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北京前門的老字型大小小吃還在嗎都有什麼
還有一些國營非清真小吃店:
天興居:坐落在大柵欄對面鮮魚口內,炒肝最正宗,也有一些其他小吃,但包子很一般。
都一處:坐落在前門大街鮮魚口把口,經營燒麥,二樓有炒菜。其傳統名吃炸三角尚未恢復。有一家分店在方庄餐飲一條街,方庄貴友對面。
瑞賓樓:大柵欄門框胡同,特色是褡褳火燒。
慶豐包子鋪:西安門清真飯館隔壁,經營包子炒肝。以前在西單長安大戲院旁邊,八十年代初非常火。北京的包子其實就是天津包子。有一家新開張的分店在大柵欄街大觀樓影院對面。另一家分店在新街口丁字路口路東,新川面館隔壁。
西四包子鋪:西四十字路口西南角,經營包子炒肝。現打出二友居招牌。
餛飩侯:王府井大街八面槽。分店有:1、鼓樓東側;2、和平里十字路口北側路東;3、東四隆福寺小吃店隔壁。
豐年灌腸館:東四隆福寺街東口,專營炸灌腸。
明華燒麥館:東四十字路口西北角。
梅園乳品店:台基廠路口東側路北,此外西四丁字路口路西和前門大街路西鍾錶店旁的兩家梅園乳品店歷史更久。主要有杏仁豆腐、乳酪(非cheese)、奶卷、酪干、奶餑餑等。另外在西便門立交橋西北角還有家分店。
其他有名小吃:
戶部街馬記月盛齋:大柵欄門框胡同瑞賓樓西側,那的雜碎湯量大而且用料新鮮,松肉也不錯,現炸的。不過就餐環境很簡陋。
爆肚馮:門框胡同廊坊二條,瑞賓樓東側。(注:也經營北京傳統涮羊肉) 原老北京後門橋爆肚馮。在六里橋西貝莜麵村地下有一分店。
爆肚滿:陶然亭公園東門南側路西(靠近立交橋)。爆肚滿最早在東四牌樓西南角,文革前停業。
金生隆爆肚店:健德門橋西側路北,從東直門拆遷到此。原老北京東安市場爆肚馮,幾年前與門框胡同爆肚馮爭奪商標權失利。
東興順爆肚張:前海東沿,烤肉季東側。門臉很不起眼。新近恢復「羊霜腸」。
茶湯李:陶然亭東門南側路東,離爆肚滿不遠。
李記白水羊頭:珠市口西側路北,過街天橋下。除白水羊頭外,也有不少小吃。
羊頭馬:六里橋立交橋西北側,西貝莜麵村地下一層。西貝莜麵村開張時曾匯聚8家著名小吃,但現在只剩下羊頭馬和爆肚馮。
爆肚王:地安門橋南側路西,經營爆肚和門釘肉餅。據說是以前北小街那家,但不知為什麼「爆肚王」招牌只掛在店內,店外只有「爆肚店」三字。
門釘李:車公庄往西,三塔寺路北。經營門釘肉餅和爆肚。
關於牛街小吃:
牛街被拆後,有幾家搬到了南橫西街(最近南橫西街又要拆),北京衛校西側有三家比較有名。分別是:
洪記小吃店:牛肉粒很有名,此外還經營各種粘貨、炸糕、松肉等。(注:曾經在此買過1斤牛肉粒,就著1斤烙餅,一頓吃下)
老爆肚滿:(與陶然亭的爆肚滿不是一家,據說是親戚)現已不賣爆肚,只賣五香燒牛羊肉夾燒餅,2塊一個,物美價廉。但最近南橫西街又要拆遷,「老爆肚滿」又搬到了向東50米路北的青芳齋飯館,但也只是權宜之計。(註:五香燒牛羊肉夾燒餅好吃,2元一個,下午4點後才有,天天排大隊)
年糕李:各種年糕、粘貨。
牛街清真小吃城:衛校東側,但裡面沒什麼正宗小吃(據網友推薦裡面的年記醬肉、9號的肉餅、14號的羊羯子不錯)。
致賓樓飯庄小吃部:教子胡同南口,小吃品種挺多,環境也不錯。早點豆漿特好喝,是那種所謂有「鹵水味」的。一碗豆漿加上倆糖油餅,標準的一頓北京式早餐。
還有一些小店,雖沒什麼名氣,但各有絕活,如南橫西街東口有一家小鋪豆腐腦很好吃;年糕李對面的一家賣包子總有人排隊。
另外,最近新開張的牛街清真超市,一樓附設小吃,只搬回了一家「年糕錢」。
關於鹵煮:
鹵煮的全稱是鹵煮火燒,又叫鹵煮小腸。源自蘇造肉,形成較晚。現最有名的是小腸陳,小腸陳的老店在虎坊路南橫東街東口,已經拆了。各家店都是分家後其家人各自開的,並不是連鎖。大多為小鋪,以其女兒所開的幾家小腸陳飯庄規模較大,還推出了沙鍋鹵煮、鹵煮火鍋和各種炒菜(以下水為主),就餐環境也不錯。但少了那種圍爐大啖的市井樂趣。
小腸陳1:門框胡同廊坊二條,馬記月盛齋隔壁。(注:不錯,隔老遠就聞著香氣撲鼻,材料主要是豬下水,旁邊就是清真館爆肚馮,和平共處,相安無事)
2:南橫東街,原老店舊址向西不遠。
3:虎坊橋工人俱樂部對面,臘竹胡同內。
4:永外馬家堡,西革新里路北。
5:芳群園三區(芳群路),方庄派出所隔壁。
6:安定門外,外館斜街路南。
此外陶然亭太平街丁字路口路北,有一家陳記鹵煮,味道也不錯,據說和小腸陳也沾親帶故。
益眾飯館:東四十字路口往北路東,四條把口。店內有「鹵煮張」招牌,老北京肉市廣和樓戲園內的張記鹵煮很有名,但不知此張是不是彼張。
還有幾家鹵煮店也小有名氣,但並不算老字型大小:田大腸:安定門立交橋南側路西;凱琳鹵煮:虎坊橋十字路口西側路南,經營鹵煮十幾年了;炒肝焦:西內大街趙登禹路口,面臨拆遷;還有鼓樓東側一家小店,賣鹵煮和炒肝,在網上有點名氣。
感覺還是小腸陳味道最好,價格也不貴(一般是碗底5塊),但遺憾的是小腸陳的鍋底里缺了白肉,其他店反而都有。
虎坊橋路口西南(南北走向),有個賣炸糕,很多人排隊買。路口西南(東西走向)有個買鹵煮的聽說也很不錯
前門有個「利群烤鴨店「不錯,就是難找,是個全聚德老師傅開的烤鴨店
服務商全稱: 北京市崇文區利群烤鴨店
簡介: 本店是一座清代四合院,主營烤鴨,中餐,本店在繼承
宮廷掛爐烤鴨的基礎上,博採眾家之長。工序雖繁必不敢
省人力,原料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本店一律選用一級北京
填鴨,精心製作,以純正的傳統掛爐烤鴨,為廣大顧客服務。
營業地址: 崇文區前門東大街翔風胡同11號
聯系方式: 67055578,67025681
服務項目: 烤鴨,中餐
服務價格: 烤鴨每套65元
幾點說明:
以上並沒有囊括北京所有的小吃店,只是比較有名氣。
北京的國營和老字型大小小吃店雖然在經營和服務上尚需改進,味道也良莠不齊,但至少做法上依然很正宗,而且價格也很便宜。
『貳』 在家製作油餅的過程中,一定要放什麼配料才好吃
作為一個北方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喜歡吃各種各樣的麵食,常見的一種麵食是油餅。油餅製作簡單,吃起來美味,要是搭配不同的配料,更有不同的美味。那麼,哪些配料是我們在家製作油餅過程中一定要放的呢?
三、油餅夾肉
肉臊子是一種非常好吃的美食,將豬肉無論肥瘦切成丁狀,加入干辣椒、桂皮、八角、炒出來出來。熱乎乎的肉臊子百吃不厭,久吃不膩,好吃的肉沫,夾雜著濃濃的湯汁,夾在油餅中,非常的好吃。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性的加入豆腐丁、酸菜丁還更加的美味。趕快做起來吧
『叄』 農村包油餅放什麼好吃
北京油餅
家庭炸油餅方法
【主要食材】: 米面類
【菜系】: 面點
【特點】: 面香酥脆,入口綿軟,自家炸制,方便健康。
【用料】:麵粉(標准粉) 500g;鹽 2茶匙(10g);小蘇打 1/2茶匙(3g);發酵粉1/2茶匙(3g);油 1000ml(實耗30ml)。
油條(2張)
【做法】:取一個較大的盆,放入麵粉、鹽、小蘇打和發酵粉。徐徐加入冷水,先用筷子攪動均勻,再用手和面,要使面團達到最柔軟又不沾盆內壁的狀態。
最後於面團表面刷一層油防止干皮。放在室溫下醒2-3小時(冬天可以提前一夜製作面團)。 取一個大平盤刷油,用手揪出一小團面,放在盤子中用手指擀平壓薄。並在面餅中心劃開3道口子。大火加熱炸鍋中的油,至冒煙。把生面餅平放入油鍋,先炸透一面,再翻炸另一面。兩面焦黃即可撈出瀝干油分。
山西油餅
下油鍋之前的油餅
【麵食名稱】:油餅
【晉西南語】:油托
【配 料】:水、麵粉、食用鹽、發酵粉(或酵母)、椒葉(花椒葉)
【做 法】:見北京油餅做法
與北京油餅不同的是,山西的油餅是圓的,注重色、香。
【小貼士】:
1.在炸油餅的過程中不要頻繁來回翻面,避免油餅的口感變硬。
2.選擇鐵(補鐵產品,補鐵資訊)鍋做炸鍋會比不沾鍋傳熱性更好。
【適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寧夏回民油餅
油餅大籠
【麵食名稱】:油餅
【地方方言】:油的發音帶有鼻音,餅的發音為輕聲。
【配 料】:水、麵粉、發酵粉、油、雞蛋、鮮奶、香草、(回民秘方)。
【做 法】:將面發酵後,加入雞蛋、鮮奶、香草(秘方加入時間未知),分小塊,擀成圓形,面餅中心切兩刀(通常必須兩刀),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出鍋瀝油。
【外 觀】:相較其他地方油餅,寧夏回民油餅出鍋後,面餅表面平整光滑無起泡。
信義市場大油鍋
【特 色】:寧夏回民油餅與山西油餅同是圓形,注重色、香。不同的是,寧夏回民油餅以甜味為主,但不膩口。 剛出鍋的熱油餅,和放冷後的涼油餅,口感完全不同。熱油餅,面餅柔軟粘,彷彿吃面一樣,不會有吃其他餅類的那種澀口感。涼油餅,面餅鬆脆沙,口感有嚼頭,香甜。且,可將涼油餅放在電飯煲內蒸熟的米飯上悶幾分鍾,出鍋後,口感又有不同,請自行嘗試。
【推薦店面】:寧夏銀川市
『肆』 北京有哪些好吃的老北京早點
說起早點,現在大傢伙兒能瞧得見,常吃的就是油餅、油條、豆漿、餛飩、燒餅、豆腐腦之類,但在老北京這早點可就多了去了,有干有稀、有軟有硬、有涼有熱、有咸有甜。這品種也多,您看像什麼燒餅、油條、油餅、豆漿、稀飯粥等。光這燒餅就有七、八種,麻醬燒餅、馬蹄燒餅、吊爐燒餅、螺絲轉燒餅、油酥火燒、糖火燒、豆餡火燒;而炸貨有油條、薄脆、油餅,還有一種現在已經沒有了,做法兒是把油餅略微炸一下,撕開一條縫,磕入一個生雞蛋,封上口再炸,說起來有點兒像現在的雞蛋灌餅。而這粥也是最出色的,候寶林的相聲里說「粳米粥倆(音:LIA讀三聲)子一碗,用文火熬的粳米粥,潔白,軟爛,粘和(音:HUO讀四聲),喜歡甜的放放糖,喜歡白的您就就鹹菜絲,噴兒香的。要按季節還有紅豆粥、綠豆粥、芸豆粥、雜豆粥。另外,除了前面兒說的,還有煎餅、切糕、椒鹽蒸餅、小棗蒸餅、豆餡兒蒸餅、茶湯、麵茶、油炒麵、炒肝兒等等。
舌尖上的北京——老北京的各色美味早點
這早點里還有一樣不能不說,那就是炒肝兒。這炒肝兒好像是清末就有了,按老人兒們說,是清末由前門外鮮魚口「會仙居」的「白水雜碎」改進的,這白水雜碎吶,是以切成段的豬腸、肝、心、肺加調料用白湯煮,但不太講佐料,大傢伙兒不太好系這口。於是乎掌櫃的將心、肺去掉,換了個稱呼叫「炒肝兒」,這一改不要緊,還真改出一番名堂和紅火來。
『伍』 老北京油餅怎麼做好吃
用料
主料
6.一面炸黃翻一下,再炸另一面,炸至兩面金黃即可
『陸』 油酥餅子夾什麼菜好吃
1.制酥:用菜籽油250克下鍋燒熱,端離爐火,慢慢倒入上白麵粉750克迅速攪拌均勻後,起鍋盛入盆內待用。
2.和面:將餘下的上白麵粉全部倒在盆內;將鹼面用2.15千克水化開(六成涼水,四成開水),先倒入60%的鹼水反復和好面,再倒入25%的溫水,搓揉成表面發光的硬面團,再將剩餘的鹼水灑入,並用拳頭在面團上壓榨,使鹼水滲入面內。然後將面團移在面板上用力搓揉到有韌性時拉成長條,抹上清油,摘成重約65克的面劑100個,為防止粘連,每個面劑上可分別抹些油,再逐個搓成約12厘米的長條。
3.制餅:將搓成的長條壓扁,再用小擀麵杖擀成約5厘米寬的面片,逐片抹上7.5克油酥、撒上0.5克椒鹽,右手拎起右邊的面頭,向外扯一扯,再按三折折起來,每折長約20厘米,然後由右向左卷,卷時要用右手指微微往長扯,左手兩指撐面片兩邊往寬拔,邊扯邊捲成10餘層,再將剩餘面間扯長扯薄,抹上油酥,扭成蝸牛狀(1個酥餅須扯約4米長)。
4.上鏊:將面團壓成中心稍薄,直徑約7厘米的小圓餅。在鏊內倒50克油,將小圓餅逐個排放在鏊里,鏊下的火力要分布均勻。散在周圍。鏊上的火力集中在鏊的中心,這樣才能使酥餅的心子提起,使其漲發。約3分鍾後,拿開上鏊,給酥餅淋50克清油,逐個按火色情況調換位置,防止烤焦、再將上鏊蓋上,1分鍾後將酥餅翻身調換位置,達到火色均勻,兩面酥黃出鏊即成。
『柒』 大油餅,配什麼好吃
大餅卷肉,吃個沒夠!!!尤其是肥肥的豬臉肉!還有驢肉!我還喜歡大餅跟辣椒醬!!!大餅卷饃饃就著大米飯最好吃# (
真棒)!餅巻雞蛋!餅卷配羊肉喝羊奶最好了
瑞倪維兒——美容系列,彩妝系列,食品系列,日用系列,香薰系列,減肥系列,保健系列!!!雞蛋,青椒,醬也行!
『捌』 的做法,老北京油餅怎麼做好吃,老北京油餅的家常做法
食材
主料
麵粉
250g
輔料
色拉油
15ml
鹽
4g
食用小蘇打
2g
溫水
170g
酵母
5g
步驟
1.麵粉和鹽混合,酵母,小蘇打放入溫水中,加入麵粉中。
2.合成光滑的面團。
3.然後再加入15毫升色拉油,再次把面團揉至光滑。
4.揉至好的面團蓋上保鮮膜,面團上面可在抹少許油。
5.室溫發酵兩倍大。
6.發好的面團不要揉搓,稍微排空整理,取一塊面團擀成長寬形的面餅。
7.在面餅中間劃上兩刀,兩邊不要到頭。
8.然後把面餅兩頭用手抻拉稍微拽長一些,油鍋燒熱放入油餅。
9.油餅放入後用筷子把中間撥開,
10.一面炸制金黃起鼓翻面再炸。
11.直到兩面都起鼓焦黃撈出瀝油,即可食用。
小貼士
面團和好後,再加入色拉油繼續揉至,讓色拉油吃入到面團中,然後抹上油室溫發酵,抹油是為了防止面團變干,而且發酵好的面團也比較好操作,不會粘案板。
炸制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