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特色小吃 » 福州元宵節有什麼好吃的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福州元宵節有什麼好吃的

發布時間: 2022-10-30 20:50:33

㈠ 福州元宵節吃什麼

元宵節之際,許多人都會吃元宵,但老一輩福州人在元宵之夜,吃的可不是元宵,而是吃「三粿」,也就是糖粿、芋頭粿(肉丸)和菜頭粿,這就是過去的老福州們元宵節要吃的傳統食物。

1、糖粿

福州語音譯詞,因其味其態而得名,即傳統年糕,漢族傳統農歷年春節應時米食。福州當地,每至除夕,或提前在廿七、廿八就已經有人厝(人家)開始量米磨漿蒸年糕了。

2、芋頭粿

芋粿是福建福州、閩南和廣東潮汕地區的著名漢族小吃品種。它是用芋頭擦成絲,加調料以及米漿蒸好切塊,再經過油炸製成的一種食品,是福州人早餐和點心不可或缺的一道小吃。

3、菜頭粿

菜頭粿即蘿卜糕。菜頭系蘿卜俗名,菜頭粿是福建地方漢族年糕的一種,每逢過年時節,各家各戶都有蒸制。菜頭粿外酥內嫩,味道清香而不甜膩,若將菜頭粿切片,鍋里放油,油熱放入菜頭粿,煎至微黃翻面,再煎至微黃,此時蘸辣椒醬風味更佳。

㈡ 福州小年吃什麼

1:福州小年吃什麼——甘蔗

福州人祭灶還要專門供甘蔗,而且一定要完整地保留甘蔗頭。這是因為相傳在宋朝時,吉庇巷(今吉庇路)有一個叫鄭性之的窮書生,祭灶那日買不起供品,看到別人家中丟掉的甘蔗頭,就撿了起來。

回家後,他點上香,用那截甘蔗頭當供品,又剪了一匹紙馬,在紙上寫道:「一匹烏騅一條鞭,送你灶公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謂道文章不值錢!」那日灶公上天後,把此事告訴了玉帝,玉帝聽後十分同情鄭性之。第二年,他便中了狀元。如今福州人愛用帶頭的甘蔗祭灶,寓意吉利。

2:福州小年吃什麼——灶糖灶餅

按照老福州的習慣,外公、外婆要在祭灶這一天向外孫、外孫女送灶糖灶餅以及花花面殼(面具),此俗富含民間親情,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這個習俗已經漸漸淡漠。

3:福州小年吃什麼——年糕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年節食品。年糕多為方塊狀,顏色有黃、白兩色,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

4:福州小年吃什麼——米齊

尾牙以後,老福州的家家戶戶就開始做米齊。浸泡糯米,用石磨碾磨出米漿後,裝入一個大大的白色米袋(只透水,不透物);用石頭或椅子將水分壓出,讓裡面的糯米成團。

糯米成團後,逐一揪塊壓扁,包入適量紅糖糯米餡,收口搓成圓形,按在正方形的艷山姜葉上,入蒸籠蒸熟;出籠後,再用筷子逐個點上紅點,有見喜太平的寓意。

㈢ 福州元宵節吃什麼

福州元宵節吃元宵。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元宵一般只用素的固體甜餡料,將其切成小塊,蘸水後在糯米粉中反復滾圓至大小合適,它的表面是乾的。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元宵賞月,後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在漢文帝時期,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㈣ 春節傳統特色美食有哪些

春節傳統美食:餃子、元宵(湯圓)、年糕、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蜂糕、米糕、雲片糕、粘豆包、魚、關東糖……
維吾爾族春節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乾等做成的「普羅」,用麵粉、羊肉、洋蔥等做成的「匹提爾芒達」(包子),用帶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團抻成的「蘭曼」(抻面),以及與漢族餛飩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爾」等。此外還備有多種民族傳統糕點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圓盤饊子)、「亞依瑪扎」(花邊饊子)、「波呼薩克」(炸吉皮)、「沙木波薩」(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㈤ 福州都有些什麼特色小吃位置都在哪

最好吃的魚丸
1、在塔巷
2、在茶亭街和交通路的交叉口那裡!!
3、古街的貴魚丸東泰路上有一家專賣連江魚丸的店,味道不錯!
4、在西門那個路口西北角的一家,它的餡很好吃,皮也不算差.
5、永和魚丸最好吃的元宵
1、在橫街,橫街就在台江文化宮斜對面,怡豐布行對面
2、三保市場旁邊 依土撈化和同利肉燕,美食街上都有

最好的撈化
1、應該是鼓山浦東的智安撈化
2、井大路的"依土撈化最好吃的蔥肉餅
1、在橫街,橫街就在台江文化宮斜對面,怡豐布行對面...
2、在8中旁邊,往台江方向繼續走3分鍾.快到工人文化宮的對面街
3、在利嘉城和天豐電子誠之間的小弄子里!你過去就能聞到香味了!!

最好吃的蝦干餅
1、在北大路十字路口旁
2、在利嘉城去舊電子城的小巷子里
3、津泰路路口對面的鍋邊糊和蝦酥也棒極了

最好吃的煎包
在楊橋路與通湖路交界口上!最好吃的燒賣小籠包
1、在津泰路肯德基對面叫李卿包點店
2、鼓東路「五月香棕子店」很不錯

醬排骨 溫泉路「家常餃子館」的建甌光餅 五一中路民航大廈後南湖花園旁的燕絲 同利扁肉
1、交通路口的"尚干依心扁肉"
2、馬尾亭江鎮醫院斜對面的依姆扁肉全福卅第一流!(該店只買扁肉別無他貨雜燉 水部高升橋頭豬雜 水部高升橋邊

主食類(面、飯等)
1、省府路上的過橋米線很不錯,
2、西洪路老福州也行
3、東百往西100米,楊橋路上新開的face2face面館,味道好極了!!!

粥:
道山路上竹園最好吃的餃子
1、在鼓東路的天天過年餃子館
2、在華屏路6號204室
3、銅盤白龍賓館對面的孫大媽餃子館的豬肉白菜最好的荷葉飯
津泰路麥當勞對面夜市穿過之後路口對面的一個小巷子里的黃記最好吃的牛雜
在達道路亞細亞對面!最好吃的牛排
1、在亞細亞對面的武仔牛肉
2、廣達路,高橋路口斜對面,六建牛排館
3、省府路那家染房的牛排很好

最好的荔枝肉
在黃巷和南街交界!

最好吃的水煮活魚
1、「菜根香」(六一路邦輝桑拿對面)的,連湯都能喝(不是紅油湯)
2、在東街口的老重慶
3、在東泰路的東泰川菜
4、井大路唐姐火鍋對面的重慶小辣椒鹵田螺!!!
溫泉派出所旁邊 說實話,我沒怎麼吃過,沒機會

㈥ 福州最好吃的湯圓在哪裡

木金肉丸,是1921年由姚木金創辦的老字型大小,在道山路口通向婦幼保健醫院的巷子里。肉丸是用芋頭、薯粉、豬肉、紅棗、芝麻、紅糖等為原料,加工成一粒粒或一籠籠蒸熟。每個包有甜咸可口的肉陷,甜度適當,十分可口。 .井大路口附近有一家細妹元宵店,雖然店面從外表看有些粗糙,但做的元宵確實不錯。在福州,湯圓和元宵是不同的,湯圓是甜的,而元宵是鹹的。薄薄的元宵皮里裹著新鮮的豬肉,咬一口元宵,香滑的油水溢出來。津泰路上的安泰樓做的元宵也非常好吃
記得採納啊

㈦ 福建人元宵節吃什麼

福建人年夜飯各地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食物,如福州吃太平燕和年糕,泉州人圍爐吃海蠣,莆田第一道開席菜燜豆腐等,你想了解福建年夜飯吃什麼嗎?

在福州等閩中一帶,長面是過年飲食中必備的食物。現年80多歲的福建民俗專家方炳桂說,長面,也叫長壽面。正月初一,福州人第一頓飯必須吃細長面,寓意「長年平安」。

相傳這一習俗始於漢武帝時期,那個時候的人信奉「人臉人中長,壽命長」的說法,而臉即面,「臉長即面長」,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面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一過年習俗還演化成為生日吃面條的習慣。

在閩西,雞肉是客家人過年的重要菜餚,吃雞肉在這里有特別的講究。按客家人風俗,雞頭應由長者吃,雞翅膀要給出門做活的男人吃,雞腿通常要留給讀書的孩子吃。

此外,客家人把過年餐桌上發生的諸事都看作「大吉大利」,如酒灑倒在桌上視為發財,碗被摔碎當作會添丁,筷子掉落了看成是有食緣等。

在泉州等閩南地區,過年餐桌上一定要有芥菜,芥菜在閩南方言中也稱「長年菜」;也有人家的餐桌上擺「韭菜」,「韭」與「久」諧音,寓意長壽。由蘿卜和麵粉做成的蘿卜粿在閩南人的過年餐桌上也必不可少,閩南人稱蘿卜為「菜頭」,意為「好彩頭」。吃蔬菜時,通常不用刀切,整條蔬菜洗凈後連根煮熟,以祝父母長輩長壽。

(7)福州元宵節有什麼好吃的擴展閱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㈧ 福州過小年吃什麼

民間里過小年比較熱鬧的就是數老福州了,按照老福州的習慣,到了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灶糖灶餅,那麼除了灶糖灶餅,福州過小年還吃什麼?下面就由我為大家列出福州人過小年都吃些什麼。

福州過小年吃什麼 篇1

老福州的年貨花樣很多,比如蘿卜卡、芋泥、春卷、肉燕、佛跳牆等等,但最看重的有三樣,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會准備,那就是灶糖灶餅、米齊(讀zie)以及年糕。

福州小年吃什麼——甘蔗

福州人祭灶還要專門供甘蔗,而且一定要完整地保留甘蔗頭。這是因為相傳在宋朝時,吉庇巷(今吉庇路)有一個叫鄭性之的窮書生,祭灶那日買不起供品,看到別人家中丟掉的甘蔗頭,就撿了起來。回家後,他點上香,用那截甘蔗頭當供品,又剪了一匹紙馬,在紙上寫道:「一匹烏騅一條鞭,送你灶公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謂道文章不值錢!」那日灶公上天後,把此事告訴了玉帝,玉帝聽後十分同情鄭性之。第二年,他便中了狀元。如今福州人愛用帶頭的甘蔗祭灶,寓意吉利。

福州小年吃什麼——灶糖灶餅

按照老福州的習慣,外公、外婆要在祭灶這一天向外孫、外孫女送灶糖灶餅以及花花面殼(面具),此俗富含民間親情。方炳桂說:「可惜現在外公外婆都不太了解這些習俗,反倒覺得無事可做了。」

祭灶,就是送灶公上天述職,用年糖年餅為灶公踐行,讓他為百姓多說好話,在北方被稱作過小年,福州人則把它當作過年的一項重要活動。關於祭灶,福州老話是:「官三民四曲蹄五,祭菜祭葷有先後。

裁得蔗鞭焚紙馬,送君騎去上青天。」也就是說,身份不同,在臘月祭灶的時間也不同,縉紳(有官職的'人)之家為臘月二十三,編氓(平民)為臘月二十四,疍民(水上居民)為臘月二十五。用牲畜當祭品的叫「祭葷灶」,用蔬果當祭品的叫「祭菜灶」。老百姓常用的有灶糖灶餅(年糖年餅)、甘蔗、荸薺、豆腐、菠菜、腐竹等。祭灶日供完了灶公灶婆,就可以享用這些食品了。

福州小年吃什麼——年糕(女兒要給娘家送)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春節食品。年糕多為方塊狀,顏色有黃、白兩色,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吃團圓飯時,年糕是必備主食,此外魚丸、肉燕、線面也可作為主食。

已經出嫁的女兒,每年春節還要給娘家送年糕,感謝他們的撫養之恩。當然這還不夠,她們還要給父母送上草魚、豬蹄、線面、鴨蛋、福橘等。這些年貨都有著美好的寓意:送年糕,希望娘家生活年年高;送草魚,希望父母年年有餘;送豬蹄,希望父母腿腳健實;送線面,希望父母健康長壽;送鴨蛋,希望父母平平安安;送福橘,希望父母福氣多多。

為了讓年糕更好吃,生活逐漸富足的老福州人也讓年糕有了升級版——「金包銀」,做法也相當簡單,5—6分鍾即可完成。具體來說,就是把年糕切成塊,放在打好的蛋液里沾一下,然後放到油鍋里炸,等到年糕表面顏色變得金燦燦時就可以出鍋了。

福州小年吃什麼——米齊(全家齊做樂融融)

現在很少有人家會自己動手做米齊,都是買現成的。尾牙以後,家家戶戶就開始為做米齊、炊糖粿(年糕)而忙碌。磨漿、洗甑、揉粿葉,每個環節都能聞到濃濃的年味。小孩通常會圍在家長身邊,觀摩做米齊的全過程:浸泡糯米,用石磨碾磨出米漿後,裝入一個大大的白色米袋(只透水,不透物);用石頭或椅子將水分壓出,讓裡面的糯米成團;揪一塊壓扁,包入適量紅糖糯米餡,收口搓成圓形按在正方形的艷山姜葉墊上,入蒸籠蒸熟;出籠後,再用筷子逐個點上紅點,有見喜太平的寓意。

做米齊的本意是供奉祖先,大年三十供過祖先以後可以吃到正月,可以煮也可煎炸。此外,老福州還有相互討米齊的風俗,其實也不是因為窮困,而是為了討個吉利。他們會把討回的米齊分給孩子們吃,以求新一年平安發財。

福州小年吃什麼——送燈

福州話里「燈」與「丁」諧音,意在希望女兒早生貴子,所以就有了「親家舅送燈」的習俗。「送燈」的時間在年後,一般在正月十一左右,娘家在這段日子必須送花燈到女兒夫家。「送燈」很有講究。姑娘出嫁頭一年,送的是「觀音送子」燈,第二年送「孩兒坐盆」燈,第三年送「狀元騎馬」燈。

如果第二年仍未生養,就加一盞桔燈,這是因為福州話「桔」與「急」諧音。如果已有子女,一個孩子就加送一盞,燈的盞數要超過子女數量,如關刀燈、走馬燈、綿羊燈等。送燈時,將燈掛在兩根甘蔗兩頭,由親家舅扛著到親家母家裡去,燈送到時,親家母或姐夫要煮太平面給親家舅吃,還要給壓歲錢。

舊時,老福州在備好以上三大樣年貨以後,還會根據家庭實際情況,到一些老字型大小繼續添置所需年貨。例如德余京果店(主營食雜,如冬粉、肉皮等)、民天食品店(主營調味品)、蘭記醬鴨店、玉春酒庫、聚春園菜館(賣佛跳牆等)、蘇蘇醬鴨店、都會臘味店、鼎日有肉絨店、蔡大生炮仗行、大同燭行、慶香林香燭店、依幼魚丸店、同利肉燕店、歡我頤(賣糕餅)、美且有糕餅店、五和瓜子店、世利花生店、賽園橄欖店、中亭街魚貨一條街等等。這些老字型大小當時的生意相當興隆,目前僅鼎日有肉絨店、聚春園菜館、同利肉燕店等少數幾家在仍在營業,不少已經不復存在。

福州過小年吃什麼 篇2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福州小年的時候家家必備的年節食品。年糕多為方塊狀,顏色有黃、白兩色,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尾牙以後,老福州的家家戶戶就開始做米齊。

浸泡糯米,用石磨碾磨出米漿後,裝入一個大大的白色米袋(只透水,不透物);用石頭或椅子將水分壓出,讓裡面的糯米成團。糯米成團後,逐一揪塊壓扁,包入適量紅糖糯米餡,收口搓成圓形,按在正方形的艷山姜葉上,入蒸籠蒸熟;出籠後,再用筷子逐個點上紅點,有見喜太平的寓意。

(8)福州元宵節有什麼好吃的擴展閱讀: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在北宋時,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節」,意為立春前後,年節之交。南宋時則稱為「小節夜」。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准備年貨,准備乾乾凈凈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