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濟南軍區醫院一般人能進嗎
軍區一般不可以進去的
㈡ 山東省有多牛
我國是全球唯一的全門類工業國家,而山東是我國唯一全門類工業省份。僅此一點就知道有多牛了。具體到一些行業,就簡單概括一下吧。
山東的石油產量全國第一、柴油產量全國第一、動力油產量全國第一、發電量全國第一、黃金產量全國第一、蔬菜產量全國第一、水果產量全國第一、水產品產量全國第一、養殖業產值全國第一……
除了排第一的種種,山東在其他名次方面也不遜色,比如GDP總量全國第三、糧食產量全國第三、粗鋼產量全國第三、工業總產值全國第三、 旅遊 業收入全國第三、原煤產量全國第五……
山東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人傑地靈、物產豐富、產業全面,但是山東人深受儒家影響,不喜爭強好勝,甚至不喜拋頭露面。所以山東人在 歷史 上出過無數的名師大家,卻未曾出過一統江山的帝王。說起名師大家,孔子、孟子、莊子、孫臏、孫武、吳起、諸葛亮、魯班、扁鵲、王羲之、李清照、蒲松齡……這些都是各自「行業」的 歷史 中的絕對翹楚級人物。現代 社會 也一樣,山東的民營經濟雖然比不了江浙粵閩,但是你在這些省份很多優秀企業的核心團隊中都會看到山東人的身影,在珠三角這個經濟繁榮度最集中的城市群當中,山東人是最受信任和受歡迎的。
此外山東在文體方面也是令人瞠目的存在,不僅足籃排乒羽等各種頂級聯賽都有山東隊伍的身影,而且各種全國運動會山東隊都是穩居前三。文藝方面更是難以被超越的存在,一線明星產量龐大,唐國強、鞏俐、黃渤、李雪健、靳東、范冰冰、白百何、陳好、林永健、黃曉明、夏雨、黃子韜、宋茜、金晨、張雨綺、任嘉倫、杜江、於莎莎、王曉晨……都是山東人。
山東雖然沒有江蘇那麼多的5A景點,但是有些景點的地位卻是超5A的存在,比如泰山、三孔,泰山是五嶽之尊, 歷史 上唯一一個歷朝帝王將相都要登高一呼的地方;三孔更是文人墨客都要前往一拜的聖人故里。此外還有一些景緻是其他省區無法復制的,比如趵突泉、嶗山、劉公島、八大關等等,他們有著獨特的資源、特殊的 歷史 、別致的景觀,一個嶗山景區就同時擁有九寨溝、蓬萊閣、泰山的三重特點。不過山東人不善於炒作,不善於依靠水軍製造輿論,因此無數的網紅景點如今還在孤芳自賞。你甚至無法想像青島、煙台、威海這些城市最美的角落至今還沒多少遊客知道,旅行團常去的地方恰恰都是當地人不怎麼去的地方……
這就是山東,一個什麼都不缺,什麼都很強的省份,卻甘願當幾千年的綠葉,這就是山東的「牛」。
山東有多牛?中國沒了山東則國內不穩定(山東士兵勇猛無比,山東將軍謀略出眾),中國沒了山東則國庫肯定不寬裕(山東交的稅很多,遠超過每年應交的稅),中國沒了山東則無法安撫西北西南東北及陝甘寧(因為山東每年拿出天文數字的資金物質和足夠優秀足夠多的人才支援國家的落後地區),中國沒了山東則會少很多很多精英。所以,中國離不開山東。沒有了山東則中國稱不上偉大的國家。
中國在發展時想不起山東,國家重點是長三角珠三角港粵滬京津及照顧西北西南。
山東不靠國不靠天,只依靠自力更生自我發奮。好在山東臨海又能吃苦耐勞。山東牛一自強不息力爭上游。
山東人自500年前自太行西來到山東,就一直做華人表率。山東牛。
現在的山東並不牛!從山東向南還是向北看看沿海各省市人均GDP,山東數最窮!尤其是沂蒙山區的人民在全省又是最窮的,十七地市總值過萬億的僅有青島一個,還不抵天津的一個區――濱海新區。牛?牛什麼牛!從北向南看大城市,大連、天津、青島、南京、蘇州、上海、杭州、寧波、廈門、廣州、深圳、香港……你可以排排名,山東的大城市青島屬第幾?過去高速公路里程排第一,現在前五都進不去。看文人名人,孔子、孟子、曾子、孫子、諸葛亮、王羲之……哪個是現代人?過去經濟曾多年拿第一,納稅數第一。看現在多年在老三的位置徘徊,且與前二的廣州、江蘇越來越遠!俺是山東人,不吹山東,也不捧山東,望大家也不必噴山東!山東人豪爽,實在!勤勞,也好客,光迎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山東觀光做客!
問題的不止如何回答,簡單聊幾句。
首先山東人牛不牛並不是我們說了算的,我們生在山東,長在山東,對這片土地有著深沉的熱愛;很榮幸,每次和省外朋友交流時,說到山東人,大都是感覺我們踏實靠譜,我想這離不開每一個山東人的努力。
山東作為一個人口大省,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相信祖國各地甚至全球各地或多或少都會有山東人的存在,我衷心地希望我們山東人的口碑會越來越好,希望山東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濟南市簡稱「濟」,別稱「泉城」,山東省省會,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同時也是中國首批優秀 旅遊 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地理位置
濟南北接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接山東半島,西接華中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區的重要交匯點,山東半島的核心城市之一。
對濟南的第一印象
外地人一提起濟南想必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泉水了,畢竟濟南背著泉城的美名,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
趵突泉
濟南「七十二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百脈泉
濟南五大泉脈之一,與趵突泉齊名。曾鞏雲:「岱陰諸泉,皆伏地而發,西則趵突為魁,東則百脈為冠。」
黑虎泉
黑虎泉最大涌量約4.1萬立方米/日,僅次於趵突泉,在濟南諸泉中居於第二位。
濟南特色小吃
清明時,盆友去了趟西安,回來以後說,「在西安吃的濟南都有,還不如芙蓉街的好吃呢。」
那你可能就要問了,濟南的特色小吃難道僅僅是把全國各地的 美食 搬到濟南來?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
油旋和甜沫
來趟濟南,不吃次油旋加甜沫,回去都不好意思說自己來過濟南。
黃燜雞米飯
據網路文獻記載黃燜雞米飯出自濟南天橋區
濟南人才輩出
1.鞏俐
聯合國促進和平藝術家,聯合國全球環境保護大使。畢業於濟南第二中學。
2.杜江
1985年9月10日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男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
3.李清照
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4.辛棄疾
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各大名校盡收囊中
山東 財經 大學
山東 財經 大學(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簡稱山財,坐落在中國山東省會城市濟南,是財政部、教育部、山東省共建高校,是一所辦學 歷史 悠久、 財經 特色鮮明、綜合實力突出,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重點 財經 類高等院校。
山東中醫葯大學
山東中醫葯大學創建於1958年,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建設的中醫院校,1981年成為山東省重點高校,1996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山東中醫葯大學,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山東省首批五所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之一。
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Shandong University)簡稱「山大(SDU)」,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32所副部級大學之一。屬於「111計劃」、「珠峰計劃」、「20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首批「地方立法研究服務基地」高等院校,也是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之一。
醫療基礎設施
山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國家衛生部投資興建,籌建於1987年,1997年5月18日正式開診,是百年老校山東大學的附屬醫院,三級甲等醫院。
齊魯醫院
始建於公元1890年,是一所三級綜合醫院,是濟南市醫保定點醫院。
千佛山醫院
始建於1960年,初期為省級幹部保健醫院,現已發展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康復、保健、急救於一體的省級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綜上所述,濟南可以說是要顏值有顏值,要內涵有內涵。加上四通八達的高鐵站和飛機場,想去哪裡都是分分鍾的事情。嘴饞了芙蓉街走一趟,想吃什麼一條街就可以幫你搞定。醫療衛生也是硬體設備在線,不少外地人到濟南求醫問葯。你說,這樣樣樣俱全的濟南能不牛嗎?
話不多說,首先來看山東哪些企業入圍500強!其中肯定有你熟知的:
山東上榜企業「雙降」
山東上榜企業比上一屆榜單減少了2家,總營收也減少了1036.8億元,降幅接近12%。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山東上榜企業中,僅有兩家殺入前100名,去年有3家;100到200名之間的有9家,去年則有10家。
同時,今年山東有6家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比去年少了一家,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營業收入從2014年的1266.6億元下降到2015年的806.51億元。
2016 中國企業500 強的營業收入總額達到59.46萬億元,較上年500 強營收總額下降了0.07%,雖然下降的幅度非常小,但卻是中國企業500強評選 歷史 上首次出現營收規模下降現象。
數據還顯示,500 強企業的總體虧損面進一步擴大。2016中國企業500 強中, 虧損企業有72 家,比上年500 強增加了15 家, 虧損面為14.4%; 72家企業的虧損額達到1478.14 億元。它們主要集中在重化工領域, 包括鋼鐵21 家、煤炭17 家、有色11 家、建材2 家、化工2 家、港口2 家。72 家虧損企業中有12 家央企、55 家地方國有企業,而民營企業僅有5家虧損。
上榜民企實力增強
數據顯示, 2016中國企業500強的入圍門檻提高至243.46億元,增幅為7.36億元。
同樣,山東企業上榜門檻有所升高,山東匯豐石化集團有限公司以247.46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列第498位,成為山東最後一個上榜的企業,而去年山東萬通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236.12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列500強最後一名。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海爾集團公司、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依舊穩坐山東企業前三甲的位置,但三家企業僅魏橋集團營業收入在增加。
2015年,魏橋集團營業收入達到3332.37億元,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的第37位,比上一年上升了4個位次。之前首次進入中國企業前40強的海爾集團和山東能源集團,2015年營業收入則分別環比減少了120.17億元和425.99億元,位次也分別下降了7位和25位,分別位列第84位和103位。
同時,山東上榜企業中,國有企業數量由去年的16家下降到今年的15家,而民營企業則由35家下降到34家。
從營業收入來看,民營上榜企業的實力卻越來越強,去年上榜的35家民營企業營業收入總為17973億元,但今年34家企業營收達到18595億元。
東營13家企業上榜
業上榜
從地域來看,東營依舊是山東上榜企業最多的市,今年共有13家企業上榜,比去年還多了一家。山東大王集團有限公司以1126.92億元營業收入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26位,位列東營市第一位。
另外,萊蕪、日照、淄博上榜企業數量也均增長了1家。淄博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268.99億元位列榜單第473位,山東晨曦集團有限公司以461.57億元位列榜單第289位,山東九羊集團有限公司以270.21億元位列榜單第472位。
另外,濟南、煙台、濰坊、聊城上榜企業相比去年並沒有變化,上榜企業數量分別為7家、2家、2家和1家。
而東營的山東萬通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濟寧的山東如意 科技 集團有限公司、濱州的山東華興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菏澤的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有限公司、青島的青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臨沂的臨沂新程金鑼肉製品集團有限公司和華盛江泉集團有限公司、濱州的濱化集團公司無緣今年的榜單。
另外,泰安、德州、棗庄三市企業仍然無緣榜單。
山東49家企業上榜,全國第二
從地域分布來看,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中西部地區企業數量增加,東北地區數量持續減少。
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北京上榜企業數量最多,有101家;其次是山東,有49家;然後是廣東,有48家;浙江、江蘇各有44家,並列第四位。
此外,2016「中國企業500強」榜單還有哪些看點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今年的500強,國家電網首次登上榜首位置,超過「兩桶油」,成為中國企業領頭羊。
工、建、農、中四大銀行在中國500強中利潤最高,工行位列第一。
500 強中, 營業收入超過1000 億元的共有152 家,其中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和工商銀行4 家營業收入更是超過1 萬億元。從榜單看,中國已進入了大企業時代。
今年榜單有12 家新加入的千億級企業,它們中表現最搶眼的是3 家保險公司泰康人壽、中國太平保險、太平人壽和2 家互聯網公司騰訊控股、阿里巴巴集團,它們不但營業收入大幅增長, 利潤也大幅增長。
從營業收入上看,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有261家製造企業,合計營業收入23.29 萬億元,歷年來首次出現下降。服務業企業規模則持續擴大, 入圍世界500 強的數量達到40 家。
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共有 84 家中央企業上榜,在數量上,佔500強企業的16.8% ,但在營業收入、凈利潤、資產、納稅、員工人數等指標上占 500 強的 「半壁江山「 或甚至七成。
211 家地方國有企業上榜,營業收入16.56 萬億元, 同比下降1.18%; 共實現凈利潤4251.14 億元, 同比下降4.09%;從虧損面看,有55 家虧損,虧損面達到26.07%; 虧損額合計達到937.54 億元, 虧損額進一步加大。地方國有企業通常是地方經濟的支柱企業,從經營績效看, 地方國企的總體經營情況不容樂觀,經營活力需要提升。
山東有多牛?有2種牛吧!黃牛和奶牛!說經濟總量吧!全國第三,也不牛!說人均收入那排名太低。軍力現在濟南軍區撤銷了,就一個北海艦隊!國家常委就一個山東人和一個山東女婿,也不牛。但是作為一個山東人,自強自立,艱苦奮斗,吃苦耐勞,誠信仗義。我們不攀不靠,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幸福生活萬年長……
山東沒有什麼牛,更不用什麼吹牛皮。好客山東,就請你來做客。山東人最實在,實實在在地做人,才能實實在在地做事。山東人可以請五湖四海的朋友來,但是不歡迎道德敗類來山東。我們可以讓朋友體驗「一覽眾山小」的氣概,但也能讓你發出「不及東海嶗」的感嘆!三山五嶽,我最堅!五湖四海,我最誠!
山東這幾年的確落後了,不要不承認,掩耳盜鈴沒用。曾幾何時,山東的路全國第一,而現在,高鐵只是粘了京滬高鐵光,有那麼一條。整天喊幾縱幾橫,乾打雷不下雨,就是不見動靜。再看我們的鄰居河南,高鐵四通八達,一條鄭濟高鐵,幾乎全走河南,最後跑到聊城,再轉彎折回濟南,山東丟人。再看高速鐵路,周圍各省都早把路修到山東省界,多少年山東就是和人家接不了軌,丟人。
泰山在這里崛起,
孔子在這里誕生,
黃河在這里入海,
奧運在這里揚帆!
齊魯大地,悠悠五千年文明發源地!
你說多牛!
㈢ 濟南軍區總醫院宿舍周邊環境怎麼樣生活便利嗎
城市:濟南
樓盤名稱:濟南濟南軍區總醫院宿舍
公交線路:公交路線:工人新村中街 (72路)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0平方米,容積率暫無數據,綠化率30%,共0棟樓,停車位地上停車位
周邊配套:幼兒園:紅太陽幼兒園、師范附小幼兒園
中小學:外國語學校、匯文學校、師范小學
大學:電視廣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
商場:統一銀座繽紛五洲
醫院:90醫院、四院、交通醫院
郵局:師范路郵局
銀行:工行、農行、工商
其他:潤豐旅館、東環路聯營加油站
小區內部配套:社區超市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㈣ 濟南軍區總醫院附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旁邊就有動物園可以去看動物!逛街的話有通訊城!可以買手機等電子用品!在附近有繽紛五洲可以逛!還有洛口服裝城!鞋城!買東西都很劃算!
㈤ 濟南旅遊攻略有哪些
逛完大明湖從2或者1口出來,這里離濟南火車站東站挺近,沒有公交車,走著10分鍾就到了。如果直接走的話,濟南東站到文登的火車一共有3輛,第一第二兩個車時間不好,都是凌晨的,第三個k8263是下午一點35開車的,這個時間行,正好逛完大明湖。如果不走,那就回你在濟南住的地方就行。
㈥ 濟南軍區總醫院旁邊的動物園里有灰熊嗎
有啊,你說的如果是金牛山動物園那個就有。西邊是90醫院,北邊是濼口,南邊是車站
㈦ 濟南有什麼好吃的
濟南
簡稱「濟」,別稱「泉城」,山東省省會、副省級城市、新一線城市,是山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會展和科教中心,濟南軍區領導機構駐地,美國福布斯雜志評選的中國20個最適宜建廠的城市。
濟南是八大菜系的魯菜發祥地,歷來傳承有序。
泉城大包:選料精細,做工考究,配料豐富有特色,而且味道醇厚,花色品種多。泉城大包97年起就獲"中華名小吃"獎。
名士多烤全羊:泉城「十大名吃之一」,清朝末期即名聲大起。選梁山1歲青山羊,以祖傳秘方烤制,保持原汁原味,色香味俱佳。
黃家烤肉:濟南名吃黃家烤肉起源於章丘,以豬肉為主料,秘方配料,用水果樹枝熏烤製成,口味略咸。黃家烤肉有兩種,瘦肉和五花肉(帶豬皮),五花肉肥而不膩,豬皮香脆可口。
天天炸雞:泉城「十大名吃之一」。工藝精湛、風味獨特,得到省內外人士稱道和許多留學生的認同。
奶湯蒲菜:以濟南大明湖出產的一種質地鮮嫩、味道清鮮的蒲菜為主料,加奶湯烹制而成,歷來被人們譽為濟南第一湯菜。
油旋:濟南傳統精細風味小吃。清道光年間,濟南城裡就有油旋經營。油旋蔥香濃郁,外酥內嫩,很受歡迎,流傳至今。
燒烤:回民小區、紙箱廠燒烤、啊里吧吧燒烤、一九燒烤、饢食烤吧、好旺角、良田燒烤、新疆食府、草春堂、紫羅蘭燒烤、王舍人、鑫鵬羊倌。
糖醋黃河鯉魚:糖醋黃河鯉魚歷來被尊為山東名菜之首。
濟南甜沫:甜沫也叫五香甜沫,其實是鹹的,是選用新鮮上好小米浸泡後磨成小米糊,熬煮時加入花生米、豇豆、紅小豆、粉條、豆腐皮和菠菜等輔料,以姜蔥末「倒熗鍋」,加胡椒粉或「五香面」提味兒,並點入少許香油溢其香氣。
小吃
特色小吃有甜沫、油旋、煎餅、田螺、包子、鍋貼、羊湯、烤地瓜、燒烤、買賣茶等。
㈧ 濟南軍區總醫院(現960醫院)的綜合實力如何
濟南軍區總醫院(現960醫院)的綜合實力很好。濟南軍區總醫院是一所集醫、教、研、預防、保健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展開床位2000餘張,設臨床、醫技科室58個。
醫院現有6個全軍醫學專科(專病)中心,即神經內科中心、神經外科中心、小兒心臟外科中心、創傷骨科中心、肝硬化診治中心、腎移植與透析治療中心;5個國家(軍隊)基地,即國家葯物臨床試驗基地,軍隊冠心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
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技術培訓基地、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醫師培訓中心山東基地、全軍血液凈化專科護理培訓基地。醫院是全軍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技術中心。6個軍區醫學研究所,包括心臟病、腎臟病、骨科、神經醫學、腫瘤學、醫學影像等研究所。
另有10個軍區中心,即消化內科、醫學檢驗、心臟外科、婦科、眼科、口腔科、心血管內科、燒傷整形外科中心和血液中心、遠程會診中心。
相關信息
醫院的優勢技術有:骨創傷外科,特別是手、足外科技術;組織器官移植(腎、肝、角膜、骨髓移植),其中腎移植技術及數量列全國前10位;四肢淋巴水腫(橡皮腿)的外科綜合治療技術;幹細胞的培養、轉基因技術在脊髓損傷治療中的應用。
腦血管病的微創手術,血管內介入治療,功能性疾病的微創治療,腦外傷的早期救治與功能康復。冠心病的復雜介入診療、先天性心臟病的矯治、血液凈化技術、腎活檢、肝硬化治療、血液病治療等在省內也具有較大優勢。蔡錦方教授被評為「中國顯微外科傑出貢獻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濟南軍區總醫院
㈨ 太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太倉景點
太倉,亦名婁東。她以悠久的歷史、繁榮的經濟和璀璨的文化,在素稱「人間天堂」的江南享有「金太倉」的美譽。太倉地處我國的東海之濱,揚子江口。境內錯綜交織的河流,青黃相間的田野,溫和濕潤的氣候,是孕育太倉古代文明的搖籃。據史志記載和建國以來考古發現的遺物證明,早在二、三千年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在此勞動、生息和繁衍,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魚稻文化。相傳春秋戰國時期的吳王楚君,在此屯糧置倉,供奉朝廷,這也許就是太倉地名的由來。太倉為「東南之富域」、「天下之良港」。奠定這一基石的,當推元代。在元,太倉不僅設衛壘城,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的海防前哨,更為重要的是元統治者開發漕運,加強南北經濟交流,拓展海上對外貿易的治國興邦之策,加快了太倉農副產品、水產品和手工業品的流通和經濟的對外開放,使太倉在不到百年的短短時間內,成為了「漕運萬艘,行商千舶,高檣大桅,集如林木」,「四方謂之天下第一碼頭」的東南大港。隨著經濟的繁榮,人口的遽增,完成了從一濱海集鎮到「朱門大宅,不可勝記,琳宮梵宇,列若鱗次」的港口城市的飛躍。而港口城市的形成,則為太倉種下了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文化基因。至明,永樂帝為揚威天下,敦睦友邦,先後七次派遣鄭和從太倉劉家港出發,揚帆西洋,又為太倉積淀了敢為人先、開拓進取的精神財富。地處江海之交的太倉,正是歷經了多次大規模的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的沖撞,因此早在明代中葉,已形成了亦耕亦漁、亦工亦商多元化的經濟格局,商品經濟較為發達,社會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同時也孕育了義利兼顧、革新務實的人文精神。太倉不僅是個「漕舟之津」、「商貨之區」,還是人文薈萃之地。繁榮的經濟,寬厚外向的民風,吸引了天下無數英才在這里匯集。明清時期,太倉的文化隨經濟的發展而顯活躍,經祖籍或客居太倉的鴻儒先賢、仁人志士的積極倡導、身體力行,在經史理學、文壇藝苑、科技工藝等方面,涌現了數十名史有所載的著名人物。如胸懷雄才大略、忠心報效國家的祖孫宰相王錫爵、王掞;大思想家陸世儀;復社領袖張溥;抗倭名將熊桴、任環;吳中水利專家郟亶;才華橫溢、獨步文壇的王世貞;大詩人吳梅村;「明四家」之一的大畫家仇英;執清朝畫壇三百年牛耳的婁東畫派開創者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崑曲的創始人、戲曲音樂學家魏良輔;博古通今、道德化人的經史學家畢沅、陳瑚;教育家陸寶忠、唐文治;民主革命先驅俞劍華;還有巧奪天工、蜚聲朝野的雕刻大師陸子岡,以及冶煉、製造、航海、地理、醫學、園林等諸方面的名師大家。至今,在太倉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還保留著他們不少珍貴的文物遺跡,流傳著他們大量的趣聞軼事,綿延著他們留下的優秀傳統。
南園
南園建於明朝萬曆年,是當時宰相王文肅(字錫爵)營建,佔地三十餘畝。主要建有「綉雪堂」、「潭影軒」、「香濤閣」諸勝,是王宰相處理政務和種梅養菊之處,太倉民間亦稱南園為「太師府」。清初,文肅之孫畫家王時敏與疊山大師張南垣合作增拓,有二峰名"簪雲"、"侍兒",系自「弇山園」移至,乾隆時荒蕪,嘉慶、道光年間重建,同治時又修,後漸破舊,日軍侵華又一次受到破壞。1998年,在省文管會、蘇州市園林局幫助下,按原照片、原圖紙進行設計、規劃,逐步給以恢復。目前為止已恢復了「門樓」、「綉雪堂」、「香濤閣」、「大還閣」、「鶴梅仙館」、「寒碧舫」、「潭影軒」和「長廊」等十八處景點。城市山林,綠葉紅花,泉石清流,已超越了自我和物慾--人與自然的和諧。古人所追求的理想居住環境是人類發展的永恆課題,永恆的才是最有價值的。
東海兩難
據太倉地方誌記載:老南園中曾有一塊「東海兩難」碑,乃明代書法家王稚登題寫。一說為王世貞、王世懋題寫的;也有一說為張溥、張采題寫的。查王稚登是生活在明嘉靖至萬曆年間的文學家、書法家,與王世貞、王世懋年齡相仿,但比他倆長壽。而張溥、張采要晚於王稚登,因此可以認定「東海兩難」中的「兩難」是指王世貞與王世懋。「兩難」出典於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中的「難兄難弟」一詞。原意是指兄弟兩人才德俱佳,難分高下。而「東海兩難」是贊美與稱頌王世貞與王世懋各有文才,各有成績,各有千秋。
大還閣琴館與徐上瀛
徐上瀛(生卒年月不詳),別署青山。為明末清初年間人,著名古琴家。徐上瀛年輕時乃習武之人,自小抱有濟世報國之志,然命運不佳,兩次參加武舉考試都未能得到主考官的賞識,無奈之下只得作罷。明代萬曆年間太倉操琴之風蔚然,為排遣煩悶,徐上瀛遂棄武學琴,先拜太倉著名琴家陳愛桐之子陳星源學琴,後又向陳愛桐的入室弟子張渭川學琴。為了更進一步,他又拜常熟人嚴徵學琴。由於得名師指導,其琴藝有了長足進步。後來,他與陳星源、嚴徵、陳禹道、[]庄樂等人結成琴川琴社,人稱「虞山琴派」。徐上瀛著有《大還閣琴譜》、《溪山琴況》、《萬峰閣指法秘箋》等。他在總結嚴徵的「清、微、淡、遠」基礎上,取諸家之長,獨創一格,提出了「和、靜、清、遠、古、澹、恬、逸、雅、麗、亮、采、潔、潤、圓、堅、宏、細、溜、健、輕、重、遲、速」的二十四字要訣,對後來的琴學理論發展有相當影響,在我國古代音樂美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為紀念這位明代古琴大師,太倉市政府在恢復南園的過程中,建造了大還閣琴館,這是目前我國第一家古琴館。該館建築面積有八百多百方米,主建築為兩層樓,除正廳外,辟有四間琴室,沿用了傳統的「五知齋」、「與古齋」、「西麓堂」、「春草堂」等齋名。樓上正廳陳列有清康熙年間蔡刻本徐上瀛《大還閣琴譜》和名貴古琴,以及不久前發現於我市李王廟舊址的八音磬石等。
玉皇閣
玉皇閣原名普福宮,亦稱玉芝閣,今位於太倉市雙鳳鎮。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時,由御封道教首領張天師張宗演之弟子周靜清奉旨始建,1994年批准重建。佔地30多畝,主要有玉皇閣、慈艦殿、陛皇廟。相傳明建文帝曾率其大臣避難於此。玉皇閣乃史書有載的道教古廟。我國道教玉皇閣全國有多處。
海天禪寺
海天禪寺,座落在東部板橋鎮,位於市郊滬嘉高速公路太倉段北側,九十年代創設,寺名緣起海水搖空緣,天花拂袂來,禪邊風兒好,寺旁板橋開",其建築氣勢恢宏,可謂"江東一絕",佔地百餘畝,內有山門殿、天皇殿、大雄寶殿、觀雲閣、地藏閣等。
「古巷同肩寬,古街三里長,古橋為單孔,古宅均挑梁,戶戶有雕花,家家有工窗,橋在前門進,船在門前盪」。沙溪鎮是江蘇省太倉市所屬的一個千年古鎮,位於太倉市中部偏西204國道旁。早在宋、元時已集市成鎮,明清兩代,達官貴人、商賈平民紛紛沿著老戚浦河兩岸建府造第,營構居屋,逐漸形成蜿蜒數里長的河南街、河北街。據志書記載:「鎮地延袤可數里,多富家巨室,其縉紳學士幾當一州之半,為士好文章,習儀觀,濟濟相望,而民之耕於野者,亦勤稼檣謹財用,有蟋蟀代檀之風,人稱樂土。」至民國年間,仍為巨鎮,俗稱「東南十八鄉、沙溪第一鄉。」古鎮最有特色的當數保存完好的、沿戚浦河而建的臨水民居建築群。生活在這里的居民,為方便水邊生活,家家建有河棚間,家家有石水橋,臨水一間,木橋鏤窗,既可眺望河景,又可汲水購物,形成一道韻味獨特的風景線。民居參差起伏,錯落有致。挨家挨戶的臨水建築,幾乎有一半伸到河面上,上面是臨空水閣,下面由石柱支撐,河埠、船塢就設在水閣下面,巧妙之極,這是真正的「枕水人家」。古鎮多古居古跡,印溪書舍,南野蠻齋居,蓮心樓等古宅民居,充滿人文氣息。清乾隆年間富商龔氏的豪宅,滿廳雕梁畫棟,雲紋布滿梁架,纏枝花繞滿梁木,浮雕造型優美,刻工精細,堪稱江南一絕,至今保存完好。近現代名人故居中有前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吳曉邦故居,建於民國初年,系歐式雙層建築,可觀看古鎮風貌。除了建築,園林亦為一景。由一代國畫大師朱屺瞻題寫園名的樂蔭園,園內碧波盪漾,花木鼎盛,樓亭廊閣掩映其中極盡江南園林之精妙。從吳曉邦故居出來,漫步垂直如線的三星古街,「天下第一古巷」的標牌赫然在目。古色古香的老字型大小店鋪林立街旁,一面面小黃旗迎風招展,不時閃現眼前的明清橋門洞,令人恍然若夢。走著走著,便上了橄欖島。這是一座江南古鎮中獨一無二的人工小島,三座明清古橋橫跨島、鎮之間。島上綠樹成蔭,翠竹環繞,令人盪氣回腸,有一種頃刻間回歸大自然的感受。沙溪鎮的風味特產:沙溪湯包、蟹殼黃等小吃,鮮美可口。燈籠和蟋蟀是沙溪歷史上的特色產品。古鎮景色秀麗,古樸典雅,街長三里,庭園深深,雕花廳、樂蔭園、橄欖島、吳曉邦故居等人文景觀風格迥異。別致的臨水建築,古宅密集的老街和古樸雄渾的石橋,是沙溪現存文化遺存的三大特色。鎮上的景點有:龔氏雕花廳、「天下第一古巷」、庵橋、烏雲會遺址、樂蔭園、吳曉邦故居、臨水建築、明清古橋、橄欖島、三里古街、沙溪古鎮牌坊、興義橋、普濟寺、小市廟、國民黨要員陸京士故居等,鎮上的天妃宮是當年鄭和出海前親臨祀拜之處,現已改建為鄭和紀念館。
沙溪鎮牌樓 沙溪鎮三里古街 沙溪鎮橄欖島
樂蔭園
樂蔭園原為宋代隱土瞿孝禎的讀書處。位於沙溪鎮,有江南著名園林之美譽,佔地22.5畝,水面5畝,建築物臨池而建。全園分中、東、西三部分。池居中部,四周環有假山、長廊、水榭、花廳、六角亭、通津路。大門和圍牆仿蘇州拙政園門口;北側有小花廳,西部為雕花廳,樑上雕花精緻。
元代三橋(州橋、周涇橋、皋橋)
元代太倉由於海運的發展而號稱"六國碼頭",經濟繁榮,交通發達。現城內尚存元代拱形石橋三座,這就是橫跨致和塘上的州橋、周涇橋、皋橋。三橋都由地方官和佛教寺院共同發起,民間捐款而興修,距今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橋身和拱券都用青石砌造,拱券都呈分節並列式排列,且兩邊都不設橋聯柱,這些都是典型的元代橋梁風格和建築方式。州橋,位於城廂鎮府南街南端,橫跨致和塘,建於元天歷二年(1329),乃三孔石拱橋,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橋長16.2米,中孔高4.27米,跨寬8.05米,拱石上有浮雕,並刻有「大元天歷二年」等字樣。正中地福石一側刻有「安福」兩字。
州橋 周涇橋 元興福橋今皋橋
鄭和紀念館
鄭和紀念館為古色古香的磚木結構房子, 坐落於太倉瀏河鎮,朱紅色的門面十分氣派,院子中柏樹成行,清幽肅靜。屋內陳列有介紹鄭和出海事跡的重要歷史文物。鄭和是我國明代偉大的航海家,曾從太倉瀏家港起錨七次下西洋,為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的對外交流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天妃宮
天妃宮,位於瀏河鎮東市廟前街,為我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重要歷史遺跡。初建於元至元二十三年(1268年)。明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從劉家港啟航前,必先在此進香祈求海神娘娘保佑航海平安,並於七下西洋結束後在此親立「通番事跡碑」。
南廣寺
南廣寺座落於南郊鎮,建於宋紹興二年,距今800多年歷史,1993年批准重建,佔地面積97畝,主要有山門殿、金剛寶殿、觀音殿、地藏殿、法堂方丈樓等。
墨妙亭
墨妙亭位於太倉公園內。內藏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手跡《送李願歸盤谷序》和《歸去來辭》石刻等。
憩園
憩園又名人民公園,始建於1130年,位於公園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園內有北宋著名水利專家郟亶墓、元代大型「鐵釜」、明代「通海泉」、宋花石綱遺物「望海峰」。最負盛名的有「墨妙亭」。另有樹萱齋、壁嵌等許多頗有價值的碑石。此外還有荷池、三曲橋等風光景緻。
梅花草堂 (朱屺瞻年輕時的畫室)
梅花草堂座落於瀏河公園內,是當代極負盛名的百歲丹青大師朱屺瞻先生年輕時習畫的畫室。朱屺瞻(1892-1996年),名增鈞,號起哉,又號二哉老民,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等,系我國著名的壽星畫家,畫壇的一代宗師。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上海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西泠印社顧問等職。朱屺瞻習畫自幼年始,曾兩度赴日本學習油畫與考察美術教育,27歲時,其油畫參加過首屆蘇州美術畫賽會。新中國建立後,朱屺瞻受聘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後又被聘為上海中國畫院畫 師。此後,多次赴外地寫生、創作,舉辦個人畫展,成為我國著 名國畫大師。朱屺瞻畫風老辣,自成一體。著有《朱屺瞻畫集》、《癖斯居畫談》、《朱屺瞻畫選》等多種,作品被海內外多家博物館、美術館收藏。1995年上海市政府在虹口公署內建造了朱屺瞻藝術館。朱屺瞻一生喜愛梅花。抗戰時,瀏河老宅被日軍焚毀,新宅亦彈洞滿壁,遂拆老宅之餘屋,修繕新宅,並把日寇炸彈坑挖為「鐵卵池」,池邊土坡上遍植梅花,題其居曰「梅花草堂」,自號「梅花草堂主人」。1936年,朱屺瞻邀潘天壽、姜丹書、金維堅、吳茀之、張振鐸至瀏河梅花草堂雅集,吟詩作畫,研討藝事,歡聚數日而散。後徵集得海內名家王一亭齊白石、黃賓虹、吳湖帆、賀天健、丁輔之等所作梅花草堂圖,匯為一巨冊。1991年朱屺瞻百歲時,家鄉政府在其故居重建「梅花草堂」,計一院五室,分為展廳、畫室、會客廳等。為此,朱屺瞻向梅花草堂贈送了《春風新長紫蘭芽》、《老乾橫生色如鐵》、《雨後溪山》等六幅精品力作。
曹溪閣
曹溪閣位於太倉市區東,兩層古典式建築。內藏古玩字畫、秀玉奇石等珍品,以及各類雕塑和高品位的工藝麥秸畫。
張溥故居
張溥故居位於太倉市城廂鎮西門街8號,建於明代天啟、崇禎年間。可惜正門和後院均已久廢,僅存三進組合式的通轉走馬樓房屋。整個建築斗拱齊全,工藝精湛,布局精巧,配以圍廊廂房,幾似迷宮,是一座典型完整的明代建築。內設縣博物館與唐文治、俞慶棠事跡陳列室。還設有復社紀念堂、文物陳列館、太倉名人館和「四王」紀念館等。張溥(1602—1641年),明崇禎年間進士、明末文學家、「復社」領袖、《五人墓碑記》作者。婁東二張系指張溥與其好友張采。張采,字受先,文學家、史學家,曾與張溥一起組織過應社、復社,乃復社重要骨幹之一。著有《知畏堂集》、《太倉州志》等。因張溥住西郊,張採住南郊,故人謂西張南張,並稱為「二張先生」。
王錫爵故居
王錫爵(1534-1610年),太倉人,明代萬曆年間首輔,其故居俗稱太師第,故居為明代中期建築,雕梁畫棟,斗拱齊全,品級森嚴,氣宇軒昂。其後裔清代大畫家王時敏、王原祁也曾在此居住,現有門樓一座,面闊五間,門廳左右分上下二層。這種門樓式的門廳,在江浙—帶絕無僅有。內設婁東畫派陳列和太倉歷代碑廊。早年在太倉東郊有「兩世鼎甲、四代一品」牌坊一座。「兩世鼎甲」系指明萬曆二十一年的文淵閣大學士、首輔王錫爵,與其曾孫清康熙年間的內閣大學士王掞,人稱「祖孫宰相」。「四代一品」系指王錫爵與兒子王衡、孫子王時敏、曾孫王掞均為朝廷一品大員。
吳健雄墓園
吳健雄墓園,位於瀏河鎮明德高級中學的紫藤閣旁。1997年2月17日吳健雄逝世後,根據她的遺願,由東南大學建築設計院設計,世界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先生審定的墓園於1998年5月底在明德高級中學內建成。楊振寧為墓園題寫了「吳健雄墓園」五個大字,李政道為墓園題辭。吳健雄是當代世界著名物理學家,1912年5月31日出生於江蘇省太倉縣瀏河鎮;1923年在瀏河明德學校讀書;後考入蘇州江蘇省女子師范學校;1934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1936年遠涉重洋赴美於加利福尼亞大學留學;194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42年與袁家騮在美結婚,1952年任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1958年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63年吳健雄對β衰變的一系列實驗證明核β衰變中矢量流守恆定律,在物理學史上首次由實驗證實電磁相互作用與弱相互作用有密切的關系,對後來電弱統一理論的提出起了重要作用;1972年起擔任普賓講座教授;1975年獲美國總統福特頒發的國家科學勛章,同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位女會長;1978年她還獲得國際性的沃爾夫基金會首次頒發的獎金;1980年退休;1981年義大利總統授予她「年度傑出婦女獎」;1991年榮獲代表理工界最高榮譽的普平紀念獎章。1984年10月她回到家鄉瀏河,參加了恢復明德學校校名和為紀念父親而興建的明德樓落成典禮,並成立吳促裔先生獎學金基金會,她慨贈基金還擔任了基金會的名譽會長。
高仁歧油畫館
高仁歧油畫館座落在新區柳州路上,館內藏有高仁歧創作的60多件油畫精品。高仁歧是太倉時思鎮人,著名軍旅畫家,目前為濟南軍區副師級專業畫家。其作品在全軍美術作品大賽中得金獎,曾多次入選全國美展。
吳曉邦舞蹈藝術館
吳曉邦舞蹈藝術館座落在太倉新區,擁有兩個建築面積各為400平方米的展覽廳和一個建築面積150平方米的多功能廳。吳曉邦於1906年出生在太倉沙溪鎮,是我國新舞蹈藝術的先驅者、開拓者和實踐者,傑出的舞蹈家、理論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國舞協主席、第二、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吳曉邦(1906-1995年),出身於貧苦農家,後被沙溪鎮上吳姓富戶抱養,取名錦榮。受五四新文化的影響,青年時代的吳曉邦滿懷革命熱情,投筆從戎,在北伐戰爭中任葉挺團見習排長。大革命失敗後,他於1929年赴日本學習音樂,因敬仰波蘭音樂家肖邦,遂改名曉邦。後受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生演出的舞蹈感染,開始對現代舞蹈發生興趣,先後在日本高田雅夫舞蹈研究所、江口隆哉與宮操子現代舞蹈研究所學習芭蕾舞與現代舞。「9.18」事變後回國,在上海創辦「吳曉邦舞蹈學校」、「曉邦舞蹈研究所」,舉行了第一次舞蹈作品發表會。1937年後參加抗日救亡演劇隊,期間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大刀舞》、《游擊隊員之歌》等一批抗日舞蹈節目。1945年抵達延安,在「魯藝」任教。新中國成立後,當選為全國舞協副主席,並先後兼任中國青年藝術劇院舞蹈團團長、中央民族歌舞團團長、中國舞蹈藝術研究會主席等職。1956年創建「天馬舞蹈藝術工作室」。文革時受沖擊下放,文革後,吳曉邦復出,任中國舞協主席、全國文聯常委《舞蹈藝術》雜志主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主編等職。吳曉邦以舞言志,以舞警世,為人生而舞,矢志不渝,堅持舞蹈教育、創作、理論三位一體的方法,培養了一大批舞蹈後繼。一生創作了《飢火》、《思凡》、《丑表功》、《平沙落雁》、《迎春》、《秋怨》、《虎爺》、《寶塔牌樓》等18個膾炙人口的新舞蹈節目。著有《新舞蹈藝術概論》、《舞蹈新論》、《談藝錄》、《舞蹈續集》、《舞蹈學研究》等專著。吳曉邦是我國新舞蹈的奠基者、開拓者和實踐者,傑出的一代舞蹈大師。為紀念這位我國新舞蹈的先驅,1999年在其故鄉太倉落成了我國第一座以個人名字命名的舞蹈紀念館——吳曉邦舞蹈藝術館。
宋文治藝術館
宋文治藝術館,建於1989年,座落在太倉市縣府東街12號,館內有宋文治先生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60件代表作和他收藏的30多件明清書畫珍品,及具有很高價值的30件遠古彩陶等。宋文治系太倉西郊人,先後師從著名畫家張石園、吳湖帆先生。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江蘇美協副主席、省政協常委、省書畫院副院長和南京大學教授。
崑曲
崑曲始源於太倉南碼頭(也稱南關,即今南郊鎮)。崑曲乃藝苑中的奇葩,戲曲中的陽春白雪,歷來受文人雅士的青睞。據地方誌記載,元明時太倉南碼頭是極盛一時的活碼頭,南人北人雜居,南腔北調互相影響。明代嘉靖、隆慶年間,長期寓居於南碼頭的魏良輔改良土腔,創造了一種十分典雅華麗的新聲腔,世稱崑腔、崑曲。崑曲從民間走向舞台,則自崑山樑伯龍的《浣紗記》開始。清初太倉大詩人吳梅村詩雲:「里人度曲魏良輔,高士填詞梁伯龍」指的就是這事。因《浣紗記》的演出成功,崑曲聲譽日隆。士大夫均以聽崑曲、習崑曲為雅事。太倉在明清時期有不少崑曲班子,也出現了不少崑曲藝人。近代太倉還出現過崑曲傳字輩藝人朱傳茗,崑曲音樂家、崑曲笛師高步雲等,至今,太倉民間還能搜集到崑曲工尺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崑曲在太倉的普及,以及太倉人對崑曲的貢獻與感情。
魏良輔
魏良輔(生卒年月不詳),明戲曲音樂家,崑曲(南曲)始祖。字尚泉,原籍江西豫章(今南昌市),後遷居太倉南碼頭(今南郊鎮)。魏良輔熟悉音律,初習北曲,因不及北人王友山,乃鑽研南曲。他的家鄉盛行弋陽腔,而他卻厭鄙弋陽,為改變所處的藝術環境,於嘉靖年間1522——1565)來到了當時南戲北曲十分活躍的太倉,居住在太倉南碼頭。在當地駐軍中,有很多人通曉音律,魏良輔常與他們切磋技藝和商討樂理。這時,他結識了駐地的一位南曲專家、太倉衛百戶過雲適,常向他請教,每次度曲都要等到過認為滿意了方肯罷休。他還請教從安徽壽州(今壽縣)發配至太倉的善弦索、北曲的戲劇家張野塘。當時張正在軍中服役,對魏的求教欣然應允,兩人結為摯友。後來魏良輔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張野塘。以後,魏良輔在過雲適、張野塘等人的協助下,吸收了當時流行的海鹽腔、餘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調的某些特點,對流傳於崑山一帶的戲曲唱腔進行加工整理,將南北曲融合為一體,既可使南曲「收音純細」,又可命名北曲「轉無北氣」,從而改變了以往那種平直無意韻的呆板唱腔,形成了一種格調新穎、唱法細膩、舒徐委婉的「水磨腔」(崑腔)。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現,終於使崑腔在無大鑼大鼓烘托的氣氛下能夠清麗悠遠,旋律更加優美。同時,魏良輔對伴奏樂器也進行了改革。原來南曲伴奏以簫、管為主要樂器,為了使崑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將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樂器集合於一堂,用來伴奏崑腔的演唱,獲得成功。魏良輔從此名聲大振,被譽為「國工」、「曲聖」,乃至崑腔(南曲)「鼻祖」。著有《曲律》(一名《南詞引正》)一書,是論述崑腔唱法及南北曲流派的重要著作。
江南絲竹
江南絲竹作為一個獨立的樂種,其名稱大約在五十年代初才定名。然江南絲竹的雛型——「弦索」,則為明代嘉靖、隆慶年間太倉衛軍士張野塘創制,跑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據載,素工弦索的張野塘因罪發配至太倉後,與戲曲家魏良輔因共同的受好,很快成為忘年之交,魏因愛張之才,後將女兒許配給他。張野塘與魏良輔合作後,開始習南曲,更定弦索音,使之與南音相近,又改三弦之式,名曰弦子。組建了一個以弦樂、管樂、鼓板三類樂器合在一起規模完整的絲竹樂隊,創制出了一種「頗相諧和、殊為可聽」的吳中新樂「弦索」。弦索在明清時,主要用於崑曲的伴奏。16世紀中葉後,崑曲逐步成為統領中國劇壇的主要劇種,因此,弦索除為崑曲伴奏外,演變成為獨立的一支絲竹演奏樂隊。明萬曆年間,文淵閣大學士、首輔王錫爵對音樂、戲曲等有所偏愛,常請張野塘、趙瞻雲等去表演、授藝,這對江南絲竹的流傳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清雍正、乾隆年間,不少演奏江南絲竹的家樂班轉為民間職業樂班,經常出入民間廟會、燈會等喜慶場所。此時,江南絲竹演奏已不僅僅是一種娛樂,還是一種謀生手段。延至民國,太倉有江南絲竹班子100多個。主要樂曲有民間廣泛流傳的《行街》、《三六》、《雲慶》、《歡樂歌》等八大名曲。
長江四鮮
太倉地處長江入海口,江海交匯之處,魚類品種甚多,較為著名的有合稱為「長江四鮮」的銀魚、刀魚、鮰魚、鰣魚。銀魚:古稱「膾殘魚」。此魚形細長,身透明,體光滑,長約一指。喜棲息於近海的長江口,正規名字叫間銀魚,當地人眾稱「麵杖魚」。因這魚細骨無鱗,色明瑩如銀,其味又極鮮美,故深受食客青睞。刀魚:因此魚其狀似刀形,俗稱刀魚。刀魚「狹薄而長頭」,與鳳鱭有相似之處,但比鳳鱭個大,也稱江鱭。個大者有一尺來長。此魚特點是肉質細膩鮮嫩,入口即化,但絲毛骨較多,食之須小心。清明前大量上市。一過清明,其絲毛骨即變硬,價錢就開始下跌。鮰魚:亦稱鮠魚,俗稱白戟。此魚特點其吻圓突,口腹部,體無鱗,大者長達一米以上。現產量急劇減少,大鮰魚已不易捕捉。鮰魚肉肥肉鮮,精燉紅燒,均為魚中名品。其鰾肥厚,可制魚肚,歷來為上等食用魚類。鰣魚:古稱「魱」。形秀而扁,似魴而長,長約70厘米,銀白色,腹部具棱鱗。一般三四齡成熟,春夏之交,溯江而上,主要產於太倉的長江入海口到南京燕子磯一帶的下游地段。其味極為鮮美,更宜不刮鱗清燉,為長江魚類中的極品。可惜近年已瀕臨絕跡,其身價愈發昂貴。
㈩ 濟南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濟南是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
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濟南八景聞名於世,是擁有「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的旅遊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濟南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環渤海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之一。
(10)濟南軍區醫院旁有什麼好吃的小吃擴展閱讀
濟南地理環境:
1,位置境域
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背山面水,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濱州、東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交界。濟南市位於北緯36°40′,東經117°00′,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
2,地形地貌
濟南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