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早稻米和晚稻米哪個更適合吃
晚稻米生長時間長,蛋白質積累得好,營養更價值高,而且更好吃一點。根據粒質和收獲季節的不同,秈稻和粳稻又可分為早稻穀和晚稻穀二類。就同一類型稻穀而言,一般情況下,早稻穀米粒腹白大,角質粒少,品質比晚稻穀差。
早稻穀米質疏鬆,耐壓性差,加工時易產生碎米,出米率較低。而晚稻穀米質堅實,耐壓性好,加工時碎米較少,出米率較高。就米飯的食味而言,早稻穀比晚稻穀差。如果是比較早、晚稻穀的品質,晚秈稻穀的品質仍然優於早秈稻穀。
(1)什麼晚稻比早稻好吃擴展閱讀
碳水化合物(包括澱粉、纖維素、半纖維素和可溶性糖等)是稻穀的主要成分,約占稻穀的65%左右,其中最多的是澱粉。澱粉主要分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兩類。支鏈澱粉是稻穀澱粉的主要組成部分,糯稻含直鏈澱粉僅1%-2%,粳稻和秈稻含直鏈澱粉約8%-28%。
蛋白質是構成生命的重要物質基礎,在人體和生物的營養方面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稻穀的蛋白質含量一般為8%-10%。谷蛋白是糙米的主要蛋白質(占蛋白質的2/3-4/5),谷蛋白的分布規律是米粒中心部分含量最高,越向外層含量愈低。
『貳』 早稻米好吃還是晚稻米好吃
一般來說要是做米飯的話,晚稻米比早稻米好吃,一般種稻米都說得什麼什麼什麼品種之類的,晚品種比早品種的好吃,比較軟糯,生長周期長。
如果做別的小吃就不一定了。
『叄』 為什麼晚稻比早稻要好吃
主要是因為晚稻的生長周期比較早稻的生長周期長,還有晚稻裡面直鏈澱粉的含量是比早稻的含量少的,所以晚稻吃起來給人的口感是一種軟糯的感覺,大多數人就喜歡晚稻。
我們知道稻米中是含有澱粉的。澱粉有2種分別是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兩種。如果直鏈澱粉含量高,就易消化,但米飯口感較硬;如果支鏈澱粉含量高,米飯口感柔軟,但不易消化,在南方秈米中,普通早稻的直鏈澱粉含量大約為25%,晚稻一般為15%—20%,北方粳米的含量大約為8%。這就是為什麼晚稻口感要好於早稻,這是第二個原因。
『肆』 早稻和晚稻米,那種好吃些
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縱橫萬畝連」
現在正值晚稻收割季節,
常聽到有人問:晚稻米好吃還是早稻米好吃?
下面小編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水稻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水稻種植,南方一年可以種兩季,即早稻和晚稻。有人說晚稻米比早稻米更好吃,為什麼呢?
早稻一般是不感光或者鈍感光,播種是在春季,夏季豐收。春季雨水較足,太陽光反而較少,在水稻開花到結稻穀時,也是春夏交接期,雨水多,雨水常常把稻穀灌飽和,所以種出來的水稻米質疏鬆,品質較差。煮熟後吃在口中成渣泥狀,沒有粘性,味覺平淡,易出現飽腹感,口感比晚米要差。
而晚稻通常對光敏感,在夏至之後日照漸短的情況下,誘導開花,生長周期長,營養物質累積多,灌漿飽滿,口感細膩柔軟,圓潤而光滑,粘貼度很強,有一股淡淡香甜軟糯的感覺。
時間的長短決定了稻穀的成熟程度。一般早稻大米的生長期為90-120天,晚稻大米為140-170天。眾所周知,在自然界中越是熟透的果實越好吃,水稻也不例外。早稻只生長100天左右,那麼它的穀粒很難熟透,所以在收割早稻的時候還有些淡淡的青綠色,這就是沒熟透,肯定口感不好了。
而晚稻的生長周期長,收割的時候就到了秋高氣爽的季節,這時候的晚稻已經粒粒飽滿,金黃一片,它經過了長時間的光合作用。所以水稻得到的平均溫度越高,光照時間越長,光照強度越大,光合作用產物越多越豐富。水稻的光合作用產生的營養物質包括澱粉、蛋白質和脂肪等等。這就是晚稻大米比早稻大米好吃的主要原因。
2019年,全市早稻種植面積20.2萬畝,總產8.6萬噸。晚稻分單季和雙季(連作),單季晚稻種植70.8萬畝,總產36.8萬噸;連作晚稻17.0萬畝,總產 7.1萬噸。
『伍』 早稻米和晚稻米哪個更適合吃
一般來說要是做米飯的話,晚稻米比早稻米好吃,一般種稻米都說得什麼什麼什麼品種之類的,晚品種比早品種的好吃,比較軟糯,生長周期長。
如果做別的小吃就不一定了。
『陸』 早稻、中稻和晚稻區別
早稻是栽培時間較早且成熟早的南方秈稻。中稻是一種在季節上處於早熟類型和晚熟類型之間的中熟類型稻。晚稻是插秧期較晚或成熟期較晚的稻子。
『柒』 早稻、中稻、晚稻哪種好吃
我家種出來的水稻情況是這樣子的:
同一品種,晚稻比早稻好吃,種在保水田裡(一年四季都有水,而且水幾乎不可能排干,可能與這些田都有泉水有關,不保水的田的水是雨水)比不保水田好吃。
『捌』 早稻和晚稻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吃
品種不同:早稻一般用秈稻作品種,這種水稻的株植較高大,晚稻一般以種植「雜優」為主,也就是雜交水稻。
生長周期不同:一般情況下早稻的生長期為90-120天,晚稻的生長周期140天左右。
對光照的敏感程度不同:早稻對光照反應不敏感,晚稻對短日照很敏感。
一、早稻和晚稻有什麼區別
1、品種不同:早稻一般用秈稻作種植品種,秈稻的株植比較高大,如果春季雨水比較足,太陽光就比較少,此時種水稻就會生長的比較慢;晚稻一般以“雜優”為主,也就是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的生長周期長,營養物質累積也會很多。
2、生長周期不同:一般早稻大米生長期為90-120天,所以早稻品種只適合7月之前生長;晚稻的生長周期一般是140天左右,它比早稻多生長了一個多月,一般收割的時候就到了秋季,這時候的晚稻已經完全成熟了。
3、對光照敏感程度不同:早稻對光照反應不是很敏感,它在全年各個季節種植都可以正常成熟;晚稻對短日照很敏感,晚稻只能在短日照條件下生長,這樣才能使它結實,而且品質也會更好。
二、早稻和晚稻哪個更好吃
1、一般來說晚稻比較好吃。早稻穀一般有米質疏鬆,耐壓性差等情況,加工時也特別容易產生碎米,出米率也會比較低。晚稻穀米質堅實,耐壓性非常好,加工時碎米也會很少,出米率比較高。而且就米飯的味道而言,早稻穀比晚稻穀要差很多。
2、在不同季節收稻穀的時間也不一樣,比如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早稻一般是3月底至4月初播種,7月份就能收獲,中稻一般在9月中下旬收獲,晚稻一般在10月上中旬收獲。
3、收割稻穀還可以根據稻株、稻穗、稻籽確定。當大部分稻株顏色變黃時,就可以收割了,稻穗如果由綠變黃,先從中部開始,慢慢的整個稻穗都會變黃,一般稻籽變黃變硬的時候,也就代表完全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