶不是特別的干凈衛生,其實農村的大鍋飯是否干凈,跟柴火灶是沒有任何的關系,主要是看自己的清潔。如果清潔的比較到位的話,那麼就會更加的干凈一些,但是如果大家平時沒有注重清潔,沒有洗過的話,那麼肯定就是不幹凈的。飲食就是特別合適的一種方法,本人非常的喜歡吃農村的大鍋飯,會給人一種特別香的感覺,而且農村的大鍋飯底下會有一層鍋巴,這層鍋巴確實是非常的美味。

在大家的心目當中,柴火灶確實是比較受歡迎的,而且只要能夠把鍋給清洗干凈的話,柴火灶煮出來的飯也是非常的干凈。柴火灶煮出來的飯,底部都會有一層鍋巴,通過柴火的熱量,也是可以讓鍋巴的香味兒彌漫到整個米飯當中,也就能夠讓整個過裡面的米飯更加的香甜。

Ⅲ 現在農村流行用這樣的新灶台!實用又省錢,取暖不用一毛錢!

很多農村之前都使用灶台做飯。而如今,不少農村的朋友們都住進了新房,用灶台就不太方便了,都用燃氣灶代替了灶台。而一種新型灶台的出現,讓很多農村朋友們開始用它來做飯,實用又省錢,冬天還能取暖。

之前,廣大農村都習慣用灶台來做飯。灶台做飯比一般的燃氣灶好用多了,做出來的飯也非常好吃。而如今的不少農村,由於都住進 新房 ,使用灶台的減少了很多。不過現在的農村出行了一種新型灶台,實用又省錢, 冬天取暖 不花費一毛錢,太好用了!灶台的一些禁忌本文也會提到。

一:新式灶台簡介

新式灶台,和我們的舊式灶台一樣,是靠乾柴燒火做飯的,但是它改變了燒火煙大的現象,是通過排管把煙排了出去,不僅可以很好的吸走油煙,而且不佔地方。現在在農村做飯,根本就不用擔心煙大嗆人了,而且對我們的健康還是很好。

二:新式灶台的優點

新式灶台的優點是有很多的,下面我為大家詳細介紹下:

1、使用干凈衛生

我們使用新式灶台燒火做飯,用的柴火有很多,比如農作物秸稈、雜草以及廢棄的生活垃圾等等,只要是可以燃燒的廢舊東西,都是可以利用起來,而且地面是沒有灰塵的,使用的時候很乾凈、衛生。

3、很容易清潔

使用起來非常的衛生,可用燃料相當多,像雜草,廢棄的生活垃圾、農作物秸稈等等,只要能燒的就能作為燃料使用。地面沒有一點灰塵。

2、取暖

除了做飯干凈、衛生。在冬天的時候,我們還能在新式灶台上面接上取暖的暖氣管,是可以直接當做室內的 暖氣片 使用的,冬天再也不擔心天氣冷、取暖的問題了,尤其是在我們北方的農村裡。

三、新式灶台的搭配

新式灶台的檯面是白鋼製作的,放在我們家裡的話,其實更像是一個傢具,和我們新房也是很搭的。

四、灶台使用的禁忌

1.開門見灶

開門見灶可致主人一家敗運損財,所謂"錢財虛耗"是也。因灶火氣很旺,乃獨陽之氣,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學認為,大門乃氣口所在,是氣流互通的交匯處,開門見灶,獨陽之氣沖大門,阻擋財氣進入,導致不聚財,錢財虛耗。此外,開門見灶還會令此家人健康有損,特別要注意腸胃方面的疾病,有病了,花錢的地方多了,由此也叫之耗財。開門見灶在家居中是很不利的現象,退一步來說,就算是 廚房門 與爐灶成直線相沖也是不吉的,兩者至少要有兩尺的距離。對開門見灶的化解方法,就是移動灶位,如果不行,則需掛門簾或放置屏風來破解一下。

2.灶不受梁

任何事物都不喜歡被跨過,灶台也如此。在 廚房裝修 時,還得注意灶台是否在橫梁底下。灶有神明,如果橫梁就在頭頂,會惹惱神明。這樣可能會導致孩子身體健康常常出毛病,大人事業也諸多不順。

3.爐灶不要和水龍頭相對。

因為爐灶屬火,而水龍頭屬水,若水龍頭和爐灶成一條直線,則為水火不容,從而可能會影響到夫妻間的感情以及兩個人的健康。可以把爐灶和水龍頭設計成曲尺形(L形),這樣就可以避免水火相沖了。

這種新型灶台比傳統灶台實用很多,能做飯,冬天還能取暖,省下了很多的生活成本。各位朋友們可以考慮安裝這種新型灶台,還有就是注意灶台使用的禁忌。

Ⅳ 農民人就喜歡用土灶燒柴火做飯,這么做有什麼優點嗎

其實就我所生活的這個鄉村而言,不只是以前農村農民用柴火灶做飯,即使是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如今,廣大農村農民依舊再用柴火灶做飯。當然因為生活和農村條件的變遷,其中的緣由自然也有所變化,簡單來說以前用柴火灶是不得不,如今則是希望回味以前。這也代表著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

我們家在二零零九年搬進了三層四間的農村小洋樓,家裡依舊還在使用柴火灶。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既然已經住進了新房子,為什麼還要使用以前的柴火灶,用煤氣灶或者天然氣灶不是更方便衛生嗎?我想這其中的理由只有那些真正理解柴火灶好處的人才知道,我覺得我有義務應該將其寫出來。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其實就我個人而言,一個農村家庭最好是既有柴火灶又有煤氣灶。這樣在招待客人的時候可以用柴火灶表示尊重,平時用天然氣更為快捷、方便,可以搶抓農業生產。

Ⅳ 為什麼以前很多農村人都喜歡用柴火灶做飯,用柴火灶做飯有哪些好處

在原來的農村,燒煤,燒燃氣都不方便,於是農村都有一個柴火灶,到做飯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升起一縷青煙,也成了農村獨特的標志。柴火灶是土坯做成的外面鑲上的磚,土做的灶台越燒越結實,現在給柴火灶上面鑲上瓷磚擦起來方便也更干凈了。

農村做飯人多都用的這樣的大鍋,小時候燒火是經常乾的事,填上柴點上火拉起旁邊的風箱,呼,呼火就著了。柴火灶做飯很快,拉幾把風箱飯就能做熟了。柴火灶做的飯特別的香,最愛吃的也是柴火灶做的飯了。

懷念農村大鍋飯和柴火灶,是永遠都抹不去的記憶。

Ⅵ 為什麼以前很多農村人都喜歡用柴火灶做飯,用柴火灶做飯有哪些好處

你好,這話題很有趣。農村人喜歡用柴火做飯,現在用柴火做飯的,也大有人在,一來是柴火在農村,可以隨手拈來,不用花費成本,也可以少買些煤,農村過日子,精打細算。用柴火做飯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解決柴火和玉米芯堆放的臟亂差現象。

以前農村人用柴火做飯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窮,燒不起炭。記得我們小時候常常得出去砍柴和掃落葉,割蒿子曬幹了燒炕。做飯,一年三頓飯要用曬乾的硬柴火才能行。有時候天陰下雨,柴濕了做飯就得用嘴吹火,或用扇子扇。煙熏火燎很是遭罪。不是說農村人喜歡燒柴火,而是為了生存沒辦法的辦法

記憶中的童年,我們幾乎都在打柴,掃落葉割蒿子中度過,一群玩伴,放學了約在一起,各自背著大竹筐到處跑,那時候柴火資源也缺乏,得跑好多地方才能找上一筐。大人們也是在勞動之餘,搶空割一些野蒿子,用來儲存一個冬天的燒柴。用柴火灶做飯的好處在過去,首先一家人都忙前忙後,和面的,燒火拉風箱的,抱柴火的,坎柴火的,煨火炕的,全家總動員。雖然清貧,但也其樂融融。沒油少佐料的飯菜感覺用柴火做出來特別香,一大鍋飯一家人圍在熱炕上,吃的不亦樂乎。

用柴火做飯的好處也有更多的人間煙火氣息,一到做飯點,你看,家家煙囪里都冉冉升起了炊煙,也許,日子就是這樣子的才有滋有味,有一股朴實的人情味兒!這樣煙火的日子延續了一輩又一輩!「又見炊煙起」,這首歌讓多少人思緒萬千!如今的日子好了,農村人都燒起了大炭,無論灶糖還是火爐,飯熟了,炕也熱了。只是少了那股煤炭味,柴火味,也少了煨在炕里的牛糞味兒。生活,看似過的什麼都不缺了,但少了很多東西,讓人回味時眼角總要潮濕。

這個問題問的,一看題主就是沒有農村生活經歷!首先農村沒有多少人會喜歡用柴火灶做飯,其次不止是以前,現在農村很多地區也用柴火灶呢!

重點回答一下柴火灶做飯的好處吧,這個比較有意義一點。

第一:省錢!不用燃氣電費。柴火來源廣泛,在農村要麼去山上拾柴,要麼用莊稼的秸稈燒火。都是不用錢去買,自己出點力氣就能解決了,所以省錢。別看一頓飯用不多少燃氣電費,一年下來就可觀了。農村人過慣了苦日子,都會精打細算。

第二:有利於取暖。在北方農村地區都是這樣,灶台連著房間的土炕,熱氣可以進炕洞裡面。燒柴煮飯的同時,把炕也給燒熱了,晚上睡覺舒服一些。就是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很多老一輩的農民還是習慣燒炕取暖,不用電器設備。

第三:鍋大,能做的飯菜多。你們看到的鐵鍋燉大鵝或者柴火燜米飯,首先得鍋大,那麼就只能燒柴。原來家裡人口多,每餐需要准備的飯菜多,所以只能用大鍋做飯。現在也是一樣,一般農村家庭日常吃飯不會做多少個菜,都是一兩個菜,但是分量比較大,所以還是用大鍋燒柴。

至於是不是柴火做飯更香,其實根本不是農民考慮的問題。農民考慮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省錢!

過去農村用柴火灶做飯,因為沒有液化氣、天然氣、煤炭、電,只能就地取材,用農村的現成材料做飯,這也是幾千年傳下來的一種傳統和習慣。這是因為:

一、柴火灶簡單:用土坯壘灶,沒有成本,節能環保,不用費人力物力財力。北方農村把灶和土炕連在一起,燒飯的熱量從煙道通到土炕里,把土炕燒熱,冬天盤腿坐在熱炕上,米酒油糕熱饃饃,溫馨溫暖。

二、柴火來源多樣,不用花錢:關中農村燒的麥草、包穀桿、芝麻桿、高粱桿、棉花桿、苞谷芯芯等等,烙饃、蒸饃、煮飯、熬燴菜都行。前幾天一個朋友說,他在寶雞下鄉插隊時,跟老鄉學烙鍋盔,用了8斤麵粉,把面發酵,面要硬一點,揉勻擀開,放進鐵鍋里,用麥秸燒,火要小一點,慢慢炕,功夫到了,鍋盔熟了,皮黃里酥,吃一口香的很香的很,純正的麥香。休假回西安把鍋盔背回家,街坊鄰居都來嘗嘗鍋盔,都說好吃。

三、在秦嶺山裡的農村,柴火灶燒水、取暖、熏臘肉、熏豆腐干、熏香腸,柴火灶里燒幾個土豆、紅薯、玉米,吃著更有一番風味,是現在街上燒烤攤弄不來的柴火味。

好處是:充分利用農村現有資源,節能經濟,燒柴後產生的草木灰還是一種肥料。柴火灶做出來的飯好吃。燒火產生的炊煙還是一種美景,一種詩意。

「山深處見炊煙起,知有人家」、「一點炊煙竹里村,人家深閉雨中門,數聲好鳥不知處,千丈藤蘿古木昏。」

現在農村柴火灶很少了,通了天然氣,方便省事,做飯不用煙熏火燎的。

我這個問題問的好啊,為什麼以前人們都喜歡用柴火灶做飯?你想啊,電力都沒普及、煤氣還沒出現,燃油都還緊張的情況下,人們不用柴火還能用什麼?那個時代物資匱乏,什麼東西都憑票的年代,人們生活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了。

城市的人們生活可以憑票買煤,有煤票還不一定夠用,常常從偷倒煤票的販子手裡,買些煤票補貼家用,你可以從過去的影視劇中,了解到以前城裡人們怎樣的生活?城市各個街巷弄堂,人們手忙腳亂地搗鼓著燃煤爐子,你會經常看到到處迷漫的淡淡煙霧,鍋碗瓢盆交響曲很有生活氣息。

農村咱不敢奢望那些高端的燃料,就連最基本最低端的柴草都很緊張,經常能看到男女老幼一齊出動,把田間地頭能燒的能用的完全擄盡。

用燒柴灶做飯有什麼好處呢?我想不來有什麼好處,只能體現裊裊炊煙富有田園詩意,充滿著生活氣息,一家人圍著鍋台轉的其樂融融。那個年代燒鍋可是個苦差事,農村廚房厚重的泥巴牆,門洞低矮不說大多都沒有窗戶,夏天做飯更不要談風扇空調了,進去一身汗,出來一身水,煙醺火燎的別提多難受了,大多數家庭中午飯都是草草地胡弄一下,沒人願進那個屋。柴灶做飯是那個時代人的一個整體記憶,對比現在美好的生活,讓人感慨幸福真是來之不易,更難忘過去那個堅難而純真的歲月。

家裡如果有房間多便於存放的話,會把曬乾的稻草擔回去放在房間貯存起來。有些人家會在房前屋後的某個地方臨時搭建一個簡陋的小房子用以堆放柴火。而實在放不下的話,會把曬乾的柴火碼成草垛。這些稻乾的稻草一方面可用來燒火做飯吃;另一方還可用來養牛,充當牛羊的過冬食物。

現在農人因工作關系常年居住在老婆娘家,不過我在這邊鎮上買了房,我可不是上門女婿。我老婆兄弟很多。農人的新家在會師聖地井岡山的龍市鎮(原寧岡縣)。這里山特別多,綿綿起伏。井岡山以山聞名,方圓百里皆是山。大山裡的人家閑暇時一般會砍些山上的雜木,曬幹了當柴火,用於做飯炒菜。當然也有個別人家會採用沼氣灶做飯吃。沼氣灶做飯的優點是清潔衛生。

現在農村生活條件都很好,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冰箱、空凋、液晶電視、電磁爐、煤氣灶等幾乎家家都有。很多人放著電磁爐、煤氣灶不用,依然鍾情於柴火灶(土灶)。那麼用柴火灶做飯、炒菜有哪些好處呢?

1.節省費用。勤儉節約是我們中國人的美德。對於長期生活在農村的農民來說,都知道金錢來之不易,平時都會注重節儉。能省一個算一個,能不花就盡量不花。當然該花的時侯他們也會毫不含糊。有些人家燒著柴火灶,卻開著小 汽車 。

2.用柴火做飯炒菜產生的稻草灰、草木灰,是一種很好的肥料,可以用來肥田種菜。這種稻草灰、草木灰裡面的成份以鉀肥為主,特別有益莊稼的生長。記得以前父母親經常會把這些草木灰收積起來。等到種油菜的時候會把油菜籽和適量基肥摻入草木灰中,攬拌均勻,然後一小抓一小抓填入事先整好的油菜溝里,蓋上土,等待油菜籽生根發芽。

3.用柴火灶做飯炒菜特別香,這也是現在很多農村人依然鍾情柴火土灶的主要原因。很多城市裡生活久了的人都會偶爾回一下鄉下,盡情品味一下用柴火灶燒成的飯菜。現在的鄉村游,農庄,都以柴火灶為主打品牌,吸引了八方遊客辦得紅紅火火。

為什麼以前很多農村人都喜歡用柴火灶做飯,用柴火灶做飯有哪些好處?以前在電力能源不足、沒有煤氣、沒有燃氣、也沒有電器的年代,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是用柴火灶做飯,尤其是山區農村,柴禾資源豐富,只需出力砍伐,無需掏錢購買,用柴火做飯,成本比較低,而且還十分的方便,平時只要做好儲備,一年四季都不會缺。

柴火灶做飯的好處,就是火勁猛、火勁足,這樣做出來的飯菜非常香,非常入味,也非常的好吃。

我現在可以簡單的介紹一下柴火灶做飯的方法。比如每次做飯先洗好米,放入鍋中,再加水,加水的多少要看你是悶飯還是蒸飯,如果是悶飯,那就要加入適量的水,同時還要看你是喜歡吃軟和點的飯還是喜歡吃稍微硬一點的飯。想吃軟和點的飯就適當多加點水,想吃硬一點的飯就要少加些水。通常情況下,將鍋中洗好的米展平,水位加到漫過米上面一扁指的高度為宜。然後用柴火將飯鍋燒開,開鍋後開始用小火即可,待飯米稍有膨脹時,再用筷子將鍋中的米橫向縱向來回劃開,然後用筷子垂直搗一些氣孔,再將鍋蓋蓋嚴實,之後,將灶堂中未燒盡的柴草退出,只留下火炭,用火鉗將灶堂中的火炭分開到灶堂的四周,中間不留火,當看到鍋蓋的周圍有很多蒸汽時或者將手掌平放到鍋蓋上面感覺到非常燙手時,就說明飯已經熟了,如果想吃鍋巴,那就讓鍋里的飯再多蒸會兒,這樣就會形成又香有脆的鍋巴。

還有一種方法叫蒸飯,蒸飯就是把米洗凈後放入鍋中,多加一些水,然後用柴火燒開,開鍋後,可以將火息滅,待飯米稍有膨脹時,就可以把鍋中的飯米撈起來過濾,也可以留一些飯米連同過濾的米湯煮一些稀飯,如果不需要煮稀飯,就將飯米全部撈起來過濾。這時還可以將鍋洗凈,借機炒菜,待菜炒完,再把鍋洗干凈,將剛才過濾後的飯米倒入鍋中開始蒸飯,蒸飯也無需明火,只用灶堂中剩下的火炭就行,當見到鍋蓋的四周有大量蒸汽冒出時,證明飯已經蒸熟了,跟剛才一樣,如果喜歡吃鍋巴,那就多蒸會兒。

其實,目前,在廣大農村,還有很多農民家庭,還保留著柴火灶,因為農村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柴禾,特別是山區農村,房前屋後隨手就可以拾到柴禾,因為柴禾不用花錢買,確實也能省下一筆不小的開支,更為關鍵的時,用柴火灶做飯,確實要比電器做飯好吃一些。我們在下鄉時總會看到那些農家飯庄的生意十分火爆,就是因為他們還是用柴火灶做飯。這也說明大多數人喜歡吃柴火灶做的飯。

以前,沒有電,沒有燃氣,更沒有電飯鍋、電磁爐等先進的鍋灶,更主要的原因是農村普遍很窮,買不起,所以只能就進取材,磊個土灶台,燒柴禾做飯。

用柴禾灶做飯的好處多。

首先是 省錢, 在農村用幾塊土坯、碎磚頭或石頭,就能壘個灶台,燒柴禾做飯,玉米桿、爛樹枝、棉花桿、芝麻秸、煙秸等等,都是做飯的好燃料,可以說是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不僅不用花錢,而且還廢舊利用,變廢為寶,降低成本,減少污染,真是兩全其美。

有的人家灶台和土炕連在一起,一鍋飯做好了,土炕也燒熱了,寒冷的冬天,躺在熱乎乎的炕上睡覺,周身暖烘烘,熱乎乎,簡直是一種享受。聽老人們講,冬天睡熱炕,還能治療腰疼腿疼。

家家戶戶炊煙鳧鳧,彌漫在山村的上空,是一部美妙的田園畫卷和田園風光。

其次是用柴火灶 做飯好吃, 用柴禾灶做飯,慢火,慢燉,慢熬,紅紅的火苗吞噬著乾燥的柴草,發出吡吡啪啪的響聲,彷彿是一曲動聽的音樂,紅紅的火苗悿著鍋底,火力均勻,做出的飯特別好吃。以前老是用電器之類做飯,也沒感覺有什麼差別。中秋節回家,特意用柴禾灶熬了一鍋大米粥,同樣的米,同樣的水,吃起來口感就是不一樣,香味十足,幽香持久。兒子說,又吃到了小時候的味道。

我來自農村,從小家裡都用的是柴火灶,說一下我的看法。首先說明一下的,以前在農村用柴火灶,不是喜歡,而是不得已。

一是節約。這個好理解,以前,農村人口多,經濟條件差,日子都過得緊巴巴,恨不得一分當作兩分花,能節約的地方肯定要節約。柴火灶的成本小,首先是壘灶,只用得一些磚、水泥,有些人家甚至只用泥巴就可以。其次是燃料,都是花生、棉花、稻穀等農作物秸桿或野草、野樹,只有時間成本和人工成本,沒有經濟成本,可以不花一分錢。

二是取材容易。家家都種地,家家都有花生桿、棉花桿、稻草等,就在地里曬干後抱回家,隨用隨取。農閑時到野外砍柴,捆野草,大自然里到處都是,雖然有時候這些資源也很緊張,但也總能弄得到。而且,把這些東西作為燃料後,那些農作物得到了妥善處理,地里包括野外都干凈整潔了,燒過的灰也能用來墊豬圈、肥田等,真的是循環利用,特別環保。

三是沒有其他燃料。那時沒有電,自然沒有電飯鍋、電磁爐、煤氣灶這些電器。雖然有煤爐,但很多人還是捨不得用的,因為買煤不僅要花錢,還要回來自己做煤球,也麻煩。沼氣也有,但很少,我們全村僅有一戶,也沒使用多久就熄火了。

四是一灶多用。柴火灶一般放兩個鍋,前鍋燒飯,後鍋燒水(包括飲用水和洗漱用水,都是要在鍋里燒的)。有時後鍋還要燒豬吃的,比如紅薯、菜葉等,煮熟了才喂。

至於柴火飯味道好與差那是後來才說的事,因為以前沒有用電器做飯,沒有對比,就不知道差別。現在看來,柴火灶做飯雖然麻煩,衛生差些,但是做出來的飯菜味道確實有些差別的。尤其是一種吃食,只有柴火灶才能做得出來,那就是鍋巴粥。有時回到農村親戚家裡,我們常常特意要求用柴火灶做飯,就是為了吃它。

問:為什麼以前很多農村人都喜歡用柴火灶做飯,用柴火灶做飯有哪些好處?

用柴火做飯是農耕時代留下來的,以前不僅管農村,城市做用的也是柴火,因為以前還沒有煤礦,更談不上油氣礦,用煤做飯,城市是近百年以後的事,農村燒煤,也是在七十年代以後,七十年代之前,農村極少能見到煤,農村做飯沒有別的可燒,只能是用柴火灶,這不是喜歡不喜歡,在六十年代之前沒有別的能源落後的情況下,柴灶喜不喜歡也得用。

自從認識了煤之後,城市才有了爐子,但城市還有很多農村去賣柴的,解放以後我父親就去天津賣過劈柴和玉米芯。

七十年代農村有了煤球之後,還有絕大多數人燒柴灶,那是因為,燒煤球要花錢買,那時買機器煤球憑票是一塊四一百斤,買人工煤球摻土多要便宜一些,但是,農村燒柴是一分錢也不用花的,每年生產隊分很多,舊柴接上新柴。

農村每家院都有一個柴草垛,陰天下雨前還要把乾柴抱屋裡去,連陰雨時,屋裡就堆半屋柴草,有柴棚的人家就堆滿柴棚。

七十年代以後,農村有了煤球,但農民還是以燒柴灶為主,一是燒柴灶不用花錢,二是秋後冬天和春天燒柴灶連帶熱炕暖屋,一舉兩得。夏天屋裡熱就在院里或柴棚燒涼灶,也不燒煤球,因為燒柴灶隨意,點火就燒,停火就不燒,燒煤球首先點爐子要半小時,等做完飯燒完水,爐子還有火還很旺就是浪費,熱天浪費冬天怕中煤氣,所以農村人愛燒柴灶不愛燒煤球。

農村有了採暖爐後,也愛燒柴灶,那是因為傳統農村的房子都有土炕,有土炕必須要燒柴,因為"睡涼鋪不睡涼炕″,睡涼炕會落下腰疼病的,而且,過去農村人就是習慣睡熱炕頭。

有了天然氣後,人們都很喜歡,但還有很多農村人愛燒柴灶,原因就是舍不了那個熱炕頭,還有就是燒氣花錢,燒柴一分錢不用花。

自從人類學會用火來加熱食物以後,在漫長的時間長河裡,基本上都是用柴火來生火做飯。哪怕是利用煤炭取暖做飯也是後來的事情。所以說,對於「為什麼以前很多農村人都喜歡用柴火灶做飯」,這個問題本身就不能成為問題。因為用柴火灶使人類在長久的生存中,不斷 探索 積累出來的最適合最經濟最高效的一種生存方式。

在工業革命以前,人類對煤炭、天然氣、石油等化學物質的使用並不廣泛,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為了生存需要,只能利用上山柴火和田裡的秸稈燃燒來加熱食物。而柴火灶承擔了將熱能轉化的作用。總體而言,柴火灶有以下這幾個好處。

第一,柴火灶適用范圍最廣

我國農村地區地大物博,有平原,有丘陵,有高山,各地的環境居住生活條件都不太一樣。但是不管在哪一個地方,我們都能看到農民家庭中會建造柴火灶。雖然具體的建造結構和設計特點有所差異,但性質都是一樣的。柴火灶的適用范圍是最廣的,不像現在天然氣灶也好,沼氣灶也好,煤氣灶也好,或者煤炭爐也好,都有一定的使用限制和使用范圍。

第二,柴火灶做取材最方便

柴火灶使用的原材料就是農村裡的秸稈殘余和木柴。這些原料的取得都非常方便。像平原地區雖然沒什麼山,但是土地面積大,種植規模大,農村的秸稈殘余,玉米桿、稻草和麥稈等等數量非常多,根本不用擔心原材料短缺的問題。而在丘陵山區地帶山上的灌木同樣很多上山砍柴或者家裡種植的桑樹剪伐以後留下來的枝條,都是非常好的柴火。所以說柴火灶的取材比其他的幾種都更加方便自然。

第三,柴火灶燒飯更符合習慣

農村裡長期燒柴火灶,這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而是一生都是如此,祖祖輩輩就這么流傳下來。所以對於農村人來講,燒柴火灶就是刻在心中的生活習慣,一經養成很難改變。在我國的廣大農村地區,過去全部都是如此。雖然現在有了燃氣灶,煤氣灶和電磁爐等等其他的做飯方式。但柴火灶更符合農村人的生活習慣。

第四,柴火灶經濟成本更低一點

前面也講到過了,柴火灶的取材都是就地使用農作物的秸稈殘余,根本就不需要再花其他的任何成本去購買。這一點不管是燒煤氣、燒天然氣、燒煤炭還是其他的什麼都無法比擬。因為那些都需要花費金錢去購買。農民的生活本來就不富裕,如果每天生活做飯還需要花錢,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可以使用不要錢的原料取暖,做飯的情況下很多人肯定會更加傾向於使用柴火灶。

第五,柴火灶燒出來的飯菜更香

對於這一點,在農村經歷生活過的人可能印象更加深刻,感觸更深,只有吃過了農村的柴火灶燒的大鍋飯和用小鍋和電飯煲煮出來的飯對比以後,才知道柴火灶燒出來的飯菜更香。

Ⅶ 農村土灶做飯香,但有人說越來越少人用土灶,為什麼你怎麼看

農村土灶估計是人類很偉大的發明之一,在中國應該列入五大發明,因為土灶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走過了漫長的歷程,產生了 美食 及灶神這樣的文化氛圍,對於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非常深遠。

小時候的土灶真的很土,全是用泥和石頭徹成,甚至煙囪有用蔑竹編制一個籠子外面敷上泥做的。那時候山上的柴禾少,為了節省柴禾,灶旁安裝一隻木製風箱,利用風箱的鼓風原理增加火力並節省了柴禾。灶面就是用泥敷平很容易弄臟。但土灶是每個孩子的最愛,每當肚子餓了或母親在鍋里炒菜時,就會爬上風箱,看著母親做好吃的,那菜飯香的味道都會讓人不自覺的流出口水。

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土灶已經不土了,因為柴禾隨處可得,風箱早已取消了;灶面一律用精美的瓷磚貼得非常漂亮,而且有專門的工匠設計的省柴灶,既不浪費柴,又火力大增,燒起來得心應手。但是土灶使用的人正在越來越少,甚至將會在若干年後消失。什麼原因?

因為氣電正在越來越被用於燃料,既清潔又方便。近年來各種現代炊具正在進入千家萬戶尋常百姓家,煤氣灶,電磁爐,微波爐,電水壺等等,完全可以取代土灶的功用。現在農村老人還是普遍使用土灶,一是經濟二是比較習慣。年輕人多習慣於方便簡省快捷,所以說若干年後,土灶將越來越少,甚至消失。

雖然土灶作為人類的炊食設施,與我們曾經相依為伴,如果消失終會念念不忘。但這也是 歷史 的發展、 社會 的進步,因為人類為了美好的生活總會自然而然地舍棄一些我們曾經日日相伴的物件。

歡迎關注yungkey,歡迎留言參加討論。

在我們東北的農村都是用土灶做飯的,但是我們這旮瘩不叫土灶,我們就叫鍋台,或者叫大鍋台,都是燒柴火的,也就是燒玉米秸稈的,而且我們東北的農村也必須用那個大鍋台,燒柴火做飯的,我們用大鍋台燒火做飯,不光是做飯,我們是要用做飯燒柴火的熱量取暖的!



我們東北的大鍋台都是連著火炕的,自古以來東北的農村都是這樣做飯去取暖的,做飯香是真的,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冬天取暖的問題,東北的農村,從9月份開始,天就開始變冷了,炕也就涼了,而且會一直涼到來年的4月末5月初的時候!



掰著手指頭算一算,一年有8個月的時間,需要燒火炕的,春天,天秋的時候,火炕稍稍熱點就行,天氣越冷,火炕就得越熱,到了三九天的時候,火炕就燒的賊拉拉的熱的,東北的農村就是屋裡冷火炕熱,反正晚上睡覺鑽到被窩里,被窩里一熱。身上就不冷,這覺也就能睡得舒舒服服的了!



而且在東北的農村,從來也就沒有人限制,大鍋台大火炕的,也從來就沒有人限制燒玉米秸稈的,所以,東北的農村,自古以來,就燒大鍋台做飯,燒大火炕取暖的,而且做飯噴香,燒炕賊熱的!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主要是生活節奏加快、為了適應快節奏的生活,所以選擇電、氣為能源。這樣,即方便,又快捷。把節省下的時間,投入到農事當中。不過,為使飯菜保持傳統的味道,不少農村人也保留了土灶。殺年豬、燉酸菜、烀玉米面餅子、燉蘿卜干血腸等,其作用和風味,是採用電丶氣為熱源所達不到的。

農村土灶是農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設施,一日三餐,鍋上鍋下,不知要忙活多少次,記憶中的小時候,若是今天燉什麼好吃的,從生火就圍繞著鍋台,一直眼巴巴的看著,口水咽的吧唧吧唧響

農村土灶,作為農村一大傳統特色,一直在農村保留及使用到現在,本人家中就有土灶,經常也會使用,但使用率比過去確實少多了,但要說淘汰土灶不用,在我此生可能是做不到的。

農村為什麼一直有人家在使用著土灶,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農村柴禾多,土灶燒火的材料充足,為農民燒水做飯節省不小的成本。

二,農忙時,做一鍋飯,燉一鍋湯,由早吃到晚,既方便又節省時間,平時想吃香脆的鍋巴,只有土灶大鍋才能做出來。

三,農村殺只雞,燉只鴨鵝,大鍋土灶,鍋大好燉,且又燉的香,尤其是殺年豬,燉排骨,豬腿豬蹄,土灶更發揮著其獨特的作用。

四,土灶冬天燒水量大,燒一鍋水,一家人喝的有了,用的也有了,鍋牆燒熱後烘襪子鞋子又是一舉多得。

五,土灶產出的草木灰,是菜園蔬菜必不可少的有機肥料。

六,土灶是農村人的一種傳承,一種懷想,至少70後之前的人們不會忘記土灶,也不會丟掉土灶,有時用土灶做做飯,做的是情懷,做的是鄉愁……

隨著時代的變遷,農村也相繼使用上液化氣,天燃氣,土灶在某些地方終將會消失,在某些山區也許永遠流轉下去,那就順其自然吧!



其實越來越少用土灶是一種誤傳,在山區農村,亦或在平原農村,傳統土灶依然經久不衰。說土灶使用的少,這是針對年青人和缺乏柴火的地方來講,年青人因圖減省、愛清潔,又大半生活在城市裡用慣了煤氣灶,對傳統的土灶做飯不習慣,即使後來回到農村也會購買煤氣灶做飯,這樣土灶自然就少用了。用土灶做飯還有兩個缺點,一是煙熏火燎灰塵多不衛生,特別是柴火灰塵多,這對愛衛生的青年人來說是一道難邁的坎。二是用柴火灶做飯,溫度難以控制,如果沒有長期的經驗,做的飯菜不是夾生就是過熟,吃起來大跌胃口。雖然如此,但長期生活在農村的人還是喜歡用柴火灶做飯。它一不需要花錢買燃料,在農村隨時撿一點柴禾就能做熟一餐飯。二是柴火灶做出來的飯菜香,蒸的飯有飯有鍋巴,特別是鍋巴吃起來脆香脆香,吃一次永遠也忘不了的美味。炒菜受熱面積大,炒菜時間短,也不會造成蔬菜因製作時間長而營養成份遭到破壞。

因此,說柴火灶用得越來越少的人,應該是偽農民,是一個不重實際而喜歡道聽途說的人。誰是誰非,你只有親自到農村走走,看到農村人做飯時炊煙裊裊時,你就會對先前的結論有了新的解釋。

農村土灶做飯香,但有人說越來越少人用土灶,為什麼?你怎麼看?

農村土灶做飯確實香,尤其是我們天水有種叫呱呱(還有散飯、涼粉等)的小吃,必須是土灶慢慢燉熟的,吃起來才有味道。現在在農村,用土灶做飯的確實少之又少,並不是專家建議的禁止農村燒土灶起作用了,而是有其他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家庭人口的減少。以前,農村外出務工的人員少,一個家庭六七個人都是少的,吃飯的人多做飯做的量就大,而我們的土灶就能滿足這個需求,去過農村的都知道,土灶的特點就是鍋大。在我的家鄉,農戶家裡土灶的標配是三口鍋,一口大的,兩口口小的,少一鍋飯就能夠滿足一家人吃飯的需求。而現在,除了過年,一個農村家庭都是兩三個人,根本不需要用大鍋來做飯,電磁爐的一口小鍋就能滿足吃飯需求。


二是用來燒土灶的柴火緊缺。我記得我小時候,還有一項工作就是放學以後到樹林裡面撿柴火。現在,一方面封山育林以後,林子不能隨便砍伐了,另一方面,家裡都是老人孩子,也沒有人去撿柴火。沒有了燒土灶的需求,也就沒人去撿柴火了。

三是麻煩,土灶燒起來太費工,又要加柴又要忙活其他的,還要時常注意火勢大小,太大了飯就糊了,太小了飯就生了。遇到技術不好的匠人建的土灶,一遇刮風,滿屋子的煙,煙熏火燎,一般人受不了,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嫌麻煩根本不會去燒土灶。我們當地農村煤氣灶還沒有,主要沒人送煤氣,大家做飯都用電磁爐、電飯鍋,燒水就用電燒水壺,一通電就行,沒有煙熏,做飯也快,吃完飯收拾起來也簡單。有方便的大家誰還用麻煩的,所以土灶也就越來越少有人用了。

土灶做飯的確香,但是為了保護生態城市和郊區都讓用清潔能源做飯,天然氣和電。只有偏遠農村才能吃到土灶材禾飯。


提問:農村土灶做飯香,但有人說越來越少人用土灶,為什麼?你怎麼看?

天地在運轉,人類在改革。

國家在發展,人富在懶惰。

吃喝在玩樂,人心在偏僻。

歷史 朝代至今,農村土灶做飯的確比電器做飯好吃。農村的土灶在當前來說是少不了的,農村的土灶在農村做紅、白事方便,做大鍋飯只有農村的土灶好。城市裡飯館是專門為做大事做飯,吃小灶不會用大灶台燒飯的。

農村的土灶還有一個優點,能消好許多的雜物,如:玉米秸稈、砍伐木柴的雜丫,只要能燒著的雜物都可以用來燒飯。重點能節省電費、煤氣等。還有一大優點,草木灰是農作物的好肥料,等等。


為什麼說現在的人用土灶越來越少呢?原因很簡單,國家在發展,百姓也解放了,以前的農村經濟實在困難,只能說省一分錢是一分錢,現在許多的年輕人出外打工或工作,家裡只有一些病老殘弱者留守在農村,有許多人年輕大了,兒女們都有錢,用電用液化氣和煤氣方便,不考慮錢多或錢少,求個快樂。

按當前的農村來看,現在山區的雜柴實在太多了,山上的雜樹以成了原始森林,沒有幾個人來消滅這些沒用的雜柴雜物,往往造成火災很容易。山溝里雜物過多對田地房屋也有危害性,因為雜物時常到處將水溝阻擋,大水滿山跑,造成自然災難很明顯。


農村土灶做飯可實很香,這個是毫無疑問的。我兒子在外地做生意,今年回家過年他吃到自己家土灶做的飯感覺相當好吃。他跟媽說我用電飯煲做飯真不好吃,不但沒有味還很難吃,菜也沒有土灶做的菜香。我說這是肯定的,因為用電都是悶熟的。當然不好吃的,因為家裡的飯是蒸熟的還特別香。我有電飯煲都沒有用,再說農村山多有柴還不用花錢,做出來的飯菜又好吃又香,何不要用電呢?

農村土灶做飯香,但有人說越來越少人用土,為什麼?你怎麼看?按我老家的情況來看,確實是如此。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首先,優勢比以前小。

過去,燒土灶除了煮之外,還有其他地方需要用到,比如說喂豬喂牛要用到熱水或者煮豬食呀,燒水沖涼呀等等。

現在呢?養豬的基本上沒有了,沖涼也不需要用灶燒水了,基本上每家都有熱水器或者太陽能這些電器,用起來更加方便。

其次,燒柴火灶相對麻煩,再加上新灶具的普及。

現如今的農村,基本上都只剩老人和小孩,有的甚至只有老兩口。這樣的話,平常煮飯菜的量也不多,燒柴火灶可能就更加麻煩。

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煤氣灶也受到更多人的青睞。顯然,煤氣灶在日常使用中比柴火灶更加方便快捷。

當然了,平常用煤氣灶煮飯的頻率更高,但是過年過節土灶還是會派上用場。另外,在農村仍然還有人使用土灶,因為土灶除了煮的飯菜好吃以外,柴火易得,成本更低廉。

總的來說, 社會 發展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新的家用電器也更加普及了,土灶的優勢相比以前也更小了。再加上農村年輕人基本外出,煮飯燒菜量更少,煮飯還是要煤氣灶這些新式灶具更加快捷方便。所以燒土灶做飯也越來越少。但在農村來講,還是會用到土灶,只是用的頻率更小,但並不會消失。

Ⅷ 土灶做的飯菜特別的香,這和什麼有比較大的關系

小時候總是吃柴火灶的食物,後來逐漸用上了煤氣灶和電飯煲。現在偶爾去親戚家吃柴火灶鐵鍋煮的飯。黃棕色的飯鍋特別香,有嚼勁,電飯煲煮不了。應該是鍋的材質和燒的方式,讓柴火灶鐵鍋煮出來的飯更香。冬天給柴火灶添柴火特別暖和。

人都會懷舊,失去了的總覺得可貴。現在沒有了土灶,總以為土灶燒出來的飯菜更香。就說煮飯。我們都知道用壓力鍋壓出來的飯更香,那是因為,米飯的芳香被聚集在鍋里,沒有跑散,所以飯香。而農村的土灶煮飯,敞開鍋子沸騰,飯的芳香早散了。又豈會更香?只不過那時的人們能為吃上一頓飽飯就已經很知足。不像現在的人,一肚子油膩,這也不好吃,那也不好吃。

Ⅸ 以前很多農村人都喜歡用柴火灶做飯,用柴火灶做飯有哪些好處

雖然我們現在做飯都會有很方便的燃氣和天然氣,但是在原來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會有一個柴火灶被用來做飯。柴火灶是由土胚做成的,外面鑲上磚,灶台越燒會越結實,農村人做飯大多都使用一個大鍋,並且在添上柴火拉起風箱後就可以開始做飯了。一般用柴火灶做出來的飯都很香,並且大家在做飯的時候會在柴火灶旁圍成一圈聊天,很有氛圍。冬天很冷的時候,圍著柴火灶也可以進行烤火禦寒。

如今柴火灶做飯已經慢慢變成了過去,但是它所代表的還是屬於老一輩人年輕時候的回憶,也是農村獨有的鄉味。並不是說柴火灶做出來的飯多麼多麼的好吃,而是那份回憶才最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